dc.contributor.advisor | 劉鐵錚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 陳榮傳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陳榮傳 | zh_TW |
dc.date (日期) | 1991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1-四月-2016 17:07:29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1-四月-2016 17:07:29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1-四月-2016 17:07:29 (UTC+8) | - |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 A2002000304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3695 |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博士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立政治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法律學系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不當得利在我國法制上,可以說是爭議最多,引人注意卻又乏人研究的制度之一。本文主要是從國際私法的角度,來探討不當得利的相關問題,全文共分為八章,計四六九頁。 | zh_TW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封面頁 序言 論文提要 要目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範圍 壹、研究方法 貳、研究範圍 第二章 不當得利之基本概念 第一節 概說 第二節 歷史沿革 壹、羅馬法的返還之訴 貳、優帝法典 一、準侵權行為 二、準契約 參、晚近的發展 第三節 不當得利制度之發展衍化 壹、基本觀察 一、依附其他原有之請求權 二、自成獨立之法律制度 貳、羅馬法之繼受 一、基本法律政策 二、制度衍化 參、損益調整的基本意義 肆、不當得利之實體法上地位 一、與侵權行為之關係 二、與無因管理之關係 三、與契約請求權之關係 四、與物上請求權之關係 五、未來發展之展望 伍、物權行為與損益之變動 一、物權行為之獨立性 二、物權行為之有因、無因性 陸、不當得利與法律錯誤 一、概說 二、英美法上之法律錯誤 三、歐陸法系之法律錯誤 四、案例類型 第四節 結論 第三章 不當得利在國際私法上之地位 第一節 不當得利制度在實體法上之發展與整合 壹、概說 貳、獨立規劃:我國、德國、瑞士、日本 一、基本規範 二、不當得利之分類 三、大同小異 四、直接因果關係 五、非給付不當得利 六、無權處分 七、侵害無體財產權 參、補充其他制度:法國、奧地利、義大利 一、法國 二、奧地利 三、義大利 肆、地位未定:英國、美國 一、基本觀察 二、英國 三、美國 四、案例類型化的特殊問題 伍、比較與省思 第二節 不當得利在國際私法上之地位及運用 壹、我國、德國、瑞士、日本 一、我國 二、德國、瑞士、日本 貳、法國、奧地利、義大利 一、法國 二、奧地利 三、義大利 參、英國、美國 一、英國 二、美國 肆、概況之觀察 第三節 展望與省思:實體法對國際私法之影響 第四章 不當得利之定性問題 第一節 概說 第二節 定性之理論與標準 壹、定性之意義 貳、定性標準之現行學說 一、法庭地法說 二、本案準據法說 三、分析法理學及比較法說 四、初步及次步定性說 五、個案定性說 六、功能定性說 參、定性概念之抽象與不確定 肆、定性之對象或階段 第三節 不當得利定性之困難 壹、比較法獨立概念的嘗試 一、不當得利之本質 二、立法設計的考慮 三、分裂或整合 貳、定性與任擇法庭 一、當事人之選地而訟 二、英國的實例 參、不當得利在國際私法上之意義與定位 一、理論發展時序之影響 二、定性與選法規則之關係 三、不當得利概念之承認 肆、不當得利定性問題之超越 一、不當得利之程序化 二、間接選法規則 三、彈性選法方法 第四節 定性內涵之檢討 壹、定性之目的與引致概念之解釋 一、引致概念之解釋 二、選法規則之結構 三、定性與準據法之適用範圍 四、定性與法院之管轄 貳、引致概念間之漏洞與補充 一、法院之適用國際私法 二、漏洞發生之必然性 三、漏洞之既存事實 四、引致概念與法律漏洞 五、選法規則之補充 參、定性與訴訟標的理論 一、定性之主體 二、新舊訴訟標的理論 三、定性標準之學說與訴訟標的理論 肆、引致概念之設計 一、立法經濟的考慮 二、引致概念與定性之層次 三、準據法指定的矛盾 四、引致概念的重疊 五、引致內國實體法概念之必要性 伍、定性之標準 陸、定性與適應或調整問題 一、問題之發生 二、問題之解決 三、案例類型 四、分析與檢討 第五節 不當得利定性問題之探索 壹、我國法上不當得利引致概念之檢討 貳、選法規則中的不當得利 一、不當得利之選法規則概觀 二、法律衝突中的不當得利 三、獨立概念之形成 四、獨立概念運用之困難 五、獨立概念的分裂 參、比較法研究與不當得利之選法規則 一、比較法研究結論之運用 二、不當得利選法規則之統一與分立 三、不當得利引致概念設計的可能性 四、我國不當得利引致概念之重塑 第六節 本章結語 第五章 不當得利準據法之決定 第一節 基礎理論 壹、不當得利選法規則之形式 貳、選法方式間之關係 第二節 硬性選法規則 壹、不當得利地法主義 一、理論基礎 二、各國法例之觀察 三、分析與檢討 貳、債務人之屬人法 一、債務人之住所地法主義 二、債務人之本國法主義 三、共同之屬人法主義 參、契約履行地法主義 肆、法庭地法主義 一、理論基礎 二、質疑與批判 第三節 彈性選法方法 壹、產生之背景 貳、彈性選法之發展與內涵 參、彈性選法之法例 肆、彈性選法之分析 伍、彈性選法之具體運用與批評 一、先前的(契約)法律關係 二、利益的自願給與 三、與侵權行為有關之不當得利 四、衡平救濟措失 陸、彈性選法之檢討 第四節 間接選法 壹、概說 貳、理論基礎及其發展 參、間接選法之法例 肆、間接選法之適用與檢討 一、特徵 二、選法規則的非統一說 三、原因法律關係之準據法 四、給付與非給付不當得利 五、檢討 第五節 比較分析 壹、概說 貳、先前的(契約)法律關係 參、利益之自願給予 肆、與侵權行為有關之不當得利 伍、衡平救濟措施 第六節 本章結語 第六章 不當得利準據法適用對象之檢討 第一節 概說 壹、涉外案件之法律適用 一、國際私法的效力範圍 二、準據法的適用對象或範圍 貳、定性與準據法之適用 一、定性之對象與次數 二、定性與適用準據法之限制 參、準據法適用對象或範圍之立法化 第二節 準據法適用之排除 壹、訴訟理論與準據法之適用 一、舊訴訟標的理論與選法程序 貳、不當得利準據法之決定與適用 一、法律衝突與準據法之決定 二、準據法之適用與最重要牽連關係 三、請求權競合與準據法之適用 四、實體法律之施用 五、準據法與準據外國法之適用 參、反致與準據法之適用 一、反致 二、反致之功能 三、反致功能之檢討 四、涉外不當得利案件之反致問題 肆、排除條款與準據法之適用 伍、當事人之補充選擇準據法 第三節 不當得利準據法適用範圍之個別判斷 壹、附隨問題 一、法律適用之統一與割裂 二、原因法律關係 三、請求權之構成要件 四、複數法律關係 五、訴訟標的理論之影響 六、不當得利準據法之適用 貳、契約解除後之回復原狀 參、事實上契約 肆、締約上過失 伍、一方給付不能之不當得利 陸、撤銷贈與之不當得利 柒、解除婚約之不當得利 捌、有關票據之不當得利 玖、非債清償 拾、契約無效之不當得利 一、契約之不存在 二、無效之原因 拾壹、三人關係之給付不當得利 一、清償他人之債 二、求償權之問題 三、第三人利益契約 四、債權移轉或債務承擔 五、保證契約與代位權 六、其他 拾貳、因侵權行為而生之不當得利 拾參、其他非給付不當得利 一、添附之償金請求權 二、占有或使用之不當得利 三、因強制執行、查封拍賣而生之不當得利 四、無權處分與善意受讓 五、死亡宣告撤銷後之不當得利 拾肆、無因管理 拾伍、共同海損 第四節 分析與檢討 壹、法律上原因之準據法 貳、利益取得之準據法 參、國際私法上的物權行為 第五節 本章結語 第七章 外國不當得利法之適用問題 第一節 外國法在國際私法上之地位 壹、法院適用之外國法 貳、外國法之性質與舉證責任 參、外國法之未發現與誤用 第二節 不當得利之返還問題 壹、回復或返還請求權之性質 貳、所受利益與受損失數額不一致 一、所受利益不存在 二、差額說及其修正 三、情事變更原則 參、原因不法之不當得利 一、規範性質 二、比較法上概況 三、處罰說與保護之拒絕 四、返還請求權之再承認 五、國際私法的選法問題 第三節 公序良俗條款之運用 壹、公序良俗條款 貳、外國法之適用與外國法院判決之承認 第四節 本章結語 第八章 結論:檢討與建議 第一節 檢討 壹、不當得利的性質 貳、不當得利的國際私法上地位 參、選法規則的結構與適用 肆、不當得利的準據法 第二節 建議 壹、現行法之解釋 貳、立法論之建議 一、引致概念 二、連接因素 附錄 附錄一:外國不當得利選法規則之規定 附錄二:參考文獻 | zh_TW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0304 | en_US |
dc.title (題名) | 國際私法上不當得利問題之研究 | zh_TW |
dc.type (資料類型) | thesis | en_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