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advisor | 陳鴻瑜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 陳佩修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陳佩修 | zh_TW |
dc.date (日期) | 2000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1-四月-2016 17:12:44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1-四月-2016 17:12:44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1-四月-2016 17:12:44 (UTC+8) | - |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 A2002000376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3825 |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博士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立政治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政治學系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封面頁 證明書 謝辭 論文寫作流程 目錄 圖表目錄 附件目錄 第一章 導 論 第一節 研究的緣起 一、研究動機 二、研究主題 第二節 「泰國研究」:理論的檢討 一、「官僚政體」模式 二、「軍事政變」研究 三、「市民社會」途徑 第三節 「軍文關係」:分析的單元 一、文獻的探討:「軍文關係」的理論與研究途徑 二、批評與反思:「軍文關係」的新議題與新挑戰 第四節 研究架構的建立 一、研究途徑與基本論證 二、本文章節的安排 第二章 泰國的政治變遷:「軍人與文人關係」演變的歷程 第一節 歷史的遺緒:傳統政治中的軍文關係 一、素可泰王朝 二、阿瑜陀耶王朝 三、吞武里王朝 四、卻克里王朝 ─「拉塔納科新」時期 第二節 憲政的開展與軍人的掌權:1932至1957年 一、「六月革命」與君主立憲政體的建立 二、軍人的崛起:披汶與民族主義的興盛 三、文人政府的插曲:軍人與文人的分裂 四、軍人重掌政權:軍事獨裁的統治型態 第三節 「軍事威權政體」的興衰:1958至1978年 一、沙立集團的統治:專制父權的軍事政權 二、沙立體系的式微:官僚體系外部的挑戰 三、1973年「十月革命」與民主實驗的進行 四、由對立到和解:軍人與文人關係的調適 第四節 「半民主」時期:1980年代以後的泰國政治 一、1978年憲法的制定:軍人─文人菁英的妥協方案 二、普瑞姆時期 (1980-1988):軍人─文人關係的改革 三、1991年政變:軍事政權的重建與短暫的維持 四、1992年「黑色五月」事件:軍人脫離政治的開端 第三章 泰國軍人與文人關係的本質:制度面的分析 第一節 當代泰國軍人與文人關係的特質 一、傳統的遺緒:「官僚政體」的權力菁英形態 二、變遷的開端:「官僚政體外部力量」的崛起 第二節 當代泰國軍隊與官僚體系的結構 一、軍隊的組織架構 二、軍人的意識形態 三、官僚體系的特質 第三節 軍事政權的鞏固:穩定性的分析 一、軍人政治優勢的來源:內外環境因素的分析 二、軍事政權的維持策略:軍人多元角色的運用 第四節 文人政治的衰敗:脆弱性的分析 一、文人統治基礎的薄弱:憲政體制的缺陷 二、文人機制運作的困境:政黨政治的低落 第四章 泰國軍人與文人關係的互動:「政變」的研究 第一節 軍事政變的意義與成因 一、泰國「政變」的意涵 二、泰國政變的分析模型 三、泰國政變的成因分析 第二節 軍事政變的結果與影響 一、泰王角色與政變結果 二、社會運動與政變結果 第三節 軍事政變的效應與反饋 一、泰國軍事政變的效應 二、泰國軍事政變的特性 第五章 泰國軍人與文人關係的消長:軍人「脫離」政治之探討 第一節 軍文關係「消長」的意義與關鍵 一、軍文關係消長的意義 二、軍文關係消長的關鍵:普瑞姆的政治操作 第二節 軍人脫離政治趨勢的形成 一、政治層次:1992年「黑色五月」事件的影響 二、法律層次:1995年「素欽達控告蕭素樂」案 三、憲法層次:1997年新憲法對軍人干政的限制 第三節 文人統治權力基礎的鞏固 一、政黨體系的簡化與效能的提升 二、立法限制軍人涉入政治的範圍 三、「軍政軍令一元化」的文人統治 第四節 軍文關係新型態的形成 一、「軍人脫離政治」的觀察 二、「文人政治繼承」的觀察 第六章 結 論 參考書目 | -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封面頁 證明書 謝辭 論文寫作流程 目錄 圖表目錄 附件目錄 第一章 導 論 第一節 研究的緣起 一、研究動機 二、研究主題 第二節 「泰國研究」:理論的檢討 一、「官僚政體」模式 二、「軍事政變」研究 三、「市民社會」途徑 第三節 「軍文關係」:分析的單元 一、文獻的探討:「軍文關係」的理論與研究途徑 二、批評與反思:「軍文關係」的新議題與新挑戰 第四節 研究架構的建立 一、研究途徑與基本論證 二、本文章節的安排 第二章 泰國的政治變遷:「軍人與文人關係」演變的歷程 第一節 歷史的遺緒:傳統政治中的軍文關係 一、素可泰王朝 二、阿瑜陀耶王朝 三、吞武里王朝 四、卻克里王朝 ─「拉塔納科新」時期 第二節 憲政的開展與軍人的掌權:1932至1957年 一、「六月革命」與君主立憲政體的建立 二、軍人的崛起:披汶與民族主義的興盛 三、文人政府的插曲:軍人與文人的分裂 四、軍人重掌政權:軍事獨裁的統治型態 第三節 「軍事威權政體」的興衰:1958至1978年 一、沙立集團的統治:專制父權的軍事政權 二、沙立體系的式微:官僚體系外部的挑戰 三、1973年「十月革命」與民主實驗的進行 四、由對立到和解:軍人與文人關係的調適 第四節 「半民主」時期:1980年代以後的泰國政治 一、1978年憲法的制定:軍人─文人菁英的妥協方案 二、普瑞姆時期 (1980-1988):軍人─文人關係的改革 三、1991年政變:軍事政權的重建與短暫的維持 四、1992年「黑色五月」事件:軍人脫離政治的開端 第三章 泰國軍人與文人關係的本質:制度面的分析 第一節 當代泰國軍人與文人關係的特質 一、傳統的遺緒:「官僚政體」的權力菁英形態 二、變遷的開端:「官僚政體外部力量」的崛起 第二節 當代泰國軍隊與官僚體系的結構 一、軍隊的組織架構 二、軍人的意識形態 三、官僚體系的特質 第三節 軍事政權的鞏固:穩定性的分析 一、軍人政治優勢的來源:內外環境因素的分析 二、軍事政權的維持策略:軍人多元角色的運用 第四節 文人政治的衰敗:脆弱性的分析 一、文人統治基礎的薄弱:憲政體制的缺陷 二、文人機制運作的困境:政黨政治的低落 第四章 泰國軍人與文人關係的互動:「政變」的研究 第一節 軍事政變的意義與成因 一、泰國「政變」的意涵 二、泰國政變的分析模型 三、泰國政變的成因分析 第二節 軍事政變的結果與影響 一、泰王角色與政變結果 二、社會運動與政變結果 第三節 軍事政變的效應與反饋 一、泰國軍事政變的效應 二、泰國軍事政變的特性 第五章 泰國軍人與文人關係的消長:軍人「脫離」政治之探討 第一節 軍文關係「消長」的意義與關鍵 一、軍文關係消長的意義 二、軍文關係消長的關鍵:普瑞姆的政治操作 第二節 軍人脫離政治趨勢的形成 一、政治層次:1992年「黑色五月」事件的影響 二、法律層次:1995年「素欽達控告蕭素樂」案 三、憲法層次:1997年新憲法對軍人干政的限制 第三節 文人統治權力基礎的鞏固 一、政黨體系的簡化與效能的提升 二、立法限制軍人涉入政治的範圍 三、「軍政軍令一元化」的文人統治 第四節 軍文關係新型態的形成 一、「軍人脫離政治」的觀察 二、「文人政治繼承」的觀察 第六章 結 論 參考書目 | zh_TW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0376 | en_US |
dc.title (題名) | 泰國的軍人與文人關係 | zh_TW |
dc.type (資料類型) | thesis | en_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