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期刊論文

文章檢視/開啟

書目匯出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引文資訊

TAIR相關學術產出

題名 明代廷議之研究
其他題名 A Study of the Policy Making Procedure in the Court of Ming Dynasty
作者 張治安 
Chang, Chih-an
日期 1973-05
上傳時間 7-四月-2016 15:48:03 (UTC+8)
摘要 明制,凡朝廷有大政事,或缺文武大臣,必令廷臣會議,以共衡可否,然後請旨定奪。其關於事項得失利弊之討論者,謂之「廷議」;關於人事陞補之擬請者,謂之「廷推」。茲專論廷議。明代初年,天下初定,百事待舉,故凡朝儀、郊祀、官制等事,多令翰林儒林或中書省臣議行。(註一)然當時會議皆係皇帝各別交議,未為定制。明代廷議之成為定制始於洪武二十四年。大明會典:「洪武二十四年令:今後在京衙門,有奉旨發放為格為例及緊要之事,須會多官計議停當,然後施行。」(註二)廷議之作用,一則集思廣益,求事理之斟酌至當(註三);二則可廣耳目,防臣下之專擅欺蔽(註四)。而更重要之原因,則為求各衙門間之互相連繫、溝通彼此意見。按洪武初年,本有中書省之設置,中書省設左右丞相,以出納王命,助理萬機,丞相之下,設六部尚書以分行政務。洪武十三年,太祖藉口丞相胡惟庸謀反,廢中書,罷丞相不設,析中書之政歸於六部。六部尚書各自在本位上執行職務,各別向皇帝負責,皇帝之下,六部之上,無任何承轉機構,總持其間。因此各部相牽連之事,不免彼此參差,意見相左。故凡關係二部以上之事務,或僅關一部而事體重大尚書不能決者,即常召集廷議,以共衡可否,會商解決。
關聯 國立政治大學學報, 27,245-269
資料類型 article
dc.creator (作者) 張治安 zh_TW
dc.creator (作者) Chang, Chih-an
dc.date (日期) 1973-05
dc.date.accessioned 7-四月-2016 15:48:03 (UTC+8)-
dc.date.available 7-四月-2016 15:48:03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7-四月-2016 15:48:03 (UTC+8)-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4029-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明制,凡朝廷有大政事,或缺文武大臣,必令廷臣會議,以共衡可否,然後請旨定奪。其關於事項得失利弊之討論者,謂之「廷議」;關於人事陞補之擬請者,謂之「廷推」。茲專論廷議。明代初年,天下初定,百事待舉,故凡朝儀、郊祀、官制等事,多令翰林儒林或中書省臣議行。(註一)然當時會議皆係皇帝各別交議,未為定制。明代廷議之成為定制始於洪武二十四年。大明會典:「洪武二十四年令:今後在京衙門,有奉旨發放為格為例及緊要之事,須會多官計議停當,然後施行。」(註二)廷議之作用,一則集思廣益,求事理之斟酌至當(註三);二則可廣耳目,防臣下之專擅欺蔽(註四)。而更重要之原因,則為求各衙門間之互相連繫、溝通彼此意見。按洪武初年,本有中書省之設置,中書省設左右丞相,以出納王命,助理萬機,丞相之下,設六部尚書以分行政務。洪武十三年,太祖藉口丞相胡惟庸謀反,廢中書,罷丞相不設,析中書之政歸於六部。六部尚書各自在本位上執行職務,各別向皇帝負責,皇帝之下,六部之上,無任何承轉機構,總持其間。因此各部相牽連之事,不免彼此參差,意見相左。故凡關係二部以上之事務,或僅關一部而事體重大尚書不能決者,即常召集廷議,以共衡可否,會商解決。
dc.format.extent 2653023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relation (關聯) 國立政治大學學報, 27,245-269
dc.title (題名) 明代廷議之研究zh_TW
dc.title.alternative (其他題名) A Study of the Policy Making Procedure in the Court of Ming Dynasty
dc.type (資料類型)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