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學位論文

文章檢視/開啟

書目匯出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引文資訊

TAIR相關學術產出

題名 台灣政經系絡中的報業發展--以聯合報為例,探討媒介雙元特質對報業組織作為的影響
作者 林富美
貢獻者 潘家慶
林富美
日期 1997
上傳時間 8-四月-2016 16:43:17 (UTC+8)
摘要 居處台灣政濟發展系絡,聯合報在制度環境與商品環境交互作用下,其新聞理念、言論立場、媒介雙元特質下的報業組織作為,及階段性的發展特色等,呈現了以下特質:
     一、新聞理念
     聯合報在新聞理念上,主張「國家利益」為上,強調報紙是一種「社會公器」。報紙是「社會公器」,「新聞自由」屬「社會機制」下的自由。記者不是無冕王,應「心中有自由、下筆有責任」,在國家社會面臨衝擊時,要扮演「社會的中流砥柱」。新聞與言論在立場與觀點上應相符。完整、正確、權威是聯合報對編採的品管指標,為迎應多元化社會,新聞編採方向要企畫。
     二、台灣政治發展歷程中,聯合報的言論立場
     言論政策顯示一個報紙的基本動向,也象徵了報紙的靈魂。檢視近五十年來,聯合報的言論立場,我們發現不同時期有不同時期的角色扮演。
     1950年代,對「吳國楨案」,標題與新聞都持較負面立場,主張政府應依法處理。「孫立人案」新聞與評論標題,未涉及情緒性或批判性字眼,以就事論事、尊重法制的立場。對總統三連任有關報導或觀點,立場順應當時的環境,藉由報紙的言論功能,適時發揮了支持當局的輿論。
     1960年代的《自由中國》雷震案,聯合報的立場是支持雷震的,且認同其所提民主、自由主張。二次陽明山會談,聯合報在會議開議前,有關各界對該會的期許與意見,多所報導;但當執政當局,刻意降低其政治色彩之際,聯合報避開政治紛爭話題,提出建言。
     1970年代,對政府外交政策的說詞與立場,聯合報是站在支持與接受的觀點,以「團結」、「安定」為立論的主軸。對於黨外活動、言論,則以反對與批判的觀點為多,並將其所進行的活動與「暴力」劃上等號,指斥主張「民主自由」,卻蹧踏「民主自由」。
     1980年代,對於「中央民代改選」的言論,聯合報支持執政黨推動「改選」的「民主」意涵,對於執政黨選舉新聞報導或評論,也是以正面、肯定為多。對「黨外人士」,則從「意識型態」(如台獨、省藉),提出批判。
     1990年代,對於「統獨」話題,聯合報無論以「民主」、「國家認同」、「反共」或「防共」等論述出發,堅持反「台獨」的主張鮮明。
     三、聯合報對媒介二元化特質,組織作為特色
     在制度環境的變遷中,聯合報系的組織作為,頗能掌握「國家」與「市場」的輕重分際。有效掌握台灣的特殊歷史情境,化禁制為契機。掌握報禁所形成的封閉性結構,以「盈餘不分配」、「投資再投資的經營策略」,吸納人才,設備、版面更新,爭取讀者群,建立了報業王國。
     在黨、公營報紙鼎盛時期,聯合報除提升印刷品質外,加強對犯罪、司法、警政、經濟正義、社會風紀的新聞。在報禁、新聞管制時期,捨棄社會新聞的強勢,加重民生、科技新聞,邁入多元的分眾市場。以專業分工共享的原則,發揮報紙商品的雙元特質,奠定其「報團」的規模。報禁解除後,增張並重定疊性與改版,掌握分眾市場。對退報運動的市場衝擊,以迴避政治情勢的策略,重定版位、增強新聞商品特質。
     四、聯合報的階段性特色
     從歷史的脈絡尋覓,我們發現聯合報在不同階段中,發展出不同的特質:
     1950年代,支持政府的反共民主立場,作為其報紙體現「社會公器」,與「新聞自由」的實踐。領導人洞悉報紙的商品市場邏輯,化民營報紙的劣勢為優勢,強化非政治性新聞報導,爭取生存發展的機會。並團結各民營報紙,求取生存。
     1960年代,在民主╲自由的二元特質下,聯合報時而對民主自由,採取支持而無懼的立場。時而須勢而為,突顯其進退有據的辦報特質。為迎應國家╲市場的結構性框限,以分工、互利、共享的經營策略,建立人事與廣告制度,並以投資再投資的財務管理,強化組織規模的成長,並建立制度化組織管理。
     1970年代,延續「社會公器」、「國家利益」的新聞理念。藉由國家的助力,鞏固其市場,擴充報業規模。一方面擴大資訊的需求面,爭取發行量;一方面建立報紙與行銷商的委任制,發揮制度化的經營成效。王惕吾將家庭式的親愛精神,納入聯合報的組織文化。
     1980年代,聯合報繼續支持當局,服膺國策的基軸,當國家對市場干預力降低時,以第一市場的商品優勢,帶動第二商品市場的發展。
     1990年代,統獨問題的論述 ,影響「國家利益」的意義詮釋。但聯合報堅持國家統一論述。當國家統一為的言論,成為市場生態爭奪的口實時,聯合報以加強新聞商品的品質應對,而非以言論上的妥協作修正。
     五、從媒介雙元特質,綜合分析聯合報的發展特色
     就國家╲市場的雙元層次,聯合報的發展過程是與國家(即政府)保持適度的合作關係,確保其報業的生存與發展。由於善處與國家的互動關係,使聯合報在新聞言論上,謹守分際,不挑戰國家對言論市場的管制,也不觸犯國家對言論限制的法網。伺台灣經濟成長穩定時,以投資再投資,擴大報業規模,建立經營制度,使報業成長能與經濟發展同步反映,化國家阻力為報業市場助力,是聯合報不同於一般民營報紙之所在。
     以媒介雙社會性,分析聯合報在台灣民主化歷程,對重大政治事件與議題,所持的新聞與言論立場,對照當時的時代背景,也反應著當時社會的主流意識與看法。
     這種主流意識與看法,是聯合報管理階層,據以為「國家利益」的新聞理念。影響了聯合報的新聞編採政策,與新聞的評比考核,對新聞產製也發生組織社會化的效果。
     對於媒介公共財╲私有財,所反映的報紙公共服務業或企業的屬性,綜覽聯合報的發展經驗,可以發現:聯合報有關公共服務業與企業的報業屬性上,其特色是:在報業發展過程中,不排斥新聞的商品特質,對於公共服務業的屬性,聯合報則以「國家利益」至上論,作為闡述社會公器的基軸。
     自1950至1980年代,聯合報所謂的「國家利益」,傾向服膺為政者的理念與政策。1990年代以來,其新聞言論,有關「國家利益」的陳述,漸漸脫離為政當局的立場,採較監督批判的論述。足見對於報業公共財與私有財屬性掌握,聯合報在發展過程中,是配合「國家」與「市場」的輕重分際,理性而為。
     有關媒介從業員專業定位╲勞工屬性,歸納分析聯合報管理階層,對於編採的指示(如新聞應與言論一致,編採應緊密配合,作企畫性採訪與編輯等),可以發現,聯合報對於新聞從業人員的角色,偏就於組織團隊的立場,而非以記者個人的專業自主性來定位。
     從其薪酬策略與評比考績制度的效果,可以發現,聯合報重視新聞的人力資源,但對於新聞從業人員,發揮新聞產製新、速、時效的勞動效能的肯定,顯然大於其不畏強權,勇於對政策監督批判的專業意理。
     在對其新聞從業人員的訪談資料中,也可以發現,新聞室的組織成員,透過組織互動的角色認同與肯定,大於報人社會責任的專業態度。
     至於新聞市場╲廣告市場的雙元特質上,聯合報在發展初期,為爭取民營報紙的生存空間,是以軟性花邊社會新聞,爭取發行。至1980年代,由於社會漸趨多元,且該報的報業規模已趨穩定,1983年,聯合報捨棄社會新聞取向,轉而強調民生、科技、人文等多元化編採策略,吸納分眾市場。主張閱聽人為主體的資訊需求,提升新聞產品素質,以第一市場的新聞品質,帶動第二市場(廣告)的優勢。足見,新聞與廣告市場的輕重分際,關乎報業的生存,成敗與否,和情勢的掌握有關。審時度勢,發揮新聞與廣告的連動效果,使聯合報適時掌握市場的「質」與「量」,是聯合報成功的關鍵。
描述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新聞學系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0286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潘家慶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林富美zh_TW
dc.creator (作者) 林富美zh_TW
dc.date (日期) 1997en_US
dc.date.accessioned 8-四月-2016 16:43:17 (UTC+8)-
dc.date.available 8-四月-2016 16:43:17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8-四月-2016 16:43:17 (UTC+8)-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A2002000286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4093-
dc.description (描述) 博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新聞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居處台灣政濟發展系絡,聯合報在制度環境與商品環境交互作用下,其新聞理念、言論立場、媒介雙元特質下的報業組織作為,及階段性的發展特色等,呈現了以下特質:
     一、新聞理念
     聯合報在新聞理念上,主張「國家利益」為上,強調報紙是一種「社會公器」。報紙是「社會公器」,「新聞自由」屬「社會機制」下的自由。記者不是無冕王,應「心中有自由、下筆有責任」,在國家社會面臨衝擊時,要扮演「社會的中流砥柱」。新聞與言論在立場與觀點上應相符。完整、正確、權威是聯合報對編採的品管指標,為迎應多元化社會,新聞編採方向要企畫。
     二、台灣政治發展歷程中,聯合報的言論立場
     言論政策顯示一個報紙的基本動向,也象徵了報紙的靈魂。檢視近五十年來,聯合報的言論立場,我們發現不同時期有不同時期的角色扮演。
     1950年代,對「吳國楨案」,標題與新聞都持較負面立場,主張政府應依法處理。「孫立人案」新聞與評論標題,未涉及情緒性或批判性字眼,以就事論事、尊重法制的立場。對總統三連任有關報導或觀點,立場順應當時的環境,藉由報紙的言論功能,適時發揮了支持當局的輿論。
     1960年代的《自由中國》雷震案,聯合報的立場是支持雷震的,且認同其所提民主、自由主張。二次陽明山會談,聯合報在會議開議前,有關各界對該會的期許與意見,多所報導;但當執政當局,刻意降低其政治色彩之際,聯合報避開政治紛爭話題,提出建言。
     1970年代,對政府外交政策的說詞與立場,聯合報是站在支持與接受的觀點,以「團結」、「安定」為立論的主軸。對於黨外活動、言論,則以反對與批判的觀點為多,並將其所進行的活動與「暴力」劃上等號,指斥主張「民主自由」,卻蹧踏「民主自由」。
     1980年代,對於「中央民代改選」的言論,聯合報支持執政黨推動「改選」的「民主」意涵,對於執政黨選舉新聞報導或評論,也是以正面、肯定為多。對「黨外人士」,則從「意識型態」(如台獨、省藉),提出批判。
     1990年代,對於「統獨」話題,聯合報無論以「民主」、「國家認同」、「反共」或「防共」等論述出發,堅持反「台獨」的主張鮮明。
     三、聯合報對媒介二元化特質,組織作為特色
     在制度環境的變遷中,聯合報系的組織作為,頗能掌握「國家」與「市場」的輕重分際。有效掌握台灣的特殊歷史情境,化禁制為契機。掌握報禁所形成的封閉性結構,以「盈餘不分配」、「投資再投資的經營策略」,吸納人才,設備、版面更新,爭取讀者群,建立了報業王國。
     在黨、公營報紙鼎盛時期,聯合報除提升印刷品質外,加強對犯罪、司法、警政、經濟正義、社會風紀的新聞。在報禁、新聞管制時期,捨棄社會新聞的強勢,加重民生、科技新聞,邁入多元的分眾市場。以專業分工共享的原則,發揮報紙商品的雙元特質,奠定其「報團」的規模。報禁解除後,增張並重定疊性與改版,掌握分眾市場。對退報運動的市場衝擊,以迴避政治情勢的策略,重定版位、增強新聞商品特質。
     四、聯合報的階段性特色
     從歷史的脈絡尋覓,我們發現聯合報在不同階段中,發展出不同的特質:
     1950年代,支持政府的反共民主立場,作為其報紙體現「社會公器」,與「新聞自由」的實踐。領導人洞悉報紙的商品市場邏輯,化民營報紙的劣勢為優勢,強化非政治性新聞報導,爭取生存發展的機會。並團結各民營報紙,求取生存。
     1960年代,在民主╲自由的二元特質下,聯合報時而對民主自由,採取支持而無懼的立場。時而須勢而為,突顯其進退有據的辦報特質。為迎應國家╲市場的結構性框限,以分工、互利、共享的經營策略,建立人事與廣告制度,並以投資再投資的財務管理,強化組織規模的成長,並建立制度化組織管理。
     1970年代,延續「社會公器」、「國家利益」的新聞理念。藉由國家的助力,鞏固其市場,擴充報業規模。一方面擴大資訊的需求面,爭取發行量;一方面建立報紙與行銷商的委任制,發揮制度化的經營成效。王惕吾將家庭式的親愛精神,納入聯合報的組織文化。
     1980年代,聯合報繼續支持當局,服膺國策的基軸,當國家對市場干預力降低時,以第一市場的商品優勢,帶動第二商品市場的發展。
     1990年代,統獨問題的論述 ,影響「國家利益」的意義詮釋。但聯合報堅持國家統一論述。當國家統一為的言論,成為市場生態爭奪的口實時,聯合報以加強新聞商品的品質應對,而非以言論上的妥協作修正。
     五、從媒介雙元特質,綜合分析聯合報的發展特色
     就國家╲市場的雙元層次,聯合報的發展過程是與國家(即政府)保持適度的合作關係,確保其報業的生存與發展。由於善處與國家的互動關係,使聯合報在新聞言論上,謹守分際,不挑戰國家對言論市場的管制,也不觸犯國家對言論限制的法網。伺台灣經濟成長穩定時,以投資再投資,擴大報業規模,建立經營制度,使報業成長能與經濟發展同步反映,化國家阻力為報業市場助力,是聯合報不同於一般民營報紙之所在。
     以媒介雙社會性,分析聯合報在台灣民主化歷程,對重大政治事件與議題,所持的新聞與言論立場,對照當時的時代背景,也反應著當時社會的主流意識與看法。
     這種主流意識與看法,是聯合報管理階層,據以為「國家利益」的新聞理念。影響了聯合報的新聞編採政策,與新聞的評比考核,對新聞產製也發生組織社會化的效果。
     對於媒介公共財╲私有財,所反映的報紙公共服務業或企業的屬性,綜覽聯合報的發展經驗,可以發現:聯合報有關公共服務業與企業的報業屬性上,其特色是:在報業發展過程中,不排斥新聞的商品特質,對於公共服務業的屬性,聯合報則以「國家利益」至上論,作為闡述社會公器的基軸。
     自1950至1980年代,聯合報所謂的「國家利益」,傾向服膺為政者的理念與政策。1990年代以來,其新聞言論,有關「國家利益」的陳述,漸漸脫離為政當局的立場,採較監督批判的論述。足見對於報業公共財與私有財屬性掌握,聯合報在發展過程中,是配合「國家」與「市場」的輕重分際,理性而為。
     有關媒介從業員專業定位╲勞工屬性,歸納分析聯合報管理階層,對於編採的指示(如新聞應與言論一致,編採應緊密配合,作企畫性採訪與編輯等),可以發現,聯合報對於新聞從業人員的角色,偏就於組織團隊的立場,而非以記者個人的專業自主性來定位。
     從其薪酬策略與評比考績制度的效果,可以發現,聯合報重視新聞的人力資源,但對於新聞從業人員,發揮新聞產製新、速、時效的勞動效能的肯定,顯然大於其不畏強權,勇於對政策監督批判的專業意理。
     在對其新聞從業人員的訪談資料中,也可以發現,新聞室的組織成員,透過組織互動的角色認同與肯定,大於報人社會責任的專業態度。
     至於新聞市場╲廣告市場的雙元特質上,聯合報在發展初期,為爭取民營報紙的生存空間,是以軟性花邊社會新聞,爭取發行。至1980年代,由於社會漸趨多元,且該報的報業規模已趨穩定,1983年,聯合報捨棄社會新聞取向,轉而強調民生、科技、人文等多元化編採策略,吸納分眾市場。主張閱聽人為主體的資訊需求,提升新聞產品素質,以第一市場的新聞品質,帶動第二市場(廣告)的優勢。足見,新聞與廣告市場的輕重分際,關乎報業的生存,成敗與否,和情勢的掌握有關。審時度勢,發揮新聞與廣告的連動效果,使聯合報適時掌握市場的「質」與「量」,是聯合報成功的關鍵。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0286en_US
dc.title (題名) 台灣政經系絡中的報業發展--以聯合報為例,探討媒介雙元特質對報業組織作為的影響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