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學位論文

文章檢視/開啟

書目匯出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引文資訊

TAIR相關學術產出

題名 孤臣•孽子•台北人──白先勇小說中的同志書寫研究
作者 曾秀萍
貢獻者 陳芳明
曾秀萍
關鍵詞 白先勇
白先勇小說
同志書寫
同志
同性戀
孽子
台北人
日期 2001
上傳時間 15-四月-2016 15:58:29 (UTC+8)
摘要 第一章為緒論,敘述本文的研究動機、範圍、定義、方法、架構與前人研究回顧,瞭解目前研究概況後,提出本文所能突破之處。
     第二章「破繭而出:尋找同志身影」開始為正文寫作,本章首先探討同性情欲成為古今中外禁忌之因;次則結合白先勇創作時期,台灣的社會背景與同志處境,瞭解同志被污名化的實際生存困境,更可以看出他在同志題材創作上的突破與創新。以小說發表的先後,討論白先勇在《孽子》之前的短篇同志書寫,確立同性情慾在白先勇小說中實際的存在與份量。這些少作鮮少被提及,然而卻蘊藏著許多重要關懷,而這些關懷是貫串著他的同志書寫,乃至於其他創作的,因此本文由這些短篇同志小說開始,挖掘白先勇的同志書寫軌跡與重要課題。
     由於《孽子》為其唯一的長篇小說,因此也涵蓋了他對同志身份與書寫的整體思考,可謂集其大成之作,而其中的情欲、族群、經濟、權力與認同問題也是白先勇同志書寫中最為複雜的,因此,三到六章以《孽子》為討論核心,由私領域擴展到公領域,由家庭延伸到學校、國家、社會、媒體,從具體衝突推衍至抽象文化,探討同志從外在放逐到內在流亡、無根失落的處境,與其中錯雜的權力關係。
     由於家庭是人倫與人際關係擴展的核心,在華人社會中更有著無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因此第三章「流亡的起點:從家庭到學校的放逐」乃始於家庭權力結構的探究,比較小說人物同志身份曝光前後,在父親與師長中評價的起落,解決小說人物與情節推展間的關連,確立「孽子」被放逐的重要關鍵便是其同志身份,論證同性情欲與同志在小說中,並非如一般評論所認為的無足輕重,也非只是一個可有可無,或者可以被隨意置換的框架;並藉由家庭與學校的反應,探討家庭與學校的運作機制與潛在邏輯。
     遠離家園和校園,走入新公園的孽子,是否就此擺脫束縛,形成穩固的族群與認同呢?四、五章兩章「青春鳥的夢土:《孽子》的同志族群屬性與建構(上、下)」便分別從族群內部和外部討論相關問題。首先,反省《孽子》與國族論述的關係,因為族群屬性,關係到同志主體認同的建構,若不明辨而遽然以國族論述框架,則會導出類似「同志建國」的偏失。因此本章從族群次文化、價值觀與娼妓活動、擬親關係中,探討同志族群的屬性,嘗試以「幫派」和「擬團體」的角度切入,對《孽子》的族群建構提出新的解釋;進而在第五章中,探究同志在政治現實與文化歧視下的邊緣處境,與其族群建構所遭遇的困境,並從空間、商業機制、人際互動等方面,探討「安樂鄉」是否只是「黑暗王國」的縮影?若不是,那兩者間存在著怎樣的關連與差異?而這些因素又如何影響孽子的認同?
     第六章「在父名之下:《孽子》中的『肖╱孽』問題」,由外部權力關係的探討,回歸到內在心靈的探索,剖析孽子在空間流放下的心靈流亡,並且釐析男同志與父權體系間相抗相依的弔詭之處,論證白先勇同志書寫的顛覆性,並不如當前評論所期。
     第七章「作家身份及其同志書寫定位」,則總結白先勇同志書寫的兩大形象──「美少年」與「老父親」,並探究其深層的關懷;從作品中尋繹作家的同志身份與其書寫間的關係,探討其土地認同的轉折,反省現下文學史與同志文學研究的侷限,開發新的思考面向。
     第八章「結論與反思:鄉關何處?」則總結研究發現,並評價白先勇在「孤臣」、「孤兒」與「孽子」三大文學創作上的開展與地位。
     文末收錄兩篇附錄,附錄(一)〈從同志關懷到人生關照:白先勇談創作與生活〉是專訪白先勇的記錄;附錄(二)白先勇與其他台灣作家同志書寫、評論年表,整理戰後至今的台灣同志書寫與文學評論,和白先勇的創作相互關照,可一窺同志書寫與評論的發展概況。
參考文獻 (一)文本
     1.白先勇作品
     白先勇 1961〈藏在褲袋裡的手〉《現代文學》8,1961.5
     1979 〈夜曲〉《中國時報•人間副刊》1979.1.21─22
     1986 〈骨灰〉《聯合文學》 1986.12
     1984 《寂寞的十七歲》台北:遠景,1984.2十一版(1976.2初版)
     1985a 《玉卿嫂》台北:遠景,初版。
     1985b 《金大班的最後一夜》台北:遠景,1985.5初版
     1985c 《遊園驚夢》台北:遠景,1985.5再版 (1982.8初版)
     1985d 《明星咖啡館》台北:皇冠,1985.6初版
     1995 《第六隻手指》台北:爾雅,1995.11初版
     1996 《驀然回首》台北:爾雅,初版十一印
     1997 《台北人》台北:爾雅,重排六印
     1998 《孽子》台北:允晨,初版十一刷
     1998 〈逝者如斯〉《聯合文學》第160期1998.2
     1999 〈樹猶如此〉《聯合報》1999.1.24副刊
     1999 〈臺北Pastoral〉《康健》第10期1999.6
     1999 〈秋思〉《天下雜誌》第217期1999.6
     1999 〈一詩一畫──落葉賦〉《康健》第12期1999.9
     1999 〈等〉《聯合文學》第180期 1999.10
     2000 〈上海童年〉《講義》第27卷第5期 2000.8
     2000 〈對抗愛滋:人文篇──山之子〉《康健》第18期2000.4
     2000 〈我的創作經驗〉《明報月刊》2000.3
     2001 〈少小離家老大回──我的尋根記〉《聯合報》2000.5.8副刊
     2.其他作家作品
     天然癡叟著、李忠明校注、王關仕校閱1998《石點頭》台北:三民1998.5初版
     ask 1997《小摩》香港:華生,1997初版
     garrido 1997《妹妹晚安》香港:華生,1997初版
     王盛弘 2000〈土撥鼠私語〉收於《八十八年度教育部文藝創作獎作品集(文學類)》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2000初版
     安克強 1997《第三者:世紀末同志愛情眾生相》台北:熱愛 1997.12.25初版一刷
     朱天文 1990〈肉身菩薩〉收於《世紀末的華麗》台北:遠流,1990初版
     1994 《荒人手記》台北:時報,1994初版
     朱天心 1984 《擊壤歌:北一女三年記》台北:三三,1984(遠流)
     1988 〈浪淘沙〉,收於《方舟上的日子》台北:三三,1988(遠流)
     1992 《想我眷村的兄弟們》台北:麥田,1992初版
     朱少麟 1996 《傷心咖啡店之歌》台北:九歌,1996初版
     光 泰 1983 《青澀的愛》台北:堯舜
     1995a 《逃避婚姻的人》台北:號角 1995.3.15初版(此書於1975年首次發表)
     1995b 《欲望列車》台北:號角1995.3.15初版
     1995c 《裸的告白》台北:號角1995.3.15初版
     1995d 《我的黑夜比白天長》台北:號角1995.6.15初版
     米契爾 1996 《愛人》台北:號角1995.3.15初版
     杜修蘭 1996 《逆女》台北:皇冠,1996初版
     阮慶岳 2000 〈河內美麗男〉《台灣新文學》15期2000.6
     吳繼文 1994 〈記憶•邊緣•迷路〉台北:時報,1994.12.10初版一刷
     1996 《世紀末少年愛讀本》台北:時報,1996初版
     1998 《天河撩亂》台北:時報,1998.10.20初版一刷
     李 昂 1999 《禁色的暗夜》台北:皇冠1999.9.28初版二刷(1999.8.25初版一刷)
     李美井 1998 〈四方月亮與沙甸魚〉《熱愛雜誌》16期1998.12
     李良安 1999 〈祂〉《聯合文學》181期1999.11
     林懷民 1974 《蟬》台北:大地1974.
     1978 《變形虹》台北:水牛1978
     林俊穎 1994 《是誰在唱歌》台北:麥田1994.3.15初版一刷
     1997 《焚燒創世紀》台北:遠流1997.2.15初版一刷
      1997 《日出在遠方》台北:遠流1997.2.15初版一刷
     2000 《愛人五衰》台北:千禧國際文化2000.11.1初版一刷
     林裕翼 1992 《我愛張愛玲》台北:聯合文學
     邱妙津 1991 〈柏拉圖之髮〉收於氏著《鬼的狂歡》 台北:聯合文學, 1991初版
     1994 《鱷魚手記》台北:時報,1994
     1996 《蒙馬特遺書》台北:聯合文學,1996初版
     亞力山大1998 〈橫向發展障礙〉《熱愛雜誌》16期 1998.12
     姜 貴 1974 《重陽》台北:皇冠
     洪 凌 1995a 《支解異獸》台北:遠流,1995初版
     1995b 《異端吸血鬼列傳》台北:皇冠,1995初版
     1995c 《宇宙奧迪賽》台北:時報,1995初版
     1997 《在玻璃懸崖上走索》台北:雅音,1997初版
     紀大偉 1995a 《感官世界》台北:皇冠,1995初版
     1996 《膜》台北:聯經,1996初版
     1997a 《酷兒狂歡節──台灣當代QUEER文學讀本》台北:元尊文化,1997.12.15初版一刷
     1998 《戀物癖》台北:時報,初版一刷。
     席德進 1982 《席德進書簡──致莊佳村》台北:聯經,1982初版
     馬 森 1984 《夜遊》台北:爾雅,1984
     1984 《海鷗》台北:爾雅,1984
     馬 雅 2000 〈野生動物園〉《台灣新文學》15期2000.6
     凌 煙 1991 《失聲畫眉》台北:自立,1991初版
     孫梓評 1998 《男身》台北:元尊文化 1998.10.1初版一刷
     許正平 2000 〈籃球〉《聯合文學》193期 2000.11
     陳若曦 1986 《紙婚》台北:自立,1986
     陳映真 1988 〈趙南棟〉,收於《鈴鐺花》台北:人間,1988初版
     陳 雪 1995 《惡女書》台北:皇冠,1995初版
     1996 《夢遊1994》台北:遠流,1996初版
     1997 〈愛上爵士樂的女孩〉《聯合文學》第261期 1997.3
     陳祖彥編 1996 《世界華文成長小說徵文得獎作品集》台北:幼獅,1996初版
     陸昭環 1989 《雙鐲》 台北:風雲時代.
     曹麗娟 1991 〈童女之舞〉,收於《小說潮:聯合報第十三屆小說獎作品集》台北:聯經,1991初版
     1999 《童女之舞》台北:大田,初版一刷
     黃 惑 1998 〈樓蘭女與六月青〉《熱愛雜誌》16期 1998.12
     董啟章 1996 《安卓珍尼》台北:聯經,1996初版
     1997 《雙身》台北:聯經,1997初版
     楊宗潤編 1996 《眾裡尋他——開心陽光當代華文同志小說選(一)》台北:開心陽光,1996初版
     盧劍雄 1996 《他他她她的故事》香港:華生,1996初版
     賴香吟 1997 《散步到他方》台北:聯合文學,1997初版
     薛懷琦 2000 〈棲地不眠〉《台灣新文學》15期2000.6
     藍玉湖 1990 《薔薇刑》台中:晨星1990.8.20初版
     1991 《狂徒袖》台中:晨星1991.1.10初版
     蘇偉貞 1994 《沈默之島》台北:時報,1994初版
     顧肇森 1986 〈張偉〉,收於《貓臉的歲月》台北:九歌,1986
     (二)文學作品評論、研究
     1.白先勇小說評論
     (1)同志書寫相關評論
     山根伸 1984 〈異端者們的世界——白先勇的《孽子》〉(日文)《台灣文學研究會會報》第7期1984.7
     王志弘 1996 〈台北新公園的情慾地理學:空間再現與男同性戀認同〉《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22期1996.4
     王晉民 1987 〈一部多層面的小說《孽子》〉《華人世界》第3期(大陸)1987
     尹 玲 1995 〈研悲情為金粉的歌劇——白先勇小說在歐洲〉《聯合報》1995.7.18第37版
     江寶釵 2001 〈時間、空間與主體性建構:閱讀《孽子》的一個向度〉《中外文學》第350期2001.7
     朱偉誠 1998a 〈(白先勇同志的)女人、怪胎、國族:一個家庭羅曼史的連接〉《中外文學》第312期 1998.5
     1999 〈建立同志「國」?——(朝向)一個千禧政體的性異議想像〉「間別千年:臨界空間與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
      2001 〈父親中國•母親(怪胎)台灣?白先勇同志的家庭羅曼史與國族想像〉《中外文學》第350期 2001.7
     吳璧雍 1987 《樂園的追尋:試論《孽子》》《文星》第104期 1987.2
     吳瑞元 1998 《孽子的印記——台灣近代男性「同性戀」的浮現(1970——1990)》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1
     妍 子 1984 〈讀《孽子》〉《新書月刊》第7期 1984.4
     何 華 1989 〈天堂之門——評《孽子》的救贖主題〉《聯合報》1989.11.15第29版
     林柏燕 1985 〈孽子、夜遊〉《文訊》第16期1985.2
     保 真 1997 〈寂寞的楊雲峰〉《中華日報》1997.4.15第16版
     紀大偉 1997 〈台灣小說中男同性戀的性與流放〉收於林水福、林耀德編《當代台灣情色文學論》,台北:時報,1997.3.4初版一刷
     柯慶明 2001 〈情慾與流離--論白先勇小說的戲劇張力〉《中外文學》第350期2001.7
     俞忠良 1978 〈柔腸寸斷的孽子〉《書評書目》第66期1978.10
     袁則難 1983 〈城春草木生——論《孽子》的政治意識〉《新書月刊》第5期1983.2
     陸士清 1993 〈悲憫的追尋——評白先勇的《孽子》〉收於氏著《台灣文學新論》上海:復旦大學1993.6
     張誦聖 2001 〈論白先勇《孽子》的主題結構〉收於氏著《文學場域的變遷》台北:聯合文學 2001
     張小虹 1997 〈不肖文學妖孽史——以《孽子》為例〉發表於由聯合報副刊與文建會所合辦的「台灣現代小說史研討會」(1997.12.24─26),收錄於陳義芝編:《台灣現代小說史綜論》台北:聯經1999.12初版
     張火慶 1986 〈白先勇短篇小說的同性戀世界〉《鵝湖》第132期 1986.6
     梅家玲 1998 〈少年台灣:八、九0年代台灣小說中青少年的自我追尋與家國想像〉《漢學研究》第34期 1998.12
     1999 〈孤兒?孽子?野孩子?——戰後台灣小說中的父子家國及其裂變〉戰後五十年台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1999.11.12─14台灣大學主辦
     陳耀民 1999 〈我們都是一家人?——論《孽子》及《逆女》中的家庭機制╱身份認同及抗爭之可能性〉「第四屆性教育、性學、性別研究暨同性戀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主辦1999.5.1─2
     陳思和 2000 〈鳳凰、鱷魚、吸血鬼——試論台灣文學創作中的幾個同志意象〉「解嚴以來台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2000.18─9
     張秀民 1986 〈為伊消得人憔悴:從《孽子》看吳敏〉《台灣日報》1986.3.17第8版
     張月雲 1985 〈評析白先勇的《孽子》〉《台灣新聞報》1985.9.3
     葉德宣 1995 〈陰魂不散的家庭主義魑魅——對詮釋《孽子》諸文的論述分析〉《中外文學》第283期 1995.12
      1998 〈兩種「露營╱淫」的方法:《永遠的尹雪豔》與《孽子》中的性別越界演出〉《中外文學》第312期 1998.5
     1998 〈不忠不孝╱肖的猥褻國度:《孽子》中的父系國╱家身體規訓〉台灣大學人口中心婦女研究室1998——1999婦女與兩性研究獎助論文 後更名為〈從家庭授勳到警局問訊──《孽子》中父系國╱家的身體規訓地景〉刊於《中外文學》第350期2001.7
     黃重添 1993 〈他們在迷離中沉淪〉收於氏著《台灣長篇小說論》台北:稻禾1993.6一版一刷
     楊宗潤 1983 〈封神榜裡的哪吒——由《孽子》看同性戀〉《台灣時報》1983.6.11
     楊 照 1999 〈那群無所依歸的孩子們——白先勇的《孽子》〉《中國時報》1999.1.5第37版
     詹益宏 1985 〈白先勇小說中的同性戀世界〉《文訊》第18期 1985.6
     蔡源煌 1983 〈《孽子》二重奏〉《文訊》第1期 1983.7.1
     樂 牧 1986 〈敏感的電影、不敏感的電檢:評《孽子》〉《當代》第7期1986.11
     劉 俊 1995 《悲憫情懷——白先勇評傳》台北:爾雅 1995.11初版
     劉亮雅 2000 〈邊緣發聲:解嚴以來的台灣同志小說〉「解嚴以來台灣 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2000.1.8─9
     歐陽子 1975 〈《孤戀花》的幽深曖昧含意與作者的表現技巧〉《書評書目》第30期1975.10.1
     1998 〈《滿天裡亮晶晶的星星》之語言、語調與其他〉收於氏著《王謝堂前的燕子》北:爾雅1998.10.5十一印(1976.4.15初版)
     龍應臺 1984 〈淘這盤金沙──細評《孽子》〉《新書月刊》第6期1984.3
     應鳳凰 1983 〈好書先讀:白先勇的《孽子》〉《中央日報》1983.5.2第10版
     魏子雲 1962 〈《寂寞的十七歲》——評介一篇觸及少年問題的小說〉《聯合報》 1962.11.14第8版
     (2)其他作品評論
     山口守 2001 〈白先勇小說中的鄉愁 〉《華文文學》第44期 2001.1
     牛馬走 1980 〈《台北人》給了我們一些什麼 〉《民眾日報》1980.7.24第12版
     文 萍 1982 〈試析白先勇小說的結構藝術〉《廣西民族學院學報》第1期 1982
     王蕆真 1996 〈為傳奇的文學生命作傳──張愛玲與白先勇的悲情中國〉《聯合報》1996.3.4第41版
     王潤華 1997 〈雙人記──記白先勇的花園〉《幼獅文藝》第523期1997.7
     王瑞華 2000 〈中國文化的悲劇意識──評白先勇的悲劇觀〉發表於「白先勇創作國際研討會」2000.11.23-24
     王宗法 2000 〈論白先勇的文化鄉愁──從《台北人》、《紐約客》談起〉發表於「白先勇創作國際研討會」2000.11.23-24
     石永貴 2000 〈不容青史盡成灰─白先勇為白崇禧立傳〉《中國回教》第265期2000.6
     池上貞子 2000 〈失落的時機──白先勇與張愛玲〉發表於「白先勇創作國際研討會」2000.11.23-24
     朱學群 1984 〈試論白先勇小說的悲劇意識〉《台灣研究集刊》第2期1984
     朱振宏 1979 〈評介《台北人》〉《書評書目》第10期 1994.6
     朱雙一 2001 〈白先勇與延續於台灣的「五四」新文學傳統〉《華文文學》總第44期2001.1
     江寶釵 1996a 〈論《紅樓夢》對當代台灣兩位小說的意義──白先勇與瓊瑤〉《第二屆台灣本土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師大人文教育中心 1996.4
     1996b 〈論白先勇小說中的人物性格、社會關係與內在心理〉《中國現術年刊》第18期1997.3
      1997 〈白先勇小說中的投水事件與憂國傳統〉《中國現代文學理論季刊》第5期1996.1.3
     艾 虞 1999 〈專訪作家白先勇〉 《亞洲週刊》第13卷第38期 1999.9.20-26
     宋邦珍 2000 〈試論〈永遠的尹雪豔〉人物形象塑造〉《中國語文》第513期2000.3
     辛 鬱 1973 〈台北人〉《人與社會》第1期 1973.4
     何田田 1975 〈論《台北人》的人物和主題〉《文藝月刊》第76期 1975.10
     李 薪 1975 〈一根小刺——讀白先勇《台北人》之後〉《青年戰士報》1975.12.10第11版
     李師鄭 1976 〈烏衣巷口夕陽斜——歐陽子《王謝堂前的燕子》讀後〉《書評書目》第40期1976.8.1
     李豐楙 1994 〈現代文學歷史的重建——總評文建會贊助的四本研究生論著:《張愛玲小說的時代感》盧正衍著、《楊逵及其作品研究》黃惠禛著、《台灣新文學觀念的萌芽與實踐》莊淑芝著《生命情結的反思——白先勇小說主題思想之研究》林幸謙著〉《文訊》第108期1994.10
     呂正惠 1987 〈「重估」白先勇台北人「傳奇」〉《文星》第104期1987.2
     何 華 1987 〈歷史之門〉《聯合報》1987.8.9第8版
     杜 蘅 1988 〈冰山一角:讀白先勇的《冬夜》〉《台灣新聞報》1988.3.14第12版
     余秋雨 1988 〈風霜行旅〉《聯合文學》第21期 1988.6.9
     1993 〈世紀性的文化鄉愁〉收入齊邦媛《評論十家》台北:爾雅1993.12.20
     於梨華 1969 〈白先勇筆下的女人〉《現代文學》第37期 1969.3
     吳愛萍 2001 〈男權社會的「他者」──也談《台北人》中的女性形象〉《華文文學》總第44期2001.1
     吳作政 1971 〈遊園驚夢〉《文藝》第19期1971.1.1
     吳湘文 1976 〈評白先勇的《冬夜》〉《中外文學》第4卷第11期 1976.4.1
     花 村 1976 〈白先勇《台北人》書命名的質疑〉《中華文藝》第12卷第3期1976.11
     林明德 1980 〈風雨故人來:論白先勇的《冬夜》〉《愛書人》第143期1980.5.21
     林 青 1988 〈小說《遊園驚夢》與同名話劇的分析〉《台灣研究集刊》第2期1988
     林俊穎 1996 〈奼紫嫣紅,斷井殘垣——我看白先勇小說世界〉 《中國時報》1996.10.4第19版
     林幸謙 1993 〈流亡的悲愴——白先勇小說中的放逐主題〉《國文天地》第9卷第5期1993.10
     1994 《生命情節的反思》台北:麥田1994初版
     林柏燕 1969 〈論《遊園驚夢》〉《幼獅文藝》第181期1969.1
     林以青 1995 〈文學經驗中的都會情境:以七0年代的台北為例〉《當代台灣都市文學論》台北:時報1995
     阿 信 1999 〈白先勇文章的迴響(兩帖)〉《聯合報》1999.2.5第37版
     亞 菁 1983 〈感愛感恨,亦雕亦鏤的《玉卿嫂》〉《現代文學評論》 1983.2
     姚一葦 1968 〈論白先勇的《遊園驚夢》〉《文學季刊》第78期 1968.11
     思 兼 1974 〈白先勇《台北人》的世界〉《中華文藝復興月刊》第7卷第11期1974.11
     弦外音 1976 〈重溫《謫仙記》〉《台灣日報》第9版 1976.10.13
     柯振中 1984 〈提起白先勇《新書月刊》第7期 1984.4
     施懿琳 1993 〈白先勇小說中死亡意識及其深層分析〉發表於「第二屆台灣經驗研討會」中正大學主辦1993.11.5收於龔鵬程編《台灣的社會與文學》台北:東大1995.11初版
     保 真 1994 〈南京東路的秦副官〉《中華日報》第14期1996.5.21
     侯吉諒編 1992 《白先勇》台北:海風 1992.9初版
     桂文亞 1976 〈王謝堂前白先勇答客問〉《聯合報》12版1976.9.25
     高天生 1983 〈可憐身是眼中人:討論白先勇的小說〉《中國論壇》第12卷第9期1983.4
     袁良駿 1990 〈白先勇與《紅樓夢》三題〉《台灣研究集刊》第2期 1990(大陸)
     1991 《白先勇論》台北:爾雅 1991.6.5
      1996 〈從白先勇晉升談起〉《文訊月刊》第127期 1996.5
     孫康宜 1993 〈永遠的「桂枝香」看白先勇的《遊園驚夢》〉《聯合文學》第39期1993.3.31
     1994 〈最後的貴族〉《聯合報》1994.1.20第37版
     郝譽翔 1999 〈不老的時間花園──閱讀白先勇《幼獅文藝》第551期 1999.11
     夏志清 1984 〈白先勇早期的短篇小說──〈寂寞的十七歲〉代序〉收作白先勇《寂寞的十七歲》台北:遠景,1984.2十一版此篇原名〈白先勇論(上)〉收於《現代文學》第39期1969.12
     程榕寧 1971 〈白先勇和他的小說〉《大華晚報 1971.7.26第6版
     尉天聰 1971 〈自囿〉《大學雜誌》第47期1971.11
     1976 〈最後的貴族〉《文學季刊》第6期 1976.3
     連 坤 1974 〈一群衰朽病態的《台北人》〉《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12期1974
     陶 唐 1978 〈流浪者的歌:白先勇小說的特色〉《中央日報》1978.11
     陸士清 1988 〈上海復旦大學與知名劇坊人士談《遊園驚夢》〉《當代》第24期1988.4
     1993 〈白先勇的小說技巧〉《台灣文學新論》 上海:復旦大學1993.7
     陳賢茂 1993 〈白先勇的小說〉《海外華文文學史》 1993.12
     陳克環 1975 〈《台北人》何辜〉《中華日報》 1975.10.6第9版
     陳振興 1974 〈西風殘照漢家陵闕——論白先勇的小說〉《新潮》第28期1974.6
     陳浩泉 1988 〈白先勇《遊園驚夢》、《骨灰》〉《台港文學選刊》第6期(大陸)1988
     陳鵬翔、江寶釵 1996〈白先勇、現代主義與《現代文學》〉行政院國家科學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 83-0301-H 003-002 1996.12
     陳碧月 1994a 《白先勇小說的人物及其刻劃》 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1994b 〈從現代主義看白先勇的小說《悶雷》〉《明道文藝》第214期1994.1
     1994c 〈白先勇小說人物所揭示的社會意義〉《國文天地》第115期1994.12
     1995a 〈白先勇小說全知觀點與人物刻畫之關係〉《文訊》第111期1995.1
     1995b 〈白先勇小說客觀觀點與人物刻畫之關係〉《明道文藝》第228期 1995.3
     1995c 〈白先勇小說中男性的類型及其意義〉《崇右學報》第5期 1995.12
      1999a 《小說選讀》台北:五南 1999.4初版一刷
      1999b 〈白先勇及其小說中的同性戀人物〉收於氏著《小說選讀》台北:五南1999.4初版一刷
     梅家玲 1988 〈欲將心事付劫灰,小說〈骨灰〉遺事〉《自由時報》1988.5.18第41版
     張 炎 1969 〈簡論白先勇的小說〉《政大文藝》第10期1969.1
     張灼祥 1979 〈把白先勇的小說搬上舞臺〉《中國人月刊》第7期1979.8.1
     張素貞 1985 〈白先勇的《夜曲》此情可待成追憶〉《大華晚報》1985.9.28-30第10版
     張靜茹 1999 〈理想與實際的衝突——論白先勇筆下「台北人」的挫折應對之道〉《中國現代文學理論季刊》第13期 1999.3
     張阿莉 1987 〈流浪者之歌——論台灣作家白先勇〉《張家口師院學報》第1期 1987
     黃建業 1984 〈期待文學電影開花結果:以《玉卿嫂》為例〉《文訊》第15期 1984.12
     黃錦滿 1969 〈沒落貴族的殘照:淺析白先勇的作品〉《政大文藝》第10期 1969.1
     黃慶萱 1976a 〈細品《梁父吟》(上)〉《中央日報》1976.10.10第10版
     1976b 〈細品《梁父吟》(下)〉《中央日報》1976.10.11第10版
     1978 〈驀然回首〉《書評書目》第68期 1978.12.1
     黃碧端 1977 〈回首話當年:淺論《台北人》〉收入劉紹虞《小說與戲劇》台北:洪範1977初版
     1995 〈黃碧端談《台北人》小說中國近代史〉《中國時報》1995.1.1第39版
     黃維樑 1979 〈文學的具體呈現法〉《書評書目》第77期 1979.9
     1992 〈重新發現中國古代文化的作用——用文心雕龍「六觀」法析評白先勇的《骨灰》〉 《中外文學》第246期 1992.11
     黃耀華 2000 〈《台北人》的歷史敘事與文化身份認同〉發表於 「白先勇創作國際研討會」 2000.11.23-24
     游淑靜 1989 〈無可奈何花落去:白先勇筆下的台北人〉 《出版之友》第5卷第47期 1989.6
     詹 悟 1979 〈論小說的主題:兼評白先勇《台北人》〉 《青年戰士報》 1979.11.28第11版
     胡萬川 1987 〈你方唱罷我登場:從《台北人》中幾篇小說談起〉 《中國時報》第8版 1987.8.13
     楊傳真 1996 〈傾聽白先勇——讀《第六隻手指》〉 《爾雅人》第95期 1996.7.1
     葉飛紅 1974 〈遊台北人之園,驚白先勇之夢〉《中華文藝復興月刊》第17卷第12期 1974.12
     葉維廉 1969 〈激流怎能為倒影造像──論白先勇的小說〉 《仙人掌》 1969.11.30
     裴元領 1990 〈從《邊城》到《台北人》側看愛情小說裡的愛欲糾纏〉 《聯合文學》第69期 1990.7
     鄭樹森 1979 〈白先勇《遊園驚夢》的結構和語碼——一個批評方法的介紹〉 《中外文學》第88期 1979.9
     鄭向恆 1982 〈《遊園驚夢》觀後〉 《中央日報》 1982.8.21第10版
     蔡源煌 1987a 〈從《台北人》到撒哈拉的故事(上)〉 《中國時報》 1987.1.13第8版
     1987b 〈從《台北人》到撒哈拉的故事(下)〉 《中國時報》 1987.1.14第8版
     劉 菲 1983 〈《第六隻手指》讀後〉《聯合報》 1983.9.23第8版
     劉紹銘 1973 〈現代中國小說之時間與現實觀念〉 《中外文學》第26期 1973.7
     1976 〈歐陽子與《台北人》〉《聯合報》 1976.8.23第12版
     劉淑慧 1993 〈荒涼美感的重現——試比較張愛玲與白先勇的小說世界〉 《台灣文學觀察雜誌》 1993.6
     劉 俊 1995 〈悲憫情懷《白先勇評傳》序〉 《爾雅人》第1期 1995.11.1
     2001 〈白先勇研究在大陸:1979-2000〉 《中外文學》第350期 2001.7
     劉俊峰、趙順宏 2001 〈白先勇創作國際研討會綜述〉《華文文學》總第44期 2001.1
     蔡雅薰 1997 〈六、七Ο年代留學生小說述論──以於梨華、白先勇、張系國作品為主〉 台灣現代小說史研討會論文 1997.12 又收於陳義芝編:《台灣現代小說史綜論》 台北:聯經 1998.12月初版
     黎活仁 1999 〈白先勇《台北人》的結尾與對話〉 《台灣文學經典研討會論文》 1999.3 台北:聯經
     歐陽子 1967 〈《謫仙記》序〉 《現代文學》第32期 1967.8
     1971 〈白先勇的小說世界——《台北人》之主題探討〉 收於《台北人》
      1975a 〈〈一把青〉裡對比技巧的運用〉 《書評書目》第24期 1975.4
     1975b 〈〈歲除〉之賴鳴升與其「巨人自我意識」〉 《書評書目》第26期
      1975.6
     1975c 〈〈金大班的最後一夜〉之喜劇成分〉《書評書目》第27期 1975.7
     1975d 〈〈思舊賦〉裡的氣氛釀造〉《書評書目》第28期 1975.8
     1975e 〈〈梁父吟〉影射含意的兩種解釋〉《書目書評》第29期 1975.9
     1975f 〈〈花橋榮記〉的寫實架構與主題意識〉《書評書目》第31期 1975.11
      1975g 〈〈秋思〉的社會諷刺和象徵含意〉《書評書目》第32期 1975.4
      1975h 〈〈遊園驚夢〉的寫作技巧和引伸含意〉《書評書目》第34期 1976.2
      1976a 〈〈冬夜〉之對比反諷運用與小說氣氛釀造〉《中外文學》第57期 1976.2
     1976b 〈從《台北人》的缺失說起〉《書評書目》第39期 1976.7
     1997 〈〈國葬〉的象徵性、悲悼性與神秘性〉收於《王謝堂前的燕子 》台北:爾雅 1998.10.5十一印
     1997 《王謝堂前的燕子》台北:爾雅1998.10.5十一印(1976.4.15初版)
     曉 頌 1980 〈淺談白先勇的〈那晚的月光〉〉《文藝月刊》第137期 1980.11
     應鳳凰 1987 〈舊時王謝堂前燕《台北人》——白先勇先生作品〉《大同雜誌》1987年7月號
     繆天華 1989 〈白先勇與我〉 《中央日報》1989.8.31第16版
     謝其濬 2001 〈永遠的台北人,白先勇導覽心靈台北〉 《遠見雜誌》第177期 2001.3
     錢 虹 2000 〈重溫「最後的一抹繁華」舊夢──白先勇筆下的上海背景〉發表於 「白先勇創作國際研討會」 2000.11.23-24
     隱 地 1965 〈讀白先勇的〈畢業〉〉 《自由青年》第34卷第4期 1965.8.16
     顏元叔 1969 〈白先勇的語言〉 《現代文學》第37期 1969.3
     簡政珍 1997 〈白先勇的敘述者與放逐者〉 《中外文學》第302期 1997.7
     黨鴻樞 1986 〈略論白先勇的美學觀〉 《廣西大學學報》第1期 1986
     2.其他作家作品評論
     Beryl 1996 〈逆女不逆──大眾小說中的同性戀公式〉 《女朋友》第11期 1996.6
     丁乃非著.沃璟伶譯 1997 〈非常貼近淫婦與惡女──如何閱讀《金瓶梅》〉 《中外文學》第303期 1997.8
     丁乃非、劉人鵬 1998 〈罔兩問景:含蓄美學與酷兒政略〉 《性╱別研究》第三、四期合刊,「酷兒:理論與政治」專號 中壢: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 1998.9
     中外文學 1997 「衍異性與性別:酷兒小說與研究」專輯 《中外文學》303,1997.8
     王集叢 1963 〈郭良蕙底「心鎖」問題與文協年會聲明〉 《政治評論》第10卷第6期1963年5月
     王明珂 1996 〈誰的歷史:自傳、傳記與口述歷史的社會記憶本質〉 《思與言》第34卷第3期 1996.9
     王溢嘉 1997 〈新感官小說的情色認知網路〉 林水福、林耀德編《蕾絲與鞭子的交歡──當代台灣情色文學論》,台北:時報,1997
     王浩威 1997 〈書寫、死亡、性倒錯──從邱妙津《蒙馬特遺書》說起〉 《聯合文學》第160期 1997.2
     王德威 1998a 〈叫父親,太沈重?──父權論述與現代中國小說敘述〉,收於王德威 《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 台北:麥田,1998.10.1初版一刷
       1998b 〈國族論述與鄉土修辭〉,收於王德威:《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 台北:麥田,1998.10.1初版一刷
       1998c 〈泥河迷園暗巷,酒國浮城廢都一種烏托邦想像的崩解〉,收於王德威:《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 台北:麥田,1998.10.1初版一刷
     1998d 〈說來那話兒也長──鳥瞰當代情色小說〉 收於王德威:《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 台北:麥田 1998.10.1初版一刷
     1998d 〈《天河撩亂》評介〉 中國時報,開卷周報,1998.11.26,42版
     石 頭 1996 〈情場中永遠不被承認的對手〉 《女朋友》第7期 1996.10
     朱偉誠 1995 〈受困主流的同志荒人──朱天文《荒人手記》的同志閱讀〉《中外文學》第279期 1995.8
     呂正惠 1992 〈怎麼樣的「後現代」?──評朱天心《想我眷村的兄弟們》〉 《光華》第17卷第7期 1992.7
     余幼珊 1994 〈有情無慾的春風蝴蝶女子〉 《誠品閱讀》第17期,1994.8.1
     吳達芸 1996 《女性閱讀與小說評論》 台南:台南市文化中心,1996.5。
     李順興 1997 〈「猥褻」的策略運用:讀「一位同性戀者的祕密手記」〉《中外文學》第298期 1997.3
     李金梅 1992 《從《雙鐲》的「姊妹夫妻」論有關女同性戀作品的閱讀與書寫》台灣大學社會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元貞 1995 〈貌多實一的身體書寫──從《沈默之島》談女人身體的處境〉《聯合文學》第125期 1995.2
     李長春 1996 《In the Name of “Uncertainty”:James Baldwin’s Naming of Homosexuality in His Three Novels》 台灣師範大學應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辛夷整理 1996 〈讀《蒙馬特遺書》〉 《女朋友》第12期 1996.10
     林水福、林燿德編 1997 《《蕾絲與鞭子的交歡──當代台灣情色文學論》 台北:時報,1997.3.4初版一刷
     林鎮山 1998 〈「家變」之後試探八、九0年代台灣小說中的家庭論述〉,收於陳義芝編:《台灣現代小說史綜論》 台北:聯經,1998.12初版
     周淑屏 1997 《清代男同性戀文學作品研究》 香港:私立能仁學院文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宋冬陽(陳芳明) 1984〈朝向許願中的黎明──試論吳濁流作品中的「中國經驗」〉 《文學界》第10期 1984.5
     邱妙津 1995 〈中國傳統理的烏托邦──兼論《荒人手記》中的「情色」與「色情」烏托邦〉 《聯合文學》第131期 1995.9
     邱雅芳 1998 〈「異」國的流亡——解讀女同志作家邱妙津的家國認同〉 發表於「第16屆中區中文系研究生論文研討會」,1998.11.29─30
     洪 凌 1997 〈蕾絲與鞭子的交歡──從當代台灣小說註釋女同性戀的欲望流動〉 收於林水福、林耀德編《當代台灣情色文學論》,台北:時報,1997.3.4初版
     紀大偉 1995b 〈帶餓思潑辣:《荒人手記》的酷兒閱讀〉 《中外文學》第279期1995.8
     1995c 〈在荒原上製造同性戀的聲音──閱讀《荒人手記》〉 《島嶼邊緣》14,1995.9
     1997b 〈台灣小說中男同性戀的性與流放〉 收於林水福、林耀德編《當代台灣情色文學論》,台北:時報,1997.3.4初版一刷
     1998 《Queering Chinese America:Intersection of Ethnicity and Sexuality in 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華裔美國文學酷兒化:華裔美國文學中族裔與性意識的交鋒) 台灣大學外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紀大偉、洪凌 1995 〈粽浪彈:身體像一個優秀的粽子〉 《島嶼邊緣》第14期 1995.9
     范銘如 2001 〈漫遊者的拾荒癖〉 《聯合文學》第198期 2001.4
     徐嘉陽 1997 〈情色內外──初探新人類作家的文學空間〉 收於林水福、林耀德編《當代台灣情色文學論》,台北:時報,1997.3.4初版一刷
     徐淑卿 1998 〈有志一同,攻佔文學獎〉 《中國時報》 1998.6.25第41版
     1998 〈毛麥克 同志書寫充滿異想〉《中國時報》 1998.8.27第43版
     馬 森 1995 〈邊陲的反撲──評三本「新感官小說」〉 《中外文學》第283期1995.12
     孫琴安 1995 《中國性文學史(上)(下)》 台北:桂冠 1995.5初版一刷
     桑梓蘭 2000 〈〈古都〉的都市空間論述〉 收入「空間、地域與文化──中國文學與文化書寫」國際學術研討會 2000.11.16-18
     高等教育輔導月刊 1977 「透視齊家報國運動」專輯 《高等教育輔導月刊》第27卷第6期 1977.6
     陳建志 1999 〈本週小說精選推薦──《天河撩亂》〉 《博客來書訊》1999.1.15(電子報)
     陳芳明 2001 〈五0年代的文學侷限與突破〉 《聯合文學》第200期 2001.6
     張志維 1997a 〈以同聲字鏈製造同性之戀──《荒人手記》的ㄈXˋ語術〉 《中外文學》第298期 1997.3
     1997b 〈穿越「鏡像誤視:閱讀《品花寶鑑》與《世紀末少年愛讀本》 《中外文學》第303期 1997.8
     張錦忠 1992 〈馬華文學與文化屬性──以獨立前若干文學活動為例〉 《中外文學》第259期 1992.12
     張大春 1995a 〈逃家╱回家的孩子——童話中所蘊藏的禁制與渴望〉,收於張大春《文學不安──張大春的小說意見》 台北:聯合文學1995.10初版
     1995b 〈他們都是怎樣長大的?小說裡的少年啟蒙經驗〉收於張大春《文學不安──張大春的小說意見》 台北:聯合文學1995.10初版
     1995c 〈時間凝結的孤島──烏托邦小說與小說中的烏托邦〉,收於張大春《文學不安──張大春的小說意見》 台北:聯合文學1995.10初版
     張娟芬 1997a 〈與男同志錯身——評董啟章《雙身》〉 《聯合文學》第149期 1997.3
     梅家玲 1996 〈閱讀《安卓珍尼》:雌雄同體/女同志/語言建構〉 台大中文系:「現代文學教學研討會」,1995.6
     1998 〈八、九0年代眷村小說(家)的家國想像與書寫政治〉 收錄於陳義芝編:《台灣現代小說史綜論》(台北:聯經1999.12初版)台北:聯經1998.12初版
     黃錦樹 1996 〈神姬之舞:後四十回?(後)現代啟示錄──論朱天文〉 《中外文學》第286期 1996.3
     曾秀萍 1998 〈九0年代台灣「女同志小說」書寫的顛覆性及其矛盾〉 收於《水筆仔——台灣文學研究通訊》第7期 1999.4 新竹:水筆仔工作群
     楊麗玲 1997 〈性/意識形態/權力/情/色的邪現趨勢──以90年代前期台灣媒體小說徵獎得獎作品為例〉 收於林水福、林耀德編 《當代台灣情色文學論》,台北:時報,1997.3.4初版一刷
     蔡 翔 1993 《俠與義──武俠小說與中國文化》 北京:十月文藝 1993.6一版一刷
     葉石濤 1996 《台灣文學史綱》 高雄:文學界雜誌社 1986.9.5再版
     1997 〈迷失的方向感〉 《聯合文學》第149期 1997.3
     雷靜海 1997 〈同志文學的意義〉 《聯合文學》第151期 1997.5
     彭瑞金 1997 《台灣新文學運動四十年》 高雄:春暉 1997
     齊邦媛 1998 《霧漸漸散的時候》 台北:九歌,1998.10.8初版
     趙彥寧 1998a 〈痛之華——五0年代國共之間的變態政治╱性想像〉 《性╱別研究》第三、四期合刊,「酷兒:理論與政治」專號 中壢: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 1998.9
     1998b 〈試論父系歷史空間中怪胎情慾化的可能〉 《性別與空間研究室通訊》第五期 台北:台大城鄉所性別與空間研究室 1998.7
     管中琪 1999 《文學中的同性戀——以德、中文本為例》 輔仁大學德國語文系碩士論文
     劉亮雅 1995 〈擺盪在現代與後現代之間——朱天文近期作品中的國族、性別、情慾問題〉 《中外文學》第277期 1995.6
     1996a 〈酷異的欲望迷宮:評紀大偉的《感官世界》〉 《中外文學》第285期 1996.2
     1996b 〈洪凌的《支解異獸》與《異端吸血鬼列傳》中的情慾與性別〉 《中外文學》第289期 1996.6
     1997a 〈90年代的台灣女同性戀小說——以邱妙津、陳雪、洪凌為例〉 《中外文學》第302期 1997.7
     1997b 〈愛慾、性別與書寫:邱妙津的女同性戀小說〉 《中外文學》第303期1997.8
      1998a 〈歐美現代主義小說裡的男同性慾望〉 收於氏著《慾望更衣室》 台北:元尊文化1998.3.1初版一刷
      1998b 〈怪胎陰陽變:楊照、紀大偉、成英姝、洪凌小說□男變女變性人想像〉 《中外文學》第312期 1998.5
      1998c 〈世紀末台灣小說的性別跨界與頹廢:以李昂、朱天文、邱妙津、成英姝為例〉《世紀末或千禧年:比較文學的轉折(第23屆全國比較文學會議論文初稿)》 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中興大學外國語文學系主辦,1999.5.8
     劉介民 1995 〈《沈默之島》的嘉年華文體與「雌雄同體」的象徵〉 《中外文學》第277期 1995.6
     鄭明俐編 1993 《當代台灣女性文學論》 台北:時報,1993.5.15初版一刷。
     蕭瑞莆 1996 〈另一種視觀/看法:閱讀/書寫邱妙津的《鱷魚手記》及德瑞克•賈曼的電影《花園》〉 《中外文學》第289期 1996.6
     蕭義玲 1998 《台灣當代小說的世紀末圖像研究──以解嚴後十年(1987─1997)為觀察對象》 國立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1998.6
     簡家欣 1997a 〈書寫中的現身政治——90年代同志言說戰場的流變〉 《聯合文學》第260期 1997.2
     聯合文學編 1986 「文學、藝術、與同性戀」座談會特輯 《聯合文學》第15期 1986.1
     1997 「非常愛戀」專輯 《聯合文學》第148期 1997.2
     1997 「戀人絮語」專輯 《聯合文學》第149期 1997.3
     (三)白先勇相關傳記、訪談、演講、報導資料
     巴桐佳 1988 〈顛倒陰陽大遊行〉 《中國時報》 1988.8.12第23版
     王法耶 1979a 〈名小說家白先勇與青年朋友談小說(上)〉 《台灣時報》 1979.9.25第12版
     1979b 〈名小說家白先勇與青年朋友談小說(中)〉 《台灣時報》 1979.9. 第12版
      1979c 〈名小說家白先勇與青年朋友談小說(下)〉 《台灣時報》 1979.9.27第12版王晉民整理 1988 〈台灣文學的兩次浪潮兼問答——白先勇在廣州中山大學的學術報告〉《當代文壇報》第2期 1988
     王晉民 1994b 〈一座漂浮於水面的冰山〉 《幼獅文藝》第482期 1994.2
     1994c 《白先勇傳》 台北:幼獅 1994初版。
     王潤華 1997 〈遊園驚夢——記白先勇隱谷白寓花園〉 《聯合報》 1986.6.13第41版
     王蘭芬 1999 〈白先勇入鏡場景多且遠〉 《民生報》 1999.2.23第19版
     武成邦 2000 〈非常人物──白先勇:何須歧視同性愛?〉 《明報》 2001.1.24 E3版
     宋雅姿 1982 〈遊園終於驚夢〉 《婦女雜誌》第107期 1982.6
     李利國 1987 〈台北人動身,大陸行抒懷〉 《時報新聞週刊》 1987.9.8
     吳綺雲 1982 〈白先勇的有情世界〉 《女性》第188期 1982.7
     東方白 1994 〈建中二白(一)──(十)〉 《聯合報》 1994.5.1─5.10第37版
     周美惠 1997 〈白先勇返台過昆劇癮〉 《聯合報》 1997.11.26第18版
     吳琬瑜 1998 〈筆尖輕撫時代悲歡——白先勇〉 《天下》第200期 1998.1
     紀慧玲 1997 〈白先勇越洋專程看昆劇〉 《民生報》 1997.11.26第19版
     迺 箴 1971 〈白先勇談片〉 《幼獅文藝》第397期 1971.1
     夏祖麗 1976 〈白先勇訪問記〉 《書評書目》1976.10 P.95-106
     袁則難 1984 〈兩訪白先勇〉 《新書月刊》第5期 1984.2
     陳浩泉 1979 〈白先勇在香港文學週的演講〉 《開卷》第2卷第3期 1979.10
     崔家蓉 1980 〈白先勇的鄉愁〉 《婦女雜誌》 1980.2
     陳幼君 1982 〈瞭解與同情——文學的兩大要素〉 《婦女雜誌》第107期 1982.6
     陳 燁 1993a 〈筆蕊千花換青春(上)〉 《中國時報》 1993.6.27第27版
     1993b 〈筆蕊千花換青春(下)〉 《中國時報》 1993.6.28第27版
     陳希林 1999 〈白先勇影像傳記台灣大陸開拍〉 《中國時報》 1999.2.23第11版
     程思遠 1989 《白崇禧傳》 台北:曉園 1989.8一版一刷
     凱 妮 1979 〈白先勇論中國小說藝術——與李歐梵、鄭樹森的對談〉《中國人》第1卷第10期 1979.11.1
     張葆辛 1980 〈白先勇的文學生涯〉 《文匯增刊》第5期(大陸)1980
     費 民 1984 〈專訪白先勇:努力!絕對需要,天才?沒有的事〉《自由青年》第656期 1984.4.1
     張孝映 1985 〈白先勇暢談寫作和生活〉 《明報》 1985.9.9
     張新方 1986 〈聖塔芭芭拉的耶誕夜:白先勇訪問記〉 《幼獅文藝》第63卷第1期
     張國立 1986 〈向白先勇提出三個問題 〉 《中華日報》 1986.9.24第11版
     曾少祥 1988 〈也談白先勇〉 《文學評論家》第2期1988
     曾秀萍 2001 〈白先勇談創作與生活〉 《中外文學》第350期 2001.7
     陸士清 1993 〈白先勇的世界、白先勇的夢〉氏著《台灣文學新論》 上海:復旦大學 1993.6
     張素貞 1996 〈學習對美的尊重——在巴黎與白先勇一席談〉 《中央日報》 1996.1.5第18版
     張 殿 1999 〈台北人白先勇〉 《聯合報》 1999.3.15第41版
     董小玲 1984 〈在逃難中長大的白先勇〉 《皇冠》第365期 1984.7
     楊錦郁 1986 〈把心靈的痛楚變成文字:在洛杉磯和白先勇對話〉《幼獅文藝》第64卷第4期 1986.10
     鄭曉國 1994 〈寂園呻吟語——白崇禧的兒子白先勇〉 《中央日報》 1994.6.30第17版
     蔡克健 1995 〈訪問白先勇〉 《第六隻手指》 台北:爾雅 1995.11
     劉 逍 1976a 〈論小說藝術白先勇胡菊人談話錄(一)〉 《聯合報》 1976.12.28第12版
     1976b 〈論小說藝術白先勇胡菊人談話錄(二)〉 《聯合報》 1976.12.29 第12版
     1976c 〈論小說藝術白先勇胡菊人談話錄(三)〉 《聯合報》 1976.12.29第12版
     1976d 〈論小說藝術白先勇胡菊人談話錄(四)〉 《聯合報》 1976.12.29第12版
     全文另見於白先勇:《驀然回首》(台北:爾雅1996)P.119--163)蔣慧仙
     1999 〈台灣文學經典名家特寫——白先勇〉 《聯合報》 1999.3.14第37版
     賴素玲 1999 〈白先勇返台大,杜鵑怒放,學子振奮〉 《民生報》 1999.4.1第34版
     謝家孝 1983 〈黑暗王國的神話:訪白先勇探討《孽子》〉 《中國時報》 1983.9.12第8版
     隱 地 1984 〈作家與書的故事〉 《新書月刊》第6期 1984.3
     1985 〈白先勇〉 《作家與書的故事》 1985.11.10
     鄺白曼 1982 〈在美國訪著名小說家白先勇〉 《羊城晚報》(大陸) 1982.2.6
     蕭 蔓 1991 〈現代文學再版:訪白先勇〉 《誠品閱藻》第1期 1991.12
     (四)理論書籍、資料
     1.女性主義理論與文學論述
     邱貴芬 1998 《(不)同國女人聒噪:訪談當代台灣女作家》 台北:元尊文化 1998初版
     張京媛編 1995a 《當代女性主義文學批評》 北京:北京大學,1995.10初版二刷。
     蔡美麗 1997 〈從資本主義的文化特質談「情慾解放」的雙面性〉 《當代》第124期1997.12.1
     簡瑛瑛 1998 《何處是女兒家——女性主義與中西比較文學/文化研究》 台北:聯合文學,1998.11初版。
     顧燕翎編 1996 《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 台北:女書 1996.9.20初版一刷
     2.家庭、國族、幫派研究
     Lewis Yablonsky著、黃維憲譯 〈非行幫派是一個擬團體(親近團體)〉 《社區發展季刊》第16期 1981.12
     Benedick anderson(班納迪克•安德森)著、吳叡人譯 1999 《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 台北:時報,1999.4.26初版。
     王明珂 1993 〈集體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 《當代》第976期 1993.11.1
     1996 〈誰的歷史:自傳、傳記與口述歷史的社會記憶本質〉 《思與言》第34卷第3期 1996.9
     王玉波 1992 《中國家庭的起源與演變》 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6一版一刷(364.109 033)
     1998 《中國古代的家》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8.9初版一刷
     王振忠 2000 〈契兄、契弟、契友、契父、契子──《孫八救人得福》的歷史民俗背景解讀〉 《漢學研究》18:1 2000.6
     台灣省家庭計畫研究所編 1996 《台灣省家庭計畫研究所志》 台中:台灣省家庭計畫研究所編印 1996.10初版
     任寅虎 1998 《中國古代的婚姻》 台北:台灣商務,1998.9初版一刷
     向仍旦 1993 《中國古代婚俗文化》 北京:新華,1993.12一版一刷
     李淑珍 2000 〈私領域中的梁啟超〉 《當代》第157期 2000.9
     陳其南 1990 《家族與社會:台灣與中國社會研究的基礎理念》 台北:聯經,1980.3初版
     1991 《台灣的傳統中國社會》 台北:允晨,1991.1四版
     1995 《婚姻、家族與社會》 台北:允晨 1995.6初版五刷
     陳顧遠 1987 《中國婚姻史》 上海:上海文藝1987.12據商務印書館1937第五版影印出版(363.3092 440)
     陳平原 1995 《千古文人俠客夢》台北:麥田 1995.4.1初版一刷
     陳國霖著譯 1993 《幫會與華人次文化》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93.5台灣初版一刷
     陳國霖著、葉長青、王淑真、張月鳳、徐慧玲譯 1995 《華人幫派》 台北:巨流 1995.9一版
     黃金麟 2001 《歷史、身體、國家──近代中國的身體形成(1895-1937)》 台北:聯經 2001.1初版
     黃德祥 1982 〈青少年同輩團體與青少年幫派之探討〉 《輔導月刊》第18卷2期 1982.10
     潘朝陽 〈空間•地方觀與「大地具現」暨「經典訴說」的宗教性詮釋〉
     蔡 翔 1993 《俠與義——武俠小說與中國文化》 北京:十月文藝 1993.6一版一刷
     劉詠聰 1998 《中國古代育兒》 台北:台灣商務,1998.9初版一刷
     鄭毓瑜 2000 〈歸反的回音——地理論述與家國想像〉 收於氏著《性別與家國——漢晉辭賦的楚騷論述》 台北:里仁 2000.8.29初版
     盧建榮 1999 《分裂的國族認同1975-1997》 台北:麥田,1999.2.15初版一刷。
     龔鵬程 1993 《江西詩社宗派研究》 台北:文史哲 1993.10初版
     (五)同志議題相關書籍資料
     1. 同志報導、介紹、概論
     Jacques Corraze著、陳浩譯 1992 《同性戀》 台北:遠流,1997.1.16初版三刷
     Shere Hite著、譚智華譯 1995 《海蒂報告》 台北:張老師,1995.2初版一刷
     JuneM.Reinisch、Ruth Beasley著、王瑞琪等譯 1992 《金賽性學報告》 台北:張老師,1992.10初版一刷
     小明雄 1997 《中國同性愛史錄》(增訂版) 1997.6 香港:粉紅三角 1997.6
     王都邑 1994 〈男男女女的異質出版〉 《誠品閱讀》第17期 1994.8
     王書奴 1988 《中國娼妓史》 上海:三聯書店 1988第一版
     王蘋、喀飛 2001 〈社會偏見,傷害同志社群〉《中國時報》2001年2月9日
     王雅各 2001 〈從箱屍案看網路交友〉 《自由時報》2001年2月10日 15版
     中時晚報 1997 〈同志團體:還我夜行權〉 《中國時報》1997.8.19第7版
     中國時報 1997 〈臨檢過當?同志團體卯上警方〉 《中國時報》1997.8.10第15版
     矛 鋒 1996 《同性戀美學》 台北:揚智,1996.7初版
     布魯斯 1997a 〈警察臨檢驅離 剝削同志活動空間〉 《中國時報》1997.7.30 第11版
     1997b 〈十二點以後,不准當同性戀?——那夜我在現場〉 《熱愛》第9期 1997.10
     自立晚報 1997 〈不滿警方不當臨檢 同陣要求還給夜行權〉 《自立晚報》1997.8.19第5版
     安克強 1997 《紅太陽下的黑靈魂──大陸同志現場報導》 台北:熱愛 1997.12.25再版一刷(1995.5.9初版一刷)
     同志公民行動陣線 1997 〈誰的治安誰的人權──「從常德街臨檢事件,看同志人權」座談會記錄〉 《熱愛》第9期 1997.10
     何春蕤、卡維波 1990 《為什麼他們不告訴你》 台北:方智,1990初版
     汪成華 1995 《黑色蕾絲──台灣第一本女同性戀發展與現況書》 台北:號角,1995.5.15初版
     吳素柔 1996 《壓迫與反抗;台灣同志出版品的語意分析》 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李忠翰 1996《大學男同性戀者生活型態之研究》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6
     李銀河、王小波 1992 《他們的世界──中國男同性戀群落透視》 太原:山西人民1992.11一版一刷
     李銀河 1996 《中國人的性愛與婚姻》 河南:河南人民 1996.9二刷(1991.7一刷)
     1998 《同性戀亞文化》 北京:今日中國 1998.1初版一刷
     李幼新編著 1990 《威尼斯影展•坎城影展》 台北:志文 1990再版
     李幼新 1994 〈自古餘桃多穎悟?從來斷袖出俊男〉 收於楊澤編:《七零年代理想繼續燃燒》台北:時報1994
     林賢修 1997 《看見同性戀》 台北:開心陽光1997.2初版
     紅水鮮等 1994 〈小小酷兒百科〉 《島嶼邊緣》第10期 1994.1
     夏鑄九 1997 〈同志團體要搶回社區主動權〉 《熱愛》第10期 1997.10
     許佑生 1996 《四海一家──同志族譜之一》 台北:開心陽光,1996.9.1初版一刷
     1996 《當王子遇見王子──認識當代同性戀文化》 台北:皇冠,1996.7初版三刷
     莊慧秋等 1991 《中國人的同性戀》 台北:張老師,1991.2.初版
     新公園口述歷史小組 1997a 〈趙媽最後的口述歷史〉 《熱愛》第6期 1997.4
      1997b 〈我們都是這樣出道的喔!〉 《熱愛》第7期 1997.6
     熱愛雜誌 1997 〈解嚴十年,台北市開始戒嚴〉 《熱愛》第9期 1997.10
     聯合報 1997 〈同志爭取夜行權 希望臨檢有分寸〉 《聯合報》1997.8.11第7版
     聯合晚報 1997 〈同志今夜集體散步〉 《聯合晚報》1997.8.9第3版
     〈同性戀團體上街,抗議遭醜化〉 《中國時報》1995年3月26日
     〈台灣男同志運動史,卓然有成〉 《中國時報》1999年5月3日
     〈箱屍,大三生疑窒息死,折疊棄置〉 《聯合報》2001年2月7日
     〈箱屍命案,查訪同志三溫暖〉 《聯合報》2001年2月10日
     〈同志聊天是搭上線,一夜情致命〉 《聯合報》2001年3月4日
     〈箱屍案死者嫌犯都是0號〉 《中央日報》2001年3月5日
     〈大學生箱屍案,虐犬過失致死起訴 男同志「窒息式性愛」被虐者缺氧死亡〉 《中央日報》2001年3月16日
     詹景巖 2001 〈是「箱屍」還是「鞭屍」?〉 《自由時報》2001年3月6日 15版
     2. 同志理論、論述、研究
     Chesire Calhoun著、張娟芬譯 1997 《同女出走》 台北:女書文化,1997初版
     Eve Kosofsky Sedgwick作,金宜蓁、涂懿美合譯,何春蕤校訂 1998a 〈如何將孩子教養成同性戀:為娘娘腔男孩而戰〉 《性╱別研究》第三、四期合刊,「酷兒:理論與政治」專號 中壢: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 1998.9
     莫尼克•維蒂格著、米蟲譯 1993a 〈性╱別〉 《島嶼邊緣》第9期 1993.10.15
      魏淑美譯 1993b 〈異性戀思維法統〉 《島嶼邊緣》第9期 1993.10.15
     中外文學 1996 「同志論述」專輯 《中外文學》第289期 1996.6
     何春蕤編 1997 《性/別研究的新視野──第一屆四性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元尊文化 ,1997.11.20初版一刷
     吳瑞元 1997a 〈在情慾的視野中發現同性情慾歷史──情慾歷史的特色與古代同性情慾歷史的建構〉 《史匯》第2期 1997.6
     1997b 〈正在創造的歷史──介紹台灣現代同志情慾運動〉 《史匯》第2期 1997.6
     周華山 1994 《同志神學》 香港:次文化,1994.6初版
     1995 《同志論》 香港:香港同志研究社,1995.1
     1997 《後殖民同志》 香港:香港同志研究社,1997.6
     性別與空間研究室編 1998 《同志空間專輯》 《性別與空間研究室通訊》第5期台北: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性別與空間研究室1998.7出版
     紀大偉編 1997b 《酷兒啟示錄──台灣當代QUEER論述讀本》 台北:元尊,1997.12.15初版一刷
     1998 《晚安巴比倫》 台北:探索文化,1998初版。
     張娟芬 1998 《姊妹戲牆》 台北:聯合文學 1998.11初版
     張小虹 1997b 《欲望新地圖──性別、同志學》 台北:聯合文學,1997初版
     辜敏倫 1995 〈女同性戀的身體──目光凝視與主體位置〉 《聯合文學》第15 1995.2
     黃楚雄 1998 《當代男同志恐懼現象一瞥之哲學研究》 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道明 1998 〈召喚同性戀主體:渾名、污名與台灣男同性戀文化的表意〉 第三屆性教育、性學、性別暨同性戀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 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主辦、台灣大學性別與空間研究室協辦 1998.4.24─26(台灣大學思亮館國際會議廳)
     曾盟雅 2001 〈由「箱屍命案」看報紙中的同性戀報導〉 「媒體素養概論期末報告」(未發表)
     趙彥寧 2000 〈老T搬家:一個對怪胎文化公民論的物質性批判〉 「女『性』主體的另類題問(二)──跨性別小型學術研討會」 行政院國科會人文處、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主辦 2000.11.26
     談大正 1998 《性文化與法》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4初版一刷
     簡家欣 1997b 《喚出女同志:九0年代台灣女同志的論述形構與運動集結》 台大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1
     1997c 〈九0年代台灣女同志的性別抗爭文化:T婆角色的解構、重構與超越〉,《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雜誌》第三十五卷第一期 1997.3
     劉亮雅 1997 〈衍異性與性別〉 《中外文學》第303期 1997.8
     劉裘蒂 1994 〈心理分析與女同性戀〉 《誠品閱讀》第17期 1994.8
     3.同志運動、生活史
     Eric Murcus著,林賢修譯 1997 《當代同性戀歷史(一):美國經驗1945-1990》 台北:開心陽光。
      1999 《當代同性戀歷史(二):美國經驗1945-1990》 台北:開心陽光。
     吳翠松 1998 《報紙中的同志——十五年來同性戀議題報導的解析》 文化大學新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8
     周華山、趙文宗 1995 《衣櫃性史》 香港:香港同志研究社,1995.1初版
     林南之 1998 〈從邊緣的肉渣□,提煉《同位素》——一份同志刊物的再思考〉。《性別與空間研究室通訊》第五期P.131-134 台北:台大城鄉所性別與空間研究室 1998.7
     紀大偉 1995d 〈我們還在打造舞臺地板:試標示「校園同性戀日:GLAD1995」的位置〉 《婦女新知》第158期 1995.7
     1995e 〈「你們」看見的不是「金童玉女」,而是「乩童慾女」:回應對於GLAD的質疑及「觀察」(gaze)〉 《婦女新知》第158期 1995.7
     胡來安 1997 〈1996十大同志頭條新聞〉 《G&L熱愛》第5期 1997.2
     1998 〈從邊緣頂入中央,在中央植入邊緣——中央大學同志社團的發展史〉 《性別與空間研究室通訊》第五期 台北:台大城鄉所性別與空間研究室 1998.7馬嘉蘭(Fran Martin)作,紀大偉譯 1998〈衣櫃.面具.膜:當代台灣論述中同性戀主體的隱╱現邏輯〉 《中外文學》第312期 1998.5
     倪家珍 1996 〈同性戀論述與運動主體在台灣〉 收於何春蕤編《性/別研究的新視野——第一屆四性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元尊文化,1997.11.20初版
     島嶼邊緣編輯編 1994a 「女人國.家認同」專輯 《島嶼邊緣》第9期 1993.10
      1994b 「酷兒QUEER」專輯 《島嶼邊緣》第10期 1994.1
      1995 「色情國族」專輯 《島嶼邊緣》第14期 1995.9
     魚玄阿璣、鄭美里 1997 〈幸福正在逼近建立台灣同性戀社會史的初步嘗試〉 《聯合文學》第148期 1997.2
     張娟芬 1995a 〈宛如女同〉 《婦女新知》158,1995.7
     1995b 〈沈默之島謊人手記〉 《婦女新知》160,1995.9
     1995c 〈誰去掛鈴鐺?〉 《婦女新知》161,1995.10
     1997b 〈「人盯人」式的父權〉 《騷動》第3期 1997.1
     1997c 〈同女出土〉 《G&L熱愛》第19期 1997.10
     1998 《姊妹「戲」牆──女同志運動學》 台北:聯合文學 1998.11初版
     張小虹 1995 〈在張力中相互看見〉 《婦女新知》第158期 1995.7
     1996 〈同志情人.非常慾望〉 《中外文學》第289期 1996.6
     黃道明 1998 〈召喚同性戀主體:渾名、污名與台灣男同性戀文化的表意,1970-1990〉 第三屆「性教育、性學、性別研究暨同性戀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主辦,台灣大學性別與空間研究室協辦 1998.4
     誠品閱讀 1994a 「同性戀」專輯」 《誠品閱讀》第17期 1994.8
      1994b 〈同志仍須努力——台灣同性戀運動團體座談〉 《誠品閱讀》第17期 1994.8
     廖國寶 1997 《台灣男同志的家庭與婚姻──從傳統婚姻壓力談起》 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8a 〈男大當婚——男同志的婚姻壓力〉 《性別與空間研究室通訊》第五期P.157─182 台北:台大城鄉所性別與空間研究室 1998.7
     趙彥寧 1997b 〈出櫃或不出櫃?——這是一個有關黑暗的問題〉 《騷動》第3期 1997.1
     1998c 〈新酷兒空間性:空間、身體、垃圾與發聲〉 《中外文學》第312期 1998.5
     鄭美里 1996 《台灣女同志的性、性別與家庭》 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6
     1997a 《女兒圈——台灣女同志的性別、家庭與圈內生活》 台北:女書文化,1997初版
     1997b 〈女同志面對逼婚壓力破解法〉 《G&L熱愛》第5期 1997.2
      1998a 〈差異與認同〉 《女朋友》第22期 1998.5
      1998b 〈有了馬賽克,一切O.K.?〉 《女朋友》第24期 1998.9
     賴正哲 1998a 《到公司上班──新公園做為男同志演出地景之研究》 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8b 〈在公司上班:新公園做為男同志演出地景之研究〉 第三屆「性教育、性學、性別研究暨同性戀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主辦,台灣大學性別與空間研究室協辦 1998.4
     1998b 〈新公園男同志之集體記憶與空間拼貼〉 《性別與空間研究室通訊》第五期 台北:台大城鄉所性別與空間研究室 1998.7
     賴麒中 1998a 〈性傾向與就業歧視之探討〉 《性別與空間研究室通訊》第五期P.211-237 台北:台大城鄉所性別與空間研究室 1998.7
     1998b 《性傾向與就業歧視之探討》 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家欣 1998 〈九0年代台灣女同志的認同建構與運動集結:在刊物網絡上建構的女同志新社群〉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三十期 1998.6
     謝佩娟 1999 《台北新公園同志運動——情慾主體的社會實踐》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騷動編 1996 「台灣同志運動」、「男同志VS新男性」專題 《騷動》2,1996.10
     1997a 「同志獻曝法則」專題 《騷動》第3期 1997.1
     1997b 「同志獻曝法則」(續)專題 《騷動》第3期 1997.6
     (六)其他
     《十三經注疏》 台北:藝文印書館
     《古今圖書集成》 台北:鼎文 1977
     司馬光 1995 《家範》 台北:廣文 1995初版
     脫 脫 1988 《宋史》 台北:商務
     班固撰、陳立疏證 1978 《白虎通疏證》 台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
     沈德符 1997 《萬曆野獲編(上、中、下)》 北京:中華書局 1997初版三刷
     馬自毅 1997 《新譯幼學瓊林》 台北:三民 1997初版
     馬耀民 1993 〈作者、正文、讀者──巴赫汀的《對話論》〉,收於呂正惠編:《文學的後設思考》 台北:正中書局1993.7初版二刷
     劉若愚 1993 《中國文學理論》 台北:聯經 1993.11初版第四刷
     謝冰瑩等編譯 1999 《新譯四書讀本》 台北:三民 1999.8修訂八刷
     羅主鳳主編 1997 《漢語大詞典》(縮印本) 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1997.4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8615101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1017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陳芳明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曾秀萍zh_TW
dc.creator (作者) 曾秀萍zh_TW
dc.date (日期) 2001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5-四月-2016 15:58:29 (UTC+8)-
dc.date.available 15-四月-2016 15:58:29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5-四月-2016 15:58:29 (UTC+8)-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A2002001017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4829-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中國文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6151013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第一章為緒論,敘述本文的研究動機、範圍、定義、方法、架構與前人研究回顧,瞭解目前研究概況後,提出本文所能突破之處。
     第二章「破繭而出:尋找同志身影」開始為正文寫作,本章首先探討同性情欲成為古今中外禁忌之因;次則結合白先勇創作時期,台灣的社會背景與同志處境,瞭解同志被污名化的實際生存困境,更可以看出他在同志題材創作上的突破與創新。以小說發表的先後,討論白先勇在《孽子》之前的短篇同志書寫,確立同性情慾在白先勇小說中實際的存在與份量。這些少作鮮少被提及,然而卻蘊藏著許多重要關懷,而這些關懷是貫串著他的同志書寫,乃至於其他創作的,因此本文由這些短篇同志小說開始,挖掘白先勇的同志書寫軌跡與重要課題。
     由於《孽子》為其唯一的長篇小說,因此也涵蓋了他對同志身份與書寫的整體思考,可謂集其大成之作,而其中的情欲、族群、經濟、權力與認同問題也是白先勇同志書寫中最為複雜的,因此,三到六章以《孽子》為討論核心,由私領域擴展到公領域,由家庭延伸到學校、國家、社會、媒體,從具體衝突推衍至抽象文化,探討同志從外在放逐到內在流亡、無根失落的處境,與其中錯雜的權力關係。
     由於家庭是人倫與人際關係擴展的核心,在華人社會中更有著無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因此第三章「流亡的起點:從家庭到學校的放逐」乃始於家庭權力結構的探究,比較小說人物同志身份曝光前後,在父親與師長中評價的起落,解決小說人物與情節推展間的關連,確立「孽子」被放逐的重要關鍵便是其同志身份,論證同性情欲與同志在小說中,並非如一般評論所認為的無足輕重,也非只是一個可有可無,或者可以被隨意置換的框架;並藉由家庭與學校的反應,探討家庭與學校的運作機制與潛在邏輯。
     遠離家園和校園,走入新公園的孽子,是否就此擺脫束縛,形成穩固的族群與認同呢?四、五章兩章「青春鳥的夢土:《孽子》的同志族群屬性與建構(上、下)」便分別從族群內部和外部討論相關問題。首先,反省《孽子》與國族論述的關係,因為族群屬性,關係到同志主體認同的建構,若不明辨而遽然以國族論述框架,則會導出類似「同志建國」的偏失。因此本章從族群次文化、價值觀與娼妓活動、擬親關係中,探討同志族群的屬性,嘗試以「幫派」和「擬團體」的角度切入,對《孽子》的族群建構提出新的解釋;進而在第五章中,探究同志在政治現實與文化歧視下的邊緣處境,與其族群建構所遭遇的困境,並從空間、商業機制、人際互動等方面,探討「安樂鄉」是否只是「黑暗王國」的縮影?若不是,那兩者間存在著怎樣的關連與差異?而這些因素又如何影響孽子的認同?
     第六章「在父名之下:《孽子》中的『肖╱孽』問題」,由外部權力關係的探討,回歸到內在心靈的探索,剖析孽子在空間流放下的心靈流亡,並且釐析男同志與父權體系間相抗相依的弔詭之處,論證白先勇同志書寫的顛覆性,並不如當前評論所期。
     第七章「作家身份及其同志書寫定位」,則總結白先勇同志書寫的兩大形象──「美少年」與「老父親」,並探究其深層的關懷;從作品中尋繹作家的同志身份與其書寫間的關係,探討其土地認同的轉折,反省現下文學史與同志文學研究的侷限,開發新的思考面向。
     第八章「結論與反思:鄉關何處?」則總結研究發現,並評價白先勇在「孤臣」、「孤兒」與「孽子」三大文學創作上的開展與地位。
     文末收錄兩篇附錄,附錄(一)〈從同志關懷到人生關照:白先勇談創作與生活〉是專訪白先勇的記錄;附錄(二)白先勇與其他台灣作家同志書寫、評論年表,整理戰後至今的台灣同志書寫與文學評論,和白先勇的創作相互關照,可一窺同志書寫與評論的發展概況。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封面頁
     證明書
     尾聲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前人研究回顧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同志」的定義
     第四節 研究方法
     第五節 研究架構
     第二章 破繭而出:尋找同志身影
     第一節 同性戀禁忌與台灣社會中的同志污名
     第二節 《孽子》之前白先勇的同志書寫
     第三章 流亡的起點:從家庭到學校的放逐
     第一節 從孝子到「孽子」
     第二節 從教育到規訓
     第四章 青春鳥的夢土:《孽子》的同志族群屬性與建構(上)
     第一節 反思「黑暗王國」的國族論述
     第二節 「黑暗王國」的成員與價值體系
     第三節 「黑暗王國」的擬親關係與權力、經濟
     (一)王國裡的「經濟運作」
     (二)情欲與擬親關係
     (三)年輕就是本錢!──青春崇拜下的權力翻轉
     第五章 青春鳥的夢土:《孽子》的同志族群屬性與建構(下)
     第一節 「異」國流亡:政治現實下的同志國度
     第二節 安樂鄉的特質及其淪亡
     (一)安樂鄉的特質
     (二)安樂鄉的淪亡
     第六章 在父名之下:《孽子》「肖╱孽」問題析辨
     第一節 子嗣觀與情欲認同
     第二節 同志族群與「父輩」認同
     (一)尋父之旅──《孽子》的血親之情
     (二)離與返的糾結──《孽子》中的「家」
     (三)以「傅」代父──重構「父慈子孝」的藍圖
     第三節 「弒父」還是「似父」?
     第七章 作家身份及其同志書寫定位
     第一節 美少年與老父親
     第二節 情欲、土地與認同
     第三節 文學定位與省思
     第八章 結論與省思:鄉關何處?
     附錄
     附錄(一)從同志關懷到人生關照:白先勇談創作與生活
     附錄(二)白先勇與其他台灣作家同志書寫、評論
     參考書目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1017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白先勇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白先勇小說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同志書寫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同志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同性戀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孽子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台北人zh_TW
dc.title (題名) 孤臣•孽子•台北人──白先勇小說中的同志書寫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文本
     1.白先勇作品
     白先勇 1961〈藏在褲袋裡的手〉《現代文學》8,1961.5
     1979 〈夜曲〉《中國時報•人間副刊》1979.1.21─22
     1986 〈骨灰〉《聯合文學》 1986.12
     1984 《寂寞的十七歲》台北:遠景,1984.2十一版(1976.2初版)
     1985a 《玉卿嫂》台北:遠景,初版。
     1985b 《金大班的最後一夜》台北:遠景,1985.5初版
     1985c 《遊園驚夢》台北:遠景,1985.5再版 (1982.8初版)
     1985d 《明星咖啡館》台北:皇冠,1985.6初版
     1995 《第六隻手指》台北:爾雅,1995.11初版
     1996 《驀然回首》台北:爾雅,初版十一印
     1997 《台北人》台北:爾雅,重排六印
     1998 《孽子》台北:允晨,初版十一刷
     1998 〈逝者如斯〉《聯合文學》第160期1998.2
     1999 〈樹猶如此〉《聯合報》1999.1.24副刊
     1999 〈臺北Pastoral〉《康健》第10期1999.6
     1999 〈秋思〉《天下雜誌》第217期1999.6
     1999 〈一詩一畫──落葉賦〉《康健》第12期1999.9
     1999 〈等〉《聯合文學》第180期 1999.10
     2000 〈上海童年〉《講義》第27卷第5期 2000.8
     2000 〈對抗愛滋:人文篇──山之子〉《康健》第18期2000.4
     2000 〈我的創作經驗〉《明報月刊》2000.3
     2001 〈少小離家老大回──我的尋根記〉《聯合報》2000.5.8副刊
     2.其他作家作品
     天然癡叟著、李忠明校注、王關仕校閱1998《石點頭》台北:三民1998.5初版
     ask 1997《小摩》香港:華生,1997初版
     garrido 1997《妹妹晚安》香港:華生,1997初版
     王盛弘 2000〈土撥鼠私語〉收於《八十八年度教育部文藝創作獎作品集(文學類)》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2000初版
     安克強 1997《第三者:世紀末同志愛情眾生相》台北:熱愛 1997.12.25初版一刷
     朱天文 1990〈肉身菩薩〉收於《世紀末的華麗》台北:遠流,1990初版
     1994 《荒人手記》台北:時報,1994初版
     朱天心 1984 《擊壤歌:北一女三年記》台北:三三,1984(遠流)
     1988 〈浪淘沙〉,收於《方舟上的日子》台北:三三,1988(遠流)
     1992 《想我眷村的兄弟們》台北:麥田,1992初版
     朱少麟 1996 《傷心咖啡店之歌》台北:九歌,1996初版
     光 泰 1983 《青澀的愛》台北:堯舜
     1995a 《逃避婚姻的人》台北:號角 1995.3.15初版(此書於1975年首次發表)
     1995b 《欲望列車》台北:號角1995.3.15初版
     1995c 《裸的告白》台北:號角1995.3.15初版
     1995d 《我的黑夜比白天長》台北:號角1995.6.15初版
     米契爾 1996 《愛人》台北:號角1995.3.15初版
     杜修蘭 1996 《逆女》台北:皇冠,1996初版
     阮慶岳 2000 〈河內美麗男〉《台灣新文學》15期2000.6
     吳繼文 1994 〈記憶•邊緣•迷路〉台北:時報,1994.12.10初版一刷
     1996 《世紀末少年愛讀本》台北:時報,1996初版
     1998 《天河撩亂》台北:時報,1998.10.20初版一刷
     李 昂 1999 《禁色的暗夜》台北:皇冠1999.9.28初版二刷(1999.8.25初版一刷)
     李美井 1998 〈四方月亮與沙甸魚〉《熱愛雜誌》16期1998.12
     李良安 1999 〈祂〉《聯合文學》181期1999.11
     林懷民 1974 《蟬》台北:大地1974.
     1978 《變形虹》台北:水牛1978
     林俊穎 1994 《是誰在唱歌》台北:麥田1994.3.15初版一刷
     1997 《焚燒創世紀》台北:遠流1997.2.15初版一刷
      1997 《日出在遠方》台北:遠流1997.2.15初版一刷
     2000 《愛人五衰》台北:千禧國際文化2000.11.1初版一刷
     林裕翼 1992 《我愛張愛玲》台北:聯合文學
     邱妙津 1991 〈柏拉圖之髮〉收於氏著《鬼的狂歡》 台北:聯合文學, 1991初版
     1994 《鱷魚手記》台北:時報,1994
     1996 《蒙馬特遺書》台北:聯合文學,1996初版
     亞力山大1998 〈橫向發展障礙〉《熱愛雜誌》16期 1998.12
     姜 貴 1974 《重陽》台北:皇冠
     洪 凌 1995a 《支解異獸》台北:遠流,1995初版
     1995b 《異端吸血鬼列傳》台北:皇冠,1995初版
     1995c 《宇宙奧迪賽》台北:時報,1995初版
     1997 《在玻璃懸崖上走索》台北:雅音,1997初版
     紀大偉 1995a 《感官世界》台北:皇冠,1995初版
     1996 《膜》台北:聯經,1996初版
     1997a 《酷兒狂歡節──台灣當代QUEER文學讀本》台北:元尊文化,1997.12.15初版一刷
     1998 《戀物癖》台北:時報,初版一刷。
     席德進 1982 《席德進書簡──致莊佳村》台北:聯經,1982初版
     馬 森 1984 《夜遊》台北:爾雅,1984
     1984 《海鷗》台北:爾雅,1984
     馬 雅 2000 〈野生動物園〉《台灣新文學》15期2000.6
     凌 煙 1991 《失聲畫眉》台北:自立,1991初版
     孫梓評 1998 《男身》台北:元尊文化 1998.10.1初版一刷
     許正平 2000 〈籃球〉《聯合文學》193期 2000.11
     陳若曦 1986 《紙婚》台北:自立,1986
     陳映真 1988 〈趙南棟〉,收於《鈴鐺花》台北:人間,1988初版
     陳 雪 1995 《惡女書》台北:皇冠,1995初版
     1996 《夢遊1994》台北:遠流,1996初版
     1997 〈愛上爵士樂的女孩〉《聯合文學》第261期 1997.3
     陳祖彥編 1996 《世界華文成長小說徵文得獎作品集》台北:幼獅,1996初版
     陸昭環 1989 《雙鐲》 台北:風雲時代.
     曹麗娟 1991 〈童女之舞〉,收於《小說潮:聯合報第十三屆小說獎作品集》台北:聯經,1991初版
     1999 《童女之舞》台北:大田,初版一刷
     黃 惑 1998 〈樓蘭女與六月青〉《熱愛雜誌》16期 1998.12
     董啟章 1996 《安卓珍尼》台北:聯經,1996初版
     1997 《雙身》台北:聯經,1997初版
     楊宗潤編 1996 《眾裡尋他——開心陽光當代華文同志小說選(一)》台北:開心陽光,1996初版
     盧劍雄 1996 《他他她她的故事》香港:華生,1996初版
     賴香吟 1997 《散步到他方》台北:聯合文學,1997初版
     薛懷琦 2000 〈棲地不眠〉《台灣新文學》15期2000.6
     藍玉湖 1990 《薔薇刑》台中:晨星1990.8.20初版
     1991 《狂徒袖》台中:晨星1991.1.10初版
     蘇偉貞 1994 《沈默之島》台北:時報,1994初版
     顧肇森 1986 〈張偉〉,收於《貓臉的歲月》台北:九歌,1986
     (二)文學作品評論、研究
     1.白先勇小說評論
     (1)同志書寫相關評論
     山根伸 1984 〈異端者們的世界——白先勇的《孽子》〉(日文)《台灣文學研究會會報》第7期1984.7
     王志弘 1996 〈台北新公園的情慾地理學:空間再現與男同性戀認同〉《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22期1996.4
     王晉民 1987 〈一部多層面的小說《孽子》〉《華人世界》第3期(大陸)1987
     尹 玲 1995 〈研悲情為金粉的歌劇——白先勇小說在歐洲〉《聯合報》1995.7.18第37版
     江寶釵 2001 〈時間、空間與主體性建構:閱讀《孽子》的一個向度〉《中外文學》第350期2001.7
     朱偉誠 1998a 〈(白先勇同志的)女人、怪胎、國族:一個家庭羅曼史的連接〉《中外文學》第312期 1998.5
     1999 〈建立同志「國」?——(朝向)一個千禧政體的性異議想像〉「間別千年:臨界空間與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
      2001 〈父親中國•母親(怪胎)台灣?白先勇同志的家庭羅曼史與國族想像〉《中外文學》第350期 2001.7
     吳璧雍 1987 《樂園的追尋:試論《孽子》》《文星》第104期 1987.2
     吳瑞元 1998 《孽子的印記——台灣近代男性「同性戀」的浮現(1970——1990)》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1
     妍 子 1984 〈讀《孽子》〉《新書月刊》第7期 1984.4
     何 華 1989 〈天堂之門——評《孽子》的救贖主題〉《聯合報》1989.11.15第29版
     林柏燕 1985 〈孽子、夜遊〉《文訊》第16期1985.2
     保 真 1997 〈寂寞的楊雲峰〉《中華日報》1997.4.15第16版
     紀大偉 1997 〈台灣小說中男同性戀的性與流放〉收於林水福、林耀德編《當代台灣情色文學論》,台北:時報,1997.3.4初版一刷
     柯慶明 2001 〈情慾與流離--論白先勇小說的戲劇張力〉《中外文學》第350期2001.7
     俞忠良 1978 〈柔腸寸斷的孽子〉《書評書目》第66期1978.10
     袁則難 1983 〈城春草木生——論《孽子》的政治意識〉《新書月刊》第5期1983.2
     陸士清 1993 〈悲憫的追尋——評白先勇的《孽子》〉收於氏著《台灣文學新論》上海:復旦大學1993.6
     張誦聖 2001 〈論白先勇《孽子》的主題結構〉收於氏著《文學場域的變遷》台北:聯合文學 2001
     張小虹 1997 〈不肖文學妖孽史——以《孽子》為例〉發表於由聯合報副刊與文建會所合辦的「台灣現代小說史研討會」(1997.12.24─26),收錄於陳義芝編:《台灣現代小說史綜論》台北:聯經1999.12初版
     張火慶 1986 〈白先勇短篇小說的同性戀世界〉《鵝湖》第132期 1986.6
     梅家玲 1998 〈少年台灣:八、九0年代台灣小說中青少年的自我追尋與家國想像〉《漢學研究》第34期 1998.12
     1999 〈孤兒?孽子?野孩子?——戰後台灣小說中的父子家國及其裂變〉戰後五十年台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1999.11.12─14台灣大學主辦
     陳耀民 1999 〈我們都是一家人?——論《孽子》及《逆女》中的家庭機制╱身份認同及抗爭之可能性〉「第四屆性教育、性學、性別研究暨同性戀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主辦1999.5.1─2
     陳思和 2000 〈鳳凰、鱷魚、吸血鬼——試論台灣文學創作中的幾個同志意象〉「解嚴以來台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2000.18─9
     張秀民 1986 〈為伊消得人憔悴:從《孽子》看吳敏〉《台灣日報》1986.3.17第8版
     張月雲 1985 〈評析白先勇的《孽子》〉《台灣新聞報》1985.9.3
     葉德宣 1995 〈陰魂不散的家庭主義魑魅——對詮釋《孽子》諸文的論述分析〉《中外文學》第283期 1995.12
      1998 〈兩種「露營╱淫」的方法:《永遠的尹雪豔》與《孽子》中的性別越界演出〉《中外文學》第312期 1998.5
     1998 〈不忠不孝╱肖的猥褻國度:《孽子》中的父系國╱家身體規訓〉台灣大學人口中心婦女研究室1998——1999婦女與兩性研究獎助論文 後更名為〈從家庭授勳到警局問訊──《孽子》中父系國╱家的身體規訓地景〉刊於《中外文學》第350期2001.7
     黃重添 1993 〈他們在迷離中沉淪〉收於氏著《台灣長篇小說論》台北:稻禾1993.6一版一刷
     楊宗潤 1983 〈封神榜裡的哪吒——由《孽子》看同性戀〉《台灣時報》1983.6.11
     楊 照 1999 〈那群無所依歸的孩子們——白先勇的《孽子》〉《中國時報》1999.1.5第37版
     詹益宏 1985 〈白先勇小說中的同性戀世界〉《文訊》第18期 1985.6
     蔡源煌 1983 〈《孽子》二重奏〉《文訊》第1期 1983.7.1
     樂 牧 1986 〈敏感的電影、不敏感的電檢:評《孽子》〉《當代》第7期1986.11
     劉 俊 1995 《悲憫情懷——白先勇評傳》台北:爾雅 1995.11初版
     劉亮雅 2000 〈邊緣發聲:解嚴以來的台灣同志小說〉「解嚴以來台灣 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2000.1.8─9
     歐陽子 1975 〈《孤戀花》的幽深曖昧含意與作者的表現技巧〉《書評書目》第30期1975.10.1
     1998 〈《滿天裡亮晶晶的星星》之語言、語調與其他〉收於氏著《王謝堂前的燕子》北:爾雅1998.10.5十一印(1976.4.15初版)
     龍應臺 1984 〈淘這盤金沙──細評《孽子》〉《新書月刊》第6期1984.3
     應鳳凰 1983 〈好書先讀:白先勇的《孽子》〉《中央日報》1983.5.2第10版
     魏子雲 1962 〈《寂寞的十七歲》——評介一篇觸及少年問題的小說〉《聯合報》 1962.11.14第8版
     (2)其他作品評論
     山口守 2001 〈白先勇小說中的鄉愁 〉《華文文學》第44期 2001.1
     牛馬走 1980 〈《台北人》給了我們一些什麼 〉《民眾日報》1980.7.24第12版
     文 萍 1982 〈試析白先勇小說的結構藝術〉《廣西民族學院學報》第1期 1982
     王蕆真 1996 〈為傳奇的文學生命作傳──張愛玲與白先勇的悲情中國〉《聯合報》1996.3.4第41版
     王潤華 1997 〈雙人記──記白先勇的花園〉《幼獅文藝》第523期1997.7
     王瑞華 2000 〈中國文化的悲劇意識──評白先勇的悲劇觀〉發表於「白先勇創作國際研討會」2000.11.23-24
     王宗法 2000 〈論白先勇的文化鄉愁──從《台北人》、《紐約客》談起〉發表於「白先勇創作國際研討會」2000.11.23-24
     石永貴 2000 〈不容青史盡成灰─白先勇為白崇禧立傳〉《中國回教》第265期2000.6
     池上貞子 2000 〈失落的時機──白先勇與張愛玲〉發表於「白先勇創作國際研討會」2000.11.23-24
     朱學群 1984 〈試論白先勇小說的悲劇意識〉《台灣研究集刊》第2期1984
     朱振宏 1979 〈評介《台北人》〉《書評書目》第10期 1994.6
     朱雙一 2001 〈白先勇與延續於台灣的「五四」新文學傳統〉《華文文學》總第44期2001.1
     江寶釵 1996a 〈論《紅樓夢》對當代台灣兩位小說的意義──白先勇與瓊瑤〉《第二屆台灣本土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師大人文教育中心 1996.4
     1996b 〈論白先勇小說中的人物性格、社會關係與內在心理〉《中國現術年刊》第18期1997.3
      1997 〈白先勇小說中的投水事件與憂國傳統〉《中國現代文學理論季刊》第5期1996.1.3
     艾 虞 1999 〈專訪作家白先勇〉 《亞洲週刊》第13卷第38期 1999.9.20-26
     宋邦珍 2000 〈試論〈永遠的尹雪豔〉人物形象塑造〉《中國語文》第513期2000.3
     辛 鬱 1973 〈台北人〉《人與社會》第1期 1973.4
     何田田 1975 〈論《台北人》的人物和主題〉《文藝月刊》第76期 1975.10
     李 薪 1975 〈一根小刺——讀白先勇《台北人》之後〉《青年戰士報》1975.12.10第11版
     李師鄭 1976 〈烏衣巷口夕陽斜——歐陽子《王謝堂前的燕子》讀後〉《書評書目》第40期1976.8.1
     李豐楙 1994 〈現代文學歷史的重建——總評文建會贊助的四本研究生論著:《張愛玲小說的時代感》盧正衍著、《楊逵及其作品研究》黃惠禛著、《台灣新文學觀念的萌芽與實踐》莊淑芝著《生命情結的反思——白先勇小說主題思想之研究》林幸謙著〉《文訊》第108期1994.10
     呂正惠 1987 〈「重估」白先勇台北人「傳奇」〉《文星》第104期1987.2
     何 華 1987 〈歷史之門〉《聯合報》1987.8.9第8版
     杜 蘅 1988 〈冰山一角:讀白先勇的《冬夜》〉《台灣新聞報》1988.3.14第12版
     余秋雨 1988 〈風霜行旅〉《聯合文學》第21期 1988.6.9
     1993 〈世紀性的文化鄉愁〉收入齊邦媛《評論十家》台北:爾雅1993.12.20
     於梨華 1969 〈白先勇筆下的女人〉《現代文學》第37期 1969.3
     吳愛萍 2001 〈男權社會的「他者」──也談《台北人》中的女性形象〉《華文文學》總第44期2001.1
     吳作政 1971 〈遊園驚夢〉《文藝》第19期1971.1.1
     吳湘文 1976 〈評白先勇的《冬夜》〉《中外文學》第4卷第11期 1976.4.1
     花 村 1976 〈白先勇《台北人》書命名的質疑〉《中華文藝》第12卷第3期1976.11
     林明德 1980 〈風雨故人來:論白先勇的《冬夜》〉《愛書人》第143期1980.5.21
     林 青 1988 〈小說《遊園驚夢》與同名話劇的分析〉《台灣研究集刊》第2期1988
     林俊穎 1996 〈奼紫嫣紅,斷井殘垣——我看白先勇小說世界〉 《中國時報》1996.10.4第19版
     林幸謙 1993 〈流亡的悲愴——白先勇小說中的放逐主題〉《國文天地》第9卷第5期1993.10
     1994 《生命情節的反思》台北:麥田1994初版
     林柏燕 1969 〈論《遊園驚夢》〉《幼獅文藝》第181期1969.1
     林以青 1995 〈文學經驗中的都會情境:以七0年代的台北為例〉《當代台灣都市文學論》台北:時報1995
     阿 信 1999 〈白先勇文章的迴響(兩帖)〉《聯合報》1999.2.5第37版
     亞 菁 1983 〈感愛感恨,亦雕亦鏤的《玉卿嫂》〉《現代文學評論》 1983.2
     姚一葦 1968 〈論白先勇的《遊園驚夢》〉《文學季刊》第78期 1968.11
     思 兼 1974 〈白先勇《台北人》的世界〉《中華文藝復興月刊》第7卷第11期1974.11
     弦外音 1976 〈重溫《謫仙記》〉《台灣日報》第9版 1976.10.13
     柯振中 1984 〈提起白先勇《新書月刊》第7期 1984.4
     施懿琳 1993 〈白先勇小說中死亡意識及其深層分析〉發表於「第二屆台灣經驗研討會」中正大學主辦1993.11.5收於龔鵬程編《台灣的社會與文學》台北:東大1995.11初版
     保 真 1994 〈南京東路的秦副官〉《中華日報》第14期1996.5.21
     侯吉諒編 1992 《白先勇》台北:海風 1992.9初版
     桂文亞 1976 〈王謝堂前白先勇答客問〉《聯合報》12版1976.9.25
     高天生 1983 〈可憐身是眼中人:討論白先勇的小說〉《中國論壇》第12卷第9期1983.4
     袁良駿 1990 〈白先勇與《紅樓夢》三題〉《台灣研究集刊》第2期 1990(大陸)
     1991 《白先勇論》台北:爾雅 1991.6.5
      1996 〈從白先勇晉升談起〉《文訊月刊》第127期 1996.5
     孫康宜 1993 〈永遠的「桂枝香」看白先勇的《遊園驚夢》〉《聯合文學》第39期1993.3.31
     1994 〈最後的貴族〉《聯合報》1994.1.20第37版
     郝譽翔 1999 〈不老的時間花園──閱讀白先勇《幼獅文藝》第551期 1999.11
     夏志清 1984 〈白先勇早期的短篇小說──〈寂寞的十七歲〉代序〉收作白先勇《寂寞的十七歲》台北:遠景,1984.2十一版此篇原名〈白先勇論(上)〉收於《現代文學》第39期1969.12
     程榕寧 1971 〈白先勇和他的小說〉《大華晚報 1971.7.26第6版
     尉天聰 1971 〈自囿〉《大學雜誌》第47期1971.11
     1976 〈最後的貴族〉《文學季刊》第6期 1976.3
     連 坤 1974 〈一群衰朽病態的《台北人》〉《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12期1974
     陶 唐 1978 〈流浪者的歌:白先勇小說的特色〉《中央日報》1978.11
     陸士清 1988 〈上海復旦大學與知名劇坊人士談《遊園驚夢》〉《當代》第24期1988.4
     1993 〈白先勇的小說技巧〉《台灣文學新論》 上海:復旦大學1993.7
     陳賢茂 1993 〈白先勇的小說〉《海外華文文學史》 1993.12
     陳克環 1975 〈《台北人》何辜〉《中華日報》 1975.10.6第9版
     陳振興 1974 〈西風殘照漢家陵闕——論白先勇的小說〉《新潮》第28期1974.6
     陳浩泉 1988 〈白先勇《遊園驚夢》、《骨灰》〉《台港文學選刊》第6期(大陸)1988
     陳鵬翔、江寶釵 1996〈白先勇、現代主義與《現代文學》〉行政院國家科學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 83-0301-H 003-002 1996.12
     陳碧月 1994a 《白先勇小說的人物及其刻劃》 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1994b 〈從現代主義看白先勇的小說《悶雷》〉《明道文藝》第214期1994.1
     1994c 〈白先勇小說人物所揭示的社會意義〉《國文天地》第115期1994.12
     1995a 〈白先勇小說全知觀點與人物刻畫之關係〉《文訊》第111期1995.1
     1995b 〈白先勇小說客觀觀點與人物刻畫之關係〉《明道文藝》第228期 1995.3
     1995c 〈白先勇小說中男性的類型及其意義〉《崇右學報》第5期 1995.12
      1999a 《小說選讀》台北:五南 1999.4初版一刷
      1999b 〈白先勇及其小說中的同性戀人物〉收於氏著《小說選讀》台北:五南1999.4初版一刷
     梅家玲 1988 〈欲將心事付劫灰,小說〈骨灰〉遺事〉《自由時報》1988.5.18第41版
     張 炎 1969 〈簡論白先勇的小說〉《政大文藝》第10期1969.1
     張灼祥 1979 〈把白先勇的小說搬上舞臺〉《中國人月刊》第7期1979.8.1
     張素貞 1985 〈白先勇的《夜曲》此情可待成追憶〉《大華晚報》1985.9.28-30第10版
     張靜茹 1999 〈理想與實際的衝突——論白先勇筆下「台北人」的挫折應對之道〉《中國現代文學理論季刊》第13期 1999.3
     張阿莉 1987 〈流浪者之歌——論台灣作家白先勇〉《張家口師院學報》第1期 1987
     黃建業 1984 〈期待文學電影開花結果:以《玉卿嫂》為例〉《文訊》第15期 1984.12
     黃錦滿 1969 〈沒落貴族的殘照:淺析白先勇的作品〉《政大文藝》第10期 1969.1
     黃慶萱 1976a 〈細品《梁父吟》(上)〉《中央日報》1976.10.10第10版
     1976b 〈細品《梁父吟》(下)〉《中央日報》1976.10.11第10版
     1978 〈驀然回首〉《書評書目》第68期 1978.12.1
     黃碧端 1977 〈回首話當年:淺論《台北人》〉收入劉紹虞《小說與戲劇》台北:洪範1977初版
     1995 〈黃碧端談《台北人》小說中國近代史〉《中國時報》1995.1.1第39版
     黃維樑 1979 〈文學的具體呈現法〉《書評書目》第77期 1979.9
     1992 〈重新發現中國古代文化的作用——用文心雕龍「六觀」法析評白先勇的《骨灰》〉 《中外文學》第246期 1992.11
     黃耀華 2000 〈《台北人》的歷史敘事與文化身份認同〉發表於 「白先勇創作國際研討會」 2000.11.23-24
     游淑靜 1989 〈無可奈何花落去:白先勇筆下的台北人〉 《出版之友》第5卷第47期 1989.6
     詹 悟 1979 〈論小說的主題:兼評白先勇《台北人》〉 《青年戰士報》 1979.11.28第11版
     胡萬川 1987 〈你方唱罷我登場:從《台北人》中幾篇小說談起〉 《中國時報》第8版 1987.8.13
     楊傳真 1996 〈傾聽白先勇——讀《第六隻手指》〉 《爾雅人》第95期 1996.7.1
     葉飛紅 1974 〈遊台北人之園,驚白先勇之夢〉《中華文藝復興月刊》第17卷第12期 1974.12
     葉維廉 1969 〈激流怎能為倒影造像──論白先勇的小說〉 《仙人掌》 1969.11.30
     裴元領 1990 〈從《邊城》到《台北人》側看愛情小說裡的愛欲糾纏〉 《聯合文學》第69期 1990.7
     鄭樹森 1979 〈白先勇《遊園驚夢》的結構和語碼——一個批評方法的介紹〉 《中外文學》第88期 1979.9
     鄭向恆 1982 〈《遊園驚夢》觀後〉 《中央日報》 1982.8.21第10版
     蔡源煌 1987a 〈從《台北人》到撒哈拉的故事(上)〉 《中國時報》 1987.1.13第8版
     1987b 〈從《台北人》到撒哈拉的故事(下)〉 《中國時報》 1987.1.14第8版
     劉 菲 1983 〈《第六隻手指》讀後〉《聯合報》 1983.9.23第8版
     劉紹銘 1973 〈現代中國小說之時間與現實觀念〉 《中外文學》第26期 1973.7
     1976 〈歐陽子與《台北人》〉《聯合報》 1976.8.23第12版
     劉淑慧 1993 〈荒涼美感的重現——試比較張愛玲與白先勇的小說世界〉 《台灣文學觀察雜誌》 1993.6
     劉 俊 1995 〈悲憫情懷《白先勇評傳》序〉 《爾雅人》第1期 1995.11.1
     2001 〈白先勇研究在大陸:1979-2000〉 《中外文學》第350期 2001.7
     劉俊峰、趙順宏 2001 〈白先勇創作國際研討會綜述〉《華文文學》總第44期 2001.1
     蔡雅薰 1997 〈六、七Ο年代留學生小說述論──以於梨華、白先勇、張系國作品為主〉 台灣現代小說史研討會論文 1997.12 又收於陳義芝編:《台灣現代小說史綜論》 台北:聯經 1998.12月初版
     黎活仁 1999 〈白先勇《台北人》的結尾與對話〉 《台灣文學經典研討會論文》 1999.3 台北:聯經
     歐陽子 1967 〈《謫仙記》序〉 《現代文學》第32期 1967.8
     1971 〈白先勇的小說世界——《台北人》之主題探討〉 收於《台北人》
      1975a 〈〈一把青〉裡對比技巧的運用〉 《書評書目》第24期 1975.4
     1975b 〈〈歲除〉之賴鳴升與其「巨人自我意識」〉 《書評書目》第26期
      1975.6
     1975c 〈〈金大班的最後一夜〉之喜劇成分〉《書評書目》第27期 1975.7
     1975d 〈〈思舊賦〉裡的氣氛釀造〉《書評書目》第28期 1975.8
     1975e 〈〈梁父吟〉影射含意的兩種解釋〉《書目書評》第29期 1975.9
     1975f 〈〈花橋榮記〉的寫實架構與主題意識〉《書評書目》第31期 1975.11
      1975g 〈〈秋思〉的社會諷刺和象徵含意〉《書評書目》第32期 1975.4
      1975h 〈〈遊園驚夢〉的寫作技巧和引伸含意〉《書評書目》第34期 1976.2
      1976a 〈〈冬夜〉之對比反諷運用與小說氣氛釀造〉《中外文學》第57期 1976.2
     1976b 〈從《台北人》的缺失說起〉《書評書目》第39期 1976.7
     1997 〈〈國葬〉的象徵性、悲悼性與神秘性〉收於《王謝堂前的燕子 》台北:爾雅 1998.10.5十一印
     1997 《王謝堂前的燕子》台北:爾雅1998.10.5十一印(1976.4.15初版)
     曉 頌 1980 〈淺談白先勇的〈那晚的月光〉〉《文藝月刊》第137期 1980.11
     應鳳凰 1987 〈舊時王謝堂前燕《台北人》——白先勇先生作品〉《大同雜誌》1987年7月號
     繆天華 1989 〈白先勇與我〉 《中央日報》1989.8.31第16版
     謝其濬 2001 〈永遠的台北人,白先勇導覽心靈台北〉 《遠見雜誌》第177期 2001.3
     錢 虹 2000 〈重溫「最後的一抹繁華」舊夢──白先勇筆下的上海背景〉發表於 「白先勇創作國際研討會」 2000.11.23-24
     隱 地 1965 〈讀白先勇的〈畢業〉〉 《自由青年》第34卷第4期 1965.8.16
     顏元叔 1969 〈白先勇的語言〉 《現代文學》第37期 1969.3
     簡政珍 1997 〈白先勇的敘述者與放逐者〉 《中外文學》第302期 1997.7
     黨鴻樞 1986 〈略論白先勇的美學觀〉 《廣西大學學報》第1期 1986
     2.其他作家作品評論
     Beryl 1996 〈逆女不逆──大眾小說中的同性戀公式〉 《女朋友》第11期 1996.6
     丁乃非著.沃璟伶譯 1997 〈非常貼近淫婦與惡女──如何閱讀《金瓶梅》〉 《中外文學》第303期 1997.8
     丁乃非、劉人鵬 1998 〈罔兩問景:含蓄美學與酷兒政略〉 《性╱別研究》第三、四期合刊,「酷兒:理論與政治」專號 中壢: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 1998.9
     中外文學 1997 「衍異性與性別:酷兒小說與研究」專輯 《中外文學》303,1997.8
     王集叢 1963 〈郭良蕙底「心鎖」問題與文協年會聲明〉 《政治評論》第10卷第6期1963年5月
     王明珂 1996 〈誰的歷史:自傳、傳記與口述歷史的社會記憶本質〉 《思與言》第34卷第3期 1996.9
     王溢嘉 1997 〈新感官小說的情色認知網路〉 林水福、林耀德編《蕾絲與鞭子的交歡──當代台灣情色文學論》,台北:時報,1997
     王浩威 1997 〈書寫、死亡、性倒錯──從邱妙津《蒙馬特遺書》說起〉 《聯合文學》第160期 1997.2
     王德威 1998a 〈叫父親,太沈重?──父權論述與現代中國小說敘述〉,收於王德威 《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 台北:麥田,1998.10.1初版一刷
       1998b 〈國族論述與鄉土修辭〉,收於王德威:《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 台北:麥田,1998.10.1初版一刷
       1998c 〈泥河迷園暗巷,酒國浮城廢都一種烏托邦想像的崩解〉,收於王德威:《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 台北:麥田,1998.10.1初版一刷
     1998d 〈說來那話兒也長──鳥瞰當代情色小說〉 收於王德威:《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 台北:麥田 1998.10.1初版一刷
     1998d 〈《天河撩亂》評介〉 中國時報,開卷周報,1998.11.26,42版
     石 頭 1996 〈情場中永遠不被承認的對手〉 《女朋友》第7期 1996.10
     朱偉誠 1995 〈受困主流的同志荒人──朱天文《荒人手記》的同志閱讀〉《中外文學》第279期 1995.8
     呂正惠 1992 〈怎麼樣的「後現代」?──評朱天心《想我眷村的兄弟們》〉 《光華》第17卷第7期 1992.7
     余幼珊 1994 〈有情無慾的春風蝴蝶女子〉 《誠品閱讀》第17期,1994.8.1
     吳達芸 1996 《女性閱讀與小說評論》 台南:台南市文化中心,1996.5。
     李順興 1997 〈「猥褻」的策略運用:讀「一位同性戀者的祕密手記」〉《中外文學》第298期 1997.3
     李金梅 1992 《從《雙鐲》的「姊妹夫妻」論有關女同性戀作品的閱讀與書寫》台灣大學社會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元貞 1995 〈貌多實一的身體書寫──從《沈默之島》談女人身體的處境〉《聯合文學》第125期 1995.2
     李長春 1996 《In the Name of “Uncertainty”:James Baldwin’s Naming of Homosexuality in His Three Novels》 台灣師範大學應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辛夷整理 1996 〈讀《蒙馬特遺書》〉 《女朋友》第12期 1996.10
     林水福、林燿德編 1997 《《蕾絲與鞭子的交歡──當代台灣情色文學論》 台北:時報,1997.3.4初版一刷
     林鎮山 1998 〈「家變」之後試探八、九0年代台灣小說中的家庭論述〉,收於陳義芝編:《台灣現代小說史綜論》 台北:聯經,1998.12初版
     周淑屏 1997 《清代男同性戀文學作品研究》 香港:私立能仁學院文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宋冬陽(陳芳明) 1984〈朝向許願中的黎明──試論吳濁流作品中的「中國經驗」〉 《文學界》第10期 1984.5
     邱妙津 1995 〈中國傳統理的烏托邦──兼論《荒人手記》中的「情色」與「色情」烏托邦〉 《聯合文學》第131期 1995.9
     邱雅芳 1998 〈「異」國的流亡——解讀女同志作家邱妙津的家國認同〉 發表於「第16屆中區中文系研究生論文研討會」,1998.11.29─30
     洪 凌 1997 〈蕾絲與鞭子的交歡──從當代台灣小說註釋女同性戀的欲望流動〉 收於林水福、林耀德編《當代台灣情色文學論》,台北:時報,1997.3.4初版
     紀大偉 1995b 〈帶餓思潑辣:《荒人手記》的酷兒閱讀〉 《中外文學》第279期1995.8
     1995c 〈在荒原上製造同性戀的聲音──閱讀《荒人手記》〉 《島嶼邊緣》14,1995.9
     1997b 〈台灣小說中男同性戀的性與流放〉 收於林水福、林耀德編《當代台灣情色文學論》,台北:時報,1997.3.4初版一刷
     1998 《Queering Chinese America:Intersection of Ethnicity and Sexuality in 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華裔美國文學酷兒化:華裔美國文學中族裔與性意識的交鋒) 台灣大學外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紀大偉、洪凌 1995 〈粽浪彈:身體像一個優秀的粽子〉 《島嶼邊緣》第14期 1995.9
     范銘如 2001 〈漫遊者的拾荒癖〉 《聯合文學》第198期 2001.4
     徐嘉陽 1997 〈情色內外──初探新人類作家的文學空間〉 收於林水福、林耀德編《當代台灣情色文學論》,台北:時報,1997.3.4初版一刷
     徐淑卿 1998 〈有志一同,攻佔文學獎〉 《中國時報》 1998.6.25第41版
     1998 〈毛麥克 同志書寫充滿異想〉《中國時報》 1998.8.27第43版
     馬 森 1995 〈邊陲的反撲──評三本「新感官小說」〉 《中外文學》第283期1995.12
     孫琴安 1995 《中國性文學史(上)(下)》 台北:桂冠 1995.5初版一刷
     桑梓蘭 2000 〈〈古都〉的都市空間論述〉 收入「空間、地域與文化──中國文學與文化書寫」國際學術研討會 2000.11.16-18
     高等教育輔導月刊 1977 「透視齊家報國運動」專輯 《高等教育輔導月刊》第27卷第6期 1977.6
     陳建志 1999 〈本週小說精選推薦──《天河撩亂》〉 《博客來書訊》1999.1.15(電子報)
     陳芳明 2001 〈五0年代的文學侷限與突破〉 《聯合文學》第200期 2001.6
     張志維 1997a 〈以同聲字鏈製造同性之戀──《荒人手記》的ㄈXˋ語術〉 《中外文學》第298期 1997.3
     1997b 〈穿越「鏡像誤視:閱讀《品花寶鑑》與《世紀末少年愛讀本》 《中外文學》第303期 1997.8
     張錦忠 1992 〈馬華文學與文化屬性──以獨立前若干文學活動為例〉 《中外文學》第259期 1992.12
     張大春 1995a 〈逃家╱回家的孩子——童話中所蘊藏的禁制與渴望〉,收於張大春《文學不安──張大春的小說意見》 台北:聯合文學1995.10初版
     1995b 〈他們都是怎樣長大的?小說裡的少年啟蒙經驗〉收於張大春《文學不安──張大春的小說意見》 台北:聯合文學1995.10初版
     1995c 〈時間凝結的孤島──烏托邦小說與小說中的烏托邦〉,收於張大春《文學不安──張大春的小說意見》 台北:聯合文學1995.10初版
     張娟芬 1997a 〈與男同志錯身——評董啟章《雙身》〉 《聯合文學》第149期 1997.3
     梅家玲 1996 〈閱讀《安卓珍尼》:雌雄同體/女同志/語言建構〉 台大中文系:「現代文學教學研討會」,1995.6
     1998 〈八、九0年代眷村小說(家)的家國想像與書寫政治〉 收錄於陳義芝編:《台灣現代小說史綜論》(台北:聯經1999.12初版)台北:聯經1998.12初版
     黃錦樹 1996 〈神姬之舞:後四十回?(後)現代啟示錄──論朱天文〉 《中外文學》第286期 1996.3
     曾秀萍 1998 〈九0年代台灣「女同志小說」書寫的顛覆性及其矛盾〉 收於《水筆仔——台灣文學研究通訊》第7期 1999.4 新竹:水筆仔工作群
     楊麗玲 1997 〈性/意識形態/權力/情/色的邪現趨勢──以90年代前期台灣媒體小說徵獎得獎作品為例〉 收於林水福、林耀德編 《當代台灣情色文學論》,台北:時報,1997.3.4初版一刷
     蔡 翔 1993 《俠與義──武俠小說與中國文化》 北京:十月文藝 1993.6一版一刷
     葉石濤 1996 《台灣文學史綱》 高雄:文學界雜誌社 1986.9.5再版
     1997 〈迷失的方向感〉 《聯合文學》第149期 1997.3
     雷靜海 1997 〈同志文學的意義〉 《聯合文學》第151期 1997.5
     彭瑞金 1997 《台灣新文學運動四十年》 高雄:春暉 1997
     齊邦媛 1998 《霧漸漸散的時候》 台北:九歌,1998.10.8初版
     趙彥寧 1998a 〈痛之華——五0年代國共之間的變態政治╱性想像〉 《性╱別研究》第三、四期合刊,「酷兒:理論與政治」專號 中壢: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 1998.9
     1998b 〈試論父系歷史空間中怪胎情慾化的可能〉 《性別與空間研究室通訊》第五期 台北:台大城鄉所性別與空間研究室 1998.7
     管中琪 1999 《文學中的同性戀——以德、中文本為例》 輔仁大學德國語文系碩士論文
     劉亮雅 1995 〈擺盪在現代與後現代之間——朱天文近期作品中的國族、性別、情慾問題〉 《中外文學》第277期 1995.6
     1996a 〈酷異的欲望迷宮:評紀大偉的《感官世界》〉 《中外文學》第285期 1996.2
     1996b 〈洪凌的《支解異獸》與《異端吸血鬼列傳》中的情慾與性別〉 《中外文學》第289期 1996.6
     1997a 〈90年代的台灣女同性戀小說——以邱妙津、陳雪、洪凌為例〉 《中外文學》第302期 1997.7
     1997b 〈愛慾、性別與書寫:邱妙津的女同性戀小說〉 《中外文學》第303期1997.8
      1998a 〈歐美現代主義小說裡的男同性慾望〉 收於氏著《慾望更衣室》 台北:元尊文化1998.3.1初版一刷
      1998b 〈怪胎陰陽變:楊照、紀大偉、成英姝、洪凌小說□男變女變性人想像〉 《中外文學》第312期 1998.5
      1998c 〈世紀末台灣小說的性別跨界與頹廢:以李昂、朱天文、邱妙津、成英姝為例〉《世紀末或千禧年:比較文學的轉折(第23屆全國比較文學會議論文初稿)》 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中興大學外國語文學系主辦,1999.5.8
     劉介民 1995 〈《沈默之島》的嘉年華文體與「雌雄同體」的象徵〉 《中外文學》第277期 1995.6
     鄭明俐編 1993 《當代台灣女性文學論》 台北:時報,1993.5.15初版一刷。
     蕭瑞莆 1996 〈另一種視觀/看法:閱讀/書寫邱妙津的《鱷魚手記》及德瑞克•賈曼的電影《花園》〉 《中外文學》第289期 1996.6
     蕭義玲 1998 《台灣當代小說的世紀末圖像研究──以解嚴後十年(1987─1997)為觀察對象》 國立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1998.6
     簡家欣 1997a 〈書寫中的現身政治——90年代同志言說戰場的流變〉 《聯合文學》第260期 1997.2
     聯合文學編 1986 「文學、藝術、與同性戀」座談會特輯 《聯合文學》第15期 1986.1
     1997 「非常愛戀」專輯 《聯合文學》第148期 1997.2
     1997 「戀人絮語」專輯 《聯合文學》第149期 1997.3
     (三)白先勇相關傳記、訪談、演講、報導資料
     巴桐佳 1988 〈顛倒陰陽大遊行〉 《中國時報》 1988.8.12第23版
     王法耶 1979a 〈名小說家白先勇與青年朋友談小說(上)〉 《台灣時報》 1979.9.25第12版
     1979b 〈名小說家白先勇與青年朋友談小說(中)〉 《台灣時報》 1979.9. 第12版
      1979c 〈名小說家白先勇與青年朋友談小說(下)〉 《台灣時報》 1979.9.27第12版王晉民整理 1988 〈台灣文學的兩次浪潮兼問答——白先勇在廣州中山大學的學術報告〉《當代文壇報》第2期 1988
     王晉民 1994b 〈一座漂浮於水面的冰山〉 《幼獅文藝》第482期 1994.2
     1994c 《白先勇傳》 台北:幼獅 1994初版。
     王潤華 1997 〈遊園驚夢——記白先勇隱谷白寓花園〉 《聯合報》 1986.6.13第41版
     王蘭芬 1999 〈白先勇入鏡場景多且遠〉 《民生報》 1999.2.23第19版
     武成邦 2000 〈非常人物──白先勇:何須歧視同性愛?〉 《明報》 2001.1.24 E3版
     宋雅姿 1982 〈遊園終於驚夢〉 《婦女雜誌》第107期 1982.6
     李利國 1987 〈台北人動身,大陸行抒懷〉 《時報新聞週刊》 1987.9.8
     吳綺雲 1982 〈白先勇的有情世界〉 《女性》第188期 1982.7
     東方白 1994 〈建中二白(一)──(十)〉 《聯合報》 1994.5.1─5.10第37版
     周美惠 1997 〈白先勇返台過昆劇癮〉 《聯合報》 1997.11.26第18版
     吳琬瑜 1998 〈筆尖輕撫時代悲歡——白先勇〉 《天下》第200期 1998.1
     紀慧玲 1997 〈白先勇越洋專程看昆劇〉 《民生報》 1997.11.26第19版
     迺 箴 1971 〈白先勇談片〉 《幼獅文藝》第397期 1971.1
     夏祖麗 1976 〈白先勇訪問記〉 《書評書目》1976.10 P.95-106
     袁則難 1984 〈兩訪白先勇〉 《新書月刊》第5期 1984.2
     陳浩泉 1979 〈白先勇在香港文學週的演講〉 《開卷》第2卷第3期 1979.10
     崔家蓉 1980 〈白先勇的鄉愁〉 《婦女雜誌》 1980.2
     陳幼君 1982 〈瞭解與同情——文學的兩大要素〉 《婦女雜誌》第107期 1982.6
     陳 燁 1993a 〈筆蕊千花換青春(上)〉 《中國時報》 1993.6.27第27版
     1993b 〈筆蕊千花換青春(下)〉 《中國時報》 1993.6.28第27版
     陳希林 1999 〈白先勇影像傳記台灣大陸開拍〉 《中國時報》 1999.2.23第11版
     程思遠 1989 《白崇禧傳》 台北:曉園 1989.8一版一刷
     凱 妮 1979 〈白先勇論中國小說藝術——與李歐梵、鄭樹森的對談〉《中國人》第1卷第10期 1979.11.1
     張葆辛 1980 〈白先勇的文學生涯〉 《文匯增刊》第5期(大陸)1980
     費 民 1984 〈專訪白先勇:努力!絕對需要,天才?沒有的事〉《自由青年》第656期 1984.4.1
     張孝映 1985 〈白先勇暢談寫作和生活〉 《明報》 1985.9.9
     張新方 1986 〈聖塔芭芭拉的耶誕夜:白先勇訪問記〉 《幼獅文藝》第63卷第1期
     張國立 1986 〈向白先勇提出三個問題 〉 《中華日報》 1986.9.24第11版
     曾少祥 1988 〈也談白先勇〉 《文學評論家》第2期1988
     曾秀萍 2001 〈白先勇談創作與生活〉 《中外文學》第350期 2001.7
     陸士清 1993 〈白先勇的世界、白先勇的夢〉氏著《台灣文學新論》 上海:復旦大學 1993.6
     張素貞 1996 〈學習對美的尊重——在巴黎與白先勇一席談〉 《中央日報》 1996.1.5第18版
     張 殿 1999 〈台北人白先勇〉 《聯合報》 1999.3.15第41版
     董小玲 1984 〈在逃難中長大的白先勇〉 《皇冠》第365期 1984.7
     楊錦郁 1986 〈把心靈的痛楚變成文字:在洛杉磯和白先勇對話〉《幼獅文藝》第64卷第4期 1986.10
     鄭曉國 1994 〈寂園呻吟語——白崇禧的兒子白先勇〉 《中央日報》 1994.6.30第17版
     蔡克健 1995 〈訪問白先勇〉 《第六隻手指》 台北:爾雅 1995.11
     劉 逍 1976a 〈論小說藝術白先勇胡菊人談話錄(一)〉 《聯合報》 1976.12.28第12版
     1976b 〈論小說藝術白先勇胡菊人談話錄(二)〉 《聯合報》 1976.12.29 第12版
     1976c 〈論小說藝術白先勇胡菊人談話錄(三)〉 《聯合報》 1976.12.29第12版
     1976d 〈論小說藝術白先勇胡菊人談話錄(四)〉 《聯合報》 1976.12.29第12版
     全文另見於白先勇:《驀然回首》(台北:爾雅1996)P.119--163)蔣慧仙
     1999 〈台灣文學經典名家特寫——白先勇〉 《聯合報》 1999.3.14第37版
     賴素玲 1999 〈白先勇返台大,杜鵑怒放,學子振奮〉 《民生報》 1999.4.1第34版
     謝家孝 1983 〈黑暗王國的神話:訪白先勇探討《孽子》〉 《中國時報》 1983.9.12第8版
     隱 地 1984 〈作家與書的故事〉 《新書月刊》第6期 1984.3
     1985 〈白先勇〉 《作家與書的故事》 1985.11.10
     鄺白曼 1982 〈在美國訪著名小說家白先勇〉 《羊城晚報》(大陸) 1982.2.6
     蕭 蔓 1991 〈現代文學再版:訪白先勇〉 《誠品閱藻》第1期 1991.12
     (四)理論書籍、資料
     1.女性主義理論與文學論述
     邱貴芬 1998 《(不)同國女人聒噪:訪談當代台灣女作家》 台北:元尊文化 1998初版
     張京媛編 1995a 《當代女性主義文學批評》 北京:北京大學,1995.10初版二刷。
     蔡美麗 1997 〈從資本主義的文化特質談「情慾解放」的雙面性〉 《當代》第124期1997.12.1
     簡瑛瑛 1998 《何處是女兒家——女性主義與中西比較文學/文化研究》 台北:聯合文學,1998.11初版。
     顧燕翎編 1996 《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 台北:女書 1996.9.20初版一刷
     2.家庭、國族、幫派研究
     Lewis Yablonsky著、黃維憲譯 〈非行幫派是一個擬團體(親近團體)〉 《社區發展季刊》第16期 1981.12
     Benedick anderson(班納迪克•安德森)著、吳叡人譯 1999 《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 台北:時報,1999.4.26初版。
     王明珂 1993 〈集體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 《當代》第976期 1993.11.1
     1996 〈誰的歷史:自傳、傳記與口述歷史的社會記憶本質〉 《思與言》第34卷第3期 1996.9
     王玉波 1992 《中國家庭的起源與演變》 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6一版一刷(364.109 033)
     1998 《中國古代的家》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8.9初版一刷
     王振忠 2000 〈契兄、契弟、契友、契父、契子──《孫八救人得福》的歷史民俗背景解讀〉 《漢學研究》18:1 2000.6
     台灣省家庭計畫研究所編 1996 《台灣省家庭計畫研究所志》 台中:台灣省家庭計畫研究所編印 1996.10初版
     任寅虎 1998 《中國古代的婚姻》 台北:台灣商務,1998.9初版一刷
     向仍旦 1993 《中國古代婚俗文化》 北京:新華,1993.12一版一刷
     李淑珍 2000 〈私領域中的梁啟超〉 《當代》第157期 2000.9
     陳其南 1990 《家族與社會:台灣與中國社會研究的基礎理念》 台北:聯經,1980.3初版
     1991 《台灣的傳統中國社會》 台北:允晨,1991.1四版
     1995 《婚姻、家族與社會》 台北:允晨 1995.6初版五刷
     陳顧遠 1987 《中國婚姻史》 上海:上海文藝1987.12據商務印書館1937第五版影印出版(363.3092 440)
     陳平原 1995 《千古文人俠客夢》台北:麥田 1995.4.1初版一刷
     陳國霖著譯 1993 《幫會與華人次文化》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93.5台灣初版一刷
     陳國霖著、葉長青、王淑真、張月鳳、徐慧玲譯 1995 《華人幫派》 台北:巨流 1995.9一版
     黃金麟 2001 《歷史、身體、國家──近代中國的身體形成(1895-1937)》 台北:聯經 2001.1初版
     黃德祥 1982 〈青少年同輩團體與青少年幫派之探討〉 《輔導月刊》第18卷2期 1982.10
     潘朝陽 〈空間•地方觀與「大地具現」暨「經典訴說」的宗教性詮釋〉
     蔡 翔 1993 《俠與義——武俠小說與中國文化》 北京:十月文藝 1993.6一版一刷
     劉詠聰 1998 《中國古代育兒》 台北:台灣商務,1998.9初版一刷
     鄭毓瑜 2000 〈歸反的回音——地理論述與家國想像〉 收於氏著《性別與家國——漢晉辭賦的楚騷論述》 台北:里仁 2000.8.29初版
     盧建榮 1999 《分裂的國族認同1975-1997》 台北:麥田,1999.2.15初版一刷。
     龔鵬程 1993 《江西詩社宗派研究》 台北:文史哲 1993.10初版
     (五)同志議題相關書籍資料
     1. 同志報導、介紹、概論
     Jacques Corraze著、陳浩譯 1992 《同性戀》 台北:遠流,1997.1.16初版三刷
     Shere Hite著、譚智華譯 1995 《海蒂報告》 台北:張老師,1995.2初版一刷
     JuneM.Reinisch、Ruth Beasley著、王瑞琪等譯 1992 《金賽性學報告》 台北:張老師,1992.10初版一刷
     小明雄 1997 《中國同性愛史錄》(增訂版) 1997.6 香港:粉紅三角 1997.6
     王都邑 1994 〈男男女女的異質出版〉 《誠品閱讀》第17期 1994.8
     王書奴 1988 《中國娼妓史》 上海:三聯書店 1988第一版
     王蘋、喀飛 2001 〈社會偏見,傷害同志社群〉《中國時報》2001年2月9日
     王雅各 2001 〈從箱屍案看網路交友〉 《自由時報》2001年2月10日 15版
     中時晚報 1997 〈同志團體:還我夜行權〉 《中國時報》1997.8.19第7版
     中國時報 1997 〈臨檢過當?同志團體卯上警方〉 《中國時報》1997.8.10第15版
     矛 鋒 1996 《同性戀美學》 台北:揚智,1996.7初版
     布魯斯 1997a 〈警察臨檢驅離 剝削同志活動空間〉 《中國時報》1997.7.30 第11版
     1997b 〈十二點以後,不准當同性戀?——那夜我在現場〉 《熱愛》第9期 1997.10
     自立晚報 1997 〈不滿警方不當臨檢 同陣要求還給夜行權〉 《自立晚報》1997.8.19第5版
     安克強 1997 《紅太陽下的黑靈魂──大陸同志現場報導》 台北:熱愛 1997.12.25再版一刷(1995.5.9初版一刷)
     同志公民行動陣線 1997 〈誰的治安誰的人權──「從常德街臨檢事件,看同志人權」座談會記錄〉 《熱愛》第9期 1997.10
     何春蕤、卡維波 1990 《為什麼他們不告訴你》 台北:方智,1990初版
     汪成華 1995 《黑色蕾絲──台灣第一本女同性戀發展與現況書》 台北:號角,1995.5.15初版
     吳素柔 1996 《壓迫與反抗;台灣同志出版品的語意分析》 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李忠翰 1996《大學男同性戀者生活型態之研究》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6
     李銀河、王小波 1992 《他們的世界──中國男同性戀群落透視》 太原:山西人民1992.11一版一刷
     李銀河 1996 《中國人的性愛與婚姻》 河南:河南人民 1996.9二刷(1991.7一刷)
     1998 《同性戀亞文化》 北京:今日中國 1998.1初版一刷
     李幼新編著 1990 《威尼斯影展•坎城影展》 台北:志文 1990再版
     李幼新 1994 〈自古餘桃多穎悟?從來斷袖出俊男〉 收於楊澤編:《七零年代理想繼續燃燒》台北:時報1994
     林賢修 1997 《看見同性戀》 台北:開心陽光1997.2初版
     紅水鮮等 1994 〈小小酷兒百科〉 《島嶼邊緣》第10期 1994.1
     夏鑄九 1997 〈同志團體要搶回社區主動權〉 《熱愛》第10期 1997.10
     許佑生 1996 《四海一家──同志族譜之一》 台北:開心陽光,1996.9.1初版一刷
     1996 《當王子遇見王子──認識當代同性戀文化》 台北:皇冠,1996.7初版三刷
     莊慧秋等 1991 《中國人的同性戀》 台北:張老師,1991.2.初版
     新公園口述歷史小組 1997a 〈趙媽最後的口述歷史〉 《熱愛》第6期 1997.4
      1997b 〈我們都是這樣出道的喔!〉 《熱愛》第7期 1997.6
     熱愛雜誌 1997 〈解嚴十年,台北市開始戒嚴〉 《熱愛》第9期 1997.10
     聯合報 1997 〈同志爭取夜行權 希望臨檢有分寸〉 《聯合報》1997.8.11第7版
     聯合晚報 1997 〈同志今夜集體散步〉 《聯合晚報》1997.8.9第3版
     〈同性戀團體上街,抗議遭醜化〉 《中國時報》1995年3月26日
     〈台灣男同志運動史,卓然有成〉 《中國時報》1999年5月3日
     〈箱屍,大三生疑窒息死,折疊棄置〉 《聯合報》2001年2月7日
     〈箱屍命案,查訪同志三溫暖〉 《聯合報》2001年2月10日
     〈同志聊天是搭上線,一夜情致命〉 《聯合報》2001年3月4日
     〈箱屍案死者嫌犯都是0號〉 《中央日報》2001年3月5日
     〈大學生箱屍案,虐犬過失致死起訴 男同志「窒息式性愛」被虐者缺氧死亡〉 《中央日報》2001年3月16日
     詹景巖 2001 〈是「箱屍」還是「鞭屍」?〉 《自由時報》2001年3月6日 15版
     2. 同志理論、論述、研究
     Chesire Calhoun著、張娟芬譯 1997 《同女出走》 台北:女書文化,1997初版
     Eve Kosofsky Sedgwick作,金宜蓁、涂懿美合譯,何春蕤校訂 1998a 〈如何將孩子教養成同性戀:為娘娘腔男孩而戰〉 《性╱別研究》第三、四期合刊,「酷兒:理論與政治」專號 中壢: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 1998.9
     莫尼克•維蒂格著、米蟲譯 1993a 〈性╱別〉 《島嶼邊緣》第9期 1993.10.15
      魏淑美譯 1993b 〈異性戀思維法統〉 《島嶼邊緣》第9期 1993.10.15
     中外文學 1996 「同志論述」專輯 《中外文學》第289期 1996.6
     何春蕤編 1997 《性/別研究的新視野──第一屆四性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元尊文化 ,1997.11.20初版一刷
     吳瑞元 1997a 〈在情慾的視野中發現同性情慾歷史──情慾歷史的特色與古代同性情慾歷史的建構〉 《史匯》第2期 1997.6
     1997b 〈正在創造的歷史──介紹台灣現代同志情慾運動〉 《史匯》第2期 1997.6
     周華山 1994 《同志神學》 香港:次文化,1994.6初版
     1995 《同志論》 香港:香港同志研究社,1995.1
     1997 《後殖民同志》 香港:香港同志研究社,1997.6
     性別與空間研究室編 1998 《同志空間專輯》 《性別與空間研究室通訊》第5期台北: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性別與空間研究室1998.7出版
     紀大偉編 1997b 《酷兒啟示錄──台灣當代QUEER論述讀本》 台北:元尊,1997.12.15初版一刷
     1998 《晚安巴比倫》 台北:探索文化,1998初版。
     張娟芬 1998 《姊妹戲牆》 台北:聯合文學 1998.11初版
     張小虹 1997b 《欲望新地圖──性別、同志學》 台北:聯合文學,1997初版
     辜敏倫 1995 〈女同性戀的身體──目光凝視與主體位置〉 《聯合文學》第15 1995.2
     黃楚雄 1998 《當代男同志恐懼現象一瞥之哲學研究》 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道明 1998 〈召喚同性戀主體:渾名、污名與台灣男同性戀文化的表意〉 第三屆性教育、性學、性別暨同性戀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 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主辦、台灣大學性別與空間研究室協辦 1998.4.24─26(台灣大學思亮館國際會議廳)
     曾盟雅 2001 〈由「箱屍命案」看報紙中的同性戀報導〉 「媒體素養概論期末報告」(未發表)
     趙彥寧 2000 〈老T搬家:一個對怪胎文化公民論的物質性批判〉 「女『性』主體的另類題問(二)──跨性別小型學術研討會」 行政院國科會人文處、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主辦 2000.11.26
     談大正 1998 《性文化與法》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4初版一刷
     簡家欣 1997b 《喚出女同志:九0年代台灣女同志的論述形構與運動集結》 台大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1
     1997c 〈九0年代台灣女同志的性別抗爭文化:T婆角色的解構、重構與超越〉,《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雜誌》第三十五卷第一期 1997.3
     劉亮雅 1997 〈衍異性與性別〉 《中外文學》第303期 1997.8
     劉裘蒂 1994 〈心理分析與女同性戀〉 《誠品閱讀》第17期 1994.8
     3.同志運動、生活史
     Eric Murcus著,林賢修譯 1997 《當代同性戀歷史(一):美國經驗1945-1990》 台北:開心陽光。
      1999 《當代同性戀歷史(二):美國經驗1945-1990》 台北:開心陽光。
     吳翠松 1998 《報紙中的同志——十五年來同性戀議題報導的解析》 文化大學新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8
     周華山、趙文宗 1995 《衣櫃性史》 香港:香港同志研究社,1995.1初版
     林南之 1998 〈從邊緣的肉渣□,提煉《同位素》——一份同志刊物的再思考〉。《性別與空間研究室通訊》第五期P.131-134 台北:台大城鄉所性別與空間研究室 1998.7
     紀大偉 1995d 〈我們還在打造舞臺地板:試標示「校園同性戀日:GLAD1995」的位置〉 《婦女新知》第158期 1995.7
     1995e 〈「你們」看見的不是「金童玉女」,而是「乩童慾女」:回應對於GLAD的質疑及「觀察」(gaze)〉 《婦女新知》第158期 1995.7
     胡來安 1997 〈1996十大同志頭條新聞〉 《G&L熱愛》第5期 1997.2
     1998 〈從邊緣頂入中央,在中央植入邊緣——中央大學同志社團的發展史〉 《性別與空間研究室通訊》第五期 台北:台大城鄉所性別與空間研究室 1998.7馬嘉蘭(Fran Martin)作,紀大偉譯 1998〈衣櫃.面具.膜:當代台灣論述中同性戀主體的隱╱現邏輯〉 《中外文學》第312期 1998.5
     倪家珍 1996 〈同性戀論述與運動主體在台灣〉 收於何春蕤編《性/別研究的新視野——第一屆四性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元尊文化,1997.11.20初版
     島嶼邊緣編輯編 1994a 「女人國.家認同」專輯 《島嶼邊緣》第9期 1993.10
      1994b 「酷兒QUEER」專輯 《島嶼邊緣》第10期 1994.1
      1995 「色情國族」專輯 《島嶼邊緣》第14期 1995.9
     魚玄阿璣、鄭美里 1997 〈幸福正在逼近建立台灣同性戀社會史的初步嘗試〉 《聯合文學》第148期 1997.2
     張娟芬 1995a 〈宛如女同〉 《婦女新知》158,1995.7
     1995b 〈沈默之島謊人手記〉 《婦女新知》160,1995.9
     1995c 〈誰去掛鈴鐺?〉 《婦女新知》161,1995.10
     1997b 〈「人盯人」式的父權〉 《騷動》第3期 1997.1
     1997c 〈同女出土〉 《G&L熱愛》第19期 1997.10
     1998 《姊妹「戲」牆──女同志運動學》 台北:聯合文學 1998.11初版
     張小虹 1995 〈在張力中相互看見〉 《婦女新知》第158期 1995.7
     1996 〈同志情人.非常慾望〉 《中外文學》第289期 1996.6
     黃道明 1998 〈召喚同性戀主體:渾名、污名與台灣男同性戀文化的表意,1970-1990〉 第三屆「性教育、性學、性別研究暨同性戀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主辦,台灣大學性別與空間研究室協辦 1998.4
     誠品閱讀 1994a 「同性戀」專輯」 《誠品閱讀》第17期 1994.8
      1994b 〈同志仍須努力——台灣同性戀運動團體座談〉 《誠品閱讀》第17期 1994.8
     廖國寶 1997 《台灣男同志的家庭與婚姻──從傳統婚姻壓力談起》 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8a 〈男大當婚——男同志的婚姻壓力〉 《性別與空間研究室通訊》第五期P.157─182 台北:台大城鄉所性別與空間研究室 1998.7
     趙彥寧 1997b 〈出櫃或不出櫃?——這是一個有關黑暗的問題〉 《騷動》第3期 1997.1
     1998c 〈新酷兒空間性:空間、身體、垃圾與發聲〉 《中外文學》第312期 1998.5
     鄭美里 1996 《台灣女同志的性、性別與家庭》 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6
     1997a 《女兒圈——台灣女同志的性別、家庭與圈內生活》 台北:女書文化,1997初版
     1997b 〈女同志面對逼婚壓力破解法〉 《G&L熱愛》第5期 1997.2
      1998a 〈差異與認同〉 《女朋友》第22期 1998.5
      1998b 〈有了馬賽克,一切O.K.?〉 《女朋友》第24期 1998.9
     賴正哲 1998a 《到公司上班──新公園做為男同志演出地景之研究》 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8b 〈在公司上班:新公園做為男同志演出地景之研究〉 第三屆「性教育、性學、性別研究暨同性戀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主辦,台灣大學性別與空間研究室協辦 1998.4
     1998b 〈新公園男同志之集體記憶與空間拼貼〉 《性別與空間研究室通訊》第五期 台北:台大城鄉所性別與空間研究室 1998.7
     賴麒中 1998a 〈性傾向與就業歧視之探討〉 《性別與空間研究室通訊》第五期P.211-237 台北:台大城鄉所性別與空間研究室 1998.7
     1998b 《性傾向與就業歧視之探討》 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家欣 1998 〈九0年代台灣女同志的認同建構與運動集結:在刊物網絡上建構的女同志新社群〉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三十期 1998.6
     謝佩娟 1999 《台北新公園同志運動——情慾主體的社會實踐》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騷動編 1996 「台灣同志運動」、「男同志VS新男性」專題 《騷動》2,1996.10
     1997a 「同志獻曝法則」專題 《騷動》第3期 1997.1
     1997b 「同志獻曝法則」(續)專題 《騷動》第3期 1997.6
     (六)其他
     《十三經注疏》 台北:藝文印書館
     《古今圖書集成》 台北:鼎文 1977
     司馬光 1995 《家範》 台北:廣文 1995初版
     脫 脫 1988 《宋史》 台北:商務
     班固撰、陳立疏證 1978 《白虎通疏證》 台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
     沈德符 1997 《萬曆野獲編(上、中、下)》 北京:中華書局 1997初版三刷
     馬自毅 1997 《新譯幼學瓊林》 台北:三民 1997初版
     馬耀民 1993 〈作者、正文、讀者──巴赫汀的《對話論》〉,收於呂正惠編:《文學的後設思考》 台北:正中書局1993.7初版二刷
     劉若愚 1993 《中國文學理論》 台北:聯經 1993.11初版第四刷
     謝冰瑩等編譯 1999 《新譯四書讀本》 台北:三民 1999.8修訂八刷
     羅主鳳主編 1997 《漢語大詞典》(縮印本) 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1997.4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