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我國政府機關科技人員進用法制之評析 作者 林建璋 貢獻者 蔡良文
林建璋日期 2001 上傳時間 15-Apr-2016 16:07:36 (UTC+8) 摘要 人事制度之健全與否,關係國家之興替,政治風氣之良窳。我國對於科技人員之進用制度,除了依據「技術人員任用條例」外,尚有以聘用及派用制度來進用,以當時國家之特殊環境背景,在科技人才極度缺乏的情況下,另訂法制,廣開納賢門路,的確有其必要性,執行上尚稱順利穩定。惟時至今日,國家教育普及,社會型態不斷變遷,不少原因已經消失,除尖端特殊科技人才仍有不足外,一般機關所需人才,羅致已非困難,甚至已有過剩現象。尤其透過考用制度進用之人員,亦極為優秀。面臨此種情況,對於部分派用機關或常設機關以聘用人員或派用人員方式進用,由於制度建制精神及架構各不相同,其間差異,固所難免。惟若此特殊進用制度出現巨幅差距,有腐蝕侵害到正規制度之虞時,就有檢討商榷之必要。雖然若干特殊難覓之科技人才,對於人事的運用,必須靈活,以蒐羅才俊,發展國家科技,厚植國力,但是,從人事管理的觀點而言,一個機關組織中,若併行著多種不同的用人體制,卻因制度之不同,而造成不同的差別待遇,致員工相互間因同工不同酬,權益不均而產生不平之鳴,不但顯示出制度本身的確有了問題,直接的也帶給人事單位莫大困擾。
"封面頁 證明書 致謝詞 論文摘要 目錄 圖目錄 表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壹 研究動機 貳 研究目的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內容 壹 研究範圍 貳 研究內容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限制 壹 研究方法 貳 研究限制 第四節 研究架構 第二章 相關理論與文獻探討 第一節 國內相關學術論文檢視 第二節 公務人力規劃理論 壹 公務人力規劃的重要性 貳 公務人力規劃的意義 參 公務人力規劃的類型 肆 公務人力規劃的步驟 第三節 甄補概念分析 壹 甄補的意義 貳 甄補的程序及方法 參 甄補方法應具備的條件 肆 小結 第四節 國家科技發展政策分析 壹 科技發展組織體系 貳 現階段科技政策形成及政策目標 參 科技白皮書與科技化國家推動方案 肆 小結 第三章 我國科技人員進用法制現況與檢討分析 第一節 現行公務人員進用制度概述 壹 考試進用 貳 其他進用方式 第二節 科技人員之認定標準及進用依據 壹 科技人員的認定 貳 科技人員進用依據 第三節 科技人員適用人事法制之情形與限制 壹 科技人員適用人事法制情形 貳 現行科技人員進用方式之限制 第四節 現行人事法制進用科技人才困難問題探討 壹 科技行政人員進用之困難 貳 高級科技人員延攬進用之不便 參 延攬國外科技人才遭遇之問題 第四章 外國科技人員進用法制比較分析 第一節 英美科技人員進用相關法制概述 壹 公務員考試制度 貳 公務員任用制度 參 科技人員進用管理制度 第二節 德法科技人員進用相關法制概述 壹 公務員考試制度 貳 公務員任用制度 參 科技人員進用管理制度 第三節 日本科技人員進用相關法制概述 壹 公務員考試制度 貳 公務員任用制度 參 科技人員進用管理制度 第四節 比較法制之借鏡與分析 第五章 法制建立過程之動態評估 第一節 立法目的的確立 壹 憲法考試用人之論理分析 貳 彈性用人之論理分析 參 人事革新之論理分析 第二節 立法設計的思考 壹 立法構想 貳 行政體系之評析 第三節 立法影響的初評 壹 對國家利益的影響 貳 對政府行政權運作的影響 參 對立法機關與利益團體訴求的影響 肆 對公務人員權益保障之影響 第四節 立法技術的再配合 壹 法制作業與立法技術的關係 貳 立法技術新模式的引用 參 立法者應有的責任 肆 小結 第六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發現 壹 理念界定與配合實際法制運作方面 貳 從事比較法制分析方面 參 法制建立過程因素分析方面 肆 現行研擬相關法制之評析方面 第二節 建議與後續研究 壹 決策建議 貳 後續研究 參考書目 附錄 附錄一 科學技術基本法 附錄二 聘任人員人事條例草案 附錄三 日本「研究交流促進法」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壹、中文部分 一、書籍 王玉民(1994),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王德馨(1987),現代人事管理(台北:三民書局)。 江明修(1997),公共行政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李長貴(2000),人力資源管理:組織的生產力與競爭力(台北:華泰書局)。 李華民(1990),中國考銓制度(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李建聰(1997),立法技術與法制作業(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何清儒(1971),人事管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吳 定(1988),公共行政論叢(台北:天一圖書公司)。 吳 定(1999),公共政策(台北:華視出版社)。 吳 定(1982),機關管理(台北:華視出版社)。 吳挽瀾(1981),行政學新論(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吳復新(2000),人力資源管理(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林紀東(1992),行政法(台北:三民書局)。 林紀東(1982),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三)(台北:三民書局)。 徐有守(1984),中外考試制度之比較(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徐有守(1984),我國當今人事制度析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徐有守(1997),考銓制度(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許南雄(1980),人事行政(台北:漢苑出版社) 許南雄(1994),人事行政學(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許濱松(1981),人事行政(台北:華視文化出版社)。 許濱松(1985),各國人事制度(台北:華視文化出版社)。 張火燦(2000),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台北:揚智文化事業公司)。 張金鑑(1985),人事行政學(台北:三民書局)。 張金鑑(1982),行政學新論(台北:三民書局)。 張金鑑主編(1976),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七),行政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張金鑑(1957),行政學典範(台北:中國行政學會)。 張家洋(1987),行政法(台北:三民書局)。 張潤書(1998),行政學(台北:三民書局)。 陳德禹(1982),中國現行公務人員考選制度之探討(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陳庚金(1972),我國現行公務人員任用制度之研究(台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 華力進(1987),政治學(台北:經世書局)。 華力進(1992),比較政府(台北:國立空中大學印行)。 傅肅良(1970),考銓制度(台北:三民書局)。 傅肅良(1984),各國人事制度(台北:三民書局)。 管 歐(1970),行政法概要(台北:三民書局)。 歐育誠(1984),日本公務員制度(台北:作者自印)。 蔡良文(1987),美國公務人員考試制度之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蔡良文(1993),五權憲法的考試權之發展(台北:正中書局)。 蔡良文(1998),行政中立與政治發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蔡良文(1999),人事行政學-論現行考銓制度(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蔡紹南(1986),文官考試制度之研究(台北:作者自印)。 薄慶玖(1996),地方政府與自治(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繆全吉等(1989),人事行政(台北,國立空中大學印行)。 羅成典(1991),立法技術論(台北:文笙書局)。 羅志淵(1964),立法程序與立法技術(台北:國民大會秘書處編印)。 羅傳賢(1996),立法程序與技術(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二、學術論文 王幸蕙(1996),我國警察人員考用制度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方秀雀(1996),我國現行公務人員考試方式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文正(1997),國家考試制度之研究-以司法人員考試為例(台北:國立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耀庭(1985),現行考試制度與留學生考用問題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華君(1994),從考試權獨立的觀點論我國公務人員保障制度,(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 游瑞月(1996),關務人員人事制度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程本清(2000),我國公務人員人事管理改革之研究-英美文官彈性管理的啟示(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樹英(1992),我國現行特別人事制度之研究-以司法官與警察人員人事制度為例(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士釗(1989),我國現行公務人員高等考試制度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佩利(1998),我國現行文官考選制度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幸怡(1993),中山先生「考試制度」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良文(1985),考試權之發展與實施-甲等特種考試個案分析(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淑芬(2000),我國公務人員考選制度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連參(1984),我國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考試制度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乃宇(1991),從五權分立觀點對我國現行司法人事制度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顏秋來(1986),我國高級文官甄補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三、期刊及報告 白佳慧(2000),「聘任人員人事條例草案相關議題之說明」,公務人員月刊,期47,頁14-20。 任可怡(2000),「加拿大及日本公共部門科技人員人事制度初探(上)(下)」,公務人員月刊,期47、48,頁21-28、35-40。 江明修(1998),「迎接千禧年的政府再造工程」,公務人員月刊,期29。 江明修(1998),「各國行政體制與文官制度之改革比較研究」,台北:銓敘部委託研究。 江明修(2000),「建立公務人員教、考、訓、用配合制度可行性之研究」,考試院研究發展委員會專題研究報告彙編(三),台北:考試院,頁456-621。 李若一(1997),「現行技術人員任用條例宜研究適時廢止」,公務人員月刊,期12,頁42-47。 李震洲(1997),「高科技或稀少性技術人員考試建制始末」,人事月刊,卷24,期5,頁52-60。 林玉芬(2000),「聘任人員人事條例草案研議經過及內容概述」,公務人員月刊,期47,頁4-13。 林炳裕(1998),「科技人員任用之現況與檢討」,人事月刊,卷26,期4,頁52-59。 洪文湘(1999),「公務人員與雙重國籍」,公務人員月刊,期33,頁15-21。 朱永隆(1998),「公務人員聘任制度是否違憲問題之探討」,公務人員月刊,期27,頁2-3。 徐妙琴(1994),「談科技人才培育與發展」,人事月刊,卷18,期4,頁33-44。 陳金貴(1998),「考選制度應如何因應小而能的政府的再造需求」,文官制度與國家發展研討會會議實錄,台北:考試院。 陳金貴(1995),「人力資源管理應用在公共部門的探討」(上)、(中)、(下),人事月刊,卷21,期3、4、5,頁33-37、20-25、18-23。 陳金貴(1996),「從典範變遷觀點析論我國公務人員考試方式」(上)、(下),人事月刊,卷22,期1、2,頁53-58、42-51。 陳金貴(2001),「國家考試委託辦理之評估研究」,九十年考選制度與政府再造研討會,考選部。 曾清璋(1999),「建構科技及文化專業人員人事制度」,人事月刊,卷29,期4,頁33-36。 趙其文(1996),「公務人員新考選制度的特色」,公務人員月刊,創刊號,頁15-22。 蔡良文(1998),「論文官再造與強化政府職能」,考銓季刊,期16,頁38-48。 蔡良文(2000),「從政權輪替看文官體制之鞏固與發展」,政治變遷與文官體制研討會會議實錄,台北:考試院,頁66-104。 四、政府出版品 中華民國科技統計名詞定義手冊(1989)(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編印)。 中華民國八十七年科學技術年鑑(2000)(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編印)。 中華民國科技白皮書(1997)(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編印)。 李繼玄等(1995),荷德義希四國文官制度考察報告(台北:銓敘部編印)。 英國科學公務人員(1969)(台北:銓敘部編印)。 科學技術發展方案(1982)(台北:行政院編印)。 研究發展得獎作品選輯第十六輯(1987),「行政機關科技人員任用管理之研究」(台北:行政院人事行政局編印)。 研究發展得獎作品選輯第十七輯(1988),「從法制的觀點探討解決科技人才延用問題之途徑」(台北:行政院人事行政局編印)。 研究發展得獎作品選輯第十九輯(1990),「加強培育及延攬科技人才之研究」(台北:行政院人事行政局編印)。 政治變遷與文官體制研討會會議實錄(2000),(台北:考試院印行)。 莊碩漢等(1997),英法德三國人事制度考察報告(台北:銓敘部編印)。 傅肅良等(1989),法德義美日五國技術人員考試、管理暨公務員基準法制考察報告(台北:銓敘部編印)。 葉長明等(1993),荷法德人事制度考察報告(台北:銓敘部編印)。 趙文華等(1993),美國人事制度考察報告(台北:銓敘部編印)。 謝瑞智等(1994),日本醫事、司法、科技人員人事制度考察報告(台北:銓敘部編印)。 貳、西文部分 Brain, Towers ed.(1992) The Handbook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Massachusetts:Blackwell. Cayer, Joseph N.(1980) An introduction to public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 N.Y. :St. Martin`s Press , Inc. Dunn, William N.(1994)Public Policy Analysis:An Introduction, 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 Dessler, G.(2000)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8th ed.,N.J.: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Inc. Graham, H.T.(1992)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Plymonth :MacDonald & Evans Ltd. Ivancevich, J.M.(2001)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8th ed.,Boston:Mc Graw-Hill. Kast, F.E. & Rosenweig, J.E.(1985)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N. Y.:McGraw-Hill Inc. Klingner ,Donald E.(1998) Public Personnel Management- Context and Stragies,4th ed .,New Jersey: Englwood Cliffs, Prentice-Hall Inc. Martin, M., & Jackson, T.(2000)Personnel Practice,2nd ed.,published by Institute of Personnel and Development(UK). Miller, E.L. (1968)"Selection by Objectives-A Function of the Management by objective Philosophy", Public Personnel Review, vol.09,No2.April. Mitchell, G.(1998)"The Trainer`s Handbook",N.Y: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ion Publish,3th ed. Nigro ,Felix A. & Nigro ,Lloyd G.(1994) The New Public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 Itasca,Illinosis: F.E. Peacock Publishers, Inc. Noe, R.A., Hollenback, J.R.,GERHART,B.,& Wright, P.M.(2000)Human Resourse Management:Gaining a Competitive Adventage,3rd.,N.Y.:Mcgraw-Hill Publishing. Pigors, P. & Myers, C.A.(1981)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 A point of View and a Method, N.Y.:McGraw-Hill, Inc. Robbins, Stephen P.(1982) Personnel,The Management of Human Resources, 2nded, Englewood Cliffs,N.J.: Prentice-Hall,Inc. Sayles, Leonard R. & Strauss, George (1981) Managing Human Resources, 2nded, Englewood Cliffs,N.J.: Prentice-Hall, Inc. Stahl, O.G.(1983) Public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8th ed, N. Y. :Harper & Row. Thorne, K., & Mackey, D.(1996)Everything You Ever Needed To Know About Training:a complete stey-by step guide to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London:Kogan Page Limited. Walton, J.(1999),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England:Prentice Hall(UK). Werther,William B. & Keith Davis (1989) Personnel Management and Human Resources ,3rd ed, N.Y.:McGraw-Hill;Inc.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128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蔡良文 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林建璋 zh_TW dc.creator (作者) 林建璋 zh_TW dc.date (日期) 2001 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5-Apr-2016 16:07:36 (UTC+8) - dc.date.available 15-Apr-2016 16:07:36 (UTC+8)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5-Apr-2016 16:07:36 (UTC+8) -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A2002001281 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5071 -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公共行政學系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人事制度之健全與否,關係國家之興替,政治風氣之良窳。我國對於科技人員之進用制度,除了依據「技術人員任用條例」外,尚有以聘用及派用制度來進用,以當時國家之特殊環境背景,在科技人才極度缺乏的情況下,另訂法制,廣開納賢門路,的確有其必要性,執行上尚稱順利穩定。惟時至今日,國家教育普及,社會型態不斷變遷,不少原因已經消失,除尖端特殊科技人才仍有不足外,一般機關所需人才,羅致已非困難,甚至已有過剩現象。尤其透過考用制度進用之人員,亦極為優秀。面臨此種情況,對於部分派用機關或常設機關以聘用人員或派用人員方式進用,由於制度建制精神及架構各不相同,其間差異,固所難免。惟若此特殊進用制度出現巨幅差距,有腐蝕侵害到正規制度之虞時,就有檢討商榷之必要。雖然若干特殊難覓之科技人才,對於人事的運用,必須靈活,以蒐羅才俊,發展國家科技,厚植國力,但是,從人事管理的觀點而言,一個機關組織中,若併行著多種不同的用人體制,卻因制度之不同,而造成不同的差別待遇,致員工相互間因同工不同酬,權益不均而產生不平之鳴,不但顯示出制度本身的確有了問題,直接的也帶給人事單位莫大困擾。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封面頁 證明書 致謝詞 論文摘要 目錄 圖目錄 表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壹 研究動機 貳 研究目的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內容 壹 研究範圍 貳 研究內容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限制 壹 研究方法 貳 研究限制 第四節 研究架構 第二章 相關理論與文獻探討 第一節 國內相關學術論文檢視 第二節 公務人力規劃理論 壹 公務人力規劃的重要性 貳 公務人力規劃的意義 參 公務人力規劃的類型 肆 公務人力規劃的步驟 第三節 甄補概念分析 壹 甄補的意義 貳 甄補的程序及方法 參 甄補方法應具備的條件 肆 小結 第四節 國家科技發展政策分析 壹 科技發展組織體系 貳 現階段科技政策形成及政策目標 參 科技白皮書與科技化國家推動方案 肆 小結 第三章 我國科技人員進用法制現況與檢討分析 第一節 現行公務人員進用制度概述 壹 考試進用 貳 其他進用方式 第二節 科技人員之認定標準及進用依據 壹 科技人員的認定 貳 科技人員進用依據 第三節 科技人員適用人事法制之情形與限制 壹 科技人員適用人事法制情形 貳 現行科技人員進用方式之限制 第四節 現行人事法制進用科技人才困難問題探討 壹 科技行政人員進用之困難 貳 高級科技人員延攬進用之不便 參 延攬國外科技人才遭遇之問題 第四章 外國科技人員進用法制比較分析 第一節 英美科技人員進用相關法制概述 壹 公務員考試制度 貳 公務員任用制度 參 科技人員進用管理制度 第二節 德法科技人員進用相關法制概述 壹 公務員考試制度 貳 公務員任用制度 參 科技人員進用管理制度 第三節 日本科技人員進用相關法制概述 壹 公務員考試制度 貳 公務員任用制度 參 科技人員進用管理制度 第四節 比較法制之借鏡與分析 第五章 法制建立過程之動態評估 第一節 立法目的的確立 壹 憲法考試用人之論理分析 貳 彈性用人之論理分析 參 人事革新之論理分析 第二節 立法設計的思考 壹 立法構想 貳 行政體系之評析 第三節 立法影響的初評 壹 對國家利益的影響 貳 對政府行政權運作的影響 參 對立法機關與利益團體訴求的影響 肆 對公務人員權益保障之影響 第四節 立法技術的再配合 壹 法制作業與立法技術的關係 貳 立法技術新模式的引用 參 立法者應有的責任 肆 小結 第六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發現 壹 理念界定與配合實際法制運作方面 貳 從事比較法制分析方面 參 法制建立過程因素分析方面 肆 現行研擬相關法制之評析方面 第二節 建議與後續研究 壹 決策建議 貳 後續研究 參考書目 附錄 附錄一 科學技術基本法 附錄二 聘任人員人事條例草案 附錄三 日本「研究交流促進法」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封面頁 證明書 致謝詞 論文摘要 目錄 圖目錄 表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壹 研究動機 貳 研究目的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內容 壹 研究範圍 貳 研究內容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限制 壹 研究方法 貳 研究限制 第四節 研究架構 第二章 相關理論與文獻探討 第一節 國內相關學術論文檢視 第二節 公務人力規劃理論 壹 公務人力規劃的重要性 貳 公務人力規劃的意義 參 公務人力規劃的類型 肆 公務人力規劃的步驟 第三節 甄補概念分析 壹 甄補的意義 貳 甄補的程序及方法 參 甄補方法應具備的條件 肆 小結 第四節 國家科技發展政策分析 壹 科技發展組織體系 貳 現階段科技政策形成及政策目標 參 科技白皮書與科技化國家推動方案 肆 小結 第三章 我國科技人員進用法制現況與檢討分析 第一節 現行公務人員進用制度概述 壹 考試進用 貳 其他進用方式 第二節 科技人員之認定標準及進用依據 壹 科技人員的認定 貳 科技人員進用依據 第三節 科技人員適用人事法制之情形與限制 壹 科技人員適用人事法制情形 貳 現行科技人員進用方式之限制 第四節 現行人事法制進用科技人才困難問題探討 壹 科技行政人員進用之困難 貳 高級科技人員延攬進用之不便 參 延攬國外科技人才遭遇之問題 第四章 外國科技人員進用法制比較分析 第一節 英美科技人員進用相關法制概述 壹 公務員考試制度 貳 公務員任用制度 參 科技人員進用管理制度 第二節 德法科技人員進用相關法制概述 壹 公務員考試制度 貳 公務員任用制度 參 科技人員進用管理制度 第三節 日本科技人員進用相關法制概述 壹 公務員考試制度 貳 公務員任用制度 參 科技人員進用管理制度 第四節 比較法制之借鏡與分析 第五章 法制建立過程之動態評估 第一節 立法目的的確立 壹 憲法考試用人之論理分析 貳 彈性用人之論理分析 參 人事革新之論理分析 第二節 立法設計的思考 壹 立法構想 貳 行政體系之評析 第三節 立法影響的初評 壹 對國家利益的影響 貳 對政府行政權運作的影響 參 對立法機關與利益團體訴求的影響 肆 對公務人員權益保障之影響 第四節 立法技術的再配合 壹 法制作業與立法技術的關係 貳 立法技術新模式的引用 參 立法者應有的責任 肆 小結 第六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發現 壹 理念界定與配合實際法制運作方面 貳 從事比較法制分析方面 參 法制建立過程因素分析方面 肆 現行研擬相關法制之評析方面 第二節 建議與後續研究 壹 決策建議 貳 後續研究 參考書目 附錄 附錄一 科學技術基本法 附錄二 聘任人員人事條例草案 附錄三 日本「研究交流促進法」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1281 en_US dc.title (題名) 我國政府機關科技人員進用法制之評析 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 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壹、中文部分 一、書籍 王玉民(1994),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王德馨(1987),現代人事管理(台北:三民書局)。 江明修(1997),公共行政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李長貴(2000),人力資源管理:組織的生產力與競爭力(台北:華泰書局)。 李華民(1990),中國考銓制度(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李建聰(1997),立法技術與法制作業(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何清儒(1971),人事管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吳 定(1988),公共行政論叢(台北:天一圖書公司)。 吳 定(1999),公共政策(台北:華視出版社)。 吳 定(1982),機關管理(台北:華視出版社)。 吳挽瀾(1981),行政學新論(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吳復新(2000),人力資源管理(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林紀東(1992),行政法(台北:三民書局)。 林紀東(1982),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三)(台北:三民書局)。 徐有守(1984),中外考試制度之比較(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徐有守(1984),我國當今人事制度析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徐有守(1997),考銓制度(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許南雄(1980),人事行政(台北:漢苑出版社) 許南雄(1994),人事行政學(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許濱松(1981),人事行政(台北:華視文化出版社)。 許濱松(1985),各國人事制度(台北:華視文化出版社)。 張火燦(2000),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台北:揚智文化事業公司)。 張金鑑(1985),人事行政學(台北:三民書局)。 張金鑑(1982),行政學新論(台北:三民書局)。 張金鑑主編(1976),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七),行政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張金鑑(1957),行政學典範(台北:中國行政學會)。 張家洋(1987),行政法(台北:三民書局)。 張潤書(1998),行政學(台北:三民書局)。 陳德禹(1982),中國現行公務人員考選制度之探討(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陳庚金(1972),我國現行公務人員任用制度之研究(台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 華力進(1987),政治學(台北:經世書局)。 華力進(1992),比較政府(台北:國立空中大學印行)。 傅肅良(1970),考銓制度(台北:三民書局)。 傅肅良(1984),各國人事制度(台北:三民書局)。 管 歐(1970),行政法概要(台北:三民書局)。 歐育誠(1984),日本公務員制度(台北:作者自印)。 蔡良文(1987),美國公務人員考試制度之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蔡良文(1993),五權憲法的考試權之發展(台北:正中書局)。 蔡良文(1998),行政中立與政治發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蔡良文(1999),人事行政學-論現行考銓制度(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蔡紹南(1986),文官考試制度之研究(台北:作者自印)。 薄慶玖(1996),地方政府與自治(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繆全吉等(1989),人事行政(台北,國立空中大學印行)。 羅成典(1991),立法技術論(台北:文笙書局)。 羅志淵(1964),立法程序與立法技術(台北:國民大會秘書處編印)。 羅傳賢(1996),立法程序與技術(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二、學術論文 王幸蕙(1996),我國警察人員考用制度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方秀雀(1996),我國現行公務人員考試方式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文正(1997),國家考試制度之研究-以司法人員考試為例(台北:國立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耀庭(1985),現行考試制度與留學生考用問題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華君(1994),從考試權獨立的觀點論我國公務人員保障制度,(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 游瑞月(1996),關務人員人事制度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程本清(2000),我國公務人員人事管理改革之研究-英美文官彈性管理的啟示(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樹英(1992),我國現行特別人事制度之研究-以司法官與警察人員人事制度為例(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士釗(1989),我國現行公務人員高等考試制度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佩利(1998),我國現行文官考選制度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幸怡(1993),中山先生「考試制度」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良文(1985),考試權之發展與實施-甲等特種考試個案分析(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淑芬(2000),我國公務人員考選制度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連參(1984),我國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考試制度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乃宇(1991),從五權分立觀點對我國現行司法人事制度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顏秋來(1986),我國高級文官甄補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三、期刊及報告 白佳慧(2000),「聘任人員人事條例草案相關議題之說明」,公務人員月刊,期47,頁14-20。 任可怡(2000),「加拿大及日本公共部門科技人員人事制度初探(上)(下)」,公務人員月刊,期47、48,頁21-28、35-40。 江明修(1998),「迎接千禧年的政府再造工程」,公務人員月刊,期29。 江明修(1998),「各國行政體制與文官制度之改革比較研究」,台北:銓敘部委託研究。 江明修(2000),「建立公務人員教、考、訓、用配合制度可行性之研究」,考試院研究發展委員會專題研究報告彙編(三),台北:考試院,頁456-621。 李若一(1997),「現行技術人員任用條例宜研究適時廢止」,公務人員月刊,期12,頁42-47。 李震洲(1997),「高科技或稀少性技術人員考試建制始末」,人事月刊,卷24,期5,頁52-60。 林玉芬(2000),「聘任人員人事條例草案研議經過及內容概述」,公務人員月刊,期47,頁4-13。 林炳裕(1998),「科技人員任用之現況與檢討」,人事月刊,卷26,期4,頁52-59。 洪文湘(1999),「公務人員與雙重國籍」,公務人員月刊,期33,頁15-21。 朱永隆(1998),「公務人員聘任制度是否違憲問題之探討」,公務人員月刊,期27,頁2-3。 徐妙琴(1994),「談科技人才培育與發展」,人事月刊,卷18,期4,頁33-44。 陳金貴(1998),「考選制度應如何因應小而能的政府的再造需求」,文官制度與國家發展研討會會議實錄,台北:考試院。 陳金貴(1995),「人力資源管理應用在公共部門的探討」(上)、(中)、(下),人事月刊,卷21,期3、4、5,頁33-37、20-25、18-23。 陳金貴(1996),「從典範變遷觀點析論我國公務人員考試方式」(上)、(下),人事月刊,卷22,期1、2,頁53-58、42-51。 陳金貴(2001),「國家考試委託辦理之評估研究」,九十年考選制度與政府再造研討會,考選部。 曾清璋(1999),「建構科技及文化專業人員人事制度」,人事月刊,卷29,期4,頁33-36。 趙其文(1996),「公務人員新考選制度的特色」,公務人員月刊,創刊號,頁15-22。 蔡良文(1998),「論文官再造與強化政府職能」,考銓季刊,期16,頁38-48。 蔡良文(2000),「從政權輪替看文官體制之鞏固與發展」,政治變遷與文官體制研討會會議實錄,台北:考試院,頁66-104。 四、政府出版品 中華民國科技統計名詞定義手冊(1989)(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編印)。 中華民國八十七年科學技術年鑑(2000)(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編印)。 中華民國科技白皮書(1997)(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編印)。 李繼玄等(1995),荷德義希四國文官制度考察報告(台北:銓敘部編印)。 英國科學公務人員(1969)(台北:銓敘部編印)。 科學技術發展方案(1982)(台北:行政院編印)。 研究發展得獎作品選輯第十六輯(1987),「行政機關科技人員任用管理之研究」(台北:行政院人事行政局編印)。 研究發展得獎作品選輯第十七輯(1988),「從法制的觀點探討解決科技人才延用問題之途徑」(台北:行政院人事行政局編印)。 研究發展得獎作品選輯第十九輯(1990),「加強培育及延攬科技人才之研究」(台北:行政院人事行政局編印)。 政治變遷與文官體制研討會會議實錄(2000),(台北:考試院印行)。 莊碩漢等(1997),英法德三國人事制度考察報告(台北:銓敘部編印)。 傅肅良等(1989),法德義美日五國技術人員考試、管理暨公務員基準法制考察報告(台北:銓敘部編印)。 葉長明等(1993),荷法德人事制度考察報告(台北:銓敘部編印)。 趙文華等(1993),美國人事制度考察報告(台北:銓敘部編印)。 謝瑞智等(1994),日本醫事、司法、科技人員人事制度考察報告(台北:銓敘部編印)。 貳、西文部分 Brain, Towers ed.(1992) The Handbook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Massachusetts:Blackwell. Cayer, Joseph N.(1980) An introduction to public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 N.Y. :St. Martin`s Press , Inc. Dunn, William N.(1994)Public Policy Analysis:An Introduction, 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 Dessler, G.(2000)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8th ed.,N.J.: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Inc. Graham, H.T.(1992)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Plymonth :MacDonald & Evans Ltd. Ivancevich, J.M.(2001)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8th ed.,Boston:Mc Graw-Hill. Kast, F.E. & Rosenweig, J.E.(1985)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N. Y.:McGraw-Hill Inc. Klingner ,Donald E.(1998) Public Personnel Management- Context and Stragies,4th ed .,New Jersey: Englwood Cliffs, Prentice-Hall Inc. Martin, M., & Jackson, T.(2000)Personnel Practice,2nd ed.,published by Institute of Personnel and Development(UK). Miller, E.L. (1968)"Selection by Objectives-A Function of the Management by objective Philosophy", Public Personnel Review, vol.09,No2.April. Mitchell, G.(1998)"The Trainer`s Handbook",N.Y: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ion Publish,3th ed. Nigro ,Felix A. & Nigro ,Lloyd G.(1994) The New Public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 Itasca,Illinosis: F.E. Peacock Publishers, Inc. Noe, R.A., Hollenback, J.R.,GERHART,B.,& Wright, P.M.(2000)Human Resourse Management:Gaining a Competitive Adventage,3rd.,N.Y.:Mcgraw-Hill Publishing. Pigors, P. & Myers, C.A.(1981)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 A point of View and a Method, N.Y.:McGraw-Hill, Inc. Robbins, Stephen P.(1982) Personnel,The Management of Human Resources, 2nded, Englewood Cliffs,N.J.: Prentice-Hall,Inc. Sayles, Leonard R. & Strauss, George (1981) Managing Human Resources, 2nded, Englewood Cliffs,N.J.: Prentice-Hall, Inc. Stahl, O.G.(1983) Public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8th ed, N. Y. :Harper & Row. Thorne, K., & Mackey, D.(1996)Everything You Ever Needed To Know About Training:a complete stey-by step guide to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London:Kogan Page Limited. Walton, J.(1999),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England:Prentice Hall(UK). Werther,William B. & Keith Davis (1989) Personnel Management and Human Resources ,3rd ed, N.Y.:McGraw-Hill;Inc.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