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學位論文

文章檢視/開啟

書目匯出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引文資訊

TAIR相關學術產出

題名 中共「新安全觀」與「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
China`s New Security Concept and Sino-Russian Strategic Relationship
作者 魯維廉
Lu, Wei-Lien
貢獻者 邱坤玄
Chiu, Kun-Shuan
魯維廉
Lu, Wei-Lien
關鍵詞 新安全觀
夥伴戰略
大國外交
「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
New Security Concept
Partnership Strategy
Diplomacy between major powers
Sino-Russian Strategic Partnership
日期 2001
上傳時間 15-四月-2016 16:08:31 (UTC+8)
參考文獻 一、 中文專書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著。十四大以來重要文件選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7月。
中國統計年鑑2000。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0年9月。
王良能著。中共崛起的國際戰略環境。台北:唐山出版社,2000年2月。
王逸舟。當代國際政治析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8月。
王逸舟著。西方國際政治學:歷史與理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
亓成章、何中順著。時代特徵與中國對外政策。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年12月。
任德厚著。政治學。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4年9月。
朱陽明主編。2000-2001年戰略評估。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0年7月。
吳安家主編。中共政權四十年的回顧與展望。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84年2月初版3刷。
呂彬等編著。21世紀:和平,還是戰爭─軍事戰略專家剖析北約新戰略和世界戰爭危機。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00年1月。
李克穆、謝伏瞻主編。世紀末的衝擊─深層思考:經濟全球化進程中金融危機的防範。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1999年3月。
李景治主編。世紀之交的中國與世界─國際政治文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6月。
李潔明(James R. Lilley)、唐恩(Chuck Downs)合編,張同瑩、馬勵、張定琦合譯。台灣有沒有明天?台海危機美中台關係揭密。台北:先覺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2月。
李澧、羅小兵編。軍事管理學論文集。北京:長征出版社,1988年3月。
谷春德著。人權的理論與實踐。陜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11月。
易君博著。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2年12月。
杭廷頓(Samuel P. Huntington)著,黃裕美譯。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8年4月。
林宗達。戰區飛彈防禦與台海安全。台北:時英出版社,2000年2月。
林碧炤著。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民國86年4月。
金淳基(Samuel. S. Kim)著, "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 Strategic Partner or Peer Competitor ? " 國防部史政編譯館編印。亞太安全論文彙輯(1)。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館,民國86年9月。
俞正梁等著。大國戰略研究─未來世界的美、俄、日、歐(盟)和中國。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10月。
胡元梓、薛曉源主編。全球化與中國。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11月。
夏保成。國家安全論。長春:長春出版社,1999年1月。
徐葵、馬勝榮主編。跨世界的戰略抉擇─90年代中俄關係實錄。北京:新華出版社,1999年1月。
高金鈿主編。鄧小平國際戰略思想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2年10月。
張亞中、孫國祥著。美國的中國政策。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2月。
張明睿著。中共國防戰略發展。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9月。
畢英賢主編。俄羅斯。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83年6月。
陳永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8年12月。
陳福成著。國家安全與戰略關係。台北:時英出版社,2000年3月。
喬良、王湘穗著。超限戰─對全球化時代戰爭與戰法的想定。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99年2月。
富學哲著。從國際法看人權。北京,新華出版社,1998年10月。
萊利(James R. Lilley)、沈大偉(David Shambaugh)編,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譯。共軍的未來(China`s Military Faces the Future)。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89年8月。
馮紹雷著。制度變遷與對外關係─1992年以來的俄羅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11月。
黃碩風。綜合國力新論─兼論新中國綜合國力。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1月。
黃碩風。綜合國力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9月。
趙英著。新的國家安全觀:戰爭之外的對抗與抉擇。雲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
賓尼迪克(Hans Binnendijk)編,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譯。美國1997戰略評估(Strategic Assessment 1997)。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87年10月。
賓尼迪克(Hans Binnendijk)、蒙塔勃扥(Ronald N. Montaperto)編,中共戰略趨勢(Strategic Trends in China)。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88年4月。
劉山、薛君度主編。中國外交新論。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8年1月。
劉志青。恩怨歷盡後的反思─中蘇關係七十年。山東:黃河出版社,1998年9月。
劉德喜、孫岩、劉宋斌著。蘇聯解體後的中俄關係。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11月。
鄧小平文選(1975-1982年)。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7月。
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
魯毅、顧關福、俞正梁、傅耀祖主編。新時期中國國際關係理論研究。北京:時事出版社,1999年6月。
黎安友(Andrew J. Nathan)、陸伯彬(Robert S. Ross)著。何大明譯,長城與空城計─中國尋求安全的戰略(The Great Wall and The Empty Fortress-China`s Search for Security)。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9月。
閻學通、王在邦、李忠誠、侯若石著。中國崛起─國際環境評估。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
閻學通。中國國家利益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5月。
閻學通。中國與亞太安全:冷戰後亞太國家的安全戰略走向。北京:時事出版社,1999年1月。
霍斯蒂(K. J. Holsti)著,譚溯澄、李偉成譯。國際政治分析架構(International Politics,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台北:幼獅文化世界公司,民國84年8月。
薛君度、陸忠偉主編。面向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周邊形勢。北京:時事出版社,1995年6月。
薛君度、陸南泉主編。新俄羅斯:政治、經濟、外交。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謝益顯主編。中國當代外交史1949─1995。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7年8月。
蘇格。美國對華政策與台灣問題。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8年6月。
二、中文期刊與論文
「1999-2000年中共軍事情勢」,大陸問題雙週報,第1331期,民國89年2月16日,頁13。
「中共與俄羅斯最新接觸」,大陸情勢雙週報,第1333期,民國89年3月15日,頁46。
「中俄關於世界多極化和建立國際新秩序的聯合聲明」,中國外交,1997年4月號,頁11。
「美國對中共與俄羅斯關係發展的戰略」,大陸情勢雙週報,第1331期,民國88年5月5日,頁40-42。
丁永康,「『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建構國際新秩序分析」,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6期,民國88年6月,頁58。
于有慧,「中共的大國外交」,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第3期,民國88年3月,頁49-51。
王友辰,「中共對1990年代國際形勢評估之探討」,中共研究,第33卷,第4期,1999年4月,頁76-77。
王定士,「『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下的亞太安全─中華民國應有之作為」,遠景季刊,第1卷,第4期,民國89年12月,頁32-33。
王定士,「戰略三角互動對俄中關係的影響」,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二卷社會科學部分,第12期,民國89年12月,頁101-132。
王承宗,「俄羅斯與中共經濟關係之探討」,問題與研究,第37卷,第6期,民國87年6月,頁45-49。
王春芳、沈新榮,「貫徹江澤民科技強軍思想的思考」,現代軍事,1998年1月,頁34-36。
王逸舟,「面向21世紀的中國外交:三種需求的尋求及其平衡」,戰略與管理,1999年第6期,頁18。
尹慶耀,「中共當前對外政策的幾項重要內容」,共黨問題研究,第25卷,第4期,民國88年4月,頁53。
以理,「中共十五大黨軍關係及其未來軍隊建設研析」,中共研究,第31卷,第12期,1997年12月,頁89-104。
田文林,「國際政治視野中的文化因素」,現代國際關係,1999年第9期,頁24。
石之瑜,誰來解讀中共的「大國外交」─兼論現實主義之外的兩岸關係論述,台北:台灣與中國大陸關係史研討會,民國89年11月,頁1。
何家棟,「21世紀的中國國家利益與國家安全─兼駁國家主義意識型態」,中國社會科學季刊,第29期,2000年春季號,頁107。
余曉秋,「正在形成的新安全觀」,世界知識,1997年第24期,頁5。
冷眸,「從普京訪華看中美俄三國新態勢」,廣角鏡月刊(香港),2000年8月,頁20。
吳白乙在「思想者論壇:中國國家安全環境有無變化」座談會上的發言,中國評論,2000年3月號,頁56。
宋魁,「俄羅斯科技走勢與中俄科技合作」,東北亞論壇,2000年5月,第2期,頁42。
李勁松,「安全概念的變化與衝突焦點的位移」,現代軍事,1999年4月號,頁27-28。
李軍,「全球化對我國經濟安全的影響」,中國改革,2000年第5期,頁35。
李彩霞,「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的困難與出路」,現代國際關係,2000年第10期,頁21。
李登科,「五十年的『中』、美、蘇(俄)關係」,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第10期,民國88年10月,頁45-68。
李登科,冷戰後中共大國外交策略之研究,台北:2000年中共對外關係學術研討會論文,民國89年6月15日,頁4-5。
李靜杰,「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及其美國因素」,東歐中亞研究,2000年第3期,頁11。
李靜杰,「普京的思想和政治傾向」,東歐中亞研究,2000年第2期,頁63-64。
辛容,「江籲維護國家安全,制定嚴懲腐敗新法」,鏡報月刊(香港),1999年9月號,頁30。
邢廣程,「普京的治國要略和政策走向」,中國評論,2000年5月號,頁31-32。
亞歷山大•盧金(AJIekcaHTP JIKHH)著,周岳峰編譯,「俄羅斯國內關於對華政策的三種意向」,中國外交,2000年第2期,頁15-16。
依然,「江澤民的『新安全觀』透視」,鏡報月刊(香港),1999年5月號,頁24。
周柏林,「俄羅斯的反擊─俄調整國家安全戰略的袖□乾坤」,瞭望新聞周刊,2000年1月24日,第4期,頁56。
孟祥青,「把握後冷戰世界發展趨勢,實現跨世紀國家綜合安全─江澤民新安全觀初探」,中國外交,1999年10月,頁18。
林文程,「中共對信心建立措施的立場及做法」,戰略與國際研究,第2卷,第1期,2000年1月,頁114-115。
林宏宇,「利益分析:國際研究的重要方法」,國際關係學院學報,2000年第2期,頁10-15。
林麗香,「後冷戰時期『中』俄美軍事合作之探討」,共黨問題研究,第26卷,第4期,民國89年4月15日,頁76。
邱坤玄,「東北亞新形勢與變動中的大國關係」,中共研究,第34卷,第8期,2000年8月,頁24。
邱坤玄,「結構現實主義與中共大國外交格局」,東亞季刊,第30卷,第3期,民國88年7月,頁29。
邱昭憲,冷戰後中共的安全觀與東亞安全合作,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7月,頁48。
邱桂榮,「對新干涉主義的幾點看法」,現代國際關係,2000年第4期,頁24-26。
金正昆,「中國的『夥伴』外交戰略初探」,中國外交,2000年第4期,頁20-25。
俞遽,「從普京訪華看二十一世紀中俄關係」,中國評論(香港),2000年8月號,頁31-32。
俞遽,「普京外交構想與中俄關係」,中國外交,2000年第10期,頁6-7。
施子中,「中共推動大國外交與建構夥伴關係之研究」,戰略與國際研究,第1卷,第3期,1999年7月,頁21。
洪朝輝,「全球化─跨世紀的顯學」,問題與研究,第39卷,第8期,民國89年8月,頁73-83。
范錦明,「中共的經濟安保體系」,戰略與國際研究,第2卷,第2期,2000年4月,頁31-45。
唐仁俊,「後冷戰時期中共對俄羅斯外交政策之分析」,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第12期,民國88年12月,頁83。
唐家璇,「為了爭取和平與發展的國際環境─新中國外交的理論與實踐」,瞭望新聞周刊,1999年9月27日第39期,頁25。
夏義善,「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日益鞏固」,瞭望新聞周刊,2000年1月10日,頁23。
夏義善,「試論中俄能源合作的現狀與前景」,東北亞論壇,第4期,2000年11月,頁30。
孫國祥,「北京與莫斯科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之形成與探討」,中國大陸研究,第40卷,第8期,民國86年8月,頁88。
徐斯儉,「全球化:中國大陸學者的觀點」,中國大陸研究,第43卷,第4期,民國89年4月,頁1-25。
殷天爵,「中共『大國外交』與『夥伴關係』之研析」,共黨問題研究,第25卷,第3期,民國88年3月,頁85-86。
秦邦九,「中共推動『多極化』世界格局與『夥伴外交』之研究」,共黨問題研究,第25卷,第9期,民國88年9月,頁44。
張祖謙,「世紀末戰爭啟示錄─北約新戰略及其分析」,中國評論,1999年6月號,頁5-6。
張雅君,「中共與俄羅斯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發展的基礎、阻力與動力」,中國大陸研究,第43卷,第3期,民國89年3月,頁3。
張蘊嶺,「中國安全環境觀察」,瞭望新聞周刊,2000年4月3日,頁26。
曹治平,「地緣政治與俄羅斯外交」,東歐中亞研究,1998年第5期,頁60。
畢英賢,「論『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12期,民國85年12月,頁19-28。
莫大華,「安全研究論戰的評析」,問題與研究,第37卷第8期,民國87年8月,頁23。
許國樑,「對中共『信心建立措施』之探討」,中共研究,第34卷,第3期,2000年3月,頁79。
郭震遠,「怎樣看待當前和未來中國國際安全環境」,中國評論,2000年11月號,頁21。
郭臨伍,「信心建立措施與台灣海峽兩岸關係」,戰略與國際研究,第1卷,第1期,1999年1月1日,頁95-96。
郭臨伍,「信心建立措施與兩岸關係」,戰略與國際研究,第2卷,第1期,2000年1月,頁134。
陳小沁,「步入21世紀的中俄關係」,中國外交,2000年第3期,頁31。
陳岳,「當前國際格局的基本特點和發展趨勢」,求是,1999年第14期,頁26。
陳金生、劉靖華,「全球化的中國與世界」,中國外交,2000年第3期,頁3。
陳訓明,「俄羅斯的歐亞主義」,東歐中亞研究,2000年第3期,頁29-32。
陳雪英、魏里亞,「鄧小平首倡『建立國際政治新秩序』」,世界知識,2000年第9期,頁24-25。
陳魯直,「全球化與主權國家的國際體制」,戰略與管理,2000年第5期,頁30-31。
陳穎,「美日俄調整能源政策對我們的啟示」,瞭望新聞周刊,第44期,2000年10月30日,頁38-39。
章一平,「冷戰後世界的新安全觀」,現代國際關係,1997年第2期,頁38-40。
傅夢孜,「從經濟安全角度談『非傳統安全』的看法」,現代國際關係,1999年第3期,頁4。
馮玉軍,「對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再思考」,現代國際關係,1998年第8期,頁2。
黃宗良,「面對北約新戰略,重估中俄關係」,中國外交,2000年第1期,頁28。
黃碩風,「科索沃戰爭與美國稱霸全球戰略」,中國評論,1999年10月號,頁17。
楚樹龍、彭春艷,「冷戰後國際安全理論的發展」,現代國際關係,1999年第4期,頁31。
楊小雲,「全球化、新干涉主義和民族自決對國家主權的挑戰」,現代國際關係,1999年第12期,頁18-21。
楊勇,「綏芬河中俄互市貿易區啟動」,瞭望新聞周刊,1999年10月25日,第43期,頁36-39。
葉自成,「中國實行大國外交勢在必行─關於中國外交戰略的幾點思考」,中國外交,2000年第3期,頁10-11。
寧騷,「選擇夥伴戰略,營造夥伴關係─跨入21世紀的中國外交」,中國外交,2000年第6期,頁2-5。
趙華勝,「葉利欽之後的中俄關係走向」,中國外交,2000年第10期,頁4。
劉桂玲,「俄羅斯的大國外交及國際地位和作用」,現代國際關係,1998年第8期,頁7-8。
劉海軍,「我國多極化思想的演變」,國際關係學院學報,2000年第2期,頁7-8。
劉勝湘,「中國實行大國外交戰略為時尚早─與葉自成商榷」,中國外交,2000年第10期,頁22。
劉復國,「綜合性安全與國家安全:亞太安全概念適用性之探討」,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2期,民國88年2月,頁28。
劉濟才,「析葉爾欽時期的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東北亞論壇,第3期,2000年8月,頁36。
劉麗雲,「如何看待冷戰後亞太地區的安全環境及其對中國的影響」,中國外交,2000年第10期,頁37-40。
劉躍進,「當前國際形勢下的國家安全問題」,中國政治,2000年第4期,頁26。
曉丘,「『克林頓主義』應運而生」,世界知識,1999年第15期,頁28-29。
曉光,「中俄關係的建立、發展與走向」,東亞季刊,第29卷,第1期,民國87年1月,頁94-95。
閻學通,「中國的新安全觀與安全合作構想」,現代國際關係,1997年第11期,頁28-29。
閻學通,「亞太地區的安全合作」,東亞季刊,第30卷,第2期,民國88年4月,頁102。
閻學通,「新世紀中國安全環境的變化趨向」,中國評論,2000年5月號,頁35-39。
閻學通,「對中國安全環境的分析與思考」,中國外交,2000年第4期,頁13-15。
閻學通,「戰區導彈防禦系統與東北亞安全」,中國評論,2000年6月號,頁91-92。
閻學通,「歷史的繼續:冷戰後的主要國際政治矛盾」,現代國際關係,2000年第6期,頁6-12。
謝昌生,「江澤民時期中共軍事外交戰略之研析」,共黨問題研究,第25卷,第7期,民國88年7月15日,頁15。
謝昌生,「後冷戰時期中共亞太多邊安全協作關係之探討」,共黨問題研究,第14卷,第12期,民國87年12月15日,頁36。
韓默,「『中』俄強化軍事合作與影響」,共黨問題研究,第26卷,第3期,民國89年3月15日,頁4-5。
關捷,「江澤民普京密談內情」,爭鳴月刊(香港),2000年8月號,頁22-23。
蘇格在「思想者論壇:中國國家安全環境有無變化」座談會上的發言,中國評論,2000年3月號,頁54。
蘇克福,解析俄羅斯聯邦與中國大陸即將在今年七月簽訂之『俄中友好睦鄰與合作關係協議』的內容及一些矛盾之處,台北:慶祝中俄兩國總統就職週年學術座談會報告,民國90年5月19日,頁14。
三、 中文報紙
人民日報
人民日報海外版
大公報(香港)
中央日報
中國時報
中國國防報
文匯報(香港)
解放軍報
四、網際網路文獻
「中俄總理第五次定期會晤聯合公報」,人民日報網絡版,www.peopledaily.com.cn,2000年11月3日。
「中華民國89年國防報告書」,見國防部網站www.mnd.gov.tw
" World and regional military expenditure estimates , 1990-99, " 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 SIPRI),見projects.sipri.se/milex/mex_wnr_table.html.
" The fifteenmajor spenders in 1999: military expenditure, 1995-99, " 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 SIPRI),見projects.sipri.se/milex/mex_major_spenders.html.
一、 英文專書
Hudson, G.F, Lowenthal, Richard and Macfarquhar, Roderick. The Sino-Soviet Dispute: Documented and Analyzed. New York: Frederick A. Praeger Inc. , 1963.
Alagappa, Muthiah. Asian Security Practice : Material and Ideational Influences.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Anderson, Jennifer. The Limits of Sino-Russian Strategic Partnership.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Brown, Seyom. World Security : Challenges for a New Century.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98.
Butfoy, Andrew. Common Security and Strategic Reform: A Critical Analysis.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Inc. , 1997.
Buzan, Barry. People, States and Fear: An Agenda for International Security Studies in the Post-Cold War Era. Colorado: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1991.
Buzan, Barry. Security: A New Framework for Analysis. Colorado: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Inc. , 1998.
Chufrin, Gennady. Russia and Asia - The Emerging Security Agenda.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Cossa, Ralph A. Asia Pacific Confidence and Security Measures. Washington D.C.: The Center for Strategic & International Studies, 1995.
Dittmer, Lowell. Sino-Soviet Normalization and Its International Implications 1945-1990.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91.
Downs, Erica Strecker. China`s Quest for Energy Security. Santa Monica, California: RAND, 2000.
Draguhn, Werner and Ash, Robert. China`s Economic Security.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99.
Ellison, Herbert J. De. The Sino-Soviet Conflict: A Global Perspective. Washington D.C: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82.
Ferdinand, Peter. The New Central Asia and its Neighbors. London: Pinter Publishers Limited., 1994.
Gurtov, Mel and Hwang, Byong-Moo. China`s Security: The New Roles of the Military. Boulder, Colorado: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Inc., 1998.
Harada, Chikahito. Russia and North-east Asia.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Hart, Thomas. Sino-Soviet Relations: Re-examining the Prospects for Normalization. Hants, England: Gower Co. , 1987.
Holsti, Ole R. Change in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 1980.
Kindleberger, Charles P. The World in Depression, 1929-1939.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3.
Klare, Michael T. Peace & World Security Studies. Colorado: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1994.
Krause, Keith and Williams, Michael C. Critical Security Studies.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97.
Malik, Hafeez. The Roles of the United States, Russia and China in the New World Order.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INC. , 1997.
Mandel, Robert. The Changing Face of National Security: A Conceptual Analysis. Westport, Connecticut: Greenwood Press, 1994.
Mandelbaum, Michael. The New Russian Foreign Policy. New York: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Inc. , 1998.
Padelford, Norman J. and Lincoln, George A. International Politics. United States Military Academy Press, 1954.
Quested, R. K. I. Sino-Russian Relations: A Short History. Sydney: George Allen & Unwin Australia Pty Ltd. , 1984.
Robinson, Thomas W. and Shambaugh, David. Chinese Foreign Policy: Theory and Practic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Romm, Joseph J. Defining National Security: The Nonmilitary Aspects. New York: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Press, 1993.
Schaeffer, Robert K. Understanding Globalization. Lanham, Oxford: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Inc. , 1997.
Shambaugh, David and Yang, Richard H. China`s Military in Trasi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1997.
Shearman, Peter. Russian Foreign Policy Since 1990. Boulder: Westview Press, Inc., 1995.
Shultz, Jr Richard H. Godson, Roy and Quester, George H. Security Studies for the 21st Century. Washington: Brassey`s Editorial Offices, 1997.
Simon, Sheldon W. East Asian Security in the Post-Cold War Era. New York:M. E Sharpe, 1993.
Swaine, Michael D. and Tellis, Ashley J. Interpreting China`s Grand Strategy: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U. S. : RAND, 2000.
Trofimenko, Henry. Russian National Interests and the Current Crisis in Russia. Hampshire, England: Ashgate Publishing Limited. , 1999.
Waltz, Kenneth N.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Reading, Mass. : Addison-Wesley, 1979.
Weiss, Thomas G. Collective Security in a Changing World. Boulder, Colorado: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Inc. , 1993.
二、英文期刊與論文
Baldwin, David A. " The Concept of Security. "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Vol. 23, No.1 (1997), pp. 5-26.
Bhalla, Madhu. " China`s Security Perspectives. " International Studies, Vol. 35, No. 2 (1998), pp. 193-208.
Blank, Stephen J. " The Strategic Context of Russo-Chinese Relations. " Issues & Studies, Vol. 36, No. 4 (July/August 2000), pp. 66-94.
Blank, Stephen J. " Which Way for Sino-Russian Relations? " Orbis, Vol. 42, No. 3 (Summer 1998), pp. 345-360.
Borawski, John. " NATO Beyond 2000: A New Flashpoint for European Security. " European Security, Vol. 9, No. 2 (Summer 2000), pp. 1-12.
Cable, Vincent . "What is International Economic Security? "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 71, No. 2 (1995), pp. 305-324.
Chen Qimao, " New Approaches in China`s Foreign Policy: The Post-Cold Era. " Asian Survey, Vol. 33, No. 3 (March 1993), pp. 237-251.
Deng Yong, " The Chinese Conception of National Interest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 The China Quarterly, No. 154 (June 1998), pp. 308-329.
Eyraud, Henri. " From Confrontation to Partnership: Reviewing the Soviet/Russia Factors in the Chinese Strategy 1985-2000. " China Strategic Review, Vol. 3, No. 1 (Spring 1998), pp. 147-166.
Glaser, Bonnie S. " China`s Security Perceptions: Interests and Ambitions. " Asian Survey, Vol. 33, No. 3 (March 1993), pp. 252-271.
Glennon, Michael T. " The New Interventionism. "Foreign Affairs, Vol. 78, No. 3 (May/June 1999 ), pp. 2-7.
Guehenno, Jean-Marie. " The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on Strategy. " Survival, Vol. 40, No. 4 (Winter 1998-99), pp. 5-19.
Hanlon, Michael O`. " Star Wars Strikes Back. " Foreign Affairs, Vol. 78, No. 6 (November/December 1999), pp. 68-82.
Huntington, Samuel P. " The West Unique, Not Universal. " Foreign Affairs, Vol. 75, No. 6 (November/December 1996), pp. 28-46.
Jacobson, Carl. ` Russian-China: The New" Strategic Partnership ". ` European Security, Vol. 7, No. 4 (Winter 1998), pp. 1-11.
Kan, Shirley A., Bolkcom, Christopher and Rourke, Ronald O`. " China`s Foreign Conventional Arms Acquisitions: Background and Analysis. " CRS Report for Congress, (October 10, 2000), pp. 1-72.
Kay, Sean. " After Kosovo: NATO`s Credibility Dilemma. " Security Dialogue, Vol. 31, No. 1 (March 2000), pp. 71-84.
Kim, Samuel. " East Asia and globalization: Challenges and Responses. " Asian Perspective, Vol. 23, No.4 (1999), pp. 5-44.
Krasner, Stephen D. " State Power and the Structur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 World Politics, Vol. 28, No. 3 (April 1976), pp. 317-347.
Li Jingjie, " The Progress of Chinese-Russian Relations: from Friendship to Strategic Partnership. " Far Eastern Affairs, No. 3 (1997), pp. 33-51.
Mark J. Valencia, Mark J. " Energy and Insecurity in Asia. " Survival, Vol. 39, No. 3 (Autumn 1997), pp. 85-106.
Mathews, Jessica. " Refining Security. " Foreign Affairs, Vol. 68, No. 2 (Spring 1989), pp. 162-176.
Menon, Rajan. " The Strategic Convergence between Russia and China. " Survival, Vol. 39, No. 2 (Summer 1997), pp. 101-125.
Miasnikov, Vladimir. " Russia and China: Prospects for Partnership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in the 21st Century. " Far Eastern Affairs, No. 6 (1998), pp. 3-24.
Moltz, James Clay. " From Military Adversaries to Economic Partners: Russia and China in the New Era. " The Journal of East Asian Affairs, Vol. 4, No. 1 (Winter/Spring 1995), pp. 157-182.
Moran, Theodore. "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National Security. " Foreign Affairs, Vol. 69, No. 5 (Winter 1990/91), pp. 74-90.
Ness, Peter Van . " Globalization and Security in East Asia. " Asian Perspective, Vol. 23, No. 4 (1999), pp. 315-342.
Nye, Junior, Joseph S. " Redefining the National Interest. " Foreign Affairs, Vol. 78, No. 4 (July/August 1999), pp. 22-35.
Proceedings of the Conference on Russia and Asia-Pacific Security, Tokyo, 19-21 February, 1999.
Roberts, Brad, Manning, Robert A. and Montaperto, Ronald N. " China: The Forgotten Nuclear Power. " Foreign Affairs, Vol. 79, No. 4 (July/August 2000), pp. 53-63.
Roy, Denny. " Human Rights and National Security in East Asia. " Issues and Studies, Vol. 35, No. 2 (March/April, 1999), pp. 132-151.
Rozman, Gilbert. " A New Sino-Russian-American Triangle? " Orbis, Vol. 44, No. 4 (fall 2000), pp. 541-556.
Rozman, Gilbert. " China`s Quest for Great Power Identity. " Orbis, Vol. 43, No.3 (Summer 1999), pp. 383-404.
Rozman, Gilbert. " Sino-Russian Relations in the 1990s: A Balance Sheet. " Post-Soviet Affairs, Vol. 14, No. 2 (April/June 1998), pp. 93-113.
Rubinstein, Alvin Z. " Alliances and Strategy: Rethinking Security. " World Affairs, Vol. 3, No. 3 (April/June 1999), pp. 58-77.
S. M. Shuja, " Russia`s East Asia Policy under Boris Yeltsin: A Critical Overview. " American Asian Review, Vol. 17, No. 2 (Summer 1999), pp. 73-86.
Shambaugh, David. " China`s Military Views the World: Ambivalent Security. "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24, No. 3 ( Winter 1999/2000), pp. 52-79.
Shlapentokh, Vladimir. " Russia, China, and the Far East: Old Geopolitics or a New Peaceful Cooperation? " Communist and Post-Communist Studies, Vol. 28, No. 3 (1995), pp. 307-318.
Trenin, Dmitri. " Russia and the Emerging Security Environment in Northeast Asia. " Security Dialogue, Vol. 29, No. 1 (1998), pp. 79-88.
Wan Ming, " Chinese Opinion on Human Rights. " Orbis, Vol. 42, No. 3 (Summer 1998), pp. 361-374.
Wang Hongying, " Multilateralism in Chinese Foreign Policy. " Asian Survey, Vol. 6, No. 3 (May/June 2000), pp. 475-491.
Wang Jianwei, " Chinese Perspectives on Multilateral Security Cooperation. " Asian Perspective, Vol. 22, No. 3 (1998), pp. 103-132.
Weiner, Myron. " Security, Stability and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17, No. 3 (Winter 1992/3), pp. 91-126.
Yan XueTong. " In Search of Security after the Cold War: China`s Security Concerns. " World Affairs, Vol. 1, No. 4 (October-December 1997), pp. 38-77.
Yuan Jing-Dong, " Studying Chinese Security Policy toward an Analytic Framework. " The Journal of East Asian Affairs, Vol. 8, No. 1 (1999 Spring/Summer), pp. 131-195.
Yurlov, Felix N. " Shifting Patterns in the New World Order. " World Affairs, Vol. 2, No. 1 (Jan-Mar 1998), pp. 60-73.
Zhao Suisheng. " Beijing`s Percep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and Foreign Policy Adjustment in the Post-Cold War World. " Journal of Northeast Asian Studies, (Fall 1992), pp. 70-83.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東亞研究所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1305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邱坤玄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Chiu, Kun-Shuan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魯維廉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Lu, Wei-Lienen_US
dc.creator (作者) 魯維廉zh_TW
dc.creator (作者) Lu, Wei-Lienen_US
dc.date (日期) 2001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5-四月-2016 16:08:31 (UTC+8)-
dc.date.available 15-四月-2016 16:08:31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5-四月-2016 16:08:31 (UTC+8)-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A2002001305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5095-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東亞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封面頁
證明書
致謝詞
目錄
表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四節 相關研究文獻回顧述評
第五節 研究架構
第二章 中共「新安全觀」的產生背景與意涵
第一節 國家安全的界定與傳統安全觀的思維
第二節 新安全觀的產生背景
第三節 中共對國家利益的認知與界定
第四節 中共「新安全觀」的意涵與原則
第三章 大國外交與「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
第一節 大國外交與夥伴戰略
第二節 冷戰後時期「中」俄關係的進展
第三節 「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特點
第四章 中共「新安全觀」與「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
第一節 政治安全
第二節 經濟安全
第三節 軍事安全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五章 結論
參考文獻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1305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新安全觀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夥伴戰略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大國外交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New Security Concept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Partnership Strateg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Diplomacy between major powers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Sino-Russian Strategic Partnershipen_US
dc.title (題名) 中共「新安全觀」與「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zh_TW
dc.title (題名) China`s New Security Concept and Sino-Russian Strategic Relationship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 中文專書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著。十四大以來重要文件選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7月。
中國統計年鑑2000。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0年9月。
王良能著。中共崛起的國際戰略環境。台北:唐山出版社,2000年2月。
王逸舟。當代國際政治析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8月。
王逸舟著。西方國際政治學:歷史與理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
亓成章、何中順著。時代特徵與中國對外政策。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年12月。
任德厚著。政治學。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4年9月。
朱陽明主編。2000-2001年戰略評估。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0年7月。
吳安家主編。中共政權四十年的回顧與展望。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84年2月初版3刷。
呂彬等編著。21世紀:和平,還是戰爭─軍事戰略專家剖析北約新戰略和世界戰爭危機。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00年1月。
李克穆、謝伏瞻主編。世紀末的衝擊─深層思考:經濟全球化進程中金融危機的防範。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1999年3月。
李景治主編。世紀之交的中國與世界─國際政治文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6月。
李潔明(James R. Lilley)、唐恩(Chuck Downs)合編,張同瑩、馬勵、張定琦合譯。台灣有沒有明天?台海危機美中台關係揭密。台北:先覺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2月。
李澧、羅小兵編。軍事管理學論文集。北京:長征出版社,1988年3月。
谷春德著。人權的理論與實踐。陜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11月。
易君博著。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2年12月。
杭廷頓(Samuel P. Huntington)著,黃裕美譯。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8年4月。
林宗達。戰區飛彈防禦與台海安全。台北:時英出版社,2000年2月。
林碧炤著。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民國86年4月。
金淳基(Samuel. S. Kim)著, "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 Strategic Partner or Peer Competitor ? " 國防部史政編譯館編印。亞太安全論文彙輯(1)。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館,民國86年9月。
俞正梁等著。大國戰略研究─未來世界的美、俄、日、歐(盟)和中國。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10月。
胡元梓、薛曉源主編。全球化與中國。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11月。
夏保成。國家安全論。長春:長春出版社,1999年1月。
徐葵、馬勝榮主編。跨世界的戰略抉擇─90年代中俄關係實錄。北京:新華出版社,1999年1月。
高金鈿主編。鄧小平國際戰略思想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2年10月。
張亞中、孫國祥著。美國的中國政策。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2月。
張明睿著。中共國防戰略發展。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9月。
畢英賢主編。俄羅斯。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83年6月。
陳永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8年12月。
陳福成著。國家安全與戰略關係。台北:時英出版社,2000年3月。
喬良、王湘穗著。超限戰─對全球化時代戰爭與戰法的想定。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99年2月。
富學哲著。從國際法看人權。北京,新華出版社,1998年10月。
萊利(James R. Lilley)、沈大偉(David Shambaugh)編,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譯。共軍的未來(China`s Military Faces the Future)。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89年8月。
馮紹雷著。制度變遷與對外關係─1992年以來的俄羅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11月。
黃碩風。綜合國力新論─兼論新中國綜合國力。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1月。
黃碩風。綜合國力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9月。
趙英著。新的國家安全觀:戰爭之外的對抗與抉擇。雲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
賓尼迪克(Hans Binnendijk)編,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譯。美國1997戰略評估(Strategic Assessment 1997)。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87年10月。
賓尼迪克(Hans Binnendijk)、蒙塔勃扥(Ronald N. Montaperto)編,中共戰略趨勢(Strategic Trends in China)。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88年4月。
劉山、薛君度主編。中國外交新論。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8年1月。
劉志青。恩怨歷盡後的反思─中蘇關係七十年。山東:黃河出版社,1998年9月。
劉德喜、孫岩、劉宋斌著。蘇聯解體後的中俄關係。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11月。
鄧小平文選(1975-1982年)。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7月。
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
魯毅、顧關福、俞正梁、傅耀祖主編。新時期中國國際關係理論研究。北京:時事出版社,1999年6月。
黎安友(Andrew J. Nathan)、陸伯彬(Robert S. Ross)著。何大明譯,長城與空城計─中國尋求安全的戰略(The Great Wall and The Empty Fortress-China`s Search for Security)。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9月。
閻學通、王在邦、李忠誠、侯若石著。中國崛起─國際環境評估。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
閻學通。中國國家利益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5月。
閻學通。中國與亞太安全:冷戰後亞太國家的安全戰略走向。北京:時事出版社,1999年1月。
霍斯蒂(K. J. Holsti)著,譚溯澄、李偉成譯。國際政治分析架構(International Politics,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台北:幼獅文化世界公司,民國84年8月。
薛君度、陸忠偉主編。面向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周邊形勢。北京:時事出版社,1995年6月。
薛君度、陸南泉主編。新俄羅斯:政治、經濟、外交。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謝益顯主編。中國當代外交史1949─1995。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7年8月。
蘇格。美國對華政策與台灣問題。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8年6月。
二、中文期刊與論文
「1999-2000年中共軍事情勢」,大陸問題雙週報,第1331期,民國89年2月16日,頁13。
「中共與俄羅斯最新接觸」,大陸情勢雙週報,第1333期,民國89年3月15日,頁46。
「中俄關於世界多極化和建立國際新秩序的聯合聲明」,中國外交,1997年4月號,頁11。
「美國對中共與俄羅斯關係發展的戰略」,大陸情勢雙週報,第1331期,民國88年5月5日,頁40-42。
丁永康,「『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建構國際新秩序分析」,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6期,民國88年6月,頁58。
于有慧,「中共的大國外交」,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第3期,民國88年3月,頁49-51。
王友辰,「中共對1990年代國際形勢評估之探討」,中共研究,第33卷,第4期,1999年4月,頁76-77。
王定士,「『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下的亞太安全─中華民國應有之作為」,遠景季刊,第1卷,第4期,民國89年12月,頁32-33。
王定士,「戰略三角互動對俄中關係的影響」,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二卷社會科學部分,第12期,民國89年12月,頁101-132。
王承宗,「俄羅斯與中共經濟關係之探討」,問題與研究,第37卷,第6期,民國87年6月,頁45-49。
王春芳、沈新榮,「貫徹江澤民科技強軍思想的思考」,現代軍事,1998年1月,頁34-36。
王逸舟,「面向21世紀的中國外交:三種需求的尋求及其平衡」,戰略與管理,1999年第6期,頁18。
尹慶耀,「中共當前對外政策的幾項重要內容」,共黨問題研究,第25卷,第4期,民國88年4月,頁53。
以理,「中共十五大黨軍關係及其未來軍隊建設研析」,中共研究,第31卷,第12期,1997年12月,頁89-104。
田文林,「國際政治視野中的文化因素」,現代國際關係,1999年第9期,頁24。
石之瑜,誰來解讀中共的「大國外交」─兼論現實主義之外的兩岸關係論述,台北:台灣與中國大陸關係史研討會,民國89年11月,頁1。
何家棟,「21世紀的中國國家利益與國家安全─兼駁國家主義意識型態」,中國社會科學季刊,第29期,2000年春季號,頁107。
余曉秋,「正在形成的新安全觀」,世界知識,1997年第24期,頁5。
冷眸,「從普京訪華看中美俄三國新態勢」,廣角鏡月刊(香港),2000年8月,頁20。
吳白乙在「思想者論壇:中國國家安全環境有無變化」座談會上的發言,中國評論,2000年3月號,頁56。
宋魁,「俄羅斯科技走勢與中俄科技合作」,東北亞論壇,2000年5月,第2期,頁42。
李勁松,「安全概念的變化與衝突焦點的位移」,現代軍事,1999年4月號,頁27-28。
李軍,「全球化對我國經濟安全的影響」,中國改革,2000年第5期,頁35。
李彩霞,「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的困難與出路」,現代國際關係,2000年第10期,頁21。
李登科,「五十年的『中』、美、蘇(俄)關係」,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第10期,民國88年10月,頁45-68。
李登科,冷戰後中共大國外交策略之研究,台北:2000年中共對外關係學術研討會論文,民國89年6月15日,頁4-5。
李靜杰,「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及其美國因素」,東歐中亞研究,2000年第3期,頁11。
李靜杰,「普京的思想和政治傾向」,東歐中亞研究,2000年第2期,頁63-64。
辛容,「江籲維護國家安全,制定嚴懲腐敗新法」,鏡報月刊(香港),1999年9月號,頁30。
邢廣程,「普京的治國要略和政策走向」,中國評論,2000年5月號,頁31-32。
亞歷山大•盧金(AJIekcaHTP JIKHH)著,周岳峰編譯,「俄羅斯國內關於對華政策的三種意向」,中國外交,2000年第2期,頁15-16。
依然,「江澤民的『新安全觀』透視」,鏡報月刊(香港),1999年5月號,頁24。
周柏林,「俄羅斯的反擊─俄調整國家安全戰略的袖□乾坤」,瞭望新聞周刊,2000年1月24日,第4期,頁56。
孟祥青,「把握後冷戰世界發展趨勢,實現跨世紀國家綜合安全─江澤民新安全觀初探」,中國外交,1999年10月,頁18。
林文程,「中共對信心建立措施的立場及做法」,戰略與國際研究,第2卷,第1期,2000年1月,頁114-115。
林宏宇,「利益分析:國際研究的重要方法」,國際關係學院學報,2000年第2期,頁10-15。
林麗香,「後冷戰時期『中』俄美軍事合作之探討」,共黨問題研究,第26卷,第4期,民國89年4月15日,頁76。
邱坤玄,「東北亞新形勢與變動中的大國關係」,中共研究,第34卷,第8期,2000年8月,頁24。
邱坤玄,「結構現實主義與中共大國外交格局」,東亞季刊,第30卷,第3期,民國88年7月,頁29。
邱昭憲,冷戰後中共的安全觀與東亞安全合作,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7月,頁48。
邱桂榮,「對新干涉主義的幾點看法」,現代國際關係,2000年第4期,頁24-26。
金正昆,「中國的『夥伴』外交戰略初探」,中國外交,2000年第4期,頁20-25。
俞遽,「從普京訪華看二十一世紀中俄關係」,中國評論(香港),2000年8月號,頁31-32。
俞遽,「普京外交構想與中俄關係」,中國外交,2000年第10期,頁6-7。
施子中,「中共推動大國外交與建構夥伴關係之研究」,戰略與國際研究,第1卷,第3期,1999年7月,頁21。
洪朝輝,「全球化─跨世紀的顯學」,問題與研究,第39卷,第8期,民國89年8月,頁73-83。
范錦明,「中共的經濟安保體系」,戰略與國際研究,第2卷,第2期,2000年4月,頁31-45。
唐仁俊,「後冷戰時期中共對俄羅斯外交政策之分析」,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第12期,民國88年12月,頁83。
唐家璇,「為了爭取和平與發展的國際環境─新中國外交的理論與實踐」,瞭望新聞周刊,1999年9月27日第39期,頁25。
夏義善,「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日益鞏固」,瞭望新聞周刊,2000年1月10日,頁23。
夏義善,「試論中俄能源合作的現狀與前景」,東北亞論壇,第4期,2000年11月,頁30。
孫國祥,「北京與莫斯科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之形成與探討」,中國大陸研究,第40卷,第8期,民國86年8月,頁88。
徐斯儉,「全球化:中國大陸學者的觀點」,中國大陸研究,第43卷,第4期,民國89年4月,頁1-25。
殷天爵,「中共『大國外交』與『夥伴關係』之研析」,共黨問題研究,第25卷,第3期,民國88年3月,頁85-86。
秦邦九,「中共推動『多極化』世界格局與『夥伴外交』之研究」,共黨問題研究,第25卷,第9期,民國88年9月,頁44。
張祖謙,「世紀末戰爭啟示錄─北約新戰略及其分析」,中國評論,1999年6月號,頁5-6。
張雅君,「中共與俄羅斯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發展的基礎、阻力與動力」,中國大陸研究,第43卷,第3期,民國89年3月,頁3。
張蘊嶺,「中國安全環境觀察」,瞭望新聞周刊,2000年4月3日,頁26。
曹治平,「地緣政治與俄羅斯外交」,東歐中亞研究,1998年第5期,頁60。
畢英賢,「論『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12期,民國85年12月,頁19-28。
莫大華,「安全研究論戰的評析」,問題與研究,第37卷第8期,民國87年8月,頁23。
許國樑,「對中共『信心建立措施』之探討」,中共研究,第34卷,第3期,2000年3月,頁79。
郭震遠,「怎樣看待當前和未來中國國際安全環境」,中國評論,2000年11月號,頁21。
郭臨伍,「信心建立措施與台灣海峽兩岸關係」,戰略與國際研究,第1卷,第1期,1999年1月1日,頁95-96。
郭臨伍,「信心建立措施與兩岸關係」,戰略與國際研究,第2卷,第1期,2000年1月,頁134。
陳小沁,「步入21世紀的中俄關係」,中國外交,2000年第3期,頁31。
陳岳,「當前國際格局的基本特點和發展趨勢」,求是,1999年第14期,頁26。
陳金生、劉靖華,「全球化的中國與世界」,中國外交,2000年第3期,頁3。
陳訓明,「俄羅斯的歐亞主義」,東歐中亞研究,2000年第3期,頁29-32。
陳雪英、魏里亞,「鄧小平首倡『建立國際政治新秩序』」,世界知識,2000年第9期,頁24-25。
陳魯直,「全球化與主權國家的國際體制」,戰略與管理,2000年第5期,頁30-31。
陳穎,「美日俄調整能源政策對我們的啟示」,瞭望新聞周刊,第44期,2000年10月30日,頁38-39。
章一平,「冷戰後世界的新安全觀」,現代國際關係,1997年第2期,頁38-40。
傅夢孜,「從經濟安全角度談『非傳統安全』的看法」,現代國際關係,1999年第3期,頁4。
馮玉軍,「對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再思考」,現代國際關係,1998年第8期,頁2。
黃宗良,「面對北約新戰略,重估中俄關係」,中國外交,2000年第1期,頁28。
黃碩風,「科索沃戰爭與美國稱霸全球戰略」,中國評論,1999年10月號,頁17。
楚樹龍、彭春艷,「冷戰後國際安全理論的發展」,現代國際關係,1999年第4期,頁31。
楊小雲,「全球化、新干涉主義和民族自決對國家主權的挑戰」,現代國際關係,1999年第12期,頁18-21。
楊勇,「綏芬河中俄互市貿易區啟動」,瞭望新聞周刊,1999年10月25日,第43期,頁36-39。
葉自成,「中國實行大國外交勢在必行─關於中國外交戰略的幾點思考」,中國外交,2000年第3期,頁10-11。
寧騷,「選擇夥伴戰略,營造夥伴關係─跨入21世紀的中國外交」,中國外交,2000年第6期,頁2-5。
趙華勝,「葉利欽之後的中俄關係走向」,中國外交,2000年第10期,頁4。
劉桂玲,「俄羅斯的大國外交及國際地位和作用」,現代國際關係,1998年第8期,頁7-8。
劉海軍,「我國多極化思想的演變」,國際關係學院學報,2000年第2期,頁7-8。
劉勝湘,「中國實行大國外交戰略為時尚早─與葉自成商榷」,中國外交,2000年第10期,頁22。
劉復國,「綜合性安全與國家安全:亞太安全概念適用性之探討」,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2期,民國88年2月,頁28。
劉濟才,「析葉爾欽時期的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東北亞論壇,第3期,2000年8月,頁36。
劉麗雲,「如何看待冷戰後亞太地區的安全環境及其對中國的影響」,中國外交,2000年第10期,頁37-40。
劉躍進,「當前國際形勢下的國家安全問題」,中國政治,2000年第4期,頁26。
曉丘,「『克林頓主義』應運而生」,世界知識,1999年第15期,頁28-29。
曉光,「中俄關係的建立、發展與走向」,東亞季刊,第29卷,第1期,民國87年1月,頁94-95。
閻學通,「中國的新安全觀與安全合作構想」,現代國際關係,1997年第11期,頁28-29。
閻學通,「亞太地區的安全合作」,東亞季刊,第30卷,第2期,民國88年4月,頁102。
閻學通,「新世紀中國安全環境的變化趨向」,中國評論,2000年5月號,頁35-39。
閻學通,「對中國安全環境的分析與思考」,中國外交,2000年第4期,頁13-15。
閻學通,「戰區導彈防禦系統與東北亞安全」,中國評論,2000年6月號,頁91-92。
閻學通,「歷史的繼續:冷戰後的主要國際政治矛盾」,現代國際關係,2000年第6期,頁6-12。
謝昌生,「江澤民時期中共軍事外交戰略之研析」,共黨問題研究,第25卷,第7期,民國88年7月15日,頁15。
謝昌生,「後冷戰時期中共亞太多邊安全協作關係之探討」,共黨問題研究,第14卷,第12期,民國87年12月15日,頁36。
韓默,「『中』俄強化軍事合作與影響」,共黨問題研究,第26卷,第3期,民國89年3月15日,頁4-5。
關捷,「江澤民普京密談內情」,爭鳴月刊(香港),2000年8月號,頁22-23。
蘇格在「思想者論壇:中國國家安全環境有無變化」座談會上的發言,中國評論,2000年3月號,頁54。
蘇克福,解析俄羅斯聯邦與中國大陸即將在今年七月簽訂之『俄中友好睦鄰與合作關係協議』的內容及一些矛盾之處,台北:慶祝中俄兩國總統就職週年學術座談會報告,民國90年5月19日,頁14。
三、 中文報紙
人民日報
人民日報海外版
大公報(香港)
中央日報
中國時報
中國國防報
文匯報(香港)
解放軍報
四、網際網路文獻
「中俄總理第五次定期會晤聯合公報」,人民日報網絡版,www.peopledaily.com.cn,2000年11月3日。
「中華民國89年國防報告書」,見國防部網站www.mnd.gov.tw
" World and regional military expenditure estimates , 1990-99, " 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 SIPRI),見projects.sipri.se/milex/mex_wnr_table.html.
" The fifteenmajor spenders in 1999: military expenditure, 1995-99, " 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 SIPRI),見projects.sipri.se/milex/mex_major_spenders.html.
一、 英文專書
Hudson, G.F, Lowenthal, Richard and Macfarquhar, Roderick. The Sino-Soviet Dispute: Documented and Analyzed. New York: Frederick A. Praeger Inc. , 1963.
Alagappa, Muthiah. Asian Security Practice : Material and Ideational Influences.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Anderson, Jennifer. The Limits of Sino-Russian Strategic Partnership.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Brown, Seyom. World Security : Challenges for a New Century.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98.
Butfoy, Andrew. Common Security and Strategic Reform: A Critical Analysis.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Inc. , 1997.
Buzan, Barry. People, States and Fear: An Agenda for International Security Studies in the Post-Cold War Era. Colorado: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1991.
Buzan, Barry. Security: A New Framework for Analysis. Colorado: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Inc. , 1998.
Chufrin, Gennady. Russia and Asia - The Emerging Security Agenda.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Cossa, Ralph A. Asia Pacific Confidence and Security Measures. Washington D.C.: The Center for Strategic & International Studies, 1995.
Dittmer, Lowell. Sino-Soviet Normalization and Its International Implications 1945-1990.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91.
Downs, Erica Strecker. China`s Quest for Energy Security. Santa Monica, California: RAND, 2000.
Draguhn, Werner and Ash, Robert. China`s Economic Security.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99.
Ellison, Herbert J. De. The Sino-Soviet Conflict: A Global Perspective. Washington D.C: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82.
Ferdinand, Peter. The New Central Asia and its Neighbors. London: Pinter Publishers Limited., 1994.
Gurtov, Mel and Hwang, Byong-Moo. China`s Security: The New Roles of the Military. Boulder, Colorado: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Inc., 1998.
Harada, Chikahito. Russia and North-east Asia.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Hart, Thomas. Sino-Soviet Relations: Re-examining the Prospects for Normalization. Hants, England: Gower Co. , 1987.
Holsti, Ole R. Change in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 1980.
Kindleberger, Charles P. The World in Depression, 1929-1939.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3.
Klare, Michael T. Peace & World Security Studies. Colorado: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1994.
Krause, Keith and Williams, Michael C. Critical Security Studies.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97.
Malik, Hafeez. The Roles of the United States, Russia and China in the New World Order.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INC. , 1997.
Mandel, Robert. The Changing Face of National Security: A Conceptual Analysis. Westport, Connecticut: Greenwood Press, 1994.
Mandelbaum, Michael. The New Russian Foreign Policy. New York: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Inc. , 1998.
Padelford, Norman J. and Lincoln, George A. International Politics. United States Military Academy Press, 1954.
Quested, R. K. I. Sino-Russian Relations: A Short History. Sydney: George Allen & Unwin Australia Pty Ltd. , 1984.
Robinson, Thomas W. and Shambaugh, David. Chinese Foreign Policy: Theory and Practic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Romm, Joseph J. Defining National Security: The Nonmilitary Aspects. New York: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Press, 1993.
Schaeffer, Robert K. Understanding Globalization. Lanham, Oxford: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Inc. , 1997.
Shambaugh, David and Yang, Richard H. China`s Military in Trasi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1997.
Shearman, Peter. Russian Foreign Policy Since 1990. Boulder: Westview Press, Inc., 1995.
Shultz, Jr Richard H. Godson, Roy and Quester, George H. Security Studies for the 21st Century. Washington: Brassey`s Editorial Offices, 1997.
Simon, Sheldon W. East Asian Security in the Post-Cold War Era. New York:M. E Sharpe, 1993.
Swaine, Michael D. and Tellis, Ashley J. Interpreting China`s Grand Strategy: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U. S. : RAND, 2000.
Trofimenko, Henry. Russian National Interests and the Current Crisis in Russia. Hampshire, England: Ashgate Publishing Limited. , 1999.
Waltz, Kenneth N.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Reading, Mass. : Addison-Wesley, 1979.
Weiss, Thomas G. Collective Security in a Changing World. Boulder, Colorado: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Inc. , 1993.
二、英文期刊與論文
Baldwin, David A. " The Concept of Security. "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Vol. 23, No.1 (1997), pp. 5-26.
Bhalla, Madhu. " China`s Security Perspectives. " International Studies, Vol. 35, No. 2 (1998), pp. 193-208.
Blank, Stephen J. " The Strategic Context of Russo-Chinese Relations. " Issues & Studies, Vol. 36, No. 4 (July/August 2000), pp. 66-94.
Blank, Stephen J. " Which Way for Sino-Russian Relations? " Orbis, Vol. 42, No. 3 (Summer 1998), pp. 345-360.
Borawski, John. " NATO Beyond 2000: A New Flashpoint for European Security. " European Security, Vol. 9, No. 2 (Summer 2000), pp. 1-12.
Cable, Vincent . "What is International Economic Security? "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 71, No. 2 (1995), pp. 305-324.
Chen Qimao, " New Approaches in China`s Foreign Policy: The Post-Cold Era. " Asian Survey, Vol. 33, No. 3 (March 1993), pp. 237-251.
Deng Yong, " The Chinese Conception of National Interest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 The China Quarterly, No. 154 (June 1998), pp. 308-329.
Eyraud, Henri. " From Confrontation to Partnership: Reviewing the Soviet/Russia Factors in the Chinese Strategy 1985-2000. " China Strategic Review, Vol. 3, No. 1 (Spring 1998), pp. 147-166.
Glaser, Bonnie S. " China`s Security Perceptions: Interests and Ambitions. " Asian Survey, Vol. 33, No. 3 (March 1993), pp. 252-271.
Glennon, Michael T. " The New Interventionism. "Foreign Affairs, Vol. 78, No. 3 (May/June 1999 ), pp. 2-7.
Guehenno, Jean-Marie. " The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on Strategy. " Survival, Vol. 40, No. 4 (Winter 1998-99), pp. 5-19.
Hanlon, Michael O`. " Star Wars Strikes Back. " Foreign Affairs, Vol. 78, No. 6 (November/December 1999), pp. 68-82.
Huntington, Samuel P. " The West Unique, Not Universal. " Foreign Affairs, Vol. 75, No. 6 (November/December 1996), pp. 28-46.
Jacobson, Carl. ` Russian-China: The New" Strategic Partnership ". ` European Security, Vol. 7, No. 4 (Winter 1998), pp. 1-11.
Kan, Shirley A., Bolkcom, Christopher and Rourke, Ronald O`. " China`s Foreign Conventional Arms Acquisitions: Background and Analysis. " CRS Report for Congress, (October 10, 2000), pp. 1-72.
Kay, Sean. " After Kosovo: NATO`s Credibility Dilemma. " Security Dialogue, Vol. 31, No. 1 (March 2000), pp. 71-84.
Kim, Samuel. " East Asia and globalization: Challenges and Responses. " Asian Perspective, Vol. 23, No.4 (1999), pp. 5-44.
Krasner, Stephen D. " State Power and the Structur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 World Politics, Vol. 28, No. 3 (April 1976), pp. 317-347.
Li Jingjie, " The Progress of Chinese-Russian Relations: from Friendship to Strategic Partnership. " Far Eastern Affairs, No. 3 (1997), pp. 33-51.
Mark J. Valencia, Mark J. " Energy and Insecurity in Asia. " Survival, Vol. 39, No. 3 (Autumn 1997), pp. 85-106.
Mathews, Jessica. " Refining Security. " Foreign Affairs, Vol. 68, No. 2 (Spring 1989), pp. 162-176.
Menon, Rajan. " The Strategic Convergence between Russia and China. " Survival, Vol. 39, No. 2 (Summer 1997), pp. 101-125.
Miasnikov, Vladimir. " Russia and China: Prospects for Partnership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in the 21st Century. " Far Eastern Affairs, No. 6 (1998), pp. 3-24.
Moltz, James Clay. " From Military Adversaries to Economic Partners: Russia and China in the New Era. " The Journal of East Asian Affairs, Vol. 4, No. 1 (Winter/Spring 1995), pp. 157-182.
Moran, Theodore. "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National Security. " Foreign Affairs, Vol. 69, No. 5 (Winter 1990/91), pp. 74-90.
Ness, Peter Van . " Globalization and Security in East Asia. " Asian Perspective, Vol. 23, No. 4 (1999), pp. 315-342.
Nye, Junior, Joseph S. " Redefining the National Interest. " Foreign Affairs, Vol. 78, No. 4 (July/August 1999), pp. 22-35.
Proceedings of the Conference on Russia and Asia-Pacific Security, Tokyo, 19-21 February, 1999.
Roberts, Brad, Manning, Robert A. and Montaperto, Ronald N. " China: The Forgotten Nuclear Power. " Foreign Affairs, Vol. 79, No. 4 (July/August 2000), pp. 53-63.
Roy, Denny. " Human Rights and National Security in East Asia. " Issues and Studies, Vol. 35, No. 2 (March/April, 1999), pp. 132-151.
Rozman, Gilbert. " A New Sino-Russian-American Triangle? " Orbis, Vol. 44, No. 4 (fall 2000), pp. 541-556.
Rozman, Gilbert. " China`s Quest for Great Power Identity. " Orbis, Vol. 43, No.3 (Summer 1999), pp. 383-404.
Rozman, Gilbert. " Sino-Russian Relations in the 1990s: A Balance Sheet. " Post-Soviet Affairs, Vol. 14, No. 2 (April/June 1998), pp. 93-113.
Rubinstein, Alvin Z. " Alliances and Strategy: Rethinking Security. " World Affairs, Vol. 3, No. 3 (April/June 1999), pp. 58-77.
S. M. Shuja, " Russia`s East Asia Policy under Boris Yeltsin: A Critical Overview. " American Asian Review, Vol. 17, No. 2 (Summer 1999), pp. 73-86.
Shambaugh, David. " China`s Military Views the World: Ambivalent Security. "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24, No. 3 ( Winter 1999/2000), pp. 52-79.
Shlapentokh, Vladimir. " Russia, China, and the Far East: Old Geopolitics or a New Peaceful Cooperation? " Communist and Post-Communist Studies, Vol. 28, No. 3 (1995), pp. 307-318.
Trenin, Dmitri. " Russia and the Emerging Security Environment in Northeast Asia. " Security Dialogue, Vol. 29, No. 1 (1998), pp. 79-88.
Wan Ming, " Chinese Opinion on Human Rights. " Orbis, Vol. 42, No. 3 (Summer 1998), pp. 361-374.
Wang Hongying, " Multilateralism in Chinese Foreign Policy. " Asian Survey, Vol. 6, No. 3 (May/June 2000), pp. 475-491.
Wang Jianwei, " Chinese Perspectives on Multilateral Security Cooperation. " Asian Perspective, Vol. 22, No. 3 (1998), pp. 103-132.
Weiner, Myron. " Security, Stability and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17, No. 3 (Winter 1992/3), pp. 91-126.
Yan XueTong. " In Search of Security after the Cold War: China`s Security Concerns. " World Affairs, Vol. 1, No. 4 (October-December 1997), pp. 38-77.
Yuan Jing-Dong, " Studying Chinese Security Policy toward an Analytic Framework. " The Journal of East Asian Affairs, Vol. 8, No. 1 (1999 Spring/Summer), pp. 131-195.
Yurlov, Felix N. " Shifting Patterns in the New World Order. " World Affairs, Vol. 2, No. 1 (Jan-Mar 1998), pp. 60-73.
Zhao Suisheng. " Beijing`s Percep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and Foreign Policy Adjustment in the Post-Cold War World. " Journal of Northeast Asian Studies, (Fall 1992), pp. 70-83.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