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advisor | 簡恩定 | zh_TW |
dc.contributor.advisor | Chian, En-Ding | en_US |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 林德威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 David A. Lynch | en_US |
dc.creator (作者) | 林德威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Lynch, David A. | en_US |
dc.date (日期) | 2000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18-四月-2016 16:30:13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18-四月-2016 16:30:13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18-四月-2016 16:30:13 (UTC+8) | - |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 A2002001645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5457 |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碩士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立政治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中國文學系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83151023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封面頁 證明書 目錄 緒 言 第一章 孟郊的生平論述 第一節 從〈貞曜先生墓誌銘〉論起 第二節 《舊唐書》與《新唐書》中的說法 第二章 唐、宋兩代對孟郊的論述 第一節 唐人對孟郊論述 第二節 宋人對孟郊論述 第三章 孟郊的時代背景 第一節 藩鎮的割據 第二節 科舉制度的日趨嚴格 第四章 孟郊詩的主張 第一節 孟郊的詩文創造原則 第二節 孟郊論唐代文學環境 第三節 孟郊論自己寫詩的態度 第五章 孟郊詩顯示的人格 第一節 個人得失的呈顯方式 第二節 個人處理得失的模式 第六章 孟郊詩中所呈顯人格作品分類舉隅 第一節 無子之痛 第二節 困於科場,衰年方得微官 第三節 困窮貧病 第七章 孟郊的人格特徵 結 語 參考書目 附錄 附錄一 附錄二 | -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封面頁 證明書 目錄 緒 言 第一章 孟郊的生平論述 第一節 從〈貞曜先生墓誌銘〉論起 第二節 《舊唐書》與《新唐書》中的說法 第二章 唐、宋兩代對孟郊的論述 第一節 唐人對孟郊論述 第二節 宋人對孟郊論述 第三章 孟郊的時代背景 第一節 藩鎮的割據 第二節 科舉制度的日趨嚴格 第四章 孟郊詩的主張 第一節 孟郊的詩文創造原則 第二節 孟郊論唐代文學環境 第三節 孟郊論自己寫詩的態度 第五章 孟郊詩顯示的人格 第一節 個人得失的呈顯方式 第二節 個人處理得失的模式 第六章 孟郊詩中所呈顯人格作品分類舉隅 第一節 無子之痛 第二節 困於科場,衰年方得微官 第三節 困窮貧病 第七章 孟郊的人格特徵 結 語 參考書目 附錄 附錄一 附錄二 | zh_TW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1645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孟郊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中國古典詩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Meng Chiao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Chinese Poetry | en_US |
dc.title (題名) | 從孟郊詩探究其人格 | zh_TW |
dc.title (題名) | A Study of Meng Jiao`s Character Based on His Poetry | en_US |
dc.type (資料類型) | thesis | en_US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中文書目:古籍 1.《左傳》,左丘明,《十三經注疏》本,台北:藝文印書館,民78。 2.《詩經》,毛亨,《十三經注疏》本,台北:藝文印書館,民78。 3.《史記》,司馬遷 撰,台北:天工書局,民74。 4.《漢書》,班 固 撰,台北:鼎文書局,民80。 5.《論語》,何晏 集解,《十三經注疏》本,台北:藝文印書館,民78。 6.《孟子》,趙岐 注,《十三經注疏》本,台北:藝文印書館,民78。 7.《禮記》,鄭玄 注,《十三經注疏》本,台北:藝文印書館,民78。 8.《老子》,王弼 注,《諸子集成》本,台北:世界書局,民80。 9.《周易》,王弼、韓康伯 注,《十三經注疏》本,台北:藝文印書館,民78。 10.《莊子》,郭象 注,《諸子集成》本,台北:世界書局,民80。 11.《後漢書》,范曄 撰,台北:鼎文書局,民80。 12.《文心雕龍注》,劉勰 撰,范文瀾 注,台北:明倫出版社,民59。 13.《文選》,蕭統 編,台北:五南出版社,民80。 14.《新唐書》,歐陽脩、宋祁 撰,台北:鼎文書局,民65。 15.《舊唐書》,劉昫 撰,台北:鼎文書局,民65。 16.《資治通鑑》,司馬光 著,柏楊 譯,台北:遠流出版社,民82。 17.《唐才子傳》,辛文房 著,傅璇琮 主編,北京:中華書局,1987。 18.《古詩集釋等四種》,楊家駱 主編,台北:世界書局,民74。 19.《全唐詩》,澎定求等 編,台北:復興出版社,民63。 20.《全唐文》,董 誥等 編,台北:文海出版社,民61。 21.《歷代詩話》,何文煥 訂,馬漢茂 編輯,台北:成文出版社,民73。 中文書目:近人著作 1.《孟郊詩集校注》,華忱之、喻學才 校注,北京:人民書局,1995。 2.《孟郊詩集校注》,邱燮友、李建崑 校注,台北:新文豐出版社,民86。 3.《孟東野詩注》,陳延傑 注,台北:新文豐出版社,民68。 4.《孟東野詩選注》,夏敬觀 選注,台北:商務印書館,民54。 5.《孟郊,賈島詩選》,劉斯翰 選注,台北:遠流出版社,民81。 6.《韓昌黎詩繫年集釋》,錢仲聯 編,台北:學海出版社,民74。 7.《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吳汝煜 主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8.《百種詩話類編》,臺靜農 編輯,台北:藝文印書館,民63。 9.《中國文學史》,葉慶炳 著,台北:學生書局,民76。 10.《中國文學發展史》,劉大杰 著,台北:華正書局,民79。 11.《中國文學批評史》,羅根澤 著,台北:學海出版社,民69。 12.《唐代文學史》,齊象鍾、陳鐵民 主編,北京:人民書局,1995。 13.《中國詩史》,陸侃如、馮沅君 著,台北:藍田出版社(未標明出版年月)。 14.《唐詩論文選集》,呂正惠 編,台北:長安出版社,民74。 15.《唐代文化研討會論文集》,中國唐代學會編輯,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6.《唐詩概論》,蘇雪林 著,台北:商務印書館,民77。 17.《唐代科舉與文學》,傅璇琮 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83。 18.《隋唐五代文學批評資料彙編》,羅聯添 主編,台北:成文出版社,民67。 19.《孟郊研究》,尤信雄 著,台北:文津出版社,民73。 20.《韓孟詩派研究》,蕭占鵬 著,台北:文津出版社,民83。 中文書目:學位論文與期刊論文 1.《平心論孟郊詩》,簡師恩定 著,空大人文學報第二期抽印本,民82。 2.《韓門詩家論評》,吳 車 撰,輔仁大學碩士論文,民62。 3.《孟郊奇險詩風研究》,施寬文 撰,中央大學碩士論文,民83。 4.《孟郊、韓愈奇險詩風比較研究》,王麗雅 撰,輔仁大學碩士論文,民85。 5.《孟郊及其詩研究》,羅清能 著,花蓮師專學報第十三期。 6.《由作品看孟郊對隱仕的態度》,張 健 著,幼獅月刊三十七卷第一期。 7.《孟郊的交遊及其有關詩篇》,張 健 著,書和人三八九、三九零期。 8.《孟郊的雙重性格》,張 健 著,文藝月刊三十八期。 9.《孟郊掉元德秀詩》,張 健 著,文藝月刊四十五期。 10.《中唐苦吟詩人綜論》,馬承五 著,文學遺產一九八八年第二期。 11.《論孟郊》,劉開揚 著,文學遺產增刊六輯。 外文書目:書籍 1. The Poetry of Meng Chiao and Han Yu Stephen Owen Yale Univ., 1975. 2. The End of the Chinese `Middle Ages` Stephen Owen Stanford Univ., 1996. 3. Sources of Chinese Tradition Theo. DeBarry Univ of Columbia, 1966. 4.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Twitchett, Fairbank, ed. Caves Books State and Scholars In T`ang China David McMullen Cambridge Univ., 1988. 5. Tu Fu: China`s Greatest Poet Wm. Hung Harvard, 1952. 6. Modern Man In Search Of A Soul Carl Jung Harcourt Brace, 1933. 7. Tradition Chinese Poetry and Poetics Stephen Owen 台北:南天,民77. 8. The Literary Use of the Psychoanalytic Process Meredith A. Skura Yale Univ., 1981. 9. Critical Desire: Psychoanalysis and the Literary Subject Linda Ruth Williams Edward Arnold, 1995. 10. Psychoanalytic Criticism: Theory in Practice Elizabeth Wright Routledge, 1989 (reprint). 11. Literature and Psychoanalysis Shoshana Felman, ed. Johns Hopkins, 1982. 12. Literature and Psychoanalysis E. Kurzwei et al, ed. Columbia Univ.,1983. 外文學位論文與期刊論文 1. Tu Fu`s "Autumn Meditations": An Exercise In Linguistic Criticism Tsu-lin Mei & Yu-kung Kao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vol. 28, pg 44-73. 2. Literary Reputations in Context Eva Shan Chou T`ang Studies, vol. 10-11. (1992-1993), pg. 41-66. | zh_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