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advisor | 李英明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 李氣虹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 Lee, Chih-Horng | en_US |
dc.creator (作者) | 李氣虹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Lee, Chih-Horng | en_US |
dc.date (日期) | 1997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27-Apr-2016 11:16:47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27-Apr-2016 11:16:47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27-Apr-2016 11:16:47 (UTC+8) | - |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 B2002001797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6310 |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碩士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立政治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東亞研究所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84260017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本研究從中國傳統民族思想、中共建立大陸政權前的階級認同和民族認同、建政後的對外政策、「一國兩制」及少數民族政策等層面入手,沿著中共黨史的脈絡對中共的民族認同和階級認同進行梳理,以期找出後冷戰時期中共民族認同的形態和層次。通過對中共民族認同的形態和層次的認識,本研究也試圖比較中共先後於五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兩次在全大陸範圍宣揚「愛國主義」的意涵。本研究發現五十年代中共的「愛國主義」意涵重視劃分「勞動人民」、「無產階級」和「專政對象」、「階級敵人」,而九十年代之「愛國主義」只強調區分「公民」「愛國同胞」和「反革命動亂暴亂份子」。因此,中共意識形態在後冷戰時期可說是較淡化其階級認同,更多表現出其民族認同。 | zh_TW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目錄第一章 導論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第二節 概念界定------------------------------------------------3第三節 文獻檢討------------------------------------------------13第四節 研究架構------------------------------------------------15第二章 從「夷夏之防」意識到 「中華民族」的形成第一節 鴉片戰爭以前中國的民族思想------------------------------20第二節 鴉片戰爭失敗使民族認同分化------------------------------22第三節 維新派的民族認同----------------------------------------24第四節 義和團與國粹派的民族思想--------------------------------25第五節 孫中山的民族主義----------------------------------------27第六節 中國國民黨的民族認同------------------------------------29第三章 1921年至1949年中共的民族認同和階級認同第一節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和斯大林對民族問題的觀點------------33第二節 馬列主義民族問題理論對早期中共的影響--------------------36第三節 早期國共關係對中共民族認同的影響------------------------38第四節 中共早期的少數民族政策----------------------------------41第五節 日本侵華對中共黨內權力鬥爭的影響------------------------44第六節 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48第七節 人民民主專政的「人民」意涵------------------------------51第四章 從中共對外政策的演變看其民族認同第一節 向社會主義陣營「一邊倒」--------------------------------54第二節 中共與美、蘇兩超強的戰略三角互動------------------------56第三節 中共對第三世界外交的多重原則----------------------------59第四節 八十年代中共對外政策的重大調整--------------------------61第五節 「六四」事件與「反和平演變」----------------------------64第六節 九十年代中共外交的基本走向------------------------------65第五章 愛國主義旗幟下的「一國兩制」----------------------------69第一節 陝甘寧邊區及西藏模式------------------------------------71第二節 五、六十年代中共對香港主權的態度和戰略考量--------------73第三節 兩種方式的「解放台灣」----------------------------------77第四節 從「葉九條」到「一國兩制」------------------------------80第五節 中共原本不急於收回港澳----------------------------------83第六節 香港回歸前中共對「一國兩制」的說明和承諾----------------86第七節 八十年代中期以來的兩岸關係------------------------------92第六章 從民族區域自治看中共的少數民族政策第一節 中共為何選擇實行民族區域自治?--------------------------92第二節 中共成立五個民族自治區域的考量--------------------------94第三節 文革前中共的少數民族幹部和語言政策----------------------97第四節 非自然性劃分地域界線和重新分佈人口----------------------100第五節 大漢族主義與地方民族主義--------------------------------105第六節 後冷戰時期中共民族工作的重點----------------------------107第七章 結論--兼論九十年代中共「愛國主義」之意涵第一節 研究發現------------------------------------------------113第二節 從西方學者理論看中共的民族認同--------------------------115第三節 如何解讀九十年代中共「愛國主義」的意涵------------------116參考書目--------------------------------------------------------121圖表1. 民族主義者與馬克思主義者之認知比較--------------------------182. 研究構想----------------------------------------------------193. 1921-1949年影響中共民族認同與階級認同之因素-----------------534. 《人民日報》有關「和平統一祖國」言論統計表------------------905. 中共「一國兩制」之模式圖-----------------------------------91 | zh_TW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1797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民族認同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階級認同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愛國主義 | zh_TW |
dc.title (題名) | 後冷戰時期中共的民族認同 | zh_TW |
dc.title (題名) | The national identity of CCP in post cold war | en_US |
dc.type (資料類型) | thesis | en_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