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advisor | 顏良恭 | zh_TW |
dc.contributor.advisor | Yen, Liang Kung | en_US |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 謝偉智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 Shie, Wei Ji | en_US |
dc.creator (作者) | 謝偉智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Shie, Wei Ji | en_US |
dc.date (日期) | 1995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28-四月-2016 10:14:45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28-四月-2016 10:14:45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28-四月-2016 10:14:45 (UTC+8) | - |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 B2002002568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7161 |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碩士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立政治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公共行政學系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82256005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近來公共行政學術與實務朝向多元的發展與範圍的擴大,就前者而言,學術上的多元雖引起學科認同危機的疑慮,卻開啟了學派與科際交流的大門,為行政學術注入活水,也為理性論辯提供制度性的基礎;就後者而言,在有效治理與解決社會問題的要求下,政府必需尋求非政府部門組織與行動者的合作以共同承擔公共責任。另方面,在經過行為主義的浪潮後,社會科學界再度對「制度」(institutions)在人類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重新審視,這主要表現在「制度」界定並影響社會互動的過程及結果。這股研究風潮在「新制度理論」(new institution)的名稱下並無一體系性的研究立場與策略,但都分享了對制度研究的高度興趣的共識,值此時刻,上述公共行政學術與實務的趨勢,提供了新制度理論引介的契機。基此,本論文乃針對新制度理論內涵作一引介,並提出一多元制度分析架構以為個案分析用。第一章部分:提出本文之研究架構與方法,並對多元分歧的〞制度〞定義作一說明與界定,此外,針對現行農田水利會的性格與特質作一簡述。第二章部分:在於對社會科學領域中新制度理論的發展作一歷史性的分析,分別探討其科際發展背景,並引用核心假設、主要論題、政策意涵與相關問題四個面向來對此思潮內部分歧的二大研究途徑:理性選擇途徑與社會文化途徑的差異作一比較,並進而探討二者是否有共量與對話的可能。第三章部分:有鑑於新制度理論內部的分歧,學者們曾提出不少理論模式以為整合,本文則分別從知識旨趣、理性概念與行動邏輯的概念探討提出另一研究途徑--溝通理性途徑,加上前述二途徑而成為多元的制度分析架構。而在分析層次方面,在就制度論制度的前提下,根據其活動範圍大小、時間歷程、客觀強制力大小而區分為制度變遷、制度改革與制度設計三層次,彼此以鑲鍖的方式存在而具有內在連繫性。第四章部分:本章依多元制度分析架構對塯公農田水利會作一個案分析,從灌溉系統的問題本質、系絡特性、與實際運作規則對其制度的源起、發展維持、轉型替代作一說明。而在農田水利會制度改革過程中,相關行動者彼此的策略性結盟、隱喻使用及論証的提出等各項行動,不僅有其自利的動機,更有其象徵意義。最後分別由交易成本、社會文化與溝通對話面向,對於改革過程中所提出的改制案、現行案及水利聯盟案作一比較分析,而塯公水利會的組織特色又適合何種制度架構亦有必要探討。第五章部分:在於對新制度理論目前發展作一評估,探討其在社會科學領域中〞進步的意義,及水利會的改革歷程所透露出的訊息為何?最後,則是對新制度理論未來研究方向提出一說明。 | zh_TW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謝辭 目錄-----I 表目錄-----III 圖目錄-----IV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相關文獻回顧與檢討-----4 第三節 研究流程與方法-----7 第四節 名詞界定-----8 第二章 新制度理論基礎-----13 第一節 科際發展背景-----13 一、經濟學領域-----13 二、政治學領域-----17 三、社會學領域-----20 四、綜合分析-----24 第二節 理性選擇途徑內涵-----30 一、核心假定-----31 二、主要論題-----33 三、政策意涵-----40 四、相關問題-----44 第三節 社會文化途徑內涵-----47 一、核心假定-----48 二、主要論題-----55 三、政策意涵-----60 四、相關問題-----63 第四節 共量與否-----65 一、基本差異的比較-----66 二、共量的可能-----69 第三章 多元的制度分析架構-----79 第一節 對立的突破-----79 一、相關努力-----80 二、知識旨趣與理性概念-----86 三、分析架構的提出-----90 第二節 制度變遷模式-----95 一、行動場域-----97 二、影響行動場域之因素-----100 第三節 制度改革的限制與有效性-----103 一、限制來源-----104 二、隱喻的使用-----106 三、改革策略的類型分析-----108 第四節 不同的制度設計觀比較-----115 一、理性選擇的制度設計觀-----117 二、社會文化的制度設計觀-----118 三、溝通理性的制度設計觀-----120 四、相關問題-----122 第五節 合理的選擇-----123 一、各途徑的評比-----123 二、選擇的方法-----128 三、選擇的原則-----130 第四章 個案分析-瑠公農田水利會-----139 第一節 問題分析與背景介紹-----139 一、灌溉問題的本質-----140 二、台灣農田水利事業簡史-----146 三、現行水利會體制-----150 第二節 制度變遷與互動結果-----152 一、制度源起(1740~1901)-----152 二、制度發展與維持(1901~1945)-----155 三、轉型、發展與替代(1945~迄今)-----159 第三節 改革的互動與策略-----183 一、限制與改革史-----183 二、改革過程與策略分析-----187 三、論證分析-----199 第四節 制度設計方案分析-----204 一、改制案-----205 二、水利聯盟案-----207 三、改進案(現行案)-----209 四、瑠公水利會的條件-----215 第五章 結論-----225 第一節 進步與否?-----225 第二節 研究結果與省思-----227 第三節 未來發展方向-----229 附錄-----233 參考資料-----239 一、中文部分-----239 二、英文部分-----243 表目錄 表2-1 新舊制度論比較表-----25 表2-2 新制度理論學者分佈表-----26 表2-3 新制度理論學派分佈表-----27 表2-4 兩大途徑觀點比較表-----67 表3-1 多元制度分析架構-----90 表3-2 多元制度分析特色-----92 表3-3 限制來源分類表-----106 表3-4 改革策略分類表-----110 表3-5 制度設計觀比較表-----116 表3-6 不同途徑特色比較表-----128 表3-7 四種設計觀比較表-----138 表4-1 普通會費徵收率-----162 表4-2 改隸前會員代表選舉情形-----166 表4-3 瑠公水利會有灌溉面積-----166 表4-4 51-58年會員人數統計表-----168 表4-5 瑠公水利會保有農田水利事業色彩的策略-----170 表4-6 瑠公水利會累積經濟稟賦的策略-----170 表4-7 瑠公水利會擴展其政治稟賦的管道-----171 表4-8 瑠公水利會塑造公益形象的策略(教育方面)-----171 表4-9 瑠公水利會塑造公益形象的策略(贊助方面)-----172 表4-10 會員代表連任者姓名及擔任屆別-----175 表4-11 會員代表連任次數表-----176 表4-12 改隸後之會員代表選舉情形-----176 表4-13 歷屆會長與水利會關係-----177 表4-14 連任水利小組長姓名及擔任屆別-----179 表4-15 水利小組長連任次數表-----180 表4-16 57、63年相對地價及漲幅表-----181 表4-17 三種方案成本比較表-----213 圖目錄 圖1-1:論文研究流程圖-----17 圖2-1:新制度經濟學者立場光譜分佈圖-----15 圖2-2:經濟學領域中的制度研究派別-----17 圖2-3:政治學領域中的制度研究派別-----20 圖2-4:諾斯(North)的理論架構圖-----36 圖2-5:外部成本與決策成本關係圖-----40 圖3-1:Williamson的層級架構圖-----81 圖3-2:Scott的層級模式-----82 圖3-3:制度變遷模式圖-----96 | zh_TW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2568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多元制度分析架構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理性選擇研究途徑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社會文化研究途徑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制度變遷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制度改革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制度設計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Institution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Institutionalization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Transaction Cost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Symbolic Meanings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Communicative Rationality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New Institutionalism | en_US |
dc.title (題名) | 新制度理論之研究-以瑠公農田水利會為例 | zh_TW |
dc.title (題名) | A Case Study of Liou-Gong Irrigation Association | en_US |
dc.type (資料類型) | thesis | en_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