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學位論文
文章檢視/開啟
書目匯出
-
題名 民族主義、排外與近代中國外交-以北伐時期為例
Nationalism, Anti-foreignism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Diplomacy作者 張棋炘
Chang, Chi-shin貢獻者 廖光生
張棋炘
Chang, Chi-shin關鍵詞 民族主義
排外
中國外交
新帝國主義
反帝
現代化
Nationalism
Anti-foreignism
Chinese Diplomacy
Neo-imperialism
Anti-imperialism
Modernization日期 1995 上傳時間 28-四月-2016 15:27:40 (UTC+8)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一)官方文件、檔案、資料、年鑑: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鼠「民國外交檔案」 《1912~1926》: 租地租界格 修訂條約檔 關稅特別會議檔 法權檔 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夫研究所編,《五卅運動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六年。 中國國民黨黨史會編,《革命文獻》,第8輯、18 輯、69輯。 《中國國民黨歷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集》,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四十年。 王鐵崖編,《中外舊約章匯編》,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一九八二年。 高承元編,《廣州武漢革命外交文獻》,上海:神州國光出版社,一九三0年。 國史館編,《中華民國史事紀要》(初稿)(民國十一年五廿年),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六十七年~。 國民政府文官處編,《國民政府去報》,南京:國民政府文官處,民國十七年~。 因風出版社主編,《清初及中期對外交涉條約輯》,臺北:國風出版社,民國五十三年。 一一一一一一一,《清末對外交涉條約輯》,共三輯,臺北:國風出版社,民國五十三年。 程道德、張敏手編,《中華民國外交夫資料還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八四年。 彭明主編,《中國現代史資料還緝》,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一九八八年。 實黨部中國經濟年鑑編察委員會主編,《中國經濟年鑑》,臺北:宗青出版社,民國六十九年。 嚴中平等編,《中國近代經濟丈統計資料選輯》,北京:科學出版社,一九五五年。 (二)文集、回憶錄: 張國去,《我的回憶》,香港:明報月刊社,一九七三年。 陳公博著,李鍔、趙令揚、汪瑞炯編泣,《苦笑錄》,香港:香港大學,一九七九年。 除欠博、周佛海,《除去博﹒周佛海回憶錄》,臺北:躍昇文化事常去司,民國七十七年。 中央研究院進代丈研究所編,《抗戰前十年國家建設史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七十三年。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中華民國初期歷史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七十三年。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中華民國建國史討論集》,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七十年。 中華文化彼典運動推行委員會主編,《中國近代現代史論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四年。 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中國現代史專題研究報告》,臺北: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民國七十四年。 中華民國建國史編慕委員會,《中華民國建國史》,臺北:國立編民族主義、排外與近代中國外交譯館,民國七十四年。 中國國民黨黨史會編,《國父全集》,臺北:搞者出版,民國六十二年。 中共中央馬克斯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斯大林全系》,共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三年。 孫中山先立與近代中國學術討論編輯委員會編,《孫中山先生與近代中國學術討論集》,臺北:編者出版,民國七十四年。 張玉法編,《中國現代史論集》,臺北:聯經出版社,民國七十一年。 (三)專著: 丁名楠、金宗英、越明杰等著,《帝國主義侵華夫》,共兩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六年。 小島晉治、丸山拉幸著,黨寄民譯,《中國近現代史》,臺北:帕米爾書店,民國八十二年。 上海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等聯合主編,《列強在中國的租界》,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一九九二年。 中國人權協會主編,《人權論文選輯》,臺北:編者自印,民國七十一年。 中華民國外交問題研究會,《國民政府北伐後中日外交關係》,臺北:編者,民國五十三年。 王曾才,《西洋近代史》,臺北:正中書局,民國五十九年。 一一一,《中國外交史話》,臺北:經世書局,民國七十七年。 石源華,《中華民國外交丈》,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四年。 呂實強,《中國官綽反教的原因》,臺北:中國學術著獎助委員會F 民國五十五年。 吳利明,《基督教與中國社會變遷》,臺北:基督教文藝出版社,一九八一年。 兵承明,《中國資本主義與國內市場》,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出版社,一九八五年。 一一一,《帝國主義在舊中國的投資》,北京:中國文學社,一九五六年。 其新興,《整合理論與兩岸關係之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父司,民國八十四年。 李友仁、郭傳重,《中國國民黨簡史《 1894-1949》》,北京:新華印行,一九八八年。 李守孔,《國民革命史》 》臺北:國父百年誕辰籌備會,民國五十四年。 李忠涵,《北伐前後的「革命外交」 《1925-1931》》 》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八十二年。 一一一,《晚清的收回礦權運動》,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八十二年。 李時岳,《近代中國反洋教運動》,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五年。 李雲漾,《中國國民黨黨史研究與評論》,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民國八十一年。 李劍農,《中國近百年政治夫》,上下兩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七年,十八版。 李樹奇,《坑變中的中國社會》,臺北:旦仁書局,民國七十一年。 李澤厚,《中國近代思想史論》,臺北:谷風出版社,民國七十六年。 林治平主編,《近代中國與基督教論文集》,臺北:宇宙光出版社?民國七十九年。 邵玉銘編,《二十世紀中國基督教問題》,臺北:正中書局,民國一l 鈞一 民族主義、排外與近代中國外交六十九年。 帕米爾書店編輯部編,《現代民族主義演進丈》,臺北:帕米爾書店,民國六十八年。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帝國主義》,臺北:帕米爾書店,民國六十六年。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資本主義》,臺北:帕米爾書店,民國六十五年。 周綾生,《革命的外交》,上海:太平洋書店,一九二六年。 皮、汝成,《帝國主義與中國鐵路》,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年。 胡絕,《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土下兩冊,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 洪泉湖,《國父民族自決論之研究》,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六十八年。 一一一,《中華民國憲法與立國精神》,臺北:幼獅書局,民國八十二年。 洪鈞培,《國民政府外交史》,臺北:文海出版社,民國五十七年。 姚廷芳著,《新閉關時期與英法聯軍》,臺北:三民書局,民國七十一年。 一一一編著,《鴉片戰爭與道光皇帝.林則徐.琦善.者英》,上下兩冊,臺北:三民書局,民國五十九年。 段雲章、邱捷,孫中山與近代中國軍閥,四川:人民出版社,一九九0 年。 孫文,《三民主義》,臺北:中央文物供應才土,民國七十四年。 浦薛鳳,《現代西洋政治思潮》,臺北:正中書局,民國七十九年。 財政部關稅總局編撰,《中華民國海關簡史》,臺北:財政部關稅總局,民國八十四年。 馬超俊,《中國勞工運動丈》,共二冊,臺北:中國勞工福利出版才土,民國四十八年。 高蔭才且,《中華民國大事紀》,臺北:世界書局,民國四十六年。 高爾松、高爾柏編,《漢口慘殺案》,臺北:文海出版社,民國七十六年。 張玉法,《中國現代史》,臺北:求華書局,民國六十七年。 張存武,《中美工約風潮》,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五十五年。 張忠、拔,《中華民國外交史》,臺北:正中書局,民國三十二年。 張朋園,《梁啟超與民國政治》,臺北:令貨初版社,民國六十七年。 張道行,《中外條約綜論》,臺北:五洲出版社,民國五十八年。 于長緒,心、高理寧著,卡大中譯,《孫中山一未完成的革命》,臺北:時報文化,民國八十二年。 亨1》 成索,《陳獨秀與中國共產主義運動》,臺北:聯經出版社,民國八十年。 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一九八九年三版。 一一一,《近代中國的變局》,臺北:聯經出版社,民國七十六年。 亨1》 恆鈺,《共產國際與中國革命:第一次囡共合作》,臺北:求大固書令司,民國七十八年。 享1》 華倫,《中共丈論》,共四冊,臺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五十八年。 陳端志,《五四運動之史的評價》,臺北:古楓出版社,民國七十五年。 陳達,《中國勞工問題》,上海:商務印書館,一九二九年。 陳鵬仁編譯,《中日外交史:北伐時代》,臺北:水牛出版社,民國七十八年。 陶希聖,《中國社會與中國革命》,臺北:全民出版社,民國四十四年。 清華學生會、晨報編輯處編,《五卅病史》,臺北:文海出版社,民國十四年。 梁伯華,《近代中國外交的巨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八十年。 黃國昌著,《中國意識與臺灣意識》,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八十一年。 鄒魯,《中國國民黨史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四十年。 傅啟學,《中國外交丈》,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八十年。 葉拉澈,《廢除不平等條約》,臺北:正中書局,民國六十年。 費正清(John K. Fairbank)主編,張玉法主譯,《劍橋中國史》,臺北:南天書局,民國七十六年。 費正清(John K. Fairbank)主編,章建剛等譯,《劍橋中華民國史》,主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一年。 達林(David Dallin J.)著,周肇譯,《俄國侵略遠東史》,臺北:國立編譯館,民國四十二年。 楊森宮,《中國基督教丈》,臺北:壹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一年二版。 楊國樞、金神保主編,《現代化與民族主義》,臺北:聯經出版社,民國六十九年。 楊逢泰、邵宗海、洪泉湖、謝政論編著,《民族主義論文采》,臺北:黎明文化事業,民國八十二年。 一一-,《民族自決的理論與實際》,臺北:正中書局,民國六十五年。 楊端六等編,《六十五年來中國國際貿易統計》,出版地不詳: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民國二十年。 楊遵道、禁風美編著,《清政權半殖民地化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三年。 劉青鋒編,《民族主義與中國現代化》,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一九九四年。 廖光生,《排外與中國政治》,臺北:三民書局,民國七十七年。 趙淑敏,《中國海關史》,臺北: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民國七十一年。 蔣永敬,《北伐時期的政治史料:一九二七年的中國》,臺北:正中書局,民國七十年。 一一一,《國民革命與中囡統一運動》,臺北:正中書局,民國六十六年。 一一一,《鮑羅廷與武漢政權》,臺北: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民國五十二年。 蔣廷袱,《近代中國外交史資料轉要》,上海:商務印書館,一九三一年。 一一一,《中國近代史研究》,臺北:里仁書局,民國七十一年。 鄭學祿,《第三國際丈》,上中下三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六年。 鄧中夏,《中國職工運動夫(一九一九~一九二六)》,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三年。 錢智修編,《求方雜誌「五卅事件」 》增刊,臺北:文海出版社,民國六十年。 錢泰,《中國不平等條約之緣起及其廢除之經過》,臺北:國防研究院,民國五十年。 錢義璋編,《沙基痛丈》,臺北:文海出版社,民國七十六年。 那德生,《國民革命史》,臺北:文海出版社,民國七十六年。 羅時實,《民族主義浪潮》,臺北:幼獅書局,民國六十年。 顧長聲,《傳教士與近代中國》,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一年。 顧器重,《租界與中國》,臺北:文海出版社,民國六十年。 (四)期刊、論文: 方鵬程,〈近代中國民族主義演進經驗析論〉,《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四卷第1期,壹北: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民國八十二年六月,頁53-84。 玉爾敏,〈十九世紀中國國際觀之演變〉,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主編,《中國近代現代史論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第七編自強運動(二)外交:頁25-99。 石元康,〈民族與民族自決〉,劉青鋒編,《民族主義與中國現代化》,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一九九四年,頁19-34。 白魯悄(Lucian W. Pye),〈中國民族主義與現代化〉,劉青鋒編,《民族主義與中國現代化》,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一九九四年,頁533-550。 朱求安、張海鵬、劉建一,〈應當如何看待義和國的排外主義〉,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第2期,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八一年,頁145-163。 朱;宏源,〈中國近代民族主義概觀〉,楊逢泰、邵宗海、洪泉湖、謝政論編著,《民族主義論文集》,臺北:黎明文化事業,民國八十二年,頁103-132。 朱堪,〈中國國民黨的民族主義政策理念之演進〉,《近代中國》,第65期,臺北:近代中國雜誌社,民國七十七年六月,頁112-129。 一一,〈民族主義在國際政治中的角色〉,楊逢泰、邵宗海、洪泉湖、謝政諭編著,《民族主義論文集》,臺北:黎明文化事絮,民國八十二年,頁275-290。 一一,〈析論中共偽稱民族主義〉,《近代中國》,第41期,臺北:近代中國雜誌社,民國七十三年六月,頁282-292。 沈宗端,〈世界資本主義與近代(1840~1922)中國民族主義〉,楊逢泰、邵宗海、洪泉湖、謝政論編著,《民族主義論文集》,臺北:黎明文化事業,民國八十二年,頁133-168。 汪榮祖,〈中國近代民族主義的回顧與展望〉,劉青鋒編,《民族主義與中國現代化》,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一九九四年,頁187-200。 李守孔,〈北伐前後國民政府外交政策之研究〉,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中華民國初期歷史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七十三年,頁185~245。 李忠涵,〈論;青季中國的民族主義〉,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主編,《中國近代現代史論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第十八編近代思潮(上):頁415-437。 李恩涵,〈成豐年間反基督教的言論〉,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委員會主編,《中國近代現代丈論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第四編教索與反西教:頁1~33。 李國手IS,〈民族主義與辛亥革命〉,《近代中國》,第51期,臺北:近代中國雜誌社,民國七十五年二月,頁8-29 0 一一-,〈導言一中國近代現代歷丈的演進〉,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委員會主編,《中國近代現代史論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第一編鴉片戰爭與英法聯軍:頁1~118。 一一一,〈甲午戰後至抗戰以前我國民族主義的發展〉,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主編,《中國近代現代史論集》,臺北:去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第十八編近代思潮(下):頁839-872。 李臺京,〈中共對民族主義的看法〉,《復興崗學報》,第21期,臺北:政治作戰學校,民國六十八年六月,頁225~242。 一一-,〈試論西方民族主義的演展〉,《復興崗學報》,第24期?臺北:政治作戰學校?民國六十八年六月,頁179~197。 呂實強,〈晚清中國知識份子對基督教義理的闢斥〉,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主編,《中國近代現代史論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第四編教索與反西教:頁101~127。 洪泉湖,〈亞洲現代民族主義運動的發展〉,楊逢泰、邵宗海、洪泉湖、謝政諭編著,《民族主義論文集》,臺北:黎明文化事業,民國八十二年,頁509~534。 胡春息,〈北伐前後的民眾運動〉,《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2期,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民國七十i年五月,頁165~194。 一一一,〈民族主義在中韓兩國近代史中的共有特質〉,劉青峰編,《民族主義與中國現代化》,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四年,頁53~64。 胡興梅,〈五四運動與民族主義〉,《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四卷第1期,臺北: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民國八十二年六月,頁85~89。 唐德剛,〈論帝國主義與晚清外患〉,《傳記文學》,第57卷1期,臺北:傳記文學雜誌社,民國七十九年七月,頁19~29。 袁偉時,〈中國民族主義與現代化『封抗」 論獻疑〉,劉青鋒編,《民族主義與中國現代化》,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一九九四年,頁209~217。 韋政通,〈臺灣意識與民族主義〉,劉青鋒編,《民族主義與中國現代化》,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一九九四年,頁289~308。 張玉法,〈帝國主義、民族主義與國際主義在近代中國歷史上的角色〉,劉青鋒編,〈民族主義與中國現代化》,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一九九四年,頁3~18。 張樹倫,〈析論民族主義與國家整合〉,《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四卷第1期,臺北: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民國八十二年六月,頁7~鈞。 陳三升,〈租界與中國革命〉,《中國現代史專題研究報告》 《二》,臺北: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民國七十四年,頁221~262。 陳方正,〈民族主義的剖析:起源、結構與功能〉,劉青鋒編,《民族主義與中國現代化》,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一九九四年,頁3~18。 陳豐祥,〈五四時期的民族主義〉,《國立師範大學歷史學報》,第9期,臺北:國立師範大學歷史系,民國七十年五月,頁303~331。 章開玩,〈「排滿」平議一對辛亥前後民族主義的再認識〉,《困丈館館于I」》,第16期,臺北:國史館,民國八十三年六月,頁125~143。 楊桂杰,〈 民族自決」問題之探討〉,《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四卷第1期,臺北: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民國八十二年六月,頁26~40。 楊逢泰,〈西方民族主義的演進和精義〉,楊逢泰、邵宗海、洪泉湖、謝政論編著,《民族主義論文集》,臺北:黎明文化事業,民國八十二年,頁487~508。 閻沁恆、蔣7]〈. 敬合著,〈北伐時期的對外交涉〉,《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5期,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民國七十六年五月,頁97~123。 程立鶴,〈近百年中國民族主義教育思想之起源〉,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主編,《中國近代現代史論采》,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第十八編近代思潮(上):頁357~413。 王正華,《廣州時期的國民政府:民十四年七月~民十五年十二月》,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民國七十年六月。碩士論文一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 李仕德,《北伐前後時期中英外交關係之研究(1925-1928)》,臺北: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民國七十八年。碩士論文一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 李壹京,《中共與民族主義》,臺北: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民國六十五年八月。碩士論文一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 梁元棟,《五四運動前後政治思潮與國民革命》,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民國七十年六月。碩士論文一國立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 薛璞,《國民政府成立前南方革命政府之外交》,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民國六十六年六月。碩士論文一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 (五)報紙、雜誌: 《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臺北: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四卷1期。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采刊》,臺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 《近代中國》,臺北:近代中國雜誌社,41期、51期、65期。 《近代史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丈研究所,第2期。 《求方雜誌》,上海:商務印書館,一九一四年~一九三一年。 《政治大學歷史學報》,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2、5期。 《師範大學歷文學報》,臺北:國立師範大學歷史系,9期。 《國史館館刊》,臺北:國史館,復刊16期。 《復興崗學報》,臺北:政治作戰學校,21期、24期。 《傳記文學》,臺北:傳記文學雜誌社,57卷1期。 《中國時報》,民國八十五年三月十日~五月廿日。 《順天時報》,民國十五~廿年。 《國問周報》,天津,一九二四年~一九三七年。 二、英文部份 《一》官方文件、檔案、資料、年鑑 Great Britain Documents on British Foreign Policy, 1919~1939, London: Her Majesty`s Government Office, 1960. Second Series, Vol. VIII. U.S. Department of States,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Washington: U.S. Government Print Office,1928, Vol. I & Vol.11.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Treaties and Agreements "YVith and Concerning China, 1919,..,,1929, Washington D. C., 1929. Gove, P. Balcock ed., 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Springfield, Mass: Merriam-Webster, 1986. Woodhead, H. G. W. ed., The China Year Book, 1926~1927, Kraus, Reprint, 1969. (二)專著: Alter, Peter. Nationalism, London; New York: E. Arnold, 1989. Birch, Anthony Harold. Nationalism and National Integration. London; Boston : Unwin Hyman, 1989. Banaclough, Geoffrey. An introduction to Contemporary History, New York: Basic Books, Inc ., 1964. Brandt, Conard` Schwartz, Benjanul1 and Fairbank》ohn K. A Documentary History of Chinese Communism, New York: AthenemTI, 1966. BunlS, Richard D. et al ed. Diplomats in Crisis: United States –Chinese Japanese Relations, 19 1 9~1 941 Santa Babara, Calif: ABC-Clio, 1974. Calvert, Peter. Revolution and International Politics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84. CalT, Edward Hallett. Nationalism and After, London :Macmillan, 1945. Chan, F. Gilbeli & Etzold, Thomas H. eds., China in the 1920`s:Nationalism and Communism, New York: New Viewpoint, 1976. Chapman, Herbert O. The Chinese Revolution, 1 926~1927 London: Constable & Co., ltd., 1928. Chen, Jerome. &Tarling, Nicholas. eds., Studies in the Social History of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Essays in lVJemOlY of Victor Purcell Cambridge, Mas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0. Cohen, Paul A. China and Christianity,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3. Degras,Jane. ed., Soviet Documents on Foreign Policy,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3. Deutsch, Karl W. Nationalism and It`s Alternatives, New York: Knopf, 1969. Fishel, Wesley R. The End of Extraterritoriality of China,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52. Gilbert, Rodney. The Unequal Treaties: China and the Foreigner, London: John Murray, 1976. Gathonle-Hardy, G. M., A Hard History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1920~1928,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38. Hutchinson, John and Smith, Anthony D. Nationalis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Iriye, Akira. After Imperialism,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5. Issacs, Harold R., The Tragedy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1. Jerome, Cblen. and Tarling, Nicholas eds., Studies in the Social History of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0. Kamenka, Eugene. ed. Nationalism: The Nature and Evolution of an idea,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76. Kedomle, Elie. Nationalism, London: Hutchinson University Press, 1971. Koh11, HallS. Nationalism, New Jersey: D. Van Nostrand Company, Inc., 1955. Lattourette, Kenneth Scott. A History of Christian Missions in China, New York: Macmillan, 1929. Minogue, Keill1eth. Nationalism, New York: Basic Books, Inc., 1967. Mayall, James. Nationalism and International Society, Cambridge, [England] ; New York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Morse, H. B. &MacNair, H. F. Far Easter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ew York: D. Van Nostrand Co., 1950. Pollard, Robert T. China`s Foreign Relations, 1917~1931, New York: MacMillall, 1933. Pollis, Adamantia & Schwab, Peter eds., Human Rights, New York: Praeger Publishers, 1979. Ransome, Arthur. The Chinese Puzzle,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27. Remer, Charles F. Foreign Investment in Chna, New York: Howard Fertig, 1968. Sathyamurthy, T. V. Nationalism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Political and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s, London: Frances Pinter, 1983. Schrecker, John E. Imperialism and Chinese Nationalism: Germany in Shantung, Cambridge, Nl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1. Sheng, Hu. Imperialism and Chinese Polities, Arlington, Virginia: 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 Inc.,1975. Smith, Anthony D. Nationalism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1979. Snyder, Louis L. The i\\lfeaning of Nationalism, New Brunswick, New Jersey: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1954. Tse-tsung,Chow. The i\\lJay Fourth Movement,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7. TSOll, Tang & Ping-ti, Ho eds., China in Crisi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8. Wilson, David C., Britain and the Kuomintang, 1911~1928: A Study of the Interaction of Official Policies and Perceptions in Britain and China, London: University of London,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Ph. D. dissertation, 1973. Wilbur, C. Martin. The Nationalist Revolution in China Cambridg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Wen-han, IGang. The Chinese Student Movement New York: King`s Crown Press, 1948. Woodhead, H. G. W. ed., The China Year Book, 1926~1927, Kraus, Reprint, 1969. Wright, Mary Clabaugh. The Last Stand of Chinese Conservatism, Stanford,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7. Wright, Stanley F. China Struggle for Tariff Autonomy, 1843~1938 Shanghai: Kelly and Walsh, 1938. (三)論文: Cavendish, Patrick "Anti-imperialism in the Kuomintang, 1923~1928", in Jerome Chen & Nicholas T arlin g, eds. Studies in the Social History of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Essays in Memory of Victor Purcell, Cambridge, Mas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0. pp.23~56. Etzold, Thomas H. "The Search of Sovereignty: The Unequal Treaties in Sino-American Relations, 1925~ 1930 II, in F. Gilbert Chan & homas H. Etzold, eds. China in the 1920`s: Nationalism and Communism, New York: New Viewpoint, 1976. pp.176~196. Plamenaz, John "Two Types fo Nationalism JJ,in Eugene Kamenka, Nationalism New York: St. IvIartin`s Press, 1976, pp.22~37. Wilbur, C. Martin ".A;filitary Separa-tiotl and Process of Reunification under Nationalist Regime, 1 922~1937",in Ho Ping-ti & Tang Tsou, eds. China in Crisi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8, pp.246~257. Wood, Herbert J. "Nelson Trusler Johnson: The Diplomacy of Beneent Pragmatism, II in Richard D. BUlllS, et al ed. Diplomats in Crisis: United States -Chinese-Japanese Relations, 1919~1941, Santa Babara, Calif: ABC-Clio, 1974. pp. 9~28. Wright, Jolm T. "Human Rights in the West: Political Liberties and the Rule of Law JJ in Adamantia Pollis & Peter Schwab eds., Human Rights, New York: Praeger Publishers, 1979. pp.19~31.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學系
82253003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2602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廖光生 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張棋炘 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Chang, Chi-shin en_US dc.creator (作者) 張棋炘 zh_TW dc.creator (作者) Chang, Chi-shin en_US dc.date (日期) 1995 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8-四月-2016 15:27:40 (UTC+8) - dc.date.available 28-四月-2016 15:27:40 (UTC+8)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8-四月-2016 15:27:40 (UTC+8) -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B2002002602 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7692 -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外交學系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2253003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圖表目次..........壹 目錄..........I 第一章導論..........1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研究方法及組織架構..........4 第三節研究的範圍及限制..........6 第二章民族主義在各國的發展及作用..........7 第一節民族主義概念的分析..........7 第二節民族主義的定義與發源..........7 第三節民族主義的構成要素..........15 第二節民族主義的發展及其作用..........16 一、民族主義在歐洲的發展..........16 二、民族主義的作用..........20 小結..........21 第三節民族主義與排外間的關聯..........22 一、排外概念的分析..........22 二、排外的性質..........23 三、民族主義與排外間的關聯..........25 小結..........27 第三章近代中國之民族主義與中國革命..........28 第一節近代民族主義在中國的興起及其特質..........28 一、中國在發展民族主義過程中遭遇的障礙..........36 二、民族主義在中國的階段性發展..........36 小結..........51 第二節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對民族主義的立場..........54 一、外人在華的勢力..........55 二、國民黨的民族主義政策..........75 三、中國共產黨對民族主義的立場..........86 小結..........92 第四章民族主義與中國社會..........95 第一節中國社會的排外態度..........96 一、中國社會與基督教..........96 二、國權的回收與經濟民族主的勃興..........105 小結..........111 第二節北伐期間的對外衝突與排外運動..........112 一、五州事件..........113 二、沙基事件..........116 三、省港罷工事件..........118 四、漢潯事件..........121 五、南京事件..........127 小結..........129 第三節北代期間的對外交涉..........130 一、革命、民族主義與外交..........132 二、北伐期間的對外交涉..........134 小結..........157 第五章民族主義的現代意義..........160 第一節民族主義、排外與近代中國外交..........161 第二節民族主義與一九九○年代的中國對臺政策(兩岸關係概論)..........167 第三節民族主義與人權..........172 第六章結論..........175 參考書目..........180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2602 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民族主義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排外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中國外交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新帝國主義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反帝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現代化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Nationalism 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Anti-foreignism 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Chinese Diplomacy 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Neo-imperialism 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Anti-imperialism 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Modernization en_US dc.title (題名) 民族主義、排外與近代中國外交-以北伐時期為例 zh_TW dc.title (題名) Nationalism, Anti-foreignism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Diplomacy 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 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一)官方文件、檔案、資料、年鑑: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鼠「民國外交檔案」 《1912~1926》: 租地租界格 修訂條約檔 關稅特別會議檔 法權檔 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夫研究所編,《五卅運動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六年。 中國國民黨黨史會編,《革命文獻》,第8輯、18 輯、69輯。 《中國國民黨歷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集》,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四十年。 王鐵崖編,《中外舊約章匯編》,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一九八二年。 高承元編,《廣州武漢革命外交文獻》,上海:神州國光出版社,一九三0年。 國史館編,《中華民國史事紀要》(初稿)(民國十一年五廿年),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六十七年~。 國民政府文官處編,《國民政府去報》,南京:國民政府文官處,民國十七年~。 因風出版社主編,《清初及中期對外交涉條約輯》,臺北:國風出版社,民國五十三年。 一一一一一一一,《清末對外交涉條約輯》,共三輯,臺北:國風出版社,民國五十三年。 程道德、張敏手編,《中華民國外交夫資料還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八四年。 彭明主編,《中國現代史資料還緝》,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一九八八年。 實黨部中國經濟年鑑編察委員會主編,《中國經濟年鑑》,臺北:宗青出版社,民國六十九年。 嚴中平等編,《中國近代經濟丈統計資料選輯》,北京:科學出版社,一九五五年。 (二)文集、回憶錄: 張國去,《我的回憶》,香港:明報月刊社,一九七三年。 陳公博著,李鍔、趙令揚、汪瑞炯編泣,《苦笑錄》,香港:香港大學,一九七九年。 除欠博、周佛海,《除去博﹒周佛海回憶錄》,臺北:躍昇文化事常去司,民國七十七年。 中央研究院進代丈研究所編,《抗戰前十年國家建設史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七十三年。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中華民國初期歷史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七十三年。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中華民國建國史討論集》,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七十年。 中華文化彼典運動推行委員會主編,《中國近代現代史論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四年。 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中國現代史專題研究報告》,臺北: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民國七十四年。 中華民國建國史編慕委員會,《中華民國建國史》,臺北:國立編民族主義、排外與近代中國外交譯館,民國七十四年。 中國國民黨黨史會編,《國父全集》,臺北:搞者出版,民國六十二年。 中共中央馬克斯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斯大林全系》,共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三年。 孫中山先立與近代中國學術討論編輯委員會編,《孫中山先生與近代中國學術討論集》,臺北:編者出版,民國七十四年。 張玉法編,《中國現代史論集》,臺北:聯經出版社,民國七十一年。 (三)專著: 丁名楠、金宗英、越明杰等著,《帝國主義侵華夫》,共兩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六年。 小島晉治、丸山拉幸著,黨寄民譯,《中國近現代史》,臺北:帕米爾書店,民國八十二年。 上海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等聯合主編,《列強在中國的租界》,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一九九二年。 中國人權協會主編,《人權論文選輯》,臺北:編者自印,民國七十一年。 中華民國外交問題研究會,《國民政府北伐後中日外交關係》,臺北:編者,民國五十三年。 王曾才,《西洋近代史》,臺北:正中書局,民國五十九年。 一一一,《中國外交史話》,臺北:經世書局,民國七十七年。 石源華,《中華民國外交丈》,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四年。 呂實強,《中國官綽反教的原因》,臺北:中國學術著獎助委員會F 民國五十五年。 吳利明,《基督教與中國社會變遷》,臺北:基督教文藝出版社,一九八一年。 兵承明,《中國資本主義與國內市場》,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出版社,一九八五年。 一一一,《帝國主義在舊中國的投資》,北京:中國文學社,一九五六年。 其新興,《整合理論與兩岸關係之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父司,民國八十四年。 李友仁、郭傳重,《中國國民黨簡史《 1894-1949》》,北京:新華印行,一九八八年。 李守孔,《國民革命史》 》臺北:國父百年誕辰籌備會,民國五十四年。 李忠涵,《北伐前後的「革命外交」 《1925-1931》》 》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八十二年。 一一一,《晚清的收回礦權運動》,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八十二年。 李時岳,《近代中國反洋教運動》,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五年。 李雲漾,《中國國民黨黨史研究與評論》,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民國八十一年。 李劍農,《中國近百年政治夫》,上下兩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七年,十八版。 李樹奇,《坑變中的中國社會》,臺北:旦仁書局,民國七十一年。 李澤厚,《中國近代思想史論》,臺北:谷風出版社,民國七十六年。 林治平主編,《近代中國與基督教論文集》,臺北:宇宙光出版社?民國七十九年。 邵玉銘編,《二十世紀中國基督教問題》,臺北:正中書局,民國一l 鈞一 民族主義、排外與近代中國外交六十九年。 帕米爾書店編輯部編,《現代民族主義演進丈》,臺北:帕米爾書店,民國六十八年。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帝國主義》,臺北:帕米爾書店,民國六十六年。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資本主義》,臺北:帕米爾書店,民國六十五年。 周綾生,《革命的外交》,上海:太平洋書店,一九二六年。 皮、汝成,《帝國主義與中國鐵路》,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年。 胡絕,《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土下兩冊,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 洪泉湖,《國父民族自決論之研究》,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六十八年。 一一一,《中華民國憲法與立國精神》,臺北:幼獅書局,民國八十二年。 洪鈞培,《國民政府外交史》,臺北:文海出版社,民國五十七年。 姚廷芳著,《新閉關時期與英法聯軍》,臺北:三民書局,民國七十一年。 一一一編著,《鴉片戰爭與道光皇帝.林則徐.琦善.者英》,上下兩冊,臺北:三民書局,民國五十九年。 段雲章、邱捷,孫中山與近代中國軍閥,四川:人民出版社,一九九0 年。 孫文,《三民主義》,臺北:中央文物供應才土,民國七十四年。 浦薛鳳,《現代西洋政治思潮》,臺北:正中書局,民國七十九年。 財政部關稅總局編撰,《中華民國海關簡史》,臺北:財政部關稅總局,民國八十四年。 馬超俊,《中國勞工運動丈》,共二冊,臺北:中國勞工福利出版才土,民國四十八年。 高蔭才且,《中華民國大事紀》,臺北:世界書局,民國四十六年。 高爾松、高爾柏編,《漢口慘殺案》,臺北:文海出版社,民國七十六年。 張玉法,《中國現代史》,臺北:求華書局,民國六十七年。 張存武,《中美工約風潮》,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五十五年。 張忠、拔,《中華民國外交史》,臺北:正中書局,民國三十二年。 張朋園,《梁啟超與民國政治》,臺北:令貨初版社,民國六十七年。 張道行,《中外條約綜論》,臺北:五洲出版社,民國五十八年。 于長緒,心、高理寧著,卡大中譯,《孫中山一未完成的革命》,臺北:時報文化,民國八十二年。 亨1》 成索,《陳獨秀與中國共產主義運動》,臺北:聯經出版社,民國八十年。 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一九八九年三版。 一一一,《近代中國的變局》,臺北:聯經出版社,民國七十六年。 亨1》 恆鈺,《共產國際與中國革命:第一次囡共合作》,臺北:求大固書令司,民國七十八年。 享1》 華倫,《中共丈論》,共四冊,臺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五十八年。 陳端志,《五四運動之史的評價》,臺北:古楓出版社,民國七十五年。 陳達,《中國勞工問題》,上海:商務印書館,一九二九年。 陳鵬仁編譯,《中日外交史:北伐時代》,臺北:水牛出版社,民國七十八年。 陶希聖,《中國社會與中國革命》,臺北:全民出版社,民國四十四年。 清華學生會、晨報編輯處編,《五卅病史》,臺北:文海出版社,民國十四年。 梁伯華,《近代中國外交的巨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八十年。 黃國昌著,《中國意識與臺灣意識》,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八十一年。 鄒魯,《中國國民黨史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四十年。 傅啟學,《中國外交丈》,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八十年。 葉拉澈,《廢除不平等條約》,臺北:正中書局,民國六十年。 費正清(John K. Fairbank)主編,張玉法主譯,《劍橋中國史》,臺北:南天書局,民國七十六年。 費正清(John K. Fairbank)主編,章建剛等譯,《劍橋中華民國史》,主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一年。 達林(David Dallin J.)著,周肇譯,《俄國侵略遠東史》,臺北:國立編譯館,民國四十二年。 楊森宮,《中國基督教丈》,臺北:壹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一年二版。 楊國樞、金神保主編,《現代化與民族主義》,臺北:聯經出版社,民國六十九年。 楊逢泰、邵宗海、洪泉湖、謝政論編著,《民族主義論文采》,臺北:黎明文化事業,民國八十二年。 一一-,《民族自決的理論與實際》,臺北:正中書局,民國六十五年。 楊端六等編,《六十五年來中國國際貿易統計》,出版地不詳: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民國二十年。 楊遵道、禁風美編著,《清政權半殖民地化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三年。 劉青鋒編,《民族主義與中國現代化》,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一九九四年。 廖光生,《排外與中國政治》,臺北:三民書局,民國七十七年。 趙淑敏,《中國海關史》,臺北: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民國七十一年。 蔣永敬,《北伐時期的政治史料:一九二七年的中國》,臺北:正中書局,民國七十年。 一一一,《國民革命與中囡統一運動》,臺北:正中書局,民國六十六年。 一一一,《鮑羅廷與武漢政權》,臺北: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民國五十二年。 蔣廷袱,《近代中國外交史資料轉要》,上海:商務印書館,一九三一年。 一一一,《中國近代史研究》,臺北:里仁書局,民國七十一年。 鄭學祿,《第三國際丈》,上中下三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六年。 鄧中夏,《中國職工運動夫(一九一九~一九二六)》,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三年。 錢智修編,《求方雜誌「五卅事件」 》增刊,臺北:文海出版社,民國六十年。 錢泰,《中國不平等條約之緣起及其廢除之經過》,臺北:國防研究院,民國五十年。 錢義璋編,《沙基痛丈》,臺北:文海出版社,民國七十六年。 那德生,《國民革命史》,臺北:文海出版社,民國七十六年。 羅時實,《民族主義浪潮》,臺北:幼獅書局,民國六十年。 顧長聲,《傳教士與近代中國》,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一年。 顧器重,《租界與中國》,臺北:文海出版社,民國六十年。 (四)期刊、論文: 方鵬程,〈近代中國民族主義演進經驗析論〉,《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四卷第1期,壹北: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民國八十二年六月,頁53-84。 玉爾敏,〈十九世紀中國國際觀之演變〉,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主編,《中國近代現代史論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第七編自強運動(二)外交:頁25-99。 石元康,〈民族與民族自決〉,劉青鋒編,《民族主義與中國現代化》,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一九九四年,頁19-34。 白魯悄(Lucian W. Pye),〈中國民族主義與現代化〉,劉青鋒編,《民族主義與中國現代化》,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一九九四年,頁533-550。 朱求安、張海鵬、劉建一,〈應當如何看待義和國的排外主義〉,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第2期,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八一年,頁145-163。 朱;宏源,〈中國近代民族主義概觀〉,楊逢泰、邵宗海、洪泉湖、謝政論編著,《民族主義論文集》,臺北:黎明文化事業,民國八十二年,頁103-132。 朱堪,〈中國國民黨的民族主義政策理念之演進〉,《近代中國》,第65期,臺北:近代中國雜誌社,民國七十七年六月,頁112-129。 一一,〈民族主義在國際政治中的角色〉,楊逢泰、邵宗海、洪泉湖、謝政諭編著,《民族主義論文集》,臺北:黎明文化事絮,民國八十二年,頁275-290。 一一,〈析論中共偽稱民族主義〉,《近代中國》,第41期,臺北:近代中國雜誌社,民國七十三年六月,頁282-292。 沈宗端,〈世界資本主義與近代(1840~1922)中國民族主義〉,楊逢泰、邵宗海、洪泉湖、謝政論編著,《民族主義論文集》,臺北:黎明文化事業,民國八十二年,頁133-168。 汪榮祖,〈中國近代民族主義的回顧與展望〉,劉青鋒編,《民族主義與中國現代化》,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一九九四年,頁187-200。 李守孔,〈北伐前後國民政府外交政策之研究〉,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中華民國初期歷史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七十三年,頁185~245。 李忠涵,〈論;青季中國的民族主義〉,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主編,《中國近代現代史論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第十八編近代思潮(上):頁415-437。 李恩涵,〈成豐年間反基督教的言論〉,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委員會主編,《中國近代現代丈論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第四編教索與反西教:頁1~33。 李國手IS,〈民族主義與辛亥革命〉,《近代中國》,第51期,臺北:近代中國雜誌社,民國七十五年二月,頁8-29 0 一一-,〈導言一中國近代現代歷丈的演進〉,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委員會主編,《中國近代現代史論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第一編鴉片戰爭與英法聯軍:頁1~118。 一一一,〈甲午戰後至抗戰以前我國民族主義的發展〉,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主編,《中國近代現代史論集》,臺北:去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第十八編近代思潮(下):頁839-872。 李臺京,〈中共對民族主義的看法〉,《復興崗學報》,第21期,臺北:政治作戰學校,民國六十八年六月,頁225~242。 一一-,〈試論西方民族主義的演展〉,《復興崗學報》,第24期?臺北:政治作戰學校?民國六十八年六月,頁179~197。 呂實強,〈晚清中國知識份子對基督教義理的闢斥〉,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主編,《中國近代現代史論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第四編教索與反西教:頁101~127。 洪泉湖,〈亞洲現代民族主義運動的發展〉,楊逢泰、邵宗海、洪泉湖、謝政諭編著,《民族主義論文集》,臺北:黎明文化事業,民國八十二年,頁509~534。 胡春息,〈北伐前後的民眾運動〉,《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2期,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民國七十i年五月,頁165~194。 一一一,〈民族主義在中韓兩國近代史中的共有特質〉,劉青峰編,《民族主義與中國現代化》,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四年,頁53~64。 胡興梅,〈五四運動與民族主義〉,《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四卷第1期,臺北: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民國八十二年六月,頁85~89。 唐德剛,〈論帝國主義與晚清外患〉,《傳記文學》,第57卷1期,臺北:傳記文學雜誌社,民國七十九年七月,頁19~29。 袁偉時,〈中國民族主義與現代化『封抗」 論獻疑〉,劉青鋒編,《民族主義與中國現代化》,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一九九四年,頁209~217。 韋政通,〈臺灣意識與民族主義〉,劉青鋒編,《民族主義與中國現代化》,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一九九四年,頁289~308。 張玉法,〈帝國主義、民族主義與國際主義在近代中國歷史上的角色〉,劉青鋒編,〈民族主義與中國現代化》,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一九九四年,頁3~18。 張樹倫,〈析論民族主義與國家整合〉,《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四卷第1期,臺北: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民國八十二年六月,頁7~鈞。 陳三升,〈租界與中國革命〉,《中國現代史專題研究報告》 《二》,臺北: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民國七十四年,頁221~262。 陳方正,〈民族主義的剖析:起源、結構與功能〉,劉青鋒編,《民族主義與中國現代化》,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一九九四年,頁3~18。 陳豐祥,〈五四時期的民族主義〉,《國立師範大學歷史學報》,第9期,臺北:國立師範大學歷史系,民國七十年五月,頁303~331。 章開玩,〈「排滿」平議一對辛亥前後民族主義的再認識〉,《困丈館館于I」》,第16期,臺北:國史館,民國八十三年六月,頁125~143。 楊桂杰,〈 民族自決」問題之探討〉,《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四卷第1期,臺北: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民國八十二年六月,頁26~40。 楊逢泰,〈西方民族主義的演進和精義〉,楊逢泰、邵宗海、洪泉湖、謝政論編著,《民族主義論文集》,臺北:黎明文化事業,民國八十二年,頁487~508。 閻沁恆、蔣7]〈. 敬合著,〈北伐時期的對外交涉〉,《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5期,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民國七十六年五月,頁97~123。 程立鶴,〈近百年中國民族主義教育思想之起源〉,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主編,《中國近代現代史論采》,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第十八編近代思潮(上):頁357~413。 王正華,《廣州時期的國民政府:民十四年七月~民十五年十二月》,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民國七十年六月。碩士論文一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 李仕德,《北伐前後時期中英外交關係之研究(1925-1928)》,臺北: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民國七十八年。碩士論文一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 李壹京,《中共與民族主義》,臺北: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民國六十五年八月。碩士論文一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 梁元棟,《五四運動前後政治思潮與國民革命》,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民國七十年六月。碩士論文一國立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 薛璞,《國民政府成立前南方革命政府之外交》,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民國六十六年六月。碩士論文一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 (五)報紙、雜誌: 《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臺北: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四卷1期。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采刊》,臺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 《近代中國》,臺北:近代中國雜誌社,41期、51期、65期。 《近代史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丈研究所,第2期。 《求方雜誌》,上海:商務印書館,一九一四年~一九三一年。 《政治大學歷史學報》,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2、5期。 《師範大學歷文學報》,臺北:國立師範大學歷史系,9期。 《國史館館刊》,臺北:國史館,復刊16期。 《復興崗學報》,臺北:政治作戰學校,21期、24期。 《傳記文學》,臺北:傳記文學雜誌社,57卷1期。 《中國時報》,民國八十五年三月十日~五月廿日。 《順天時報》,民國十五~廿年。 《國問周報》,天津,一九二四年~一九三七年。 二、英文部份 《一》官方文件、檔案、資料、年鑑 Great Britain Documents on British Foreign Policy, 1919~1939, London: Her Majesty`s Government Office, 1960. Second Series, Vol. VIII. U.S. Department of States,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Washington: U.S. Government Print Office,1928, Vol. I & Vol.11.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Treaties and Agreements "YVith and Concerning China, 1919,..,,1929, Washington D. C., 1929. Gove, P. Balcock ed., 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Springfield, Mass: Merriam-Webster, 1986. Woodhead, H. G. W. ed., The China Year Book, 1926~1927, Kraus, Reprint, 1969. (二)專著: Alter, Peter. Nationalism, London; New York: E. Arnold, 1989. Birch, Anthony Harold. Nationalism and National Integration. London; Boston : Unwin Hyman, 1989. Banaclough, Geoffrey. An introduction to Contemporary History, New York: Basic Books, Inc ., 1964. Brandt, Conard` Schwartz, Benjanul1 and Fairbank》ohn K. A Documentary History of Chinese Communism, New York: AthenemTI, 1966. BunlS, Richard D. et al ed. Diplomats in Crisis: United States –Chinese Japanese Relations, 19 1 9~1 941 Santa Babara, Calif: ABC-Clio, 1974. Calvert, Peter. Revolution and International Politics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84. CalT, Edward Hallett. Nationalism and After, London :Macmillan, 1945. Chan, F. Gilbeli & Etzold, Thomas H. eds., China in the 1920`s:Nationalism and Communism, New York: New Viewpoint, 1976. Chapman, Herbert O. The Chinese Revolution, 1 926~1927 London: Constable & Co., ltd., 1928. Chen, Jerome. &Tarling, Nicholas. eds., Studies in the Social History of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Essays in lVJemOlY of Victor Purcell Cambridge, Mas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0. Cohen, Paul A. China and Christianity,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3. Degras,Jane. ed., Soviet Documents on Foreign Policy,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3. Deutsch, Karl W. Nationalism and It`s Alternatives, New York: Knopf, 1969. Fishel, Wesley R. The End of Extraterritoriality of China,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52. Gilbert, Rodney. The Unequal Treaties: China and the Foreigner, London: John Murray, 1976. Gathonle-Hardy, G. M., A Hard History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1920~1928,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38. Hutchinson, John and Smith, Anthony D. Nationalis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Iriye, Akira. After Imperialism,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5. Issacs, Harold R., The Tragedy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1. Jerome, Cblen. and Tarling, Nicholas eds., Studies in the Social History of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0. Kamenka, Eugene. ed. Nationalism: The Nature and Evolution of an idea,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76. Kedomle, Elie. Nationalism, London: Hutchinson University Press, 1971. Koh11, HallS. Nationalism, New Jersey: D. Van Nostrand Company, Inc., 1955. Lattourette, Kenneth Scott. A History of Christian Missions in China, New York: Macmillan, 1929. Minogue, Keill1eth. Nationalism, New York: Basic Books, Inc., 1967. Mayall, James. Nationalism and International Society, Cambridge, [England] ; New York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Morse, H. B. &MacNair, H. F. Far Easter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ew York: D. Van Nostrand Co., 1950. Pollard, Robert T. China`s Foreign Relations, 1917~1931, New York: MacMillall, 1933. Pollis, Adamantia & Schwab, Peter eds., Human Rights, New York: Praeger Publishers, 1979. Ransome, Arthur. The Chinese Puzzle,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27. Remer, Charles F. Foreign Investment in Chna, New York: Howard Fertig, 1968. Sathyamurthy, T. V. Nationalism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Political and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s, London: Frances Pinter, 1983. Schrecker, John E. Imperialism and Chinese Nationalism: Germany in Shantung, Cambridge, Nl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1. Sheng, Hu. Imperialism and Chinese Polities, Arlington, Virginia: 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 Inc.,1975. Smith, Anthony D. Nationalism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1979. Snyder, Louis L. The i\\lfeaning of Nationalism, New Brunswick, New Jersey: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1954. Tse-tsung,Chow. The i\\lJay Fourth Movement,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7. TSOll, Tang & Ping-ti, Ho eds., China in Crisi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8. Wilson, David C., Britain and the Kuomintang, 1911~1928: A Study of the Interaction of Official Policies and Perceptions in Britain and China, London: University of London,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Ph. D. dissertation, 1973. Wilbur, C. Martin. The Nationalist Revolution in China Cambridg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Wen-han, IGang. The Chinese Student Movement New York: King`s Crown Press, 1948. Woodhead, H. G. W. ed., The China Year Book, 1926~1927, Kraus, Reprint, 1969. Wright, Mary Clabaugh. The Last Stand of Chinese Conservatism, Stanford,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7. Wright, Stanley F. China Struggle for Tariff Autonomy, 1843~1938 Shanghai: Kelly and Walsh, 1938. (三)論文: Cavendish, Patrick "Anti-imperialism in the Kuomintang, 1923~1928", in Jerome Chen & Nicholas T arlin g, eds. Studies in the Social History of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Essays in Memory of Victor Purcell, Cambridge, Mas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0. pp.23~56. Etzold, Thomas H. "The Search of Sovereignty: The Unequal Treaties in Sino-American Relations, 1925~ 1930 II, in F. Gilbert Chan & homas H. Etzold, eds. China in the 1920`s: Nationalism and Communism, New York: New Viewpoint, 1976. pp.176~196. Plamenaz, John "Two Types fo Nationalism JJ,in Eugene Kamenka, Nationalism New York: St. IvIartin`s Press, 1976, pp.22~37. Wilbur, C. Martin ".A;filitary Separa-tiotl and Process of Reunification under Nationalist Regime, 1 922~1937",in Ho Ping-ti & Tang Tsou, eds. China in Crisi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8, pp.246~257. Wood, Herbert J. "Nelson Trusler Johnson: The Diplomacy of Beneent Pragmatism, II in Richard D. BUlllS, et al ed. Diplomats in Crisis: United States -Chinese-Japanese Relations, 1919~1941, Santa Babara, Calif: ABC-Clio, 1974. pp. 9~28. Wright, Jolm T. "Human Rights in the West: Political Liberties and the Rule of Law JJ in Adamantia Pollis & Peter Schwab eds., Human Rights, New York: Praeger Publishers, 1979. pp.19~31.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