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學位論文

文章檢視/開啟

書目匯出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引文資訊

TAIR相關學術產出

題名 少年監獄受刑少年與一般學校班級少年同儕團體之比較研究-社會網路的分析觀點與方法
A Network Approach to the Explanation of Adolescence Peer Group: A Comparison Study on Juvenile delinquents and School Students.
作者 夏蒂蓮
Hsia, Ti Lien
貢獻者 林佳瑩<br>謝高橋
Lin, Chia Ying<br>Hsieh, Kao Chiao
夏蒂蓮
Hsia, Ti Lien
關鍵詞 同儕團體
社會網路
偏差青少年
人際吸引
Peer grop
Social network
Adolescence
delinquency
subgroup
日期 1995
上傳時間 29-四月-2016 09:55:11 (UTC+8)
摘要   基於對偏差青少年同儕關係的理論與研究,各家林立,爭論不一,本研究使用社會網路的分析概念與方法,同時比較了偏差青少年與一般青少年同儕關係中的人際吸引、次團體形成、團體感受、團體互動以及個人在團體中態度的相關。企圖對青少年的同儕團體進行較深入的探究,同時亦將同儕關係網路放入個人社會網路中,嘗試瞭解同儕關係在個人社會網路中的位置。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社會學系
8025400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3280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林佳瑩<br>謝高橋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Lin, Chia Ying<br>Hsieh, Kao Chiao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夏蒂蓮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Hsia, Ti Lienen_US
dc.creator (作者) 夏蒂蓮zh_TW
dc.creator (作者) Hsia, Ti Lienen_US
dc.date (日期) 1995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9-四月-2016 09:55:11 (UTC+8)-
dc.date.available 29-四月-2016 09:55:11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9-四月-2016 09:55:11 (UTC+8)-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B2002003280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8050-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社會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0254003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基於對偏差青少年同儕關係的理論與研究,各家林立,爭論不一,本研究使用社會網路的分析概念與方法,同時比較了偏差青少年與一般青少年同儕關係中的人際吸引、次團體形成、團體感受、團體互動以及個人在團體中態度的相關。企圖對青少年的同儕團體進行較深入的探究,同時亦將同儕關係網路放入個人社會網路中,嘗試瞭解同儕關係在個人社會網路中的位置。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感謝
     目錄
     圖表目錄
     摘要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2
       第二節 研究的範圍和界定-----5
     第二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從兩個競爭的青少年偏差理論談起-----9
         一、差別結合理論-----10
         二、社會控制理論-----12
         三、整合的努力-----17
       第二節 幫派的研究-----19
       第三節 同儕類聚理論-----24
       第四節 其他對青少年行為與同儕關係的研究以及國內相關研究-----27
       第五節 社會網路的分析方法-----31
     第三章 研究設計-----38
       第一節 樣本選擇-----88
       第二節 研究工具-----40
       第三節 研究步驟-----44
       第四節 分析方法-----46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48
       第一節 基本背景與特徵-----48
       第二節 個人社會網路的分析-----55
       第三節 團體感-----65
       第四節 次團體的形成-----85
         一、隨時間的改變受試者類聚的現象-----85
         二、次團體的形成與其相關變項之分析-----105
       第五節 綜合討論-----11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21
       第一節 研究主要發現-----121
       第二節 研究的限制與對後續研究的建議-----129
     參考書目-----131
     附錄-----139
       附錄一 個人社會網路測量問卷-----139
       附錄二之一 所屬團體測量問卷-----148
       附錄二之二 所屬團體測量問卷-----156
       附錄三 一般態度和價值觀測量問卷-----165
       附錄四 偏差態度和價值觀測量問卷-----170
       附錄五 個人基本資料-----173
       附錄六之一 受刑少年的寢室分配-----176
       附錄六之二 受刑少年的座位分配(第一次段考前)-----176
       附錄六之三 受刑少年的座位分配(第一次段考後)-----176
       附錄六之四 一般少年組的座位分配(第一次段考前)-----177
       附錄六之五 一般少年組的座位分配(第一次段考後)-----177
       附表-----178
     
     圖表目錄
     表4-1-1 受刑少年組和一般少年組年齡分配-----48
     表4-1-2 受刑少年組和一般少年組父母存歿情形-----49
     表4-1-3 受刑少年組和一般少年組父母婚姻狀態度-----50
     表4-1-4 受刑少年組和一般少年組父母教育程度-----51
     表4-1-5 受刑少年組和一般少年組家庭收入-----52
     表4-1-6 受刑少年組和一般少年組父母職業狀況-----52
     表4-1-7 受刑少年組和一般少年組省籍分配-----53
     表4-2-1 個人社會網路中關係的結構-----56
     表4-2-2 同班同學在個人社會網路中的分配情形-----60
     表4-2-3 個人社會網路中同班同學佔朋友同學關係的比例-----61
     表4-2-4 最好的朋友為同班同學的比例-----61
     表4-2-5 最好的朋友更換率-----62
     表4-2-6 最好的朋友的特徵-----63
     表4-3-1 受刑少年組和一般少年組受試者自覺在團體中的位置-----65
     表4-3-2 在團體中個人能力是否感覺得到肯定-----67
     表4-3-3 在團體中是否會提出個人的看法-----68
     表4-3-4 提出意見後的對待方式-----69
     表4-3-5 團體中常進行的活動-----70
     表4-3-6 是否會把秘密告訴團體成員-----72
     表4-3-7 個人是否感覺團體成員會為其保密-----73
     表4-3-8 個人是否感覺在團體中受支持-----74
     表4-3-9 個人是否感覺有困難時會得到團體成員的協助-----75
     表4-3-10 個人是否感覺在團體中得到關心-----76
     表4-3-11 個人在團體中是否感覺受到讚許-----77
     表4-3-12 個人在團體中是否會感到壓力存在-----78
     表4-3-13 個人感覺在團體中競爭的程度-----79
     表4-3-14 團體中是否有佩服或害怕的人-----80
     表4-3-15 團體中是否意見不合-----81
     表4-3-16 個人在團體中是否感覺快樂-----82
     表4-3-17 父母是否贊成個人所屬團體-----83
     表4-3-18 學校老師對個人所屬團體的贊成度-----84
     圖4-4-1 第一、五、八次班上同學喜歡程度排序的MDS圖-----86
     圖4-4-2 受刑少年組班上同學關係圖(第二次排序活動時所收集)-----1
     圖4-4-3 受刑少年組班上同學關係圖(第五次排序活動時所收集)-----88
     圖4-4-4 受刑少年組班上同學關係圖(第八次排序活動時所收集)-----89
     圖4-4-5 受刑少年組班上要好朋友關係圖(第六次排序活動時所收集)-----90
     圖4-4-6 受刑少年組班上要好朋友關係圖(第九次排序活動時所收集)-----91
     表4-4-1 一般少年組排序資料各次間的QAP分析-----93
     圖4-4-7 一般少年組班上同學關係圖(第二次排序活動時所收集)-----95
     圖4-4-8 一般少年組班上同學關係圖(第五次排序活動時所收集)-----96
     圖4-4-9 一般少年組班上同學關係圖(第八次排序活動時所收集)-----97
     圖4-4-10 一般少年組班上要好朋友關係圖(第三次排序活動時所收集)-----99
     圖4-4-11 一般少年組班上要好朋友關係圖(第六次排序活動時所收集)-----101
     圖4-4-12 一般少年組班上要好朋友關係圖(第九次排序活動時所收集)-----102
     表4-4-2 受刑少年組和一般少年組偏差態度和價值觀測量在各層面的平均分數與標準差-----108
     表4-4-3 受刑少年組次團體成員在偏差態度測量上各層面的平均相關係數-----110
     表4-4-4 受刑少年組次團體內成員和他團體成員態度相似性(G1)-----111
     表4-4-5 受刑少年組次團體內成員和他團體成員態度相似性(G2)-----112
     表4-4-6 一般少年組偏差態度測量次團體內平均分數與標準差(二分分數)-----113
     附圖一之一 第五次排序資料的HCS分析圖(single-link)-----178
     附圖一之二 第五次排序資料的HCS分析圖(complete-link)-----178
     附圖一之三 第八次排序資料的HCS分析圖(single-link)-----179
     附圖一之四 第八次排序資料的HCS分析圖(complete-link)-----179
     附表一 一般少年組第九次班上同學喜歡程度排序中相互排序在十以內者-----180
     附表二之一 一般少年組次團體在一般態度與價值觀測量上的相似性(第一次測量)-----182
     附表二之二 一般少年組次團體在一般態度與價值觀測量上的相似性(第二次測量)-----185
     附表三 受刑少年組次團體成員在團體感項目上的差異-----187
     附表四之一 一般少年組次團體成員在團體感項目上的差異(第一次)-----191
     附表四之二 一般少年組次團體成員在團體感項目上的差異(第二次)-----195
     附表五 次團體成員和孤立者在團體項目上的差異-----199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3280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同儕團體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社會網路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偏差青少年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人際吸引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Peer grop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Social network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Adolescence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delinquenc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subgroupen_US
dc.title (題名) 少年監獄受刑少年與一般學校班級少年同儕團體之比較研究-社會網路的分析觀點與方法zh_TW
dc.title (題名) A Network Approach to the Explanation of Adolescence Peer Group: A Comparison Study on Juvenile delinquents and School Students.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