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Center,Research & Development (Social network graph considers only
internal connections of NCCU
)
CHIH-YU CHAN (281)
2022-05
實驗大學與永續未來
2020-12
未來想像中的大學
2019-05
從西方觀點看東方的莎士比亞
2019-03
臺灣實驗教育師資培育的困境與希望
2018-12
偏鄉不遠X教育共好:鹿樂平臺使用手冊
2018-11
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 Do the Ends Justify the Means?
2018-07
Reflecting on the Perspective Transformation of 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
2018-06
從能力本位到素養導向教育的演進、發展及反思
2018-04
中小學的國際教育:雙蘭經驗
2017-12
超自然信仰的安慰劑效應
2017-11
維持學習動機別依賴獎賞
2017-10
Experimentation and Innovation for the 12-Year Basic Education
2017-09
當教育實驗創新遇到考試
2017-08
學習實驗教育精神,師資培育的藍海策略
2017-07
小心實驗變成削足適履
2017-06
在真實情境中學習解決問題
2017-05
發揮3特色,感受學生大躍進
2017-04
EL:探索體驗學習的英雄之旅
2017-03
三思讀經教育:與時俱進的均衡發展
2017-01
再思讀經教育:填牛與填鴨一樣無解
2016-12
讀經教育 符合教育原理嗎?
2016-11
迎戰人工智慧 AI的未來人才
2016-10
10大策略助攻,實驗學校展翅成功
2016-09
廢校停看聽,實驗教育宜先行
2016-08
偏鄉教育政策3.0:總體、穩定、創新
2016-07
聯考比多元入學更公平嗎
2016-06
從學生自傳看學校選才的挑戰
2016-05
大學教師評鑑:量化指標之反思
2016-05
向金聖歎、鄭板橋學挫折復原力
2016-05
發展特色,縮短差距
2016-04
被績效綁架的教育
2016-03
你喜歡被稱讚「努力」嗎?
2016-01
學校優不優,標準怎麼訂
2015-12
三階段改革學校評鑑
2015-11
碟子上的大腦
2015-10
偏鄉教育創新發展
2015-10
競爭氛圍的代價
2015-09
犯罪率的雙城故事
2015-08
最佳教學法不該投票決定
2015-07
連結生活體驗的「真學習」
2015-06
簡化教材不如活化教材
2015-05
翻轉教室為何卡關?
2015-04
生命教育第一課
2015-03
大學自我評鑑:政大案例分析
2015-03
興趣真的可以當飯吃
2015-02
教學創新30年分歧路
2014-12
好老師要能翻轉自己
2014-11
從「睡眠學習」到主動聆聽
2014-10
教師不知道的祕密
2014-10
教師不知道的秘密
2014-09
12年國教該走向何處?
2014-08
翻轉教學:從「三定」到「三動」
2014-07
教師走出負面情緒3處方
2014-06
如何打開終身學習之門
2014-05
如何做一個無怨尤的老師
2014-04
老師可以生氣嗎?
2014-03
為何學英語別從文法開始
2014-02
你和孩子,誰比較理性
2014-01
發現孩子的亮點
2014-01
Finding kids shine
2014
A difficult situ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aiwan
2013-12
青少年犯罪,誰該負責?
2013.11
跨域整合與創新
2013-11
課程結構審查與學生學習成效評量—政大經驗
2013-11
錯愛孩子的4種方法
2013-10
為何大師培養不出大師
2013-09
你誤解「建構學習」了嗎?
2013-08
害怕成功的女人背後…
2013-07
你誤解「教學」了嗎?
2013-06
一個孩子就有一個亮點
2013-05
拿手足互相比較的代價
2013-04
我對數學的愛恨情仇
2013.03
未來想像教育在臺灣
2013-03
獨學不如共學
2013-01
如何用回饋引導學習
2012-12
讚美的風險
2012-11
堅持興趣,叛逆有理
2012-10
你是「衛星導航」父母嗎?
2012-09
假日父母的親子互動祕訣
2012-08
找到心流就能學而不倦
2012-07
哪種獎賞最管用?
2012-06
育兒寶典,小心選錯派典!
2012-05
百年之後,誰將留名?
2012-04
等待孩子的成就,要等多久?
2012-03
短暫午睡對國小學童認知功能與情緒之影響
2012-03
有一種孩子,值得等待
2012.01
一樣天才,兩種命運
2012-01
一樣天才,兩種命運
2011.12
招生選才過程中不同甄審項目的實質影響力
2011-12
大學生對教師的回饋:大學教師所不知道的一面
2011.06
發揮想像力共創臺灣未來:教育系統能扮演的角色
2010-12
教育學門的特色與評鑑
2010-09
「高中職生個人知識論信念量表」之編製與驗證
2010.07
活動課程可否計入通識教育學分?
2010.06
高中職生個人知識論信念與創造力之關係
2010-04
通識教育課程改革
2010
社區學習研究發展中心
2010
社區學習研究發展中心
2010
未來想像與創意人才培育先期規劃案
2010
社區學習研究發展中心
2009-12
擴散性思考與聚斂性思考的交會:有限解答之擴散
2008
台灣高等教育招生選才改進芻議 ——以發掘創意人才為核心考量
2008
高等教育招生選才指標系統的建構
2008
台灣高等教育招生選才改進芻議 ——以發掘創意人才為核心考量
2008
科學發現與知識成長:我們能從科學哲學當中學到什麼?(上)
2008
創造力教育計畫辦公室
2008
2008創造力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北部場次計畫
2008
政大創意應用課程暨實作培育發展計畫
2008
從系統觀點分析元明清三代非主流文學的傑出創作者(II)
2007
國立政治大學『發掘創意人才』招生策略之研究:第一部分
2007
創造力教育的未來任務
2007
政大招生選才指標系統的建構
2007
政大招生選才改進芻議
2007
通識課程與專業課程之組合地圖—以政大大學部課程為例
2007
創造力教育計畫辦公室
2007
為配合教育部「發掘人才、縮短城鄉差距」政策,本校如何招收優良大一新生(繁星計畫)案
2007
從系統觀點分析元明清三代非主流文學的傑出創作者(I)
2007
偏遠地區小學再生之研究
2007
高等教育招生選才指標系統的建構——以發掘創意人才為核心考量
2006
創造力長期追蹤資料庫建置規劃及先導型研究計畫
2006
校園創意空間的建構與經營
2005-12
討論法融入大學統計教學之行動研究
2005-08
基礎統計應用與Excel處理
2005.06
問題解決模型
2005
創造力教育政策的推動——從創造力的本質與演化的觀點來分析
2005
臺灣地區國小高年級兒童的創意經驗及其家庭因素
2005
Problem-Solving :Perspectives from the Variation and Selection Constructivism
2005
台灣地區國小高年級兒童的創意經驗及其家庭因素
2005
人類的創造力從何而來
2005
台灣地區國小高年級兒童的創意經驗及其家庭因素
2005
師範體制的開放:對在方向,錯在節奏
2005
討論法融入大學統計教學之研究
2005
小組討論法融入統計教學之行動研究
2005
創造力教育政策的推動——從創造力的本質與演化的觀點來分析
2005
創造力教育中程發展計畫-推動辦公室第四年
2005
小學創造力教育環境之評估
2004-11
教師為什麼會快樂?
2004
台灣發明家的內在動機、思考取向及環境機會:演化論的觀點
2004
台灣發明家的內在動機、思考取向及環境機會:演化論的觀點
2004
台灣發明家的內在動機、思考取向及環境機會
2004
台灣發明家與高職教師的對照:在動機、思考取向及環境機會方面
2004
創造力教育中程發展計畫-推動辦公室第三年
2004
創造力教育中程計畫創意教師行動研究團隊評鑑工作計畫
2003
討論教學法之行動研究
2003
主題軸
2003
課程創新與教師的自我創化
2003
課程創新與教師的自我創化-系統演化的觀點
2003
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綱要之發展
2003
課程創新與教師的自我創化──系統演化的觀點
2003
創意教師暑期成長營
2003
導論: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綱要之發展
2002.09
科學發現與知識成長:我們能從科學哲學當中學到什麽?
2002-09
科學發現與知識成長:我們能從科學哲學當中學到什麼
2002-06
台灣地區中小學創造力教育的實況條件與政策推展
2002-06
九年一貫課程「社會學習領域」綱要之發展過程、主題內涵與背後哲學
2002-02
探索教育
2002
從知識管理談學校本位經營與教師專業成長
2002
影響創造力的相關因素─從小學教育環境與脈絡來考量
2002
「創造力」的定義與創造力的發展
2002
台灣地區中小學創造力教育 的實況條件與政策推展
2002
科學發現與知識成長: 我們能從科學哲學當中學到什麼?
2002
科學發展與知識成長
2002
科學發現與知識成長: 我們能從科學哲學當中學到什麼?(中)
2002
科學發現與知識成長: 我們能從科學哲學當中學到什麼?(下)
2002
從科學哲學的發展探討「理性」的意義及其對教育的含意(上)
2002
從科學哲學的發展探討「理性」的意義及其對教育的含意(上)
2002
東京都三鷹市立高山小學校
2002
矽谷文化啟動組織-兼介紹安德生小學
2002
應用統計
2002
建構論 : 理論基礎與教育應用 = Constructivism
2001-09
親師溝通:高品質的學習鐵三角
2001-07
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師行動研究
2001-06
從知識管理的角度看九年一貫課程改革
2001-06
An evolutionary aproach to general problem-solving process
2001-06
從知識管理談學校本位經營與教師專業成長
2001
親師溝通
2001
創造力教育白皮書─小學創造力教育政策與環境之評估
2000-06
教學團隊主導九年一貫課程
2000-06
知識創造的本質與脈絡:演化論觀點
2000-06
課程改革中校長所扮演的角色--政大實小的經驗
2000
技術創造力特性與開發研究(2/2)-子計畫五:科技創造的本質與脈絡
2000
釋放全民的創造力:九年一貫課程的鬆綁精神
2000
謀殺愛因斯坦?
2000
謀殺畢卡索?
2000
傑出發明人高發育先生的故事
2000
關於「後見之明」的幾個有趣問題
2000
「教師進修」新思維
2000
「教師免稅」問題大爭論
2000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生活學習領域教科書審查規範及編輯指引
2000
該讓孩子學才藝嗎?伴我成長: 互動式電腦教學光碟
2000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審查規範及編輯指引
1999-06
政大實小試辦九年一貫課程計畫
1999-06
教育心理學的回顧與展望
1999-06
回應「家內暴力的成因研究」
1999
教育無所不在?
1999
建構論——理論基礎與教育應用
1999
九年一貫社會科課程綱要之研究(二)
1999
技術創造力特性與開發研究---各類創意領域之間比較---子計畫IV:科技創造的本質與脈絡
1998-06
The role of birth order in the acculturation of Japanese Americans
1998-06
認知的主動性
1998-06
當前中小學課程改革的趨勢
1998-06
LISREL模式在語言心理學研究上的應用
1998
數學焦慮的緣起
1998
九年一貫社會科課程綱要之研究(一)
1997-10
師資職前教育的課程與評鑑
1997-06
師資職前教育的課程與評鑑
1997-06
行萬里路不等於讀萬卷書--談建構主義式的參觀
1997-06
教評會新聘良師的專業規準
1997-06
科學創意的本質與來源
1997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談建構主義式的參觀
1997
「假設─驗證」在量化實證研究中的真正角色
1997
你的學校是一個學習型組織嗎?
1997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談建構主義式的參觀
1997
從科學哲學的發展探討「理性」的意義及其對教育的含意
1997
從科學哲學的發展探討「理性」的意義及其 對教育的含意(下)
1997
從科學哲學的發展探討「理性」的意義及其 對教育的含意(中)
1997
高級中學歷史及社會類科教科用書審查標準之研究
1996-10
因素分析次序資料時的選擇:皮爾遜相關或多序類相關?
1996-06
因素分析次序資料時的選擇: 皮爾遜相關或多序類相關?
1996-06
認識與知識:建構論vs接受觀
1996-06
Estimating the latent trait from Likert-type data: a comparison of factor analysis item response theory and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1996-06
家庭與學校:推責、分工或合作﹖
1996-05
Estimating the Latent Trait From Likert-Type Data: A Comparison of Factor Analysis, Item Response Theory, and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1996-02
多元文化與教育--理論、政策與課程
1996
認識與知識:建構論 VS. 接受觀
1996
評量改革為什麼要進行
1996
「教育學導論」教材大綱研擬計畫
1996
應用統計
1995-12
我國青少年犯罪研究之整合分析
1995.06
出席第十四屆批判思考暨教育改革國際會議報告
1995-06
教科書開放政策的挑戰與因應
1995-06
大學人事及經費的自主問題
1995-06
出席第十四屆批判思考暨教育改革國際會議報告
1995-06
德育評量: 觀念的反省與突破
1995-06
健康的態度:個人取向或集體取向﹖
1995-06
「假設--驗證」在量化實證研究中所扮演的真正角色
1995-06
師資職前教育的課程與評鑑
1995-06
教育學:走向獨立之路
1995-06
帶有潛在變項的MANOVA模式之統計特性的模擬研究
1995
德育評量:觀念的反思與突破
1995
我國青少年犯罪研究之整合分析
1995
師資培育多元化後師資專業化可行方案之研究
1994-06
測驗理論與教育心理學的發展趨勢
1994-06
Gifted Adolescents` attitudes toward their giftedness: a partial replication
1994-06
德育評量: 觀念的反思與突破
1994-06
理性思考教學模式對科學態度及民主精神之影響
1994-04
Comparing three models in causal inference : How are consensus distinctiveness and consistency information processed?
1994-03
大學人事及經費的自主問題
1994-03
Comparing Three Models In Causal Inference: How are Consensus,Distinctiveness, And Consistency Information Processed?
1994-01
師範體系的開放與師範課程的設計
1994
理性思考教學模式對科學態度及民主精神之影響
1993-10
因果關係與因果推理
1993.06
當前教育研究的五大問題
1993-06
教學評量的趨勢
1993-06
當前教育研究的五大問題
1993-06
The Internal Structure and External Implications of Two Self-monitoring Scales
1993-04
認知學派在教學上的應用
1993-03
The Internal Structures and External Implications of Two Self-Monitoring Scales
1993
多元文化與教育的演化論基礎
1993
因果關係與因果推理
1993
認知學派在教學方法上的應用
1993
當前教育研究的五大問題
1993
認知學派在教學方法上的應用(上)
1993
認知學派在教學方法上的應用(下)
1993
大學校院教育學程設立標準草案之研究
1993
因素分析次序資料時的選擇:皮爾遜相關或多序類相關 ?
1992-08
Sex Differences in Empathy as a Function of Age: A Study with Chinese Adolescents
1992-06
從杭士基與皮亞傑的辯論談認知心理學的走向
1992-06
心理學典範之變遷及其對教育的影響
1992-06
Sex Differences in Empathy as a Function of Age : a study with Chinese adolescents
1992-06
The internal structures and external implications of two self-monitoring scales
1992-06
Pearson correlation vs polychoric correlation: Options of factor analysis for ordinal data
1992-03
邏輯實證論的迷思
1992
年齡與同理心的性別差異
1992
心理學典範之變遷及其 對教育的影響
1991-06
Response order effects in Likert-type scales
1990-06
Some methodological issues related with latent variable models
1988
量化的文獻探討法
1986-06
年齡,性別角色,人情取向與同理心的關係
1986
年級.性別角色.人情取向與同理心的關係
1986
年級.性別角色.人情取向與同理心的關係
Node
Scale:
1
Change Color!!
hide
0
Nation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