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1-67 of 67
Year | Class | Title |
113 | 博士班 | 超越匱乏: 印尼爪哇島塞烏喀斯特地區水文社會及水治理政治視角的研究 |
113 | 博士班 | 台灣持續的大學參與及永續本土發展 |
113 | 碩士班 | 邁向2050年淨零碳排:整合政策促進可持續發展與能源韌性 |
112 | 碩士班 | 強鄰威脅下的民兵政策:芬蘭經驗對台灣的啟示 |
112 | 碩士班 | 減碳還是漂綠?以迪士尼為例 |
111 | 博士班 | 哥斯大黎加生物保留區內的原住民與環境永續 |
111 | 碩士班 | 信仰、社群建構與社會之發展—以媽祖進香遶境為例 |
110 | 博士班 | 當代烏來泰雅族基督徒宗教生活的夢與神秘經驗研究 |
110 | 碩士班 | 我國航港體制變遷研究-制度選擇理論的觀點 |
110 | 碩士班 | 試以二手模型市場討論日本的循環經濟及對台灣的啟示 |
110 | 碩士班 | 臺灣跨國戀情中性別與國籍的身分溝通 |
109 | 碩士班 | 社區營造與文化遺產的保留:以淡水老街社區營造運動為例 |
109 | 碩士班 | 我的家鄉會消失嗎? |
108 | 博士班 | 小農經濟永續轉型的機會與挑戰:臺灣中北部的經驗分析 |
108 | 碩士班 | 灌溉制度與農業的永續發展:印尼蘇巴克體制的現代化經驗 |
108 | 碩士班 | 全球知識經濟下的科技合作:以三螺旋創新模式發展在地能力的研究 |
108 | 碩士班 | 文化資產治理與公民參與:大稻埕的案例分析 |
108 | 碩士班 | 文化資產治理與社區組織發展-以藺草編織傳承經驗為例 |
107 | 碩士班 | 工藝復興與文化資產的治理-交趾陶傳承的案例研究 |
107 | 碩士班 | 在宅醫療與共生社區的建構:小鎮醫生在臺東建構社區整體照護的經驗 |
107 | 碩士班 | 社區發展、環境保育與觀光之平衡-以新北市瑞芳區光復里(猴硐貓村)為例 |
106 | 碩士班 | 新興農法在台灣的發展前景─以魚菜共生後農業法為可能的方法解決台灣糧食問題為例 |
106 | 博士班 | 文化共享財的治理邏輯與制度調適:以金門聚落保存為例 |
106 | 博士班 | 瀕危理想國:市場化中崖口的農地保存與集體經濟制度的維繫 |
106 | 碩士班 | 初探宗教財團法人內部組織財務透明可能性-以財團法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宣教基金會與財團法人佛教慈濟功德會為例 |
106 | 碩士班 | 跨域治理-以查緝大漢溪違法砂石廠為例 |
106 | 碩士班 | 團結經濟與社會治理 |
105 | 碩士班 | 臺灣有機食物政策分析 |
105 | 碩士班 | 慈善救濟與回收: 台灣慈濟無酬動機回收之個案研究 |
105 | 博士班 | 外部援助、文化轉譯與傳統制度:莫拉克災後屏東禮納里部落重建情形 |
105 | 碩士班 | 私有地保育的公私協力-以八煙聚落及清水濕地為例 |
105 | 碩士班 | 呼喚失落的正義:以「慰安婦」及「RCA勞工」為例 |
105 | 博士班 | 當代中國國家治理與中國傳統文化發展研究 |
105 | 碩士班 | 官僚體系創新的動態分析:以臺北市大同區公所為例 |
105 | 碩士班 | 台灣動物保護運動的探究:生態政治對民主發展的啟示 |
105 | 碩士班 | 食農產業與社會創新的挑戰 - 以臨海農場為例 |
105 | 碩士班 | 探討企業社會責任實踐與挑戰-以中國信託商業銀行為研究 |
105 | 碩士班 | 實力之路:德國技職教育思維對我國之啟示 |
105 | 碩士班 | 協助街友重返社會-從街友看街遊 |
105 | 碩士班 | 探究現代越南政府與宗教之間的協同作用 |
104 | 碩士班 | 逆風前行:苑裡風電設施設置的案例分析 |
104 | 碩士班 | 台灣消失中的秘境 |
104 | 碩士班 | 宗教信仰與危險性行為:貝里斯史坦溪地區中學生的研究 |
103 | 碩士班 | 媒體在危機事件扮演之角色:以台灣平面媒體在SARS危機為例 |
103 | 碩士班 | 咖啡,來自茶的故鄉:為何外來農產品在普洱茶的發源地蓬勃發展 |
103 | 碩士班 | 邁向自由開放:設置自由經濟區對臺灣的挑戰 |
103 | 碩士班 | 文創治理與協力關係─以華山與松山文創園區為例 |
102 | 碩士班 | 公私協力失靈之政治分析-以阿里山森林鐵路BOT為例 |
102 | 碩士班 | 全球化市場與在地制度回應:以歐洲足球為例 |
102 | 碩士班 | 國家主導的綠色城市發展:以中新天津生態城為例 |
102 | 碩士班 | 社區政治:社區組織的分裂、合作與分立 |
101 | 碩士班 | Chines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o Germany |
101 | 碩士班 | China's Environmental Journalism- Media's Role in the Anti-Nujiang Campaign |
101 | 博士班 | 基督宗教的「理性選擇」? 北京守望教會與高雄錫安山政教衝突的個案分析 |
101 | 碩士班 | Taiwan's Path to Sustainability? Discussion of CSR in the Case of Lite-On |
101 | 博士班 | 「階級差異」或「認同制約」?大陸台灣人社會融入之分析 |
100 | 碩士班 | 管理主義下的課責-以蘭陽文教基金會為例 |
100 | 碩士班 | 咫尺天涯:大陸80後與台灣人的社會接觸 |
099 | 博士班 | 黨國體制的制度調適與慈善治理:以中國大陸「深圳壹基金基金會」為例 |
099 | 碩士班 | Changing the Game: How Environmental INGOs Empower the State by Mobilising Society in China |
099 | 博士班 | 灌溉系統實施: 柬埔寨檔案 |
099 | 碩士班 | 健康相關當局信任感與民眾資料保密性的關連:以台灣HIV/AIDS與男同性戀為例 |
098 | 碩士班 | 南韓中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場選址從鄰避到迎避之研究 |
098 | 碩士班 | 上海市台商的流動能力與身份選擇 |
097 | 碩士班 | 私有土地上的生態保育-以雙連埤的協力治理為例 |
097 | 碩士班 | 都市中的保育行動:以富陽公園與巴克禮公園的社區參與為例 |
095 | 碩士班 | 地方派系、社會運動與環境治理--以八輕在嘉義與雲林設廠決策為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