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1-46 of 46
Year | Class | Title |
113 | 碩士班 | 歡迎收看資本競合遊戲:從Twitch運動直播聊天室看實況主與觀眾的權力鬥爭 |
113 | 碩士班 | 馬來西亞華文媒體上中國大外宣的經濟與文化分析 |
113 | 碩士班 | 社群時代下新聞性網紅之初探 |
113 | 碩士班 | 《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的演變與論述分析 |
112 | 博士班 | ott 時代的運動媒體複合體:傳播科技、商業與國家對臺灣職業運動轉播的影響 |
112 | 碩士班 | 體育歸體育?中華奧會於2020東奧爭議事件的國族論述與內外治理 |
112 | 碩士班 | 邊緣化的場邊「嬌」點:社群媒體與轉播再現下的女球迷 |
112 | 碩士班 | 臺灣的平臺與新聞政策之制訂過程與政府角色分析 |
112 | 碩士班 | 全球化下籃球明星的逆向流動:霍華德與林書豪對台灣職籃的經濟與文化意義 |
112 | 碩士班 | 另類新聞學: 台灣新聞內容的改革嘗試 |
111 | 博士班 | 在台移工文化權實踐策略與傳播 |
110 | 博士班 | 「恨」伴此城;由COVID19疫情看香港集體認同的發展變遷 |
110 | 碩士班 | 以媒介化觀點分析疫情下的線上演唱會 |
110 | 碩士班 | 智慧型手機對馬來西亞華文報社記者工作之影響 |
109 | 碩士班 | 《我也是一名國手》第45屆國際技能競賽紀錄片創作論述 |
109 | 碩士班 | 網球壞女孩:謝淑薇在大眾媒體與社群媒體中的再現 |
108 | 碩士班 | 半公務員的文化中介苦勞:台北電影節策展概念及策展工作之研究 |
108 | 碩士班 | 台灣學生運動聯賽的發展:以大專籃球聯賽(UBA)與政大雄鷹籃球隊為例 |
108 | 碩士班 | 臺灣的獨立遊戲發展:出資者、發行商與平台業對遊戲開發的影響 |
107 | 博士班 | 國家面前無愛豆?臺港藝人認同爭議事件中的中國網路國族主義 |
107 | 碩士班 | 全球達陣:美式足球在華人社會傳佈過程的社會資本與社群媒體角色 |
107 | 碩士班 | 「線上論述動員、線下政治行動」的運動迷集體反抗:台灣「體育改革聯會」之社運策略與媒體論述 |
106 | 博士班 | 跨國運動的文化中介:NBA在台灣的擴展歷程 |
106 | 碩士班 | 新傳播科技對「運動媒體複合體」之影響:以OTT轉播台灣職棒為例 |
106 | 碩士班 | 都市政治與媒體論述鬥爭:臺北「大巨蛋」的個案研究 |
106 | 碩士班 | 衰退的公民運動:澳門的網絡媒體對公民行動的再現與影響 |
105 | 碩士班 | 台灣群眾資助新聞產製過程之研究 |
105 | 碩士班 | 女生跑起來! 企業、媒體與路跑中的女性 |
105 | 碩士班 | 場上愛台洋將 場下新台灣人? 歸化球員的影響及其國族論述 |
104 | 碩士班 | 所有權制度對新聞工作者之影響:以臺灣電視公司為例 |
104 | 碩士班 | 台灣推理小說文化生產場域的行動者分析 |
104 | 碩士班 | 網路即時新聞對電視新聞工作者之影響 |
104 | 碩士班 | 兩種實習,一樣甘願-台灣與中國的新聞媒體實習勞動 |
103 | 碩士班 | 報社薪酬及業外收入對新聞報導之影響-以四大報系財經記者為例 |
103 | 碩士班 | 教練,我想「看」棒球-2014中華職棒轉播權爭議分析與解決策略 |
101 | 碩士班 | 甘願,不甘願?論非典型新聞工作者的勞動 |
101 | 碩士班 | 台灣媒體記者駐點中國的工作控制與因應 |
101 | 碩士班 | 民視在家記者的勞動處境-控制與自我認同 |
101 | 碩士班 | 韓國公共電視工會運動初探-以2012年MBC罷工為例 |
100 | 碩士班 | 網路影音平台對台灣流行音樂生產與行銷的影響之初探 |
100 | 碩士班 | 初探記者採訪報導創傷受害者的社會智能 |
100 | 碩士班 | 被創制的仇恨-媒體運動報導中的反韓框架分析 |
100 | 碩士班 | 運動國族主義中的性別再現 ─ 以楊淑君事件及曾敬翔事件中的反韓情緒為例 |
099 | 碩士班 | 中華台北、各自表述:由北京奧運報導看兩岸國族認同 |
099 | 碩士班 | 兩岸電視劇合拍對台灣影視工作者的影響 |
098 | 碩士班 | 365.5行:論營利部落客勞動階層及彈性勞動樣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