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6872
題名: <<水滸傳>>派生詞研究
A study on Derived words of &quot; Outlaws of the Marsh &quot;
作者: 王嘉瑜
Wang, Chia Yu
貢獻者: 竺家寧
Zhu, Jia Ning
王嘉瑜
Wang, Chia Yu
關鍵詞: 水滸傳
派生詞
詞綴
前綴
後綴
日期: 2017
上傳時間: 1-Mar-2017
摘要: 《水滸傳》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白話章回體小說,由南宋初年至明朝中葉四百多年間的水滸故事匯編而成,從最初的街談巷語,融合了說唱藝術,到經過文人潤飾而成元明雜劇,最後蛻變為英雄傳奇小說,《水滸傳》所創造的俠義英雄體式,打破幾千年來中國封建社會,以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為文學作品中主要歌頌對象的慣有模式,一反常規將造反盜寇當作主角敘寫,當作英雄歌頌,甚至把統治者、達官貴人、才子佳人作為配角加以鞭撻,這種讚揚農民起義的文學作品,成為十分獨特的存在。歷年來學界對於《水滸傳》的研究,題材十分廣泛,但若加以分類,將發現多著重於文學層面的評析,如人物性格、酒器服飾、俠義精神、版本作者、女性主義、詩詞文化等,由於《水滸傳》為白話小說,人物語言中保留當時相當多的口語,筆者由詞彙研究入手,擇取派生詞為研究主軸,進行語料分析。\n本論共分五章。第一章緒論旨在說明本論文的研究動機與目的,並回顧前人學者的研究成果,在討論《水滸傳》版本問題後,界定研究範圍為容與堂本《水滸傳》百回本全本,再說明研究方法,以確定其後的研究方向與步驟。\n第二章以派生詞為探討主題,在語言學家引進西方理論研究漢語語法的同時,由早先的沿襲,到後來發現漢語具有自己的特點與概念,無法完全套用西方語言學理論,故出現許多切合漢語構詞的研究理論與探討。本章先針對漢語詞綴定義概述,再提出派生詞的判斷方法,最後針對派生詞的語用功能進行討論。\n第三章以前綴構詞為主題,以派生詞詞綴的界定為依據,將《水滸傳》中的前綴依其特色、類別進行整理與分析,呈現其語言中前綴的性質與使用特色,並表現《水滸傳》中特有的前綴用法,觀察其在語言詞彙使用上的特出現象,以及在近代漢語發展上的影響。\n第四章以後綴構詞為主題,延續第三章,將《水滸傳》中的後綴依其特色、類別進行整理與分析,呈現其語言中後綴的性質與使用特色。\n第五章為結論,總結《水滸傳》派生詞的四大特色。
參考文獻: 一、古籍文獻(依時代先後排序)\n(元)施耐庵、羅貫中:《容與堂本水滸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n(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台北市:新興書局有限公司,1976年。\n(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年。\n(清)周亮工,朱天曙編校整理:《周亮工全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08年12月第一版。\n\n二、現代專著(依姓氏筆畫排序)\n王力:《中國現代語法》,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年。\n王力:《中國語法理論》,台中:藍燈文化,1987年。\n王力:《漢語史稿》,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1988年。\n王雲五:《詞彙訓詁論稿》,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2年。\n呂叔湘、王海棻編:《馬氏文通讀本》,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n呂叔湘:《中國文法要略》,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5年。\n呂叔湘:《漢語語法分析問題》,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年。\n呂叔湘:《漢語語法論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年。\n呂叔湘:《呂叔湘全集》(第一卷),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2年。\n邵敬敏:《漢語語法學史稿》,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年。\n何心:《水滸研究》,上海:群眾出版社,1993年。\n竺家寧:《中國的語言和文字》,台北:台灣書店,1998年。\n竺家寧:《漢語詞彙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n竺家寧:《語言風格與文學韻律》,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n竺家寧:《佛經語言初探》,台北:橡樹林文化出版,2005年。\n胡適:《中國章回小說考證》,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年。\n香坂順一:《水滸詞彙研究(虛詞部分)》,北京:文津出版社,1992年。\n高名凱:《漢語語法論》,台北:開明書店,1985年。\n馬蹄疾:《水滸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n馬蹄疾:《水滸書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n許世瑛:《中國文法講話》,台北:台灣開明書店,1996年23版。\n陳亞川、鄭懿德:《呂叔湘著「漢語語法分析問題」助讀》,北京:語文出版社,2002年。\n陳新雄、竺家寧、姚榮松、羅肇錦、孔仲溫、吳聖雄 編:《語言學辭典》,台北:三民書局,1989年。\n陳松柏:《水滸傳源流考論》,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n陳望道 等:《中國文法革新論叢》,北京:商務印書館,1987年。\n陳霞村 編:《古代漢語虛詞類解》,中和:建宏書局,1995年。\n曹煒:《金瓶梅文學語言研究》,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4年。\n曹煒:《水滸傳》虛詞計量研究》,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9年。\n湯廷池:《漢語詞法句法論集》,台北:學生書局,1988年。\n傅正玲:《悲壯與蒼涼──水滸意境的探討》,台北:文津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n賀重 等:《漢語的詞類問題》,北京:中華書局,1955年。\n楊建國 編著:《近代漢語引論》,合肥:黃山書社,1993年。\n趙相元:《「子」字初探》,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2001年。\n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台北:風雲時代,2010年。\n鄭振鐸:《鄭振鐸古典文學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n黎景熙:《新著國語文法》,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年。\n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台北:台灣東華書局,1997年。\n\n三、期刊論文(依姓氏筆畫排序)\n(無標註作者)〈水滸傳中的客家話〉,《中原》,1977年3月第157期。\n力量:〈近代漢語中詞綴「子」、「兒」等的獨特用法〉,《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3月第33卷2期。\n卜祥忠:〈現代漢語存在「中綴」嗎〉,《泰山學院學報》,2009年2月第2期。\n尹海良:〈基於語料庫的現代漢語詞綴與派生詞自動識別問題初探〉,《語言文字應用》,2010年1月第1期。\n毛麗:〈《老乞大諺解》中詞綴的用法〉,《湖南城市學院學報》,2008年4月第4期。\n毛麗:〈從《老乞大諺解》「們」「家」的使用看詞綴的界定〉,《湖南第一師範學報》,2009年5月第5期。\n王虎,李燕妮:〈近代漢語詞綴研究綜述〉,《衡陽師範學院學報》,2013年8月第34卷第4期。\n王雲路、郭穎:〈試說古漢語中的詞綴「家」〉,《古漢語研究》,2005年第1期。\n王曦:〈明嘉靖本《荔鏡記》方言詞綴研究〉,《東南學術》,2014年2月第2期。\n何亮:〈漢語方言「X來」類時間詞探析〉,《文化學藝》2012年第30卷第4期。\n宋明玉:〈明清山東方言中的後綴「巴」〉,《山東大學學報》,2008年4月第4期。\n李永祜:〈《水滸傳》語言的地域色彩與南北文化融合〉,《明清小說研究》,2008年7月第2期。\n李江艷:〈陝北方言中「家」的用法考釋〉,《榆林學院學報》,2009年5月第5期。\n李琇玲:〈「儒林外史」中的前綴探究〉,《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研究生論文集刊》,2000年9月第2期。\n沈顯昌:〈水滸傳中的口語與寧波方言〉,《寧波同鄉》,1978年9月第122期。\n狄馬:〈《水滸傳》裡的陜北方言〉,《延安文學》,2013年3月第3期。\n林以通:〈談國語詞彙裡派生詞的用法〉,《中國語文》,1999年8月85卷2期總號506。\n林柏燕:〈從水滸傳看客家文學〉,《客家風雲》,1987年11月第2期。\n竺家寧:〈中古漢語的「兒」後綴〉,《中國語文》,2005年4月第4期。\n竺家寧:〈明代口語中的「打」前綴〉,《中國學術年刊》,1998年3月第19期。\n封鵬程:〈漢語詞綴的語義分析〉,《語文學刊》,2004年2月第2期。\n施發筆:〈論《水滸傳》中表示被動的「被」和「吃」〉,《新疆大學學報》,2001年12月第4期。\n胡芳芳:〈《水滸傳》前綴系統計量研究〉,《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12年6月第6期。\n孫煥英:〈《水滸傳》中的「鳥」字解〉,《漢字文化》,1998年5月第2期。\n孫艷:〈現代漢語詞綴問題探討〉,《河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7月第23卷第3期。\n師為公:〈從《水滸傳》看近代漢語的詞類活用〉,《蘇州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1月第1期。\n高婉瑜:〈再論佛典的「~子」結構〉,《成大中文學報》,2005年12月第13期。\n高婉瑜:〈漢文佛典中後綴「來」的語法化歷程〉,《興大人文學報》2006年9月第37期。\n高婉瑜:〈漢文佛典後綴「頭」的語法化歷程〉,《花蓮教育大學學報》2006年12月第23期。\n常化濤:〈淺談《水滸傳》的語言研究〉,《商業文化》(學術版),2007年11月第11期。\n張成材:〈《儒林外史》《水滸傳》等著作中所見商州方言詞語匯釋〉,《咸陽師範學院學報》,2014年1月第1期。\n張美蘭:〈論近代漢語後綴形容詞〉,《中山人文學報》,1999年8月第9期。\n張惠英:〈「兀底、兀那」考〉,《方言》,1993年11月第4期。\n張新紅、劉鋒:〈詞綴「老」的結構及語義色彩〉,《伊犁師範學院學報》,2004年4月第4期。\n張鵬:〈《紅樓夢》中的詞綴「家」〉,《銅仁學院學報》。2008年3月第3期。\n郭作飛:〈漢語詞綴形成的歷史考察──以「老」、「阿」、「子」、「兒」為例〉,《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12月第30卷第6期。\n郭作飛:〈漢語詞綴歷時演化略論──以詞綴「老」的形成為例〉,《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6月第7卷第2期。\n陳俊光:〈漢語詞綴「們」的語義、篇章、語用探索和教學應用〉,《臺灣華語文教學》,2008年12月第2期總號5。\n陳艷:〈小議詞綴的判定〉,《遼寧工學院學報》,2003年8月第5卷第4期。\n傅隆基:〈從「評林本」看《水滸》簡本與繁本的關係〉,《水滸爭鳴》,1987年8月第5輯。\n惠紅軍:〈《金瓶梅》詞綴的突顯功能和標示功能〉,《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3月第3期。\n楊芳:〈《兒女英雄傳》常用詞綴研究〉,《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11年5月第5期。\n楊秋玲:〈詞綴及類詞綴「子」〉,《開封大學學報》,2004年9月第18卷第3期。\n楊錫彭:〈關於詞根與詞綴的思考〉,《漢語學習》,2003年4月第2期。\n趙學武:〈詞綴對句型的影響〉,《海南師院學報》,1999年第1期總第12卷第43期。\n趙曉馳:〈詞綴功能當議〉,《西華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2月第2期。\n劉雅芬:〈論佛經懺悔意識對現代漢語詞彙的影響〉,《第八屆漢文佛典語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2014年11月1日。\n暴拯群:〈論《水滸傳》中虛化為助詞的「時」字〉,《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2年1月第1期。\n歐秀慧:〈就「打」說「打」──國語詞頭「打」字研究〉,《大葉學報》,1993年第2卷第1期。\n蔣斌:〈「子」、「兒」的指稱變化及構詞功用〉,《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03年第2期第19卷。\n蔣瑩:〈《金瓶梅詞話》「老」的詞綴研究〉,《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4月第4期。\n蕭紅:〈《水滸傳》與《紅樓夢》的特指問句〉,《咸寧師專學報》,1998年11月第18卷第4期。\n譚四華:〈準詞綴與它的派生詞〉,《中文》,2006年3月第12期。\n\n四、學位論文(依姓氏筆畫排序)\n王靜:《《水滸全傳》詞匯研究》,山東大學漢語言文字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n田霖:《《水滸全傳》民俗類俗語研究》,內蒙古大學漢語言文字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n江碧珠:《關漢卿戲曲語言之派生詞與重疊詞研究》,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n李慧淳:《水滸傳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72年。\n周家嵐:《清末民初水滸評論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n洪琰:《《兒女英雄傳》詞綴計量研究》,蘇州大學漢語言文字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n徐湃:《《三國志》詞綴研究》,吉林大學漢語言文字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n翁育詩:《《水滸傳》罵詈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2年。\n高軍:《《金瓶梅詞話》詞綴計量研究》》,蘇州大學漢語言文字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n高婉瑜:《漢文佛典後綴的語法化現象》,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所博士論文,2006年。\n常化濤:《《水滸傳》山東方言詞研究》,中央民族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n張嘉驊:《現代漢語後綴及其構詞問題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n張鵬:《《紅樓夢》詞綴研究》,西南大學漢語言文字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n陳文祥:《《兒女英雄傳》詞彙研究 : 論重疊詞、派生詞和熟語》,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n陳俐后:《紅樓夢派生詞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0年。\n陳茉:《「二拍」詞綴研究》,山東大學漢語言文字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n馮敏萱、楊翠蘭、陳小荷:《帶後綴「者」的派生詞識別》,中國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全國第八屆計算語言學聯合學術會議論文集,2005年。\n楊憶慈:《《老乞大諺解》與《朴通事諺解》派生詞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2012年。\n楊憶慈:《《西遊記》詞彙研究-論擬聲詞、重疊詞和派生詞》,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n劉佩佩:《《水滸傳》詈罵語研究及其在華語文教學中的意義》,國立政治大學華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2011年。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10291201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2912013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201301.pdf3.87 MBAdobe PDF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