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0246
題名: 中共政治體制改革之趨勢及其困難
作者: 趙俊行
貢獻者: 趙建民
趙俊行
日期: 1990
上傳時間: 3-May-2016
摘要: 論文提要內容\r\n本論文題為「中共政治體制改革之趨勢及其困難」,旨在探討中共實施政治體制改革對其權力、意識形態、和組織等三方面的困難點。\r\n本論文約十三萬字,分為六章,主要內容如下:\r\n第一章:緒論。主要在闡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與限制、以及研究方法。\r\n第二章:政治體制改革背景:包括第一節,權力結構調整;第二節,意識形態修正。本章主旨在說明毛澤東死後中共權力階層變化與意識形態轉變的內容,以及其對改革政策所產生的影響。\r\n第三章:政治體制改革設想。包括第一節「改革」的概念;第二節,政治體制改革的原因與構想;第三節,各方對政治體制改革構想之分歧。本章旨在探討中共政治體制改革的原因與構想。\r\n第四章:政治體制改革實際。包括第一節,黨領導機構的改革;第二節,國家領導機構的改革;第三節,幹部體制的改革;第四節,整黨;第五節,發展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本章旨在說明中共政治體制改革的具體措施。\r\n第五章:政治體制改革的困難,包括第一節,政治衝突昇高;第二節,官僚主義盛行;第三節,意識形態紛雜。本章主旨在探討中共政治體制改革的重重困難,主要自權力、官僚體制的作風方面、和意識形態三方面分析。\r\n第六章:結論。試圖提出個人對中共政治體制改革的觀點。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r\n壹、中文部份\r\n一、書籍:\r\n1.三中全會以來中共重要文獻,吉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二年。\r\n2.工商時報編輯部,大陸經濟改革與台灣經濟發展策略,台北:時報文化公司,民國七四年十一月。\r\n3.白萬祥,中共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台北:中國大陸雜誌社,民國七四年一月。\r\n4.中國大陸的變局與動向,台北:中國大陸問題研究所編印,民國七十年九月。\r\n5.毛澤東選集(第一卷~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六九年。\r\n6.吉拉斯(Milovan Djilas),新階級:共產制度的分析,中央日報社譯印,台北:中央日報社出版,民國六八年六月。\r\n7.江炳倫,政治發展理論,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六二年。\r\nB.江炳倫,民主與發展,台北:時報文化公司,民國七五年五月。\r\n9.呂亞力,政治發展與民主,台北:五南圖書公司,民國六八年。\r\n10.杭廷頓著,江炳倫、張世賢與陳鴻瑜合譯,轉變中社會的政治秩序,台北:黎明文化公司,民國七四年。\r\n11.易君博,政治學論文集,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六六年,二版。\r\n12.白魯恂著,胡煜嘉譯,中國人的政治心理,台北:洞察出版社,民國七七年八月。\r\n13.李少民,大陸知識份子論政治、社會、經濟,台北:桂冠圖書公司,民國七七年六月。\r\n14.李天民,華國鋒與華國鋒政權,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一年二月,再版。\r\n15.矢吹晉著,林振輝譯,中共政經智囊團,台北:故鄉出版有限公司,民國七七年六月。\r\n16.三菱綜合研究所中國研究室編,林振輝、徐世榮譯,中共最高指導者群像,台北:故鄉出版有限公司,民國七七年六月。\r\n17.三菱綜合研究所中國研究室編,劉心欣譯,中共最新政經情報手冊,台北:故鄉出版有限公司,民國七七年六月。\r\n18.原田鋼著,李憲文譯,少數統治的原理-政治權力的結構,台北:黎明文化公司,民國七二年一月,再版。\r\n19.白魯恂著,胡祖慶譯,中國政治的變與常,台北:五南圖書公司,民國七七年八月。\r\n20.李光平,政治共識與政治穩定,台北:黎明文化公司,民國七二年七月。\r\n21.徐復觀,論中共,台北:時報文化公司,民國六九年。\r\n22.汪東林,梁漱溟問答錄,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一九八八年九月。\r\n23.張五常,中國的前途,香港:信報有限公司,一九八七年七月,四版。\r\n24.郭華倫,中共史論(第一冊~四冊)台北: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七一年十月,四版。\r\n25.陳鴻瑜,政治發展理論,台北:桂冠圖書公司,民國七一年十月,\r\n26.金耀期,中國人的三個政治,台北:經濟與生活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七七年一月。\r\n27.金耀基,從傳統到現代,台北:時報文化公司,民國六七年。\r\n28.金鐘,從毛到鄧主義的失落,台北:久大文化公司,民國七七年一月。\r\n29.Gerhart Niemeyer著,黃天健譯,共產主義的意識形態,台北:巨流圖書公司,民國六八年八月。\r\n30.張明貴譯,意識形態的時代,台北:聯經,民國七十年。\r\n31.趙倩,「十三大」後的中共,台北:政大國際關條研究中心,民國七八年三月。\r\n32.中鳩嶺雄著,趙倩、張陸義、楊怡芬譯,中共的政治與戰略,台北: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七六年三月,二版。\r\n33.方勵之、劉賓雁、王若望言論摘編,香港:曙光圖書,一九八八年二月。\r\n34.鄭學稼,中共興亡史(一卷、二卷),台北;學術,民國六七年。\r\n35.邱垂亮、民主台灣與中國,台北:敦理出版社,民國七七年八月。\r\n36.陸鏗,風雲變幻的鄧小平時代,香港:百姓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八八年四月。\r\n37.嚴家其,首腦論,新店:谷風出版社,民國七六年四月。\r\n38.劉清波,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七四年七月。\r\n39.姚孟軒,匪黨內部鬥爭問題論集,台北:國際關係研究所,民國六四年四月。\r\n40.魯凡之,中國發展與文化結構,香港:集賢社,一九八八年八月。\r\n41.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七年。\r\n42.鄧小平文選,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r\n\r\n二、期刊、報紙:\r\n1.中國大陸研究教學參考文摘,台北:中國大陸研究教學資料中心。\r\n2.中國大陸,台北:中國大陸月刊社。\r\n3.中國大陸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r\n4.匪情月報,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r\n5.共黨問題研究,台北:法務部調查局。\r\n6.東亞季刊,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r\n7.匪情研究,台北:國防部情報局。\r\n8.七十年代,香港:七十年代月刊社。\r\n9.明報月刊,香港:明報月刊社。\r\n10.爭鳴,香港:百家出版社。\r\n11.紅旗,北京:紅旗雜誌社。\r\n12.瞭望,北京:瞭望雜誌社。\r\n13.大公報,香港。\r\n14.文匯報,香港。\r\n15.明報,香港。\r\n1.6.人民日報,北京。\r\n17.光明日報,上海。\r\n\r\n\r\n三、專論:\r\n1.方雪純,「匪黨十二大人事分析」,匪情月報,二十五卷三期,民國七一年九月。\r\n2.方雪純,「中共『十三大』人事部署分析」,中國大陸研究,三十卷五期,民國七六年十一月。\r\n3.方國平,「中共『十三大』概耍,共黨問題研究,十三卷十一期,民國七六年十一月。\r\n4.王紹麒,「對中共『憲法修改草案』重點的分析」,中共研究,十六卷五期,民國七一年五月。\r\n5.孔德亮,「對中共『十三大』修改部分黨章之分析」中國大陸研究,三十卷五期,民國七六年十一月。\r\n6.司馬磯,「中共當前思想理論與政策路線的『放』與『收』」,共黨問題研究,七卷五期,民國七○年五月。\r\n7.曲國蕃,「中共體制改革的措施與發展」,匪情月報,二十五卷十二期,民國七二年六月。\r\n8.成天運譯,「共黨體系的集團衝突與政治變遷」,共黨問題研究,八卷五期,民國七一年五月。\r\n9.宋任窮,「按照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方針建設好幹部隊伍」,紅旗雜誌,十九期,一九八二年。\r\n10.李英明,「論中共意識形態」,共黨問題研究,十三卷十二期,民國七六年十二月。\r\n11.李久義,中共『十三大』後權力結構析評,共黨問題研究,十三卷十二期,民國七六年十二月。\r\n12.李國雄譯,「中共官僚體制改革之評估」,中國大陸研究教學參考資料,二十七期,民國七四年三月。\r\n13.吳安家,「論『政治體制改革』對中共政治的可能影響,中國大陸研究,三十卷五期,民國七六年十一月。\r\n14.吳安家,「中共政權四十年的回顧與展望」,中國大陸研究十二卷四期,民國七八年十月。\r\n15.邢國強,「從『中央機關幹部大會』觀察中共改革的困境」,中國大陸研究,二十八卷八期,民國七五年二月。\r\n16.刑國強,「中共幹部問題評估」,東亞季刊,十二卷一期,民國六九年七月。\r\n17.金容大,「探討當前中共『社會主義現代化』之矛盾」,共黨問題研究,十卷八期,民國七三年八月。\r\n18.俞雨霖,「中共『十三大』後的思想、政策暨權力動向:評估與展望」,中國大陸研究,三十卷六期,民國七六年十二月。\r\n19.俞雨霖,「意識形態與中共政治」,中國大陸研究」,二十八卷十二期,民國七五年六月。\r\n20.唐勃,「八十年代中共與知識分子意識形態的適應與衝突」,中國大陸研究,三十一卷七期,民國七八年一月。\r\n21.胡繩,「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國情」,紅旗雜誌,六期,一九八三年三月。\r\n22.姜新立,「評述『中共的發展轉變道路』」,(下),共黨問題研究,十二卷三期,民國七五年三月。\r\n23.姜新立,「中共意織形態與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矛盾」,共黨問題研究,七卷七期,民國七十年七月。\r\n24.陳璋津,「中共『十三大』後的思想解放問題」,中國大陸研究三十一卷三期,民國七七年九月。\r\n25.陳永生,「從『鄧小平文選』看中共幹部制度的改革」,中國大陸研究,二十八卷六期,民國七四年十二月。\r\n26.華羊,「談中共的封建『禪讓』政治」,匪情研究,三十卷十二期,民國七六年十二月。\r\n27.徐立功,「中共內部權力鬥爭與鄧胡趙體制的建立」,共黨問題研究,十二卷十期,民國七五年十月。\r\n28.拳鼓,「對中共『十二大』黨章之分析」,中共研究,十六卷六期,民國七一年六月。\r\n29.曹志,「從戰略高度看優待優秀知識份子入黨問題」,紅旗雜誌,二十三期,一九八四年。\r\n30.張鎮邦,「鄧小平思想的兩重性」,中國大陸研究,三十二卷二期,民國七八年八月。\r\n31.張鎮邦,「對中共政治體制改革的初步分析」,三民主義必然統一中國,十二輯,民國七五年十二月。\r\n32.鄒一清,「中共的『精神污染』問題述評」,共黨問題研究,十卷三期,民國七三年三月。\r\n33.葉伯棠,「從鄧小平思想路線看中共的困境」,中國大陸研究,二十九卷十一期,民國七六年五月。\r\n34.葉伯棠,「中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批判」,中國大陸研究,三十卷五期,民國七六年十一月。\r\n35.葉明德,「中共政治權力結構改變之過程及影響」,中國大陸研究,二十八卷五期,民國七四年十一月。\r\n36.楊文凱,「談中共所謂的『四個堅持』」,共黨問題研究,九卷十一期,民國七○年十一月。\r\n37.黃烈修譯,「淡化革命色彩的主義悍衛者」,中國大陸研究教學參考資料,十九期,民國七三年七月。\r\n38.蕭昌樂,「中共十三屆三中全會簡析」,中國大陸,二十一卷十期,民國七七年十月。\r\n39.蔡國裕,「共黨政權與官僚階級」,共黨問題研究,七卷十期,民國六八年十月。\r\n40.趙建民,「西方學者對中共十年改革的評估」,中國大陸研究,三十一卷九期,民國七八年三月。\r\n41.趙建民譯,「『經濟掛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意識形態及政策(下)」,亞洲與世界文摘,二卷四期,民國七四年四月。\r\n42.趙先運,「中共對毛澤東的評估:過程、意義與影響」,匪情月報,二十五卷一期,民國七一年七月。\r\n43.劉育民,「一九八O年代後期中共軍人在政治權力結構中之角色」,共黨問題研究,十三卷九期,民國七六年九月。\r\n44.龍飛,「從中共黨政結構看其『政治體制改革』」,匪情研究,二十九卷十期,民國七五年十月。\r\n45.龍飛,「從趙紫陽『報告』看中共政治體制改革」,匪情研究,三十卷十一期,民國七六年十一月。\r\n46.龍飛,「評中共整黨整風」,匪情月報,二十六卷四期,民國七二年十月。\r\n二十九卷十期,民國七二年十月。\r\n47.薩公強,「中共官僚政治體制對經改的影響」中國大陸研究,三十卷四期,民國七六年十月。\r\n48.薩公強,「中共『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鬥爭的前因與後果」,中國大陸研究,三十卷一期,民國七六年七月。\r\n49.楊仁生,「中共『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之分析」,匪情月報,二十四卷十期,民國七一年四月。\r\n50.廖蓋隆,「中共『庚申改革』方案」,七十年代,三月號,一九八一年三月。\r\n51.蘇嘉宏,「派系模式於中共研究之適用性」,共黨問題研究,十三卷十期,民國七六年十月。\r\n\r\n貳、英文部份\r\n一、書籍:\r\n1.Almond,Gabriel A.& G.B.Powell,Compatative Politics:Process and Policy,(Boston:Little,Brown & Company,1978).\r\n2.Barnett,A. Doak,Cadres.Bureaucracy and Political Power in Communist China,(N.Y.:Columbia Univ.Press, 1967).\r\n3.Dahrendorf Ralf,Class and Class Conflict in Industrial Society,(Standford,California: Standford Univ.Press,1959).\r\n4.Eston,David,A Framework for Political Analysis.(N.Y.:Prentice Hall,Inc. ,1965).\r\n5.Friedrich Carl J. & Brzezinski Zbigniew K.,Totalitarian Dictatorship and Autocracy,(Cambridge Massachusetts:Harvard Univ. Press, 1965).\r\n6.Hsiung James Chieh, Ideology and Practice: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Communism. (N.Y. :Praeger Publisher, 1979).\r\n7.Huntington,Samuel P.,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ies,(New Haven:Yale Univ.Press, 1968).\r\n8.Johnson,Chalmers,Change in Communist System, (Standford,Calfornia:Standford Univ.Press, 1970).\r\n9.Johnson,Chalmers,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Contemporary China,(Seattle:Univ. of Washington Press, 1973).\r\n10.Pye,Lucian W. ,The Spirit of Chinese Politics:A Psychocultural Study of Authority Crisis in Political Development, (Cambridge:M.I.T. Press, 1968).\r\n11.Schram Stuart R., Ideology and Policy in China since the Third Plenum. 1978-1984, (London:Univ. of London Press,1984).\r\n12.Schumann Franz, Ideology and Organization in Communist China, (Berkely:Univ. of California Press, 1966).\r\n13.Snow Edgar,Red Star Over China, (London:Victor Gollancz, 1968).\r\n14.Tang Tsou,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and Post-Mao Reforms, (Chicago,London:The Univ. of Chicago Press, 1986).\r\n15 . Townsend , James R. , Politics in China., Second Edition,(Boston:Little,Brown & Company, 1980).\r\n\r\n二、期刊:\r\n1.Chang, Parris H. ,\"Chinese Politics:Deng`s Turbulent Quest\", Problems of Communism, (Jan.-Feb., 1981).\r\n2 . Dittmer, Lowell. \"Revolution and Reconstruc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Bureaucracy\", Journal of Comparative Administration, No.6(Feb., 1974).\r\n3.Dittmer, Lowell, \"The 12th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China Quarterly, No.93 (March, 1983).\r\n4.Lee,Hong Yung \"Deng Xiaoping`s Reform of Chinese Bureaucracy\", Journal of Northeast Asian Studies, vol . 1 ,No.2, (June, 1982).\r\n5.Oksenberg, Michel, & Bush, Richard,\"China`s Political Evolution:1972-82\", Problems of Communism,(Sep.-Oct.,1982).\r\n6.Pye, Lucian W. \"Factionalism and the Culture of Dependency\", The Asian Wall Street Journal, (November, 1980) .\r\n7.Thornton Richard C. ,\"The Structure of Communist Politics,\" World Politics, Vo1.24. No.4(June, 1972).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政治學系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5303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115 BHTML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