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4035
DC FieldValueLanguage
dc.contributor.advisor馮建三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何曼卿zh_TW
dc.creator何曼卿zh_TW
dc.date2003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16-05-06T06:38:47Z-
dc.date.available2016-05-06T06:38:47Z-
dc.date.issued2016-05-06T06:38:47Z-
dc.identifierG0909410031en_US
dc.identifier.uri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4035-
dc.description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909410031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1996年,李登輝總統提出「戒急用忍」政策以來,兩岸財經政策新聞呈現政經衝突、安全與利益兩極化報導,報紙政治立場更加鮮明。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報紙於兩岸經貿政策決策與執行過程中,如何以輸贏、對立、攻防的競局框架來說故事。\n本研究分兩部分進行,第一部份採內容分析,就1989年到2003年間,分析國內三家報紙,在國統綱領通過、鄧小平南巡、戒急用忍政策宣佈、2000年總統大選,以及八吋晶圓政策宣佈等五個關鍵時刻,所呈現的524則新聞,本研究發現,當報導側重政策衝突性、議題進入關鍵性時刻,媒體採用混合及競局框架的比例偏高,尤其當媒體為發言人時,採用競局框架比例更高。其次,官方為主要消息來源的報導,媒體採用半競局的混合框架比例高於議題框架。\n本研究第二部分,就七家媒體十一位記者進行深度訪談,研究發現,影響新聞框架的因素包括:官方的發言權爭取及配置,官方採競局框架策略發佈消息,新聞組織例行工作須服膺報社立場,報社為避免衝突所採取的媒介策略,記者路線、素養及報導策略等。這也是台灣媒體偏好半競局式半議題式之混合框架的主要原因。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第一章 研究問題﹍﹍﹍﹍﹍﹍﹍﹍﹍﹍ 1\n第二章 文獻﹍﹍﹍﹍﹍﹍﹍﹍﹍﹍ 4\n第一節 經貿政策的故事﹍﹍﹍﹍﹍﹍﹍﹍﹍﹍ 4\n第二節 研究文獻﹍﹍﹍﹍﹍﹍﹍﹍﹍﹍ 17\n第三節 新聞框架﹍﹍﹍﹍﹍﹍﹍﹍﹍﹍ 26\n第三章 研究步驟﹍﹍﹍﹍﹍﹍﹍﹍﹍﹍ 38\n第一節 研究假設﹍﹍﹍﹍﹍﹍﹍﹍﹍﹍ 38\n第二節 內容分析﹍﹍﹍﹍﹍﹍﹍﹍﹍﹍ 43\n第三節 深度訪談﹍﹍﹍﹍﹍﹍﹍﹍﹍﹍ 49\n第四章 資料分析﹍﹍﹍﹍﹍﹍﹍﹍﹍﹍ 52\n第一節 樣本描述﹍﹍﹍﹍﹍﹍﹍﹍﹍﹍ 52\n第二節 報導側重與框架偏好﹍﹍﹍﹍﹍﹍﹍﹍﹍﹍ 56\n第三節 關鍵時刻與框架偏好﹍﹍﹍﹍﹍﹍﹍﹍﹍﹍ 60\n第四節 消息來源與框架偏好﹍﹍﹍﹍﹍﹍﹍﹍﹍﹍ 67\n第五節 刊載形式與框架偏好﹍﹍﹍﹍﹍﹍﹍﹍﹍﹍ 71\n第六節 發現與討論﹍﹍﹍﹍﹍﹍﹍﹍﹍﹍ 76\n第五章 深度訪談﹍﹍﹍﹍﹍﹍﹍﹍﹍﹍ 79\n第一節 媒體規範﹍﹍﹍﹍﹍﹍﹍﹍﹍﹍ 80\n第二節 議題周期﹍﹍﹍﹍﹍﹍﹍﹍﹍﹍ 98\n 第三節 專業素養﹍﹍﹍﹍﹍﹍﹍﹍﹍﹍ 99\n第四節 消息來源﹍﹍﹍﹍﹍﹍﹍﹍﹍﹍ 104\n第五節 發現與討論﹍﹍﹍﹍﹍﹍﹍﹍﹍﹍ 113\n第六章 結論﹍﹍﹍﹍﹍﹍﹍﹍﹍﹍ 115\n第一節 研究結果﹍﹍﹍﹍﹍﹍﹍﹍﹍﹍ 115\n第二節 研究建議﹍﹍﹍﹍﹍﹍﹍﹍﹍﹍ 118\n參考書目﹍﹍﹍﹍﹍﹍﹍﹍﹍﹍ 121\n附錄一 新聞框架範例﹍﹍﹍﹍﹍﹍﹍﹍﹍﹍ 128\n附錄二 編碼表﹍﹍﹍﹍﹍﹍﹍﹍﹍﹍ 131\n附錄三 訪談大綱﹍﹍﹍﹍﹍﹍﹍﹍﹍﹍ 132\n附錄四 受訪者資料﹍﹍﹍﹍﹍﹍﹍﹍﹍﹍ 133\n附錄五 三報基本資料﹍﹍﹍﹍﹍﹍﹍﹍﹍﹍ 134zh_TW
dc.source.uri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09410031en_US
dc.subject戒急用忍zh_TW
dc.subject報社立場zh_TW
dc.subject媒介策略zh_TW
dc.subject新聞網zh_TW
dc.subject政策衝突zh_TW
dc.title兩岸財經報導的競局框架----以戒急用忍政策為例(1989-2003)zh_TW
dc.type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英文部分:\nBerkowitz, Dan., & Beach, Douglas W. 1993, News Sources and News Context: the Effect of Routine News, Conflict and Proximity. Journalism Quarterly. 70(1), 4-12.\nCappella, J. A. 2002, Cynicism and Social Trust in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52 (1, March), 229-241.\nCappella, J. A., & Jamieson, K. H. 1997, Spiral of cynicis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nLawrence, R. G. 2000, Game-Framing the Issues: Tracking the Strategy Frame in Public Policy News.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17, 93-114.\nMcManus, John. 1995, A Market-Based Model of News Production. Communication\nTheory, 5(4): 301-338.\nMurpy, Priscilla. 1991, Game Theory Models for Organizational/Public Conflict. Canad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16 (1991), 277-289.\nParmelee, John. 2002, Presidential Primary Videocassettes: How Candidates in the 2000 U.S. Presidential Primary Elections Framed Their Early Campaings.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19, 317-331.\nSemetko, H. A., & Valkenburg, P.M. 2000, Framing European Politics: A Content Analysis of Press and Television News.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50 (2, Spring), 93-109.\nTuchman, Gaye. 1978, Making News: A Stud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eality. New York: Free Press.\nValentino, Nicholas A., Buhr, Thomas A. & Beckmann, Mathew N. 2001, When the Frame is the Game: Revisiting the Impact of “ Strategic” Campaign Coverage on Citizens’ Information Retention. Journal &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78(1), 93-112.\nValentino, Nicholas A., Beckmann Mathew N. & Buhr, Thomas A. 2001, A Spiral of Cynycism for Some: The Contingent Effects of Campaign News Frames on Participation and Confidence in Government.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18, 347-367.\nZhu, J. H. 1992, Issue competition and attention distraction: A zero-sum theory of agenda-setting. Journalism Quarterly, 69 (4, Winter), 825-836.\nZhu, J. H., Weaver, D., Lo, V. L., Chen, C. & Wu, W. 1997, Individual, Organization, and Societal Influences of Media Role Perception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Journalists in China, Taiw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Journal &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74 (1), 84-96.\nZhu, J. H., Watt, J. H., Snyder, L. B., Yan, J. & Jiang, Y. 1993, Public Issue Priority Formation: Media Agenda-Setting and Social Interactio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43 (1, Winter), 8-29.\n\n中文部分:\nBourdieu, P. 林志明譯,2002,《布赫迪厄論電視》。台北:麥田。\nBourdieu, P. 孫智綺譯,2002,《防火牆:抵擋新自由主義的入侵》。台北:麥田。\nJensen, Klaus B., & Jankowski, Nicholas W. 唐維敏譯,1996,《大眾傳播研究方法:質化取向》。台北市:五南。\nMcQuail, D. 陳芸芸、劉慧雯等譯,2001,《最新大眾傳播理論》下冊。台北:韋伯文化。\nUlrich Beck. 孫治本譯,1999,《全球化危機:全球化的形成、風險與機會》。台北:商務書局。\nWimmer, Roger D., & Dominick, Joseph R. 李天任,藍莘譯,1995,《大眾媒體研究》。台北市:亞太書局。\n中華民國新聞評議委員會,1996,《媒體如何採訪報導大陸新聞》。台北:中華民國新聞評議委員會。\n中國時報五十年報史編輯委員會,2000.10,《中國時報五十年》。台北:中國時報社。\n王立言,2001,《由「國家能力」途徑看台灣大陸政策的制訂與執行:一九九六至二○○○》。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n王鴻映,1995.11,〈余紀忠、王惕吾各出奇招--中時、聯經、大成報內幕〉,《財訊月刊》,164:218-222。\n石之瑜,1994,〈誰的新聞自由?誰的國家安全?——兩岸關係中的媒體與敵意〉,《台大新聞論壇》,1(2):29-47。\n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2002,〈「積極開放、有效管理」政策說明〉,《政府大陸政策重要文件》,頁41-55。台北市:陸委會。\n何聖飛,2002,《誰主導選舉新聞—媒介議題設定的觀點:以兩千年總統大選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n李明軒,2000.8,〈WTO後 台灣勝算合在〉,《天下雜誌》,231:158-162。\n周桂田,1998,〈現代性與風險社會〉,《台灣社會學刊》,21:89-129。\n周添城,1997.9,〈兩岸經貿發展的戰略思考〉,《理論與政策》,第11卷第4期,頁86-97\n季欣麟,2002,《深入中國Ⅱ》。台北市:天下遠見。\n吳思華,2000,《策略九說:策略思考的本質》。台北市:臉譜。\n吳榮義、左峻德等採訪,林月玫整理,1999.11,〈談政府的財經政策,專訪行政院長蕭萬長〉,《台灣經濟研究月刊》,22(11):13-20。\n吳重禮、嚴淑芬,1999.7,〈「戒急用忍」或「大膽西進」?我國對於大陸投資的影響因素評估〉,《問題與研究》,38(7):43-62。\n林家如,2001,《分析柯林頓政府時期美國菁英媒體之兩岸新聞報導…以紐約時報及華盛頓郵報為例》。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n林欣翰,2001,《兩岸經貿往來對台灣經濟安全之影響》。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n林俶如,2001,《美國媒體對「特殊國與國關係論」報導之內容分析與立場傾向之研究—以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洛杉磯時報為例》。國立台灣大學新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n林祖嘉,2001.12,〈加入WTO後兩岸經貿互動趨勢之探討〉,《國家政策論壇》,10:57-61。\n林慶宏,2001,〈投資中國與國家安全〉,《新世紀智庫論壇》,13:113-116。\n林靜伶,1999,〈新聞框架與意念的再現——論提取徑的分析〉,《人文及社會科學》,9(4):590-607。\n林繼文、羅致政等,1998,〈零和或雙贏?兩岸經貿交流新解〉,《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10(1):33-77。\n袁鶴齡,1999,〈國際政治經濟學與兩岸關係之研究〉,《興大人文社會學報》,8:85-109。\n袁鶴齡,1997.12,〈兩岸經貿與政治影響力間關係之探討〉,《政治學報》,29:1-32。\n徐永明,2001.6,〈事件與議題——台灣2000年總統選舉中的興票案與兩岸關係〉,《民意研究季刊》,215:67-102。\n徐凱杰,1993.1,〈獨家揭露聯經報系財力--經濟日報及民生報財務報表大解析〉,《財訊月刊》,130:255-257。\n郭致佑,2000,《李登輝談論兩岸關係議題之論辯分析》。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n章倩萍,1994,《新聞記者的認知策略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n許舜青(1994)。《新聞寫作歷程初探》。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n許禛元(民88)。《兩岸政治傳播與議題報導取向分析—中央日報、人民日報的政治訊息(1988-1997)》。台北市:華泰文化。\n曾嬿卿(1996, 9)。〈三大報時代降臨大臺灣--林榮三長征傳奇〉,《財訊月刊》,174:119-123。\n葉斯逸(1998)。《由敘事理論角度分析媒介對「二二八事件」的報導》。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n翁秀琪,1998.7,〈批判語言學、在地觀點和新聞文本分析:宋楚瑜辭官事件中李宋會的新聞分析〉,《新聞學研究》,57:91-126。\n張錦華,1991.2,〈新聞與意識型態〉,《報學》,8(4):176-183。\n張錦華,1997.7,〈從公共領域理論極多元化報導觀點探討我國選舉新聞報導——以78年、81年,以及84年選舉新聞中的統獨議題為例〉,《新聞學研究》,55:183-202。\n張卿卿,2002.1,〈競選新聞框架與廣告訴求對選民政治效能與信賴感的影響〉,《新聞學研究》,71:35-165。\n陳水扁,2001,《世紀首航》。台北市:圓神。\n陳海鑫,1999,《國家機關與企業之政經分析――以台灣發展經驗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n陳祥明,1999,《「一個分治的中國?」「戒急用忍」、「新三不」與「戰區飛彈防禦(TMD)」的深度報導》。國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n陳博志,2002,〈對中國大陸投資的整體策略:釐清「戒急用忍行吻致遠」政策意涵,還原「積極開放有效管理」政策真諦〉,《台灣經濟研究月刊》,25(4):137-145。\n陳雅慧,2000.9,〈兩千大CEO大調查 新政府下錯猛藥〉,《天下雜誌》,232:136-141。\n陳憶寧,2002.7,〈公共議題之遊戲框架出探:以核四議題為例〉,《新聞學研究》,72:85-117。\n陳靜芬,1997,《一九九六年總統大選期間之議題探析:議題設定理論的觀點》。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n黃秋龍、王光正,2000.10,〈兩岸統獨對峙之賽局分析:以連鎖體系(Chain-Store)賽局為例證〉,《問題與研究》,39(10):59-79。\n黃彥彬,1998,《十年來中國時報對「大陸政治、經濟、軍事新聞報導」內容分析……(民國78年1月∼民國87年1月)》。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n詹中原,2001.11,〈全球化之國家主權與經濟――兩岸加入WTO之分析〉,《國家政策論壇》,第一卷第九期。\n蔡宏明、高孔廉,2001.12,〈由全球經濟整合經驗看兩岸經貿互動新架構〉,《國家政策論壇》,1(10):39-55。\n廖高賢,2000,《天安門事件後的「中國印象」——以美國與台灣為例》。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n廖述銘,2002,《媒體議題與政策議題互動關係之研究 以核四興廢決策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n劉佩修,2001,《財經專業報刊金融開放圖像—以《工商時報》、《經濟日報》為例,1990-1999》。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n劉傳宇,1989.1,〈三重幫向報業王國進軍--宏國集團積極籌辦大成報〉,《財訊月刊》,82:172-175。\n劉駿州,1992.9, 〈「辨」而不「辯」--質量方法的初探〉,《新聞學研究》,46:95-109。\n衛民,2001,《主權爭議下之兩岸經貿政策(1990-2000)—戒急用忍政策之新制度分析》。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博士論文。\n鄧育仁、孫式文,2001.4,〈隱喻框架:台灣政治新聞禮的路途隱喻〉,《新聞學研究》,67: 87-112。\n臧國仁,1998,〈新聞報導與真實建構:新聞框架理論的觀點〉,《傳播研究集刊》,第三集。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暨發展中心。\n臧國仁,1998.7,〈消息來源組織與媒介真實之建構——組織文化與組織框架的觀點〉,《廣告學研究》,11:69-116。\n臧國仁、鍾蔚文,1997.7,〈框架概念與公共關係策略——有關運用媒介框架的探析〉,《廣告學研究》,9:99-130。\n魏艾,1994,〈台灣對大陸經濟新聞報導的檢討〉,《台大新聞論壇》,1(2):231-245。\n鍾尉文、翁秀琪、紀慧君及簡妙如等,1999.10,〈新聞事實的邏輯〉。《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9(4):575-589。\n羅文輝,1995,〈新聞記者選擇消息來源的偏向〉。臧國仁主編,《新聞學與術的的對話Ш:新聞工作者與消息來源》。台北:政大新研所。\n羅世宏。1994,《後蔣經國時代的國家、大眾媒介與反對運動:國家認同議題的媒介框架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n譚士屏,2001,《臺灣報紙産品市場競爭行爲分析(1988-1999)》。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n\n報紙:中時\n聯合\n經濟\n工商\n自由\n網路、光碟:\n台灣經濟研究院產業經濟光碟資料庫,《2001年新聞出版事業》。\n中華徵信\n經濟部商業司\n臺灣經濟新報\n證券基金會\n臺灣産業經濟研究院zh_TW
item.fulltextNo Fulltext-
item.openairetypethesis-
item.cerifentitytypePublications-
item.openairecristypehttp://purl.org/coar/resource_type/c_46ec-
item.grantfulltextnone-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Show simple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