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8719
題名: 戲筆與立言:以《蜃樓志》、《綺樓重夢》為主的考察
Parody and Expounding:A Research Mainly Fousing on Shen Lou Zhi and Qi Lou Chong Mong
作者: 江麗雯
貢獻者: 高桂惠
江麗雯
關鍵詞: 戲筆
立言
《蜃樓志》
《綺樓重夢》
世情小說
日期: 2016
上傳時間: 5-Jul-2016
摘要: 《紅樓夢》問世後,ㄧ般學者多認為之後的續書或其他世情小說難以達到《紅樓夢》的文學成就。然而,除了從審美以外的角度來看,從《紅樓夢》到清末狹邪小說之間,小說發展正處於過渡時期,尚有許多元素可以被討論。本論文即聚焦成書年代相近的《蜃樓志》、《綺樓重夢》,探究清中葉受《紅樓夢》影響的仿作、續書,作者在作品中呈現的文化意識。\n 文學作品作為文人的精神活動,表現出當時的社會意識或者個人主張,而在書寫的過程中,本身的未竟理想也因作品而被完美詮釋。《綺樓重夢》、《蜃樓志》在故事架構、文字描摹,有多處採用「戲筆」書寫,根據書序中作者的自我闡述出發,會發現作者有意為戲,在「因戲續之」的遊戲的書寫態度之下,其「遊戲」的目的指向某些時代背景的意義與作者的身世之感。作者將理想投射在作品中,扭轉《紅樓夢》中的衰敗,導向一個健康興盛的家國,現實生活的缺憾,透過戲筆以達「遂欲」,作者亦知其作品「紛擾離奇」的特質,但是戲筆虛幻的書寫內容,是現實文人最真實的理想。\n 在「戲筆」的策略之外,作品中傳達了作者的價值觀,作為「立言」的方式。在明清以來對私欲、義利、禮教價值的改變下,小說中所呈現的對國家、家庭責任的比重及論述文人何以將家庭作為個人與國家的折衝點。故事中的男主人如何整頓混亂或殘破的家園,分配活動的空間,以及日常生活的禮儀與規範,而在重建家園的體制的同時,作者以和諧的一夫多妻制度作為倫理的支撐,來達到責任與欲望的平衡。\n 《綺樓重夢》為《紅樓夢》的續書之一,卻以戲謔的手法來解構士人在現實處境的衝突,而《蜃樓志》意圖傳達的岀世思想,卻無法割捨身處社會實踐的責任,兩書在《紅樓夢》之後,凸顯了世情小說發展的困境,以及小說遊走雅俗之間的遊戲性質,在對經典的閱讀期待下的再創作,同時也包含著續仿作者對雜化價值觀的矛盾。
參考文獻: 一、 古籍(按出版年份編排)\n呂不韋:《呂氏春秋》,臺北:藝文印書館,1974年。\n俞達:《青樓夢》,臺北:廣雅書局,1984年。\n《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346,《禮部:貢舉:外廉事宜》,臺北:文海出版社,1992年。\n《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1024,《都察院:各道:鄉會試監察》,臺北:文海出版社,1992年。\n曹雪芹、高鶚 著:《紅樓夢》,臺北,建宏出版社,1994年。\n嫏嬛山樵:《補紅樓夢》,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n《聽月樓》,撰人不詳,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n崔象川:《白圭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n蘭皋居士:《綺樓重夢》,臺北,建宏出版社,1995年(據嘉慶十年瑞凝堂重鐫本為底本校點整理)。\n庾嶺勞人:《蜃樓志》,臺北,雙笛出版社,1996年(收於《中國歷代禁毀小說第八輯,第二冊,據法國巴黎國家圖書館藏本,嘉慶九年刊本)。\n許慎:《說文解字》,高雄:復文書局出版社,1998年。\n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n\n二、 近代專著(按作者姓氏筆劃排列)\n王德昭:《清代科舉制度研究》,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2年。\n丁峰山:《明清性愛小說論搞》,臺北,大安出版社,2007年。\n王璦玲編:《明清文學與思想中之情、理、欲‧文學篇》,臺北,中研院文哲所,2009年。\n王璦玲、胡曉真主編《經典轉化與明清敘事》,臺北,聯經出版社,2009年。\n王鴻泰、胡曉真主編:《日常生活的論述與實踐》,臺北:允晨文化,2011年。\n卞良君、李寶龍、張振亭著:《道德視角下的明清小說》,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10年。\n皮爾‧布迪厄(Pierre Bourdieu)著,陶東風譯:《文化與權力》,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6年。\n宇文:《蜃樓志‧校點後記》,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7。\n余英時:《《紅樓夢》的兩個世界》,臺北:聯經出版社,1978。\n余英時:《紅樓夢的兩個世界》,臺北,聯經出版社,1981年。\n余英時.《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湖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n余英時:《儒家倫理與商人精神》,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n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明清小說研究中心,文學研究所編:《中國通俗小說總目提要》,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1991年。\n李夢生:《中國禁毀小說百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n李明軍:《禁忌與放縱:明清豔情小說文化》,濟南,齊魯書社,2005年。\n李志宏:《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說敘事研究》,臺北:大安出版社,2008年。\n巫仁恕:《優游坊廂─明清江南城市的休閒消費與空間變遷》,臺北:中研院近史所出版,2003年。\n呂啟祥、林東海主編:《紅樓夢研究稀見資料彙編》(增訂本),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n吳盈靜:《清代臺灣紅學初探》,臺北:大安出版社,2004年。\n林辰:《明末清初小說述錄》,臺北:春風文藝出版社,1996年。\n林依璇:《無才可補天─《紅樓夢》續書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n林保淳:《中國古典小說中的類型人物》,臺北,里仁書局,2003年。\n周建渝:《才子佳人小說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n金明求《虛實空間的移轉與流動─宋元話本小說的空間探討》,臺北:大安書局,2004年。\n胡衍南:《金瓶梅到紅樓夢─明清長篇世情小說研究》,臺北,里仁書局,2009年。\n段春旭:《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續書研究》,上海,三聯書局,2009年。\n苗壯主編:《中國歷代小說辭典》〈第三卷清(初、中期)〉,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n孫楷第:《中國通俗小說書目》,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n孫遜、孫菊園編:《中國古典小說美學資料薈萃》,上海,華新書屋,1991年。\n孫琴安:《中國性文學史》,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n郭玉雯:《紅樓夢人物研究》,臺北,大安出版社,1994年。\n郭英德:《癡情與幻夢:明清文學隨想錄》,臺北:錦繡書局,1992。\n高翔:《近代的初曙-18世紀中國觀念變遷與社會發展》,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12月。\n高宣揚:《布迪厄的社會理論》,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4年。\n高桂惠:《追蹤躡跡—中國小說的文化闡釋》,臺北,大安出版社,2005年。\n陳翠英:《世情小說之價值觀探論─以婚姻為定位的考察》,臺北,台灣大學文史叢刊,1996年。\n陳益源:《古典小說與情色文學》,臺北,里仁書局,2001年。\n陳操南輯:《桐花鳳閣評紅樓夢輯錄》,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n康正果:《重審風月鑑:性與古典文學》,臺北,麥田出版社,1996年。\n張艷麗:《嘉道時期的災荒與社會》,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n張興國編,矛盾等著:《中國古代小說中的性描寫》,天津,百花文藝,1993年。\n張壽安:《以禮代理─凌廷勘與清中葉儒學思想之轉變》,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4年。\n張麗珠:《清代新義理學─傳統與現代的交會》,臺北:里仁書局,2003年。\n張壽安:《十八世紀禮學考證的思想活力》,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1年。\n張曉芬:《天理與人欲之爭─清儒揚州學派「情理論」探微》,臺北:秀威資訊科技,2010年。\n黃俊杰主編:《公私領域新探》: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n黃仁宇:《中國大歷史》,臺北:聯經出版社,2001年。\n劉康:《對話的喧聲─巴赫汀文化理論評述》,臺北:麥田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n劉達臨:《性的歷史》,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n楊義:《中國古典小說十二講》,香港,三聯書店,2006年。\n楊義:《中國古典小說史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2004年。\n熊秉真、余安邦合編:《情欲明清─遂欲篇》,台北,麥田出版社,2004年。\n趙建忠:《紅樓夢續書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年。\n魯迅:《中國小說史略》,香港:三聯書店,1996年。\n溝口雄三:《中國的公與私‧公私》,北京:三聯書店,2011年。\n鄭振鐸:《中國文學研究》,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年。\n歐麗娟:《紅樓夢人物立體論》,臺北,里仁書局,2006年。\n戴不凡:《小說見聞錄》,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n蔡尚思:《中國禮教思想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n蔡國梁:《明清小說探幽》,臺北,木鐸出版社,1987年。\n羅威廉:《救世─陳宏謀與十八世紀中國的菁英意識》,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n聶紺弩:《中國古典小說論集》,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n蕭相愷《世情小說史話》,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2年。\n嚴明、孫愛玲著:《東亞視野中的明清小說》,臺北:聖環書局,1996年。\n\n三、 期刊論文(按發表時間編排)\n朱學群:〈論蘇吉士的「長大成人」─對於《蜃樓志》的一個「主題學」研究〉,《華僑大學學報》1991年第1期,頁90-96。\n雷勇:〈《蜃樓志》的因襲與創新〉,《漢中師院學報》1992年第1期,頁91-95。\n陳浮:〈《蜃樓志》的寫作背景及其新探〉,《惠州大學學報》1996年第1期,頁71-99。\n李伯重:〈明清江南的出版印刷業〉,《中國經濟史研究》,2001年第3期,頁58。\n胡衍南:〈明清長篇世情小說的兩個模式〉,《淡江中文學報》2005年第十三期,頁113-140。\n董建華:〈借鑒與發展─談〈《蜃樓志》〉,《江西教育學院學報》第26卷第2期,2005年4月,頁100-104。\n胡衍南:〈《金瓶梅》於《紅樓夢》之影響研究〉,《中國學術年刊》第28期,2006年,頁161-184。\n陳金花:〈論《蜃樓志》的寫實性與虛幻性〉,《湘潭師範學院學報》第28卷第2期,2006年3月,頁83-85。\n李根亮:〈試論清代續書作者對《紅樓夢》的接受〉,《湖北教育學院學報》第23卷第10期,2006年10月,頁4-7。\n胡衍南:〈論清初才子佳人小說的「偽世情書」性格─關於魯迅小說類型概念的省思〉,《國文學報》第42期,2007年,頁207-235。\n羅陳霞:〈「王熙鳳毒設相思局」故事類型探源〉,《紅樓夢學刊》2007年第五輯,頁191-206。\n陳金花:〈《蜃樓志》的性愛觀〉,《阜陽師範學院學報》2008年第6期,頁58-60。\n陳璇、許立鶯:〈《紅樓夢》續書研究〉,《蘇州教育學院學報》第25卷第4期,2008年1月,頁18-21。\n胡衍南:〈清代中期世情小說研究─以《蜃樓志》、《清風匣》、《雅觀樓》、《癡人福》、《玉蟾記》為主〉,《國文學報》第47期,2010年,,頁263-290。\n胡衍南:〈論《三續金瓶梅》的世情書寫與雅俗定位〉,《淡江中文學報》第28期,2010年,頁27-54。\n張惠:〈「拒絕長大」與「壓抑欲望」─析美國漢學家黃衛總對《紅樓夢》性心理世界的獨異解讀〉,《紅樓夢學刊》2010年第四輯,頁285-308。\n趙建忠:〈「涉紅小說」《小紅樓》補考─兼談《紅樓夢》續仿研究的當代進展〉,《紅樓夢學刊》2010年第五輯,頁207-216。\n呂妙芬:〈女子與小人可談道—楊甲仁性命之學的日用場景〉,新史學二十一卷二期,2010年6月。\n張泓:〈《蜃樓志》研究評述〉,《唐山師範學院學報》第33卷第4期(2011年7月),頁44-47。\n張云:〈肉欲書寫與男性中心─《綺樓重夢》研究〉,《紅樓夢學刊》2011年第1輯,頁250-283。\n胡衍南:〈論《紅樓夢》早期續書的承衍與改造〉,國文學報 第五十一期,2012年6月,頁179~202。\n\n四、學位論文:(按發表時間排列)\n沈寶榮:《《蜃樓志》研究》,台中:東海大學碩士論文,1989年。\n林淑雯:《清中葉前中篇通俗小說研究》,台中:逢甲大學碩士論文,1998年。\n喻緒琪:《明末清初世情小說之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1999。\n謝明宜:《李昌祺《剪燈餘話》研究》,雲林:雲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n陳璇:《《紅樓夢》續書研究》,江蘇:蘇州大學碩士論文,2003年。\n葛永海:《古代小說與城市文化》,上海:上海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3年。\n齊浚:《明清社會思潮與人情小說性愛觀研究》,山東:山東大學博士論文,2003年。\n劉慎元:《明清艷情小說的繼承、呈現與影響》,嘉義:南華大學碩士論文,2003年。\n王旭川:《中國小說續書的歷史發展》,上海:上海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4年。\n劉榮麗:《清代禁毀小說中的女性形象初探》,江蘇:蘇州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n魏洪艷:《《金瓶梅》身體文化研究》,陝西:陝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n丁峰山:《明清性愛小說的文學觀照及文化闡釋》,福建:福建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5年。\n莊淑珺:《王蘭沚及其無稽瀾語研究》,台南:成功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n王瑋婷:《性與死:《金瓶梅》的主題探討》,台中:靜宜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n任科:《明清家庭小說婚姻家庭敘事文本文化研究》,陝西:陝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n郭素美:《《紅樓夢》續書研究》,江西:南昌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n陳俊宏:《呂天成繡榻野史研究》,台北:東吳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n湯利強:《明代世情小說與官吏群體》,上海:上海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n黃梅:《蜃樓志研究》,安徽:安徽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n倪中連:《清代世情小說中的商人世界》,上海:上海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n陳婷婷:《論《金瓶梅詞話_的性描寫與男性霸權意識》,陝西:陝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n陳靖怡《風月與風教:李漁與袁枚小說之研究》,臺北:政治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n李斌:《明代世情小說與士紳生活》,上海:上海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n李欣倫:《《金瓶梅》之身體感知與性別辯證:一個跨文本與漢字閱讀觀的架構》,桃園:中央大學博士論文 ,2009年。\n張品:《情與欲的辯證:從《金瓶梅》到《紅樓夢》》,臺北:淡江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n黃杏枝:《清代小說中的廣東商人形象研究》,廣州:暨南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n楊淼:《清代長篇家庭小說妾婦形象研究》,新疆:新疆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 \n游棨淞:《馮夢龍故事中的姦僧淫尼─以《三言》為例的一個分析》,桃園:中央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n劉柏正:《才學與情懷:清中葉(1791-1849)才子佳人小說承衍之文化考察》,臺北:政治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95912017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912017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201701.pdf42.84 MBAdobe PDF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