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 |
台灣漫畫文法概念的轉變與分析:以1980年代以前租書店漫畫為中心 |
李衣雲 |
report |
說明頁(41) |
2021-10 |
1950年代臺灣的香港出版品進口管制 |
林果顯 |
report |
說明頁(55) |
2021-09 |
純種犬的誕生:臺灣犬的前世與今生 |
鄭麗榕 |
report |
說明頁(48) |
2020-08 |
台灣常民的圖像閱讀文化史:以漫畫與租書店為中心 |
李衣雲 |
report |
說明頁(66) |
2020-08 |
戰後臺灣的休閒式狩獵史(1945-1989) |
鄭麗榕 |
report |
說明頁(53) |
2019-10 |
1950年代臺灣的美國出版品進口管制 |
林果顯 |
report |
說明頁(52) |
2019-05 |
生死之間:近代臺灣動物標本文化史 |
鄭麗榕 |
report |
說明頁(63) |
2018-12 |
文化冷戰在臺灣:以臺北美新處的工作為中心(1953-1961) |
林果顯 |
report |
說明頁(54) |
2024-07 |
中國安全威脅下的選舉:聚旗效應在2024年台灣總統選舉的研究 |
游清鑫 |
report |
說明頁(81) |
2023-07 |
威脅下的台灣認同新發展及其效應 |
鄭夙芬、游清鑫 |
report |
說明頁(57) |
2024-07 |
物質利益、價值認同與對外關係:以台灣與日本為例 |
蔡佳泓 |
report |
說明頁(62) |
2023-07 |
我國大學生政治社會化之研究:新世代、新觀點(II) |
陳陸輝 |
report |
說明頁(61) |
2023-07 |
投票率會影響選舉結果嗎? |
俞振華 |
report |
說明頁(52) |
2024-07 |
續探台灣民眾的政黨雙歧:多層模型的分析與應用 |
蕭怡靖 |
report |
說明頁(81) |
2023-01 |
我國大學生政治社會化之研究:新世代、新觀點 |
陳陸輝 |
report |
說明頁(69) |
2023-07 |
民調初選會降低政黨凝聚度嗎?檢視我國立法委員提名機制與立法行為的關聯性 |
俞振華 |
report |
說明頁(44) |
2023-10 |
民意視角下的國家安全觀:長期資料的分析 |
游清鑫 |
report |
說明頁(52) |
2023-09 |
公民意識與公民參與:模型建構與驗證—公民意識、極端政治與溝通民主 |
蔡佳泓 |
report |
說明頁(62) |
2022-08 |
台灣認同的新發展及其效應 |
鄭夙芬、游清鑫 |
report |
說明頁(69) |
2022-01 |
新臺灣選民 |
陳陸輝、俞振華 |
report |
說明頁(71) |
2022-10 |
探索民眾眼中的台-美-中三邊關係:在抗衡與扈從之間 |
游清鑫 |
report |
說明頁(50) |
2022-03 |
誰該接受懲罰?中央政府執政績效對於地方選舉的影響 |
俞振華 |
report |
說明頁(53) |
2021-03 |
我國縣市長選舉的競選經費收入、支出與效果評估:以2014、2018年縣市長選舉為例 |
蔡佳泓、蘇彥圖 |
report |
說明頁(61) |
2021-10 |
直轄市市長表現如何影響總統選舉 |
游清鑫 |
report |
說明頁(63) |
2021-02 |
民調初選真能選出較「好」的候選人嗎?探討政黨候選人甄補機制與勝選可能性的關係 |
俞振華 |
report |
說明頁(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