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 |
人文‧島嶼平臺計畫(111-113年) |
林啟屏、曾國峰 |
report |
說明頁(56) |
2022-03 |
人文‧島嶼平臺計畫 |
林啟屏、曾國峰 |
report |
說明頁(40) |
2022-04 |
神聖與啟蒙:清華簡政治思想研究(II、III) |
林啟屏 |
report |
說明頁(43) |
2020-04 |
神聖與啟蒙:清華簡政治思想研究 |
林啟屏 |
report |
說明頁(42) |
2018-10 |
新出土文獻研究與古代儒學的發展:以「禮」為觀察視角 |
林啟屏 |
report |
說明頁(30) |
2023-07 |
松喬神話傳說、文學、圖像及其象徵文化研究 |
高莉芬 |
report |
說明頁(38) |
2021-07 |
單一與複合:台灣當代「母神」神話及象徵研究 |
高莉芬 |
report |
說明頁(39) |
2023-10 |
明代四書學中朱學系譜――以蔡清《四書蒙引》、陳琛《四書淺說》、林希元《四書存疑》為核心之考察 |
陳逢源 |
report |
說明頁(47) |
2020-10 |
衍繹與變易――明代四書學著作分系與斷限考察 |
陳逢源 |
report |
說明頁(31) |
2022-06 |
臺灣中國古典文論觀念史研究(1949迄今)—韻外之致:臺灣中國古典文論的「神韻」說研究 |
曾守正 |
report |
說明頁(25) |
2019-03 |
當代清詩史敘述中被壓抑的低音:桐城對漁洋神韻派的反響 |
曾守正 |
report |
說明頁(39) |
2023-07 |
現代學術轉型語境中的古典詩歌「實際批評」(1920年代至1940年代) |
廖棟樑 |
report |
說明頁(39) |
2021-10 |
「比興」、「詩史」與「神韻」:臺灣中國古典文論觀念史研究(1949迄今)—詩歌與歷史:臺灣中國古典文論的「詩史」說研究 |
廖棟樑 |
report |
說明頁(43) |
2018-10 |
文如其人:論李長之的「傳記批評」 |
廖棟樑 |
report |
說明頁(31) |
2017-10 |
仰望星空: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學者詩人的「宇宙意識」與「宇宙詩學」 |
廖棟樑 |
report |
說明頁(35) |
2023-07 |
1970、1980年代臺灣歌仔戲班赴星洲展演研究(Ⅰ、Ⅱ) |
蔡欣欣 |
report |
說明頁(58) |
2022-10 |
再見「日光」——高雄「日光歌劇團」歷史光影與傳承譜系考述研究(Ⅱ) |
蔡欣欣 |
report |
說明頁(44) |
2020-07 |
1960年代臺灣歌仔戲班赴星馬演出考察研究(I) |
蔡欣欣 |
report |
說明頁(49) |
2019-03 |
臺灣當代戲曲海外展演研究(I) |
蔡欣欣 |
report |
說明頁(39) |
2017-02 |
再見「日光」——高雄「日光歌劇團」歷史光影與傳承譜系考述研究(I) |
蔡欣欣、林永昌 |
report |
說明頁(35) |
2023-07 |
光譜與系譜:李商隱詩歌與清代箋註的賦學光譜及其詩賦交融系譜之詮讀 |
許東海 |
report |
說明頁(45) |
2021-10 |
跨越與超越:元代耶律鑄的賦學進路及其漢文閱讀書寫的家學系譜 |
許東海 |
report |
說明頁(44) |
2020-01 |
體物與博物:李綱荔枝賦、耶律鑄牡丹賦的承傳變創及其融合譜錄的賦學意涵 |
許東海 |
report |
說明頁(44) |
2018-01 |
困頓與安頓——宋元辭賦的謫遷書寫及其與唐人創作之因革 |
許東海 |
report |
說明頁(45) |
2017-01 |
放逐與追逐:唐代辭賦的謫遷書寫及其困境問對 |
許東海 |
report |
說明頁(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