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1 |
台灣新詞「~族」後綴 |
竺家寧 |
conference |
|
2007-05 |
論「正反互足例」對釋讀甲骨卜辭的重要性 |
林宏明 |
conference |
|
2007-05 |
殷墟甲骨研究札記 |
林宏明 |
conference |
|
2005-04 |
殷墟甲骨文字綴合新例(四) |
林宏明 |
conference |
|
2007-06 |
稽其道里:蔣驥《山帶閣注楚辭》的地理論述 |
廖棟樑 |
conference |
|
2005 |
向死而生─論屈原的死亡與不朽 |
廖棟樑、陳麗桂、李美燕 |
conference |
|
2005 |
忠誠之情,懷不能已─論班固的屈原觀 |
廖棟樑 |
conference |
|
2000-12 |
個人主義的享樂:林語堂的讀書觀 |
張堂錡 |
conference |
|
2003-04 |
原型與象徵:漢魏六朝詩歌中的採桑女及其多重文化意涵 |
高莉芬 |
conference |
|
2000-12 |
漢代樂府歌詩與倡優文化的關係考察 |
高莉芬 |
conference |
說明頁(40) |
1999-07 |
六朝詩賦合流現象之一考察-賦語言功能之轉變 |
高莉芬 |
conference |
說明頁(839) |
2003 |
楊牧現代抒情的詩藝:閱讀〈十二星象練習曲〉 |
陳芳明 |
conference |
|
2002 |
連溫卿與抗日左翼的分裂─臺灣反殖民史的一個考察 |
陳芳明 |
conference |
|
2001-10 |
三○年代台灣作家對現代性的追求與抗拒 |
陳芳明 |
conference |
|
1998-11 |
佛教經典中神通故事的作用及其語言特色 |
丁敏 |
conference |
|
2001 |
當殖民地的作家與畫家相遇─一九三○年代台灣文學史的一個側面 |
陳芳明 |
conference |
|
2000-05 |
戊戌之後:梁啟超、黃遵憲的生命同調與思想歧路 |
張堂錡 |
conference |
|
2000 |
日據時期臺灣左翼史的研究及其限制 |
陳芳明 |
conference |
|
2000 |
現代性與殖民性的矛盾:論朱點人的小說 |
陳芳明 |
conference |
|
2000 |
挑戰大敘述:後戒嚴時期的女性文學與國家認同 |
陳芳明 |
conference |
|
2000-12 |
乾嘉漢宋學之分與經學史觀關係試析--以四庫全書經部總序為中心 |
陳逢源 |
conference |
|
2005-06 |
論《詞人之舟》的詞觀及其在遷臺後台灣詞學發展上的意義 |
侯雅文 |
conference |
|
1999-06 |
從《異域》到《金三角˙荒城》-柏楊兩部異域題材作品的觀察 |
張堂錡 |
conference |
|
2000-10 |
Female Sexuality of the Late Ming Jest-books |
黃慶聲 |
conference |
|
2007 |
驚悚、怪誕、另類閒賞--《醉茶志怪》中「他者」之在場 |
高桂惠 |
conferenc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