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7 |
空間與象徵:蓬萊神話及其文化意涵研究 |
高莉芬 |
conference |
說明頁(36) |
2003-11 |
儀式與象徵:歲時節日與六朝詩歌研究 |
高莉芬 |
conference |
|
2003-04 |
原型與象徵:漢魏六朝詩歌中的採桑女及其多重文化意涵 |
高莉芬 |
conference |
|
1998-03 |
由諧擬論四書笑與紅樓夢之諧趣 |
黃慶聲 |
conference |
|
2002-10 |
《文選.江海賦》中神話意象之原型分析 |
高莉芬 |
conference |
|
2003-11 |
走進春日的桑林:宋玉〈登徒子好色賦〉中邂逅採桑女之儀式與空間 |
高莉芬 |
conference |
|
2000-12 |
漢代樂府歌詩與倡優文化的關係考察 |
高莉芬 |
conference |
|
2005-06 |
漢譯佛典四阿含中神通故事的敘事分析:以敘述者、敘事視角、受敘者為主 |
丁敏 |
conference |
pdf(591) |
2004-12 |
漢譯阿含廣律中目連「神足第一」的形象建構:文本多音的敘事分析 |
丁敏 |
conference |
|
2004-07 |
小乘經中佛陀成道歷程「禪定與神通」的敘事分析 |
丁敏 |
conference |
|
2003-04 |
漢譯佛典中羅漢形象研究 |
丁敏 |
conference |
|
2002-01 |
當代台灣佛教僧侶傳記研究:意義、視角與方法之反思 |
丁敏 |
conference |
|
2002-04 |
陳若曦佛教小說中女性形象與主題意識—以《慧心蓮》、《重返桃花源》為探討 |
丁敏 |
conference |
|
1999-01 |
由《念佛百問》來看淨土行者的切要之問 |
丁敏 |
conference |
|
1999-04 |
中國佛教文學課程設計與教學目標 |
丁敏 |
conference |
|
1998-06 |
當代台灣佛教社會褔利服務的新趨勢初探 |
丁敏 |
conference |
|
1998-06 |
北台灣佛教社會福利服務的新趨勢初探 |
丁敏、黃維憲 |
conference |
|
1998-05 |
北台灣佛教福利服務事業的脈動—以「佛教蓮花臨終關懷基金會」、「關懷生命協會」為例 |
丁敏、黃維憲 |
conference |
|
1996-01 |
台灣社會變遷中的新與尼僧 困--香光尼僧 的崛起 |
丁敏 |
conference |
|
2003-11 |
劉宋「四學並建」考論 |
唐翼明 |
conference |
|
2003-11 |
逃亡即抗爭-解讀高行健 |
唐翼明 |
conference |
|
2002-11 |
論無名氏後期短篇小說的藝術得失 |
唐翼明 |
conference |
|
2002-08 |
略論魏晉玄學的宗旨及相關問題 |
唐翼明 |
conference |
|
1995-10 |
言談與論述--以歐陽脩與蘇軾的亭台記為例試論古典散文的藝術情境 |
黃慶聲 |
conference |
|
1998-12 |
荀粲考論 |
唐翼明 |
conferenc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