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
翻譯的現代性與中國性:臺灣文學對魯迅的接受 |
陳芳明 |
report |
pdf(611) |
2008 |
「台灣人的認同與精神世界變遷之研究--- 以日記、傳記與回憶錄等私人史料為中心, 1895-1960」 |
曾士榮、陳芳明 |
report |
|
2008 |
近代超克論與殖民地文學---以日本、台灣、韓國為中心-台灣文學對近代超克論的回應 |
陳芳明 |
report |
pdf(308) |
2009 |
近代超克論與殖民地文學---以日本、台灣、韓國為中心-台灣文學對近代超克論的回應 |
陳芳明 |
report |
pdf(233) |
2009 |
台灣的近代法律經驗與新竹地方社會---以黃繼圖律師父子的兩部日記為中心 (1920年代-1970年代) |
曾士榮、陳芳明 |
report |
pdf(2083) |
2009 |
補助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圖書計畫規劃主題---日本與東亞近現代文化 |
陳芳明、吳佩珍、曾士榮、劉吉軒 |
report |
pdf(232)說明頁(717) |
2010 |
近代超克論與殖民地文學---以日本、台灣、韓國為中心-台灣文學對近代超克論的回應 |
陳芳明 |
report |
pdf(591) |
2010 |
補助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圖書計畫規劃主題---日本與東亞近現代文化 |
陳芳明、吳佩珍、劉吉軒、曾士榮 |
report |
pdf(243)說明頁(704) |
2010 |
台灣的近代法律經驗與新竹地方社會---以黃繼圖律師父子的兩部日記為中心(1920年代-1970年代) |
曾士榮、陳芳明 |
report |
pdf(390)說明頁(879) |
2010 |
建國一百年---學術詮釋歷史《中華民國發展史撰寫計畫》先期規劃 |
陳芳明 |
report |
|
2011 |
補助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圖書計畫規劃主題:日本與東亞近現代文化 |
陳芳明、劉吉軒、曾士榮、吳佩珍 |
report |
|
2011 |
1942年:近代超克論對中國與台灣文學的影響 |
陳芳明 |
report |
pdf(1022) |
2007 |
翻譯的現代性與中國性---臺灣文學對魯迅的接受 |
陳芳明 |
report |
說明頁(503) |
2011 |
台灣社會近代心智的變遷 (1940年代-1960年代):以近代性在私領域的呈現為中心 |
曾士榮 |
report |
pdf(1055) |
2012 |
近代心智與台灣社會: 黃繼圖研究 (1912-1960) |
曾士榮 |
report |
pdf(579) |
2010 |
《中華民國發展史》撰寫計畫 |
周惠民、章英華、周濟、陳芳明、呂芳上、王汎森 |
report |
|
2005 |
全球語境與台灣地方書寫 |
范銘如 |
report |
pdf(1997) |
2006 |
全球語境與台灣地方書寫(II) |
范銘如 |
report |
pdf(599) |
2007 |
全球語境與臺灣地方書寫(III) |
范銘如 |
report |
pdf(506) |
2008 |
地方書寫的理論與本土實踐比較 |
范銘如 |
report |
pdf(555) |
2009 |
五○、六○年代的空間政治與文學表徵 |
范銘如 |
report |
pdf(581) |
2010 |
空間重塑中的敘事---1945-1960 |
范銘如 |
report |
pdf(284)說明頁(736) |
2011 |
空間重塑中的敘事:1945-1960 |
范銘如 |
report |
pdf(487) |
2012 |
空間,身分與敘事 |
范銘如 |
report |
pdf(365) |
2007 |
太平洋上的文化明珠---東台灣原住民祭儀樂舞-歷史系譜與樂舞演化---太魯閣族部落史調查與祭儀樂舞展演之研究 |
孫大川 |
report |
說明頁(5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