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6502
DC FieldValueLanguage
dc.contributor.advisor張桐銳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Chang, Tung-Jui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武陵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Wu, Lingen_US
dc.creator武陵zh_TW
dc.creatorWu, Lingen_US
dc.date2021en_US
dc.identifierG0106652022en_US
dc.description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法律科際整合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106652022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我國《社會救助法》第一條規定:「為照顧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及救助遭受急難或災害者,並協助其自立,特制定本法。」我國社會救助制度之最終目的在於協助貧窮者自立,為了達成此目標,除了暫時性的滿足貧窮者的最低生存需求,如何使受救助者回歸勞動市場、取得收入並重新自立,才是整體制度最關鍵的部分。 美國聯邦政府在二十世紀進行了一連串的福利改革,政府對於「貧窮治理」的態度幾經轉變,最後在財政支出與弱勢保護兩端利益的考量下,於二十世紀末逐步發展出「以工作換取福利」之工作福利制度。工作福利理論在二十世紀末席捲同樣面臨龐大福利支出困境之眾多西方國家,我國社福學者亦於此時將之引入台灣。據此,本文以「工作福利」為主軸,仔細梳理美國與我國之社會救助制度並相互參照,本文認為我國之社會救助制度帶有工作福利之特性,除了在「工作參與」之制度設計上承襲美國社福制度之邏輯,也在我國既有之文化脈絡下發展出具有在地特色之樣貌。 最後,本文將回到我國憲法與法律之角度探討工作福利制度本身之適合性。本文認為工作福利理論之「工作義務」要件在理論層面與我國憲法原則相輔相成,藉由工作義務之設計將促使受救助者自立,反而更能達成憲法保障人民人性尊嚴之目標。然而在具體規範層次,我國社會救助法仍有許多待檢討之處。參照美國之社會福利制度、我國之社會救助法與行政實務之運作現實,本文認為於立法論應刪除社會救助法第五之一條第一項第一款第二目之「擬制基本工資」規定為妥,並且應將第十五條「拒絕參與工作者不予扶助」之要件進一步細緻化,使行政實務工作者更有著力點落實系爭規定,以達成工作福利之制度目標。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The ultimate goal of Social Assistance Act in our country is to help poor people help themselves. For this purpose, how to help poor people go back to the labor market, earn money and live on their own is of critical importance to the system of social assistance. The Federal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embarked on a series of welfare reform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In the meantime, the government’s attitude toward “How to deal with poverty” had changed many times.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poor and solve financial deficit, the academic community developed the concept of workfare at the end of twentieth century. According to this concept, the poor has to participate in work activities in exchange for public assistance. The concept of workfare had influence on many Western countries faced with financial crisis, and Taiwanese researchers introduced the concept to Taiwan at that time. Built around the concept of workfare, this study attempts to introdu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elfare policy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make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welfare policies implemen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in Taiwan. The study finds that the social assistance policy in Taiwan is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workfare developed in the United States. However, Taiwan’s policy not only follows the U.S. logic of work participation, but also develops its own features in its own cultural context. Finally, this study will discuss whether the element of “work obligation,” which originated from the concept of workfare, violates the principle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our country. This study reveals that “work obligation” doesn’t violate the principles of the Constitution. On the contrary, it can improve human dignity, which is one principle of the Constitution, by helping poor people help themselve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legal system. Judging from the welfare policy in the United States, Social Assistance Act and the administrative practice in Taiwan, the study argues that we should repeal Social Assistance Act 5-1.1(1)(2) and add more legal elements to Social Assistance Act 15 in terms of legislation. By doing so, workers in administrative practice are more likely to attain the goal of the workfare concept.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第一章 緒論 6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問題意識 6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限制 9 第三節 研究架構 10 第二章 美國工作福利制度之發展 11 第一節 英國濟貧法之發展 11 第二節 19世紀的美國:從院外救濟到濟貧院制度 13 第一項 院外救濟(outdoor relief)之爭議 14 第二項 科學的慈善(scientific charity) 15 第三項 小結:貧窮的個人歸因 16 第三節 1935年社會安全法:聯邦政府正式涉入 16 第一項 白宮兒童安全會議 16 第二項 1930年代:Roosevelt政府與新政 17 第一款 1929年經濟大蕭條 17 第二款 1935年社會安全法 18 第四節 1960年代:社會福利的蓬勃與衰落 20 第一項 1960年代背景 20 第二項 ADC之實施與阻礙 21 第三項 協助人民自助的責任 22 第四項 從Kennedy到Johnson的脫貧計畫 23 第五項 政策轉向:「工作」與「福利」的連結 24 第五節 1980年代「工作」與「福利」的辯論 27 第一項 何以致貧?貧窮化理論與其非意圖後果 28 第二項 工作福利之契約觀點:以「義務」交換「權利」 30 第三項 經濟結構導致貧窮 32 第六節 1980年代Clinton政府PRWORA與TAFN政策 33 第一項 TAFN之目標 33 第二項 聯邦主義之設計 34 第三項 維持婚姻與家庭健全 34 第四項 受領給付之工作條件 35 第一款 工作活動之範圍 35 第二款 最低工作參與率之要求 36 第三款 最低工作時數之要求 37 第五項 給付對象之限制 38 第六項 TAFN之受領年限 38 第七節 小結 39 第三章 我國的社會救助法之工作參與義務 41 第一節 貧窮的定義 41 第一項 貧窮線的劃定 42 第一款 貧窮線的起源 42 第二款 絕對的貧窮與相對的貧窮 43 第二項 我國社會救助法貧窮意義之轉變 44 第一款 絕對貧窮基準時期 44 第二款 相對貧窮基準時期 44 第一目 絕對貧窮標準轉向相對貧窮標準 44 第二目 每人消費支出之百分之六十 45 第三目 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數之百分之六十 46 第三款 小結 46 第二節 我國社會救助法之發展概覽 47 第一項 中國早期與日治時期之社會救濟 47 第二項 《社會救濟法》時期 48 第一款 社會救濟法 48 第二款 社會救助法草案 50 第三款 臺灣省社會救助調查辦法 50 第四款 小康計劃 / 安康計劃 51 第三項 《社會救助法》時期 51 第一款 1980年通過之社會救助法 52 第一目 以「家庭總收入」最為低收入戶審查標的 52 第二目 未配合就業措施者不予扶助 52 第二款 1997年之修法 53 第一目 明文低收入戶最低生活費之計算標準 53 第二目 增加工作誘因 53 第三款 2004年之修法 53 第一目 納入特殊境遇家庭 53 第二目 擬制基本工資 54 第三目 脫貧方案之法源 54 第四款 2007年之修法 54 第一目 對特殊境遇家庭之個案判斷空間 54 第二目 協助申請人請求扶養費 54 第五款 2010年之修法 55 第一目 納入「中低收入戶」 55 第二目 以可支配所得中位數60%作貧窮線 55 第三目 擬制基本工資條款之例外 55 第四目 勞政與社政之整合 55 第五目 參與就業服務之所得免計入家戶總收入 56 第六款 小結 56 第四項 社會救助法之救助對象 56 第一款 「無工作能力者」為主要救助對象 57 第二款 以「家戶」為救濟單位 58 第三款 擬制基本工資條款 59 第四款 社會救助法時期 59 第五款 小結 60 第三節 我國社會救助法之工作參與設計 61 第一項 傳統中國儒家之工作觀 61 第二項 家戶所得計算之擬制基本工資規定 62 第一款 社會救助法第5-1條 62 第二款 失業認定之定義 64 第三款 行政實務對「失業認定」之看法 65 第四款 小結 66 第三項 社會救助法第15條之不予扶助條款 67 第一款 行政實務之運作方式 67 第二款 行政機關之本位主義 69 第四項 從福利到工作:脫離貧窮是否可能? 71 第一款 增加工作誘因 71 第二款 以工代賑與公法救助關係 72 第一目 以工代賑之定性 72 第二目 主管機關見解 73 第三目 學說見解 74 第四目 地方政府與法院見解 75 第五目 延伸爭議:多元就業開發方案 77 第六目 小結 79 第三款 勞政與社政的結合 79 第一目 就業服務法與就業促進津貼實施辦法 79 第二目 行政實務上之分工 81 第三目 就業服務機構「一案到底」之服務模式 82 第四款 新貧時代與政府責任 83 第一目 《社會救助法》給付對象擴大 84 第二目 《社會救助法》衍生之脫貧方案 85 第四節 小結 87 第四章 我國工作福利制度之憲法討論 89 第一節 憲法與工作福利 89 第一項 工作福利與生存權 89 第二項 美國工作福利之契約理論 91 第二節 社會救助法之工作條款 92 第一項 擬制基本收入條款 93 第二項 不予扶助條款 95 第三節 國家「不予扶助」之邊界 97 第四節 小結 100 第五章 結論 101 參考文獻 103zh_TW
dc.source.uri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6652022en_US
dc.subject貧窮zh_TW
dc.subject工作福利zh_TW
dc.subject社會救助法zh_TW
dc.subject福利改革zh_TW
dc.subjectPovertyen_US
dc.subjectWorkfareen_US
dc.subjectSocial Assistance Acten_US
dc.subjectWelfare reformen_US
dc.title工作福利與社會救助之研究zh_TW
dc.titleA Study on Workfare and Social Assistance Acten_US
dc.typethesis-
item.fulltextWith Fulltext-
item.cerifentitytypePublications-
item.openairetypethesis-
item.grantfulltextrestricted-
item.openairecristypehttp://purl.org/coar/resource_type/c_46ec-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202201.pdf1.95 MBAdobe PDF2View/Open
Show simple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