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1344
DC FieldValueLanguage
dc.contributor.advisor王曉丹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林委正zh_TW
dc.creator林委正zh_TW
dc.date2010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11-10-05T06:45:13Z-
dc.date.available2011-10-05T06:45:13Z-
dc.date.issued2011-10-05T06:45:13Z-
dc.identifierG0097652014en_US
dc.identifier.uri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1344-
dc.description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法律科際整合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97652014zh_TW
dc.description99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近年來,法律繼受之下的諸多問題,逐漸引起了法學界的關注。同時,本土法社會學研究的興起,也一改往昔靜態、平面、工具式的法律觀點,轉而朝向以動態、空間、互動關係的角度詮釋法律。從而,繼受法律在地實踐的情形如何?有無達成法律的實效性?成為法學研究首要面對的議題。\n\n 面對法律實效性的問題,除了以往工具式法律觀所看到的「法律有無達成其目的」的表象層次以外,其真正問題的核心,在於「法意識層次」。亦即,法律背後的價值取捨與規範精神能否與被規範者的法意識相契合。欲探究此問題,必須在現實生活中界定一個半自主的社會領域,並藉由經驗性的實證研究方法,進入當事人法意識的觀點,去理解他們是如何界定合法/非法之間的界限,才得以窺見那個隱然存在、不斷變動又真正具有實效性的實質規範體系。再者,我們還必須進入具體個案事實的脈絡中,找出影響法意識的諸多文化特質因素,以理解實質規範體系與法意識之間的循環建構過程,及其在繼受法律影響之下,兩者如何交錯?當事人處在規範交錯下,又面臨如何之困境?唯有如此,方得以找出問題的癥結,進而解決問題。\n\n 本研究以公務人員保障法第17條-這個在2003年修正時,自德國引進的命令異議制度-為例,以深入訪談公務人員的方法,觀察繼受法律在我國公務機關的實踐情形。研究結果發現:上、下級公務人員在執行職務上的互動方式,與命令異議制度的設計不同。長官對部屬的互動方式,包括:口頭下命、辦公室面商、口耳相傳或迂迴責罵、原簽退回或推遲公文、貼便條紙等;部屬對長官的互動方式,則包括:公文書打筆仗、拖延辦案、找同事一起負責或更換承辦人、保留便條紙或影印公文、寫辦案日記、知會政風室等。在公務人員的法意識中,命令異議制度所課予的報告義務,時常令他們難以啟齒;部屬向長官報告的合法範圍,也被限縮在「謙恭有禮、察言觀色、顧慮長官面子」的界限之內。再者,命令異議制度所設計的請求書面下達命令,幾乎全然被認定是屬於非法的行為,現實運作當中近乎等於是無法請求。而命令異議制度所界定的服從義務界限,實質上根本沒能撼動過去威權體制之下的絕對服從觀念,甚且反而使其更為鞏固。因此,命令異議制度在我國公務機關實踐的實效性不佳。\n\n 深究問題之原由,係公務人員法意識所建構之實質規範體系有別於命令異議制度,且其對於合法/非法界限如何界定的思維邏輯,也與實定法律體系的三段式論證邏輯不同。再者,研究發現:公務人員的法意識中存在著許多文化特質因素,包括了:人情義理的考量、規範模糊與權限含混、缺乏公眾支持的大環境、對裁量合法性與裁量主體性的偏差認知、對人與對事無法清楚劃分、關係連結等。此等因素,在實質規範體系與法意識的循環建構過程中,扮演關鍵性的「透鏡」角色。就是因為此等文化特質因素的層層檢驗,造成了命令異議制度與實質規範體系之間不對等的交錯。在此規範交錯之下,當事人不得已而進入一種宣稱與實質分裂的困境。欲解決困境,可能的方法不外乎是削減足以發揮透鏡效果的文化特質因素,或是基於此等文化特質因素,回頭針對命令異議制度進行潤飾。如此,才有機會找回命令異議制度在地實踐的實效性。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第一章 緒論 3\n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問題意識 3\n 第二節 研究方法 8\n 第三節 章節內容簡介 12\n第二章 文獻回顧 14\n 第一節 繼受法律的在地實踐與本土法社會學研究的發展 14\n 第二節 法律的實效性、法意識與合法性的建構 20\n 第三節 多元法律文化與規範交錯 26\n第三章 引進命令異議制度的社會背景 29\n 第一節 從威權邁向民主化的轉型社會 29\n 第二節 民主化的過程對於公務人員執行職務的衝擊 34\n 第三節 特別權力關係鬆動下公務人員的服從義務與責任承擔 39\n第四章 命令異議制度的引進 45\n 第一節 德國的命令異議制度 45\n 第二節 德國命令異議制度背後的社會意義 48\n 第三節 引進命令異議制度-修正後的公務人員保障法第17條 50\n第五章 從上下級公務人員的互動看命令異議制度的實效性 58\n 第一節 長官對部屬的溝通方式 59\n 第二節 部屬對長官的溝通方式 64\n 第三節 強化法律實效性的機制設計 70\n第六章 公務人員的法意識與合法/非法的界限 73\n 第一節 白目?-從報告義務看命令異議制度之外的實質規範體系 74\n 第二節 黑掉?-請求書面下達命令的標籤化作用 80\n 第三節 保命?-請求書面下達的宣示與撫慰效果 91\n 第四節 倫理?-服從義務的絕對性及其難以撼動 95\n第七章 規範交錯的困境-以審核、裁罰、幕僚之個案為例 100\n 第一節 審核 101\n 第二節 裁罰與幕僚 115\n 第三節 繼受法律在地實踐及其規範交錯的困境 125\n第八章 結論 132\n 第一節 從法意識的觀點重新檢視繼受法律在地實踐的核心問題 132\n 第二節 法社會學研究在當代的角色與方向 137\n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的研究方向 140\n參考文獻 143\n附錄 147zh_TW
dc.language.isoen_US-
dc.source.uri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7652014en_US
dc.subject法意識zh_TW
dc.subject法律繼受zh_TW
dc.subject法律實效性zh_TW
dc.subject規範交錯zh_TW
dc.subject命令異議制度zh_TW
dc.title從法意識的觀點看繼受法律的在地實踐- 以公務體系之命令異議制度為例zh_TW
dc.type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一、 書籍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各國人事法令彙編-德國公務員人事法令彙編,2009年0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 汪宗仁,公法上職務關係之實務與理論-評行政法院判決對公法上職務關係知怠為與應為,收錄於:行政法實務與理論(一),葛克昌、林明鏘主編,臺北:元照,2003年0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3. 吳庚,公務員法,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十版,臺北:三民,2008年0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4. 周志宏,職務命令與服從義務,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下),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臺北:五南,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5. 林明鏘、蔡茂寅,公務員法,收錄於:行政法(上),翁岳生主編,三版,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6. 林端,現代性、法律與臺灣社會,收錄於:帝國邊緣-臺灣現代性的考察,黃金麟、汪宏倫、黃崇憲主編,臺北:群學,2010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7. 保成編輯委員會,各國人事制度,臺北:保成文化,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8. 陳春生、翁曉玲、張錕盛,蒐集、編譯德國公務人員保障制度及法規專案委託案,公務人員保障及培訓委員會委託研究計畫報告書,1999年0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9. 陳敏,行政法總論,三版,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0. 張桐銳,告別「特別權力關係」?-從最高行政法院94年裁字第1123號裁定談起,收錄於:行政法實務與理論(二),林明鏘、蔡茂寅主編,臺北:元照,2006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1. 許南雄,德國人事制度,各國人事制度,臺北:空大,2010年0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2. 黃光國,本土契合性:學術研究的方向和學術研究的判準,收錄於:華人本土心理學與華人本土契合性,楊國樞主編,臺北:五南,2008年0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3. 黃錦堂,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的任務與體系-德國法之比較,收錄於:行政組織法論,2005年0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4. 楊鈞池,從政治領導走向行政專業的行政改革-比較越南與臺灣行政改革的經驗,收錄於:臺灣的發展:全球化、區域化與法治化,翁嘉禧主編,臺北:巨流,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5. 劉昊洲,公務員法專論,臺北:元照,2010年0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6. 蘇德建,悲哀的公務員-在蛻變中的時代,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二、 期刊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 王曉丹,初探臺灣法律與社會研究-議題與觀點,政大法學評論,117期,2010年10月,頁63-10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 王曉丹,法意識與法文化研究方法論:以女兒平等繼承為例-法律繼受下的法社會學研究取徑,月旦法學,189期,2011年02月,頁6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3. 王曉丹,法院民事調解的歷史社會意義:以K縣法院民事調解親鄰土地案件為例,月旦法學,192期,2011年05月,頁108-13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4. 余致力,論公共行政在民主治理過程中的正當角色:黑堡宣言的內涵、定位與啟示,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報,4期,2000年,頁20-2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5. 湯京平,環境保護與地方政治,臺灣政治學刊,6期,2002年12月,頁138-1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6. 蔡聖偉,論公務員依違法命令所為之職務行為,臺大法學論叢, 37卷1期,2008年,頁191-1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三、 學位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 邱毓玫,基層官僚政策執行裁量行為之研究-以基層員警執行交通違規舉發為例,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0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 翁國彥,由法律文化觀點檢討臺灣的法治教育,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3. 陳郁雯,從Derrida《法律的力量》一文探討法與正義的關係,2008年06月,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4. 陳敏良,地方政府公務人員行政中立困境與對策-以台南市政府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5. 廖慧美,我國基層行政人員行政裁量行為之研究-以轉換型領導之觀點,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0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四、 研討會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 范愉,法律繼受與法律現實主義理念,第六屆東亞法哲學研討會,臺灣大學法律學院,2006年0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五、 網頁資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 王泰升,臺灣的法律繼受經驗及其啟示,2007年,參考網址:http://proj3.sinica.edu.tw/~iias/upload/webstyle_default/journal_4.pdf,瀏覽日期:2011年05月26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網頁資訊,參考網址:http://www.csptc.gov.tw/FileUpload/45-2795/Documents/protect04.pdf,瀏覽日期:2011年06月03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3. 立法院公報,92卷15期,委員會記錄,頁299-300。參考網址:http://lis.ly.gov.tw/ttscgi/lgimg?@921504;0277;0324,瀏覽日期:2011年06月22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4. 考試院網頁資訊,參考網址:http://www.exam.gov.tw/public/Attachment/01251155102.doc,瀏覽日期:2011年06月03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5. 胡昌明,法律文化與法律多元-在與國家法的互動中寬容地對待民間法,參考網址:http://www.chinalawedu.com/news/2004_4%5C30%5C0955426009.htm,瀏覽日期:2011年02月12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6. 胡健森,獎勵生育?老師安胎,考績被打丙,自由時報電子報,2011年05月12日。參考網址: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may/12/today-north8.htm,瀏覽日期:2011年06月18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7. 郭羅基,法律與正義,參考網址:http://www.asiademo.org/b5/2000/06/20000601b.htm,瀏覽日期:2011年05月21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8. 蔡秀涓,臺灣民主治理機制鞏固之研究:各級公務人員公共服務倫理相關態度初探,頁2,參考網址:http://web.thu.edu.tw/g96540022/www/taspaa/essay/pdf/041.pdf,瀏覽日期:2011年02月23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9.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252期,2010年07月16日,頁2-3。參考網址:http://www.doh.gov.tw/ufile/doc/%E8%97%A5%E7%89%A9%E9%A3%9F%E5%93%81%E7%AC%AC252%E6%9C%9F.pdf,瀏覽日期:2011年04月22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六、 其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 文現深,王作榮談:檢討十信案,周慧菁整理,天下雜誌,52期,1985年09月,頁1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 何琦瑜,監察院院長陳履安談:為何彈劾不到高層,天下雜誌,167期,1995年04月,頁1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3. 陳鈺婷,鐵飯碗,跟你想得不一樣!,Career職場情報誌,417期,2011年01月,頁60-6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七、 外文資料(依年代順序排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 Harry W. Jones (1969), The Efficacy of Law,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School of La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 Ewick and Silbey (1998), The Common Place of Law: Stories From Everyday Life, University of Chicago.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3. de Sousa Santos B. (2002), Toward a New Legal Common Sense: Law, Globalization, and Emancipation, London: Butterworths LexisNexi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4. Merry, Sally Engle (2006), Human Rights and Gender Violence: Translating International Law into Local Justice,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zh_TW
item.fulltextWith Fulltext-
item.languageiso639-1en_US-
item.openairecristypehttp://purl.org/coar/resource_type/c_46ec-
item.cerifentitytypePublications-
item.openairetypethesis-
item.grantfulltextopen-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201401.pdf3.63 MBAdobe PDF2View/Open
Show simple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