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
類別的 Items (排序方式 遞交日期 遞減 ): 21 to 40 of 318
日期 | 標題 | 作者 |
---|---|---|
2-十二月-2022 | 中國古代禮樂傳統與文化定向:以祭祀為論述視角 | 林啓屏; Lin, Chi-ping |
8-四月-2022 | 誰在調景嶺上吟詩?-戰後臺、港古典詩歌關係起點及其相關問題 | 黃美娥; Huang, Mei-e |
8-四月-2022 | 汪精衛〈憶舊遊.落葉〉的作意、效用與迴響再探-主和派的認知隱喻及其美感特質 | 劉威志; Liu, Wei-chih |
8-四月-2022 | 中國小說觀念的「世紀之變」-以梁啟超、王國維、胡適、魯迅為中心 | 胡全章; Hu, Quan-zhang |
8-四月-2022 | 郭實獵「新文學」的宗教文學思想與啟蒙意圖 | 李聰; Crystal, Li. Cong; 黎子鵬; John, Lai. Tsz-pang |
8-四月-2022 | 敦煌「出家」類讚歌抄寫樣貌與應用 | 林仁昱; Lin, Jen-Yu |
8-四月-2022 | 酈道元《水經注》異事書寫與引述文獻的新詮釋 | 朱先敏; Chu, Hsien-min |
8-四月-2022 | 作為救贖的等待-中國哲學場域「聖王崇拜」的起源、結構與原理 | 曾暐傑; Tseng, Wei-chieh |
8-四月-2022 | 杳杳寒山道-英語文化圈「寒山研究」的歷史回顧與簡評 | 黃啟江; Huang, Chi-chiang |
16-十一月-2021 | 汪克寬《春秋胡傳附錄纂疏》的學術取向 | 康凱淋; Kang, Kai-lin |
16-十一月-2021 | 論原始閩語咸攝合口三等字的擬測及其層次 | 吳瑞文; Wu, Rui-wen |
16-十一月-2021 | 承接副詞「遂」的來源與用法-兼及與「乃」、「因」、「即」的比較 | 林怡岑; Lin, Yi-chen |
16-十一月-2021 | 日治時期臺灣竹枝詞的新變及其意義 | 余育婷; Yu, Yu-ting |
16-十一月-2021 | 修辭視野下的《墨子.兼愛》三篇 | 張書豪; Chang, Shu-hao |
16-十一月-2021 | 俞樾〈病中囈語〉詩的一種新解釋 | 王汎森; Wang, Fan-sen |
16-十一月-2021 | 義利分途與道德意識的優位性-馮從吾〈善利圖〉等相關圖式釐析 | 游騰達; Yu, Teng-ta |
16-十一月-2021 | 不安頓的隱士-唐末司空圖自保心態下的書寫策略 | 李奇鴻; Lee, Chi-hung |
16-十一月-2021 | 文學作為對抗黑暗之光 | 陳世驤; Chen, Shih-hsiang; 張万民; Zhang, Wanmin; 陳國球; Chan, Kwok-kou Leonard |
16-十一月-2021 | 「隱逸印象」與中國古代地方文士社群領袖的形成-以江浙地方文士社群領袖朱彝尊為例 | 侯雅文; Hou, Ya-wen |
16-十一月-2021 | 商人、居士與遺民─論毛晉《明僧弘秀集》的編選意義 | 賴霈澄; Lai, Pei-cheng |
類別的 Items (排序方式 遞交日期 遞減 ): 21 to 40 of 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