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advisor | 魏艾 | zh_TW |
dc.contributor.advisor | Wei, Ai | en_US |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 蕭慕明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 Hsiao, Mu Ming | en_US |
dc.creator (作者) | 蕭慕明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Hsiao, Mu Ming | en_US |
dc.date (日期) | 1994 | en_US |
dc.date (日期) | 1993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29-Apr-2016 16:10:48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29-Apr-2016 16:10:48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29-Apr-2016 16:10:48 (UTC+8) | - |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 B2002003703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8626 |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碩士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立政治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東亞研究所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G787202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本論文主要從宏觀角度來探討中共的科技體制改革。在基本思路上,要點有三,首先是從歷史背景與發展沿革出發,來探討中共傳統科技體制之體系結構、運作特質,及其與改革開放大環境的矛盾及扞恪不入之處,嘗試自內外環境的制約因素,以反映傳統體制的侷限性及其所面臨的困境,說明其不得不改革的原因;其次則是自中共實質權力掌控者-鄧小平的科技改革觀切入,從鄧本人相關言論觀點的內容分析,勾勒出中共科技體制改革的完整構想,接著闡述改革的總體目標與二階段改革的政策措施,按類別重點區隔,探討其科技體制改革的內涵與進展,漸次描繪出其新體制的輪廓與框架,及其未來繼續深化體制改革的程度與可能性;最後則綜合各方對中共科技體制改革之正面與負面的評價,配合官方所披露的數據指標,對其改革工作作一總結與預判。全文計分五章十四節,共約十七萬字,茲就各章之提要列述如次:第一章:導論。陳述選擇此一研究主題的動機與目的,並界定中共科技體制的範疇,說明於研究過程取材的限制因素,再提出論文架構與研究途徑。第二章:科技體制的沿革。以對中共科技工作產生結構性影響作用之重大決策或事件作為分水嶺,重點式陳述自解放初期迄至1980年中共科技體制的發展過程,並說明傳統體制的結構與特質。第三章:體制改革進程。先從體制本身的制約因素談起,說明傳統體制的瓶頸;次則剖析鄧小平的科技改革觀,說明鄧本人改革的整體構想;第三則是細述兩個階段的改革過程,對其重要政策宣示,作一綜合性闡述。第四章:體制改革內涵。從運行機制、組織結構、人事管理制度等三方面的改革作為,剖析改革的總體目標,探討改革的內涵與進展,針對中共推出前所未有的改革新舉措之目標、策略與成效,做一扼要解析,期能勾繪出它所企求的新體制藍圖。第五章:體制改革評估(代結論)。試圖從以上幾章的論述,結合大陸科技界的相關資料,檢証改革成效,並預判未來可能走向。 | zh_TW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目錄-----III圖表目次-----V第一章 導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4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方法-----9第二章 科技體制沿革-----19 第一節 組建時期(1949~1965)-----20 第二節 破壞時期(1966~1976)-----31 第三節 恢復時期(1977~1980)-----36第三章 體制改革進程-----57 第一節 客觀制約因素-----57 第二節 決策者的主觀認知--鄧小平的科技改革觀-----71 第三節 改革階段(1981~1991)-----84第四章 體制改革內涵-----119 第一節 在運行機制改革方面-----120 第二節 在組織結構改革方面-----156 第三節 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方面-----180第五章 體制改革評估(代結論)-----211 第一節 改革評價-----211 第二節 未來發展-----235參考書目-----243附錄-----253圖表目次圖:圖2-1 中共科技組織體系之結構及其關係圖-----44圖4-1 1988年至1991年科技經費來源-----140圖4-2 政府政科技撥款網絡-----141圖4-3 研究所經費收支流程圖-----142圖4-3 直型組織結構-----164圖4-5 單純科研型管理結構模式-----166圖4-6 科研經營型管理結構模式-----171圖4-7 直線職能型組織結構-----173圖4-8 中共科技組織體系架構簡圖-----174圖4-9 各科技系統內機構管理之組織及其層級圖-----176圖5-1 中共科技體制之「投入」子系統架構-----216圖5-2 中共科技體制之「過程」子系統架構-----217圖5-3 中共科技體制之「產出」子系統架構-----218圖5-4 中共1949~1989年科學活動頻度曲線-----222表:表2-1 中共1953年至1963年的中長期科技規劃簡表-----30表3-1 中共1949年~1980年科學活分布-----68表3-2 中共1978年以後三次中長期科技規劃簡表-----108表4-1 中共科學技術基金會(含基金)統計表-----131表4-2 1986至1989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批准資助情況-----132表4-3 研究與試驗發展機構經費統計卡片-----136表4-4 歷年財政科技撥款及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137表4-5 國家財政科技撥款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139表4-6 1988年至1991年中共科技經費結構-----140表4-7 大陸技術市場機構人員情況-----154表4-8 1986年至1991年大陸內部技術貿易總量-----154表4-9 按合同類型區分之大陸內技術貿易合同數與金額-----155表4-10 1989年技術貿易額超過億元省、區、市-----155表4-11 縣級以上政府部門屬研究與開發機構及人員數-----157表4-12 中共區分科學技術活動機構類型對照表-----158表4-13 中共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機構數量(1987年至1991年)-----159表4-14 科技服務機構數量的變化-----160表4-15 中共科技工作總體部署及各相應專項科技計劃一覽表-----179表4-16 各類科技人員的學歷、職稱比例-----182表4-17 1984年中共科技隊伍的國民經濟行業分布-----183表4-18 1985年大陸研究與開發機構數和人員數(按地區分)-----184表4-19 全民所有所制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數-----196表4-20 全民所有制單位自然科學技術人員構成(1988年)-----197表4-21 各地區全民所有所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數(1991年)-----198表4-22 科技人員流動情況(按地區分類)-----198表4-23 科技人員流動情況(按系統分類)-----199表4-24 邊遠地區科技人員流出情況對比(按人員構成分類)-----199表5-1 歷年財政科技撥款及財政總支出的比重-----214表5-2 國家財政撥款科學研究經費支出額-----214表5-3 中央開發型大院大所評價結果等級劃分表-----224表5-4 地方開發型大院大所評價結果等級劃分表-----224表5-5 2000年大陸科技隊伍的職業結構-----339 | zh_TW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3703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科技體制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System of S. & T. | en_US |
dc.title (題名) | 中共科技體制改革之研究 | zh_TW |
dc.title (題名) | The Reform of System of S. & T. of Mainland China | en_US |
dc.type (資料類型) | thesis | en_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