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中國大陸鄉鎮企業發展之研究-溫州模式探討
The Development of Mainland China`s Township Enterprises── A Study toward Wenzhou Model
作者 許雪香
Hsu, Hsueh hsiang
貢獻者 陳德昇
Chen, Te sheng
許雪香
Hsu, Hsueh hsiang
關鍵詞 鄉鎮企業
溫州模式
Township Enterprises
Wenzhou Model
日期 1993
1993
上傳時間 29-Apr-2016 16:10:52 (UTC+8)
摘要   一九七八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後,大陸農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專書
1. 中共溫州市委政策研究室,溫州經濟格局──我們的作法和探索性意見,1版(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7月)。
2.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第六期經濟改革研究班編,城鄉改革實踐的思考,1版(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87年8月)。
3.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年12月)。
4.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8月)。
5.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11月)。
6.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46(上)卷,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7月)。
7.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
8. 馬克思、恩格斯原著,張家駟譯,資本論,第3卷,1版(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企業有限公司,民國79年9月1日)。
9.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列寧全集,第30、32卷,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11月)。
10.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列寧選集,第4卷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10月)。
11.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斯大林全集,第8卷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年9月)。
12.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斯大林全集,第11卷,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年7月)。
13.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斯大林全集,第7卷,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年6月)。
14. ────,毛澤東選集,第5卷,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4月)。
1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七個五年計劃1986-1990,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5月)。
16.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中華人民期和國鄉村集體所有制企業條例條文釋義,1版(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1990年8月)。
17. 《中國工業年鑒》編輯委員會編,中國年鑒(1991),1版(北京:中國勞動出版社,1991年10月)。
18. 中國農業年鑒編輯委員會編,中國農業年鑒(1991),1版(北京:農業出版社,1991年11月)。
19. 中國農業年鑒編輯委員會編,中國農業年鑒(1992),1版(北京:農業出版社,1992年11月)。
20. 方良、福同主編,社會主義國家所有制關係改革的理論與實踐,1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7年11月)。
21. 王克忠編,中國現階段私營經濟探索,1版(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0年6月)。
22. 王勝泉主編,中國鄉鎮社會學,1版(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3月)。
23. 林白、金國文、周益林、胡方松主編,溫州模式的理論探索,1版(廣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7月)。
24. 林白、金國文、周益林、胡方松主編,溫州的農民企業家,1版(廣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10月)。
25. 林松青、杜海,我國鄉鎮企業外向發展的道路與選擇,1版(山東:人民出版社,1990年9月)。
26. 林崗,並存與競爭中的協調發展──論公有制為主以的多種所有制並存,1版(陝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
27. 何榮飛,溫州民間市場考察,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7月)。
28. 杜受估、丁一邊,中國城市化道路──思考與選擇,1版(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88年5月)。
29. 沈柏年,拱橋主編,學習《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規劃和『八五』計劃的建議》百題答問,1版(北京:三環出版社,1991年1月)。
30. 回良玉、張雲干,進一步加強農業和農村工作──學習黨的十三屆八中全會精神輔導,1版(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2年12月)。
31. 邱毅、葉新興,中共鄉鎮企業的經濟效率與管理功能,1版(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民國77年11月)。
32. 金其楨,中國沿海經濟開放區十年概覽,1版(北京:科學出版社,1992年7月)。
33. 「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研討會」學術組編,治理整頓與深化改革,1版(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10月)。
34. 范業強、李英時主編,尋求發展的社會,2版(北京:華夏出版社,1988年8月)。
35. 浙江省統計局編,浙江統計年鑒(1991),1版(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1年6月)。
36. 浙江省統計局編,浙江統計年鑑(1992),1版(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1年6月)。
37. 徐金發主編,鄉鎮企業的經營,1版(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87年4月)。
38. 徐榮安,中國成相容何經濟學,1版(北京:中國展望出版社,1988年5月)。
39. 徐榮安、李志民,中國城郊經濟發展新方向──十個大趨勢,1版(北京:農業出版社,1987年8月)。
40. 徐榮安主編,中國城郊經濟學,1版(北京:農業出版社,1989年5月)。
41. 桂世鏞主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規劃和第八個五年計劃綱要講話,1版(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1991年4月)。
42. 夏積智、黨曉捷編,中國就業與失業,1版(北京:中國勞動出版社,1991年8月)。
43. 陶友之主編,蘇南模式與致富之道,1版(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8年3月)。
44. 歐陽元松編,中國的私營經濟──現狀、問題、前景,1版(上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12月)。
45.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編,司法手冊,1版(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2年1月)。
46. 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編,中國經濟改革年鑒(1991),1版(北京:改革出版社,1991年12月)。
47. 國家統計局編,中國統計年鑒(1992),1版(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2年8月)。
48. 國家統計局編,八十年代的中國經濟──來自國家統計局的報告,1版(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2年8月)。
49. 國家統計局,「七五」時間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概況,1版(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1年4月)。
50.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統計司編,中國農村統計年鑒(1991),1版(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1年9月)。
51. 張隆義,和平演變的理論與實際,1版(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81年6月)。
52. 張毅,中國鄉鎮企業艱辛的歷程,1版(張家口:法律出版社,1990年12月)。
53. 張毅,中國鄉鎮企業靈活的機制,1版(張家口:法律出版社,1990年12月)。
54. 張毅,中國鄉鎮企業歷史的必然,1版(張家口:法律出版社,1990年9月)。
55. 張仁壽、李紅,溫州模式研究,1版(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1月)。
56. 陳德昇,中南海政經動向,1版(台北:永業出版社,民國81年10月)。
57. 陳元吉主編,鄉鎮企業模式研究,1版(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2月)。
58. 陳耀邦,鄉鎮企業實用大全,1版(北京:科學出版社,1988年11月)。
59. 陳俊生,中國農業若干問題,1版(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2年2月)。
60. 閔耀良、李炳坤,中國農村經濟改革研究,1版(北京:中國展望出版社,1988年4月)。
61. 葉新興、邱毅,中共鄉鎮企業的經濟效率與管理,1版(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民國77年11月)。
62. 費孝通,城鄉發展研究──城鄉關係.小城鎮.邊區開發,1版(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7月)。
63. 費孝通、羅涵先,鄉鎮經濟比較模式,1版(重慶:重慶出版社,1988年1月)。
64. 費孝通,費孝通選集,1版(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5月)。
65. 農業部經濟政策研究中心編,中國農村:政策研究備忘錄,1版(北京:改革出版社,1991年10月)。
66. 農業部鄉鎮企業司編,中國鄉鎮企業統計摘要(1992),1版(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2年4月)。
67. 鄭達炯,溫州改革──理論思考與實踐探索,1版(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1年9月)。
68. 趙曜、吳雄丞主編,當代社會主義若干問題,1版(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1月)。
69. 潘善庚主編,溫州試驗區,1版(北京:中國展望出版社,1988年3月)。
70. 劉國光主編,中國經濟建設的若干理論問題,1版(江蘇:人民出版社,1986年4月)。
71. 劉揚名,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研究,1版(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2年8月)。
72. 謝百三,當代中國的若干經濟問題改革及其理論,2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年8月)。
73. 鍾琴,大陸鄉鎮企業之興起與國營企業機制轉換問題,1版(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民國82年3月2日)。
74. 羅涵先,中國農村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1版(重慶:重慶出版社,1989年8月)。
75. 《蘇.浙.粵鄉鎮業成功之路》編寫組,蘇.浙.粵鄉鎮企業成功之路,1版(廣東:人民出版社,1985年4月)。
76. 蕪銘、相力編,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1版(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8月)。
77. 顧紀瑞主編,鄉鎮企業手冊,1版(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85年5月)。

期刊
1. 「“八五”企業管理現代化綱要」,經濟管理,1992年第2期(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1992年2月)。
2. 刁仁德,「鄉鎮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對策研究」,財貿經濟,1992年第7期(上海:上海財經大學,1992年7月)。
3. 「大陸『鄉鎮企業』發展面臨困境」,大陸情勢週報,第925號(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大陸工作會,民國79年3月7日)。
4. 「大陸『鄉鎮企業』受政治因素影響發展困難」,重要敵情週報,第883號(台北:中央委員會大陸工作會,民國78年5月10日)。
5. 于光遠,「以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並在到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主體的經濟」,經濟體制改革,1992年第4期(四川:社會科學院,1992年7月)。
6. 「中共中央轉發《全國農村工作會議紀要》」,新華月報,總第476期(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6月)。
7. 「中共中央關於一九八四年農村工作的通知」,新華月報,總第476期(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6月)。
8.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活躍農村經濟的十項政策」,新華月報,總第485期(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3月)。
9.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一九八六年農村工作的部署」,新華月報,總第496期(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2月)。
10. 「中共中央、國務院轉發農牧漁業部和部黨組《關於開創社隊企業新局面的報告》的通知」,新華月報,總第473期(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3月)。
11. 「中共整頓『鄉鎮企業』利弊互見」,重要敵情週報,第902號(台北:中央委員會大陸工作會,民國78年9月20日)。
1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七個五年計劃(摘要)」,新華月報,總第408期(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4月)。
13.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農業部文件(1991)農(企)字第31號,關於印發《中國鄉鎮企業發展十年規劃和『八五』計劃綱要》的通知,1991年11月9日,第3頁。
14. 中國農業勞動力轉移稞題組,「九十年代我國農業勞動力轉移的趨勢和對策」,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1992年第1期(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1992年1月)。
15. 中國農業勞動力轉移課題組,「九十年代我國農業勞動力轉移的趨勢和對策」,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1992年第1期(北京:中國人民大學,1992年1月)。
16. 王芳,「溫州農村經濟發展情況的調查」,新華月報,總第496期(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2月)。
17. 王堅,「一九九○年中國鄉鎮企業發展述評」,瞭望週刊(海外版),第49期(香港:新中國新聞有限公司,1990年12月3日)。
18. 田紀雲,「中國農業和農村的改革與發展問題」,中共中央黨校講話,1992年4月25日。
19. 付晨,「試論九十年代我國鄉鎮企業發展觀的轉換」,經濟體制改革,1992年第4期(四川:社會科學院,1992年7月)。
20. 李士輝,「溫州農村經濟發展的新趨勢──試論股份合作企業的強大生命力」,農業經濟問題,1987年第11期(北京:農業經濟問題雜誌社,1987年11月)。
21. 李全增「發展鄉鎮企業搞好宏觀調節」,經濟學文摘,1989年第7期(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89年7月)。
22. 李紅梅,「鄉鎮企業──走出“二元”奔向小康的必由之路」,北京師範學院學報,1992年第3期(北京:北京學院學報,1992年6月)。
23. 李湘岳,「目前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根本出路仍然在農村」,內部文稿,1992年第4期(北京:求是雜誌社,1992年4月)。
24. 李舉才、張永寧,「發展鄉鎮企業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需要」,經濟問題探索,1991年第4期(昆明:經濟問題探索雜誌社,1991年7月)。
25. 李鵬,「鄉鎮企業治理整頓深化改革中繼續前進」,求是,1990年第6期(北京:求是雜誌社,1990年3月)。
26. 何康,「『七五』期間發展鄉鎮企業的任務」,新華月報,總第46期(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2月)。
27. 沈關寶、李友梅,「鄉村企業的發展與城鎮化」,社會科學戰報,1988年第1期(長春:社會科學戰線雜誌社,1988年1月)。
28. 沈立人,「國有企業可以向鄉鎮企業借鑒什麼」,經濟管理,1992年第5期(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1992年5月)。
29. 「利在民族、攻在千秋──『港澳台資企業在大陸』座談會發言摘要」,瞭望月刊(海外版),1993年第14期(香港:新中國新聞有限公司,1993年4月5日)。
30. 林凌,「關於計劃與市場的“中性”分析──兼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經濟體制改革,1992年第4期(四川:社會科學院,1992年7月)。
31. 吳孔芳,「鄉鎮企業何以富有活力──鄉鎮企業與國營企業經營機制的比較分析」,中國經濟問題,1991年第3期(北京:廈門大學經濟研究所,1991年5月10日。)
32. 吳俊,「鄉鎮企業股份化的構想」,農業經濟問題,1992年第4期(北京:農業經濟問題雜誌社,1992年4月)。
33. 金大勤、趙喜倫,「一九九一-一九九五期間我國村鎮建設的發展趨勢」,城鄉建設(月刊),1991年第2期(北京:建設雜誌社,1991年2月)。
34. 果峰,「大力發展鄉鎮企業是中國的『特色』」,半月談,1988年第1期(北京:半月談雜誌社,1988年1月)。
35. 周涵達,「鄉鎮企業在外貿中的地位和作用」,國際貿易,1992年第6期(北京:國際貿易雜誌社,1992年6月)。
36. 周殿昆,「論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經濟體制改革,1992年第4期(四川:社會科學院,1992年7月)。
37. 岳福斌,「為市場經紀正明」,經濟體制改革,1992年第4期(四川:社會科學院,1992年7月)。
38. 「治理整頓中鄉鎮企業發展的對策」,南京大學學報,1990年第4期(南京:南京大學學報編輯部,1990年8月)。
39. 胥和平、趙英,「國營企業與鄉鎮企業運行機制的對比分析」,內部文稿,1992年第3期(北京:求是雜誌社,1992年3月)。
40. 胥和平、趙英,「談國營企業與鄉鎮企業運行機制的條件差異」,經濟管理,1992年第5期(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1992年5月)。
41. 查家德,「對九十年代村鎮建設發展戰略的思考」,城鄉建設(月刊),1992年第3期(北京:建設雜誌社,1992年3月)。
42. 秦寶文,「警惕鄉鎮企業經營機制的便型與退化」,農業經濟問題,1992年第1期(北京:農業經濟問題雜誌社,1992年1月)。
43. 徐宗威,「買雞下蛋又栽桐引風──談村鎮建設與農村經濟發展的關係」,城鄉建設(月刊),1992年第5期(北京:建設雜誌社,1992年5月)。
44. 徐桂英,「鄉鎮企業分配機制及其完善措施」,經濟問題,1992年第9期(太原:經濟問題編輯部,1992年9月)。
45. 夏丹,「鄉鎮企業股份化經營型式的基本類型」,經濟文摘,1989年第5期(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89年5月)。
46. 孫運渤,「當前鄉鎮企業發展面臨的幾個問題──蘇南地區鄉鎮企業發展狀況調查」,復旦學報,1987年第6期(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87年11月)。
47. 孫頷,「浙江發展市場經濟的個性和經驗──對浙江經濟的考察與啟示」,農業經濟問題,1993年第5期(北京:農業經濟問題雜誌社,1993年5月23日)。
48. 郭元晞,「國有企業和鄉鎮企業的比較分析」,經濟體制改革,1990年第1期(四川:社會科學院,1990年1月)。
49. 郭元晞,「中國改革的目標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經濟體制改革,1992年第4期(四川:社會科學院,1992年7月)。
50. 陳為邦,「跨世紀的思考──論中國城市現代化」,城鄉建設(月刊),1991年第11期(北京:建設雜誌社,1991年11月)。
51. 陳德昇,「中共農業發展、改革與影響──兼論現階段農業危機」,共黨問題研究,第19卷第8期(台北:共黨問題研究中心,民國82年8月)。
52. 陳繼明、謝雲挺,「溫州開發區高效開發」,瞭望週刊(海外版),第36期(香港:新中國新聞有限公司,1992年9月7日)。
53. 黃守宏,「鄉鎮企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推動力量」,經濟研究,1990年第5期(北京:經濟研究雜誌社,1990年5月)。
54. 曾寅初,「鄉鎮企業發展與城鄉經濟關係的調整」,學術月刊,1990年第10期(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10月)。
55. 張志斌,「大力發展中小城鎮是轉移我國剩餘勞動力的根本途徑」,農業經濟,1992年第11期(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1993年1月9日)。
56. 張炳申,「珠江三角洲和溫州發展模式的比較分析」,農業經濟,1987年第10期(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1987年第10期)。
57. 張卓元,「中國經濟改革理論三步曲:商品經濟論、市場取向論、市場經濟論」,財貿經濟,1992年第11期(北京:財貿經濟雜社,1992年11月11日)。
58. 張朝尊、文力,「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國社會科學,1992年第4期(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7月)。
59. 張根生,「論鄉鎮企業」,紅期,1988年第7期(北京:紅旗雜誌社,1988年4月)。
60. 張建國,「論鄉鎮企業在宏觀調控中的適度規模經濟」,經濟體制改革,1992年第1期(四川:社會科學院,1992年1月)。
61. 張毅、劉力進,「九十年代鄉鎮企業發展的宏觀效應」,農業經濟問題,1992年第2期(北京:農業經濟問題雜誌社,1992年2月)。
62. 商舟,「鄉鎮企鎮經營機制淺析」,經濟體制改革,1990年第1期(四川:社會科學院,1990年1月)。
63. 葉清,「對中共發展鄉鎮企業之評析」,匪情研究,第33卷,第12期(台北:國防部軍事情報局,民國79年12月25日)。
64. 國防部軍事情報局編,中共廣播輯要,第10904期編號101號,中華民國82年3月9日。
65. 「國務院批轉農業業關於促進鄉鎮企業持續健康發展報告的通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1992年第8號(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1992年4月)。
66. 「國務院關於設立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批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1992年第8號(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1992年4月)。
67. 「國務院批轉農業部《關於促進鄉鎮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報告》」,新華月報,總第571期(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5月)。
68. 「鄉鎮企業承包經營責任制規定」,新華月報,總第547期(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5月)。
69. 楊滿社,倪樹偉,「發展鄉鎮企業歸範經濟行為」,經濟與管理研究,總第67期(北京:經濟與管理研究編輯部出版,1992年2月8日)。
70. 楊福田,「鄉鎮企業──蘇南農業現代化的支柱」,瞭望週刊(海外版),第25期(香港:新中國新聞有限公司,1992年6月22日)。
71. 「當前農村經濟政策的若干問題(摘要)」,新華月報,總第462期(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4月)。
72. 趙紫陽,「關於第七個五年計劃的報告──1986年3月25日在六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新華月報,總第498期(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4月)。
73. 黎健,「鄉鎮企業──大陸和平演變的一大動力」,大陸經濟研究,第14卷,第4期(台北:經濟部編印,民國81年7月10日)。
74. 劉光輝,「鄉鎮企業與農村現代化,」經濟問題,1992年第9期(太原:經濟問題編輯部,1992年9月)。
75. 蔡越越、季建設,「對溫州勞務市場的調查與思考」,經濟與管理研究,總第96期(北京:經濟與管理研究編輯部出版,1992年4月8日。)
76. 薛弢,「防止鄉鎮企業經營機制的退化」,內部文稿,1992年第4期(北京:求是雜誌社,1992年4月)。
77. 薛棟民,「鄉鎮企業:農村出口創匯的主力軍」,經濟問題,1992年第10期(太原:經濟問題編輯部,1992年10月)。
78. 「關於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新華半月報,1958年第18號(北京:新華半月刊社,1958年9月25日)。
79. 「關於人民公設若干問題的決議」,新華半月刊,1958年第24號(北京:新華半月刊社,1958年12月25日)。
80. 韓太祥,「鄉鎮企業:我國經濟二元結構轉換的支點」,農業經濟,1992年第4期(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1992年4月)。
81. 嚴從懷,「關於鄉鎮企業機制的思考」,經濟文摘,1989年第3期(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89年3月)。
82. 嚴從懷、趙以國,「完善鄉鎮企業機制的若干思考」,經濟問題,1992年第10期(太原:經濟問題編輯部,1992年10月)。
83. 蕭真美,「大陸農村鄉鎮企業之發展」,東亞季刊,第21卷,第1期(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民國78年7月10日)。
84. 蘭虹,「股份制是轉變企業經營機制的最佳選擇」,經濟體改革,1992年第4期(四川:社會科學院,1992年7月)。
85. 龐道沐,「做好發展小城鎮這篇“大文章”」,社會學,1992年第3期(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1992年7月30日)。

二、英文部份
專書
1. Beynolds L. Bruce, Chinese Economic Policy ( New York: Paragon House,
1989 ) .
2. Cynthia L. Chennault I Modernizing East Asia : Economic and Cultural Dimesions
of Political Change ( New York: St. John`s University I 1989 ) .
3. Cheng I Cbu-Yuan I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 Growth and Structural
Change , (Boulder Colorado : Westview Press , 1982) .
4. Victor D. Lippit ,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bhina (New York:M.E. Sha-rp , Inc.. 1987 ) .
5 . Terry Cannon & Alan Jenkins , The Geography of Contemporary China (London and New York : Routledge, 1900 ) .

期刊
1. Liu P.L. Alan , “The Wenzhou Model of Development and China’s Modwritzation”,
Asian Survey, Vol. XXXII, No. 8, August 1992.
2. A. Onirienro, “Open Ports: a Major Factor of Economic Efficiency”, Far Eastern Affairs, No. 5, 1989.
3. Chen , Te-sheng , “Mainland China’s New Economic Prospects”, Issues & Studies, Vol.28, No.7,July 1992.
4. Cheng, Chu-yuan, “New Trends in China’s Economic Reforms and Open-door Policy”, The American Asian Review, Vol. X. No.3, Fall 1992.
5. Jan Prybyla, “China’s Economic Dynamos”, Current History (China, 1992), Sep. 1992.
6. Jan Prybyla, “China:The Question of Modernization, Socialism, Culture, and Economic System”, The American Asian Review, Vol.X, No.2, Summer 1992.
7. Keith Forster, “The Wenzhou Model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Impressions “, China Information, Vol.v. No.3, Winter 1990-1991.
8. Yeh D. Hi lton , " The Reform of States Enterprises: An Experiment with the
Social ist Market EconomY" , Issues & Studies , Vol. 28 , No. 9 , September
1992 .
g. Martin King Whyte, " Introduction : Rural Economic Reforms and Chinese
Family Patterns" , The China Ouarterly , No. 130 , June 1992 .
10. Myron L. Judd, " Fami ly Management and Fami ly Division in Contemporary
Rural China" , The China Ouarterly , No. 130 , June 1992 .
11. V. Kar 1 usov , " Pr i vate Economy : Theoret i ca I and Lega 1 Aspects " , Far EasEastern
Affairs , No.5, 1989 .
12. Wi 11 iam A. BYRD, " The Market Mechanism and Economic Reforms in China "
The American Asian Review, Vol. X , No.1, Spring 1992 .
13. Liu, Via-Ling , " Reform From Below : The Private Economy and Local Pol itics
in the Rural Industrialization of Wenzhou " , The China Quarterly,
No. 130 , June 1992 .
14. Lee, Yok-shiu F. , " Small Towns and China`s Urbanization Level" , The
Ch ina Quarter 1 y , No. 120 , December 1989 .
15. Ze Hong & G. Edward Ebanks , " Economic Reform and Population Control in
Rural Mainland China in the 1980s " , Issues & Studies , Vol. 28 , No. 9 ,
September 1992 .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東亞研究所
G797209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3705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陳德昇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Chen, Te sheng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許雪香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Hsu, Hsueh hsiangen_US
dc.creator (作者) 許雪香zh_TW
dc.creator (作者) Hsu, Hsueh hsiangen_US
dc.date (日期) 1993en_US
dc.date (日期) 1993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9-Apr-2016 16:10:52 (UTC+8)-
dc.date.available 29-Apr-2016 16:10:52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9-Apr-2016 16:10:52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B2002003705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8628-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東亞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G797209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一九七八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後,大陸農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壹. 研究動機(1)
貳. 研究目的(3)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4
壹. 研究範圍(4)
貳. 研究方法(5)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資料來源……………………………………………………………………………..7
壹. 研究架構(7)
貳. 資料來源(8)

第二章 理論基礎

第一節 馬克思、恩格斯關於農村工業化的觀點……………………………………………….…9
第二節 列寧、斯大林關於農村工業化的觀點……………………………………………………15

第三章 緣起、政策取向及重要模式特質
第一節 緣起………………………………………………………………………………………………………..20
一. 萌芽期(21)
二. 成長期(21)
三. 停滯期(23)
四. 搖擺期(25)
五. 恢復期(25)
六. 發展期(26)
七. 開創新局期(28)
第二節 政策取向…………………………………………………………………………………………………29
「七五」計劃(33)
「七五」計劃與十年規劃(41)
第三節 重要模式特質…………………………………………………………………………………………44
蘇南模式(44)
珠江模式(46)
耿車模式(47)
晉江模式(48)
溫州模式(50)

第四章 溫州模式探討

第一節 企業體制…………………………………………………………………………………………………57
一. 家庭工業(57)
二. 聯戶和股份合作企業(60)
三. 掛戶經營(63)
第二節 市場體系…………………………………………………………………………………………………66
一. 商品銷售市場(68)
二. 生產要素市場(71)
(1) 原料市場(71)
(2) 資金市場(74)
(3) 勞務市場(79)
(4) 技術市場(83)
(5) 信息市場(85)
第三節 城鎮建設…………………………………………………………………………………………………87

第五章 發展功能、實踐意義與爭論問題探討
第一節 發展功能…………………………………………………………………………………………95
(一) 改變農村的產業結構(95)
(二) 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98)
(三) 提高農民收入(101)
(四) 增加政府財政稅收及外匯收入(103)
(五) 促進農村集鎮建設(107)
第二節 實踐意義……………………………………………………………………………………….111
(一) 溫州模式的經驗具有普遍性意義(111)
(二) 經營機制具有借鑒意義(114)
第三節 爭論問題探討………………………………………………………………………………118
(一) 關於私人經濟問題(118)
(二) 關於僱工經營問題(122)
(三) 關於市場經濟問題(125)

結論
一、 研究發現(132)
二、 評估與未來展望(140)

參考書目………………………………………………………………………………………………………………146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3705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鄉鎮企業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溫州模式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Township Enterprises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Wenzhou Modelen_US
dc.title (題名) 中國大陸鄉鎮企業發展之研究-溫州模式探討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Development of Mainland China`s Township Enterprises── A Study toward Wenzhou Model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專書
1. 中共溫州市委政策研究室,溫州經濟格局──我們的作法和探索性意見,1版(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7月)。
2.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第六期經濟改革研究班編,城鄉改革實踐的思考,1版(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87年8月)。
3.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年12月)。
4.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8月)。
5.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11月)。
6.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46(上)卷,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7月)。
7.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
8. 馬克思、恩格斯原著,張家駟譯,資本論,第3卷,1版(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企業有限公司,民國79年9月1日)。
9.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列寧全集,第30、32卷,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11月)。
10.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列寧選集,第4卷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10月)。
11.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斯大林全集,第8卷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年9月)。
12.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斯大林全集,第11卷,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年7月)。
13.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斯大林全集,第7卷,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年6月)。
14. ────,毛澤東選集,第5卷,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4月)。
1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七個五年計劃1986-1990,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5月)。
16.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中華人民期和國鄉村集體所有制企業條例條文釋義,1版(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1990年8月)。
17. 《中國工業年鑒》編輯委員會編,中國年鑒(1991),1版(北京:中國勞動出版社,1991年10月)。
18. 中國農業年鑒編輯委員會編,中國農業年鑒(1991),1版(北京:農業出版社,1991年11月)。
19. 中國農業年鑒編輯委員會編,中國農業年鑒(1992),1版(北京:農業出版社,1992年11月)。
20. 方良、福同主編,社會主義國家所有制關係改革的理論與實踐,1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7年11月)。
21. 王克忠編,中國現階段私營經濟探索,1版(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0年6月)。
22. 王勝泉主編,中國鄉鎮社會學,1版(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3月)。
23. 林白、金國文、周益林、胡方松主編,溫州模式的理論探索,1版(廣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7月)。
24. 林白、金國文、周益林、胡方松主編,溫州的農民企業家,1版(廣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10月)。
25. 林松青、杜海,我國鄉鎮企業外向發展的道路與選擇,1版(山東:人民出版社,1990年9月)。
26. 林崗,並存與競爭中的協調發展──論公有制為主以的多種所有制並存,1版(陝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
27. 何榮飛,溫州民間市場考察,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7月)。
28. 杜受估、丁一邊,中國城市化道路──思考與選擇,1版(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88年5月)。
29. 沈柏年,拱橋主編,學習《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規劃和『八五』計劃的建議》百題答問,1版(北京:三環出版社,1991年1月)。
30. 回良玉、張雲干,進一步加強農業和農村工作──學習黨的十三屆八中全會精神輔導,1版(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2年12月)。
31. 邱毅、葉新興,中共鄉鎮企業的經濟效率與管理功能,1版(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民國77年11月)。
32. 金其楨,中國沿海經濟開放區十年概覽,1版(北京:科學出版社,1992年7月)。
33. 「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研討會」學術組編,治理整頓與深化改革,1版(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10月)。
34. 范業強、李英時主編,尋求發展的社會,2版(北京:華夏出版社,1988年8月)。
35. 浙江省統計局編,浙江統計年鑒(1991),1版(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1年6月)。
36. 浙江省統計局編,浙江統計年鑑(1992),1版(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1年6月)。
37. 徐金發主編,鄉鎮企業的經營,1版(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87年4月)。
38. 徐榮安,中國成相容何經濟學,1版(北京:中國展望出版社,1988年5月)。
39. 徐榮安、李志民,中國城郊經濟發展新方向──十個大趨勢,1版(北京:農業出版社,1987年8月)。
40. 徐榮安主編,中國城郊經濟學,1版(北京:農業出版社,1989年5月)。
41. 桂世鏞主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規劃和第八個五年計劃綱要講話,1版(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1991年4月)。
42. 夏積智、黨曉捷編,中國就業與失業,1版(北京:中國勞動出版社,1991年8月)。
43. 陶友之主編,蘇南模式與致富之道,1版(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8年3月)。
44. 歐陽元松編,中國的私營經濟──現狀、問題、前景,1版(上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12月)。
45.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編,司法手冊,1版(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2年1月)。
46. 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編,中國經濟改革年鑒(1991),1版(北京:改革出版社,1991年12月)。
47. 國家統計局編,中國統計年鑒(1992),1版(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2年8月)。
48. 國家統計局編,八十年代的中國經濟──來自國家統計局的報告,1版(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2年8月)。
49. 國家統計局,「七五」時間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概況,1版(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1年4月)。
50.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統計司編,中國農村統計年鑒(1991),1版(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1年9月)。
51. 張隆義,和平演變的理論與實際,1版(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81年6月)。
52. 張毅,中國鄉鎮企業艱辛的歷程,1版(張家口:法律出版社,1990年12月)。
53. 張毅,中國鄉鎮企業靈活的機制,1版(張家口:法律出版社,1990年12月)。
54. 張毅,中國鄉鎮企業歷史的必然,1版(張家口:法律出版社,1990年9月)。
55. 張仁壽、李紅,溫州模式研究,1版(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1月)。
56. 陳德昇,中南海政經動向,1版(台北:永業出版社,民國81年10月)。
57. 陳元吉主編,鄉鎮企業模式研究,1版(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2月)。
58. 陳耀邦,鄉鎮企業實用大全,1版(北京:科學出版社,1988年11月)。
59. 陳俊生,中國農業若干問題,1版(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2年2月)。
60. 閔耀良、李炳坤,中國農村經濟改革研究,1版(北京:中國展望出版社,1988年4月)。
61. 葉新興、邱毅,中共鄉鎮企業的經濟效率與管理,1版(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民國77年11月)。
62. 費孝通,城鄉發展研究──城鄉關係.小城鎮.邊區開發,1版(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7月)。
63. 費孝通、羅涵先,鄉鎮經濟比較模式,1版(重慶:重慶出版社,1988年1月)。
64. 費孝通,費孝通選集,1版(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5月)。
65. 農業部經濟政策研究中心編,中國農村:政策研究備忘錄,1版(北京:改革出版社,1991年10月)。
66. 農業部鄉鎮企業司編,中國鄉鎮企業統計摘要(1992),1版(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2年4月)。
67. 鄭達炯,溫州改革──理論思考與實踐探索,1版(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1年9月)。
68. 趙曜、吳雄丞主編,當代社會主義若干問題,1版(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1月)。
69. 潘善庚主編,溫州試驗區,1版(北京:中國展望出版社,1988年3月)。
70. 劉國光主編,中國經濟建設的若干理論問題,1版(江蘇:人民出版社,1986年4月)。
71. 劉揚名,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研究,1版(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2年8月)。
72. 謝百三,當代中國的若干經濟問題改革及其理論,2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年8月)。
73. 鍾琴,大陸鄉鎮企業之興起與國營企業機制轉換問題,1版(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民國82年3月2日)。
74. 羅涵先,中國農村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1版(重慶:重慶出版社,1989年8月)。
75. 《蘇.浙.粵鄉鎮業成功之路》編寫組,蘇.浙.粵鄉鎮企業成功之路,1版(廣東:人民出版社,1985年4月)。
76. 蕪銘、相力編,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1版(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8月)。
77. 顧紀瑞主編,鄉鎮企業手冊,1版(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85年5月)。

期刊
1. 「“八五”企業管理現代化綱要」,經濟管理,1992年第2期(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1992年2月)。
2. 刁仁德,「鄉鎮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對策研究」,財貿經濟,1992年第7期(上海:上海財經大學,1992年7月)。
3. 「大陸『鄉鎮企業』發展面臨困境」,大陸情勢週報,第925號(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大陸工作會,民國79年3月7日)。
4. 「大陸『鄉鎮企業』受政治因素影響發展困難」,重要敵情週報,第883號(台北:中央委員會大陸工作會,民國78年5月10日)。
5. 于光遠,「以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並在到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主體的經濟」,經濟體制改革,1992年第4期(四川:社會科學院,1992年7月)。
6. 「中共中央轉發《全國農村工作會議紀要》」,新華月報,總第476期(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6月)。
7. 「中共中央關於一九八四年農村工作的通知」,新華月報,總第476期(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6月)。
8.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活躍農村經濟的十項政策」,新華月報,總第485期(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3月)。
9.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一九八六年農村工作的部署」,新華月報,總第496期(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2月)。
10. 「中共中央、國務院轉發農牧漁業部和部黨組《關於開創社隊企業新局面的報告》的通知」,新華月報,總第473期(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3月)。
11. 「中共整頓『鄉鎮企業』利弊互見」,重要敵情週報,第902號(台北:中央委員會大陸工作會,民國78年9月20日)。
1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七個五年計劃(摘要)」,新華月報,總第408期(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4月)。
13.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農業部文件(1991)農(企)字第31號,關於印發《中國鄉鎮企業發展十年規劃和『八五』計劃綱要》的通知,1991年11月9日,第3頁。
14. 中國農業勞動力轉移稞題組,「九十年代我國農業勞動力轉移的趨勢和對策」,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1992年第1期(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1992年1月)。
15. 中國農業勞動力轉移課題組,「九十年代我國農業勞動力轉移的趨勢和對策」,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1992年第1期(北京:中國人民大學,1992年1月)。
16. 王芳,「溫州農村經濟發展情況的調查」,新華月報,總第496期(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2月)。
17. 王堅,「一九九○年中國鄉鎮企業發展述評」,瞭望週刊(海外版),第49期(香港:新中國新聞有限公司,1990年12月3日)。
18. 田紀雲,「中國農業和農村的改革與發展問題」,中共中央黨校講話,1992年4月25日。
19. 付晨,「試論九十年代我國鄉鎮企業發展觀的轉換」,經濟體制改革,1992年第4期(四川:社會科學院,1992年7月)。
20. 李士輝,「溫州農村經濟發展的新趨勢──試論股份合作企業的強大生命力」,農業經濟問題,1987年第11期(北京:農業經濟問題雜誌社,1987年11月)。
21. 李全增「發展鄉鎮企業搞好宏觀調節」,經濟學文摘,1989年第7期(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89年7月)。
22. 李紅梅,「鄉鎮企業──走出“二元”奔向小康的必由之路」,北京師範學院學報,1992年第3期(北京:北京學院學報,1992年6月)。
23. 李湘岳,「目前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根本出路仍然在農村」,內部文稿,1992年第4期(北京:求是雜誌社,1992年4月)。
24. 李舉才、張永寧,「發展鄉鎮企業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需要」,經濟問題探索,1991年第4期(昆明:經濟問題探索雜誌社,1991年7月)。
25. 李鵬,「鄉鎮企業治理整頓深化改革中繼續前進」,求是,1990年第6期(北京:求是雜誌社,1990年3月)。
26. 何康,「『七五』期間發展鄉鎮企業的任務」,新華月報,總第46期(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2月)。
27. 沈關寶、李友梅,「鄉村企業的發展與城鎮化」,社會科學戰報,1988年第1期(長春:社會科學戰線雜誌社,1988年1月)。
28. 沈立人,「國有企業可以向鄉鎮企業借鑒什麼」,經濟管理,1992年第5期(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1992年5月)。
29. 「利在民族、攻在千秋──『港澳台資企業在大陸』座談會發言摘要」,瞭望月刊(海外版),1993年第14期(香港:新中國新聞有限公司,1993年4月5日)。
30. 林凌,「關於計劃與市場的“中性”分析──兼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經濟體制改革,1992年第4期(四川:社會科學院,1992年7月)。
31. 吳孔芳,「鄉鎮企業何以富有活力──鄉鎮企業與國營企業經營機制的比較分析」,中國經濟問題,1991年第3期(北京:廈門大學經濟研究所,1991年5月10日。)
32. 吳俊,「鄉鎮企業股份化的構想」,農業經濟問題,1992年第4期(北京:農業經濟問題雜誌社,1992年4月)。
33. 金大勤、趙喜倫,「一九九一-一九九五期間我國村鎮建設的發展趨勢」,城鄉建設(月刊),1991年第2期(北京:建設雜誌社,1991年2月)。
34. 果峰,「大力發展鄉鎮企業是中國的『特色』」,半月談,1988年第1期(北京:半月談雜誌社,1988年1月)。
35. 周涵達,「鄉鎮企業在外貿中的地位和作用」,國際貿易,1992年第6期(北京:國際貿易雜誌社,1992年6月)。
36. 周殿昆,「論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經濟體制改革,1992年第4期(四川:社會科學院,1992年7月)。
37. 岳福斌,「為市場經紀正明」,經濟體制改革,1992年第4期(四川:社會科學院,1992年7月)。
38. 「治理整頓中鄉鎮企業發展的對策」,南京大學學報,1990年第4期(南京:南京大學學報編輯部,1990年8月)。
39. 胥和平、趙英,「國營企業與鄉鎮企業運行機制的對比分析」,內部文稿,1992年第3期(北京:求是雜誌社,1992年3月)。
40. 胥和平、趙英,「談國營企業與鄉鎮企業運行機制的條件差異」,經濟管理,1992年第5期(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1992年5月)。
41. 查家德,「對九十年代村鎮建設發展戰略的思考」,城鄉建設(月刊),1992年第3期(北京:建設雜誌社,1992年3月)。
42. 秦寶文,「警惕鄉鎮企業經營機制的便型與退化」,農業經濟問題,1992年第1期(北京:農業經濟問題雜誌社,1992年1月)。
43. 徐宗威,「買雞下蛋又栽桐引風──談村鎮建設與農村經濟發展的關係」,城鄉建設(月刊),1992年第5期(北京:建設雜誌社,1992年5月)。
44. 徐桂英,「鄉鎮企業分配機制及其完善措施」,經濟問題,1992年第9期(太原:經濟問題編輯部,1992年9月)。
45. 夏丹,「鄉鎮企業股份化經營型式的基本類型」,經濟文摘,1989年第5期(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89年5月)。
46. 孫運渤,「當前鄉鎮企業發展面臨的幾個問題──蘇南地區鄉鎮企業發展狀況調查」,復旦學報,1987年第6期(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87年11月)。
47. 孫頷,「浙江發展市場經濟的個性和經驗──對浙江經濟的考察與啟示」,農業經濟問題,1993年第5期(北京:農業經濟問題雜誌社,1993年5月23日)。
48. 郭元晞,「國有企業和鄉鎮企業的比較分析」,經濟體制改革,1990年第1期(四川:社會科學院,1990年1月)。
49. 郭元晞,「中國改革的目標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經濟體制改革,1992年第4期(四川:社會科學院,1992年7月)。
50. 陳為邦,「跨世紀的思考──論中國城市現代化」,城鄉建設(月刊),1991年第11期(北京:建設雜誌社,1991年11月)。
51. 陳德昇,「中共農業發展、改革與影響──兼論現階段農業危機」,共黨問題研究,第19卷第8期(台北:共黨問題研究中心,民國82年8月)。
52. 陳繼明、謝雲挺,「溫州開發區高效開發」,瞭望週刊(海外版),第36期(香港:新中國新聞有限公司,1992年9月7日)。
53. 黃守宏,「鄉鎮企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推動力量」,經濟研究,1990年第5期(北京:經濟研究雜誌社,1990年5月)。
54. 曾寅初,「鄉鎮企業發展與城鄉經濟關係的調整」,學術月刊,1990年第10期(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10月)。
55. 張志斌,「大力發展中小城鎮是轉移我國剩餘勞動力的根本途徑」,農業經濟,1992年第11期(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1993年1月9日)。
56. 張炳申,「珠江三角洲和溫州發展模式的比較分析」,農業經濟,1987年第10期(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1987年第10期)。
57. 張卓元,「中國經濟改革理論三步曲:商品經濟論、市場取向論、市場經濟論」,財貿經濟,1992年第11期(北京:財貿經濟雜社,1992年11月11日)。
58. 張朝尊、文力,「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國社會科學,1992年第4期(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7月)。
59. 張根生,「論鄉鎮企業」,紅期,1988年第7期(北京:紅旗雜誌社,1988年4月)。
60. 張建國,「論鄉鎮企業在宏觀調控中的適度規模經濟」,經濟體制改革,1992年第1期(四川:社會科學院,1992年1月)。
61. 張毅、劉力進,「九十年代鄉鎮企業發展的宏觀效應」,農業經濟問題,1992年第2期(北京:農業經濟問題雜誌社,1992年2月)。
62. 商舟,「鄉鎮企鎮經營機制淺析」,經濟體制改革,1990年第1期(四川:社會科學院,1990年1月)。
63. 葉清,「對中共發展鄉鎮企業之評析」,匪情研究,第33卷,第12期(台北:國防部軍事情報局,民國79年12月25日)。
64. 國防部軍事情報局編,中共廣播輯要,第10904期編號101號,中華民國82年3月9日。
65. 「國務院批轉農業業關於促進鄉鎮企業持續健康發展報告的通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1992年第8號(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1992年4月)。
66. 「國務院關於設立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批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1992年第8號(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1992年4月)。
67. 「國務院批轉農業部《關於促進鄉鎮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報告》」,新華月報,總第571期(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5月)。
68. 「鄉鎮企業承包經營責任制規定」,新華月報,總第547期(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5月)。
69. 楊滿社,倪樹偉,「發展鄉鎮企業歸範經濟行為」,經濟與管理研究,總第67期(北京:經濟與管理研究編輯部出版,1992年2月8日)。
70. 楊福田,「鄉鎮企業──蘇南農業現代化的支柱」,瞭望週刊(海外版),第25期(香港:新中國新聞有限公司,1992年6月22日)。
71. 「當前農村經濟政策的若干問題(摘要)」,新華月報,總第462期(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4月)。
72. 趙紫陽,「關於第七個五年計劃的報告──1986年3月25日在六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新華月報,總第498期(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4月)。
73. 黎健,「鄉鎮企業──大陸和平演變的一大動力」,大陸經濟研究,第14卷,第4期(台北:經濟部編印,民國81年7月10日)。
74. 劉光輝,「鄉鎮企業與農村現代化,」經濟問題,1992年第9期(太原:經濟問題編輯部,1992年9月)。
75. 蔡越越、季建設,「對溫州勞務市場的調查與思考」,經濟與管理研究,總第96期(北京:經濟與管理研究編輯部出版,1992年4月8日。)
76. 薛弢,「防止鄉鎮企業經營機制的退化」,內部文稿,1992年第4期(北京:求是雜誌社,1992年4月)。
77. 薛棟民,「鄉鎮企業:農村出口創匯的主力軍」,經濟問題,1992年第10期(太原:經濟問題編輯部,1992年10月)。
78. 「關於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新華半月報,1958年第18號(北京:新華半月刊社,1958年9月25日)。
79. 「關於人民公設若干問題的決議」,新華半月刊,1958年第24號(北京:新華半月刊社,1958年12月25日)。
80. 韓太祥,「鄉鎮企業:我國經濟二元結構轉換的支點」,農業經濟,1992年第4期(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1992年4月)。
81. 嚴從懷,「關於鄉鎮企業機制的思考」,經濟文摘,1989年第3期(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89年3月)。
82. 嚴從懷、趙以國,「完善鄉鎮企業機制的若干思考」,經濟問題,1992年第10期(太原:經濟問題編輯部,1992年10月)。
83. 蕭真美,「大陸農村鄉鎮企業之發展」,東亞季刊,第21卷,第1期(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民國78年7月10日)。
84. 蘭虹,「股份制是轉變企業經營機制的最佳選擇」,經濟體改革,1992年第4期(四川:社會科學院,1992年7月)。
85. 龐道沐,「做好發展小城鎮這篇“大文章”」,社會學,1992年第3期(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1992年7月30日)。

二、英文部份
專書
1. Beynolds L. Bruce, Chinese Economic Policy ( New York: Paragon House,
1989 ) .
2. Cynthia L. Chennault I Modernizing East Asia : Economic and Cultural Dimesions
of Political Change ( New York: St. John`s University I 1989 ) .
3. Cheng I Cbu-Yuan I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 Growth and Structural
Change , (Boulder Colorado : Westview Press , 1982) .
4. Victor D. Lippit ,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bhina (New York:M.E. Sha-rp , Inc.. 1987 ) .
5 . Terry Cannon & Alan Jenkins , The Geography of Contemporary China (London and New York : Routledge, 1900 ) .

期刊
1. Liu P.L. Alan , “The Wenzhou Model of Development and China’s Modwritzation”,
Asian Survey, Vol. XXXII, No. 8, August 1992.
2. A. Onirienro, “Open Ports: a Major Factor of Economic Efficiency”, Far Eastern Affairs, No. 5, 1989.
3. Chen , Te-sheng , “Mainland China’s New Economic Prospects”, Issues & Studies, Vol.28, No.7,July 1992.
4. Cheng, Chu-yuan, “New Trends in China’s Economic Reforms and Open-door Policy”, The American Asian Review, Vol. X. No.3, Fall 1992.
5. Jan Prybyla, “China’s Economic Dynamos”, Current History (China, 1992), Sep. 1992.
6. Jan Prybyla, “China:The Question of Modernization, Socialism, Culture, and Economic System”, The American Asian Review, Vol.X, No.2, Summer 1992.
7. Keith Forster, “The Wenzhou Model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Impressions “, China Information, Vol.v. No.3, Winter 1990-1991.
8. Yeh D. Hi lton , " The Reform of States Enterprises: An Experiment with the
Social ist Market EconomY" , Issues & Studies , Vol. 28 , No. 9 , September
1992 .
g. Martin King Whyte, " Introduction : Rural Economic Reforms and Chinese
Family Patterns" , The China Ouarterly , No. 130 , June 1992 .
10. Myron L. Judd, " Fami ly Management and Fami ly Division in Contemporary
Rural China" , The China Ouarterly , No. 130 , June 1992 .
11. V. Kar 1 usov , " Pr i vate Economy : Theoret i ca I and Lega 1 Aspects " , Far EasEastern
Affairs , No.5, 1989 .
12. Wi 11 iam A. BYRD, " The Market Mechanism and Economic Reforms in China "
The American Asian Review, Vol. X , No.1, Spring 1992 .
13. Liu, Via-Ling , " Reform From Below : The Private Economy and Local Pol itics
in the Rural Industrialization of Wenzhou " , The China Quarterly,
No. 130 , June 1992 .
14. Lee, Yok-shiu F. , " Small Towns and China`s Urbanization Level" , The
Ch ina Quarter 1 y , No. 120 , December 1989 .
15. Ze Hong & G. Edward Ebanks , " Economic Reform and Population Control in
Rural Mainland China in the 1980s " , Issues & Studies , Vol. 28 , No. 9 ,
September 1992 .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