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中共談判策略--「香港領土歸還問題」個案研究
Chinese Communists` Negotiating Tactic - Hong Kong`s Soverignty
作者 薛寶樹
Shai, Bao Shue
貢獻者 邱坤玄
Chiou, Kun Hsuan
薛寶樹
Shai, Bao Shue
關鍵詞 中共
談判
香港問題
Chinese Communist
Negotiating Tactic
Hong Kong
日期 1994
1993
上傳時間 29-Apr-2016 16:10:56 (UTC+8)
摘要 一九九六年一月廿日,尼克森在他的總統就職演說中,即已宣稱:「在經
參考文獻 壹. 中文參考書
一、 書籍
1. Herb Cohon著,許是祥譯,You can Nagotiate Angthing。台北前程企業管理公司,民國七十一年七月。
2. John Benson、Gavin Kennedy & John MeMillan著,蔡宗揚譯,談判計巧手冊(Managing Negotiations)。台北:遠流出版事業公司,民國八十丑年九月,初版。
3. 中英協議圖片集。香港:廣角鏡出版社。(此書未記載出版日期)
4. 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國家法教研室及資料室編,中外憲法彙編。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二年。
5. 中共重要法規彙編。台北:法務部調查局編印,民國七十二年六月。
6. 中共「一國兩制」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共黨問題研究中心,民國七十八年九月。
7. 中共「中央統一戰線工作部研究所三局」編,文獻和資料叢書第一輯--一種國家‧二種制度。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八月。
8. 元邦建編著,香港史略。香港:中流出版社有限公司,一九九三年一月版。
9. 王健民,中國共產黨史—第一編上海時期。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印行,民國七十七年二月。
10. 王鐵崖編,中外舊約章彙編—第一冊。北京:三聯書店,一九五七年版。
11. 王世敏選編,關於香港問題參考資料。北京:中國新聞社出版,一九八四年五月。
12. 王曾才,中英外交史論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八十年十一月,第三次印行。
13. 王鐵崖主編,國際法。北京:法律出版社,一九八一年。
14. 北京大學哲學教研室組編,馬克心主義哲學原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八四年九月,一版。
15. 王章陵著,社會主義政治工程學。台北:三民書局有限公司,民國八十二年五月四日,初版。
16. 毛澤東選集,第一~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六四年九月。
17. 丘宏達、任孝琦主編,中共談判策略研究。台北:聯合報社,民國七十六十月,二版。
18. 丘宏達編,中美關係問題論集。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民國六十八年十一月。
19. 甘棠,中共陰影籠罩下的港澳問題。台北:光陸出版社,民國七十七年十一月。
20. 史大林,史大林全集,第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五六年。
21. 尼倫伯格著,楊國樞譯,談判策略。台北:桂冠出版社,民國七十三年四月。
22. 立法院圖書館編印,香港問題。民國七十五年八月。
23. 江偉文等著,香港政制與港人治港。香港:廣角鏡出版社。一九八四年,初版。
24. 列寧,列寧選集,第一~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二年,一版。
25. 共產黨底解剖。台北:司法行政部調查局,民國五十一年十二月,再版。
26. 共產黨原始資料選輯,第一集。台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五十八年十日。
27. 共產黨原始資料選輯,第三集。台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五十八年十日。
28. 地球和地圖知識‧香港地理。香港:中共「商務印書館」香港分館。
29. 近代史教學研討會編著,中國近代史。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年七月,十四版。
30. 朱新民、唐國英、張讚合、葉蔭、竇鴻君等合著,中國大陸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七年一月,再版。
31. 宋慶齡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二年。
32. 克萊恩著,王洪鈞譯,一九七七年世界國力評估。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一九七八年,普及一版。
33. 周毅之、施漢榮著,香港與一國兩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一九八八年九月,一版。
34. 周恩來,周恩來選集(上)、(下)。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年十二月。
35. 周恩來,周恩來統一戰線文選。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四年。
36. 林行止著,信報政經短評選集。香洪:信報有限公司,一九八四年九月。
37. 林邁可,和平共存?。台灣:聯合書局翻譯出版,民國五十年十月,初版。
38. 季明、劉強著,周恩來的外交藝術。台北:新新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一九九三年三月,一版。
39. 金達凱,中共宣傳政策與運用。香港:近代史研究所,一九五四年。
40. 香港與中國----歷史文獻資料彙編(第一集)。香港:廣角鏡出版社,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再版。
41. 香港問題文件選輯。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五年九月。
42. 胡喬木,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一年。
43. 胡菊人,一九九七.香港-香港地位問題資料彙編。香港:百性出版社,一九八二年三月,第三版。
44. 前途和希望—許家屯等論香港。香港:金陵出版社,一九八五年二月,第二版。
45. 政治經濟學小辭典。香港:朝陽出版社,一九七五年十月。
46. 施達郎,香港社會前途論衡。香港:大學出版印務,一九八二年。
47. 海峽兩岸關係文集。香港:新亞洲文化基金會編印,一九九○年十月。
48. 高韓著,談判的技巧。台北:久大文化公司,一九九○年八月,初版。
49. 軒轅格,新華社透視。香港:廣角鏡出版社有限公司,一九八七年。
50. 黃炳坤主編,”一國兩制”法律問題面面觀。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一九八八年七月,一版。
51. 黃丘隆、結構群出版社主編,社會主義詞典。台北:學問出版社,民國七十八年五月廿五日。
52. 黃正銘,中國外交史。台北:正中書局,民國七十一年元月,台九版,國立政治大學叢書。
53. 通向一九九七—香港前途問題專輯。香港:鏡報文化事業公司,一九八三年。
54. 張煥卿、段家鋒、周玉山主編,中國大陸研究。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八十年十二月,初版。
55. 張九如,和談覆轍在中國。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國五十七四月,初版。
56. 張虎,早期馬共歷史之分析研究。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六十九年七月。
57. 張念鎮,中共統戰及對策研究。台北:覺園出版社,民國七十二年三月。
58. 張鎮邦,國共關係簡史。台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空中心,民國七十年九月,二版。
59. 許家屯,許家屯香港回憶錄(上)、(下)。香港:香港聯合報有限公司,民國八十二年十月,初版。
60. 梁上苑著,中共在香港。香港:廣角鏡出版社有限公司,一九八九年五月,初版。
61. 曹敏、馬祥元著,馬列主義及其實際之批判。台北:崇明書局,民國六十三年十月。
62. 國際共產主義總路線的論戰。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六九年。陳弘毅,香港法制與基本法。香港:廣角鏡出版社,一九八六年。
63. 景杉主編,中國共產黨大辭典。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一九九一年五月,一版。
64. 傅啟學編著,中國外交史(上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二年八月,四版。
65. 復旦大學等校編,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程。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一版。
66. 趙春義主編,一國兩制概論。吉林:吉林大學出版社,一九八八年五月,一版。
67. 《當代中國》叢書編輯委員會編,當代中國外交。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八七年。
68. 楊奇主編,香港概論。香港:三聯書店,一九九○年。
69. 廣角鏡出版社編,香港未來與繁榮問題。 香港:廣角鏡出版社,一九八五年一月,再版。
70. 蔣中正,蘇俄在中國。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四十六年六月。
71. 認識敵人。台北:法務部調查局,民國七十三年六月。
72. 熊樹忠,中共統戰策略之理論與實際。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六十九年四月。
73. 劉必榮著,談判。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一九九二年十月五日,二版。
74. 劉烈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機構。北京:哈爾濱出版社,一九八八年。
75. 鄭赤琰著,收回主權與香港前途。香港:廣角鏡出版社,一九八二年九月,初版。
76. 鄧長濱編著,談判手冊。台北:長河出版社,民國八十一年三月,九版。
77. 誰替共匪文宣開路?。台北:司法行政部調查局,民國六十二年十月。
78. 顏龍天、王淼,共匪海外統戰的認識。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六十八年九月。
二 期刊‧專(論)文
1. Margaret Thatcher, “The Downing Street Years—What Deng told Lady the Iron”,南華早報星期刊節譯。香港:一九九三年十月十七日。
2. 「一個意義重大的構想—鄧小平同益心談『一個國家,兩種制度』」。北京:瞭望週刊,第四十二期,一九八四年十月十五日。
3. 丁立,「從世界經濟趨勢看『一國兩制』構想的重大戰略」。鄭州:河南大學學報雙月刊,一九八六年五月三十一日。
4. 中共「人民日報」評論員,「偉大轉變和重新學書」。北京:人民日報,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廿四日,第二版。
5. 「中共在港『統戰』新階段」。香港:百姓半月刊,一九八八年三月十六日。
6. 中共工程兵委員會寫作小組,「學習『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北京:紅旗雜誌,第九期,一九七一年。
7. 王章陵,「馬、恩的唯物辯證法(上)」。共黨問題研究,第十三卷第五期。台北:法務部調查局,民國七十六年五月十五日。
8. 王章陵,「馬、恩的唯物辯證物(下)」。共黨問題研究,第十三卷第六期。台北:法務部調查局,民國七十六年六月十五日。
9. 王志文,「港澳地位之相關法律問題」。台北:法令月刊,第四十四卷第四期,民國八十二年四月。
10. 尹慶耀,「談共黨的談判」。匪情月報,第廿二卷第七期。台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六十九年十月。
11. 孔夢,「對資產階級國際法主題和國家理論的批評」。台北:國際問題研究,第二期,一九六○年。
12. 李英明,「國共一九四四至一九四七年談判的檢討與反省」。東亞季刊,第廿二卷第二期。台北: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民國八十年十月一日。
13. 李子弋,「如何粉碎中共統戰陰謀」。台北:實踐月刊,民國七十三年七月。
14. 李大龍,香港「大公報」、「文匯報」有關「香港問題」報導的內容分析。台北: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五年。
15. 吳安家,「未來中共對我談判策略與組織之模擬分析」。中國大陸研究,第三十四卷第十期。台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八十年十月。
16. 吳學謙,「關於中英關於香港問題協議文件的報告」。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報,一九八四年第五號(十一月廿二日出版)。
17. 「告台灣同胞書」。北平:新華月報,一九七九年一月號,第四一一期,一九七九年二脫廿八日。
18. 何立,「從國際法透視中英協議」。香港:九十年代月刊,第一七六期,一九八四年九月,。
19. 呂宗麟,香港華人社會與香港新界租約期滿關係之研究。台北:文化大學民族與華僑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二年六月。金如,「『一國兩制』是馬克思主義的新樂章」。香港:文匯報,一九八五年六月廿五日。
20. 林碧炤,「論英國與中共的外交關係」。問題與研究,第十八卷第三期。台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一九七八年二月。
21. 林碧炤,「國際談判的理論與研究方法」。亞洲與世界文摘,第十卷第一期。台北:亞洲與世界雜誌社,民國七十八年一月。
22. 林邁可,「談判策略」。台北:共黨問題研究,第五卷第四期,民國六十八年四月。
23. 易楚奇,「當年,他建議蔣介石收回香港」。台北:中國時報周刊,第十五期,一九九二年四月十二日~十八日。
24. 周天瑞,「台灣目前沒有真正瞭解香港的人」。台北:新新聞周刊,第二六五期,一九九二年四月五日~十一日。
25. 「承包香港之議」。香洪:爭嗚月刊,一九八四年十二月。
26. 姜新立,「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法」。台北:共黨問題研究,第二卷第十二期,民國六十五年十二月。
27. 姜新立,「共黨唯物辯證法批評」。台北:共黨問題研究,第五卷第一期,民國六十八年一月十五日。
28. 范鞏華,香港地位問題研究。台北: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三年六月。
29. 施華,「中共對香港的政策和認識」。香港:七十年代月刊,第一五五期,一九八二年十二月。
30. 翁松燃,「香洪經驗:中英談判與特別行政區制定過程之啟示」。台北:「香港經驗對台灣的意義研討會」論文,民國八十年七月六日。
31. 翁松燃,「香港的國際地位」。香港:聯合校刊,一九七三年六月。
32. 黃啟南,中共談判策策略之研究—(一九七○—一九八二年中共與美國關於「台灣問題」三大公報談判個案研究)。台北;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六年元月。
33. 連貫,「懷念同廖公在一起的日子」。北京:人民日報,一九八三年六月十七日。
34. 陳裕清,「世事不足懼,反共必勝利----當前國際危局的剖析」。台北:中央日報,民國六十五年六月八日。
35. 陳棘蓀,「鄧小平對香港問題總答覆」。香港:百姓半月刊,第五十二期,一九八三年七月十六日。
36. 陳長源,國共重慶談判研究-中共談判策略之運用。台北:文化大學大陸問題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七年元月。
37. 郭瑞華,「中共『一國兩制』產生的背景分析」(上)。台北:共黨問題研究,第十四卷第八期,民國七十七年八月十五日,。
38. 郭瑞華,「中共『一國兩制』產生的背景分析」(下)。台北:共黨問題研究,第十四卷第九期,民國七十七年九月十五日,。
39. 張炳良,「英國與中共一九八二年至一九八四年關於香港問題的談判」。台北:「兩岸事務性、功能性和政治性接觸談判研討會」論文,民國八十年八月三十一日。
40. 張虎,「中共在香港的早期活動」。中國大陸研究,第三十四卷第十期。台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八十年十月。
41. 張虎,「中共在香港的組織工作」。台北:中國大陸研究,第三十六卷第五期,民國八十二年五月。
42. 彭真,「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改草案的報告」。北平:新華月報,一九八二年十二月號,第四五八期,一九八三年一月三十日。
43. 馭志,「析中共與英國『關於香洪問題的聯合聲明』」。台北:匪情研究,第廿七卷第十期,民國七十三年十月十五日。
44. 葉明德、梁玉英,「從香港『新機場計劃』會談首中共的談判習慣。美國月刊,第六卷第十一期。台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八十年十一月。
45. 「葉劍英向台灣當局提九點方案對等談判實行第三次國共合作」。香港:大公報,一九八一年十月一日,一版。
46. 葉胡達(Michael Yahuda),「港、中談判經驗對台灣的啟示」。台北:自立晚報,民國八十二年八月廿八日,三版
47. 楊開煌,「析論中共與達賴的談判問題」。東亞季刊,第廿一卷第三期。台北:政大東亞研究所,民國七十九年一月一日。
48. 詹鶽(Chalmeers Johnson),「陷阱重重的香港—一場沒有贏家的遊戲」。台北:問題與研究,第廿三卷第十期,民國七十三年七月十日。
49. 裘兆琳,「弱勢者如何和強方談判」。美國月刊,第六卷第十一期。台北: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八十年十一月。
50. 裘兆琳,「由談判的『附帶作用』看人機歸還談判」。台北:聯合報,民國七十五年五月十六日。
51. 雷金斯,「中共法律制度意識觀」。台北:共黨問題研究,第十八卷第八期,民國八十一年八月十五日。
52. 熊玠,「遙探『辜汪會談』:由談判理論評估其成就與含義」。台北:海峽評論,第三十期,一九九三年六月號。
53. 劉勝驥,「中共對美國談判策略」。台北:中國大陸研究,第三十卷第八期,民國七十六年八月。
54. 「鄧小平會見日本『朝日新聞』社長渡邊誠毅」。香港:文匯報,一九七九年十月廿日,一版。
55. 「鄧小平對一九九七年表態」。香港:百姓半月刊,第廿七期,一九八二年七月一日。
56. 「鄧小平同志在美再申明粉和平解決台灣問題」。香港:大公報,一九七九年二月一日,一版。
57. 鄧小平,「我們對香港問題的基本立場」。北京:人民日報,一九九三年九月廿四日,第一版。
58. 鍾仕梅,「對港方針,政出多門」。香港:當代時事周刊,一九八九年十二月九日。
59. 譚志強,民族主義抑實用主義-香港前途問題之探討。台北:政治大學東亞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五年元月。羅震華,中共在大使級會議中談判策略之研究。台北:文化大學中美關係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八年六月。

英文主要參考書

I. BOOKS:
1. Clark, W.Mark. From the Danube to the Yale. New York:MARPER & Brother, 1954.
2. Holsti,K.J. International Politics :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 New Jersey:Prentice-Hall,Inc. 1977.
3. Habeeb, William Mark, Power and Tactics in International Negotiation – How Weak Nations Bargain with Strong Nations. Baltimor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 1988.
4. Ikle, C.Fred. How Nations Negotiate. New York:Millwood & Kraus Reprint Co.1981.
5. Kissinger, A.Henry. Nuclear Weapons and Foreign Policy. New York:Harper & Brother, 1957.
6. Kissinger, A.Henry. White House Years. Boston: Little,Brown and Company,1979.
7. Pye Lucian. Chinese Commercial Negotiating Style.Massachasettes:Cambridge, Gunn & Hain, Inc.,1982.
8. Young, T.Kenneth. Negotiating with the Chinese Communsts:The United States Exsperience, 1953-1967. New York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1979.
II. PERIODICALS
1. Davies, Derek. “How Britain fell for the Peking game-plan”, 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June 21,1984).
2. Zartman, I.William, “The Political Analysis of Negotiation:How, Who Gets What and When”, World Politics, vol.26(April 1974).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東亞研究所
G797217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3707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邱坤玄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Chiou, Kun Hsuan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薛寶樹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Shai, Bao Shueen_US
dc.creator (作者) 薛寶樹zh_TW
dc.creator (作者) Shai, Bao Shueen_US
dc.date (日期) 1994en_US
dc.date (日期) 1993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9-Apr-2016 16:10:56 (UTC+8)-
dc.date.available 29-Apr-2016 16:10:56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9-Apr-2016 16:10:56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B2002003707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8630-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東亞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G797217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一九九六年一月廿日,尼克森在他的總統就職演說中,即已宣稱:「在經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導言‧‧‧‧‧‧‧‧‧‧‧‧‧‧‧‧‧‧‧‧‧‧‧‧‧‧‧‧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2
第三節 談判界說‧‧‧‧‧‧‧‧‧‧‧‧‧‧‧‧‧‧‧‧‧‧‧‧‧3
註釋‧‧‧‧‧‧‧‧‧‧‧‧‧‧‧‧‧‧‧‧‧‧‧‧‧‧‧‧‧‧‧‧19

第二章 中共談判策略概說 ‧‧‧‧‧‧‧‧‧‧‧‧‧‧‧‧‧‧‧‧‧21
第一節 中共談判策略之本質 ‧‧‧‧‧‧‧‧‧‧‧‧‧‧‧‧‧‧‧21
第二節 中共談判觀 ‧‧‧‧‧‧‧‧‧‧‧‧‧‧‧‧‧‧‧‧‧‧‧30
第三節 中共一般談判作風 ‧‧‧‧‧‧‧‧‧‧‧‧‧‧‧‧‧‧‧‧34
註釋‧‧‧‧‧‧‧‧‧‧‧‧‧‧‧‧‧‧‧‧‧‧‧‧‧‧‧‧‧‧‧‧38

第三章 「香港問題」的由來‧‧‧‧‧‧‧‧‧‧‧‧‧‧‧‧‧‧‧‧‧43
第一節 香港領土租約問題‧‧‧‧‧‧‧‧‧‧‧‧‧‧‧‧‧‧‧‧‧43
第二節 「國民政府」未能索回香港‧‧‧‧‧‧‧‧‧‧‧‧‧‧‧‧‧47
第三節 中共故意拖延解決香港問題‧‧‧‧‧‧‧‧‧‧‧‧‧‧‧‧‧49
註釋‧‧‧‧‧‧‧‧‧‧‧‧‧‧‧‧‧‧‧‧‧‧‧‧‧‧‧‧‧‧‧55

第四章 影響中共處理「香港問題」的因素‧‧‧‧‧‧‧‧‧‧‧‧‧‧‧59
第一節 堅持民族主義‧‧‧‧‧‧‧‧‧‧‧‧‧‧‧‧‧‧‧‧‧‧‧59
第二節 經濟利益優先‧‧‧‧‧‧‧‧‧‧‧‧‧‧‧‧‧‧‧‧‧‧‧62
第三節 一國兩制與對台統戰‧‧‧‧‧‧‧‧‧‧‧‧‧‧‧‧‧‧‧‧65
第四節 英國政府的態度‧‧‧‧‧‧‧‧‧‧‧‧‧‧‧‧‧‧‧‧‧‧69
註釋‧‧‧‧‧‧‧‧‧‧‧‧‧‧‧‧‧‧‧‧‧‧‧‧‧‧‧‧‧‧‧‧74

第五章 導言‧‧‧‧‧‧‧‧‧‧‧‧‧‧‧‧‧‧‧‧‧‧‧‧‧‧‧‧1
第四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五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2
第六節 談判界說‧‧‧‧‧‧‧‧‧‧‧‧‧‧‧‧‧‧‧‧‧‧‧‧‧3
註釋‧‧‧‧‧‧‧‧‧‧‧‧‧‧‧‧‧‧‧‧‧‧‧‧‧‧‧‧‧‧‧‧19

第六章 中共談判策略概說 ‧‧‧‧‧‧‧‧‧‧‧‧‧‧‧‧‧‧‧‧‧21
第四節 中共談判策略之本質 ‧‧‧‧‧‧‧‧‧‧‧‧‧‧‧‧‧‧‧21
第五節 中共談判觀 ‧‧‧‧‧‧‧‧‧‧‧‧‧‧‧‧‧‧‧‧‧‧‧30
第六節 中共一般談判作風 ‧‧‧‧‧‧‧‧‧‧‧‧‧‧‧‧‧‧‧‧34
註釋‧‧‧‧‧‧‧‧‧‧‧‧‧‧‧‧‧‧‧‧‧‧‧‧‧‧‧‧‧‧‧‧38

第七章 「香港問題」的由來‧‧‧‧‧‧‧‧‧‧‧‧‧‧‧‧‧‧‧‧‧43
第四節 香港領土租約問題‧‧‧‧‧‧‧‧‧‧‧‧‧‧‧‧‧‧‧‧‧43
第五節 「國民政府」未能索回香港‧‧‧‧‧‧‧‧‧‧‧‧‧‧‧‧‧47
第六節 中共故意拖延解決香港問題‧‧‧‧‧‧‧‧‧‧‧‧‧‧‧‧‧49
註釋‧‧‧‧‧‧‧‧‧‧‧‧‧‧‧‧‧‧‧‧‧‧‧‧‧‧‧‧‧‧‧55

第八章 影響中共處理「香港問題」的因素‧‧‧‧‧‧‧‧‧‧‧‧‧‧‧59
第五節 堅持民族主義‧‧‧‧‧‧‧‧‧‧‧‧‧‧‧‧‧‧‧‧‧‧‧59
第六節 經濟利益優先‧‧‧‧‧‧‧‧‧‧‧‧‧‧‧‧‧‧‧‧‧‧‧62
第七節 一國兩制與對台統戰‧‧‧‧‧‧‧‧‧‧‧‧‧‧‧‧‧‧‧‧65
第八節 英國政府的態度‧‧‧‧‧‧‧‧‧‧‧‧‧‧‧‧‧‧‧‧‧‧69
註釋‧‧‧‧‧‧‧‧‧‧‧‧‧‧‧‧‧‧‧‧‧‧‧‧‧‧‧‧‧‧‧‧74

第九章 中(共)英談判「香港問題」的經過‧‧‧‧‧‧‧‧‧‧‧‧‧‧‧79
第一節 雙方初步接觸(1979.3)‧‧‧‧‧‧‧‧‧‧‧‧‧‧‧‧‧‧‧ 79
第二節 第一階段談判(1983.7-10)‧‧‧‧‧‧‧‧‧‧‧‧‧‧‧‧‧‧85
第三節 第二階段談(1983.10-1984.9)‧‧‧‧‧‧‧‧‧‧‧‧‧‧‧‧‧90
第四節 中(共)英雙方關於香港前途的聯合聲明‧‧‧‧‧‧‧‧‧‧‧‧92
註釋‧‧‧‧‧‧‧‧‧‧‧‧‧‧‧‧‧‧‧‧‧‧‧‧‧‧‧‧‧‧‧‧99

第十章 中共香港談判策略的研析‧‧‧‧‧‧‧‧‧‧‧‧‧‧‧‧‧‧‧104
第一節 談判結構‧‧‧‧‧‧‧‧‧‧‧‧‧‧‧‧‧‧‧‧‧‧‧‧‧ 104
第二節 佈局作為‧‧‧‧‧‧‧‧‧‧‧‧‧‧‧‧‧‧‧‧‧‧‧‧‧113
第三節 策略施行‧‧‧‧‧‧‧‧‧‧‧‧‧‧‧‧‧‧‧‧‧‧‧‧‧119
第四節 優缺點檢討‧‧‧‧‧‧‧‧‧‧‧‧‧‧‧‧‧‧‧‧‧‧‧‧130
註釋‧‧‧‧‧‧‧‧‧‧‧‧‧‧‧‧‧‧‧‧‧‧‧‧‧‧‧‧‧‧‧‧99
第十一章 結論‧‧‧‧‧‧‧‧‧‧‧‧‧‧‧‧‧‧‧‧‧‧‧‧‧‧‧‧157
註釋‧‧‧‧‧‧‧‧‧‧‧‧‧‧‧‧‧‧‧‧‧‧‧‧‧‧‧‧‧‧‧‧164

參考書目‧‧‧‧‧‧‧‧‧‧‧‧‧‧‧‧‧‧‧‧‧‧‧‧‧‧‧‧‧‧166
註釋‧‧‧‧‧‧‧‧‧‧‧‧‧‧‧‧‧‧‧‧‧‧‧‧‧‧‧‧‧‧‧‧177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3707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中共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談判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香港問題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Chinese Communist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Negotiating Tactic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Hong Kongen_US
dc.title (題名) 中共談判策略--「香港領土歸還問題」個案研究zh_TW
dc.title (題名) Chinese Communists` Negotiating Tactic - Hong Kong`s Soverignty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壹. 中文參考書
一、 書籍
1. Herb Cohon著,許是祥譯,You can Nagotiate Angthing。台北前程企業管理公司,民國七十一年七月。
2. John Benson、Gavin Kennedy & John MeMillan著,蔡宗揚譯,談判計巧手冊(Managing Negotiations)。台北:遠流出版事業公司,民國八十丑年九月,初版。
3. 中英協議圖片集。香港:廣角鏡出版社。(此書未記載出版日期)
4. 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國家法教研室及資料室編,中外憲法彙編。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二年。
5. 中共重要法規彙編。台北:法務部調查局編印,民國七十二年六月。
6. 中共「一國兩制」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共黨問題研究中心,民國七十八年九月。
7. 中共「中央統一戰線工作部研究所三局」編,文獻和資料叢書第一輯--一種國家‧二種制度。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八月。
8. 元邦建編著,香港史略。香港:中流出版社有限公司,一九九三年一月版。
9. 王健民,中國共產黨史—第一編上海時期。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印行,民國七十七年二月。
10. 王鐵崖編,中外舊約章彙編—第一冊。北京:三聯書店,一九五七年版。
11. 王世敏選編,關於香港問題參考資料。北京:中國新聞社出版,一九八四年五月。
12. 王曾才,中英外交史論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八十年十一月,第三次印行。
13. 王鐵崖主編,國際法。北京:法律出版社,一九八一年。
14. 北京大學哲學教研室組編,馬克心主義哲學原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八四年九月,一版。
15. 王章陵著,社會主義政治工程學。台北:三民書局有限公司,民國八十二年五月四日,初版。
16. 毛澤東選集,第一~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六四年九月。
17. 丘宏達、任孝琦主編,中共談判策略研究。台北:聯合報社,民國七十六十月,二版。
18. 丘宏達編,中美關係問題論集。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民國六十八年十一月。
19. 甘棠,中共陰影籠罩下的港澳問題。台北:光陸出版社,民國七十七年十一月。
20. 史大林,史大林全集,第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五六年。
21. 尼倫伯格著,楊國樞譯,談判策略。台北:桂冠出版社,民國七十三年四月。
22. 立法院圖書館編印,香港問題。民國七十五年八月。
23. 江偉文等著,香港政制與港人治港。香港:廣角鏡出版社。一九八四年,初版。
24. 列寧,列寧選集,第一~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二年,一版。
25. 共產黨底解剖。台北:司法行政部調查局,民國五十一年十二月,再版。
26. 共產黨原始資料選輯,第一集。台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五十八年十日。
27. 共產黨原始資料選輯,第三集。台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五十八年十日。
28. 地球和地圖知識‧香港地理。香港:中共「商務印書館」香港分館。
29. 近代史教學研討會編著,中國近代史。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年七月,十四版。
30. 朱新民、唐國英、張讚合、葉蔭、竇鴻君等合著,中國大陸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七年一月,再版。
31. 宋慶齡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二年。
32. 克萊恩著,王洪鈞譯,一九七七年世界國力評估。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一九七八年,普及一版。
33. 周毅之、施漢榮著,香港與一國兩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一九八八年九月,一版。
34. 周恩來,周恩來選集(上)、(下)。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年十二月。
35. 周恩來,周恩來統一戰線文選。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四年。
36. 林行止著,信報政經短評選集。香洪:信報有限公司,一九八四年九月。
37. 林邁可,和平共存?。台灣:聯合書局翻譯出版,民國五十年十月,初版。
38. 季明、劉強著,周恩來的外交藝術。台北:新新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一九九三年三月,一版。
39. 金達凱,中共宣傳政策與運用。香港:近代史研究所,一九五四年。
40. 香港與中國----歷史文獻資料彙編(第一集)。香港:廣角鏡出版社,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再版。
41. 香港問題文件選輯。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五年九月。
42. 胡喬木,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一年。
43. 胡菊人,一九九七.香港-香港地位問題資料彙編。香港:百性出版社,一九八二年三月,第三版。
44. 前途和希望—許家屯等論香港。香港:金陵出版社,一九八五年二月,第二版。
45. 政治經濟學小辭典。香港:朝陽出版社,一九七五年十月。
46. 施達郎,香港社會前途論衡。香港:大學出版印務,一九八二年。
47. 海峽兩岸關係文集。香港:新亞洲文化基金會編印,一九九○年十月。
48. 高韓著,談判的技巧。台北:久大文化公司,一九九○年八月,初版。
49. 軒轅格,新華社透視。香港:廣角鏡出版社有限公司,一九八七年。
50. 黃炳坤主編,”一國兩制”法律問題面面觀。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一九八八年七月,一版。
51. 黃丘隆、結構群出版社主編,社會主義詞典。台北:學問出版社,民國七十八年五月廿五日。
52. 黃正銘,中國外交史。台北:正中書局,民國七十一年元月,台九版,國立政治大學叢書。
53. 通向一九九七—香港前途問題專輯。香港:鏡報文化事業公司,一九八三年。
54. 張煥卿、段家鋒、周玉山主編,中國大陸研究。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八十年十二月,初版。
55. 張九如,和談覆轍在中國。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國五十七四月,初版。
56. 張虎,早期馬共歷史之分析研究。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六十九年七月。
57. 張念鎮,中共統戰及對策研究。台北:覺園出版社,民國七十二年三月。
58. 張鎮邦,國共關係簡史。台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空中心,民國七十年九月,二版。
59. 許家屯,許家屯香港回憶錄(上)、(下)。香港:香港聯合報有限公司,民國八十二年十月,初版。
60. 梁上苑著,中共在香港。香港:廣角鏡出版社有限公司,一九八九年五月,初版。
61. 曹敏、馬祥元著,馬列主義及其實際之批判。台北:崇明書局,民國六十三年十月。
62. 國際共產主義總路線的論戰。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六九年。陳弘毅,香港法制與基本法。香港:廣角鏡出版社,一九八六年。
63. 景杉主編,中國共產黨大辭典。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一九九一年五月,一版。
64. 傅啟學編著,中國外交史(上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二年八月,四版。
65. 復旦大學等校編,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程。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一版。
66. 趙春義主編,一國兩制概論。吉林:吉林大學出版社,一九八八年五月,一版。
67. 《當代中國》叢書編輯委員會編,當代中國外交。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八七年。
68. 楊奇主編,香港概論。香港:三聯書店,一九九○年。
69. 廣角鏡出版社編,香港未來與繁榮問題。 香港:廣角鏡出版社,一九八五年一月,再版。
70. 蔣中正,蘇俄在中國。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四十六年六月。
71. 認識敵人。台北:法務部調查局,民國七十三年六月。
72. 熊樹忠,中共統戰策略之理論與實際。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六十九年四月。
73. 劉必榮著,談判。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一九九二年十月五日,二版。
74. 劉烈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機構。北京:哈爾濱出版社,一九八八年。
75. 鄭赤琰著,收回主權與香港前途。香港:廣角鏡出版社,一九八二年九月,初版。
76. 鄧長濱編著,談判手冊。台北:長河出版社,民國八十一年三月,九版。
77. 誰替共匪文宣開路?。台北:司法行政部調查局,民國六十二年十月。
78. 顏龍天、王淼,共匪海外統戰的認識。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六十八年九月。
二 期刊‧專(論)文
1. Margaret Thatcher, “The Downing Street Years—What Deng told Lady the Iron”,南華早報星期刊節譯。香港:一九九三年十月十七日。
2. 「一個意義重大的構想—鄧小平同益心談『一個國家,兩種制度』」。北京:瞭望週刊,第四十二期,一九八四年十月十五日。
3. 丁立,「從世界經濟趨勢看『一國兩制』構想的重大戰略」。鄭州:河南大學學報雙月刊,一九八六年五月三十一日。
4. 中共「人民日報」評論員,「偉大轉變和重新學書」。北京:人民日報,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廿四日,第二版。
5. 「中共在港『統戰』新階段」。香港:百姓半月刊,一九八八年三月十六日。
6. 中共工程兵委員會寫作小組,「學習『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北京:紅旗雜誌,第九期,一九七一年。
7. 王章陵,「馬、恩的唯物辯證法(上)」。共黨問題研究,第十三卷第五期。台北:法務部調查局,民國七十六年五月十五日。
8. 王章陵,「馬、恩的唯物辯證物(下)」。共黨問題研究,第十三卷第六期。台北:法務部調查局,民國七十六年六月十五日。
9. 王志文,「港澳地位之相關法律問題」。台北:法令月刊,第四十四卷第四期,民國八十二年四月。
10. 尹慶耀,「談共黨的談判」。匪情月報,第廿二卷第七期。台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六十九年十月。
11. 孔夢,「對資產階級國際法主題和國家理論的批評」。台北:國際問題研究,第二期,一九六○年。
12. 李英明,「國共一九四四至一九四七年談判的檢討與反省」。東亞季刊,第廿二卷第二期。台北: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民國八十年十月一日。
13. 李子弋,「如何粉碎中共統戰陰謀」。台北:實踐月刊,民國七十三年七月。
14. 李大龍,香港「大公報」、「文匯報」有關「香港問題」報導的內容分析。台北: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五年。
15. 吳安家,「未來中共對我談判策略與組織之模擬分析」。中國大陸研究,第三十四卷第十期。台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八十年十月。
16. 吳學謙,「關於中英關於香港問題協議文件的報告」。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報,一九八四年第五號(十一月廿二日出版)。
17. 「告台灣同胞書」。北平:新華月報,一九七九年一月號,第四一一期,一九七九年二脫廿八日。
18. 何立,「從國際法透視中英協議」。香港:九十年代月刊,第一七六期,一九八四年九月,。
19. 呂宗麟,香港華人社會與香港新界租約期滿關係之研究。台北:文化大學民族與華僑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二年六月。金如,「『一國兩制』是馬克思主義的新樂章」。香港:文匯報,一九八五年六月廿五日。
20. 林碧炤,「論英國與中共的外交關係」。問題與研究,第十八卷第三期。台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一九七八年二月。
21. 林碧炤,「國際談判的理論與研究方法」。亞洲與世界文摘,第十卷第一期。台北:亞洲與世界雜誌社,民國七十八年一月。
22. 林邁可,「談判策略」。台北:共黨問題研究,第五卷第四期,民國六十八年四月。
23. 易楚奇,「當年,他建議蔣介石收回香港」。台北:中國時報周刊,第十五期,一九九二年四月十二日~十八日。
24. 周天瑞,「台灣目前沒有真正瞭解香港的人」。台北:新新聞周刊,第二六五期,一九九二年四月五日~十一日。
25. 「承包香港之議」。香洪:爭嗚月刊,一九八四年十二月。
26. 姜新立,「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法」。台北:共黨問題研究,第二卷第十二期,民國六十五年十二月。
27. 姜新立,「共黨唯物辯證法批評」。台北:共黨問題研究,第五卷第一期,民國六十八年一月十五日。
28. 范鞏華,香港地位問題研究。台北: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三年六月。
29. 施華,「中共對香港的政策和認識」。香港:七十年代月刊,第一五五期,一九八二年十二月。
30. 翁松燃,「香洪經驗:中英談判與特別行政區制定過程之啟示」。台北:「香港經驗對台灣的意義研討會」論文,民國八十年七月六日。
31. 翁松燃,「香港的國際地位」。香港:聯合校刊,一九七三年六月。
32. 黃啟南,中共談判策策略之研究—(一九七○—一九八二年中共與美國關於「台灣問題」三大公報談判個案研究)。台北;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六年元月。
33. 連貫,「懷念同廖公在一起的日子」。北京:人民日報,一九八三年六月十七日。
34. 陳裕清,「世事不足懼,反共必勝利----當前國際危局的剖析」。台北:中央日報,民國六十五年六月八日。
35. 陳棘蓀,「鄧小平對香港問題總答覆」。香港:百姓半月刊,第五十二期,一九八三年七月十六日。
36. 陳長源,國共重慶談判研究-中共談判策略之運用。台北:文化大學大陸問題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七年元月。
37. 郭瑞華,「中共『一國兩制』產生的背景分析」(上)。台北:共黨問題研究,第十四卷第八期,民國七十七年八月十五日,。
38. 郭瑞華,「中共『一國兩制』產生的背景分析」(下)。台北:共黨問題研究,第十四卷第九期,民國七十七年九月十五日,。
39. 張炳良,「英國與中共一九八二年至一九八四年關於香港問題的談判」。台北:「兩岸事務性、功能性和政治性接觸談判研討會」論文,民國八十年八月三十一日。
40. 張虎,「中共在香港的早期活動」。中國大陸研究,第三十四卷第十期。台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八十年十月。
41. 張虎,「中共在香港的組織工作」。台北:中國大陸研究,第三十六卷第五期,民國八十二年五月。
42. 彭真,「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改草案的報告」。北平:新華月報,一九八二年十二月號,第四五八期,一九八三年一月三十日。
43. 馭志,「析中共與英國『關於香洪問題的聯合聲明』」。台北:匪情研究,第廿七卷第十期,民國七十三年十月十五日。
44. 葉明德、梁玉英,「從香港『新機場計劃』會談首中共的談判習慣。美國月刊,第六卷第十一期。台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八十年十一月。
45. 「葉劍英向台灣當局提九點方案對等談判實行第三次國共合作」。香港:大公報,一九八一年十月一日,一版。
46. 葉胡達(Michael Yahuda),「港、中談判經驗對台灣的啟示」。台北:自立晚報,民國八十二年八月廿八日,三版
47. 楊開煌,「析論中共與達賴的談判問題」。東亞季刊,第廿一卷第三期。台北:政大東亞研究所,民國七十九年一月一日。
48. 詹鶽(Chalmeers Johnson),「陷阱重重的香港—一場沒有贏家的遊戲」。台北:問題與研究,第廿三卷第十期,民國七十三年七月十日。
49. 裘兆琳,「弱勢者如何和強方談判」。美國月刊,第六卷第十一期。台北: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八十年十一月。
50. 裘兆琳,「由談判的『附帶作用』看人機歸還談判」。台北:聯合報,民國七十五年五月十六日。
51. 雷金斯,「中共法律制度意識觀」。台北:共黨問題研究,第十八卷第八期,民國八十一年八月十五日。
52. 熊玠,「遙探『辜汪會談』:由談判理論評估其成就與含義」。台北:海峽評論,第三十期,一九九三年六月號。
53. 劉勝驥,「中共對美國談判策略」。台北:中國大陸研究,第三十卷第八期,民國七十六年八月。
54. 「鄧小平會見日本『朝日新聞』社長渡邊誠毅」。香港:文匯報,一九七九年十月廿日,一版。
55. 「鄧小平對一九九七年表態」。香港:百姓半月刊,第廿七期,一九八二年七月一日。
56. 「鄧小平同志在美再申明粉和平解決台灣問題」。香港:大公報,一九七九年二月一日,一版。
57. 鄧小平,「我們對香港問題的基本立場」。北京:人民日報,一九九三年九月廿四日,第一版。
58. 鍾仕梅,「對港方針,政出多門」。香港:當代時事周刊,一九八九年十二月九日。
59. 譚志強,民族主義抑實用主義-香港前途問題之探討。台北:政治大學東亞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五年元月。羅震華,中共在大使級會議中談判策略之研究。台北:文化大學中美關係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八年六月。

英文主要參考書

I. BOOKS:
1. Clark, W.Mark. From the Danube to the Yale. New York:MARPER & Brother, 1954.
2. Holsti,K.J. International Politics :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 New Jersey:Prentice-Hall,Inc. 1977.
3. Habeeb, William Mark, Power and Tactics in International Negotiation – How Weak Nations Bargain with Strong Nations. Baltimor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 1988.
4. Ikle, C.Fred. How Nations Negotiate. New York:Millwood & Kraus Reprint Co.1981.
5. Kissinger, A.Henry. Nuclear Weapons and Foreign Policy. New York:Harper & Brother, 1957.
6. Kissinger, A.Henry. White House Years. Boston: Little,Brown and Company,1979.
7. Pye Lucian. Chinese Commercial Negotiating Style.Massachasettes:Cambridge, Gunn & Hain, Inc.,1982.
8. Young, T.Kenneth. Negotiating with the Chinese Communsts:The United States Exsperience, 1953-1967. New York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1979.
II. PERIODICALS
1. Davies, Derek. “How Britain fell for the Peking game-plan”, 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June 21,1984).
2. Zartman, I.William, “The Political Analysis of Negotiation:How, Who Gets What and When”, World Politics, vol.26(April 1974).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