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台灣地區雜誌發展之研究──從日據時期到民國81年
The Magazine Development of Taiwan: 1895-1992
作者 賴永忠
Lai, Yung Chung
貢獻者 李瞻
Lee, Thomas C.
賴永忠
Lai, Yung Chung
關鍵詞 雜誌
期刊
新聞史
雜誌史
新聞學
Magazine
Periodical
Journalism
History
日期 1993
上傳時間 29-Apr-2016 16:28:40 (UTC+8)
摘要   本論文所敘述的是台灣地區雜誌的發展,從日據時代(1895)開始一直
參考文獻 一、被介紹雜誌各期
     由於所介紹的雜誌眾多,不在此贅述各雜誌名稱及資料,請參考各章註釋。
     
     二、書籍、論文部份
     Mott, Frank Luther, A History of American Magazines, Volume I I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57, p.5.
     
     二劃
     卜少夫,《我見我思》(台北:新聞天地社,民國五十二年)。
     
     三劃
     
     川野重任著,林英彥譯,《日據時代台灣米殼經濟論》(台北:台灣銀行,民國五十八年十二月)。
     
     四劃
     
     文曉村主編,《葡萄園詩選》(台北:自強出版社,民國七十一年八月)。
     王佩玲,《經濟性專業雜誌可讀性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新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九年十月)。
     王昭文,《日治末期畫灣的知識社群(1940-1945) 一《文藝台灣》、《台灣文學》及《民俗台灣》三雜誌的歷史研究》(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年七月八日)。
     王惕吾,《聯合報三十年的發展》(台北:聯合報社,民國七十年)。
     王曉波,《台灣的殖民地傷痕》(台北:帕米爾書店,民國七十四年八月第一版)。
     中國民國廣告年鑑編審委員會編,《中華民國廣告年鑑`90-91》(台北:台北市廣告代理商業同業公會,民國八十年六月)。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文化工作會主編,《三民主義建設成果專輯之四一文化建設》(台北:正中書局,民國七十三年)。
     ──,《三民主義建設成果專輯之五──社會建設》(台北:正中書局,民國七十三年)。
     中國論壇編輯委員會主編,《我的探索》(台北:中國論壇雜誌社,民國七十五年五月)。
     ──,《台灣地區社會變遷與文化發展》(台北:中國論壇雜誌社,民國七十八年八月)。
     中華民國出版年鑑編輯部,《中華民國七十三年出版年鑑》(台北:中國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三年八月)。
     ──,《中華民國七十九年出版年鑑》(台北:中國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九年十二月)。
     中華民國出版事業概況編輯委員會編,《中華民國出版事業概況》(台北:行政院新聞局,民國七十八年五月)。
     中華民國新聞年鑑編輯委員會編,《中華民國新聞年鑑.開國五十年紀念》(台北:台北市新聞記者公會,民國五十年九月一日)。
     ──,《中華民國六十年新聞年鑑》(台北:台北市新聞記者公會,民國六十年九月一日)。
     ──,《中華民國新聞年鑑八十年版》(台北:台北市新聞者公會,民國八十年九月一日)。
     ──,《中華民國新聞年鑑(八十年)》(台北:中國新聞學會,民國八十年九月一日)。
     中國民國廣告年鑑編籌委員會編,《中華民國廣告年鑑`90-91》(台北:台北市廣告代理商業同業公會,民國八十年六月)。
     中華民國雜誌年鑑編輯委員會編,《中華民國雜誌年鑑》(台北:台灣省雜誌事業協會,民國四十三年)。
     中華書局編,《中華民國當代名人錄》(台北:中華書局,民國七十四年)。
     
     五劃
     
     古繼堂,《台灣新詩發展史》(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七十八年七月)。
     ──,《台灣小說發展史》(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七十八年七月)。
     田文輝,《我國英語教學雜誌內容分析與讀者閱讀動機、滿足程度之研究──以「空中英語教室文摘」為例》(台北: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年六月)。
     四季出版公司編輯部,《中國自由主義的領港人》(台北:四季出版事業有限公司,民國七十年九月十日)。
     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詩,《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台北:台灣銀行,民國五十三年十二月)。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台灣省通誌卷五教育志考選篇第二冊》(台中:該會,民國六十二年六月三十日)。
     ──,《台灣省通誌人民志氏族篇第二冊》(台中:該會,民國五十八年六月三十日)。
     ──,《台灣史》(台北:眾文圖書公司,民國六十八年二月再版)。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統計室編印,《台灣省五十一年來統計提要》(台北: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民國三十五年十二月)。
     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日據時代台灣經濟之特徵》(台北:台灣銀行,民國四十六年七月)。
     ──,《台灣經濟史二集》(台北:台灣銀行,民國四十四年八月)。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編,《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台北:一九三三年十二月十五日出版)。
     
     六劃
     
     自立晚報報史編審小組,《自立晚報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民國七十年十月)。
     朱文伯,《朱文伯回憶錄》(台北:民主潮社,民國七十四年二月初版)。
     
     七劃
     
     李吉安,《國軍重要宣傳刊物「勝利之光」內容之研究-以民國七十三年至七十四年為例》(台北: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五年六月)。
     李幼新編著,《電影.電影人.電影刊物》(台北:自立晚報社,民國七十五年三月初版)。
     李放,《文星雜誌選集(一)》(台北:鴻蒙文學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一年五月四日初版)。
     李瑞蹄,《台灣文學風貌》(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八十年五月)。
     李筱峰,《台灣民主運動40年》(台北:自立晚報,民國七十八年十一月)。
     吳春成,《日據下台灣知識份子反殖民之意識研究──臺灣民報(1920-1927) 個案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六年六月廿五日)。
     
     八劃
     
     林梵,《楊逵畫像》(台北:筆架山出版社,民國六十七年九月)。
     林惺嶽,《台灣美術風雲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社,民國七十六年十月初版)。
     林鍾雄,《台灣經濟發展40年》(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民國七十八年十一月三版)。
     吳文龍,《我國農業雜誌之研究──以《豐年》雜誌的研究為例》(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論文,民國六十四年六月)。
     余光中,《中國現代文學大系》(台北:巨人出版社,民國六十一年一月)。
     邱各容,《兒童文學史料初稿1945-1989》(台北:富春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七十九年八月)。
     
     九劃
     
     洪文瓊策劃主編,《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兒童期刊目錄彙編──民國卅八~七十八年,西元1949-1989 年》(台北: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民國七十八年十二月初版)。
     洪春柳,《中美斷交後國內政論內容分析-「黃河」、「中國論壇」、「八十年代」分析比較》(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二年七
     月)。
     洪桂己,《台灣報業史的研究》(台北:台北市文獻委員會,民國五十七年四月再版)。
     南方朔,《中國自由主義的最後堡壘》(台北:四季出版公司,民國六十八年九月十日)。
     胡有瑞,《六十年來的中央日報》(台北:中央日報,民國七十七年二月一日)。
     韋政通,《歷史轉捩點上的反思》(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七十八年八月)。
     
     十劃
     
     高準,《文學與社會(一九七二~一九八一)》(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七十五年十月初版)。
     桂冠圖書編輯部編,《殷海光先生全集(一)》(台北:桂冠圖書公司,民國六十九年三月十五日)。
     夏濟安,《夏濟安選集》(台北:志文出版社,民國六十年三月初版)。
     徐素貞,《食貨半月刊研究(一九三四~一九三七)》(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八年七月)。
     
     十一劃
     
     瘂弦等編,《創世紀詩選》(台北:爾雅出版社,民國七十三年九月二十日初版)。
     現文出版社編輯部編,《現文因緣》(台北:現文出版社,民國八十年十二月)。
     曹永祥編,《徐復觀教授紀念文集》(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民國七十三年八月卅日)。
     陳少廷編撰,《台灣新文學運動簡史》(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六十六年五月初版)。
     陳明柔,〈《龍族》試論〉,《台灣文學觀察雜誌》第三期(民國八十年一月)。
     陳映真,《陳映真作品集6:思想的貧困(訪談卷:人訪陳映真)(台北:人間出版社,民國七十七年四月一日)。
     ──,《陳映真作品集9::鞭子和提燈(自序及書評卷)》(台北:人間出版社,民國七十七年四月一日)。
     ──,《陳映真作品集15:文學的思考者(論陳映真卷)》(台北:人間出版社,民國七十七年五月十日)。
     陳重生,《中國論壇有關台灣政治發展的言論分析(1975──1990)》(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一年六月)。
     陳夢梅,《「新新聞」雜誌讀者使用動機與滿足之研究》(台北: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八年六月)。
     陳鵬翔、張靜合編,《從影響研究到中國文學》(台北:書林出版公司,民國八十一年)。
     
     十二劃
     
     馮建三,《政論雜誌讀者型態的比較分析》(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二年六月)。
     張忠棟,《胡適.雷震.殷海光──自由主義人物畫像》(台北:自立晚報社,民國七十九年)。
     張深切,《里程碑》(台中:聖工出版社,民國五十年十二月)。
     張朝桅主編,《中華民國現代名人錄(1983~1984年增訂版第二輯)》(台北:中國名人傳記中心,民國七十三年三月)。
     張漢良、蕭蕭編,《現代詩導讀──理論史料篇》(台北:故鄉出版社,民國六十八年十一月)。
     黃良吉,《東方雜誌之刊行及其影響之研究》(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五十八年)。
     黃河水,《黨外隨想錄》(台北:嵩山出版社,民國七十五年十一月)。
     黃智輝,《台灣經驗的省思》(台北:書泉出版社,一九九○年五月)。
     黃銘俊,《故國民間軍事類雜誌之研究──「尖端科技」雜誌內容分析及其發展之研究》(台北: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碩士論文,民國七十六年六月)。
     黃樹仁,《日據時期台灣知識分子的意識形態與角色之研究:一九二○~一九二七》(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九年六月)。
     彭瑞金,《台灣新文學運動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民國八十年三月)。
     彭懷恩,《台灣政治變遷40年》(台北:自立晚報社,民國七十九年五月)。
     傅正主編,雷震全集①《雷震與我(一)》(台北:桂冠圖書公司,民國七十八年三月一日)。
     ──,雷震全集(12)《雷震回憶錄〈雷震回憶〉(二)》(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七十八年)。
     ──,雷震全集(13《雷震與自由中國》(台北:桂冠圖書公司,民國七十八年五月十日)。
     
     十三劃
     
     新中國出版社編輯部,《國防部新中國出版社輔導官兵閱讀各刊方法》,(台北:新中國出版社,民國七十二年一月)。
     當代文學史料研究社,《當代文學史料研究叢刊第二輯》(台北:大呂出版社,民國七十六年十二月)。
     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台北:文學界雜誌社,民國七十六年二月一日)。
     ──,《走向台灣文學》(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民國七十九年三月)。
     葉國超,《社區居民接觸社區報紙與其社區整合的關係──一項以「美濃週刊」為例的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年六月)。
     楊肇嘉,《楊肇嘉回憶錄(二)》(台北:三民書局,民國五十九年七月三版)。
     葛永光,《政治變遷與發展──台灣經驗的探索》(台北:幼獅文化公司,民國七十八年四月再版)。
     雷震,《雷震回憶錄(我的母親續篇)》(香港:七十年代社,民國六十七年)。
     
     十四劃
     
     蔡培火.陳逢游.林柏壽.吳三連.葉榮鐘合著,《台灣民族運動史》(台北:自立晚報社,民國七十一年二月再版)。
     熊鈍生主編,《中華民國當代名人錄(一)》(台北:台灣中華書局,民國六十七年十一月)。
     
     十五劃
     
     鄭明進主編,《認識兒童期刊》(台北: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民國七十八年十二月十七日初版)。
     歐陽聖恩,《無黨籍人士所辦政論雜誌在我國政治環境中角色功能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五年元月)。
     劉一民,《記者生涯三十年》(台北:傳記文學社,民國七十八年十二月)。
     劉心皇編著,《當代中國新文學大系──史料與索引》(台北:天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民國七十年八月十日初版)。
     劉毅志,《報紙雜誌廣告媒體新論》(台北:本人發行,民國七十三年六月一日)。
     鄧尚智,《「光華雜誌」塑造我國國家形象之研究》(台北: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六年六月)。
     
     十六劃
     
     賴秀峰,《日據時代台灣雜誌事業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二年六月)。
     賴澤濁,《三十年來我國人文及社會科學之回顧與展望》(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七十六年四月)。
     穆中南,《穆中南自選集》(台北:黎明文化公司,民國六十七年六月)。
     
     十七劃
     
     魏誠,《自由中國半月刊內容演變與政治主張》(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三年一月)。
     
     十八劃
     
     顏伯勤,〈拋磚引玉精氣求精(代序)〉 ,出自氏著《二十五年來台灣廣告量研究》(台北:中央日報出版部電民國七十六年九月初版)。
     豐年社編印,《豐年十年──豐年半月刊十週年紀念特刊》(台北:豐年社,民國五十年七月)。
     
     十九劃
     
     羅青,《詩人之燈》(台北:光復書局,民國七十七年二月初版)。
     
     三、雜誌報紙
     
     三劃
     
     小念,〈辦雜誌絕非走上死胡同﹒冷眼旁觀郵購雜誌突破革新〉《出版家》第五十期(民國六十五年九月一日)。
     
     四劃
     
     文訊雜誌社,〈以讀者為目標──訪楊維晨(曼陀羅),《文訊》第四十四期(民
     國七十八年六月)。
     王一剛,〈台灣文藝作家協會〉,《台北文物》二卷三期。
     王希平,〈女性雜誌何其多〉,《出版家》第三十八期(民國六十四年三月十日)。王拓,〈一步一步踏進現實的世界──訪問尉天聰〉,《出版家》第五十七期(民國六十六年五月一日)。
     王迺聖,〈一本雜誌一本書──訪特立獨行的《影響》雜誌〉,《自由時報》,民國七十九年八月二十三日。
     王國華,〈國內報紙雜誌需要建立ABC組織〉,《出版家》第卅九、四十期合刊本(民國六十四年四月十日)。
     ──,〈為婦女世界企業診斷〉,《出版家》四十九期(民國六十五年七月)。
     
     五劃
     
     民生報,〈拾穗三十多年生命快叫停了〉,《民生報》,民國七十六年四月十三日。
     民眾日報編輯部,〈《台灣文藝》縱橫談〉,《民眾日報》,民國八十年八月十六日,〈文化人間〉第六十三期。
     史亮,〈一面古鏡的話──談停刊雜誌(十二):書與評、中華書訊〉,《書評書目》第三十三期(民國六十五年一月一日)。
     出版家雜誌編輯部,〈雜誌動態::小讀者復刊,《出版家》第二十六期(民國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
     ──,〈全國銷售量最大的雜誌.走火入魔的婦女世界〉《出版家》第四十九期(民國六十五年七月)。
     ──, 〈六十五年出版界十大新聞〉《出版家》第五十五期(民國六十六年三月一日)。
     台北文物編輯部編,「詩社特輯」,《台北文物》第四卷第四期(民國四十五年二月一日)。
     台灣時報社編,〈台灣詩社(詩刊)專輯〉,《台灣時報》,民國七十九年五月廿八日。
     
     六劃
     
     多佛,〈一面古鏡的話──談停刊雜誌(十一):詩誌〉,《書評書目》第二十八期(民國六十四年八月一日)。
     向陽,〈七十年代現代詩風潮試論〉,《文訊》第十二期(民國七十三年六月十日)
     
     七劃
     
     李子監,〈我所認識的雷敬寰先生,訪前〈自由中國〉編輯黃中〉,《亞洲人》第四卷第四期(民國七十二年三月一日)。
     李哲洋,〈謾談《全音音樂文摘》的編輯〉,《出版家》第五十一期(民國六十五年十月十日)。
     李魁賢,〈《台灣詩學季刊》創刊〉,《文學台灣》第六期(民國八十二年四月五日)。
     杜文靖,〈想起《主流》曾經流過詩史〉,《文訊》第三十五期(民國七十七年四月)。
     何言,〈從文化傳承中創新──訪漢聲雜誌四巨頭〉,《書香月刊》第三期(民國八十年九月)。
     何明園,〈北京《文史知識》和台北《國文天地》合作.《台灣專號》兩岸同步發行下次合作專號將出版《兩岸論胡適》〉,《聯合報》,民國七十九年四月廿五日。
     何景賢,〈一本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刊物──思與言雜誌三十年〉,《新聞天地》第二三三八期(民國八十一年十二月廿日)。
     何聖芬,〈《文訊》書評之分析〉,《文訊》第三十九期(民國七十七年十二月)。
     
     八劃
     
     邵德潤,〈哀任飛──一位具有狂熱信心的中國新聞事業改革者〉,《中央日報》,
     民國七十二年六月廿八日。
     林亨泰,〈我們是怎麼走過來的-一四個從日據時代走過來的作家,他們的現身說法〉,《自由時報》,民國七十九年八月十六日。
     林松齡,〈台灣光復卅六年來的社會建設〉,《國魂》第四三八期(民國七十一年五月)。
     林訓民,〈衝擊和變化的時刻-一國內雜誌業七十五年回顧與七十六年展望〉,《精湛》第二期(民國七十六年三月卅一日)。
     林淑貞,〈覃子豪在台之詩論及其實踐活動探究〉,《台灣文學觀察雜誌》第四期(民國八十年十一月)。
     林瑞明,〈日本統治下的台灣新文學連動──文學結社及其精神〉,《文訊》第二十九期(民國七十六年四月)。
     吳啟元,〈新興科普刊物崛起的影響及其前景〉,《新書月刊》第十五期(民國七十三年十二月)。
     吳魯芹,〈瑣憶《文學雜誌》的創刊和夭折──見到重刊合訂本問世的廣告所引起的〉,《傳記文學》第一八一期(民國六十六年六月)。
     周慶華,〈《文學雜誌》的成就〉,《台灣文學觀察雜誌》第三期(民國八十年一月)。
     邱憬,〈一面古鏡的話──談停刊雜誌(十四):女性世界、現代婦女雜誌、儷人雜誌〉,《書評書目》第三十七期(民國六十五年五月一日)。
     ──,〈一面古鏡的話──談停刊雜誌(十五):消遣雜誌、創業與就業〉,《書評書目》第三十八期〈民國六十五年六月一日〉。
     ──,〈電視刊物的短兵相接──主客之間的勇戰──(上)〉,《出版家》第五十一期(民國六十五年十月十日)。
     ──,〈電視刊物的短兵相接(中)〉,《出版家》第五十二期(民國六十五年十一月廿日)。
     知言,〈電視刊物的生存戰〉,《書評書目》第四十六期(民國六十六年二月)。
     ──,〈雜談雜誌──談《三泰》的倒閉〉,《書評書目》第五十一期(民國六十六年七月一日)。
     邱海嶽,〈從現代婦女停刊談雜誌經營〉,《出版家》第四十八期(民國六十五年五月)。
     
     九劃
     
     洪文瓊,〈民國七十年代台灣兒童期刊鳥瞰〉,《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館訊》第一期(民國七十九年六月十五日)。
     洪茂榕,〈慎念連襟義兄池田敏雄先生〉,《台灣風物》第三十一卷第二期(民國七十一年四月)。
     施學習,〈台灣藝術研究會成立與福爾摩沙創刊〉,《台北文物》第三卷第二期(民國四十三年八月廿日)。
     胡高,〈一面古鏡的話──談停刊雜誌(十六):太平洋雜誌〉,《書評書目》第三十九期(民國六十五年七月一日)。
     封德屏,〈精神與風格的展現.文學雜誌的專題設計〉,《文訊》第二十七期(民國七十五年十二月)。
     星島,〈青年人的結合與象徵.幼獅月刊專訪〉,《出版家》第三十七期(民國六十四年二月一日)。
     思兼,〈一面古鏡的話──談停刊雜誌:歐洲雜誌〉,《書評書目》第十六期(民國六十三年八月一日)。
     
     十劃
     
     座談會,〈科學月刊二十年(上)〉,《自由時報》,民國七十八年十一月廿九日。
     ──,〈科學月刊二十年(下)〉,《自由時報》,民國七十八年十一月卅日。
     座談會,〈現階段文學雜誌的經營〉,《文訊》第廿七期(民國七十五年十二月)。
     耕耘,〈一面古鏡的話──談停刊雜誌(九):文藝創作、出版月刊〉,《書評書目》第二十五期(民國六十四年五月一日)。
     ──,〈一面古鏡的話──談停刊雜誌:(十一):水牛雜誌〉,《書評書目》第二十八期(民國六十四年八月一日)。
     哲學與文化編輯部,(台灣三十年來思想做雜誌的回顧與前瞻),《哲學與文化》第十三卷第六期(民國七十五年六月)。
     孫曼蘋,〈訪蕭松瑞談郵購雜誌〉,《出版家》第五十期(民國六十五年九月一日)。
     孫惠媛,〈八十年代「中性社會」的領航者──解析當代女性雜誌〉,《出版之友》第四十七期(民國七十八年六月卅日)。
     夏志清,〈亡兄濟安雜憶〉,《文星》第九十一期(民國五十四年五月一)。
     徐牧雨,〈匯聚台灣美術長河的雄獅美術〉,《自立晚報》,民國七十七年七月十七日。
     
     十一劃
     
     許唯民,〈《八十年代》停刊以後──與司馬文武談黨外雜誌〉,《聯合月刊》第二十二期(民國七十二年五月)。
     梁欣怡,〈華視周刊停刊〉,《動腦》第一九七期(民國八十一年九月十日)。
     梁實秋,〈悼念夏濟安先生〉 ,《文星》第九十期(民國五十四年四月一日)。
     陳玉幸,〈文藝創作試論〉,《台灣文學觀察雜誌》第三期(民國八十年一月)。
     陳玉玲,〈《台灣文藝》研究〉,《台灣文學觀察雜誌》第三期(民國八十年一
     月)。
     ──,〈紀弦與《現代詩》詩刊之研究〉,《台灣文學觀察雜誌》第四期(民國八十年十一月)。
     陳碧華,〈台大哲學系事件映象重播〉,《聯合報》,民國八十二年五月十七日。
     ──,〈事件怎麼發生〉,《聯合報》,民國八十二年五月十七日。
     ──,〈他們怎麼度過〉,《聯合報》,民國八十二年五月十七日。
     陳豫,〈《台灣地理雜誌》創刊〉。《新書月刊》第廿三期(民國七十四年八月)。
     陳儀深,〈自由主義的兩種類型.《獨立評論》與《自由中國》的比較〉《(中國論壇》第三六一期(民國七十九年十月十日)。
     陸以愷,〈開啟藝術殿堂之鑰.巨匠美術週刊〉,《精湛》季刊第十七期(民國八十一年十一月廿五日)。
     莫昭平,〈當年台獨頭頭如今要辦雜誌.辜寬敏與台灣春秋〉,《中國時報》,民國七十七年十月三日。
     ──,〈剛剛開店,就得準備關門?我們養不起文化雜誌嗎?〉,《中國時報》,民國七十七年十月十七日。
     動腦雜誌社,〈ABC確立組織架構.公開甄選ABC標誌〉,《動腦》第二○三期(民國八十二年三月八日)。
     ──,〈台灣地區雜誌印製量推估──財經管類雜誌首先登場〉,《動腦》第一八六期(民國八十年十二月廿日)。
     ──,〈台灣地區雜誌印製量推估──綜合類和大型周刊、雙周刊雜誌〉,《動腦》第一八七期(民國八十一年一月十五日)。
     ──,〈台灣地區雜誌印製量推估──專業、休閒旅遊體育、家庭婦女、男性、文學音響藝術等五大類雜誌〉,《動腦》第一八九期(民國八十一年二月廿九日)。
     ──,〈1992雜誌媒體廣告營收──時報周刊、天下、獨家報導分居前三名〉,《動腦》第二○四期(民國八十二年四月八日)。
     
     十二劃
     
     壹闡提,〈升起一面大旗-一為《明道文藝》開幕──〉,《書評書目》第卅七期(民國六十五年五月一日)。
     張之傑,(光復以來的科學普及刊物),《新書月刊》第十一期(民國七十三年八月)。
     張任飛,〈《小讀者》停刊以後〉,《書評書目》第十六期(民國六十三年八月一日)。
     ──,〈亞洲的雜誌出版人的責任〉,《出版家》第四十二期(民國六十四年八月十五日)。
     張炎憲, 〈台灣風物四十年〉,《自立晚報》,民國八十年十一月二十三日,第十九版。
     張典婉,〈綠樹繁花──林海音與「純文學出版社」〉,《新書月刊》第五期(民國七十三年二月)。
     張彥勵,〈從銀鈴會到笠〉,《笠》第一○○期〈民國六十九年十二月〉。
     張娟芬,〈《中外文學》過20歲生日!〉,《中國時報》,民國八十一年七月三十一日)。
     張夢瑞,〈辦辦停停歷經87年.東方雜誌第六度叫停〉,《民生報》,民國七十九年六月五日。
     張靜茹,〈主編讀者文摘廿三年──林太乙功成身退〉,《光華查報》,民國七十七年二月號。
     張默,〈從《新詩週刊》到《春秋小集》(一九五一~一九八三)〉,《創世紀》第六十二期(民國七十二年十月)。
     黃村城,〈談談《南音》〉,《台灣文物》三卷二期(民國四十三年八月廿日)。
     黃武忠,〈日據時代台灣重要的文學社團〉,《文訊》第二十九期(民國七十六年四月)。
     黃柏松,〈女性世界轟然殞落的真相.兼談「巨型刊物」再辦能不能〉,《出版家》第五十期(民國六十五年九月一日)。
     黃建敏,〈一面古鏡的話──談停刊雜誌(八):建築與藝術、今天、音樂雜誌〉,
     《書評書目》第二十四期(民國六十四年四月一日)。
     ──,〈一面古鏡的話──談停刊雜誌:廣告時代、雲裳季刊、今日建築、中國美術設計、今日電影〉,《書評書目》第四十三期(民國六十五年十一月一日)。
     黃順進,〈從雜誌登記暫停一年談起〉,《中國論壇》第六十四期(民國六十七年五月廿五日)。
     辜瑞蘭,〈對當前我國期刊雜誌的探討〉,《出版家》第四十五期(民國六十五年一月十日)。
     覃思,<一面古鏡的話──談停刊雜誌(九):文藝評論〉,《書評書目》第二十五期(民國六十四年五月一日)。
     ──,〈一面古鏡的話──談停刊雜誌(十六):國風〉,《書評書目》第三十九期(民國六十五年七月一日)。0
     覃雲生,〈一面古鏡的話──談停刊雜誌:草原雜誌〉,《書評書目》第十六期(民國六十三年八月一日)。
     程榕寧,〈出版社和書店介紹之五:傳記文學出版社〉,《書評書目》第二期(民國六十一年十一月一日)。
     
     十三劃
     
     褚昱志,〈五○年代的《文學雜誌》與夏濟安〉,《台灣文學觀察雜誌》第四期(民國八十年十一月)。
     葉石濤,〈光復前台灣的文學雜誌〉,《文訊》第廿七期(民國七十五年十二月)。
     葉瑜季,〈屬於出版家的一些新觀念.訪《出版家》談出版〉,《書評書目》第二十六期(民國六十四年六月一日)。
     葉麗華,〈讓《光華》更能展現台灣社會脈動〉,《中央日報》,民國八十年十一月四日。
     楊明,〈王力行:忘掉性別,以專業精神開發雜誌天地〉,《文訊》第四十一期(民國七十八年三月)
     楊雲萍,〈《人人》雜誌創刊前後〉,《台北文物》三卷二期(民國四十三年八月廿日)。
     農情半月刊編輯部,〈豐年社業務簡介〉,《農情》半月刊第一四一期(民國七十六年十二月五日)。
     鼎立,〈訪《戶外生活》陳遠建〉,《新書月刊》第十一期(民國七十三年八月)。
     
     十四劃
     
     廖輝英,〈由絢瀾到慘淡.未蓋棺不論定但剖婦女世界病因〉,《出版家》第四十九期(民國六十五年七月)。
     餘光,〈談我國報導新書出版消息的專業雜誌〉,《出版家雜誌》第九期(民國六十二年九月十二日)。
     
     十五劃
     
     澎湃,〈我國雜誌事業發展概述〉,《出版與研究》第二十七期(民國六十七年八月一日)。
     潘宇,〈《新文化》導引台灣新路向〉,《自立晚報》,民國七十八年一月廿九日。
     鄭林鐘,〈探索《天下》成功奧秘〉,《新書月刊》第十六期(民國七十四年一月)
     鄭美玫,〈《音樂與音響》的旋律遠揚──與張繼高一席談〉,《出版家》第五十一期(民國六十五年十月十日)。
     ──,〈熱門音樂雜誌概觀〉,《出版家》第五十一期(民國六十五年十月十日)。
     鄭明娳,〈兄弟們──介紹幾本與本刊性質相近的雜誌〉,《書評書目》第十一期(民國六十三年三月一日)。
     鄭樹森,〈守望世界文學的燈塔(下)〉,《聯合報》,民國八十二年二月六日。
     蔡珠兒、朱恩伶、張娟芬,〈人間燈火未熄〉,《中國時報》,民國八十二年五月十四日。
     影響雜誌編輯部,〈也是台灣電影史──老《影響》與七○年代影痴的浪漫宣言〉,《影響》第二十四期(民國八十一年一月)。
     劉枝萬,〈座談會記錄:台灣民俗研究回顧〉,《台北文物》第十卷第一期(民國五十年三月)。
     
     十六劃
     
     賴子清,〈古今台灣詩文社(一)〉,《台灣文獻》第十卷第三期(民國四十八年九月廿七日)。
     賴青萍,〈天下雜誌──成功法則的實踐者〉,《精湛》季刊第十三期(民國八十年五月廿五日)。
     賴明弘,〈台灣文藝聯盟創立的斷片回憶〉,《台北文物》第三卷第三期(民國四十三年十二月廿日)。
     薛茂松, 〈五十年代文學雜誌〉,《文訊》第九期(民國七十三年三月)。
     ──,〈台灣地區文學雜誌的發展(一九四九~一九八六)〉,《文訊》第二十七期(民國七十五年十二月)。
     ──,〈近四十年來台灣地區文學社團基本資料(上)〉,《文訊》第廿九期(民國七十六年四月)。
     ──,〈近四十年來台灣地區文學社團基本資料(下)〉,《文訊》第卅期(民國七十六年六月)。
     錢永祥,〈自由主義與政治秩序──對《自由中國》經驗的反省〉,《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一卷第四期(民國七十七年冬季號)。
     錢江湖,(介紹一本成功的官辦雜誌──光華),《中華雜誌》第二五○期(民國七十三年五月)。
     
     十七劃
     
     應鳳凰,〈開拓出版原野的文星書店(上)〉,《文訊》第十七期(民國七十四年四月)
     ──,〈文壇社與穆中兩〉,《文訊》,第十九期(民國七十四年八月)。
     ──,〈劉守宜與明華書局.《文學雜誌》(上)〉,《文訊》第二十期(民國七十四年十月)。
     ──,〈劉守宜興明華書局.《文學雜誌》(下)〉,《文訊》第二十一期(民國七十四年十二月)。
     ──, 〈程大城與《半月文藝》〉,《文訊》第二十二期(民國七十五年二月)。
     鍾麗慧,〈虎虎生氣的一條老漢.吳魯芹其人其書〉,《新書月刊》第一期(民國七十二年十月)。
     
     十八劃
     
     蕭文翁,〈漩渦中的女性雜誌〉,《書評書目》第三十六期(民國六十五年四月一日)。
     
     十九劃
     
     蘇美文,〈《文學界》研究〉,《台灣文學觀察雜誌》第三期(民國八十年一月)。
     羅青,〈瘂弦研究資料初編〉,《書評書目》第卅三期(民國六十五年一月一日)。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新聞學系
G78550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4213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李瞻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Lee, Thomas C.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賴永忠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Lai, Yung Chungen_US
dc.creator (作者) 賴永忠zh_TW
dc.creator (作者) Lai, Yung Chungen_US
dc.date (日期) 1993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9-Apr-2016 16:28:40 (UTC+8)-
dc.date.available 29-Apr-2016 16:28:40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9-Apr-2016 16:28:40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B2002004213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8648-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新聞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G785503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論文所敘述的是台灣地區雜誌的發展,從日據時代(1895)開始一直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頁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2
     第三節 雜誌的定義 3
     
     第二章 日據時期(民國三十四年以前)的雜誌
     
     第一節 時代背景 6
     第一項 政治 6
     第二項 經濟 9
     第三項 社會文化 10
     第四項 新聞法規與新聞管制 12
     
     第二節   新創刊雜誌介紹 14
     第一項 雜誌發展概述與台灣新文學運動 14
     第二項 主要雜誌 18
      壹、政論 18
      貳、文學                  28
      參、詩刊 47
      肆、兒童 51
     伍、其他 53
     
     第三章 民國三十四年至民國四十年代的雜誌
     
     第一節 時代背景 66
     第一項 政治 66
     第二項 經濟 68
     第三項 社會文化 71
     第四項 新聞法規與新聞管制 73
     
     第二節 新創刊雜誌介紹 75
     第一項 雜誌發展概述 75
     第二項 主要雜誌 78
      壹、書目 78
      貳、政論 79
      參、政治新聞 101
      肆、人文思想 102
      伍、科學 114
      陸、軍事 120
      柒、婦女家庭 126
      捌、歷史地理 126
     玖、財經 129
     拾、語文 130
     拾壹、文學 135
     拾貳、詩刊 180
     拾參、新聞學 197
     拾肆、兒童 198
     拾伍、美術 205
     拾陸、音樂 206
     拾柒、廣播 209
     拾捌、電影 210
     拾玖、集郵 216
     
     第四章 民國五十年代的雜誌
     
     第一節 時代背景 234
     第一項 政治 234
     第二項 經濟 236
     第三項 社會文化 237
     第四項 新聞法規與新聞管制
     
     第二節 新創刊雜誌介紹 239
     第一項 雜誌發展概述 239
     第二項 主要雜誌 240
      壹、書目 240
      貳、政論 243
      參、人文思想 259
      肆、科學 278
      伍、婦女家庭 286
      陸、歷史地理 289
      柒、財經 293
      捌、語文 294
      玖、文學 297
      拾、詩刊 325
      拾壹、新聞學 336
      拾貳、兒童 337
      拾參、美術 340
      拾肆、音樂 344
      拾伍、建築設計 346
      拾陸、電影 351
      拾柒、電視 360
      拾捌、集郵 362
      拾玖、休閒旅遊 363
     
     第五章 民國六十代的雜誌
     
     第一節 時代的背景 378
     第一項 政治 378
     第二項 經濟 381
     第三項 社會文化 383
     第四項 新聞法規與新聞管制 384
     
     第二節 新創刊雜誌介紹 385
     第一項 雜誌發展概述 385
     第二項 主要雜誌 387
      壹、書目 387
      貳、政論 399
      參、黨外雜誌 417
      肆、政治新聞 428
      伍、社區雜誌 429
      陸、人文思想 432
      柒、科學 451
      捌、婦女家庭 458
      玖、歷史地理 471
      拾、財經 473
      拾壹、廣告 474
      拾貳、文學 478
      拾參、詩刊 493
      拾肆、兒童 515
      拾伍、美術 525
      拾陸、音樂 539
      拾柒、建築設計 549
      拾捌、電影 551
      拾玖、電視 562
      貳拾、休閒旅遊 565
      貳拾壹、其他 568
     
     第六章 民國七十至八十一年的雜誌
     
     第一節 時代背景 597
     第一項 政治 597
     第二項 經濟 600
     第三項 社會文化 601
     第四項 新聞法規與新聞管制 602
     
     第二節 新創刊雜誌介紹 602
     第一項 雜誌發展概述 603
     第二項 主要雜誌 604
      壹、書目 604
      貳、黨外雜誌 608
      參、政治新聞 621
      肆、人文思想 631
      伍、科學 642
      陸、軍事 650
      柒、婦女家庭 658
      捌、歷史地理 659
      玖、財經 664
      拾、廣告 677
      拾壹、語文 678
      拾貳、文學 681
      拾參、詩刊 694
      拾肆、新聞學 704
      拾伍、兒童 705
      拾陸、美術 716
      拾柒、音樂 725
      拾捌、建築設計 729
      拾玖、電影 730
      貳拾、廣播 733
      貳拾壹、休閒旅遊 734
     
     第七章 當代雜誌的發行、廣告
     
     第一節 雜誌發行 749
     第一項 ABC組織與當代雜誌發行 749
     第二項 主要雜誌印製量的推估
     
     第二節 雜誌廣告 752
     第一項 三十年來雜誌廣告量的變遷 757
     第二項 主要雜誌廣告量的調查報告 761
     
     第八章 結論與檢討
     
      一、雜誌統計 765
      二、雜誌發展之回顧 766
      三、未來趨勢
     四、研究檢討
     
     徵引及參考書目 792
     
     附錄 812
     
      一、金鼎獎的演變 812
      二、金鼎獎歷屆得獎雜誌 816
      三、金鼎獎得獎雜誌次數累計表 822
     
     雜誌名稱及名詞索引 829
      829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4213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雜誌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期刊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新聞史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雜誌史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新聞學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Magazine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Periodical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Journalism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Historyen_US
dc.title (題名) 台灣地區雜誌發展之研究──從日據時期到民國81年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Magazine Development of Taiwan: 1895-1992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被介紹雜誌各期
     由於所介紹的雜誌眾多,不在此贅述各雜誌名稱及資料,請參考各章註釋。
     
     二、書籍、論文部份
     Mott, Frank Luther, A History of American Magazines, Volume I I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57, p.5.
     
     二劃
     卜少夫,《我見我思》(台北:新聞天地社,民國五十二年)。
     
     三劃
     
     川野重任著,林英彥譯,《日據時代台灣米殼經濟論》(台北:台灣銀行,民國五十八年十二月)。
     
     四劃
     
     文曉村主編,《葡萄園詩選》(台北:自強出版社,民國七十一年八月)。
     王佩玲,《經濟性專業雜誌可讀性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新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九年十月)。
     王昭文,《日治末期畫灣的知識社群(1940-1945) 一《文藝台灣》、《台灣文學》及《民俗台灣》三雜誌的歷史研究》(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年七月八日)。
     王惕吾,《聯合報三十年的發展》(台北:聯合報社,民國七十年)。
     王曉波,《台灣的殖民地傷痕》(台北:帕米爾書店,民國七十四年八月第一版)。
     中國民國廣告年鑑編審委員會編,《中華民國廣告年鑑`90-91》(台北:台北市廣告代理商業同業公會,民國八十年六月)。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文化工作會主編,《三民主義建設成果專輯之四一文化建設》(台北:正中書局,民國七十三年)。
     ──,《三民主義建設成果專輯之五──社會建設》(台北:正中書局,民國七十三年)。
     中國論壇編輯委員會主編,《我的探索》(台北:中國論壇雜誌社,民國七十五年五月)。
     ──,《台灣地區社會變遷與文化發展》(台北:中國論壇雜誌社,民國七十八年八月)。
     中華民國出版年鑑編輯部,《中華民國七十三年出版年鑑》(台北:中國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三年八月)。
     ──,《中華民國七十九年出版年鑑》(台北:中國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九年十二月)。
     中華民國出版事業概況編輯委員會編,《中華民國出版事業概況》(台北:行政院新聞局,民國七十八年五月)。
     中華民國新聞年鑑編輯委員會編,《中華民國新聞年鑑.開國五十年紀念》(台北:台北市新聞記者公會,民國五十年九月一日)。
     ──,《中華民國六十年新聞年鑑》(台北:台北市新聞記者公會,民國六十年九月一日)。
     ──,《中華民國新聞年鑑八十年版》(台北:台北市新聞者公會,民國八十年九月一日)。
     ──,《中華民國新聞年鑑(八十年)》(台北:中國新聞學會,民國八十年九月一日)。
     中國民國廣告年鑑編籌委員會編,《中華民國廣告年鑑`90-91》(台北:台北市廣告代理商業同業公會,民國八十年六月)。
     中華民國雜誌年鑑編輯委員會編,《中華民國雜誌年鑑》(台北:台灣省雜誌事業協會,民國四十三年)。
     中華書局編,《中華民國當代名人錄》(台北:中華書局,民國七十四年)。
     
     五劃
     
     古繼堂,《台灣新詩發展史》(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七十八年七月)。
     ──,《台灣小說發展史》(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七十八年七月)。
     田文輝,《我國英語教學雜誌內容分析與讀者閱讀動機、滿足程度之研究──以「空中英語教室文摘」為例》(台北: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年六月)。
     四季出版公司編輯部,《中國自由主義的領港人》(台北:四季出版事業有限公司,民國七十年九月十日)。
     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詩,《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台北:台灣銀行,民國五十三年十二月)。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台灣省通誌卷五教育志考選篇第二冊》(台中:該會,民國六十二年六月三十日)。
     ──,《台灣省通誌人民志氏族篇第二冊》(台中:該會,民國五十八年六月三十日)。
     ──,《台灣史》(台北:眾文圖書公司,民國六十八年二月再版)。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統計室編印,《台灣省五十一年來統計提要》(台北: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民國三十五年十二月)。
     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日據時代台灣經濟之特徵》(台北:台灣銀行,民國四十六年七月)。
     ──,《台灣經濟史二集》(台北:台灣銀行,民國四十四年八月)。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編,《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台北:一九三三年十二月十五日出版)。
     
     六劃
     
     自立晚報報史編審小組,《自立晚報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民國七十年十月)。
     朱文伯,《朱文伯回憶錄》(台北:民主潮社,民國七十四年二月初版)。
     
     七劃
     
     李吉安,《國軍重要宣傳刊物「勝利之光」內容之研究-以民國七十三年至七十四年為例》(台北: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五年六月)。
     李幼新編著,《電影.電影人.電影刊物》(台北:自立晚報社,民國七十五年三月初版)。
     李放,《文星雜誌選集(一)》(台北:鴻蒙文學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一年五月四日初版)。
     李瑞蹄,《台灣文學風貌》(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八十年五月)。
     李筱峰,《台灣民主運動40年》(台北:自立晚報,民國七十八年十一月)。
     吳春成,《日據下台灣知識份子反殖民之意識研究──臺灣民報(1920-1927) 個案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六年六月廿五日)。
     
     八劃
     
     林梵,《楊逵畫像》(台北:筆架山出版社,民國六十七年九月)。
     林惺嶽,《台灣美術風雲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社,民國七十六年十月初版)。
     林鍾雄,《台灣經濟發展40年》(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民國七十八年十一月三版)。
     吳文龍,《我國農業雜誌之研究──以《豐年》雜誌的研究為例》(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論文,民國六十四年六月)。
     余光中,《中國現代文學大系》(台北:巨人出版社,民國六十一年一月)。
     邱各容,《兒童文學史料初稿1945-1989》(台北:富春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七十九年八月)。
     
     九劃
     
     洪文瓊策劃主編,《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兒童期刊目錄彙編──民國卅八~七十八年,西元1949-1989 年》(台北: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民國七十八年十二月初版)。
     洪春柳,《中美斷交後國內政論內容分析-「黃河」、「中國論壇」、「八十年代」分析比較》(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二年七
     月)。
     洪桂己,《台灣報業史的研究》(台北:台北市文獻委員會,民國五十七年四月再版)。
     南方朔,《中國自由主義的最後堡壘》(台北:四季出版公司,民國六十八年九月十日)。
     胡有瑞,《六十年來的中央日報》(台北:中央日報,民國七十七年二月一日)。
     韋政通,《歷史轉捩點上的反思》(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七十八年八月)。
     
     十劃
     
     高準,《文學與社會(一九七二~一九八一)》(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七十五年十月初版)。
     桂冠圖書編輯部編,《殷海光先生全集(一)》(台北:桂冠圖書公司,民國六十九年三月十五日)。
     夏濟安,《夏濟安選集》(台北:志文出版社,民國六十年三月初版)。
     徐素貞,《食貨半月刊研究(一九三四~一九三七)》(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八年七月)。
     
     十一劃
     
     瘂弦等編,《創世紀詩選》(台北:爾雅出版社,民國七十三年九月二十日初版)。
     現文出版社編輯部編,《現文因緣》(台北:現文出版社,民國八十年十二月)。
     曹永祥編,《徐復觀教授紀念文集》(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民國七十三年八月卅日)。
     陳少廷編撰,《台灣新文學運動簡史》(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六十六年五月初版)。
     陳明柔,〈《龍族》試論〉,《台灣文學觀察雜誌》第三期(民國八十年一月)。
     陳映真,《陳映真作品集6:思想的貧困(訪談卷:人訪陳映真)(台北:人間出版社,民國七十七年四月一日)。
     ──,《陳映真作品集9::鞭子和提燈(自序及書評卷)》(台北:人間出版社,民國七十七年四月一日)。
     ──,《陳映真作品集15:文學的思考者(論陳映真卷)》(台北:人間出版社,民國七十七年五月十日)。
     陳重生,《中國論壇有關台灣政治發展的言論分析(1975──1990)》(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一年六月)。
     陳夢梅,《「新新聞」雜誌讀者使用動機與滿足之研究》(台北: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八年六月)。
     陳鵬翔、張靜合編,《從影響研究到中國文學》(台北:書林出版公司,民國八十一年)。
     
     十二劃
     
     馮建三,《政論雜誌讀者型態的比較分析》(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二年六月)。
     張忠棟,《胡適.雷震.殷海光──自由主義人物畫像》(台北:自立晚報社,民國七十九年)。
     張深切,《里程碑》(台中:聖工出版社,民國五十年十二月)。
     張朝桅主編,《中華民國現代名人錄(1983~1984年增訂版第二輯)》(台北:中國名人傳記中心,民國七十三年三月)。
     張漢良、蕭蕭編,《現代詩導讀──理論史料篇》(台北:故鄉出版社,民國六十八年十一月)。
     黃良吉,《東方雜誌之刊行及其影響之研究》(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五十八年)。
     黃河水,《黨外隨想錄》(台北:嵩山出版社,民國七十五年十一月)。
     黃智輝,《台灣經驗的省思》(台北:書泉出版社,一九九○年五月)。
     黃銘俊,《故國民間軍事類雜誌之研究──「尖端科技」雜誌內容分析及其發展之研究》(台北: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碩士論文,民國七十六年六月)。
     黃樹仁,《日據時期台灣知識分子的意識形態與角色之研究:一九二○~一九二七》(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九年六月)。
     彭瑞金,《台灣新文學運動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民國八十年三月)。
     彭懷恩,《台灣政治變遷40年》(台北:自立晚報社,民國七十九年五月)。
     傅正主編,雷震全集①《雷震與我(一)》(台北:桂冠圖書公司,民國七十八年三月一日)。
     ──,雷震全集(12)《雷震回憶錄〈雷震回憶〉(二)》(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七十八年)。
     ──,雷震全集(13《雷震與自由中國》(台北:桂冠圖書公司,民國七十八年五月十日)。
     
     十三劃
     
     新中國出版社編輯部,《國防部新中國出版社輔導官兵閱讀各刊方法》,(台北:新中國出版社,民國七十二年一月)。
     當代文學史料研究社,《當代文學史料研究叢刊第二輯》(台北:大呂出版社,民國七十六年十二月)。
     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台北:文學界雜誌社,民國七十六年二月一日)。
     ──,《走向台灣文學》(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民國七十九年三月)。
     葉國超,《社區居民接觸社區報紙與其社區整合的關係──一項以「美濃週刊」為例的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年六月)。
     楊肇嘉,《楊肇嘉回憶錄(二)》(台北:三民書局,民國五十九年七月三版)。
     葛永光,《政治變遷與發展──台灣經驗的探索》(台北:幼獅文化公司,民國七十八年四月再版)。
     雷震,《雷震回憶錄(我的母親續篇)》(香港:七十年代社,民國六十七年)。
     
     十四劃
     
     蔡培火.陳逢游.林柏壽.吳三連.葉榮鐘合著,《台灣民族運動史》(台北:自立晚報社,民國七十一年二月再版)。
     熊鈍生主編,《中華民國當代名人錄(一)》(台北:台灣中華書局,民國六十七年十一月)。
     
     十五劃
     
     鄭明進主編,《認識兒童期刊》(台北: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民國七十八年十二月十七日初版)。
     歐陽聖恩,《無黨籍人士所辦政論雜誌在我國政治環境中角色功能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五年元月)。
     劉一民,《記者生涯三十年》(台北:傳記文學社,民國七十八年十二月)。
     劉心皇編著,《當代中國新文學大系──史料與索引》(台北:天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民國七十年八月十日初版)。
     劉毅志,《報紙雜誌廣告媒體新論》(台北:本人發行,民國七十三年六月一日)。
     鄧尚智,《「光華雜誌」塑造我國國家形象之研究》(台北: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六年六月)。
     
     十六劃
     
     賴秀峰,《日據時代台灣雜誌事業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二年六月)。
     賴澤濁,《三十年來我國人文及社會科學之回顧與展望》(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七十六年四月)。
     穆中南,《穆中南自選集》(台北:黎明文化公司,民國六十七年六月)。
     
     十七劃
     
     魏誠,《自由中國半月刊內容演變與政治主張》(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三年一月)。
     
     十八劃
     
     顏伯勤,〈拋磚引玉精氣求精(代序)〉 ,出自氏著《二十五年來台灣廣告量研究》(台北:中央日報出版部電民國七十六年九月初版)。
     豐年社編印,《豐年十年──豐年半月刊十週年紀念特刊》(台北:豐年社,民國五十年七月)。
     
     十九劃
     
     羅青,《詩人之燈》(台北:光復書局,民國七十七年二月初版)。
     
     三、雜誌報紙
     
     三劃
     
     小念,〈辦雜誌絕非走上死胡同﹒冷眼旁觀郵購雜誌突破革新〉《出版家》第五十期(民國六十五年九月一日)。
     
     四劃
     
     文訊雜誌社,〈以讀者為目標──訪楊維晨(曼陀羅),《文訊》第四十四期(民
     國七十八年六月)。
     王一剛,〈台灣文藝作家協會〉,《台北文物》二卷三期。
     王希平,〈女性雜誌何其多〉,《出版家》第三十八期(民國六十四年三月十日)。王拓,〈一步一步踏進現實的世界──訪問尉天聰〉,《出版家》第五十七期(民國六十六年五月一日)。
     王迺聖,〈一本雜誌一本書──訪特立獨行的《影響》雜誌〉,《自由時報》,民國七十九年八月二十三日。
     王國華,〈國內報紙雜誌需要建立ABC組織〉,《出版家》第卅九、四十期合刊本(民國六十四年四月十日)。
     ──,〈為婦女世界企業診斷〉,《出版家》四十九期(民國六十五年七月)。
     
     五劃
     
     民生報,〈拾穗三十多年生命快叫停了〉,《民生報》,民國七十六年四月十三日。
     民眾日報編輯部,〈《台灣文藝》縱橫談〉,《民眾日報》,民國八十年八月十六日,〈文化人間〉第六十三期。
     史亮,〈一面古鏡的話──談停刊雜誌(十二):書與評、中華書訊〉,《書評書目》第三十三期(民國六十五年一月一日)。
     出版家雜誌編輯部,〈雜誌動態::小讀者復刊,《出版家》第二十六期(民國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
     ──,〈全國銷售量最大的雜誌.走火入魔的婦女世界〉《出版家》第四十九期(民國六十五年七月)。
     ──, 〈六十五年出版界十大新聞〉《出版家》第五十五期(民國六十六年三月一日)。
     台北文物編輯部編,「詩社特輯」,《台北文物》第四卷第四期(民國四十五年二月一日)。
     台灣時報社編,〈台灣詩社(詩刊)專輯〉,《台灣時報》,民國七十九年五月廿八日。
     
     六劃
     
     多佛,〈一面古鏡的話──談停刊雜誌(十一):詩誌〉,《書評書目》第二十八期(民國六十四年八月一日)。
     向陽,〈七十年代現代詩風潮試論〉,《文訊》第十二期(民國七十三年六月十日)
     
     七劃
     
     李子監,〈我所認識的雷敬寰先生,訪前〈自由中國〉編輯黃中〉,《亞洲人》第四卷第四期(民國七十二年三月一日)。
     李哲洋,〈謾談《全音音樂文摘》的編輯〉,《出版家》第五十一期(民國六十五年十月十日)。
     李魁賢,〈《台灣詩學季刊》創刊〉,《文學台灣》第六期(民國八十二年四月五日)。
     杜文靖,〈想起《主流》曾經流過詩史〉,《文訊》第三十五期(民國七十七年四月)。
     何言,〈從文化傳承中創新──訪漢聲雜誌四巨頭〉,《書香月刊》第三期(民國八十年九月)。
     何明園,〈北京《文史知識》和台北《國文天地》合作.《台灣專號》兩岸同步發行下次合作專號將出版《兩岸論胡適》〉,《聯合報》,民國七十九年四月廿五日。
     何景賢,〈一本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刊物──思與言雜誌三十年〉,《新聞天地》第二三三八期(民國八十一年十二月廿日)。
     何聖芬,〈《文訊》書評之分析〉,《文訊》第三十九期(民國七十七年十二月)。
     
     八劃
     
     邵德潤,〈哀任飛──一位具有狂熱信心的中國新聞事業改革者〉,《中央日報》,
     民國七十二年六月廿八日。
     林亨泰,〈我們是怎麼走過來的-一四個從日據時代走過來的作家,他們的現身說法〉,《自由時報》,民國七十九年八月十六日。
     林松齡,〈台灣光復卅六年來的社會建設〉,《國魂》第四三八期(民國七十一年五月)。
     林訓民,〈衝擊和變化的時刻-一國內雜誌業七十五年回顧與七十六年展望〉,《精湛》第二期(民國七十六年三月卅一日)。
     林淑貞,〈覃子豪在台之詩論及其實踐活動探究〉,《台灣文學觀察雜誌》第四期(民國八十年十一月)。
     林瑞明,〈日本統治下的台灣新文學連動──文學結社及其精神〉,《文訊》第二十九期(民國七十六年四月)。
     吳啟元,〈新興科普刊物崛起的影響及其前景〉,《新書月刊》第十五期(民國七十三年十二月)。
     吳魯芹,〈瑣憶《文學雜誌》的創刊和夭折──見到重刊合訂本問世的廣告所引起的〉,《傳記文學》第一八一期(民國六十六年六月)。
     周慶華,〈《文學雜誌》的成就〉,《台灣文學觀察雜誌》第三期(民國八十年一月)。
     邱憬,〈一面古鏡的話──談停刊雜誌(十四):女性世界、現代婦女雜誌、儷人雜誌〉,《書評書目》第三十七期(民國六十五年五月一日)。
     ──,〈一面古鏡的話──談停刊雜誌(十五):消遣雜誌、創業與就業〉,《書評書目》第三十八期〈民國六十五年六月一日〉。
     ──,〈電視刊物的短兵相接──主客之間的勇戰──(上)〉,《出版家》第五十一期(民國六十五年十月十日)。
     ──,〈電視刊物的短兵相接(中)〉,《出版家》第五十二期(民國六十五年十一月廿日)。
     知言,〈電視刊物的生存戰〉,《書評書目》第四十六期(民國六十六年二月)。
     ──,〈雜談雜誌──談《三泰》的倒閉〉,《書評書目》第五十一期(民國六十六年七月一日)。
     邱海嶽,〈從現代婦女停刊談雜誌經營〉,《出版家》第四十八期(民國六十五年五月)。
     
     九劃
     
     洪文瓊,〈民國七十年代台灣兒童期刊鳥瞰〉,《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館訊》第一期(民國七十九年六月十五日)。
     洪茂榕,〈慎念連襟義兄池田敏雄先生〉,《台灣風物》第三十一卷第二期(民國七十一年四月)。
     施學習,〈台灣藝術研究會成立與福爾摩沙創刊〉,《台北文物》第三卷第二期(民國四十三年八月廿日)。
     胡高,〈一面古鏡的話──談停刊雜誌(十六):太平洋雜誌〉,《書評書目》第三十九期(民國六十五年七月一日)。
     封德屏,〈精神與風格的展現.文學雜誌的專題設計〉,《文訊》第二十七期(民國七十五年十二月)。
     星島,〈青年人的結合與象徵.幼獅月刊專訪〉,《出版家》第三十七期(民國六十四年二月一日)。
     思兼,〈一面古鏡的話──談停刊雜誌:歐洲雜誌〉,《書評書目》第十六期(民國六十三年八月一日)。
     
     十劃
     
     座談會,〈科學月刊二十年(上)〉,《自由時報》,民國七十八年十一月廿九日。
     ──,〈科學月刊二十年(下)〉,《自由時報》,民國七十八年十一月卅日。
     座談會,〈現階段文學雜誌的經營〉,《文訊》第廿七期(民國七十五年十二月)。
     耕耘,〈一面古鏡的話──談停刊雜誌(九):文藝創作、出版月刊〉,《書評書目》第二十五期(民國六十四年五月一日)。
     ──,〈一面古鏡的話──談停刊雜誌:(十一):水牛雜誌〉,《書評書目》第二十八期(民國六十四年八月一日)。
     哲學與文化編輯部,(台灣三十年來思想做雜誌的回顧與前瞻),《哲學與文化》第十三卷第六期(民國七十五年六月)。
     孫曼蘋,〈訪蕭松瑞談郵購雜誌〉,《出版家》第五十期(民國六十五年九月一日)。
     孫惠媛,〈八十年代「中性社會」的領航者──解析當代女性雜誌〉,《出版之友》第四十七期(民國七十八年六月卅日)。
     夏志清,〈亡兄濟安雜憶〉,《文星》第九十一期(民國五十四年五月一)。
     徐牧雨,〈匯聚台灣美術長河的雄獅美術〉,《自立晚報》,民國七十七年七月十七日。
     
     十一劃
     
     許唯民,〈《八十年代》停刊以後──與司馬文武談黨外雜誌〉,《聯合月刊》第二十二期(民國七十二年五月)。
     梁欣怡,〈華視周刊停刊〉,《動腦》第一九七期(民國八十一年九月十日)。
     梁實秋,〈悼念夏濟安先生〉 ,《文星》第九十期(民國五十四年四月一日)。
     陳玉幸,〈文藝創作試論〉,《台灣文學觀察雜誌》第三期(民國八十年一月)。
     陳玉玲,〈《台灣文藝》研究〉,《台灣文學觀察雜誌》第三期(民國八十年一
     月)。
     ──,〈紀弦與《現代詩》詩刊之研究〉,《台灣文學觀察雜誌》第四期(民國八十年十一月)。
     陳碧華,〈台大哲學系事件映象重播〉,《聯合報》,民國八十二年五月十七日。
     ──,〈事件怎麼發生〉,《聯合報》,民國八十二年五月十七日。
     ──,〈他們怎麼度過〉,《聯合報》,民國八十二年五月十七日。
     陳豫,〈《台灣地理雜誌》創刊〉。《新書月刊》第廿三期(民國七十四年八月)。
     陳儀深,〈自由主義的兩種類型.《獨立評論》與《自由中國》的比較〉《(中國論壇》第三六一期(民國七十九年十月十日)。
     陸以愷,〈開啟藝術殿堂之鑰.巨匠美術週刊〉,《精湛》季刊第十七期(民國八十一年十一月廿五日)。
     莫昭平,〈當年台獨頭頭如今要辦雜誌.辜寬敏與台灣春秋〉,《中國時報》,民國七十七年十月三日。
     ──,〈剛剛開店,就得準備關門?我們養不起文化雜誌嗎?〉,《中國時報》,民國七十七年十月十七日。
     動腦雜誌社,〈ABC確立組織架構.公開甄選ABC標誌〉,《動腦》第二○三期(民國八十二年三月八日)。
     ──,〈台灣地區雜誌印製量推估──財經管類雜誌首先登場〉,《動腦》第一八六期(民國八十年十二月廿日)。
     ──,〈台灣地區雜誌印製量推估──綜合類和大型周刊、雙周刊雜誌〉,《動腦》第一八七期(民國八十一年一月十五日)。
     ──,〈台灣地區雜誌印製量推估──專業、休閒旅遊體育、家庭婦女、男性、文學音響藝術等五大類雜誌〉,《動腦》第一八九期(民國八十一年二月廿九日)。
     ──,〈1992雜誌媒體廣告營收──時報周刊、天下、獨家報導分居前三名〉,《動腦》第二○四期(民國八十二年四月八日)。
     
     十二劃
     
     壹闡提,〈升起一面大旗-一為《明道文藝》開幕──〉,《書評書目》第卅七期(民國六十五年五月一日)。
     張之傑,(光復以來的科學普及刊物),《新書月刊》第十一期(民國七十三年八月)。
     張任飛,〈《小讀者》停刊以後〉,《書評書目》第十六期(民國六十三年八月一日)。
     ──,〈亞洲的雜誌出版人的責任〉,《出版家》第四十二期(民國六十四年八月十五日)。
     張炎憲, 〈台灣風物四十年〉,《自立晚報》,民國八十年十一月二十三日,第十九版。
     張典婉,〈綠樹繁花──林海音與「純文學出版社」〉,《新書月刊》第五期(民國七十三年二月)。
     張彥勵,〈從銀鈴會到笠〉,《笠》第一○○期〈民國六十九年十二月〉。
     張娟芬,〈《中外文學》過20歲生日!〉,《中國時報》,民國八十一年七月三十一日)。
     張夢瑞,〈辦辦停停歷經87年.東方雜誌第六度叫停〉,《民生報》,民國七十九年六月五日。
     張靜茹,〈主編讀者文摘廿三年──林太乙功成身退〉,《光華查報》,民國七十七年二月號。
     張默,〈從《新詩週刊》到《春秋小集》(一九五一~一九八三)〉,《創世紀》第六十二期(民國七十二年十月)。
     黃村城,〈談談《南音》〉,《台灣文物》三卷二期(民國四十三年八月廿日)。
     黃武忠,〈日據時代台灣重要的文學社團〉,《文訊》第二十九期(民國七十六年四月)。
     黃柏松,〈女性世界轟然殞落的真相.兼談「巨型刊物」再辦能不能〉,《出版家》第五十期(民國六十五年九月一日)。
     黃建敏,〈一面古鏡的話──談停刊雜誌(八):建築與藝術、今天、音樂雜誌〉,
     《書評書目》第二十四期(民國六十四年四月一日)。
     ──,〈一面古鏡的話──談停刊雜誌:廣告時代、雲裳季刊、今日建築、中國美術設計、今日電影〉,《書評書目》第四十三期(民國六十五年十一月一日)。
     黃順進,〈從雜誌登記暫停一年談起〉,《中國論壇》第六十四期(民國六十七年五月廿五日)。
     辜瑞蘭,〈對當前我國期刊雜誌的探討〉,《出版家》第四十五期(民國六十五年一月十日)。
     覃思,<一面古鏡的話──談停刊雜誌(九):文藝評論〉,《書評書目》第二十五期(民國六十四年五月一日)。
     ──,〈一面古鏡的話──談停刊雜誌(十六):國風〉,《書評書目》第三十九期(民國六十五年七月一日)。0
     覃雲生,〈一面古鏡的話──談停刊雜誌:草原雜誌〉,《書評書目》第十六期(民國六十三年八月一日)。
     程榕寧,〈出版社和書店介紹之五:傳記文學出版社〉,《書評書目》第二期(民國六十一年十一月一日)。
     
     十三劃
     
     褚昱志,〈五○年代的《文學雜誌》與夏濟安〉,《台灣文學觀察雜誌》第四期(民國八十年十一月)。
     葉石濤,〈光復前台灣的文學雜誌〉,《文訊》第廿七期(民國七十五年十二月)。
     葉瑜季,〈屬於出版家的一些新觀念.訪《出版家》談出版〉,《書評書目》第二十六期(民國六十四年六月一日)。
     葉麗華,〈讓《光華》更能展現台灣社會脈動〉,《中央日報》,民國八十年十一月四日。
     楊明,〈王力行:忘掉性別,以專業精神開發雜誌天地〉,《文訊》第四十一期(民國七十八年三月)
     楊雲萍,〈《人人》雜誌創刊前後〉,《台北文物》三卷二期(民國四十三年八月廿日)。
     農情半月刊編輯部,〈豐年社業務簡介〉,《農情》半月刊第一四一期(民國七十六年十二月五日)。
     鼎立,〈訪《戶外生活》陳遠建〉,《新書月刊》第十一期(民國七十三年八月)。
     
     十四劃
     
     廖輝英,〈由絢瀾到慘淡.未蓋棺不論定但剖婦女世界病因〉,《出版家》第四十九期(民國六十五年七月)。
     餘光,〈談我國報導新書出版消息的專業雜誌〉,《出版家雜誌》第九期(民國六十二年九月十二日)。
     
     十五劃
     
     澎湃,〈我國雜誌事業發展概述〉,《出版與研究》第二十七期(民國六十七年八月一日)。
     潘宇,〈《新文化》導引台灣新路向〉,《自立晚報》,民國七十八年一月廿九日。
     鄭林鐘,〈探索《天下》成功奧秘〉,《新書月刊》第十六期(民國七十四年一月)
     鄭美玫,〈《音樂與音響》的旋律遠揚──與張繼高一席談〉,《出版家》第五十一期(民國六十五年十月十日)。
     ──,〈熱門音樂雜誌概觀〉,《出版家》第五十一期(民國六十五年十月十日)。
     鄭明娳,〈兄弟們──介紹幾本與本刊性質相近的雜誌〉,《書評書目》第十一期(民國六十三年三月一日)。
     鄭樹森,〈守望世界文學的燈塔(下)〉,《聯合報》,民國八十二年二月六日。
     蔡珠兒、朱恩伶、張娟芬,〈人間燈火未熄〉,《中國時報》,民國八十二年五月十四日。
     影響雜誌編輯部,〈也是台灣電影史──老《影響》與七○年代影痴的浪漫宣言〉,《影響》第二十四期(民國八十一年一月)。
     劉枝萬,〈座談會記錄:台灣民俗研究回顧〉,《台北文物》第十卷第一期(民國五十年三月)。
     
     十六劃
     
     賴子清,〈古今台灣詩文社(一)〉,《台灣文獻》第十卷第三期(民國四十八年九月廿七日)。
     賴青萍,〈天下雜誌──成功法則的實踐者〉,《精湛》季刊第十三期(民國八十年五月廿五日)。
     賴明弘,〈台灣文藝聯盟創立的斷片回憶〉,《台北文物》第三卷第三期(民國四十三年十二月廿日)。
     薛茂松, 〈五十年代文學雜誌〉,《文訊》第九期(民國七十三年三月)。
     ──,〈台灣地區文學雜誌的發展(一九四九~一九八六)〉,《文訊》第二十七期(民國七十五年十二月)。
     ──,〈近四十年來台灣地區文學社團基本資料(上)〉,《文訊》第廿九期(民國七十六年四月)。
     ──,〈近四十年來台灣地區文學社團基本資料(下)〉,《文訊》第卅期(民國七十六年六月)。
     錢永祥,〈自由主義與政治秩序──對《自由中國》經驗的反省〉,《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一卷第四期(民國七十七年冬季號)。
     錢江湖,(介紹一本成功的官辦雜誌──光華),《中華雜誌》第二五○期(民國七十三年五月)。
     
     十七劃
     
     應鳳凰,〈開拓出版原野的文星書店(上)〉,《文訊》第十七期(民國七十四年四月)
     ──,〈文壇社與穆中兩〉,《文訊》,第十九期(民國七十四年八月)。
     ──,〈劉守宜與明華書局.《文學雜誌》(上)〉,《文訊》第二十期(民國七十四年十月)。
     ──,〈劉守宜興明華書局.《文學雜誌》(下)〉,《文訊》第二十一期(民國七十四年十二月)。
     ──, 〈程大城與《半月文藝》〉,《文訊》第二十二期(民國七十五年二月)。
     鍾麗慧,〈虎虎生氣的一條老漢.吳魯芹其人其書〉,《新書月刊》第一期(民國七十二年十月)。
     
     十八劃
     
     蕭文翁,〈漩渦中的女性雜誌〉,《書評書目》第三十六期(民國六十五年四月一日)。
     
     十九劃
     
     蘇美文,〈《文學界》研究〉,《台灣文學觀察雜誌》第三期(民國八十年一月)。
     羅青,〈瘂弦研究資料初編〉,《書評書目》第卅三期(民國六十五年一月一日)。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