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民初上海地區美術團體之研究(一九一二∼一九三七)
Fine Arts Coterie in Shanghai:1912-1937
作者 劉瑞寬
Liu, Jui-Kuan
貢獻者 莊申慶
Chuang,Shen
劉瑞寬
Liu,Jui-Kuan
關鍵詞 美術團體
上海
民國
Fine Arts Coterie
Shanghai
Contemporary
日期 1993
上傳時間 29-Apr-2016 16:31:49 (UTC+8)
摘要 本文主要的研究對象是民國以來上海地區出現的美術團體 。在研究上,
     以時間為縱線的探討,從民國元年到二十六年間,就上海地區中、 西美
     術社團的發展,依其成立的先後,做一系統的分析。 而對美術團體實質
     的活動內容,則針對各個社團的成立宗旨、基本的藝術主張、 會務進展
     和社員的動態,以及社團興衰的歷史過程,作進一步的考察。第一章,就
     上海地區書畫家結社活動的探源, 分析上海在一八四三年開埠之後文化
     、經濟的發展,對書畫家結社活動的影響, 進而考察書畫會之興起,及
     書畫會與社會之互動關係。而第二、三章,分別以中、西美術團體的活動
     為主體的探討。首就,團體的脈絡與組成的動機而言, 國畫團體仍是延
     續晚清書畫會聯誼的雅集形式;西畫團體則以展覽會為主要的活動,旨在
     研究與推廣西洋繪畫。 其次,這些團體性質的判別,國畫團體是以聯誼
     、展售為主要的職能, 同時以恢復傳統畫學為其責任;西畫社團,除了
     展覽會的舉辦外, 並同時開設函授部,或成立繪畫研究所,招收學生。
     另外,在藝術主張方面, 這些團體,普遍都呈現出模糊或不明確的現象
     ,國畫社團較為保守, 以保存國粹為目標;而西畫團體,其成員中有許
     多是在歐、日留學習畫, 因此表現較為開放的態度,希望透過西畫的學
     習,作為日後中國畫學復興的助力。第四章,闡述三十年代新興的美術團
     體,即現代美術社團決瀾社, 與左翼美術運動的崛起,如左翼美術家聯
     盟的成立。 前者強調「為藝術而藝術」,主張純藝術的追求及創造; 後
     者則提倡「藝術為民眾服務」的意識型態,認為藝術不僅是為個人創作的
     ,更應該是為社會大眾服務的。 而決瀾社對西方現代美術的介紹,無疑
     是受到阻礙,並未引起重視。 但另一方面,左翼美術家聯盟雖在活動推
     廣時,雖然受到阻礙, 卻往木刻藝術發展,並且在抗戰時期,獲得相當
     大的成果。
參考文獻 壹、專書
     丁新豹, 《晚清中國外銷畫》 (香港:香港藝術館出版
     ,一九八二年)
     丁羲元,〈任伯年藝術論〉 ,收入《任伯年;年譜、論
     文、珍存、作品》 (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一九八九
     年六月,第一版)
     王震、榮君立編, 《汪亞塵藝術文集》 (上海:上海書
     畫出版社,一九九O 年,第一版)
     王樹槐, 《中國現代化的區域研究:江蘇省》 ( 一八六
     O~一九一六) (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一
     九八四年六月,初版)
     王韜, 《瀛壖雜志》 , (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
     八九年,第一版)
     《中國新興版畫五十年選集》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一九八O 年)
     中國書畫研究資料社編, 《宋元明清書畫家年表》 (台
     北:文史哲出版社,一九七五年十月,再版)
     世界書局編, 《現代藝術評論集》 ,收入《民國叢書》
     第三編第五八冊 (上海:上海喜店,一九九二年)
     史全生主編, 《中華民國文化史》全三冊 (長春:吉林
     文史出版社,一九九O 年四月)
     朱伯雄、陳瑞林編著, 《中國西畫五十年} ( 一八九八
     ~一九四九) (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一九八九年)
     朱金樓、袁志煌編, 《劉海粟藝術文選》 (上海:上海
     人民美術出版社,一八九七年十月,第一版)
     宋忠元主編, 《藝術搖籃:前江美術學院六十年} (杭
     州、浙江美術學院出版,一九八八年)
     朱樸主編, 《現代美術家:畫論、作品、生平一林風眠
     } (上海:學林出版社,一九八八年三月)
     吳步乃、王觀泉編, 《一八藝社紀念集》 (北京:人民
     美術出版社,一九八一年四月,第一版)
     何懷碩主編, 《近代中國美術論集》, 一~六冊 (台北
     :藝術家出版社, 一九九一年六月)
     吳馨等修,姚文梢等纂《上海縣績志》 (台北;成文
     出版社, 一九八三年)
     阮榮春、胡光華著, 《中華民國美術史》 (成都:四川
     美術出版社,一九九二年六月)
     林吉峰主編, 《中國現代繪畫發展素描》(台北:台北
     市立美術館,一九九O 年六月)
     卓聖格, 《徐悲鴻研究》(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 一
     九八九年)
     胡祥翰, 《上海小志》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
     八九,第一版)
     郎紹君, 《論中國現代美術》 (江蘇:江蘇美術出版社
     ,一九八八年八月,第一版)
     俞劍華,《中國繪畫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八九年,台九版)
     袁志煌、陳祖恩, 《劉海粟年譜} (上海:上海人民出
     版社,一九九二年三月,第一版)
     康有為, 《萬木草堂藏中國畫目》 ,蔣貴麟釋文(台北
     :文史哲出版社,一九七七年八月)
     徐伯陽、金山合編, 《徐悲鴻藝術文集》上下冊~ ( 台北
     :藝術家出版社,一九八七年卡二月)
     徐伯陽、金山合編, 《徐悲鴻年譜} (台北:藝術家出版
     社, 一九九一年六月)
     張少俠、李小山, 《中國現代繪畫史》 (江蘇:江蘇美
     術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四月,第一版)
     張仲禮主編, 《近代上海城市研究》 (上海:上海人民
     出版社,一九九O 年十二月,第一版)
     張國英~ 《傅抱石研究} (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一
     九九一年)
     張望, 《張望美術文集》 (遼寧:遼寧美術出版社F 一
     九八八年八月,第一版)
     張鳴珂撰, 《寒松閣談藝瑣錄} ,卷六, 收入周駿富輯
     〈清代傳記叢刊﹒藝林類》第十冊~ (台北;明文書局
     ,一九八五年,初版)
     張薔編, 《鄭振鐸美術文集》 (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
     ,一九八五年)
     陳明肆, 《吳昌碩花卉童的創作背景及其風格研究》 (
     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 一九八九年六月)
     陳師會, 《中國文人畫之研究》 ,收入嚴一萍續編《美
     術叢菩} ,第五集第二個(台北:藝文印菩館,一九七
     五年十一月)
     陳瑞林編, 《現代美術家陳抱一》 (北京: 人民美術出
     版祉, 一九八八年)
     許志浩著, 《中國美術期刊過眼錄》 ( 一九一一~一九
     四九) (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一九九三年,第一版
     梁得所等編, 《近代中國藝術發展史》,收入《民國叢
     書》 ,第一編第六五冊(上海:上海書店,一九八九年)
     陶咏白主編, 《中國油畫》 (一七OO~ 一九八五)
     (江蘇:江蘇美術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四月,第一版)
     章培陵、張紉慈, (世紀丹青:藝術大師朱紀瞻傳) ,
     (上海:上海三聯書店,一九九O 年二月,第一版)
     陸丹林編, 《中目現代藝術家像傳} (根據一九四七年
     《中國美術年鑑〉編印) (香港:波文書局,一九七八
     年十月,初版)
     華克官、黃遠林編, 《中國漫畫史》 (北京:文化藝術
     出版社,一九八六年)
     傅抱石著,《中國美術年表》(香港:中華書局,一九七七年一月,重印)
     傳彥長、朱應鵬、張若谷著, (藝術三家言) ,收入《
     民國叢書》 ,第一編第六五卅(上海:上海書店,一九
     八九年)
     新藝術社編, 《新藝術全集》 , 收入《民國叢書》 第
     三編第五八卅(上海:上海書店,一九九二年)
     滕固編, 《中國藝術論叢》 ,收入《民國叢書》 ,第一
     編第六五冊(上海:上海書店,一九八九年)
     楊逸編纂, 《海上墨林》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一九
     八八年元月,再版)
     聞笛、水如編, 《蔡元培美學文選》 (台北:淑馨出版
     社,一九八九年)
     葉宗鋪選編~ 《傅抱石美術文集》 (江蘇:江蘇文藝出
     版社,一九八六年)
     裘柱常著, 《黃賓虹傳記年譜合編》 (北京:人民美術
     出版社,一九八五年七月,第一版)
     廣西美術出版社編, 《陽太陽藝術文集》 (南寧;廣西
     美術出版社,一九九二年二月,第一版)
     蔣寶齡撰,蔣苣生績, 《墨林今話》 (台北:學海出版
     社, 一九七五年)
     戴小京, 《吳湖帆傳略》(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一
     九八八年)
     豐一吟、豐陳寶、豐元草等編《豐子愷文集》(藝術
     卷) (杭州:浙江文藝及浙江教育出版社聯合出版, 一
     九九O 年九月,第一版)
     蕭瓊瑞, 《五月與東方一一中國美術現代化運動在戰後
     台灣之發展} ( 一九四五~ 一九七O) (台北:東大圖
     書公司, 一九九一年)
     龔書鐸主編, 《近代中國與近代文化》 (湖南:湖南人
     民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十二月,第一版)
     Kao , Mayching ,Twentieth Century Chinese
     Painti阿( Oxford and Hong Ko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1988)
     Kao f Mayching f China`s Response to the West
     in Art: 1898-1937 ( Standford University ,
     PH. 0 , 1972)
     Michael Sullivan , Chinese Art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London: Uni versi ty of Glasgow Press
     , 1959)
     Michael Sullivan , The Meeting of Eastern and
     Western Art from the Sixteenth Century to
     the Present Day ( London: Thamoes and Hudson ,
     1973)
     Sun Shirley Hsiao-ling` Lu Hsun and the Woodcut
     Chinese Movement: 1926-1936 ( Standford
     University , PH. 0 , 1974)
     丁悚,〈上海早期的西洋畫美術教育〉 ` 《上海地方史
     資料》 ~第五輯(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 一九八
     六年一月)
     王受之、磐年,〈中國大陸現代美術史〉(一) (二)
     (三) ~ 《藝術家》,第二○六~二○八期(一九九二
     年七月~九月)
     王家誠,〈吳昌碩的生平和繪畫〉 (上、中、下)
     《台灣美術》,第五卷第一、二、三期(一九九二年七月
     ~一九九三年一月)
     王端,《近代上海美術組織記略》 《上海地方史資料
     》 ,第五輯(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 一九八六年
     一月)
     李仲生,〈中國現代繪畫運動的回顧與展望〉,《現代
     繪畫先驅李仲生》 (台北:時報出版事業公司,一九八
     四年)
     李朴圈,《談談藝術運動》 (本書據世界書局一九三
     O 年版影印) , 《民國叢書》第三編第五八冊 (上海:
     上海書店,一九九二年)
     李渝,〈從俄國到中國一一中國現代繪畫里的民族主義
     和先進風格〉,《雄獅美術》 ,一三七期(一九八二年
     七月)
     李樹聲,《許幸之的繪畫成就》 《美術研究》 , 一九
     九○年第四期。
     李鑄晉,《民初繪畫的幾種改革》, 《「 中國、現代、
     美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兼論日韓現代美術論文
     》 , (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一九九一年一月)
     李鑄晉,《民國以來對中國現代美術史的研究》, (民
     國以來國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論文集) (台北:台灣大
     學歷史系,一九九二年六月)
     沈之瑜,《關於任伯年的新史料》,龔產興編著, 《任
     伯年研究》 (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一九八二年
     四月,第一版)
     呂激,《美術革命》 ` 《新青年》 ,第六卷第一號(民
     國六年一月十五日)
     吳似鴻,〈中國左翼美術家聯盟歷史經過略談〉《中
     國現代文藝資料叢刊》 ,第四輯(上海:上海文藝出版
     社,一九七九年)
     吳夢非,《五四運動前後的美術教育回憶片斷》 ` 《美
     術研究》 ,一九五九年第三期。
     吳瑾,《民國時期廣州的美術社團》 《嶺南文史》
     一九九一年第三期。
     林樹宗,《近代上海的畫會與畫家》,《藝苑) ,一九
     八一年第四期;一九八二年第一期。
     承載,《試論晚清上海地區的審查會》,《上海社會科
     學院學術季刊》 ,九九年第二期。
     邵大箴,《五四運動和中國美術》 ` 《藝術家》一六
     八期(一九八九年五月)
     邵大箴,《大陸前衛藝術展前前後後》 ` (藝術家) ,
     一六七期(一九八九年四月)
     邵大箴,《魯迅和三十年代新興木刻運動》 , 《藝術家
     》 ,一七三期( 一九八九年十月)
     阿英,《中國畫報發展之經過》 ` 《良友畫報》,第一
     五○期(民國二十九年一月)
     姜丹書, 《 我國五十年來藝術教育史料之一頁》 ~ 《美
     術研究》 ,一九五九年第一期。
     胡懷琛,《上海的學藝團體》 ` (上海通志館期刊》
     第二卷第三期(民國二十三年十二月) ,收入沈雲龍主
     編,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第三八九冊 (台北:文
     海出版社,一九八三年)
     胡懷琛,《上海的學藝概要》( 二) (三) ,《上海通
     志館期刊》 ,第一卷第二期(民國二十二年九月)第
     一卷第四期(民國二十三年三月) ,收入沈雲龍主編p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第三八四、三八六卅(台北
     :文海出版社, 一九八三年)
     姚夢谷講述,廖雪芳筆記,《民初繪畫的革新》,《雄
     獅美術》 ,四四期( 一九七四年十月)
     姚夢谷,《民初國畫的革新運動》 ` 《中央研究院國際
     漢學會議論文集) (藝術史組) ( 台北:中央研究院p
     一九九一年十月)
     祖瀛, 《 任伯年史料鉤沉》 ` 《名家翰墨》 ,二八號(
     一九九二年五月)
     洪再新,《大器晚成一近代山水畫大師黃賓虹論》,收
     入黃賓虹研究會編, 《墨海青山:黃賓虹研究論文集》
     (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祉,一九八八年,第一版)
     倪大弓,《顏文梁的藝術生涯》 ` (美術史論) , 一九
     八七年第二期O
     黃可, 《 清末上海金石書畫家的結社活動》 ` (朵雲》
     ,一九八七年第十二期O
     黃永川,《民初繪畫在中國美術史的地位》 ,中國藝
     術文物討論會論文集》書畫(下) (台北:故宮博物院
     ,一九九二年六月,初版)
     黃賓虹,《近數十年畫者評》,《東方雜誌》 ,第二七
     卷第一號(民國十九年一月十日)
     陳抱一,《洋童在中國流傳的過程》 ,《藝術家》 ,第
     三五號(一九七八年四月)
     陳獨秀,《美術革命一一答呂澂》 《新青年》 ,第六
     卷第一號(民國六年一月十五日)
     陳瀅,〈二十世紀前期的廣州油畫〉《美術史論》,一九八八年第二期。
     陳j瑩,《清代廣州的外銷萱》 ` 《美術史諭) ,一九九二年第三期
     張元茜,《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對民初美術的影響》,收
     入〈中國~巴黎一一早期旅法中國畫家研究) (台北:
     台北市立美術館,一九八九年)
     張正中,《中國近代現實主義的藝術思想》,《現代美
     術》 ,四三期(一九九二年八月)
     張望,《魯迅在中外美術交流上的貢獻》,《美術史論》一九八七年第三期。
     許幸之,《對左翼美術家聯盟的回憶》 ` 《美術史論》
     ,一九五九年第四期O
     許霆、顧建光,《吳文化與海派文化散論》 ` 《社會科
     學} ,一九九一年第九期O
     崔開宏,《近代雕刻家李金髮》 ` 《美術史論》,一九
     八八年第二期。
     陶咏白,《中國油畫二百八十年》(上) , 《美術史論
     》 ,一九八八年第二期O
     童書業,《清末上海資派的歷史作用》,童書業著,童
     教英編校, 《童書業美術論集》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一九八九年八月)
     萬青力,《並非衰弱的百年: 十九世紀中國繪畫史》(
     六) , 《雄獅美術》 , 二五九期( 一九九二年九月)
     潘天壽,《域外繪畫流入中土考略》 ` 《中國繪畫史》
     (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p 一九八三年)
     劉芳如,《海上派溯源》 ` 《臺灣美術} ,第四卷第三
     期(一九九一年年一月)
     劉芳如,《海上名家選介》 ` 《臺灣美術》第四卷第三
     期(一九九一年一月)
     劉石吉,《太平天國亂後江南市鎮的發展(一八六五~
     一九一一) 》 ` (食貨月刊) ,復刊第七卷第十一期(
     一九七三年二月)
     樂正, 《 從上海看晚清通俗文化的帽起》,(華中師範
     大學學報) (哲社版) ,一九八九年第二期。
     魯迅, 《 「京派」和「海派J 》,見《且介亭雜文二集
     } ,收入《魯迅全集》第六卅(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一九八一年,第一期)
     錢稻孫,《看了阿博洛展覽會的感想》,《晨報副刊》
     (民國十二年一月七日)
     薛永年,《揚州八怪與海派的繪畫藝術》,收入《中國
     美術五千年》 ,繪畫編(上) (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
     、上海人民美術、文物、中國建築工業及上海書畫出版
     社等聯合出版, 一九九一年九月,第一版)
     謝里法, 《 三十年代上海東京台北的美術關係》 ` (雄
     獅美術J 一六○ 期( 一九八四年六月)
     謝稚柳,《清代繪畫概論》,收入《中國美術五干年》
     ,繪畫編(上) (北京:人民美術、上海人民美、文物
     、中國建築工業及上海喜輩出版社等聯合出版,一九九一年九月,第一版)
     藝術恐雜誌資料室編,《中國民初的美術團體》 ` (藝
     術家》 ~第六二、六三期(一九八O 年七月~八月)
     鶴回武良,《近代中國繪畫》,林崇漢譯, 《雄獅美術
     》 ,八十二期(一九七八年十二月)
     龔產興,《決瀾社及現代繪畫群》, 《美術史論》 ,一
     九九O 年第四期O
     龔產興,《海派的早期畫家》,《美術史論》 ,一九八
     九年第一期O
     Michael Sullivan." Individulism , Protest and the
     Avant-Grade" (中國現代美術中的個人主義、抗爭及前
     衛) ,收入《 「中國、現代、美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
     文集一兼論日韓現代美術論文》(台北:台北市立美術
     館,一九九一年一月)
     鶴田武良,《民國期における全國規模の 美術展覽會
     》 , 《美術研究》, 三四九號(一九九一年三月)
     參、報紙、雜誌
     《申報》 ,一九一一年~一九三六年O
     《良友查報》,一九三O 年~一九三六年O
     《美展匯刊》 ,一九二九年O
     《國畫月刊》 ,第一卷第一期~第三期(一九三四年十
     一月~一九三五年一月)
     《藝風月刊》 ,第二卷第七期~第十期(一九三四年七
     月~十月)
     《藝浪》,第七期~第十期(一九三二年)
     《藝術月刊》 ,第一期~第二期(一九三三年一月~二
     月)
     《藝術旬刊》 ,第一卷第一期~第十二期( 一九三二年
     九月~十二月)
     《藝觀》 ,第二~五期(一九二九年四月~七月)
     《逸經》 ,第二八~二九期( 一九三七年四月~五月)
     
     
     
     Kao , Mayching ,Twentieth century Chinese
     Painting (Oxford and Hong Ko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Kao f Mayching f China`s Response to the West
     in Art: 1898-1937 ( Stand ford University,
     PH. D, 1972)
     Michael Sullivan , Chinese Art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London: Uni versi ty of Glasgow Press
     , 1959)
     Michael Sullivan , The Meeting of Eastern and
     Western Art from the Sixteenth Century to
     the Present Day ( London: Thamoes and Hudson,
     1973)
     Sun Shirley Hsiao-ling` Lu Hsun and the Woodcut
     Chinese Movement: 1926-1936 ( Stand ford
     University, PH. Of 1974)
     
     
     Kao , Mayching ,Twentieth century Chinese
     Painting (Oxford and Hong Ko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Kao f Mayching f China`s Response to the West
     in Art: 1898-1937 ( Stand ford University,
     PH. D, 1972)
     Michael Sullivan , Chinese Art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London: Uni versi ty of Glasgow Press
     , 1959)
     Michael Sullivan , The Meeting of Eastern and
     Western Art from the Sixteenth Century to
     the Present Day ( London: Thamoes and Hudson,
     1973)
     Sun Shirley Hsiao-ling` Lu Hsun and the Woodcut
     Chinese Movement: 1926-1936 ( Stand ford
     University, PH. Of 1974)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學系
G785605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423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莊申慶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Chuang,Shen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劉瑞寬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Liu,Jui-Kuanen_US
dc.creator (作者) 劉瑞寬zh_TW
dc.creator (作者) Liu, Jui-Kuanen_US
dc.date (日期) 1993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9-Apr-2016 16:31:49 (UTC+8)-
dc.date.available 29-Apr-2016 16:31:49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9-Apr-2016 16:31:49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B200200423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8722-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歷史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G785605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文主要的研究對象是民國以來上海地區出現的美術團體 。在研究上,
     以時間為縱線的探討,從民國元年到二十六年間,就上海地區中、 西美
     術社團的發展,依其成立的先後,做一系統的分析。 而對美術團體實質
     的活動內容,則針對各個社團的成立宗旨、基本的藝術主張、 會務進展
     和社員的動態,以及社團興衰的歷史過程,作進一步的考察。第一章,就
     上海地區書畫家結社活動的探源, 分析上海在一八四三年開埠之後文化
     、經濟的發展,對書畫家結社活動的影響, 進而考察書畫會之興起,及
     書畫會與社會之互動關係。而第二、三章,分別以中、西美術團體的活動
     為主體的探討。首就,團體的脈絡與組成的動機而言, 國畫團體仍是延
     續晚清書畫會聯誼的雅集形式;西畫團體則以展覽會為主要的活動,旨在
     研究與推廣西洋繪畫。 其次,這些團體性質的判別,國畫團體是以聯誼
     、展售為主要的職能, 同時以恢復傳統畫學為其責任;西畫社團,除了
     展覽會的舉辦外, 並同時開設函授部,或成立繪畫研究所,招收學生。
     另外,在藝術主張方面, 這些團體,普遍都呈現出模糊或不明確的現象
     ,國畫社團較為保守, 以保存國粹為目標;而西畫團體,其成員中有許
     多是在歐、日留學習畫, 因此表現較為開放的態度,希望透過西畫的學
     習,作為日後中國畫學復興的助力。第四章,闡述三十年代新興的美術團
     體,即現代美術社團決瀾社, 與左翼美術運動的崛起,如左翼美術家聯
     盟的成立。 前者強調「為藝術而藝術」,主張純藝術的追求及創造; 後
     者則提倡「藝術為民眾服務」的意識型態,認為藝術不僅是為個人創作的
     ,更應該是為社會大眾服務的。 而決瀾社對西方現代美術的介紹,無疑
     是受到阻礙,並未引起重視。 但另一方面,左翼美術家聯盟雖在活動推
     廣時,雖然受到阻礙, 卻往木刻藝術發展,並且在抗戰時期,獲得相當
     大的成果。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序言 1
     
     第一章  晚清上海書畫家的結社活動 5
     第一節  開埠後上海文化的發展 5
     第二節  乾、嘉時期書畫雅集的出現 8
     第三節  清代末期書畫會的發展 15
     第四節  書畫會與社會的互動關係 25
     
     第二章  金石書畫團體在上海的發展 39
          (一九二一~一九三七)
     第一節  民初國畫改革思潮的興起 39
     第二節  國畫團體的革新 49
     第三節  書畫團體的職能轉變 67
     
     第三章  上海地區西洋美術團體的興起 81
          (一九一二~一九三七)
     第一節  民初上海的西畫界 81
     第二節  主要的西畫團體 87
     
     第四章  新興美術團體在上海的崛起 135
       (一九三○~一九三七)
     第一節  現代美術團體的創設 137
     第二節  左翼美術家聯盟的成立及其發展 149
     
     結論 163
     
     附錄
     
     一、 晚清上海地區的書畫會一覽表 171
     二、 上海地區的美術團體 175
     (一九一二~一九三七)一覽表
     
     參考書目 187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423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美術團體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上海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民國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Fine Arts Coterie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Shanghai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Contemporaryen_US
dc.title (題名) 民初上海地區美術團體之研究(一九一二∼一九三七)zh_TW
dc.title (題名) Fine Arts Coterie in Shanghai:1912-1937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壹、專書
     丁新豹, 《晚清中國外銷畫》 (香港:香港藝術館出版
     ,一九八二年)
     丁羲元,〈任伯年藝術論〉 ,收入《任伯年;年譜、論
     文、珍存、作品》 (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一九八九
     年六月,第一版)
     王震、榮君立編, 《汪亞塵藝術文集》 (上海:上海書
     畫出版社,一九九O 年,第一版)
     王樹槐, 《中國現代化的區域研究:江蘇省》 ( 一八六
     O~一九一六) (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一
     九八四年六月,初版)
     王韜, 《瀛壖雜志》 , (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
     八九年,第一版)
     《中國新興版畫五十年選集》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一九八O 年)
     中國書畫研究資料社編, 《宋元明清書畫家年表》 (台
     北:文史哲出版社,一九七五年十月,再版)
     世界書局編, 《現代藝術評論集》 ,收入《民國叢書》
     第三編第五八冊 (上海:上海喜店,一九九二年)
     史全生主編, 《中華民國文化史》全三冊 (長春:吉林
     文史出版社,一九九O 年四月)
     朱伯雄、陳瑞林編著, 《中國西畫五十年} ( 一八九八
     ~一九四九) (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一九八九年)
     朱金樓、袁志煌編, 《劉海粟藝術文選》 (上海:上海
     人民美術出版社,一八九七年十月,第一版)
     宋忠元主編, 《藝術搖籃:前江美術學院六十年} (杭
     州、浙江美術學院出版,一九八八年)
     朱樸主編, 《現代美術家:畫論、作品、生平一林風眠
     } (上海:學林出版社,一九八八年三月)
     吳步乃、王觀泉編, 《一八藝社紀念集》 (北京:人民
     美術出版社,一九八一年四月,第一版)
     何懷碩主編, 《近代中國美術論集》, 一~六冊 (台北
     :藝術家出版社, 一九九一年六月)
     吳馨等修,姚文梢等纂《上海縣績志》 (台北;成文
     出版社, 一九八三年)
     阮榮春、胡光華著, 《中華民國美術史》 (成都:四川
     美術出版社,一九九二年六月)
     林吉峰主編, 《中國現代繪畫發展素描》(台北:台北
     市立美術館,一九九O 年六月)
     卓聖格, 《徐悲鴻研究》(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 一
     九八九年)
     胡祥翰, 《上海小志》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
     八九,第一版)
     郎紹君, 《論中國現代美術》 (江蘇:江蘇美術出版社
     ,一九八八年八月,第一版)
     俞劍華,《中國繪畫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八九年,台九版)
     袁志煌、陳祖恩, 《劉海粟年譜} (上海:上海人民出
     版社,一九九二年三月,第一版)
     康有為, 《萬木草堂藏中國畫目》 ,蔣貴麟釋文(台北
     :文史哲出版社,一九七七年八月)
     徐伯陽、金山合編, 《徐悲鴻藝術文集》上下冊~ ( 台北
     :藝術家出版社,一九八七年卡二月)
     徐伯陽、金山合編, 《徐悲鴻年譜} (台北:藝術家出版
     社, 一九九一年六月)
     張少俠、李小山, 《中國現代繪畫史》 (江蘇:江蘇美
     術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四月,第一版)
     張仲禮主編, 《近代上海城市研究》 (上海:上海人民
     出版社,一九九O 年十二月,第一版)
     張國英~ 《傅抱石研究} (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一
     九九一年)
     張望, 《張望美術文集》 (遼寧:遼寧美術出版社F 一
     九八八年八月,第一版)
     張鳴珂撰, 《寒松閣談藝瑣錄} ,卷六, 收入周駿富輯
     〈清代傳記叢刊﹒藝林類》第十冊~ (台北;明文書局
     ,一九八五年,初版)
     張薔編, 《鄭振鐸美術文集》 (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
     ,一九八五年)
     陳明肆, 《吳昌碩花卉童的創作背景及其風格研究》 (
     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 一九八九年六月)
     陳師會, 《中國文人畫之研究》 ,收入嚴一萍續編《美
     術叢菩} ,第五集第二個(台北:藝文印菩館,一九七
     五年十一月)
     陳瑞林編, 《現代美術家陳抱一》 (北京: 人民美術出
     版祉, 一九八八年)
     許志浩著, 《中國美術期刊過眼錄》 ( 一九一一~一九
     四九) (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一九九三年,第一版
     梁得所等編, 《近代中國藝術發展史》,收入《民國叢
     書》 ,第一編第六五冊(上海:上海書店,一九八九年)
     陶咏白主編, 《中國油畫》 (一七OO~ 一九八五)
     (江蘇:江蘇美術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四月,第一版)
     章培陵、張紉慈, (世紀丹青:藝術大師朱紀瞻傳) ,
     (上海:上海三聯書店,一九九O 年二月,第一版)
     陸丹林編, 《中目現代藝術家像傳} (根據一九四七年
     《中國美術年鑑〉編印) (香港:波文書局,一九七八
     年十月,初版)
     華克官、黃遠林編, 《中國漫畫史》 (北京:文化藝術
     出版社,一九八六年)
     傅抱石著,《中國美術年表》(香港:中華書局,一九七七年一月,重印)
     傳彥長、朱應鵬、張若谷著, (藝術三家言) ,收入《
     民國叢書》 ,第一編第六五卅(上海:上海書店,一九
     八九年)
     新藝術社編, 《新藝術全集》 , 收入《民國叢書》 第
     三編第五八卅(上海:上海書店,一九九二年)
     滕固編, 《中國藝術論叢》 ,收入《民國叢書》 ,第一
     編第六五冊(上海:上海書店,一九八九年)
     楊逸編纂, 《海上墨林》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一九
     八八年元月,再版)
     聞笛、水如編, 《蔡元培美學文選》 (台北:淑馨出版
     社,一九八九年)
     葉宗鋪選編~ 《傅抱石美術文集》 (江蘇:江蘇文藝出
     版社,一九八六年)
     裘柱常著, 《黃賓虹傳記年譜合編》 (北京:人民美術
     出版社,一九八五年七月,第一版)
     廣西美術出版社編, 《陽太陽藝術文集》 (南寧;廣西
     美術出版社,一九九二年二月,第一版)
     蔣寶齡撰,蔣苣生績, 《墨林今話》 (台北:學海出版
     社, 一九七五年)
     戴小京, 《吳湖帆傳略》(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一
     九八八年)
     豐一吟、豐陳寶、豐元草等編《豐子愷文集》(藝術
     卷) (杭州:浙江文藝及浙江教育出版社聯合出版, 一
     九九O 年九月,第一版)
     蕭瓊瑞, 《五月與東方一一中國美術現代化運動在戰後
     台灣之發展} ( 一九四五~ 一九七O) (台北:東大圖
     書公司, 一九九一年)
     龔書鐸主編, 《近代中國與近代文化》 (湖南:湖南人
     民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十二月,第一版)
     Kao , Mayching ,Twentieth Century Chinese
     Painti阿( Oxford and Hong Ko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1988)
     Kao f Mayching f China`s Response to the West
     in Art: 1898-1937 ( Standford University ,
     PH. 0 , 1972)
     Michael Sullivan , Chinese Art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London: Uni versi ty of Glasgow Press
     , 1959)
     Michael Sullivan , The Meeting of Eastern and
     Western Art from the Sixteenth Century to
     the Present Day ( London: Thamoes and Hudson ,
     1973)
     Sun Shirley Hsiao-ling` Lu Hsun and the Woodcut
     Chinese Movement: 1926-1936 ( Standford
     University , PH. 0 , 1974)
     丁悚,〈上海早期的西洋畫美術教育〉 ` 《上海地方史
     資料》 ~第五輯(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 一九八
     六年一月)
     王受之、磐年,〈中國大陸現代美術史〉(一) (二)
     (三) ~ 《藝術家》,第二○六~二○八期(一九九二
     年七月~九月)
     王家誠,〈吳昌碩的生平和繪畫〉 (上、中、下)
     《台灣美術》,第五卷第一、二、三期(一九九二年七月
     ~一九九三年一月)
     王端,《近代上海美術組織記略》 《上海地方史資料
     》 ,第五輯(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 一九八六年
     一月)
     李仲生,〈中國現代繪畫運動的回顧與展望〉,《現代
     繪畫先驅李仲生》 (台北:時報出版事業公司,一九八
     四年)
     李朴圈,《談談藝術運動》 (本書據世界書局一九三
     O 年版影印) , 《民國叢書》第三編第五八冊 (上海:
     上海書店,一九九二年)
     李渝,〈從俄國到中國一一中國現代繪畫里的民族主義
     和先進風格〉,《雄獅美術》 ,一三七期(一九八二年
     七月)
     李樹聲,《許幸之的繪畫成就》 《美術研究》 , 一九
     九○年第四期。
     李鑄晉,《民初繪畫的幾種改革》, 《「 中國、現代、
     美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兼論日韓現代美術論文
     》 , (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一九九一年一月)
     李鑄晉,《民國以來對中國現代美術史的研究》, (民
     國以來國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論文集) (台北:台灣大
     學歷史系,一九九二年六月)
     沈之瑜,《關於任伯年的新史料》,龔產興編著, 《任
     伯年研究》 (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一九八二年
     四月,第一版)
     呂激,《美術革命》 ` 《新青年》 ,第六卷第一號(民
     國六年一月十五日)
     吳似鴻,〈中國左翼美術家聯盟歷史經過略談〉《中
     國現代文藝資料叢刊》 ,第四輯(上海:上海文藝出版
     社,一九七九年)
     吳夢非,《五四運動前後的美術教育回憶片斷》 ` 《美
     術研究》 ,一九五九年第三期。
     吳瑾,《民國時期廣州的美術社團》 《嶺南文史》
     一九九一年第三期。
     林樹宗,《近代上海的畫會與畫家》,《藝苑) ,一九
     八一年第四期;一九八二年第一期。
     承載,《試論晚清上海地區的審查會》,《上海社會科
     學院學術季刊》 ,九九年第二期。
     邵大箴,《五四運動和中國美術》 ` 《藝術家》一六
     八期(一九八九年五月)
     邵大箴,《大陸前衛藝術展前前後後》 ` (藝術家) ,
     一六七期(一九八九年四月)
     邵大箴,《魯迅和三十年代新興木刻運動》 , 《藝術家
     》 ,一七三期( 一九八九年十月)
     阿英,《中國畫報發展之經過》 ` 《良友畫報》,第一
     五○期(民國二十九年一月)
     姜丹書, 《 我國五十年來藝術教育史料之一頁》 ~ 《美
     術研究》 ,一九五九年第一期。
     胡懷琛,《上海的學藝團體》 ` (上海通志館期刊》
     第二卷第三期(民國二十三年十二月) ,收入沈雲龍主
     編,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第三八九冊 (台北:文
     海出版社,一九八三年)
     胡懷琛,《上海的學藝概要》( 二) (三) ,《上海通
     志館期刊》 ,第一卷第二期(民國二十二年九月)第
     一卷第四期(民國二十三年三月) ,收入沈雲龍主編p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第三八四、三八六卅(台北
     :文海出版社, 一九八三年)
     姚夢谷講述,廖雪芳筆記,《民初繪畫的革新》,《雄
     獅美術》 ,四四期( 一九七四年十月)
     姚夢谷,《民初國畫的革新運動》 ` 《中央研究院國際
     漢學會議論文集) (藝術史組) ( 台北:中央研究院p
     一九九一年十月)
     祖瀛, 《 任伯年史料鉤沉》 ` 《名家翰墨》 ,二八號(
     一九九二年五月)
     洪再新,《大器晚成一近代山水畫大師黃賓虹論》,收
     入黃賓虹研究會編, 《墨海青山:黃賓虹研究論文集》
     (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祉,一九八八年,第一版)
     倪大弓,《顏文梁的藝術生涯》 ` (美術史論) , 一九
     八七年第二期O
     黃可, 《 清末上海金石書畫家的結社活動》 ` (朵雲》
     ,一九八七年第十二期O
     黃永川,《民初繪畫在中國美術史的地位》 ,中國藝
     術文物討論會論文集》書畫(下) (台北:故宮博物院
     ,一九九二年六月,初版)
     黃賓虹,《近數十年畫者評》,《東方雜誌》 ,第二七
     卷第一號(民國十九年一月十日)
     陳抱一,《洋童在中國流傳的過程》 ,《藝術家》 ,第
     三五號(一九七八年四月)
     陳獨秀,《美術革命一一答呂澂》 《新青年》 ,第六
     卷第一號(民國六年一月十五日)
     陳瀅,〈二十世紀前期的廣州油畫〉《美術史論》,一九八八年第二期。
     陳j瑩,《清代廣州的外銷萱》 ` 《美術史諭) ,一九九二年第三期
     張元茜,《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對民初美術的影響》,收
     入〈中國~巴黎一一早期旅法中國畫家研究) (台北:
     台北市立美術館,一九八九年)
     張正中,《中國近代現實主義的藝術思想》,《現代美
     術》 ,四三期(一九九二年八月)
     張望,《魯迅在中外美術交流上的貢獻》,《美術史論》一九八七年第三期。
     許幸之,《對左翼美術家聯盟的回憶》 ` 《美術史論》
     ,一九五九年第四期O
     許霆、顧建光,《吳文化與海派文化散論》 ` 《社會科
     學} ,一九九一年第九期O
     崔開宏,《近代雕刻家李金髮》 ` 《美術史論》,一九
     八八年第二期。
     陶咏白,《中國油畫二百八十年》(上) , 《美術史論
     》 ,一九八八年第二期O
     童書業,《清末上海資派的歷史作用》,童書業著,童
     教英編校, 《童書業美術論集》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一九八九年八月)
     萬青力,《並非衰弱的百年: 十九世紀中國繪畫史》(
     六) , 《雄獅美術》 , 二五九期( 一九九二年九月)
     潘天壽,《域外繪畫流入中土考略》 ` 《中國繪畫史》
     (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p 一九八三年)
     劉芳如,《海上派溯源》 ` 《臺灣美術} ,第四卷第三
     期(一九九一年年一月)
     劉芳如,《海上名家選介》 ` 《臺灣美術》第四卷第三
     期(一九九一年一月)
     劉石吉,《太平天國亂後江南市鎮的發展(一八六五~
     一九一一) 》 ` (食貨月刊) ,復刊第七卷第十一期(
     一九七三年二月)
     樂正, 《 從上海看晚清通俗文化的帽起》,(華中師範
     大學學報) (哲社版) ,一九八九年第二期。
     魯迅, 《 「京派」和「海派J 》,見《且介亭雜文二集
     } ,收入《魯迅全集》第六卅(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一九八一年,第一期)
     錢稻孫,《看了阿博洛展覽會的感想》,《晨報副刊》
     (民國十二年一月七日)
     薛永年,《揚州八怪與海派的繪畫藝術》,收入《中國
     美術五千年》 ,繪畫編(上) (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
     、上海人民美術、文物、中國建築工業及上海書畫出版
     社等聯合出版, 一九九一年九月,第一版)
     謝里法, 《 三十年代上海東京台北的美術關係》 ` (雄
     獅美術J 一六○ 期( 一九八四年六月)
     謝稚柳,《清代繪畫概論》,收入《中國美術五干年》
     ,繪畫編(上) (北京:人民美術、上海人民美、文物
     、中國建築工業及上海喜輩出版社等聯合出版,一九九一年九月,第一版)
     藝術恐雜誌資料室編,《中國民初的美術團體》 ` (藝
     術家》 ~第六二、六三期(一九八O 年七月~八月)
     鶴回武良,《近代中國繪畫》,林崇漢譯, 《雄獅美術
     》 ,八十二期(一九七八年十二月)
     龔產興,《決瀾社及現代繪畫群》, 《美術史論》 ,一
     九九O 年第四期O
     龔產興,《海派的早期畫家》,《美術史論》 ,一九八
     九年第一期O
     Michael Sullivan." Individulism , Protest and the
     Avant-Grade" (中國現代美術中的個人主義、抗爭及前
     衛) ,收入《 「中國、現代、美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
     文集一兼論日韓現代美術論文》(台北:台北市立美術
     館,一九九一年一月)
     鶴田武良,《民國期における全國規模の 美術展覽會
     》 , 《美術研究》, 三四九號(一九九一年三月)
     參、報紙、雜誌
     《申報》 ,一九一一年~一九三六年O
     《良友查報》,一九三O 年~一九三六年O
     《美展匯刊》 ,一九二九年O
     《國畫月刊》 ,第一卷第一期~第三期(一九三四年十
     一月~一九三五年一月)
     《藝風月刊》 ,第二卷第七期~第十期(一九三四年七
     月~十月)
     《藝浪》,第七期~第十期(一九三二年)
     《藝術月刊》 ,第一期~第二期(一九三三年一月~二
     月)
     《藝術旬刊》 ,第一卷第一期~第十二期( 一九三二年
     九月~十二月)
     《藝觀》 ,第二~五期(一九二九年四月~七月)
     《逸經》 ,第二八~二九期( 一九三七年四月~五月)
     
     
     
     Kao , Mayching ,Twentieth century Chinese
     Painting (Oxford and Hong Ko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Kao f Mayching f China`s Response to the West
     in Art: 1898-1937 ( Stand ford University,
     PH. D, 1972)
     Michael Sullivan , Chinese Art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London: Uni versi ty of Glasgow Press
     , 1959)
     Michael Sullivan , The Meeting of Eastern and
     Western Art from the Sixteenth Century to
     the Present Day ( London: Thamoes and Hudson,
     1973)
     Sun Shirley Hsiao-ling` Lu Hsun and the Woodcut
     Chinese Movement: 1926-1936 ( Stand ford
     University, PH. Of 1974)
     
     
     Kao , Mayching ,Twentieth century Chinese
     Painting (Oxford and Hong Ko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Kao f Mayching f China`s Response to the West
     in Art: 1898-1937 ( Stand ford University,
     PH. D, 1972)
     Michael Sullivan , Chinese Art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London: Uni versi ty of Glasgow Press
     , 1959)
     Michael Sullivan , The Meeting of Eastern and
     Western Art from the Sixteenth Century to
     the Present Day ( London: Thamoes and Hudson,
     1973)
     Sun Shirley Hsiao-ling` Lu Hsun and the Woodcut
     Chinese Movement: 1926-1936 ( Stand ford
     University, PH. Of 1974)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