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吳三連與臺灣光復初期的政治發展(1945-1954)
Wu Sau-Lian and Taiwan`s Political Development in the Early Stage of Refrocession(1945-1954)
作者 高淑媛
Kao, Shu Yuan
貢獻者 張炎憲
Chang,Yen Shien
高淑媛
Kao,Shu Yuan
關鍵詞 臺灣
政治
吳三連
Taiwan
Politic
San-Lin Wu
日期 1993
上傳時間 29-Apr-2016 16:31:55 (UTC+8)
摘要 一九四九年國民黨政權倉皇撤退來臺 ,面臨美國「放手政策」、中共陳
參考文獻 羅蒂((哲學與自然之鏡)) ,李幼蒸譯(台北﹒桂冠﹒ 1990)
     黑格爾((黑格爾早期神學者作)> ,賀麟 譯(北京﹒商務﹒ 1988)
     《精神現象學)) .賀麟/王玖興譯(北京﹒商務. 1987)
     《法哲學原理)) 范揚/張企泰譯(台北﹒黑仁. 1985)
     《美學)) (一)、(二)、(四) 朱孟實譯(台北﹒黑仁.1983)
     《哲學史講演錄)) (四) .賀麟/王太慶譯{台北,谷風. 1987)
     霍克海默/阿多諾<<啟蒙辯證法》、洪佩郁 等譯(重慶出版社. 1990)
     哈伯瑪斯<<交往與社會進化》、張博樹譯(重慶出版社. 1989)
     高宣揚<<哈伯瑪斯論)) (台北. 遠流. 1991)
     鄒川雄<<社會批判與政治實踐------論哈伯瑪斯對馬克義的反省》
     (政大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
     曾慶豹< 「現代社議題的的兩個面向」> <<哲學與文化>> 十八卷十
     二期(1 992.11)
     一:<初論基督宗教的社會批判神學, <<哲學與丈畫 ))十九卷
     十二期(1 992.1 1)
     一:<哈伯瑪斯對「科技作為意識型態」的批判>. <<哲學與文
     化》二十本第三期(1 993 .3)
     一:<對康德哲學「理體」與「事相」之分的研究與反省>, <<
     鵝湖月刊》第二O 四期(1 992 • 6)
     裴元領<<哈伯瑪斯溝通行動理論的條件)) • (台大社會研究所碩士論
     文. 1991)
     陳文國<意識型態、志趣和倫理>. <<哲學與文化》十二卷第五卷
     (1 985)
     沈清松<<物理之後一一一形上學的發展)) , (台北﹒牛頓. 1987.1)
     賴忠華< 「 現代性」的社會學分析一一一從韋伯到哈伯瑪斯>, <<固
     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第二十四期(1 989)
     施路赫特(Wolfgang Schluchter) <<理性化與官僚化)) ,顧忠華譯,
     (台北.聯經﹒ 1986)
     韋伯<<學術與政治一一一韋伯選集( 1 ))) ,錢永祥編譯(台北﹒遠流、
     1991)
     巴特美(Tom Bottomore) <<法蘭克福學派)) ,廖仁義譯(台北﹒桂冠
     • 1984)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四十二、(北京﹒人民﹒ 1974)
     孫善豪譯,哈伯瑪斯, .勞動與互動:對黑格爾耶拿精神哲學的若干評
     論(宇宙, 194 與196 期,民76) 頁7~12 , 20~`25 。
     莊雅棠譯,哲學一一一政治寫照:哈伯瑪斯訪問錄(聯經經思想集刊,
     第1 集,民77) 頁181~236 。
     黃瑞祺譯,理性化的辯證:哈伯瑪斯訪問錄,輯於當代社會政治理論
     對話錄(台北巨流,民75) 頁213~255 。
     黃瑞祺,批判理論與現代社會學(台北巨流,民75)
     
     
     
     五、外文參考書目
      江口圭一,「十五年戰爭の開幕」(東京小學館發行,1982年8月15日)
      若林正丈編,「台灣-轉換期の政治と經濟」(東京,田佃書局,1989年第二刷)
      若林正丈,「台灣-分裂國と民主化」(東京,東京大學,1992年10月初版)
      戴國煇,「臺灣」(東京,岩波書店,1991年8月5日第10刷發行)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49, Volume IX, The Far East: China,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Washington:1974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學系
G785608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4234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張炎憲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Chang,Yen Shien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高淑媛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Kao,Shu Yuanen_US
dc.creator (作者) 高淑媛zh_TW
dc.creator (作者) Kao, Shu Yuanen_US
dc.date (日期) 1993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9-Apr-2016 16:31:55 (UTC+8)-
dc.date.available 29-Apr-2016 16:31:55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9-Apr-2016 16:31:55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B2002004234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8725-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歷史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G785608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一九四九年國民黨政權倉皇撤退來臺 ,面臨美國「放手政策」、中共陳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1、 緒論 1
     2、 「現代性」的形成和論旨
     2.1 主體性原則 11
     2.2 啟蒙精神 28
     2.3 理性化 39
     3、 「現代性」的危機和挑戰
     3.1 黑格爾的洞見與難題 53
     3.2 啟蒙的辯證與批判理論的困境 92
     4、 「現代性」的堅持和出路
     4.1 啟蒙的生命-解放的旨趣和意識形態批判 109
     4.2 新理性-溝通理性和交互主體性 125
     4.3 典範的突破-理性化和生活世界 141
     5、 結論 155
     註釋 163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4234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臺灣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政治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吳三連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Taiwa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Politic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San-Lin Wuen_US
dc.title (題名) 吳三連與臺灣光復初期的政治發展(1945-1954)zh_TW
dc.title (題名) Wu Sau-Lian and Taiwan`s Political Development in the Early Stage of Refrocession(1945-1954)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蒂((哲學與自然之鏡)) ,李幼蒸譯(台北﹒桂冠﹒ 1990)
     黑格爾((黑格爾早期神學者作)> ,賀麟 譯(北京﹒商務﹒ 1988)
     《精神現象學)) .賀麟/王玖興譯(北京﹒商務. 1987)
     《法哲學原理)) 范揚/張企泰譯(台北﹒黑仁. 1985)
     《美學)) (一)、(二)、(四) 朱孟實譯(台北﹒黑仁.1983)
     《哲學史講演錄)) (四) .賀麟/王太慶譯{台北,谷風. 1987)
     霍克海默/阿多諾<<啟蒙辯證法》、洪佩郁 等譯(重慶出版社. 1990)
     哈伯瑪斯<<交往與社會進化》、張博樹譯(重慶出版社. 1989)
     高宣揚<<哈伯瑪斯論)) (台北. 遠流. 1991)
     鄒川雄<<社會批判與政治實踐------論哈伯瑪斯對馬克義的反省》
     (政大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
     曾慶豹< 「現代社議題的的兩個面向」> <<哲學與文化>> 十八卷十
     二期(1 992.11)
     一:<初論基督宗教的社會批判神學, <<哲學與丈畫 ))十九卷
     十二期(1 992.1 1)
     一:<哈伯瑪斯對「科技作為意識型態」的批判>. <<哲學與文
     化》二十本第三期(1 993 .3)
     一:<對康德哲學「理體」與「事相」之分的研究與反省>, <<
     鵝湖月刊》第二O 四期(1 992 • 6)
     裴元領<<哈伯瑪斯溝通行動理論的條件)) • (台大社會研究所碩士論
     文. 1991)
     陳文國<意識型態、志趣和倫理>. <<哲學與文化》十二卷第五卷
     (1 985)
     沈清松<<物理之後一一一形上學的發展)) , (台北﹒牛頓. 1987.1)
     賴忠華< 「 現代性」的社會學分析一一一從韋伯到哈伯瑪斯>, <<固
     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第二十四期(1 989)
     施路赫特(Wolfgang Schluchter) <<理性化與官僚化)) ,顧忠華譯,
     (台北.聯經﹒ 1986)
     韋伯<<學術與政治一一一韋伯選集( 1 ))) ,錢永祥編譯(台北﹒遠流、
     1991)
     巴特美(Tom Bottomore) <<法蘭克福學派)) ,廖仁義譯(台北﹒桂冠
     • 1984)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四十二、(北京﹒人民﹒ 1974)
     孫善豪譯,哈伯瑪斯, .勞動與互動:對黑格爾耶拿精神哲學的若干評
     論(宇宙, 194 與196 期,民76) 頁7~12 , 20~`25 。
     莊雅棠譯,哲學一一一政治寫照:哈伯瑪斯訪問錄(聯經經思想集刊,
     第1 集,民77) 頁181~236 。
     黃瑞祺譯,理性化的辯證:哈伯瑪斯訪問錄,輯於當代社會政治理論
     對話錄(台北巨流,民75) 頁213~255 。
     黃瑞祺,批判理論與現代社會學(台北巨流,民75)
     
     
     
     五、外文參考書目
      江口圭一,「十五年戰爭の開幕」(東京小學館發行,1982年8月15日)
      若林正丈編,「台灣-轉換期の政治と經濟」(東京,田佃書局,1989年第二刷)
      若林正丈,「台灣-分裂國と民主化」(東京,東京大學,1992年10月初版)
      戴國煇,「臺灣」(東京,岩波書店,1991年8月5日第10刷發行)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49, Volume IX, The Far East: China,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Washington:1974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