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advisor | 孫本初 | zh_TW |
dc.contributor.advisor | Sun, Ben Chu | en_US |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 蘇麗敏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 Su, Li Min | en_US |
dc.creator (作者) | 蘇麗敏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Su, Li Min | en_US |
dc.date (日期) | 1994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29-Apr-2016 16:34:48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29-Apr-2016 16:34:48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29-Apr-2016 16:34:48 (UTC+8) | - |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 B2002003990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8799 |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碩士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立政治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公共行政學系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本研究乃在探討個人內在衝突、人際衝突、個人生涯規劃的瞭解程度以及生涯發展效能之間的關係,並提出衝突管理的技巧與方法以做為個人生涯規劃時的技術之一。 | zh_TW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謝辭 論文提要-----I 目錄-----1 圖表目次-----3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研究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範圍-----4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限制-----6 第四節 重要名詞界定-----8 第二章 生涯發展的理論基礎與相關文獻 第一節 生涯發展理論的概況-----17 第二節 生涯發展的理論與模型-----30 第三節 生涯發展的階段與任務-----58 第四節 生涯發展的效能-----69 第三章 衝突管理的理論基礎及其應用 第一節 衝突管理的基本內涵-----77 第二節 衝突管理的理論與模型-----88 第三節 衝突管理的方法與技巧-----99 第四章 實證研究調查與設計 第一節 相關研究與本文研究架構及假設-----123 第二節 研究對象的探討-----138 第三節 研究工具及樣本特性-----144 第四節 資料分析方法-----155 第五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人口統計變項與個人生涯規劃、個人內在衝突、人際衝突處理風格及生涯發展效能的關係-----157 第二節 個人生涯規劃、個人內在衝突、人際衝突處理風格及生涯發展效能的相關性-----186 第三節 個人生涯規劃、個人內在衝突、人際衝突處理風格對生涯發展效能的預測力-----194 第六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結論-----201 第二節 研究建議-----211 參考書目-----217 附錄一 國內與生涯規劃有關的論文-----239 附錄二 國內與角色衝突、人際衝突有關的論文-----242 附錄三 稅務人員升遷及俸給制度之概況-----244 附錄四 本研究之量表-----249 圖表目次 一、表目次 表一~一:生涯的定義-----10 表二~一:未來生涯發展的展望-----18 表二~二:雙生涯夫婦關係的連續帶-----21 表二~三:生涯管理與生涯計畫關注的活動-----25 表二一四:職業選擇與生涯發展學說之類型-----29 表二~五:人格類型與職業環境-----44 表二~六:Roe職業分類系統-----52 表二~七:平衡單-----57 表二~八:生涯週期的發展階段與任務-----60 表二~九:生涯發展階段與發展任務-----64 表二~十:職業生涯四個階段中的主要活動、關係型態及心理調適-----65 表二~十一:生涯階段的主要特徵-----65 表二~十二:四種生涯發展的模式-----67 表二~十三:生涯發展的五個階段-----67 表二~十四:各生涯階段所關注事項-----68 表二~十五:各學者對客觀生涯成功指標之主張一覽表-----73 表二~十六:各學者對主觀生涯成功指標之主張一覽表-----74 表三~一:衝突水準和單位績效關係說明-----87 表三~二:衝突的模型表-----89 表三~三:人際衝突處理風格的適用與不適用情況-----94 表三~四:四種衡量組織效能的研究途徑之比較-----95 表三一五:與倦怠感有關的工作環境特徵-----100 表三~六:有關職業心理問題的分類-----101 表三一七:衝突的解決技術-----102 表三~八:生活狀態的四種形式-----118 表四~一:稅務機關統計表-----140 表四~二:個人生涯規劃瞭解程度之因素分析與信度考驗-----148 表四~三:個人內在衝突之因素分析與信度考驗-----149 表四~四:人際衝突處理風格之因素分析與信度考驗-----150 表四~五:生涯發展效能之因素分析與信度考驗-----151 表四~六:本研究之樣本分佈表-----152 表四~七:受試者基本資料分配表-----154 表五~一:性別在生涯規劃瞭解、個人內在衝突、人際衝突處理風格及生涯發展效能之關係-----158 表五~二:婚姻狀況在生涯規劃瞭解、個人內在衝突、人際衝突處理風格及生涯發展效能之關係-----160 表五~三:工作性質在生涯規劃瞭解、個人內在衝突、人際衝突處理風格及生涯發展效能之關係-----162 表五~四:年齡在生涯規劃瞭解、個人內在衝突、人際衝突處理風格及生涯發展效能之關係-----164 表五~五:教育程度在生涯規劃瞭解、個人內在衝突、人際衝突處理風格及生涯發展效能之關係-----167 表五~六:服務公職的年資在生涯規劃瞭解、個人內在衝突、人際衝突處理風格及生涯發展效能之關係-----167 表五~七:目前機關的服務年資在生涯規劃瞭解、個人內在衝突、人際衝突處理風格及生涯發展效能之關係-----172 表五~八:目前職務的年資在生涯規劃瞭解、個人內在衝突、人際衝突處理風格及生涯發展效能之關係-----174 表五~九:業務性質在生涯規劃瞭解、個人內在衝突、人際衝突處理風格及生涯發展效能之關係-----176 表五~十:進用方式在生涯規劃瞭解、個人內在衝突、人際衝突處理風格及生涯發展效能之關係-----179 表五~十一:官等在生涯規劃瞭解、個人內在衝突、人際衝突處理風格及生涯發展效能之關係-----181 表五~十二:考試資格在生涯規劃瞭解、個人內在衝突、人際衝突處理風格及生涯發展效能之關係-----183 表五~十三:不同機關在生涯規劃瞭解、個人內在衝突、人際衝突處理風格在生涯發展效能之關係-----185 表五~十四:個人生涯規劃與個人內在衝突的相關分析表-----188 表五~十五:個人生涯規劃與人際衝突的處理風格的相關分析表-----189 表五~十六:個人生涯規劃與生涯發展效能相關分析表-----190 表五~十七:個人內在衝突與人際衝突的處理風格的相關分析表-----191 表五~十八:個人內在衝突與生涯發展效能的相關分析表-----192 表五~十九:人際衝突的處理風格與生涯發展效能的相關分析表-----194 表五~二十:預測對「工作本身」滿足感之多元迴歸分析表-----195 表五~二十一:預測對「上司支持」的工作滿足感之多元迴歸分析表-----196 表五~二十二:預測對「薪資福利」的工作滿足感之多元迴歸分析表-----197 表五~二十三:預測對「同事關係」的工作滿足感之多元迴歸分析表-----198 表五~二十四:預測對「參與機會」的工作滿足感之多元迴歸分析表-----199 表六~一:人口統計變項與各因素tTEST與ANOVA之總結-----203 表六~二:各因素之相關分析-----207 二、圖目次 圖一~一:以分配與整和為構面的人際衝突處理風格-----15 圖二~一:生涯規劃的效果-----20 圖二~二:工作與家庭角色壓力的不相容性-----23 圖二~三:「人力資源計畫與發展系統」之基本模型圖-----32 圖二~四:「人力資源計畫與發展系統」時序發展模型圖-----34 圖二~五:生涯發展活動光譜分類圖-----36 圖二~六:生涯管理過程的要素-----37 圖二~七:生涯發展系統的運作模式-----38 圖二~八:生涯發展系統與人力資源計畫的關係-----39 圖二~九:個人與組織的生涯發展關係-----41 圖二~十:組織生涯發展系統-----42 圖二~十一:人格類型的六角模式-----47 圖二~十二:家庭環境與職業選擇的關係-----51 圖二~十三:職業分類平面圖-----53 圖二~十四:職業分類的三度空間-----54 圖二~十五:生涯發展階段-----59 圖二~十六:生涯效能與組織效能的關係-----70 圖二~十七:生涯發展的心理成功模式-----71 圖二~十八:個人與組織的配合-----72 圖三~一:處理人際衝突的雙面向模式-----84 圖三一二:衝突水準和單位績效的關係-----87 圖三~三:組織衝突的管理過程-----91 圖三~四:五種工作設計的方法-----108 圖三~五:工作特性豐富化模式-----110 圖三~六:互補性的交流-----115 圖三~七:交錯性的交流-----116 圖三~八:曖昧性的交流-----117 圖三~九:喬哈瑞之窗:人際溝通程序模式-----119 圖四~一:本研究實證研究之架構-----125 圖四~二:賦稅行政組織系統圖-----139 圖六~一:生涯發展項目間的關係-----213 | zh_TW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3990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個人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生涯規劃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衝突管理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公共行政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管理學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政治學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個人內在衝突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人際衝突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PUBLIC-POLICY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MANAGEMENT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POLITICS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intrapersonal conflict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interpersonal conflict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career planning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co- nflict management | en_US |
dc.title (題名) | 個人生涯規劃與衝突管理之探討-以我國稅務人員為個案研究 | zh_TW |
dc.title (題名) | The Empirical Study of Intrapersonal Conflict, Interpersonal Con- flict, Individual Career Planning, and Career Development Effect- iveness: An Introduction of the Intervention of Conflict Management | en_US |
dc.type (資料類型) | thesis | en_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