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開放探親前後人民日報有關台灣報導的比較分析
作者 沈湘燕
SHEN, XIANG-YAN
貢獻者 王石番
沈湘燕
SHEN, XIANG-YAN
日期 1992
1991
上傳時間 2-May-2016 15:11:42 (UTC+8)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國內碩士論文
     賴睯,民55,「人民日報社論之反美宣傳分析」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吳清林,民67,「中共大眾傳播結構與宣傳政策之研究」文化大學大陸問題研究所。
     李宗桂「外交關係與報紙塑造他國印象之相關性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民67。
     黃祝萍,民69,「『人民日報』對『四個現代化』政策之傳播策略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朱旭達,民71,「中共對我心戰之研究-策略、技術作為演變之分析」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所。
     龔麗英,民72,「中共對台統戰宣傳之研究」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
     許永煙,民73,「中央日報、人民日報在中美斷交前後,所塑造之美國形象比較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易治民,民74,「中美斷交前後,中共人民回報有關台灣報導的比較分析」國立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
     王旭,民74,「中共傳播媒介塑造的台灣形象-以人民日報「今日台灣』專欄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蕭迪玉,民75,「中共四個現代化時期新聞政策之研究-人民日報改版後的內容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齊怡,民75,「中共人民日報、南方自報之廣告內容及其趨勢」,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孫順章,民75,「中共人民日報現階段對內對外策略之研究」文化大學大陸問題研究所。
     呂穎悟,民76,「中共現階段對我統戰之研究」文化大學大陸問題研究所。
     張志雄,民76,「中共新聞改革前後,宣傳之比較分析-以「人民日報』為例」國立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所。
     榮麗芳,民76,「中共人民日報大陸版與海外版之比較研究-以港台消息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李奎泰,民77,「當前中共「新時期統一戰線』之研究: 1978 年以來中共政治與統一戰線之相互關係」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期刊類
     大陸情勢週刊, 79 年.1-4 月, 917 期, p. 1 。
     中共問題資料雜誌社編「中共的喉舌--『人民日報』創刊四十週年」問題資料週刊, 320 期, p. 3 。
     中共問題資料雜誌社編,民77 年8 月1 日「 紅頭文件封殺大陸民辦報紙」,中共問題資料週刊,第325 期, p. 15 。
     中共問題資料週刊,民78.9.18 `第383 期, pp.18-19 。
     中共問題資料雜誌社編,民79 年9 月10 日「『人民日報』要求加強反『自由化』鬥」中共問題資料週刊, 433 期, pp. 11-13 。
     中國大陸研究,民8 l. 3 `第35卷第3 期。
     Rilla Dean Mills 著,田秀萍譯,民76 ,「共產世界大眾媒介在說服和意見塑造上的功能」,新聞學研究第三十八集,國立政治大學。
     朱立, 1987年2 月「變與不變之間--中共新聞政策的走向」遠見雜誌第八期。
     朱立, 1987年2 月號「五星旗下的新聞自由--論中共新聞改革的常與變」明報月刊, pp. 32-41。
     朱立, 1988 年5月號,從階級鬥爭到鳥籠新聞政策--中共的新聞觀,天下雜誌。
     李瞻民80,「 大陸新聞事業現況之分析」大陸傳播媒體學術研討會。
     朱國誠,1991 年4 月「以黨領政的路線不變」中國論壇第31 卷7 期
     林清察,民78 . 11,「 析當前中共對台策略」中國大陸月刊,見中共問題資料週刊, pp. 7-11 。
     John J.Karch 著,張文萍譯,民76,「共產世界的新聞及其功用」,新聞學研究第三十八集,國立政治大學。
     姚誠,民74 年2 月「 中共的政治傳播」匪情日報,第二十七卷 八期,台北出版, p. 63 。
     郭俊良,民69 . 12,「守門行為研究的歷史回顧與研究途徑的考慮」,報學第六卷五期, pp.57-62。
     陳北新,民78,「中共積極加強整頓新聞工作」中共問題資料週刊, 396 期,中共問題資料雜誌社出版, pp. 38-39 。
     國防部軍事情報局,民78 ,「十年來中共的新聞出版改革」匪情年報, pp. 4-77 。報學,民78 ` p. 138 。
     榮泰,民76 年12 月「 析中共對我開放大陸探親之反應」中國大陸研究第30 卷,第5 期。
     楊開煌,民78.4,"對中共「對台工作」之分析"東亞季刊,第24 卷第4 期,政大東亞所, pp.34-42 。
     楊開煌,民80 年6 月19 目「 大陸政體下媒介組織及南色之變遷--解釋典範的探討」大陸傳播媒體學術研討會。
     Donald R. Shanor著 榮麗芳譯,民76,「共產世界的新聞自由」,新聞學研究第三十八集,國立政治大學。
     Lilita Dzirkals 著,鄭自隆譯,民76.11. 28,出版「共產國家的報業控制」新聞學研究第三十八集,國立政治大學。
     聞立中,民76.10 , " 假學術、真統戰"聯合月刊, 75 期。
     劉平鄰,民77,"針對中共統戰,戰術應求接近,戰距拉長距離"白白中國月刊。
     魯道夫(Jog-Meinhard RudoIph) ,任孝琦摘譯,民73 年10 月「大陸如何報導台灣消息? 」聯合月刊,第39 期。
     盧練宜,民78` 「中共頑抗潮流、新聞政策更趨嚴苛」中共問題資料週刊396 期, p. 37 `中共問題資料雜誌社出版,轉載自青年日報,民80 年12 月8 日。
     歐君旦,民國81 年1 月「 半世紀後,要延安,不要聖地」大陸現場雜誌, 11 期。
     聯合月刊,民76.9,74 期「 從一個探親的故事,看共黨統戰下的中國式接觸」
     
     三:書籍類
     王洪均,民七十五年,新聞採訪學,作者自印。
     王石番,民78 `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其實證`幼獅文化事業公司印行。
     共黨問題研究中心編,中國大陸綜覽,民78 年9 月修定版。
     共黨問題研究中心綿,民國78 年9 月,中共「一國兩制」的理論與實際。
     朱新民、唐國英、張清合、葉蔭、實鴻君合著,民74 `中圈大陸研究,五南出版社。
     李金銓,民71 `大眾傳播學政大新聞研究所。
     -------------民76 `大眾傳播理論,三民書局,第三版。
     李瞻,民77 `新聞學原理,攻大新聞研究肘。
     汪琪,民72 `文化與傳播,台北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汪駿,中共對華僑的統戰與經濟略奪,攻大圖書館。(無日期、出版商)
     吳挽瀾芽,民的,行政組織與管理,文景書局, p. 1 。
     祝基瀅,`民75 ,`政治傳播學,三民書局。
     徐佳士,民76 `大眾傳播理論,正中書局。
     彭芸,民75 年,政治傳播,巨流圖書公司, p. 177 。
     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李亦園合著,民73 年,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下冊),台北:東華書局。
     潘家慶,民42 `傳播、媒介與社會,三版,台灣商務印書館, p. 39 。
     四:報章類
     中央日報,民國76 年10 月15 日, p. 1 。
     中央日報,民76 年10 月21 日, p. 2 。
     中國時報,民76 年10 月2 日, p. 1 , 「 中共為加強對台統戰,今起國務院宣佈籌設「台灣辦公室」專門負責對台事務」
     中國時報,民80 年3 月23 日, p. 2。
     中國時報,民78 年12 月8 日「 中共加緊控制傳播媒體」
     聯合報,民76 年8 月15 日, p. 1 。
     聯合報,民76 年10 月15 日, p. 2 。
     聯合報,民81 年1 月13 白, p. 4 。
     香港大公報, 1987 年10 月3日。
     香港大公報, 1987 年10 月18 日, p. 2 。
     香港大公報, 1987 年10 月20 日, p.2 。
     香港大公報, 1987 年10 月24 日, p. 2 .
     香港信報, 1986 年1 月11 日。
     香港明報, 1987 年10 月20 目, p. 4 。
     香港明報, 1987 年11 月6 日、7 日, p. 1 。
     香港文匯報, 1987 年10 月25 日, p. 15 。
     人民日報『海外版』,1987 年9 月19 日, p. 1 ,「台灣同胞迫切要求回大陸探親,大陸各界表示歡迎將熱情接待」
     人民日報『海外版』,1987 年9 月30 日,p. 1 ,「葉飛副委員長舉行盛大招待會歡迎來京參加國慶的海外僑胞」
     人民日報『海外版』 , 1987 年10 月1 日, p. 1 , 「 趙紫陽舉行國慶招待會」。
     人民日報『海外版』,1987 年10 月17 日, p. 1 `「歡迎台灣同胞到大陸探親」
     人民日報『海外版』,1987 年11 月15 日, p. 1 `「中共中央邀請黨外人士共商國事」
     ◎1986
     人民日報, 1986 年10 月1 日, p. 4 。
     人民日報, 1986 年10 月1 日, p. 1 。
     人民日報, 1986 年10 月11 日, p. 4 。
     人民日報, 1986 年10 月13 目, p. 3 。
     人民日報, 1986 年10 月27 日, p. 3 「台(中國時報)社論談兩岸關係」。
     人民日報, 1986 年11 月1 日, p. 3 。
     人民日報, 1986 年11 月13 日, p. 1。
     人民日報, 1986 年11 月16 日, p. 3 。
     人民日報, 1986 年11 月28 日, , p. 1。
     人民目報, 1986 年11 月30 日, , p. 3。
     人民日報, 1986 年12 月4 日, p. 1.。
     人民日報, 1986 年12 月8 日, p. 4 。
     人民日報, 1986 年12 月13 日, p. 4。
     ◎1987
     人民日報, 1987 年1 月11日`p . 1;p . 3 ` 「吳大猷在香港談台灣科學發展情況」
     人民自報, 1987 年1 月15 日, p. 5 ` 「滕藤在全國省報總編輯座談會上的講
     話」。
     人民日報, 1987 年1 月24 日, p. 4 ` 「 越安定團結,越有利于祖國和平統
     一一訪大陸定居的蔣信善先生」。
     人民日報, 1987 年3 月2 日, p. 6 , 「 紀念台灣「二二八起義』四十週年一海峽兩岸同胞在紐約集會」
     人民回報, 1987.3.24,p.3 。
     人民日報, 1987 年3月31日, p.2 。
     人民日報, 1987 年4 月17 日, p. 1 。
     人民日報, 1987 年4 月21 日, p. 3 ,「國家版權局作出進一步規訂,依法保護台灣同胞作品版權」
     人民日報, 1987 年4 月26 日, p. 4 ` 「土家族台屬彭耀華為兩岸親人當鴻雁,三年多來替六十多名台屬找到親人」。
     人民日報, 1987 年5 月17 日, p. 1 。
     人民日報, 1987 年5 月28 日, p.1,「楊尚昆在洛杉機世界事務委員會的歡迎宴會上發表談話」
     人民日報, 1987 年6 月7 日, p.1; p.6
     人民日報, 1987 年7 月15 日, p.1,「福建漁船在鄰近海域從事海上生產,台灣軍艦漁政船竟多次以暴力驅逐」
     人民日報, 1987 年7 月24 日, p. 4,「台灣當局解嚴仍然禁止兩岸往來,民眾要求「 三通』呼聲增高」。
     人民日報, 1987 年9 月11,p.1,「首都新聞界座談會提出嚴格紀律糾正新聞隊伍中的不正之風」
     人民日報, 1987 年9 月13 日,p. 4,「台灣漁輪邊到石浦漁港避颱風。象山縣領導登慰問台灣同胞」
     人民日報, 1987 年10 月19 日, p. 1 。
     人民日報, 1987 年9 月30 日, p.1 。
     人民自報, 1987 年10 月1 白, p. 1 。
     人民日報, 1987 年10 月1 日, p. 1 。
     人民日報, 1987 年10 月15 日, p. 1 。
     人民日報, 1987 年10 月16 日, p. 4 。
     人民日報, 1987 年10 月17 日, p. 1 。
     人民日報, 1987 年10 月18 日, p. 1 。
     人民日報, 1987 年10 月19 日, p. 4 。
     人民日報? 1987 年10 月25 日? p. 4 。
     人民日報? 1987 年1 月15 日. p. 1 。
     人民日報? 1987 年1 月19 日`p . 4,「梁實秋長女梁文茜為父奔喪遭到拒絕,台灣當局違反人倫親情引起民眾不滿」。
     ◎1988
     人民日報, 1988 年1 月3 日. p. 1 。
     人民日報, 1988 年1 月7 日`p.3` 「 飛越海峽的雲雀--台灣女歌星王秀如」
     人民日報, 1988 年1 月11 日, p. 1 , 「 我破獲一起台灣國民黨特務案件」
     人民日報, 1988 年1 月16 日, p. 4 。
     人民日報, 1988 年l 月19 日, p.3` 「 歌聲溝通兩岸情,北京舉行台灣歌曲
     演唱會」。
     人民日報, 1988 年l 月21 白, p. 4 。
     人民日報, 1988 年3 月4 日`p.3 ` 「 台灣報紙發表文章,盛讚大陸電影邁進國際影壇」
     人民日報, 1988 年3 月18 日`p.4,「台將委託民間單位辦理寄往大陸信件業務」
     人民日報, 1988 年3 月20 白`p.1,「台灣將贊助紅十字會代轉寄往大陸信件」。
     人民日報, 1988 年3 月21 日, p. 2 。
     人民日報, 1988 年4 月3 日`p.5,「阿,相思樹」。
     人民日報, 1988 年4 月6 日,p. 4 。
     人民日報, 1988 年4 月13 日人p . 3,「新聞立法迫在眉睫」。
     人民日報? 1988 年4 . 21, p.3
     人民自報, 1988 年6 月13 日,p. 4,「台灣自去年以來,已發生三十七起綁架學童勒索案件,令社會震憾」。
     人民日報, 1988 年7 月3 日, p. 8 。
     人民日報, 1988 年9 月7 日, p. 1 。
     人民日報, 1988 年9 月14 日, p. 1 。
     人民日報? 1988 年9 月27 日, p. 1 。
     人民日報, 1988 年10 月29 日, p.1,「台灣「行政院』決定,部分大陸原料入台關稅優待」
     人民日報, 1988 年12 月9 日, p . 1 。
     人民日報, 1988 年12 月27 日, p. 4 。
     ◎1989
     人民日報, 1989 年1 月2 日, p. 4 0
     人民日報, 1989 年1 月24 日, p.1 「 我對外資項目採取保護政策,台灣投資者可享受特殊優待」。
     人民日報, 1989 年2 月25 日, p`.1` 「 首都新聞法律界及有關人士舉行座談--輿論監督面臨挑戰,各方呼籲排除障礙」
     人民日報, 1989 年2 月26 日, p.5` 「 台灣來的投資者一記平湖企業城董事長王明先生」
     人民日報, 1989 年2 月27 日, p. 1 0
     人民日報, 1989 年3 月17 日, p. 2` 「 外交部發言人說,菲律賓對台關係法草案,有違中菲建交公報原則」。
     人民日報, 1989 年4 月2 日, p. 2` 「 哲里木幾童版畫展出台北」。
     人民日報, 1989 年9 月27 日, p.1
     ◎1990
     人民日報, 1990 年6 月12 日, p.1 。
     人民日報, 1990 年6 月17 日, p. 3 。
     人民日報, 1990 年7 月12 日, p. 1
     人民日報, 1990 年7 月12 日, p. 4 。
     人民曰報, 1990 年7 月17 日, p. 4 。
     人民日報, 1990 年7 月31 日, p. 4 。
     人民日報, 1990 年8 月10 白, p. 4 。
     人民日報, 1990 年8 月19 日, p. 4 。
     人民日報, 1990 年8 月21 日, p. 4 。
     人民日報, 1990 年8 月23 日, p. 4 。
     人民日報, 1990 年9 月3 日, p. 1 。
     人民日報, 1990 年9 月26 日, p. 4 .
     五:大陸原始資料
     于鐵,1980 年「 建議改革新聞幹部體制」新聞戰線, 1980 年11期, p. 11 0
     王維,1980 年「 報紙應以發表新聞為主」新聞戰線, 1980 年2期p.3 。
     中共研究雜誌社編印「 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1978 年12 月22 日通過,中共十一屆三中金會以來中共首要講話及文件選編,上?。中共原始資料選輯專題類第三集之一, pp. 1-16 。
     中共研究雜誌社編印.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
     會告台灣同胞書」1979 年1 月1 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共首要講話及文件選編,上冊。中共原始資料選輯專題類,第三集之一」pp,.34-38
     鄧小平」1980 年1 月16日「 目前的形勢和任務」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共首要講話及文件選編,上?,中共原始資料選輯專題類,第三集之一,中共研究雜誌社編印pp. 306-344 。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編,中國新聞年鑑」1982 年,p. 72 。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編,中國新聞年鑑, 1983 年, p. 68 。
     尹家銳, 1980 年「 認真編審,嚴格把關」新聞戰線, 1980 年6 期, p. 39 。
     本刊記者1982 年「 報紙改革談」新聞戰線」1982 年7 期,pp. 9-11 。
     丙寅, 1987 年「 宣傳工作必須講效果」新聞戰線, 1987 年8 期, pp. 13-15 。
     江澤民, 1989 年「 闡明新聞工作基本方針」新聞戰線, 1989 年12期,pp. 3-5.
     余致俊, 1980 年「 論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後,報紙的性質和任務」,新聞學論集第一輯,人民大學出版。
     宋平, 1980 年「 黨委要領導好報紙」新聞戰線, 1980 年6 期,p.15 。
     肖華, 1980 年「 對報紙工作談九點希望」新聞戰線, 1980 年6期, p. 6 。
     李良榮,1980 年「 時間性、時效性、時宜性」新聞戰線,1980 年11 期,p. 28
     李赤, 1989 年「 首都新聞界就制訂新聞法中的問題,展開學術討論」新聞學季刊,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 pp. 9-11 。
     李環瑞, 1989 年「 新聞報導必須堅持正面宣傳為主」新聞戰線,1989 年,12 期,p. 7。
     周同,1980 年「 黨報一黨的喉舌」新聞戰線的1980年3期,p. 15 。
     姚文筆, 1987 年「 關於新聞工作者素質的討論綜述」中國新聞年鑒, 1987 年, p. 81 。
     胡耀邦「 關於黨的新聞工作」人民日報, 1985 年4 月14 日, p. 2 。
     胡績偉,1989 年「加緊新聞立法、保護新聞自由」新聞學1989年2月, p.41-42。
     張宗厚、陳祖聲,1983 年,簡明新聞學,人民日報出版社, p. 291 。
     張偉國, 1989 年「 新聞改革與新聞立法」新聞學季刊, 1989 年第1 期,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 p. 12 。
     洪穎, 1987 年「黨報報導質量與新聞改革」新聞戰線, 1987年10 期, p. 4-5。
     陸定一, 1982 年「我們對於新聞學基本觀念」中國新聞年鑑,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編, p. 47 。
     評論員,1980 年「 報紙應該多登新聞」,新聞戰線, 1980 年7 期, p. 10 。
     葉劍英,1981. 9. 30,「關於台灣回歸去祖國,實現和平統一的方針政策」見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共首要講話及文件選編,下冊。中共原始資料選輯專題類,第三集之一,中共研究雜誌社編印, pp. 965-967 。
     新華出版社編,1989,中國機構人事導向手冊,新華出版社出版。
     新聞戰線編, 1980 年「 新聞改革的點滴談」新聞戰線, 1980 年第1期,p.15 。
     新聞戰線編, 1980 年「 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對新聞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在五屆三次會議小組討論會上發言摘登」新聞戰線1980 年10 期`pp.2-3 。
     新聞戰線鴿,1980 年「勢在必行」新聞戰線,1980 年1 期, p. 14 。
     劉杰,1982 年「堅持原則、因勢利導」新聞戰線,1982 年7 期, p.8 。
     優學平,1990 年「評胡績偉“新聞自由"的幾個觀點」新聞戰線,1990 年第10 期`pp.17-18 。
     嚴夏,1982 年2 月號「我對中國新聞自由的體會-一名大陸記者的自白」明報月刊。
     瞭望週刊海外版1987.10.26.43 期。
     瞭望海外版,1987. 11. 9 `第45 期,王佩玉「 大陸學者談海峽兩岸開放交流」, pp.10-22 。
     瞭望海外版, 1988.10. 31,第44 期「 北京學者座談台胞探親一年來的兩岸關係」` p. 6-7 。
     六:英文參考書目
     Albig,W.(l938), "The Content of Radio Programs-1925-1935."Social Forces, Vol :16,pp.338-349.
     Bere lson ,Bernard(1952),Content Analysis in Communication Re-
     search, Glencoe:The Free Press
     Berkowitz,Dan, and Pritchard,David(1989),"Political Knowledge and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Journal ism Quarterly, vol.66, no.3-4, p.697.
     Bowes,John E.(1978), "Stereotyping and Communication Accuracy . "journal ism QuarterlyHVol.54, no.1-4, p.70.
     Britannina, Encyclopedia (1970) ,propaganda, ed. , S.V .
     Chu, james C.Y.(1975L" The PRC Journalist as a Cadis. "Curreent Scent, vol :XIII, No.ll, No.V, p.12.
     ----(1984) , "The Gathering Of News About China" ,Gazette33:87-106, p.88-89.
     Dawson, Horace Greely Jr.(l961L"Original and Changed Attitudes, Impressions and Perceptions as Related to the Mass Media Experience of New foreign Students at the University of IOWA, "(Ph.D.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Iowa.)
     Dawson, Richard E. ,Kenneth.Prewitt, and Dawson, Karen S. , (1977) .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Little, Brown Company ( INC) 2nd. Boston.
     Doob, Leonard W.(1956), Publ ic Opinion and Propaganda.New York
     Henry Holt and Company.
     EI luI ,Lacques(1965), Propaganda:The Formation of Men, s Attitudes. Alfred A. Knopf,Inc.,New York.
     Kerlinger, f.N.(1979), Behavioral Research: A Conceptual Approach.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Langton, Kenneth P.(1969), Political Social iz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ondon.
     Lee Chin-Chuan, (1981), "Media Image of America: Problems, Findings and a case study" ,School of journclism: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p.14-27 .
     Liu,Alan P.L.(1981)`" Mass Campaign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ublic Communication Campaigns, Beverly Hills, Calif. :Sage Publications
     MacCombs,Maxwel1 E.& Shaw,.Donald L. (1972)"The agenda-setting
     function of the mass media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vol.36,pp.177-187.
     ----(1977) ,The Emergence of American Political Issues :The A genda-Setting Function of The Press .West Pub.N . Y.
     ----(1981), "The agenda-setting approach" in Handbook of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B everIy Hills, CaIif. : Sage Publieations McClure,R.D.& Patterson,T.E.,(l975),"Setting the political agenda: print vs . network news", Journalism of Communication ,vol.26,no.2,pp.23-28.
     McQuail ,D. (1987),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 An Introduction. Beverly HilIs,Calif. :Sage Publications,2nd,ed,pp. 118-119.
     Meadow,Robert G.(1980),Politics as Communication. ABLEX Publishing
     Corporation.
     Merrill, John C.(1962) ,"The. Image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Ten Mexican Dailies . "Journalist Quarterly Spring.
     ~---(1965),"How Time Stereotyped Three U.S.Presidents", Journalism Quarterly, vol.42.
     Oliphant,C.A.(1964),"The Image of The United States Projected by Peking Review."Journlist Quarterly Summer,pp.416-420
     O`Donnell ,Jowett(1986),Propaganda and Persuasion. Sage Publication, Inc.
     Renshon,Stanley Allen(1977), Hanbook of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Edited by Stanley Allen Renshon,A Division of Macmillan Publishing Co.,Inc.
     Rogers,Eberett M:.& Dearil1g,James W.(l988),"Agenda-setting` research: where has it been,where is it going? " in COMMU NICATION YEARBOOK 11.
     Rubin, Alan M.(l978),"Child and Adolescent Television Use and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Journalism Quarterly,vol.55, no.1-4,
     Sommerlad,E Lloyd(l981) ,"Communication In the New China. "in Media Asia,Vol:8,No.4.
     Stone, Phillp J.(l966),"The General Inquirer: A Computer approach to Content . Analysis",Cambrige: The M.I . T.Press,P.5.
     Tan,Alexis S.and Suarchavavat,Kultida (1988),"American TV and Social Stereotypes of Americans in Thailand.", Journalism Quarterly,vol.65,no.3-4.
     Zaharopoulos, Thirnios (l989),"The Image of the U.S. in the Greek Press." Journalism Quarterly,vol.66,no.1-2 .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新聞學系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466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王石番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沈湘燕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SHEN, XIANG-YANen_US
dc.creator (作者) 沈湘燕zh_TW
dc.creator (作者) SHEN, XIANG-YANen_US
dc.date (日期) 1992en_US
dc.date (日期) 1991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May-2016 15:11:42 (UTC+8)-
dc.date.available 2-May-2016 15:11:42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May-2016 15:11:42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B200200466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9097-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新聞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對象-人民日報簡介....................4
     第三節 以往研究的檢視....................5
     第四節 研究範圍....................8
     第二章 文獻探討....................13
     第一節 中共報業的本質及「新聞改革」的影響.................... 14
     一黨有黨營制
     二新聞改革
     第二節 台灣開放探親前後,中共之對台政策與工作.................... 25
     一台灣開放探親前,中共之對台政策與工作
     二台灣開放探親後,中共之對台政策與工作
     第三節 中共報業在對內宣傳的角色探討.................... 37
     一宣傳政策及其方法
     二政治觀念的政治社會化
     三認知環境的議題設定
     四塑造形象的功能
     第三章 研究方法....................59
     第一節 內容分析的定義....................59
     第二節 類目擬定與分析單位....................62
     第三節 分析單位、統計方法與信度考驗....................76
     第四節 預測問題....................77
     第四章 資料分析.................... 82
     第一節 整體台灣新聞之分析....................82
     第二節 各地區台灣新聞的報導方式分析....................107
     第五章 結論....................118
     第一節 報紙內容與技巧之主要發現....................118
     第二節 人民日報對內報導台灣新聞的特性,與中共對台政策之關係....................129
     第三節 檢討與建議....................135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4661en_US
dc.title (題名) 開放探親前後人民日報有關台灣報導的比較分析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國內碩士論文
     賴睯,民55,「人民日報社論之反美宣傳分析」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吳清林,民67,「中共大眾傳播結構與宣傳政策之研究」文化大學大陸問題研究所。
     李宗桂「外交關係與報紙塑造他國印象之相關性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民67。
     黃祝萍,民69,「『人民日報』對『四個現代化』政策之傳播策略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朱旭達,民71,「中共對我心戰之研究-策略、技術作為演變之分析」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所。
     龔麗英,民72,「中共對台統戰宣傳之研究」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
     許永煙,民73,「中央日報、人民日報在中美斷交前後,所塑造之美國形象比較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易治民,民74,「中美斷交前後,中共人民回報有關台灣報導的比較分析」國立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
     王旭,民74,「中共傳播媒介塑造的台灣形象-以人民日報「今日台灣』專欄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蕭迪玉,民75,「中共四個現代化時期新聞政策之研究-人民日報改版後的內容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齊怡,民75,「中共人民日報、南方自報之廣告內容及其趨勢」,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孫順章,民75,「中共人民日報現階段對內對外策略之研究」文化大學大陸問題研究所。
     呂穎悟,民76,「中共現階段對我統戰之研究」文化大學大陸問題研究所。
     張志雄,民76,「中共新聞改革前後,宣傳之比較分析-以「人民日報』為例」國立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所。
     榮麗芳,民76,「中共人民日報大陸版與海外版之比較研究-以港台消息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李奎泰,民77,「當前中共「新時期統一戰線』之研究: 1978 年以來中共政治與統一戰線之相互關係」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期刊類
     大陸情勢週刊, 79 年.1-4 月, 917 期, p. 1 。
     中共問題資料雜誌社編「中共的喉舌--『人民日報』創刊四十週年」問題資料週刊, 320 期, p. 3 。
     中共問題資料雜誌社編,民77 年8 月1 日「 紅頭文件封殺大陸民辦報紙」,中共問題資料週刊,第325 期, p. 15 。
     中共問題資料週刊,民78.9.18 `第383 期, pp.18-19 。
     中共問題資料雜誌社編,民79 年9 月10 日「『人民日報』要求加強反『自由化』鬥」中共問題資料週刊, 433 期, pp. 11-13 。
     中國大陸研究,民8 l. 3 `第35卷第3 期。
     Rilla Dean Mills 著,田秀萍譯,民76 ,「共產世界大眾媒介在說服和意見塑造上的功能」,新聞學研究第三十八集,國立政治大學。
     朱立, 1987年2 月「變與不變之間--中共新聞政策的走向」遠見雜誌第八期。
     朱立, 1987年2 月號「五星旗下的新聞自由--論中共新聞改革的常與變」明報月刊, pp. 32-41。
     朱立, 1988 年5月號,從階級鬥爭到鳥籠新聞政策--中共的新聞觀,天下雜誌。
     李瞻民80,「 大陸新聞事業現況之分析」大陸傳播媒體學術研討會。
     朱國誠,1991 年4 月「以黨領政的路線不變」中國論壇第31 卷7 期
     林清察,民78 . 11,「 析當前中共對台策略」中國大陸月刊,見中共問題資料週刊, pp. 7-11 。
     John J.Karch 著,張文萍譯,民76,「共產世界的新聞及其功用」,新聞學研究第三十八集,國立政治大學。
     姚誠,民74 年2 月「 中共的政治傳播」匪情日報,第二十七卷 八期,台北出版, p. 63 。
     郭俊良,民69 . 12,「守門行為研究的歷史回顧與研究途徑的考慮」,報學第六卷五期, pp.57-62。
     陳北新,民78,「中共積極加強整頓新聞工作」中共問題資料週刊, 396 期,中共問題資料雜誌社出版, pp. 38-39 。
     國防部軍事情報局,民78 ,「十年來中共的新聞出版改革」匪情年報, pp. 4-77 。報學,民78 ` p. 138 。
     榮泰,民76 年12 月「 析中共對我開放大陸探親之反應」中國大陸研究第30 卷,第5 期。
     楊開煌,民78.4,"對中共「對台工作」之分析"東亞季刊,第24 卷第4 期,政大東亞所, pp.34-42 。
     楊開煌,民80 年6 月19 目「 大陸政體下媒介組織及南色之變遷--解釋典範的探討」大陸傳播媒體學術研討會。
     Donald R. Shanor著 榮麗芳譯,民76,「共產世界的新聞自由」,新聞學研究第三十八集,國立政治大學。
     Lilita Dzirkals 著,鄭自隆譯,民76.11. 28,出版「共產國家的報業控制」新聞學研究第三十八集,國立政治大學。
     聞立中,民76.10 , " 假學術、真統戰"聯合月刊, 75 期。
     劉平鄰,民77,"針對中共統戰,戰術應求接近,戰距拉長距離"白白中國月刊。
     魯道夫(Jog-Meinhard RudoIph) ,任孝琦摘譯,民73 年10 月「大陸如何報導台灣消息? 」聯合月刊,第39 期。
     盧練宜,民78` 「中共頑抗潮流、新聞政策更趨嚴苛」中共問題資料週刊396 期, p. 37 `中共問題資料雜誌社出版,轉載自青年日報,民80 年12 月8 日。
     歐君旦,民國81 年1 月「 半世紀後,要延安,不要聖地」大陸現場雜誌, 11 期。
     聯合月刊,民76.9,74 期「 從一個探親的故事,看共黨統戰下的中國式接觸」
     
     三:書籍類
     王洪均,民七十五年,新聞採訪學,作者自印。
     王石番,民78 `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其實證`幼獅文化事業公司印行。
     共黨問題研究中心編,中國大陸綜覽,民78 年9 月修定版。
     共黨問題研究中心綿,民國78 年9 月,中共「一國兩制」的理論與實際。
     朱新民、唐國英、張清合、葉蔭、實鴻君合著,民74 `中圈大陸研究,五南出版社。
     李金銓,民71 `大眾傳播學政大新聞研究所。
     -------------民76 `大眾傳播理論,三民書局,第三版。
     李瞻,民77 `新聞學原理,攻大新聞研究肘。
     汪琪,民72 `文化與傳播,台北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汪駿,中共對華僑的統戰與經濟略奪,攻大圖書館。(無日期、出版商)
     吳挽瀾芽,民的,行政組織與管理,文景書局, p. 1 。
     祝基瀅,`民75 ,`政治傳播學,三民書局。
     徐佳士,民76 `大眾傳播理論,正中書局。
     彭芸,民75 年,政治傳播,巨流圖書公司, p. 177 。
     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李亦園合著,民73 年,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下冊),台北:東華書局。
     潘家慶,民42 `傳播、媒介與社會,三版,台灣商務印書館, p. 39 。
     四:報章類
     中央日報,民國76 年10 月15 日, p. 1 。
     中央日報,民76 年10 月21 日, p. 2 。
     中國時報,民76 年10 月2 日, p. 1 , 「 中共為加強對台統戰,今起國務院宣佈籌設「台灣辦公室」專門負責對台事務」
     中國時報,民80 年3 月23 日, p. 2。
     中國時報,民78 年12 月8 日「 中共加緊控制傳播媒體」
     聯合報,民76 年8 月15 日, p. 1 。
     聯合報,民76 年10 月15 日, p. 2 。
     聯合報,民81 年1 月13 白, p. 4 。
     香港大公報, 1987 年10 月3日。
     香港大公報, 1987 年10 月18 日, p. 2 。
     香港大公報, 1987 年10 月20 日, p.2 。
     香港大公報, 1987 年10 月24 日, p. 2 .
     香港信報, 1986 年1 月11 日。
     香港明報, 1987 年10 月20 目, p. 4 。
     香港明報, 1987 年11 月6 日、7 日, p. 1 。
     香港文匯報, 1987 年10 月25 日, p. 15 。
     人民日報『海外版』,1987 年9 月19 日, p. 1 ,「台灣同胞迫切要求回大陸探親,大陸各界表示歡迎將熱情接待」
     人民日報『海外版』,1987 年9 月30 日,p. 1 ,「葉飛副委員長舉行盛大招待會歡迎來京參加國慶的海外僑胞」
     人民日報『海外版』 , 1987 年10 月1 日, p. 1 , 「 趙紫陽舉行國慶招待會」。
     人民日報『海外版』,1987 年10 月17 日, p. 1 `「歡迎台灣同胞到大陸探親」
     人民日報『海外版』,1987 年11 月15 日, p. 1 `「中共中央邀請黨外人士共商國事」
     ◎1986
     人民日報, 1986 年10 月1 日, p. 4 。
     人民日報, 1986 年10 月1 日, p. 1 。
     人民日報, 1986 年10 月11 日, p. 4 。
     人民日報, 1986 年10 月13 目, p. 3 。
     人民日報, 1986 年10 月27 日, p. 3 「台(中國時報)社論談兩岸關係」。
     人民日報, 1986 年11 月1 日, p. 3 。
     人民日報, 1986 年11 月13 日, p. 1。
     人民日報, 1986 年11 月16 日, p. 3 。
     人民日報, 1986 年11 月28 日, , p. 1。
     人民目報, 1986 年11 月30 日, , p. 3。
     人民日報, 1986 年12 月4 日, p. 1.。
     人民日報, 1986 年12 月8 日, p. 4 。
     人民日報, 1986 年12 月13 日, p. 4。
     ◎1987
     人民日報, 1987 年1 月11日`p . 1;p . 3 ` 「吳大猷在香港談台灣科學發展情況」
     人民自報, 1987 年1 月15 日, p. 5 ` 「滕藤在全國省報總編輯座談會上的講
     話」。
     人民日報, 1987 年1 月24 日, p. 4 ` 「 越安定團結,越有利于祖國和平統
     一一訪大陸定居的蔣信善先生」。
     人民日報, 1987 年3 月2 日, p. 6 , 「 紀念台灣「二二八起義』四十週年一海峽兩岸同胞在紐約集會」
     人民回報, 1987.3.24,p.3 。
     人民日報, 1987 年3月31日, p.2 。
     人民日報, 1987 年4 月17 日, p. 1 。
     人民日報, 1987 年4 月21 日, p. 3 ,「國家版權局作出進一步規訂,依法保護台灣同胞作品版權」
     人民日報, 1987 年4 月26 日, p. 4 ` 「土家族台屬彭耀華為兩岸親人當鴻雁,三年多來替六十多名台屬找到親人」。
     人民日報, 1987 年5 月17 日, p. 1 。
     人民日報, 1987 年5 月28 日, p.1,「楊尚昆在洛杉機世界事務委員會的歡迎宴會上發表談話」
     人民日報, 1987 年6 月7 日, p.1; p.6
     人民日報, 1987 年7 月15 日, p.1,「福建漁船在鄰近海域從事海上生產,台灣軍艦漁政船竟多次以暴力驅逐」
     人民日報, 1987 年7 月24 日, p. 4,「台灣當局解嚴仍然禁止兩岸往來,民眾要求「 三通』呼聲增高」。
     人民日報, 1987 年9 月11,p.1,「首都新聞界座談會提出嚴格紀律糾正新聞隊伍中的不正之風」
     人民日報, 1987 年9 月13 日,p. 4,「台灣漁輪邊到石浦漁港避颱風。象山縣領導登慰問台灣同胞」
     人民日報, 1987 年10 月19 日, p. 1 。
     人民日報, 1987 年9 月30 日, p.1 。
     人民自報, 1987 年10 月1 白, p. 1 。
     人民日報, 1987 年10 月1 日, p. 1 。
     人民日報, 1987 年10 月15 日, p. 1 。
     人民日報, 1987 年10 月16 日, p. 4 。
     人民日報, 1987 年10 月17 日, p. 1 。
     人民日報, 1987 年10 月18 日, p. 1 。
     人民日報, 1987 年10 月19 日, p. 4 。
     人民日報? 1987 年10 月25 日? p. 4 。
     人民日報? 1987 年1 月15 日. p. 1 。
     人民日報? 1987 年1 月19 日`p . 4,「梁實秋長女梁文茜為父奔喪遭到拒絕,台灣當局違反人倫親情引起民眾不滿」。
     ◎1988
     人民日報, 1988 年1 月3 日. p. 1 。
     人民日報, 1988 年1 月7 日`p.3` 「 飛越海峽的雲雀--台灣女歌星王秀如」
     人民日報, 1988 年1 月11 日, p. 1 , 「 我破獲一起台灣國民黨特務案件」
     人民日報, 1988 年1 月16 日, p. 4 。
     人民日報, 1988 年l 月19 日, p.3` 「 歌聲溝通兩岸情,北京舉行台灣歌曲
     演唱會」。
     人民日報, 1988 年l 月21 白, p. 4 。
     人民日報, 1988 年3 月4 日`p.3 ` 「 台灣報紙發表文章,盛讚大陸電影邁進國際影壇」
     人民日報, 1988 年3 月18 日`p.4,「台將委託民間單位辦理寄往大陸信件業務」
     人民日報, 1988 年3 月20 白`p.1,「台灣將贊助紅十字會代轉寄往大陸信件」。
     人民日報, 1988 年3 月21 日, p. 2 。
     人民日報, 1988 年4 月3 日`p.5,「阿,相思樹」。
     人民日報, 1988 年4 月6 日,p. 4 。
     人民日報, 1988 年4 月13 日人p . 3,「新聞立法迫在眉睫」。
     人民日報? 1988 年4 . 21, p.3
     人民自報, 1988 年6 月13 日,p. 4,「台灣自去年以來,已發生三十七起綁架學童勒索案件,令社會震憾」。
     人民日報, 1988 年7 月3 日, p. 8 。
     人民日報, 1988 年9 月7 日, p. 1 。
     人民日報, 1988 年9 月14 日, p. 1 。
     人民日報? 1988 年9 月27 日, p. 1 。
     人民日報, 1988 年10 月29 日, p.1,「台灣「行政院』決定,部分大陸原料入台關稅優待」
     人民日報, 1988 年12 月9 日, p . 1 。
     人民日報, 1988 年12 月27 日, p. 4 。
     ◎1989
     人民日報, 1989 年1 月2 日, p. 4 0
     人民日報, 1989 年1 月24 日, p.1 「 我對外資項目採取保護政策,台灣投資者可享受特殊優待」。
     人民日報, 1989 年2 月25 日, p`.1` 「 首都新聞法律界及有關人士舉行座談--輿論監督面臨挑戰,各方呼籲排除障礙」
     人民日報, 1989 年2 月26 日, p.5` 「 台灣來的投資者一記平湖企業城董事長王明先生」
     人民日報, 1989 年2 月27 日, p. 1 0
     人民日報, 1989 年3 月17 日, p. 2` 「 外交部發言人說,菲律賓對台關係法草案,有違中菲建交公報原則」。
     人民日報, 1989 年4 月2 日, p. 2` 「 哲里木幾童版畫展出台北」。
     人民日報, 1989 年9 月27 日, p.1
     ◎1990
     人民日報, 1990 年6 月12 日, p.1 。
     人民日報, 1990 年6 月17 日, p. 3 。
     人民日報, 1990 年7 月12 日, p. 1
     人民日報, 1990 年7 月12 日, p. 4 。
     人民曰報, 1990 年7 月17 日, p. 4 。
     人民日報, 1990 年7 月31 日, p. 4 。
     人民日報, 1990 年8 月10 白, p. 4 。
     人民日報, 1990 年8 月19 日, p. 4 。
     人民日報, 1990 年8 月21 日, p. 4 。
     人民日報, 1990 年8 月23 日, p. 4 。
     人民日報, 1990 年9 月3 日, p. 1 。
     人民日報, 1990 年9 月26 日, p. 4 .
     五:大陸原始資料
     于鐵,1980 年「 建議改革新聞幹部體制」新聞戰線, 1980 年11期, p. 11 0
     王維,1980 年「 報紙應以發表新聞為主」新聞戰線, 1980 年2期p.3 。
     中共研究雜誌社編印「 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1978 年12 月22 日通過,中共十一屆三中金會以來中共首要講話及文件選編,上?。中共原始資料選輯專題類第三集之一, pp. 1-16 。
     中共研究雜誌社編印.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
     會告台灣同胞書」1979 年1 月1 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共首要講話及文件選編,上冊。中共原始資料選輯專題類,第三集之一」pp,.34-38
     鄧小平」1980 年1 月16日「 目前的形勢和任務」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共首要講話及文件選編,上?,中共原始資料選輯專題類,第三集之一,中共研究雜誌社編印pp. 306-344 。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編,中國新聞年鑑」1982 年,p. 72 。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編,中國新聞年鑑, 1983 年, p. 68 。
     尹家銳, 1980 年「 認真編審,嚴格把關」新聞戰線, 1980 年6 期, p. 39 。
     本刊記者1982 年「 報紙改革談」新聞戰線」1982 年7 期,pp. 9-11 。
     丙寅, 1987 年「 宣傳工作必須講效果」新聞戰線, 1987 年8 期, pp. 13-15 。
     江澤民, 1989 年「 闡明新聞工作基本方針」新聞戰線, 1989 年12期,pp. 3-5.
     余致俊, 1980 年「 論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後,報紙的性質和任務」,新聞學論集第一輯,人民大學出版。
     宋平, 1980 年「 黨委要領導好報紙」新聞戰線, 1980 年6 期,p.15 。
     肖華, 1980 年「 對報紙工作談九點希望」新聞戰線, 1980 年6期, p. 6 。
     李良榮,1980 年「 時間性、時效性、時宜性」新聞戰線,1980 年11 期,p. 28
     李赤, 1989 年「 首都新聞界就制訂新聞法中的問題,展開學術討論」新聞學季刊,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 pp. 9-11 。
     李環瑞, 1989 年「 新聞報導必須堅持正面宣傳為主」新聞戰線,1989 年,12 期,p. 7。
     周同,1980 年「 黨報一黨的喉舌」新聞戰線的1980年3期,p. 15 。
     姚文筆, 1987 年「 關於新聞工作者素質的討論綜述」中國新聞年鑒, 1987 年, p. 81 。
     胡耀邦「 關於黨的新聞工作」人民日報, 1985 年4 月14 日, p. 2 。
     胡績偉,1989 年「加緊新聞立法、保護新聞自由」新聞學1989年2月, p.41-42。
     張宗厚、陳祖聲,1983 年,簡明新聞學,人民日報出版社, p. 291 。
     張偉國, 1989 年「 新聞改革與新聞立法」新聞學季刊, 1989 年第1 期,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 p. 12 。
     洪穎, 1987 年「黨報報導質量與新聞改革」新聞戰線, 1987年10 期, p. 4-5。
     陸定一, 1982 年「我們對於新聞學基本觀念」中國新聞年鑑,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編, p. 47 。
     評論員,1980 年「 報紙應該多登新聞」,新聞戰線, 1980 年7 期, p. 10 。
     葉劍英,1981. 9. 30,「關於台灣回歸去祖國,實現和平統一的方針政策」見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共首要講話及文件選編,下冊。中共原始資料選輯專題類,第三集之一,中共研究雜誌社編印, pp. 965-967 。
     新華出版社編,1989,中國機構人事導向手冊,新華出版社出版。
     新聞戰線編, 1980 年「 新聞改革的點滴談」新聞戰線, 1980 年第1期,p.15 。
     新聞戰線編, 1980 年「 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對新聞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在五屆三次會議小組討論會上發言摘登」新聞戰線1980 年10 期`pp.2-3 。
     新聞戰線鴿,1980 年「勢在必行」新聞戰線,1980 年1 期, p. 14 。
     劉杰,1982 年「堅持原則、因勢利導」新聞戰線,1982 年7 期, p.8 。
     優學平,1990 年「評胡績偉“新聞自由"的幾個觀點」新聞戰線,1990 年第10 期`pp.17-18 。
     嚴夏,1982 年2 月號「我對中國新聞自由的體會-一名大陸記者的自白」明報月刊。
     瞭望週刊海外版1987.10.26.43 期。
     瞭望海外版,1987. 11. 9 `第45 期,王佩玉「 大陸學者談海峽兩岸開放交流」, pp.10-22 。
     瞭望海外版, 1988.10. 31,第44 期「 北京學者座談台胞探親一年來的兩岸關係」` p. 6-7 。
     六:英文參考書目
     Albig,W.(l938), "The Content of Radio Programs-1925-1935."Social Forces, Vol :16,pp.338-349.
     Bere lson ,Bernard(1952),Content Analysis in Communication Re-
     search, Glencoe:The Free Press
     Berkowitz,Dan, and Pritchard,David(1989),"Political Knowledge and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Journal ism Quarterly, vol.66, no.3-4, p.697.
     Bowes,John E.(1978), "Stereotyping and Communication Accuracy . "journal ism QuarterlyHVol.54, no.1-4, p.70.
     Britannina, Encyclopedia (1970) ,propaganda, ed. , S.V .
     Chu, james C.Y.(1975L" The PRC Journalist as a Cadis. "Curreent Scent, vol :XIII, No.ll, No.V, p.12.
     ----(1984) , "The Gathering Of News About China" ,Gazette33:87-106, p.88-89.
     Dawson, Horace Greely Jr.(l961L"Original and Changed Attitudes, Impressions and Perceptions as Related to the Mass Media Experience of New foreign Students at the University of IOWA, "(Ph.D.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Iowa.)
     Dawson, Richard E. ,Kenneth.Prewitt, and Dawson, Karen S. , (1977) .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Little, Brown Company ( INC) 2nd. Boston.
     Doob, Leonard W.(1956), Publ ic Opinion and Propaganda.New York
     Henry Holt and Company.
     EI luI ,Lacques(1965), Propaganda:The Formation of Men, s Attitudes. Alfred A. Knopf,Inc.,New York.
     Kerlinger, f.N.(1979), Behavioral Research: A Conceptual Approach.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Langton, Kenneth P.(1969), Political Social iz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ondon.
     Lee Chin-Chuan, (1981), "Media Image of America: Problems, Findings and a case study" ,School of journclism: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p.14-27 .
     Liu,Alan P.L.(1981)`" Mass Campaign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ublic Communication Campaigns, Beverly Hills, Calif. :Sage Publications
     MacCombs,Maxwel1 E.& Shaw,.Donald L. (1972)"The agenda-setting
     function of the mass media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vol.36,pp.177-187.
     ----(1977) ,The Emergence of American Political Issues :The A genda-Setting Function of The Press .West Pub.N . Y.
     ----(1981), "The agenda-setting approach" in Handbook of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B everIy Hills, CaIif. : Sage Publieations McClure,R.D.& Patterson,T.E.,(l975),"Setting the political agenda: print vs . network news", Journalism of Communication ,vol.26,no.2,pp.23-28.
     McQuail ,D. (1987),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 An Introduction. Beverly HilIs,Calif. :Sage Publications,2nd,ed,pp. 118-119.
     Meadow,Robert G.(1980),Politics as Communication. ABLEX Publishing
     Corporation.
     Merrill, John C.(1962) ,"The. Image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Ten Mexican Dailies . "Journalist Quarterly Spring.
     ~---(1965),"How Time Stereotyped Three U.S.Presidents", Journalism Quarterly, vol.42.
     Oliphant,C.A.(1964),"The Image of The United States Projected by Peking Review."Journlist Quarterly Summer,pp.416-420
     O`Donnell ,Jowett(1986),Propaganda and Persuasion. Sage Publication, Inc.
     Renshon,Stanley Allen(1977), Hanbook of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Edited by Stanley Allen Renshon,A Division of Macmillan Publishing Co.,Inc.
     Rogers,Eberett M:.& Dearil1g,James W.(l988),"Agenda-setting` research: where has it been,where is it going? " in COMMU NICATION YEARBOOK 11.
     Rubin, Alan M.(l978),"Child and Adolescent Television Use and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Journalism Quarterly,vol.55, no.1-4,
     Sommerlad,E Lloyd(l981) ,"Communication In the New China. "in Media Asia,Vol:8,No.4.
     Stone, Phillp J.(l966),"The General Inquirer: A Computer approach to Content . Analysis",Cambrige: The M.I . T.Press,P.5.
     Tan,Alexis S.and Suarchavavat,Kultida (1988),"American TV and Social Stereotypes of Americans in Thailand.", Journalism Quarterly,vol.65,no.3-4.
     Zaharopoulos, Thirnios (l989),"The Image of the U.S. in the Greek Press." Journalism Quarterly,vol.66,no.1-2 .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