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論阿底峽及其<<菩提道燈>>對藏傳佛教之影響
作者 張福成
ZHANG, FU-CHENG
貢獻者 蕭金松
XIAO, JIN-SONG
張福成
ZHANG, FU-CHENG
關鍵詞 阿底峽
佛教
入藏
日期 1992
1991
上傳時間 2-May-2016 15:26:19 (UTC+8)
參考文獻 壹、工具書
     張怡蓀主編《藏漢大辭典》,民族出版社,北京,
     1985.7。
     馮蒸編《國外西藏研究概況,1949-1987》中國
     社會科學出版社,北京,1979.7。
     德格版《西藏大藏經總目錄》,彌勒出版社翻印,
     台北,民710《東北大學,東京,1934年》
     台北版《西藏大藏經》,南天出版社,台北,民
     《據德格版》的。《大正藏》,冊32。
     貳、專書
     一、中文
     土觀羅桑卻吉尼瑪著,劉立千譯註,《土觀宗派源流》,
     西藏人民出版社,拉薩。
     山口瑞鳳等著,詳洋主譯,《西藏的佛教》,法爾出版社
     ,台北,民80.2。
     水野弘元等著,許洋主譯,《印度的佛教》,法爾出版社
     ,台北,民77.11。
     王森,《西藏佛教發展史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北
     京,1987.6。
     王輔仁,陳慶英編著,《蒙藏民族關係史略》,中國社會
     科學出版社,北京,1985.10。
     丹珠?奔著,《藏族神靈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北
     京,1990.8。
     布頓大師著,郭和卿譯,《佛教史大寶藏論》,民族出版
     社,北京,1986.3。
     多羅那他著,張建木譯,《印度佛教史》,四川民族出版
     社,四川,1988.3。
     呂?著,《印度佛學思想概論》,天華出版社,台北,民
     71。
     呂?著,《西藏佛學原論》,老古出版社,台北。
     克主大師著,法尊法師譯,《密宗道次第論》,新文豐出
     版社,台北,民63.12。
     法尊法師編,《西藏佛教史》,佛教出版社,台北,
     民67.7。
     法尊法師譯,《阿底峽尊者傳》,佛教出版社,台北,民
     75.1。
     法王周加蒼著,郭和卿譯,《至尊宗咯巴傳》,青海人民
     出版社,青海,1988.10。
     宗喀巴大師造,法尊法師譯,《菩提道次第廣論》,彙文
     堂出版社,台北,民76.4。
     林冠群撰,《吐蕃贊普墀松德贊研究》,台灣商務印書館
     ,台北,民78.4。
     東嘎洛桑亦列著,陳慶英譯,《論西藏政教合一制度》,
     民族出版社,北京,1985.7。
     拔塞囊著,佟錦華,黃市凡譯注,《拔協》,四川民族出
     版社,四川,1990.10。
     岡波巴著,張澄基譯,《岡波巴大師全集選譯》,法爾出
     版社,台北,民79.10。
     查同結布著,張天鎖等譯,《瑪爾巴譯師傳》,西藏人民
     出版社,拉薩,1989.5。
     陳玉蛟著,《阿底峽與菩提道燈釋》,東初出版社,台北
     ,民79.12。
     張澄基著,《佛學今詮》,慧炬出版社,台北,民62.10。
     達倉宗巴班覺桑布著,陳慶英譯,《漢藏史集》,西藏人
     民出版社,拉薩,1988.3。
     傑森達巴嘉晨等著,《遠離四種執著修心法詳解》,
     民78.4。
     蔡巴貢噶多吉著,陳慶英,周潤年譯,《紅史》,西藏人
     民出版社,拉薩,1988.3。
     劉立千編譯,《印藏佛教史》,妙吉祥出版社,台北,民
     78.10
     慧幢等譯,《修菩提道次第初修法門,大乘菩提心法等合
     刊》,白雲寺,嘉義,民80.4。
     廓諾迅魯伯著,郭和卿譯,《青史》,西藏人民出版社,
     拉薩,1985.3。
     二、藏文
     巴沃祖拉成瓦著,智者喜宴,民族出版社,北京,1985。
     寂天著,《入菩薩行論》,瓦拉那西高級佛學院,新德里
     1984。
     夏察札西堅贊著,《西藏笨教源流》,民族出版社,北京
     1987。
     《噶當經卷》,Library of Tibet Works & A.,
     Dharamsala. 1982。
     三、英文
     Alaka Chattopadhyaya著,Atisa and Tibet, Motilal
     Banarsidass. Calacutta, 1967。
     參、期刊論文
     一、中文
     才旦夏茸著,尼瑪太譯:喇勒﹒貢巴饒賽傳略,《西藏研
     究季刊》,1987,NO.1,《西藏研究季刊》編輯部,
     拉薩。
     才讓太:試論苯教研究中的幾個問題,《中國藏學》,
     1988,NO.3`中國藏學出版社,北京。
     不空譯:金剛頂瑜伽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論,《大
     正藏》,冊三十二,NO.1665。
     天親菩薩造,鳩摩羅什譯:發菩提心經論,《大正藏》,
     冊三十二,NO.1659,新文豐出版社,台北。
     卡爾梅(------﹒桑木旦)著:萃教史導論,《國外藏學
     研究選譯》,甘肅民族出版社,1983.3。
     卡爾梅(------﹒桑木旦)著,向紅茄,陳慶英譯:苯教
     歷史及教義概述,《藏族研究譯文集(一)》,中央
     民族學院,北京。
     卡爾梅(卡爾邁﹒桑木旦》著,嚴申村譯:天喇嘛益西沃
     的「文告」,《國外藏學研究譯文集(三)》,中央
     民族學院,北京。
     佟德富﹒班班多杰:佛教在藏漢兩地初傳時期之比較,《
     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88,NO.1,北京。
     沈衛榮:略論元及元以前的沙魯派,《中國藏學》,1988,
     NO.3,中國藏學出版社,北京。
     東智才讓:夏瓊寺歷史概要,《西藏研究》,1985,NO.1
     ,《西藏研究季刊》編輯部,拉薩。
     卻揚宗巴仁波切著:苯教之生活方式,《正法眼(二)》,
     ,噶瑪三乘法輪中心,台北,民76。
     胡進杉:西藏「政教合一制度」形成及原因之研究,政大
     邊政所碩士論文,民70。
     陳玉蛟:「發心」在漢藏佛學中之意義及其在宗教實踐上
     之心理功能,《中華佛學報》,第三期,中華佛學研
     究所,台北,民79.4。
     朗日塘巴著,陳玉蛟譯:修心八頌,《西藏研究會訊》,
     第八期,西藏研究委員會,台北。
     提婆菩薩造,鳩摩羅什譯:百論,《大正藏》,冊二十,
     NO.1569,新文豐出版社,台北。
     龍樹本自在比丘釋:菩提資糧論,《大正藏》,冊三十二
     ,NO.1660,新文豐出版社,台北。
     龍樹菩薩造,施護譯:菩提心離相論,《大正藏》,冊三
     十二,NO1661。
     ---一一,真諦譯:寶行王正論,《大正藏》,冊三十
     二,NO.1656。
     ---一一,義淨譯:龍樹菩薩勸誡王頌,《大正藏》
     冊三十二,NO.1674。
     慧海等譯:大乘修心七義論釋,《大藏經補篇》,冊九,
     彌勒出版社,台北。
     御牧克已:頓悟與漸悟--蓮花戒的「修習次第」,《中觀
     思想》,華宇出版社,台北,民74.12。
     歐陽無畏:喇嘛教,《西藏研究》,中國邊疆歷史語文學
     會編,台北,民49.8。
     蓮花戒菩薩造,法天譯:菩提心觀釋,《大正藏》,冊三
     十二,NO.1663。
     ------一,施護譯:廣釋菩提心論,《大正藏》,冊
     三十二,NO.1664。
     薩迦達欽阿美夏著,陳慶英譯註:薩迦世系史﹒八思巴生
     平,《西藏研究季刊》,1986,NO.1。
     二、藏文
     世親:資糧譚,《德格版藏經》,NO.4509。
     吉美桑珠:略說噶當派宗義的起源與特色,{中國藏學》
     1988,NO.3。
     阿底峽:行集燈,《德格版藏經》,NO.4466。
     ---:一念優波提舍,《德格版藏經》,NO.4476。
     ---:歸依教說《德格版藏經》,NO.4478。
     ---:三昧資糧品《德格版藏經》,NO.4485。
     ---:超世間七支儀軌,《德格版藏經》,NO.4486。
     ---:發心及律儀儀軌次第,《德格版藏經》,
     NO.4490。
     馬鳴:俗諦菩提心修習優波提舍書,《德格版藏經》,
     NO.3911。
     ----:真諦菩提心修習次第書,《德格版藏經》,
     NO.3912。
     勝敵:發菩提心受持本尊儀軌,《德格版藏經》,
     NO.4493。
     蓮花戒:菩提心修習,《德格版藏經》,NO.3913。
     ---一:究竟果燈,《德格版藏經》,NO.2320。
     ---:菩提行燈,《德格版藏經》,NO.2321。
     ---:瑜伽道燈,《德格版藏經》,NO.2322。
     龍樹:發菩提心儀軌,《德格版藏經》,NO.3966。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民族學系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4443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蕭金松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XIAO, JIN-SONG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張福成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ZHANG, FU-CHENGen_US
dc.creator (作者) 張福成zh_TW
dc.creator (作者) ZHANG, FU-CHENGen_US
dc.date (日期) 1992en_US
dc.date (日期) 1991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May-2016 15:26:19 (UTC+8)-
dc.date.available 2-May-2016 15:26:19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May-2016 15:26:19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B2002004443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9442-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民族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前言..........1
     第一節研究動機、目的及範圍..........1
     第二節研究方法及文獻分析..........3
     第二章阿底峽入藏前的西藏局勢..........11
     第一節苯教的復興..........11
     第二節佛教的後弘及其興盛之原因..........20
     第三節一般社會概況..........31
     第三章阿底峽的求學與入藏..........57
     第一節求學與師承..........57
     第二節入藏的原因與經過..........66
     第三節西藏弘法..........72
     第四章《菩提道燈》內容研究..........102
     第一節對七個問題的答覆..........103
     第二節大乘資糧的涵攝--顯密融貫..........108
     第三節大乘資糧的實踐--發菩提心..........115
     第四節大乘資糧的實踐者--勝士夫..........122
     第五章阿底峽及《菩提道燈》對藏傳佛教的影響..........137
     第一節促成噶當派..........138
     第二節對噶舉派的影響..........153
     第三節對格魯派的影響..........163
     第六章結論..........185
     參考書目..........191
     附錄(一)阿底峽撰譯校訂書籍一覽表..........198
     附錄(二)阿底峽入藏大事記要..........210
     附錄(三)阿底峽《菩提道燈》..........216
     附錄(四)朗日塘巴《修心八頌》..........224
     附錄(五)噶當派與各派關係表..........227
     附錄(六)漢藏人名對照表..........228
     附錄(七)阿底峽入藏路線圖..........231
     後記..........232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4443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阿底峽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佛教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入藏zh_TW
dc.title (題名) 論阿底峽及其<<菩提道燈>>對藏傳佛教之影響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壹、工具書
     張怡蓀主編《藏漢大辭典》,民族出版社,北京,
     1985.7。
     馮蒸編《國外西藏研究概況,1949-1987》中國
     社會科學出版社,北京,1979.7。
     德格版《西藏大藏經總目錄》,彌勒出版社翻印,
     台北,民710《東北大學,東京,1934年》
     台北版《西藏大藏經》,南天出版社,台北,民
     《據德格版》的。《大正藏》,冊32。
     貳、專書
     一、中文
     土觀羅桑卻吉尼瑪著,劉立千譯註,《土觀宗派源流》,
     西藏人民出版社,拉薩。
     山口瑞鳳等著,詳洋主譯,《西藏的佛教》,法爾出版社
     ,台北,民80.2。
     水野弘元等著,許洋主譯,《印度的佛教》,法爾出版社
     ,台北,民77.11。
     王森,《西藏佛教發展史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北
     京,1987.6。
     王輔仁,陳慶英編著,《蒙藏民族關係史略》,中國社會
     科學出版社,北京,1985.10。
     丹珠?奔著,《藏族神靈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北
     京,1990.8。
     布頓大師著,郭和卿譯,《佛教史大寶藏論》,民族出版
     社,北京,1986.3。
     多羅那他著,張建木譯,《印度佛教史》,四川民族出版
     社,四川,1988.3。
     呂?著,《印度佛學思想概論》,天華出版社,台北,民
     71。
     呂?著,《西藏佛學原論》,老古出版社,台北。
     克主大師著,法尊法師譯,《密宗道次第論》,新文豐出
     版社,台北,民63.12。
     法尊法師編,《西藏佛教史》,佛教出版社,台北,
     民67.7。
     法尊法師譯,《阿底峽尊者傳》,佛教出版社,台北,民
     75.1。
     法王周加蒼著,郭和卿譯,《至尊宗咯巴傳》,青海人民
     出版社,青海,1988.10。
     宗喀巴大師造,法尊法師譯,《菩提道次第廣論》,彙文
     堂出版社,台北,民76.4。
     林冠群撰,《吐蕃贊普墀松德贊研究》,台灣商務印書館
     ,台北,民78.4。
     東嘎洛桑亦列著,陳慶英譯,《論西藏政教合一制度》,
     民族出版社,北京,1985.7。
     拔塞囊著,佟錦華,黃市凡譯注,《拔協》,四川民族出
     版社,四川,1990.10。
     岡波巴著,張澄基譯,《岡波巴大師全集選譯》,法爾出
     版社,台北,民79.10。
     查同結布著,張天鎖等譯,《瑪爾巴譯師傳》,西藏人民
     出版社,拉薩,1989.5。
     陳玉蛟著,《阿底峽與菩提道燈釋》,東初出版社,台北
     ,民79.12。
     張澄基著,《佛學今詮》,慧炬出版社,台北,民62.10。
     達倉宗巴班覺桑布著,陳慶英譯,《漢藏史集》,西藏人
     民出版社,拉薩,1988.3。
     傑森達巴嘉晨等著,《遠離四種執著修心法詳解》,
     民78.4。
     蔡巴貢噶多吉著,陳慶英,周潤年譯,《紅史》,西藏人
     民出版社,拉薩,1988.3。
     劉立千編譯,《印藏佛教史》,妙吉祥出版社,台北,民
     78.10
     慧幢等譯,《修菩提道次第初修法門,大乘菩提心法等合
     刊》,白雲寺,嘉義,民80.4。
     廓諾迅魯伯著,郭和卿譯,《青史》,西藏人民出版社,
     拉薩,1985.3。
     二、藏文
     巴沃祖拉成瓦著,智者喜宴,民族出版社,北京,1985。
     寂天著,《入菩薩行論》,瓦拉那西高級佛學院,新德里
     1984。
     夏察札西堅贊著,《西藏笨教源流》,民族出版社,北京
     1987。
     《噶當經卷》,Library of Tibet Works & A.,
     Dharamsala. 1982。
     三、英文
     Alaka Chattopadhyaya著,Atisa and Tibet, Motilal
     Banarsidass. Calacutta, 1967。
     參、期刊論文
     一、中文
     才旦夏茸著,尼瑪太譯:喇勒﹒貢巴饒賽傳略,《西藏研
     究季刊》,1987,NO.1,《西藏研究季刊》編輯部,
     拉薩。
     才讓太:試論苯教研究中的幾個問題,《中國藏學》,
     1988,NO.3`中國藏學出版社,北京。
     不空譯:金剛頂瑜伽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論,《大
     正藏》,冊三十二,NO.1665。
     天親菩薩造,鳩摩羅什譯:發菩提心經論,《大正藏》,
     冊三十二,NO.1659,新文豐出版社,台北。
     卡爾梅(------﹒桑木旦)著:萃教史導論,《國外藏學
     研究選譯》,甘肅民族出版社,1983.3。
     卡爾梅(------﹒桑木旦)著,向紅茄,陳慶英譯:苯教
     歷史及教義概述,《藏族研究譯文集(一)》,中央
     民族學院,北京。
     卡爾梅(卡爾邁﹒桑木旦》著,嚴申村譯:天喇嘛益西沃
     的「文告」,《國外藏學研究譯文集(三)》,中央
     民族學院,北京。
     佟德富﹒班班多杰:佛教在藏漢兩地初傳時期之比較,《
     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88,NO.1,北京。
     沈衛榮:略論元及元以前的沙魯派,《中國藏學》,1988,
     NO.3,中國藏學出版社,北京。
     東智才讓:夏瓊寺歷史概要,《西藏研究》,1985,NO.1
     ,《西藏研究季刊》編輯部,拉薩。
     卻揚宗巴仁波切著:苯教之生活方式,《正法眼(二)》,
     ,噶瑪三乘法輪中心,台北,民76。
     胡進杉:西藏「政教合一制度」形成及原因之研究,政大
     邊政所碩士論文,民70。
     陳玉蛟:「發心」在漢藏佛學中之意義及其在宗教實踐上
     之心理功能,《中華佛學報》,第三期,中華佛學研
     究所,台北,民79.4。
     朗日塘巴著,陳玉蛟譯:修心八頌,《西藏研究會訊》,
     第八期,西藏研究委員會,台北。
     提婆菩薩造,鳩摩羅什譯:百論,《大正藏》,冊二十,
     NO.1569,新文豐出版社,台北。
     龍樹本自在比丘釋:菩提資糧論,《大正藏》,冊三十二
     ,NO.1660,新文豐出版社,台北。
     龍樹菩薩造,施護譯:菩提心離相論,《大正藏》,冊三
     十二,NO1661。
     ---一一,真諦譯:寶行王正論,《大正藏》,冊三十
     二,NO.1656。
     ---一一,義淨譯:龍樹菩薩勸誡王頌,《大正藏》
     冊三十二,NO.1674。
     慧海等譯:大乘修心七義論釋,《大藏經補篇》,冊九,
     彌勒出版社,台北。
     御牧克已:頓悟與漸悟--蓮花戒的「修習次第」,《中觀
     思想》,華宇出版社,台北,民74.12。
     歐陽無畏:喇嘛教,《西藏研究》,中國邊疆歷史語文學
     會編,台北,民49.8。
     蓮花戒菩薩造,法天譯:菩提心觀釋,《大正藏》,冊三
     十二,NO.1663。
     ------一,施護譯:廣釋菩提心論,《大正藏》,冊
     三十二,NO.1664。
     薩迦達欽阿美夏著,陳慶英譯註:薩迦世系史﹒八思巴生
     平,《西藏研究季刊》,1986,NO.1。
     二、藏文
     世親:資糧譚,《德格版藏經》,NO.4509。
     吉美桑珠:略說噶當派宗義的起源與特色,{中國藏學》
     1988,NO.3。
     阿底峽:行集燈,《德格版藏經》,NO.4466。
     ---:一念優波提舍,《德格版藏經》,NO.4476。
     ---:歸依教說《德格版藏經》,NO.4478。
     ---:三昧資糧品《德格版藏經》,NO.4485。
     ---:超世間七支儀軌,《德格版藏經》,NO.4486。
     ---:發心及律儀儀軌次第,《德格版藏經》,
     NO.4490。
     馬鳴:俗諦菩提心修習優波提舍書,《德格版藏經》,
     NO.3911。
     ----:真諦菩提心修習次第書,《德格版藏經》,
     NO.3912。
     勝敵:發菩提心受持本尊儀軌,《德格版藏經》,
     NO.4493。
     蓮花戒:菩提心修習,《德格版藏經》,NO.3913。
     ---一:究竟果燈,《德格版藏經》,NO.2320。
     ---:菩提行燈,《德格版藏經》,NO.2321。
     ---:瑜伽道燈,《德格版藏經》,NO.2322。
     龍樹:發菩提心儀軌,《德格版藏經》,NO.3966。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