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鄧小平時代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省份社會發展之研究(1978-1990年)
作者 陳重成
CHEN, CHONG-CHENG
貢獻者 李英明
LI, YING-MING
陳重成
CHEN, CHONG-CHENG
關鍵詞 鄧小平
社會
日期 1992
1991
上傳時間 2-May-2016 15:29:52 (UTC+8)
摘要 中國大陸共產政權的成立,基本上是「逆向型」共產運動中的產物此即中共透過暴力的武鬥爭方式來取得國家機器的主導權,之後再藉由國家機器的強制性力量來從事動員式的共產運動,在這個「逆向型」共產運動的過程中,國家機器的職能和角色被空前地絕對化,而使得中國原本與官方相對疏離而具有獨立自主性的傳統民間社會遭受到破壞、解體,終為中共政權的國家機器所完全宰制。
參考文獻 中文書籍
一、
1.人民日報研究室編。沿海地區經濟發展戰略。北京: 人民日報出版社,一九八八年九月。
2. 于光遠, 主編。我因經濟體制改革的基本問題一理論、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五年。
內容、意義。
3 . 于宗先與高長合編O 海峽兩岸經濟關係之探索。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民國八十年九月。
4 .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理論部編。I 鄧小平文進」中的哲學思想。北京: 廣播出版社,一九八四年八月。
5. 中共十一屆中央全會以求中共首要講話及文件選編(下冊) 台北:中共研究雜誌址,民國七十二年四月。
6.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求重要文獻選讀(上冊) 。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七年五月。
7. 中共中央宣傳部。關於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學習和宣傳綱領。一九五三年十二月。
8.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規劃和「八五」計劃的建議。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一年。
9. 中共中央黨校科研辦公室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指南。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一九八三年九月。
10. 方星、劉子操與郭振編。經濟發展決策與實踐。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一九九O 年六月。
1 1.王洪模等。一九四九~一九八九年的中國一改革開放的歷程。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十一月。
12. 王康編。社會科學辭典。濟南: 山東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八年六月13.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研究中心編。中國人口年鑑一九八五。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八六年。
14. 中國沿海地區小城鎮發展與人口遷移調查研究組。中間沿海地區小城鎮發展與人口遷移。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一九八九年一月。
15. 中國金融學會編。一九九O 中國金融年鑑。北京中國金融年鑑編輯部, 一九九O 年十二月。
16 . 中國科學院國情分析研究小組。生存與發展一中國長期發展之研究。 香港:科華出版有限公司,一九九一年三月。
17. 中國國際經濟關係學會與時事出版社合編。 對外開放理論與實踐。北京:時事出版社,一九八六年九月。
18. 王福如與向美清。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思想研究。瀋陽:遼寧出版社,一九九一年。
19. 文魁。新格局與新秩序中的分配。俠西:俠西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一年六月。
20 . 毛澤東。毛澤東思想萬歲。台北中華民國國際研究所, 一九茲四年複製版。
21.毛澤東。毛澤東著作選集。北京: 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六年六月。
22 . 田志立。全球開放論。北京:東方出版社,一九九O 三月。
23. 古念良等。中國經濟特區的地區性影響。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九年。
24. 田廣等。選擇與發展一中國不發達地區經濟振興斷想。北京:時事出版社,一九八七年十一月。
25. 戎文佐與劉惠明編。 論國際大循環。北京: 經濟日報出版社, 一九八八年五月。
26. 江西省社會科學院編。鄧小子的思想初探。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十月。
27. 列寧。列寧全集第三十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五年。
28. 馬洪。試論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新戰爭。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八四年八月。
29 . 朱煜善。 社會主義中國的基本國情。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O 年八月。
30. 朱嘉明、金岩石與常修澤主編。當代中國:發展、改革、開放。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一九八七年。
31.共黨問題研究中心編。中國大陸綜覽。台北:共黨問題研究中心,民國八十年三月。
32 .吳安家主編。中共政權四十年的回顧與展望/。 二版。台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八十年八月。
33. 李忠杰、徐耀新與魏力。社會主義改革史。 北京:春秋出版社,一九八八年。
34.李英明。 馬克思社會衝突論。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 民國七十九年八月。
35.呂亞力。政治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民國七十四年九月。
36.何康與王郁昭編。中國農村改革十年。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一九九O年七月。
37李華夏主編。大陸經濟。台北:商周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九年六月。
38 . 何博傳。山坳上的中國。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十月。
39. 李強。中國大陸的貧富差別。遼寧:中國婦女出版社,一九八九年三月。
40.李傳章:世界經濟發展趨勢與對策。北京:中國展望出版社,一九八八年。
41.吳敬華。當今中國經濟生活的熱門話題一橫向經濟聯繫的理論與實務。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八月。
42. 店少卿。 西北開發一環境、戰略、對策。蘭卅:蘭卅大學出版社,一九八八年。
43.林白鵬主編。簡明經濟學辭典。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五年。
44. 易君博。政治學論文集:理論與方法。二版。台北:三民書局, 民國六十六年。
45. 林炳秋等編。發展與改革。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O 年十二月。
46. 芶家喜主編。鄧小平的經濟思想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六月。
47. 金耀基。中國現代化與知識份子。台北:時報出版社, 民國六十六年四月。
48. 姚先國。兩極分化:福音還是災難。北京:學苑出版社, 一九八九年三月。
49. 胡和立與鍾朋榮。改革的現實與展望。 青島: 青島出版社, 一九九O 年十月。
50.姚傳旺、張長云與羅張甫主編。鄧小平著作專題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八年五月。
51.范業強與李英時編。尋求發展的社會一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問題研究。北京: 華夏出版社,一九八七年。
52. 洪銀與林金錠。發展經濟學通論。江蘇: 江蘇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O 年一月。
53. 馬克思與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二年。
54. 牟振基主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理論。北京:群眾出版社,一九八八年。
55. 夏禹龍等。論戰略研究。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 一九八七年十月。
56.徐滇慶、雷鼎鳴與張欣編。中國經濟改革一分析、反省、前瞻。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一年。
57. 徐榮安。中國城鄉融合經濟學。北京: 中國展望出版社,一九八八年。
58. 孫孺興許隆主編。中國經濟特區的理論與實踐。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一九八八年。
59. 陳一諮等。中國大陸的改革與發展。台北:桂冠出版社, 一九九一年六月。
60.郭凡生與王偉。貧困與發展。 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八年九月。
61.陳文鴻。陳文鴻論大陸經濟外貿外匯與開放。香港:中國經濟研究諮詢有限公司,一九八九年。
62. 陸先恒。世界體系與資本主義。台北:巨流出版社, 民國七十七年十二月。
63 . 陳秉璋與陳信木。邁向現代化。台北:桂冠出版社, 一九八八年十一月。
?4.國家統計局編。中國統計年鑑一九九一。北京: 中國統計出版社,一九九一年八月。
65. 陳建勳。中國大陸居民消費之實證分析。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民國七十八年九月。
66. 匪偽人民公社原始資料彙編。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第六組編印,民國四十八年元月。
67. 陳棟生與陳吉元。中國地區經濟結構研究。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八年。
68.許嘉獻。社會階層化與社會流動。台北: 三民書局, 民國七十五年五月。
?9. 張佩珍。 中共門戶開放使貿易政策之演變一一九七九~一九八六。台北:中華鐘濟研究院,民國七十七年一月。
70. 黃金樹。中國大陸經濟重心與空間發展狀況之估測。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民國七十五年十一月。
7 1. 張炳光主編。對外開放區經濟。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八年。
72 . 黃雅芳。中間大陸城鎮化的發展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民國七十八年十二月。
73. 張敏文。共匪政治問起論集。台北:中華民國國際關係研究所, 民國六十四年。
74. 游漢明、盧榮俊與張南舟。中國市場與經濟特區。香港: 大學出版印務公司, 一九八五年。
75. 程潞主編。上海市:經濟地理。北京:新華出版社, 一九八七年。
76. 鄒至莊。中國經濟。香港: 中文大學出版社, 一九八六年。
71. 楊君實。現代化與中國共產主義。香港: 中文大學出版社, 一九八七年。
78. 雷。 反思公平。遼寧: 中國婦女出版社, 一九八九年三月。
79. 經濟學研究與經濟學動態編輯部編。建國以來政治經濟學重要問題爭論。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一九八一年六月。
80.福建社會科學院《閩南三角開放區發展戰略研究》課題組。閩南三角開放區發展戰略研究。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四月。
81.厲以寧與秦宛順主氣。中國對外經濟與國際收支研究。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一九九一年二月。
82. 劉光國編。中國經濟發展戰略問題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四年。
83.劉洪編。中國國情。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一九九。 年十月。
84.魯凡之。中國經濟發展論。台北:南方叢書出版社,民國七十七年一月。
85 . 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增訂本) 香港:三聯書店一九八七年。
86.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一九七五~一九八三年)。香港:香港三聯書店,一九八四年。
87. 蔡文輝。社會變遷。台北:三民書局,民國七十七年三月。
88. 蔡北華主編。論對外開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六月。
89. 鄭竹園。台灣模式與大陸現代化。台北:聯經出版社, 民間七十五益。
90.潘振民與羅首初。社會主義微觀經濟均衡論。上海: 上海三聯書店一九八八年六月。
91.鄭蘭蓀與劉鵬編。鄧小平的思想理論研究。北京: 中國書籍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十二月。
92.龍貫海。社會學。台北:三民書局,民國七十四年。
93 . 龍冠海主編。雲五社會科學辭典,第一冊,社會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七十六年。
94. 薛暮橋。論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一九九O年八月。
95.蕭新煌編。低度發展與發展一發展社會學選讀。台北:巨流圖書公司,民國七十四年六月。
96.薩公強。中共十年經改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97. 魏宏森編。發展戰略與區域規劃一理論與方法。重慶: 重慶出版社一九八七年六月。
98 .魏禮群。中國經濟發展與改革。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一九九O 年八月。

中文譯著
1.小鳩正己。大陸市場探索。創意編輯部編譯。台北: 創意力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七年三月。
2. Amin. Samir. 不平等的發展一論邊陲資本主義的社會形構( Unequal Development一 An Essay on the Social Formations of Peripheral Capitalism) 。高譯。台北: 久大、桂冠聯合出版, 一九九O 年元月。
3. Berger, Peter. 發展理論的反省一第三世界發展的困境( Pyramids of Sacrifice一Political Ethics and Social Change ) 。蔡啟明譯。台北: 巨流圖書公司,七十年十二月。
4. Black, C. E. 現代化的動力( The Dynamics of Hodernization ) 。段小光譯.。成
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八年三月。
5. Eisenstadt S. H. 現代化:抗拒與雙邊(Modernization Protest and Change)。張旅平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一九八八年四月。
6. Isaak, Alan C . 政治學的範圍與方法( Scope and Methods of Political Science )
。朱堅章主譯。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民國六十七年十一月。
7.Moore, Wilbert E. 社會變遷( Social Change ) 。俞景蓮譯。台北: 巨流圖書
公司, 民國七十七年四月。
8.Perroux, Francois. 新發展觀( A Hew Concept of Development ) 。張寧與丰子義譯
。北京: 華夏出版社, 一九八七年一月。
9. Selden, Mark. 中國社會主義的政治經濟學(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hinese
Socialism ) 。翁仕杰譯。台北:台灣社會研究叢刊, 一九九一年。
10. Staniland, Martin. 政治經濟學導論( What is Political Economy ? A Study of Social Theory and Underdevelopment ) 。胡祖慶譯。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民
國七十九年五月。
11. Webster. Andrew. 發展社會學( Sociology of Development ) 。陳一筠譯。台北
:久大、桂冠聯合出版,一九九O 年八月。
中文期刊
1.于真。「對一個城市社區的利益群體的剖析」。社會科學(成都),一九九O 年第三期。頁六二~六八。
2 . 王世浚「論國際經濟相互依賴」。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 一九九O 年第二期。頁三~九。
3. 中共南通市委講師團。「鄧小平哲學思想綜述」南通社會科學(蘇州) .一九九O 年二月。頁一三~ 一八。
4. 王光振、左正與劉鴻鈞。「特區產業結構剖析」學術研究(廣州),一九九一年一月。頁六六~七一。
5. 王訓禮。「正確認識和對待我國農民階級」社會科學研究(成都),一九九O 年第五期。頁一O 三~一O八。
6.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課題組。「當代中國社會結構的變遷J 0 管理世界(北京) .一九九一年第一期。頁一七三~一八三。
7. 北京大學「社會分化」課題組。「現階段我國社會結構的分化與整合」。中國社會科學(北京) 一九九O 年第四期。頁一二一~一三O 。
8. 甘陽。『民間社會』概念批判」。中國論談(台北),第三十七卷第二期,民國八十年十一月一日。頁六六~七三。
9. 田鳴。「中國戶籍制度下的城鄉差別與勞動就業」改革, 一九九一年第四期。頁一四六~一五一。
10. 朱玲。「中國經濟改革中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變化」。社會科學輯刊,一九九一年第一期。頁四八~五五。
11. 李仁貴。r 區域核心一外圍發展理論評介」經濟學動態(北京),一九九O 九月O 頁六三~六七。
12. 肖文濤。「我國沿海開放地區社會階層的分化組合情況與利益協調問題社會科學(上海) ,一九八九年第七期。頁三五~三九。
1 3. 社論。「迎接人民公社化的高潮」。紅旗,一九五八年第七期。頁一三~一四。
14. 馬戎。「小城鎮的發展與中國的現代化」。中國社會科學(北京),一九九O 年第四期。頁一三一~一四六。
15. 徐迅。「對『發展極』的發展」。經濟與社會發展(太原) ,一九九O 年五月。頁一四~一八。
16. 高書生。「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的目標、層次和設想」。財經科學,一九九一年第六期。頁五~八。
17. 郭永鈞與陳伏球。「淺論新中國階級結構的發展演變及現狀」。社會特學戰線,一九九O 年第四期。頁一四0~一四五。
18. 陳慶基。「論收入分配不公的表現、原因及對策」。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 一九九一年第六期。頁一三~一九。
。19 . 黃中衡。「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中國經濟問題,一九九O 年第三。頁二九~三四。
20. 張立球譯。F . Perroux原作。「發展極概念在經濟活動中的新地位」。雄;海譯文(南昌),一九九O 年六月。頁三四~三九。
21.黃志堂與文坤斗。「論現階段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途徑選擇」。江漢論壇,一九九一年第七期。頁五三~五六。
22. 張承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社會階層初探」。理論學刊(濟南),一九九O 年第六期。頁三。
23. 張宛麗整理。「近期我國社會階級、階層研究綜述」。中國社會科學(北京),一九九O 年第五期。頁一七三~一八一。
24 . 張炳亮。「具有中國特色的對外開放」。理論學習月刊(福州),一九八九年十月。頁一O~一七。
25. 張洪偉。「論農民流動的成因及積極作用」。長白學刊(長春),一九九O 年第二期。頁四O~四一。
26. 溫海池。「論我國城市中的收入分配不公」。南開學報, 一九九一年第二期。頁五0~五五。
27.隋爾寧與孔艷杰。「我國對外貿易發展適度論」。對外經濟貿易(天津) ,一九九O 年第二期。頁二六~二九。
28. 蔣和勝。「生產資科價格雙軌制並軌問題的探討」。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 一九九O 年第四期。頁一0~一三。
29.盧嘉瑞與陳素梅。「中國農業剩餘勞動力就業與轉移的戰略思考」。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一九九一年第一期。頁四八~五四。
30. 薩公強。「中共經濟發展戰略的演變」。理論與政策, 第五卷第二期。頁六O~七一。
四、英文書籍
1. Amin, Samir. The Future of Maoism. Translated by Norman Finkelstein. New York Monthly Review Press, 1981.
2. Amin, Samir. Unequal Development -- An Essay on the Social Formations of Peripheral
Capitalism. Translated by Brian Pearce. Hassocks Sussex: The Harvester Press, 1973.
3. Barnett, A Doak.; and Clough, Ralph N. Modernizing China -- Post-Mao Reform and
Development. Colorado : Westview Press, 1986.
4. Bideleux, Robert. Communism and Development. London : Methuen & Co. Ltd, 1985.
5. Gardner, H. Stephen. Comparative Economic Systems. New York : The Dryden Press, 1988.
6. Gerschendron, Alexander. Economic Backwardness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2.
7. Gilpin, Robert.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7.
8. Isaak, Alan C. Scope and Methods of Political Science. 台北:唐山出版社,一九八五。
9. Jr. Blalock, Hubert H. Theory Construction from Verbal to Mathematical Formulation.
New Jersey: Englewood Cliffs, 1969.
10. Keohane, Robert O., and Nye, Joseph S.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World Pol itics in Transition. Boston: Little, Brown & Company Inc., 1977.
11. Kirkby, R.J.R. Urbanizatjon in China : Town and Country in a Developing Economy 1949-2000 A.D.. Great Britain: Antony Rowe Ltd, Chippenham, Wiltshire.
12. Kleinberg, Robert. China`s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 The Experiment with Foreign Capitalism. Oxford: Westview Press, Inc., 1990.
13: Ha Hong. Modern China`s Economy and Management.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1990.
14. Myrdal, G. An International Economy. New York Harpers & Row, 1956.
15. Perkins Dwight., and Yusuf Sbabid. R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Maryland :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84.
16.Shils, Edward., and Finch, Henry, eels. Max Weber on the Methodology of the Soc- ial Science. New York: 1949.
17. Wang, James C.F. Contemporary Chinese Politics: An Introduction. New Jersey :
Prentice-Hall, Inc., 1985.
18. Woetzel. Jonathan R. China`s Economic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Id - The Poli tics of Empowerment. New York : Greenwood Press , 1989.
19.Wortze l. Larry H. Class in China - Stratification in a Class Society. New York:
Greenwood Press, 1987.
20. Yahuda, Michael B. Hew Direction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in China. New York : St. Hart in `s Press, 1987 .

五、日文書籍、期刊
1.河地重藏、藤本昭與上野秀夫著。アジアの中の中國經濟。京都:世界思想社,一九九一年五月。
2.浜勝彥。「調整か改革か)-1990 年の經濟と第8 次5カ年計劃」。ジェトロ中國經濟(東京) ,一九九一年二月。 頁一四~三三。
3.陳重成「中國大陸社會當面の階層分化問題」。問題と研究(東京),一九九二年二月第二十一卷五號。 頁八八~九八。
4. 張紀潯。「技術導人と中國の工業化(上)」。東亞(東京),一九九O 年八月號No.278。頁八五~九九。
5.稻垣清。「中國經濟と國際大循璟戰略」。國際問題(東京),一九八九年一月第三四六期。頁五四~六七。
6. 編輯部。「1985~89年の主要經濟指標( 2 )」。MRI中國情報(東京),一九九O 年三月Vo 1. 5 No.12。 頁一一。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東亞研究所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4519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李英明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LI, YING-MING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陳重成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CHEN, CHONG-CHENGen_US
dc.creator (作者) 陳重成zh_TW
dc.creator (作者) CHEN, CHONG-CHENGen_US
dc.date (日期) 1992en_US
dc.date (日期) 1991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May-2016 15:29:52 (UTC+8)-
dc.date.available 2-May-2016 15:29:52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May-2016 15:29:52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B2002004519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9505-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東亞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中國大陸共產政權的成立,基本上是「逆向型」共產運動中的產物此即中共透過暴力的武鬥爭方式來取得國家機器的主導權,之後再藉由國家機器的強制性力量來從事動員式的共產運動,在這個「逆向型」共產運動的過程中,國家機器的職能和角色被空前地絕對化,而使得中國原本與官方相對疏離而具有獨立自主性的傳統民間社會遭受到破壞、解體,終為中共政權的國家機器所完全宰制。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一、研究的動機(1)
二、研究的目的(3)
第二節 研究方法..........3
第三節 研究範圍的限定..........4
一、區域的限定(4)
二、時間的限定(6)
三、範疇的限定(6)
第四節 研究架構與面向..........10
第二章 一個尋求發展的社會與年代..........15
第一節 毛思想的發展觀及其局限性..........16
一、毛思想的發展觀-辯證唯物的知行統一觀(17)
二、社會主義的過渡性建設(21)
三、毛思想的局限性與中國大陸內部發展的困局(32)
第二節 鄧小平時代的發展觀及其改革開放的緣起..........44
一、鄧小平時代的意識型態之核心部份(45)
二、鄧小平時代的意識型態之實踐部份(47)
三、鄧小平時代的來臨(53)
第三節 當前中共的非均衡發展戰略模式..........55
一、中共經濟發展戰略的意義和目標(57)
二、發展極的發展模式(59)
三、梯度轉移的發展戰略(62)
四、國際大循環的發展戰略(66)
五、小結(68)
第三章 改革與社會發展..........79
第一節 社會分化..........80
一、區域的分化(81)
二、組織的分化(83)
三、階層的分化(87)
四、小結(95)
第二節 社會流動..........98
一、城鄉間二元結構的喀斯特壁壘(99)
二、社會流動的成因(103)
三、社會流動的向度(104)
四、社會流動的評估(197)
第三節 社會分配..........109
一、按勞分配的社會分配模式(110)
二、社會分配的不公現象(112)
三、社會分配不公的成因(115)
四、小結(118)
第四節 小結..........120
第四章 開放與社會發展..........127
第一節 對外開放的理論基礎和發展策略..........128
一、中共對外開放的理論基礎(129)
二、有限度的外向型經貿策略(132)
第二節 經濟特區的設置和沿海城市的開放..........134
一、特區的形成和發展過程(135)
二、特區的經濟結構(138)
第三節 對世界體系互賴關係的形成..........144
一、互賴的發展策略(144)
二、內部產業結構的變化(147)
三、外貿結構的變化(153)
第四節 互賴關係中社會發展的阻力與助力..........162
一、互賴關係中社會發展的制約力量(163)
二、資本主義韻座機至的導入與效應(164)
第五章 結論..........169
第一節 命題的檢證結果..........169
第二節 新觀念和新發現的提出..........173
一、「市民社會」解釋範型的提出與建議(173)
二、鄉鎮企業在社會發展中所占有的主導性地位(175)
第三節 論文的檢討與後續性研究計劃的提出..........177
一、論文整體性的檢討與反省(177)
二、持續性研究計劃的提出(180)
第四節 期許與建言..........181
參考書目..........185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4519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鄧小平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社會zh_TW
dc.title (題名) 鄧小平時代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省份社會發展之研究(1978-1990年)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書籍
一、
1.人民日報研究室編。沿海地區經濟發展戰略。北京: 人民日報出版社,一九八八年九月。
2. 于光遠, 主編。我因經濟體制改革的基本問題一理論、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五年。
內容、意義。
3 . 于宗先與高長合編O 海峽兩岸經濟關係之探索。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民國八十年九月。
4 .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理論部編。I 鄧小平文進」中的哲學思想。北京: 廣播出版社,一九八四年八月。
5. 中共十一屆中央全會以求中共首要講話及文件選編(下冊) 台北:中共研究雜誌址,民國七十二年四月。
6.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求重要文獻選讀(上冊) 。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七年五月。
7. 中共中央宣傳部。關於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學習和宣傳綱領。一九五三年十二月。
8.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規劃和「八五」計劃的建議。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一年。
9. 中共中央黨校科研辦公室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指南。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一九八三年九月。
10. 方星、劉子操與郭振編。經濟發展決策與實踐。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一九九O 年六月。
1 1.王洪模等。一九四九~一九八九年的中國一改革開放的歷程。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十一月。
12. 王康編。社會科學辭典。濟南: 山東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八年六月13.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研究中心編。中國人口年鑑一九八五。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八六年。
14. 中國沿海地區小城鎮發展與人口遷移調查研究組。中間沿海地區小城鎮發展與人口遷移。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一九八九年一月。
15. 中國金融學會編。一九九O 中國金融年鑑。北京中國金融年鑑編輯部, 一九九O 年十二月。
16 . 中國科學院國情分析研究小組。生存與發展一中國長期發展之研究。 香港:科華出版有限公司,一九九一年三月。
17. 中國國際經濟關係學會與時事出版社合編。 對外開放理論與實踐。北京:時事出版社,一九八六年九月。
18. 王福如與向美清。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思想研究。瀋陽:遼寧出版社,一九九一年。
19. 文魁。新格局與新秩序中的分配。俠西:俠西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一年六月。
20 . 毛澤東。毛澤東思想萬歲。台北中華民國國際研究所, 一九茲四年複製版。
21.毛澤東。毛澤東著作選集。北京: 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六年六月。
22 . 田志立。全球開放論。北京:東方出版社,一九九O 三月。
23. 古念良等。中國經濟特區的地區性影響。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九年。
24. 田廣等。選擇與發展一中國不發達地區經濟振興斷想。北京:時事出版社,一九八七年十一月。
25. 戎文佐與劉惠明編。 論國際大循環。北京: 經濟日報出版社, 一九八八年五月。
26. 江西省社會科學院編。鄧小子的思想初探。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十月。
27. 列寧。列寧全集第三十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五年。
28. 馬洪。試論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新戰爭。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八四年八月。
29 . 朱煜善。 社會主義中國的基本國情。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O 年八月。
30. 朱嘉明、金岩石與常修澤主編。當代中國:發展、改革、開放。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一九八七年。
31.共黨問題研究中心編。中國大陸綜覽。台北:共黨問題研究中心,民國八十年三月。
32 .吳安家主編。中共政權四十年的回顧與展望/。 二版。台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八十年八月。
33. 李忠杰、徐耀新與魏力。社會主義改革史。 北京:春秋出版社,一九八八年。
34.李英明。 馬克思社會衝突論。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 民國七十九年八月。
35.呂亞力。政治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民國七十四年九月。
36.何康與王郁昭編。中國農村改革十年。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一九九O年七月。
37李華夏主編。大陸經濟。台北:商周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九年六月。
38 . 何博傳。山坳上的中國。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十月。
39. 李強。中國大陸的貧富差別。遼寧:中國婦女出版社,一九八九年三月。
40.李傳章:世界經濟發展趨勢與對策。北京:中國展望出版社,一九八八年。
41.吳敬華。當今中國經濟生活的熱門話題一橫向經濟聯繫的理論與實務。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八月。
42. 店少卿。 西北開發一環境、戰略、對策。蘭卅:蘭卅大學出版社,一九八八年。
43.林白鵬主編。簡明經濟學辭典。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五年。
44. 易君博。政治學論文集:理論與方法。二版。台北:三民書局, 民國六十六年。
45. 林炳秋等編。發展與改革。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O 年十二月。
46. 芶家喜主編。鄧小平的經濟思想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六月。
47. 金耀基。中國現代化與知識份子。台北:時報出版社, 民國六十六年四月。
48. 姚先國。兩極分化:福音還是災難。北京:學苑出版社, 一九八九年三月。
49. 胡和立與鍾朋榮。改革的現實與展望。 青島: 青島出版社, 一九九O 年十月。
50.姚傳旺、張長云與羅張甫主編。鄧小平著作專題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八年五月。
51.范業強與李英時編。尋求發展的社會一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問題研究。北京: 華夏出版社,一九八七年。
52. 洪銀與林金錠。發展經濟學通論。江蘇: 江蘇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O 年一月。
53. 馬克思與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二年。
54. 牟振基主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理論。北京:群眾出版社,一九八八年。
55. 夏禹龍等。論戰略研究。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 一九八七年十月。
56.徐滇慶、雷鼎鳴與張欣編。中國經濟改革一分析、反省、前瞻。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一年。
57. 徐榮安。中國城鄉融合經濟學。北京: 中國展望出版社,一九八八年。
58. 孫孺興許隆主編。中國經濟特區的理論與實踐。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一九八八年。
59. 陳一諮等。中國大陸的改革與發展。台北:桂冠出版社, 一九九一年六月。
60.郭凡生與王偉。貧困與發展。 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八年九月。
61.陳文鴻。陳文鴻論大陸經濟外貿外匯與開放。香港:中國經濟研究諮詢有限公司,一九八九年。
62. 陸先恒。世界體系與資本主義。台北:巨流出版社, 民國七十七年十二月。
63 . 陳秉璋與陳信木。邁向現代化。台北:桂冠出版社, 一九八八年十一月。
?4.國家統計局編。中國統計年鑑一九九一。北京: 中國統計出版社,一九九一年八月。
65. 陳建勳。中國大陸居民消費之實證分析。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民國七十八年九月。
66. 匪偽人民公社原始資料彙編。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第六組編印,民國四十八年元月。
67. 陳棟生與陳吉元。中國地區經濟結構研究。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八年。
68.許嘉獻。社會階層化與社會流動。台北: 三民書局, 民國七十五年五月。
?9. 張佩珍。 中共門戶開放使貿易政策之演變一一九七九~一九八六。台北:中華鐘濟研究院,民國七十七年一月。
70. 黃金樹。中國大陸經濟重心與空間發展狀況之估測。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民國七十五年十一月。
7 1. 張炳光主編。對外開放區經濟。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八年。
72 . 黃雅芳。中間大陸城鎮化的發展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民國七十八年十二月。
73. 張敏文。共匪政治問起論集。台北:中華民國國際關係研究所, 民國六十四年。
74. 游漢明、盧榮俊與張南舟。中國市場與經濟特區。香港: 大學出版印務公司, 一九八五年。
75. 程潞主編。上海市:經濟地理。北京:新華出版社, 一九八七年。
76. 鄒至莊。中國經濟。香港: 中文大學出版社, 一九八六年。
71. 楊君實。現代化與中國共產主義。香港: 中文大學出版社, 一九八七年。
78. 雷。 反思公平。遼寧: 中國婦女出版社, 一九八九年三月。
79. 經濟學研究與經濟學動態編輯部編。建國以來政治經濟學重要問題爭論。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一九八一年六月。
80.福建社會科學院《閩南三角開放區發展戰略研究》課題組。閩南三角開放區發展戰略研究。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四月。
81.厲以寧與秦宛順主氣。中國對外經濟與國際收支研究。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一九九一年二月。
82. 劉光國編。中國經濟發展戰略問題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四年。
83.劉洪編。中國國情。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一九九。 年十月。
84.魯凡之。中國經濟發展論。台北:南方叢書出版社,民國七十七年一月。
85 . 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增訂本) 香港:三聯書店一九八七年。
86.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一九七五~一九八三年)。香港:香港三聯書店,一九八四年。
87. 蔡文輝。社會變遷。台北:三民書局,民國七十七年三月。
88. 蔡北華主編。論對外開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六月。
89. 鄭竹園。台灣模式與大陸現代化。台北:聯經出版社, 民間七十五益。
90.潘振民與羅首初。社會主義微觀經濟均衡論。上海: 上海三聯書店一九八八年六月。
91.鄭蘭蓀與劉鵬編。鄧小平的思想理論研究。北京: 中國書籍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十二月。
92.龍貫海。社會學。台北:三民書局,民國七十四年。
93 . 龍冠海主編。雲五社會科學辭典,第一冊,社會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七十六年。
94. 薛暮橋。論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一九九O年八月。
95.蕭新煌編。低度發展與發展一發展社會學選讀。台北:巨流圖書公司,民國七十四年六月。
96.薩公強。中共十年經改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97. 魏宏森編。發展戰略與區域規劃一理論與方法。重慶: 重慶出版社一九八七年六月。
98 .魏禮群。中國經濟發展與改革。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一九九O 年八月。

中文譯著
1.小鳩正己。大陸市場探索。創意編輯部編譯。台北: 創意力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七年三月。
2. Amin. Samir. 不平等的發展一論邊陲資本主義的社會形構( Unequal Development一 An Essay on the Social Formations of Peripheral Capitalism) 。高譯。台北: 久大、桂冠聯合出版, 一九九O 年元月。
3. Berger, Peter. 發展理論的反省一第三世界發展的困境( Pyramids of Sacrifice一Political Ethics and Social Change ) 。蔡啟明譯。台北: 巨流圖書公司,七十年十二月。
4. Black, C. E. 現代化的動力( The Dynamics of Hodernization ) 。段小光譯.。成
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八年三月。
5. Eisenstadt S. H. 現代化:抗拒與雙邊(Modernization Protest and Change)。張旅平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一九八八年四月。
6. Isaak, Alan C . 政治學的範圍與方法( Scope and Methods of Political Science )
。朱堅章主譯。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民國六十七年十一月。
7.Moore, Wilbert E. 社會變遷( Social Change ) 。俞景蓮譯。台北: 巨流圖書
公司, 民國七十七年四月。
8.Perroux, Francois. 新發展觀( A Hew Concept of Development ) 。張寧與丰子義譯
。北京: 華夏出版社, 一九八七年一月。
9. Selden, Mark. 中國社會主義的政治經濟學(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hinese
Socialism ) 。翁仕杰譯。台北:台灣社會研究叢刊, 一九九一年。
10. Staniland, Martin. 政治經濟學導論( What is Political Economy ? A Study of Social Theory and Underdevelopment ) 。胡祖慶譯。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民
國七十九年五月。
11. Webster. Andrew. 發展社會學( Sociology of Development ) 。陳一筠譯。台北
:久大、桂冠聯合出版,一九九O 年八月。
中文期刊
1.于真。「對一個城市社區的利益群體的剖析」。社會科學(成都),一九九O 年第三期。頁六二~六八。
2 . 王世浚「論國際經濟相互依賴」。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 一九九O 年第二期。頁三~九。
3. 中共南通市委講師團。「鄧小平哲學思想綜述」南通社會科學(蘇州) .一九九O 年二月。頁一三~ 一八。
4. 王光振、左正與劉鴻鈞。「特區產業結構剖析」學術研究(廣州),一九九一年一月。頁六六~七一。
5. 王訓禮。「正確認識和對待我國農民階級」社會科學研究(成都),一九九O 年第五期。頁一O 三~一O八。
6.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課題組。「當代中國社會結構的變遷J 0 管理世界(北京) .一九九一年第一期。頁一七三~一八三。
7. 北京大學「社會分化」課題組。「現階段我國社會結構的分化與整合」。中國社會科學(北京) 一九九O 年第四期。頁一二一~一三O 。
8. 甘陽。『民間社會』概念批判」。中國論談(台北),第三十七卷第二期,民國八十年十一月一日。頁六六~七三。
9. 田鳴。「中國戶籍制度下的城鄉差別與勞動就業」改革, 一九九一年第四期。頁一四六~一五一。
10. 朱玲。「中國經濟改革中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變化」。社會科學輯刊,一九九一年第一期。頁四八~五五。
11. 李仁貴。r 區域核心一外圍發展理論評介」經濟學動態(北京),一九九O 九月O 頁六三~六七。
12. 肖文濤。「我國沿海開放地區社會階層的分化組合情況與利益協調問題社會科學(上海) ,一九八九年第七期。頁三五~三九。
1 3. 社論。「迎接人民公社化的高潮」。紅旗,一九五八年第七期。頁一三~一四。
14. 馬戎。「小城鎮的發展與中國的現代化」。中國社會科學(北京),一九九O 年第四期。頁一三一~一四六。
15. 徐迅。「對『發展極』的發展」。經濟與社會發展(太原) ,一九九O 年五月。頁一四~一八。
16. 高書生。「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的目標、層次和設想」。財經科學,一九九一年第六期。頁五~八。
17. 郭永鈞與陳伏球。「淺論新中國階級結構的發展演變及現狀」。社會特學戰線,一九九O 年第四期。頁一四0~一四五。
18. 陳慶基。「論收入分配不公的表現、原因及對策」。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 一九九一年第六期。頁一三~一九。
。19 . 黃中衡。「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中國經濟問題,一九九O 年第三。頁二九~三四。
20. 張立球譯。F . Perroux原作。「發展極概念在經濟活動中的新地位」。雄;海譯文(南昌),一九九O 年六月。頁三四~三九。
21.黃志堂與文坤斗。「論現階段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途徑選擇」。江漢論壇,一九九一年第七期。頁五三~五六。
22. 張承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社會階層初探」。理論學刊(濟南),一九九O 年第六期。頁三。
23. 張宛麗整理。「近期我國社會階級、階層研究綜述」。中國社會科學(北京),一九九O 年第五期。頁一七三~一八一。
24 . 張炳亮。「具有中國特色的對外開放」。理論學習月刊(福州),一九八九年十月。頁一O~一七。
25. 張洪偉。「論農民流動的成因及積極作用」。長白學刊(長春),一九九O 年第二期。頁四O~四一。
26. 溫海池。「論我國城市中的收入分配不公」。南開學報, 一九九一年第二期。頁五0~五五。
27.隋爾寧與孔艷杰。「我國對外貿易發展適度論」。對外經濟貿易(天津) ,一九九O 年第二期。頁二六~二九。
28. 蔣和勝。「生產資科價格雙軌制並軌問題的探討」。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 一九九O 年第四期。頁一0~一三。
29.盧嘉瑞與陳素梅。「中國農業剩餘勞動力就業與轉移的戰略思考」。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一九九一年第一期。頁四八~五四。
30. 薩公強。「中共經濟發展戰略的演變」。理論與政策, 第五卷第二期。頁六O~七一。
四、英文書籍
1. Amin, Samir. The Future of Maoism. Translated by Norman Finkelstein. New York Monthly Review Press, 1981.
2. Amin, Samir. Unequal Development -- An Essay on the Social Formations of Peripheral
Capitalism. Translated by Brian Pearce. Hassocks Sussex: The Harvester Press, 1973.
3. Barnett, A Doak.; and Clough, Ralph N. Modernizing China -- Post-Mao Reform and
Development. Colorado : Westview Press, 1986.
4. Bideleux, Robert. Communism and Development. London : Methuen & Co. Ltd, 1985.
5. Gardner, H. Stephen. Comparative Economic Systems. New York : The Dryden Press, 1988.
6. Gerschendron, Alexander. Economic Backwardness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2.
7. Gilpin, Robert.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7.
8. Isaak, Alan C. Scope and Methods of Political Science. 台北:唐山出版社,一九八五。
9. Jr. Blalock, Hubert H. Theory Construction from Verbal to Mathematical Formulation.
New Jersey: Englewood Cliffs, 1969.
10. Keohane, Robert O., and Nye, Joseph S.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World Pol itics in Transition. Boston: Little, Brown & Company Inc., 1977.
11. Kirkby, R.J.R. Urbanizatjon in China : Town and Country in a Developing Economy 1949-2000 A.D.. Great Britain: Antony Rowe Ltd, Chippenham, Wiltshire.
12. Kleinberg, Robert. China`s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 The Experiment with Foreign Capitalism. Oxford: Westview Press, Inc., 1990.
13: Ha Hong. Modern China`s Economy and Management.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1990.
14. Myrdal, G. An International Economy. New York Harpers & Row, 1956.
15. Perkins Dwight., and Yusuf Sbabid. R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Maryland :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84.
16.Shils, Edward., and Finch, Henry, eels. Max Weber on the Methodology of the Soc- ial Science. New York: 1949.
17. Wang, James C.F. Contemporary Chinese Politics: An Introduction. New Jersey :
Prentice-Hall, Inc., 1985.
18. Woetzel. Jonathan R. China`s Economic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Id - The Poli tics of Empowerment. New York : Greenwood Press , 1989.
19.Wortze l. Larry H. Class in China - Stratification in a Class Society. New York:
Greenwood Press, 1987.
20. Yahuda, Michael B. Hew Direction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in China. New York : St. Hart in `s Press, 1987 .

五、日文書籍、期刊
1.河地重藏、藤本昭與上野秀夫著。アジアの中の中國經濟。京都:世界思想社,一九九一年五月。
2.浜勝彥。「調整か改革か)-1990 年の經濟と第8 次5カ年計劃」。ジェトロ中國經濟(東京) ,一九九一年二月。 頁一四~三三。
3.陳重成「中國大陸社會當面の階層分化問題」。問題と研究(東京),一九九二年二月第二十一卷五號。 頁八八~九八。
4. 張紀潯。「技術導人と中國の工業化(上)」。東亞(東京),一九九O 年八月號No.278。頁八五~九九。
5.稻垣清。「中國經濟と國際大循璟戰略」。國際問題(東京),一九八九年一月第三四六期。頁五四~六七。
6. 編輯部。「1985~89年の主要經濟指標( 2 )」。MRI中國情報(東京),一九九O 年三月Vo 1. 5 No.12。 頁一一。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