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我國公立高級中學教學資源調查之研究
作者 王惠如
貢獻者 蔡保田<br>張鈿富
王惠如
日期 1991
1990
上傳時間 2-May-2016 17:12:27 (UTC+8)
摘要 論文提要內容: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三民書局大辭典編?委員會(民74) 。大辭典。台北:三民書局。
     王世英(民76) 。台北縣、國民中學體育教學與設備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以仁(民71) 。台灣省國民小學所在地區、規模大小與教育素質有關因素之調查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家進(民78) 。我國後期中等教育機會均等問題之研究。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報告。
     王進祥等編(民77) 。最新實用地政法規彙編。台北:中聯地政。
     王鳳喈(民34) 。中國教育史。台北:正中書局。
     內政部編印(民78) 。中華民國七十七年台閩地區人口統計。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民79) 。台北市七十九學年度公私立高中個年級班數人數一覽表。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編印(民79) 。台北市教育統計。
     台灣省政府住宅及都市發展局(民77) 。台灣省都市計畫述要(北、中、南、東)
     台灣省政府教育處(民75) 。台灣省教育發展史料彙編教育行政篇。
     台灣省政府教育處(民76) 。台灣省立高級中學教育評鑑報告書七十五學年度。
     台灣省政府教育廳(民79) 。台灣省高級中學名冊。
     台灣省政府教育處(民79) 。台灣省教育統計年報。
     台灣省暨高雄市75學年度公立高中招生委員會主編(民76)。台灣省暨高雄市75學年度公立高中招生聯合命題印卷研究報告。
     台灣省暨高雄市78 學年度公立高中招生委員會主編(民79)。
     台灣省暨高雄市78學年度公立高中招生聯合命題印卷研究報告。
     余政光(民76) 。 SPSSX 套裝程式集中文手冊。台北:松崗。
     行政院主計處編(民77) 。中華民國台灣地區社會指標統計。
     汪知亭(民67) 。台灣教育史料新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辛晚教(民73) 。都市及區域計畫。台北:中國地政研究所。
     李光雄(民77) 。教育經費與結剎用人,載於佐扳驚主結:教育行政與教育革新研討會(頁12.1-57) 。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報告。
     李明珠(民69) 。我國高中收費標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有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建興(民78) 。社會變遷與教育發展。 台北:幼獅。
     李園會(民74) 。九年國民教育政策之研究。台北:文景。
     李錦旭譯(民78)。 S. Bowles & H. Gintis 原著。.資本主義美國的學校教育:教育改革與經濟生活的矛盾(Schoolinq in Caoitalist America: Education Reform and the Contradiction of Economic Life) 。台北:桂冠圖書。
     林玉體(民75) 。西洋教育史。台北:文景書局。
     林邦傑(民75) 。統計方法的選擇與統計電腦套裝程式的使用-8MDP SPSSX 、SAS應用指引。台北:正昇教育科學社。
     林紀末等編?(民75) 。新編六法參照法令判解全書。台北:五南。
     林益厚(民72) 。人口遷徙與社會流動。都市與計畫,第9卷第l期, 55-66。
     林清江(民61)。 從社會觀點談當前教育思想,載於方炳林,賈馥茗主編:教育論業(頁167-175)。 台北:文景
     林清江(民70)。 教育社會學新論?我國社會與教育關條之研究。台北:五南出版。
     林清江(民75a)。教育社會學,修正六版。台北:台灣書店
     林清江(民75b) 。教育的求來導向。台北:台灣書店。
     林淑貞(民68) 。台北市國民中學經營視模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瑞穗(民77) 。台灣地區都市結構與分類之研究。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報告。
     林萬義(民75) 。我國台灣地區國民小學學校建築及其附屬設備評鑑之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林寶山編譯(民73)。 人文主義的教育改革計畫?派代亞小組的教育宣言。 高雄:復文書局。
     徐南號(民75) 。有效教學之因素分析,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有效教學研究(頁183-204)。 台北:台灣書店。
     高雄市政府(民79) 。高雄市統計。
     馬廣亨(民75)。 台灣省立中等以上學校圖書館(室)概況之調查研究。 台灣省政府教育廳專題研究報告書。
     教育部(民73) 。第五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
     教育部(民72) 。高級中學課程標準。
     教育部(民74) 。高級中學設備標準。
     教育部(民75) 。 教育部公報第一四0期。
     教育部(民77) 。教育部公報第一五八期。
     教育部(民77) 。教育部公報第一六五期。
     教育部(民78) 。 教育部位報第一八0期。
     教育部(民79a) 。中華民國教育統計。
     教育部(民79b) 。 中華民國教育統計指標。
     教育部技職司編印(民79) 。公私立技職教育一覽表。
     張之傑等(民73) 。新編名揚百科大辭典。台北:名揚出版。
     張芳杰等(民77) 。中等學校人文學料教學之調查研究。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報告。
     陸光(民70) 。社會指標之介紹、製作與評估,載於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主編:第一次社會指標研討會(頁9-30) 。台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
     陳秀才(民74) 。國民小學規模與教學環現之關係?台北市國民小學的規模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為藩、高強華(民77) 。教育學新論。台北:正中書局。
     陳伯璋(民76) 。課程研究與教育革新。台北:師大書苑。
     陳陸崑(民73) 。台灣省立高級中學工藝教師結構與改進之研究。高雄師院學報,第12 期, 95-131 。
     曾俊華(民79) 。台北市中等學校體育師資概況調查。中等教育, 41 卷6期, 43-47 。
     黃昆輝(民6 1) 。論教育機會均等,載於方炳林,賈馥茗主編:教育論堂(頁89-110) 。台北:文景書局。
     黃昆輝(民66) 。國民中學教育實施成效的檢討,載於中國教有學會主編:國民教育與現代化(頁108-120)。 台北:文景書局。
     黃昆輝(民6 7) 。我國大學入學考試報考者與錄取者家庭社經
     背景之比較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20 , 149-326 。
     黃振球(民77) 。學校教育人員革新,載於伍振鸞主編:教育行政與教育革新研計會(頁1-10) 。台北: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報告。
     詹火生(民75)。 我國教育機會分配之研究?社會學觀點的考察。台北: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報告。
     楊亮功主編(民76) 。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教育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楊瑩(民77) 。台灣地區教育擴展進程中不同家庭背景子女受教機會差異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楊國賜(民75) 。有效教學的工作條件,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有效教學研究(頁427-436 ) 。台北:台灣書店。
     蓋浙生(民71)。 教育經濟學。台北:三民書局。
     蓋浙生(民77) 。我國教育經費支出的剖析與檢計,載於伍振鸞主編:教育行政與教育革新研計會(頁1-10) 。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報告。
     蔡保田(民67)。 我國各級教育提費運用之改進途徑。
     蔡保田等(民78)。 省立高級中學經費合理分配之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與心理研究,第12期, 47-88。
     謝雅茹(民74)。 我國高等教育資源運用結果之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魏鏞(民72)。 向成長、平等與素質並重的社會邁進。 研考月刊,第7 卷10期, 24-28 。
     
     二、英文部份
     
     Bielby, W. (1981). Models of status attainment.In D. Treiman and R. V. Robinson (Eds.): Research in social stuatification and mobility.(Vol. 1, pp.3-26). Greennich: JAI.
     Blau, P. M. & Duncan, D. D. (1967). The American occupational structure. New York: Wiley and Sons.
     Bock, J. C. (1982).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a conflict of meaning.In P. G. Altbach, R. F. Arnove & G. P. Kelly (Eds.): Comparative Education.(pp.78-101). New York:Macmillan.
     Boudon, R. (1974). Education, opportunity, and social inequality (English edition 1974). New York: John Willey and Sons.
     Bowles, S. & Gintis, H. (1976). Schooling in capitalist America:Education reform and the contradictions of economic life. New York: Basic Books.
     Coleman, J. S. (1966). 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Washington, D. 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Husen, T. & Postlethwaite, T. N. (1990).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research and studies.New York:Pergamon Press.
     Korpela, W. W. (1988). Rural school problems and educational options: an ethnographic study of a small school district in the upper peninsula of Michigan. Dissertation Abstract International. 49/10A.
     Lin, N. (1986). Social resources and social Mobility: A structural theory of status attainment. In L. Ronald(Ed.):Social mobility and social structure. (pp.15-30).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Lundt, J. C. (1988). The effects of self-concept. Home characteristics. and Western Montana high school environment on academic achieyement,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49/07A,
     Maclure, J. S. (1986). Educational documents - England and Wales 1816 to the present day. London: Methuen.
     Mclure, P. W. (1975). Financing 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a reassessment. In K. F. Jordan & Alexander (Eds.) :Euture in school finance : Working toward a commongoal .(pp.38-66). Indiana: Phi Delta Kpaap, Inc.
     Moses, M. I. (1989). Universal education for African-Americans in North Carolina: A historjcal survey of the beginning years through 1927.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50/06A.
     Norusis, M. J. (1985). Advanced statistics guide. New York McGraw Hill.
     Ornstein, A. C. & Levine, D. U. (1989). Foundations of education.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Redsole, W. K. (1989). A survey of rural public high schools in Alabama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of effective schools` characteristics with student achievement. Disser
     -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50/04A.
     Reiter, L. A. (1988). The importance attributed to character ristics of school effectiveness by secondary teachers.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50/04A.
     Rippa, S. A. (1984). Education in a free society an Arnerican history (5th ed.). New York: Longman.
     Silver,H. (1973). Equal opportunity in education. London Methuen & Co. Ltd.
     Silver, H. (1980). Education and the social condition.London: Methuen & Co. Ltd.
     Tawney, R. H. (1922). Secondary education for all: a policy for labour. London: George Allen & Unwin. Ltd.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學系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5008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蔡保田<br>張鈿富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王惠如zh_TW
dc.creator (作者) 王惠如zh_TW
dc.date (日期) 1991en_US
dc.date (日期) 1990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May-2016 17:12:27 (UTC+8)-
dc.date.available 2-May-2016 17:12:27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May-2016 17:12:27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B2002005008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9890-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教育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論文提要內容: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目錄
     論文提要.........................III
     圖表目次.........................VI
     誌謝.........................IX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研究問題與架構....................... 6
     第三節專用名詞詮釋......................... 8
     第二章文獻探討.........................9
     第一節教育機會均等的意義.........................9
     第二節教學資源、與教學品質因素指標.........................17
     第三節我國位立高級中學發展與現況.........................27
     第四節高級中學經費、師資與設備的法規.........................36
     第五節近年主要的改革計畫與調查研究.........................51
     第三章研究方法.........................58
     第一節研究假設............................. 58
     第二節研究對象............................. 58
     第三節研究工具.........................60
     第四節調查實施.........................61
     第五節資料處理.........................62
     第四章研究結果與討論.........................64
     第一節公立高級中學一般狀況之分析......................... 64
     第二節設校時期、設校區域、學校規模. .........................69
     第三節經費、師資、設備的分類結果.........................88
     第四節經費、師資、設備的整體集群分析.........................96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101
     第一節結論.........................102
     第二節建議.........................111
     參考書目.........................116
     附錄.........................125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5008en_US
dc.title (題名) 我國公立高級中學教學資源調查之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三民書局大辭典編?委員會(民74) 。大辭典。台北:三民書局。
     王世英(民76) 。台北縣、國民中學體育教學與設備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以仁(民71) 。台灣省國民小學所在地區、規模大小與教育素質有關因素之調查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家進(民78) 。我國後期中等教育機會均等問題之研究。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報告。
     王進祥等編(民77) 。最新實用地政法規彙編。台北:中聯地政。
     王鳳喈(民34) 。中國教育史。台北:正中書局。
     內政部編印(民78) 。中華民國七十七年台閩地區人口統計。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民79) 。台北市七十九學年度公私立高中個年級班數人數一覽表。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編印(民79) 。台北市教育統計。
     台灣省政府住宅及都市發展局(民77) 。台灣省都市計畫述要(北、中、南、東)
     台灣省政府教育處(民75) 。台灣省教育發展史料彙編教育行政篇。
     台灣省政府教育處(民76) 。台灣省立高級中學教育評鑑報告書七十五學年度。
     台灣省政府教育廳(民79) 。台灣省高級中學名冊。
     台灣省政府教育處(民79) 。台灣省教育統計年報。
     台灣省暨高雄市75學年度公立高中招生委員會主編(民76)。台灣省暨高雄市75學年度公立高中招生聯合命題印卷研究報告。
     台灣省暨高雄市78 學年度公立高中招生委員會主編(民79)。
     台灣省暨高雄市78學年度公立高中招生聯合命題印卷研究報告。
     余政光(民76) 。 SPSSX 套裝程式集中文手冊。台北:松崗。
     行政院主計處編(民77) 。中華民國台灣地區社會指標統計。
     汪知亭(民67) 。台灣教育史料新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辛晚教(民73) 。都市及區域計畫。台北:中國地政研究所。
     李光雄(民77) 。教育經費與結剎用人,載於佐扳驚主結:教育行政與教育革新研討會(頁12.1-57) 。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報告。
     李明珠(民69) 。我國高中收費標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有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建興(民78) 。社會變遷與教育發展。 台北:幼獅。
     李園會(民74) 。九年國民教育政策之研究。台北:文景。
     李錦旭譯(民78)。 S. Bowles & H. Gintis 原著。.資本主義美國的學校教育:教育改革與經濟生活的矛盾(Schoolinq in Caoitalist America: Education Reform and the Contradiction of Economic Life) 。台北:桂冠圖書。
     林玉體(民75) 。西洋教育史。台北:文景書局。
     林邦傑(民75) 。統計方法的選擇與統計電腦套裝程式的使用-8MDP SPSSX 、SAS應用指引。台北:正昇教育科學社。
     林紀末等編?(民75) 。新編六法參照法令判解全書。台北:五南。
     林益厚(民72) 。人口遷徙與社會流動。都市與計畫,第9卷第l期, 55-66。
     林清江(民61)。 從社會觀點談當前教育思想,載於方炳林,賈馥茗主編:教育論業(頁167-175)。 台北:文景
     林清江(民70)。 教育社會學新論?我國社會與教育關條之研究。台北:五南出版。
     林清江(民75a)。教育社會學,修正六版。台北:台灣書店
     林清江(民75b) 。教育的求來導向。台北:台灣書店。
     林淑貞(民68) 。台北市國民中學經營視模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瑞穗(民77) 。台灣地區都市結構與分類之研究。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報告。
     林萬義(民75) 。我國台灣地區國民小學學校建築及其附屬設備評鑑之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林寶山編譯(民73)。 人文主義的教育改革計畫?派代亞小組的教育宣言。 高雄:復文書局。
     徐南號(民75) 。有效教學之因素分析,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有效教學研究(頁183-204)。 台北:台灣書店。
     高雄市政府(民79) 。高雄市統計。
     馬廣亨(民75)。 台灣省立中等以上學校圖書館(室)概況之調查研究。 台灣省政府教育廳專題研究報告書。
     教育部(民73) 。第五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
     教育部(民72) 。高級中學課程標準。
     教育部(民74) 。高級中學設備標準。
     教育部(民75) 。 教育部公報第一四0期。
     教育部(民77) 。教育部公報第一五八期。
     教育部(民77) 。教育部公報第一六五期。
     教育部(民78) 。 教育部位報第一八0期。
     教育部(民79a) 。中華民國教育統計。
     教育部(民79b) 。 中華民國教育統計指標。
     教育部技職司編印(民79) 。公私立技職教育一覽表。
     張之傑等(民73) 。新編名揚百科大辭典。台北:名揚出版。
     張芳杰等(民77) 。中等學校人文學料教學之調查研究。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報告。
     陸光(民70) 。社會指標之介紹、製作與評估,載於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主編:第一次社會指標研討會(頁9-30) 。台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
     陳秀才(民74) 。國民小學規模與教學環現之關係?台北市國民小學的規模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為藩、高強華(民77) 。教育學新論。台北:正中書局。
     陳伯璋(民76) 。課程研究與教育革新。台北:師大書苑。
     陳陸崑(民73) 。台灣省立高級中學工藝教師結構與改進之研究。高雄師院學報,第12 期, 95-131 。
     曾俊華(民79) 。台北市中等學校體育師資概況調查。中等教育, 41 卷6期, 43-47 。
     黃昆輝(民6 1) 。論教育機會均等,載於方炳林,賈馥茗主編:教育論堂(頁89-110) 。台北:文景書局。
     黃昆輝(民66) 。國民中學教育實施成效的檢討,載於中國教有學會主編:國民教育與現代化(頁108-120)。 台北:文景書局。
     黃昆輝(民6 7) 。我國大學入學考試報考者與錄取者家庭社經
     背景之比較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20 , 149-326 。
     黃振球(民77) 。學校教育人員革新,載於伍振鸞主編:教育行政與教育革新研計會(頁1-10) 。台北: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報告。
     詹火生(民75)。 我國教育機會分配之研究?社會學觀點的考察。台北: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報告。
     楊亮功主編(民76) 。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教育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楊瑩(民77) 。台灣地區教育擴展進程中不同家庭背景子女受教機會差異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楊國賜(民75) 。有效教學的工作條件,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有效教學研究(頁427-436 ) 。台北:台灣書店。
     蓋浙生(民71)。 教育經濟學。台北:三民書局。
     蓋浙生(民77) 。我國教育經費支出的剖析與檢計,載於伍振鸞主編:教育行政與教育革新研計會(頁1-10) 。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報告。
     蔡保田(民67)。 我國各級教育提費運用之改進途徑。
     蔡保田等(民78)。 省立高級中學經費合理分配之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與心理研究,第12期, 47-88。
     謝雅茹(民74)。 我國高等教育資源運用結果之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魏鏞(民72)。 向成長、平等與素質並重的社會邁進。 研考月刊,第7 卷10期, 24-28 。
     
     二、英文部份
     
     Bielby, W. (1981). Models of status attainment.In D. Treiman and R. V. Robinson (Eds.): Research in social stuatification and mobility.(Vol. 1, pp.3-26). Greennich: JAI.
     Blau, P. M. & Duncan, D. D. (1967). The American occupational structure. New York: Wiley and Sons.
     Bock, J. C. (1982).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a conflict of meaning.In P. G. Altbach, R. F. Arnove & G. P. Kelly (Eds.): Comparative Education.(pp.78-101). New York:Macmillan.
     Boudon, R. (1974). Education, opportunity, and social inequality (English edition 1974). New York: John Willey and Sons.
     Bowles, S. & Gintis, H. (1976). Schooling in capitalist America:Education reform and the contradictions of economic life. New York: Basic Books.
     Coleman, J. S. (1966). 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Washington, D. 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Husen, T. & Postlethwaite, T. N. (1990).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research and studies.New York:Pergamon Press.
     Korpela, W. W. (1988). Rural school problems and educational options: an ethnographic study of a small school district in the upper peninsula of Michigan. Dissertation Abstract International. 49/10A.
     Lin, N. (1986). Social resources and social Mobility: A structural theory of status attainment. In L. Ronald(Ed.):Social mobility and social structure. (pp.15-30).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Lundt, J. C. (1988). The effects of self-concept. Home characteristics. and Western Montana high school environment on academic achieyement,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49/07A,
     Maclure, J. S. (1986). Educational documents - England and Wales 1816 to the present day. London: Methuen.
     Mclure, P. W. (1975). Financing 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a reassessment. In K. F. Jordan & Alexander (Eds.) :Euture in school finance : Working toward a commongoal .(pp.38-66). Indiana: Phi Delta Kpaap, Inc.
     Moses, M. I. (1989). Universal education for African-Americans in North Carolina: A historjcal survey of the beginning years through 1927.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50/06A.
     Norusis, M. J. (1985). Advanced statistics guide. New York McGraw Hill.
     Ornstein, A. C. & Levine, D. U. (1989). Foundations of education.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Redsole, W. K. (1989). A survey of rural public high schools in Alabama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of effective schools` characteristics with student achievement. Disser
     -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50/04A.
     Reiter, L. A. (1988). The importance attributed to character ristics of school effectiveness by secondary teachers.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50/04A.
     Rippa, S. A. (1984). Education in a free society an Arnerican history (5th ed.). New York: Longman.
     Silver,H. (1973). Equal opportunity in education. London Methuen & Co. Ltd.
     Silver, H. (1980). Education and the social condition.London: Methuen & Co. Ltd.
     Tawney, R. H. (1922). Secondary education for all: a policy for labour. London: George Allen & Unwin. Ltd.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