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國共關係與中國統一—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後之分析
作者 杜嘉芬
貢獻者 黃德福
杜嘉芬
日期 1989
1988
上傳時間 3-May-2016 14:18:15 (UTC+8)
摘要 摘要
     本研究的目的,乃在探討中國統一之可能性,藉由國共開係演變之分析,作一嘗試性的闡釋。
     國共關係之發展於一九七○年代因國際局勢及兩造內環境(經濟、政治、軍事三方面)的變化,而產生重大的轉變,亦即為中國統一之關鍵性轉捩點。故本研究將一九七○年代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事件為中界點,劃分為退出聯合國前之國共開係及退出聯合國後的國共關係,並特重後者的分析。
     本研究所採方法,係以政治系統理論為主要分析架構,並輔以政治衝突理論作為補充解釋;藉此二種理論基礎解釋已有的事象與預測未來的事象,並進一步作為本研究的指導方式。
     本研究共分六章:
     第一章:導論。包括研究動機、中國統一模式之分析、研究範圍、相關理論之評述與分析架構。
     第二章: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前之國共關係。包括第一、二次國共合作與衛突、分裂後之國共關係以及理論意涵。
     第三章: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後之國共關係-外環境因素分析。包括國際結構的發展趨勢、美國對華政策的演變與中共對外關係及其對台策略。
     第四章: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後之國共關係-內環境因素分析。包括經濟發展的策略及其影響、社會結構的分化與轉型、民主化與政治變遷、反對運動與統獨之爭以及中華民國對中共策略之回應。
     第五章:海峽兩岸互動事件之分析。包括亞洲開發銀行會籍事件,華航貨機事件與大陸留美學生訪台事件。
     第六章:結論。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一)書籍
     1.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編訂,國父全集,第一冊,台北:編者出版,民國七十年二版。
     2.王健民著,中國共產黨史稿,第三編,台北:著者自行刊印,民國五十年。
     3.毛澤東著,毛澤東選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民國五十三年。
     4.毛澤東著,毛澤東選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民國六十六年。
     5.史斑尼爾著,方海鶯譯,當代美國外交史,第一版,台北:桂冠書局,民國七十五年。
     6.外交部國際司編,中華民國出席聯合國大會第廿六屆常會代表團報告書,民國六十一年。
     7.外交部編,外交部聲明及公報彙編-¬中華民國七十四年元月一日至十二月卅一日。
     8.田弘茂著,「台海兩岸分合的根本問題-從政治整合君所謂『統一』的契機」,大陸政策,台北:立法院,民國七十七年。
     9.李達編,一國兩制與台灣,香港:廣角鏡出版社,民國七十六年。
     10.杜瓦傑著,張保民譯,政治之解析,台北:獅谷出版社,民國七十年。
     11.吳元黎著,中共國際經濟政策-「現代化」和「開放」的探索,台北:幼獅公司,民國七十六年。
     12.李筱峯著,台灣民主運動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民國七十六年二版。
     13.李雲漢著,從容共到清黨,上下冊,台北:中國學術獎助學會,民國五十五年。
     14.季辛吉著,時報出版社譯,季辛吉回憶錄-中國問題全文,台北:時報出版社,民國六十八年。
     15.南民著,「暴風雨前夕的台灣-美國對台政策醞釀大變化」,一國兩制與台灣,香港:廣角鏡出版社,民國七十六年。
     16.張玉法著,中國現代史,上下冊,台北:東華書局,民國七十二年。
     17.張玉法編譯,現代中國史,台北:經世書局,民國六十九年。
     18.華力進著,政治學,台北:經世書局,民國六十九年。
     19.陳鴻渝著,政治發展理論,台北:桂冠書局,民國七十一年。
     20.張煦華著,「『兩航』談判之新聞報導研究-兼論國共『三不』、『三通』政策與傳播媒體之運用」,中共談判策略研究,台北:聯合報社,民國七十六年。
     21.翁松燃著,「美台關係四十年」,中共對台政策與台灣前途,台北:人間出版社,民國七十七年。
     22.裘兆琳著,「中共與美國就『台灣問題』談判時之策略分析」,中共談判策略之研究,台北:聯合報社,民國七十六年。
     23.裘兆琳著,「中美政治、軍事關係演變」,中美關係報告:一九八三~一九八五,台北:中央研究院美國文化研究所,民國七十五年。
     24.郭廷以著,中國近代史綱,下冊,香港:中文大學,民國六十九年。
     25.郭華倫著,中共史論,全四冊,台北:國際關係研究所,民國五十八年。
     26.彭懷恩著,中華民國政治體系之分析,台北:時報出版社,民國七十六年。
     27.彭懷恩著,台灣政治變遷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民國七十七年。
     28.黃德福著,「台灣地區解嚴後政黨政治」,現代化的困境與調適-中華民國轉型期的經驗,台北:幼獅公司,民國七十八年。
     29.葛永光著,「民主化與台灣的政治發展」,現代化的困境與調適-中華民國轉型期的經驗,台北:幼獅公司,民國七十八年。
     30.楊旭聲著,「台灣黨外運動的三大派」,透視黨外勢力,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民國七十二年。
     31.鄧小平著,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香港:三聯書局,民國七十四年。
     32.鄧小平著,香港問題文件選輯,北京:人民出版社,民國七十四年。
     33.蔣中正著,蘇俄在中國-中國與俄共三十年經歷紀要,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七十年。
     34.熊玠著,「 由『兩航談判』展望台海兩岸之未來關係」,中共談判策略研究,民國七十六年。
     35.薛光前編,艱苦建國的十年,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六十年。
     36.劉平鄰著,「中共積極策動第三次國共和談之意圖」,中共談判策略研究,民國七十六年。
     37.龐建國著,「國家機關與台灣社會轉型」,現代化的困境與調適-中華民國轉型期的經驗,台北:幼獅公司,民國七十八年。
     38.立法院圖書館編,大陸政策,台北:立法院,民國七十七年十月。
     39.行政院新聞局輯,蔣總統經國先生六十七年言論集,台北:編者出版,民國六十七年。
     40.外交部條約司編,我國與世界各國關係一覽表,民國七十六年。
     41.呂亞力著,政治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六十八年。
     42.呂亞力、徐精一譯,當代政治分析,台北:正中書局,民國七十年。
     (二)期刊及論文
     1.王景弘著,「中共急於混入亞銀,各方猜疑」,聯合報,民國七十四年五月廿七日,第二版。
     2.尹慶耀著,「戈巴契夫的政治體制改革」,問題與研究,第廿七卷,第十二期,民國七十七年九月,頁一~一一。
     3.尹萍著,「台灣要獨立?」,遠見雜誌、五月號,民國七十七年四月十五日,頁一四~二一。
     4.丘宏達著,「當前我國的國際地位與外交關係問題」,聯合報,民國七十七年四月廿日,第二版。
     5.丘宏達著,「說國國際法律地位及重返國際組織的問題」,「迎接挑戰.開創新政」研討會論文,民國七十七年六月,頁一~二一。
     6.丘宏達著,「創造新共識,發展『總體性』大陸政策」,中國時報,民國七十七年十二月卅日,第五版。
     7.民進報周刊輯,「民主進步黨現階段中國大陸政策」,民進報周刊,第卅四號,民國七十六年十月十七日至廿三日,頁未明。
     8.民進報周刊輯,「民主進步黨第二屆全國黨員代表大會第一次臨時大會決議文」,民進報周刊,第七號,民國七十七年四月廿三日一廿九日),頁
     9.田弘茂著,「現代化與台灣政局」,台灣之將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北京:友誼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三年,頁二○一~二○九。
     10.田弘茂著,「五大謀是考驗民進黨的智慧與勇氣」,中國時報,民國七十七年十一月十四日,第二版。
     1 1.艾爾森著,包宗和譯,「改變中的中蘇共關係」,亞洲與世界文摘,第八卷,第一期,民國七十七年一月,頁五○~五四。
     12.中共問題資料週刊輯,「中共歷次對我和平統戰及我駁斥要點」,中共問題資料週刊,第四十九期,民國六十九年,頁二七~七五。
     13.中央文物供應社輯,「西安事變史料」,草命文獻,第九十四期,民國七十二年。
     14.江素惠著,「中共全芳位外交政策」,中國時報,民國七十七年十月十六日,第三版。
     15.布希著,江漢良譯,「布希自傳:我接觸中國的歷程(一) 」,中國時報,民國七十七年九月八日,第二版。
     16.邱垂亮著,「一九八三年黨外的路線之爭」,台灣之將來學術討論論文集,北京:友誼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三年,頁二一一~二二二。
     17.明居正著,「中國統一模式的分析與評估」,現代化的困境與調適-中華民國轉型的經驗,台北:幼獅公司,民國七十八年,頁一四五~一六八。
     18.胡平著,「中國統一之我見」,聯合報,民國七十七年五月十一日至十三日,第十二版。
     19.俞劍鴻著,「評析中華民國重返亞洲開發銀行」,問題與研究,第廿七卷、第十期,民國七十七年七月,頁二三~三○。
     20.胡秋原著,「胡秋原對中國國民黨中央常會開除黨籍一事之聲明」,中華雜誌,第廿六卷,第三○三期,民國七十七年十月,頁一一~一二。
     21.吳安家著,「中共對大陸探親政策的反應」,亞洲與世界文摘,第九卷,第一期,民國七十七年七月,頁二○~二二。
     22.畢英賢著,「美蘇莫斯科高峯會議」,問題與研究,第廿七卷,第十期,民國七十七年七月,頁一~一○。
     23.孫科著,「美國姑息主義之背景」,問題與研究,第五卷,第十期,民國五十五年,頁一~一一。
     24.高英茂、楊力宇著,「中國統一問題之關鍵一再回應《暸望週刊》之專文」,九十年代月刊,第二二六期,民國七十七年十一月,頁八六~八九。
     25.宦國蒼著,「大陸學人訪台的實質意義」,九十年代月刊,二二六期,民國七十七年十一月,頁八四~八五。
     26.翁松燃著,「一國兩制」之基礎理論試評」,中國時報,民國七十七年十二月廿九日,第五版。
     27.翁松燃著,「『一國兩制』芻論,九十年代月刊,民國七十四年十二月,頁三○~四○。
     28.梁國樹、石齊平著,「經濟再提昇與利益分配問題」,迎接挑戰.開創新政」研討會論文集評論,中國時報,民國七十七年六月一~三日,頁一~八。
     29.陳長文著,「兼顧基本國策並參與國際社會」,「迎接挑戰.開創新政」研討會論文集,中國時報,民國七十七年六月,頁一~一六。
     30.黃光國著, 「『中國結』與『台灣結』 :對抗與出路」,中國論壇,第二八九期,第二十五卷,第一期,民國七十六年十月十日,頁一~一九。
     31.彭懷恩著,「訪魏鏞『多體制國家與外交』,時報雜誌,第九十期,民國七十年八月廿三日,頁三一~五四。
     32.費浩偉著, 「一九八四至一九八七:中美關係的演進」,聯合月刊,第七十二期,民國七十六年七月,頁四八~六○。
     33.費浩偉著,「從台灣關係法屆滿十周年看中美關係發展」,「迎接挑戰.開創新政」研討會論文,中國時報,民國七十七年六月一日~三日,頁一~一三。
     34.鄭興弟著,「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理論與具體方案之探討」,中華民國的未來:挑戰與回應學術討論論文,民國七十六年五月十六日至十七日,頁一~二○。
     35.塞德柏格著,賴淑珍譯,「衝突和衝突的管理」,憲政思潮,四十九期,民國六十九年三月,頁一三九~一五二。
     36.蔣碩傑著,「我國經濟面臨挑戰的發展方向」,中央日報,民國七十二年七月六日,第三版。
     37.劉復國著,中華民國參與國際組織的「會籍問題」,政大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六年。
     二、英文部分
     1. Coser, Lewis. The Functions of Social Conflict. New York, 1956.
     2. Clough, Ralph. N. Island China,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3. Dahrendort, Ralt. Essays in the Theory of Society.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8.
     4. Dahrendort, Ralt. Class & Class Conflict in Industrial Society.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9.
     5. Easton, David. The Polifical System. New York: Knop, 1953.
     6. Easton, David. A Frarnework for Political Analysis. N.I.: Prentice-Hall, Englewood Cliffs, 19645.
     7. Easton, David. "An Approach fo the Analysis of Political System", World Politics, 9, April, 1957 pp. 383-400.
     8. Ebenstein, William. Today`s Isms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INC, Englwood Cliffs, 1978.
     9. Elcock, Julia, “Another Day, Another Quandary for ADB`S Japanese benefactors". Asia Banking, Vol 1, No.3. April. 1983.
     10.Fairbank, John. F, “Modernization under the Kuomintang Government" China and Taiwan Issue, New York: Praeger, 1979.
     11. Huntington, Samuel P., 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y.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8.
     12. Lerner Daniel, The Passing of Traditional Society. London: Free Press of Glenoe, 1958.
     13. Monsma, American Politics: A System Approach. New York: Halt, Rinehart & Winston. INC., 1969.
     14. Niron, Richard, A Report to the Congress, U.S. Foreign Policy for the 1970`s, The Emerging Structure of Peace. Washington, D.C.: U.S. Government Government Printing ofc., 1972.
     15. Nye, Josph S., International Regionalism.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68.
     16. Solemon, Richard. H.; "Thinking Through the China Problem", Foreign Affairs, Vol. 56, No.2 January, 1978.
     17. Uidich, A. J. "Ligitimation of Regimes in World Perspective" in B. J. Uidich & R. M. Chassman eds., Conflict and Control, London: Sage Publication, 1978.
     18. Department of State,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1983. Current Documents Washington: Department of State, 1985.
     19. U.S. Department of State, Selected Documents, No.9. 1978.
     20. Public Papers of the Presidents, Jimmy Carter, 1978.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三民主義研究所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5483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黃德福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杜嘉芬zh_TW
dc.creator (作者) 杜嘉芬zh_TW
dc.date (日期) 1989en_US
dc.date (日期) 1988en_US
dc.date.accessioned 3-May-2016 14:18:15 (UTC+8)-
dc.date.available 3-May-2016 14:18:15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3-May-2016 14:18:15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B2002005483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0202-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三民主義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摘要
     本研究的目的,乃在探討中國統一之可能性,藉由國共開係演變之分析,作一嘗試性的闡釋。
     國共關係之發展於一九七○年代因國際局勢及兩造內環境(經濟、政治、軍事三方面)的變化,而產生重大的轉變,亦即為中國統一之關鍵性轉捩點。故本研究將一九七○年代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事件為中界點,劃分為退出聯合國前之國共開係及退出聯合國後的國共關係,並特重後者的分析。
     本研究所採方法,係以政治系統理論為主要分析架構,並輔以政治衝突理論作為補充解釋;藉此二種理論基礎解釋已有的事象與預測未來的事象,並進一步作為本研究的指導方式。
     本研究共分六章:
     第一章:導論。包括研究動機、中國統一模式之分析、研究範圍、相關理論之評述與分析架構。
     第二章: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前之國共關係。包括第一、二次國共合作與衛突、分裂後之國共關係以及理論意涵。
     第三章: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後之國共關係-外環境因素分析。包括國際結構的發展趨勢、美國對華政策的演變與中共對外關係及其對台策略。
     第四章: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後之國共關係-內環境因素分析。包括經濟發展的策略及其影響、社會結構的分化與轉型、民主化與政治變遷、反對運動與統獨之爭以及中華民國對中共策略之回應。
     第五章:海峽兩岸互動事件之分析。包括亞洲開發銀行會籍事件,華航貨機事件與大陸留美學生訪台事件。
     第六章:結論。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目錄
     第一章 導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中國統一模式之分析………3
     第三節 研究範圍………7
     第四節 相關理論之評述………10
     第五節 分析架構………24
     註釋………28
     第二章 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前之國共關係………31
     第一節 第一次國共合作與衝突………31
     第二節 第二次國共合作與衝突………38
     第三節 分裂後之國共關係………53
     第四節 理論意涵………62
     註釋………66
     第三章 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後之國共關係-外環境因素分析………71
     第一節 國際結構的發展趨勢………71
     第二節 美國對華政策的演變………76
     第三節 中共對外關係及其對台策略………87
     第四節 結語………98
     詮釋………100
     第四章 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後之國共關係-內環境因素分析………107
     第一節 經濟發展的策略及其影響………107
     第二節 社會結構的分化與轉型………111
     第三節 民主化與政治變遷………114
     第四節 反對運動與統獨之爭………117
     第五節 中華民國對中共策略之回應………126
     註釋………130
     第五章 海峽兩岸主動事件之分析………135
     第一節 亞洲開發銀行會籍事件………135
     第二節 華航貨機事件………148
     第三節 大陸留美學生訪台事件………159
     第四節 結語………172
     註釋………181
     第六章結論………187
     註釋………196
     參考書目………199
     
     圖表目錄
     圖一~一 政治系統的簡單分析架構………15
     圖一~二 政治系統的動態反應模式………18
     圖一~三 研究主題之時間序列表………24
     圖一~四 國共分裂之研究架構圖………26
     圖一~五 影響中國統一之研究架構圖………26
     表二~一 中共「民族統一戰線」之要點一覽表………43
     表三~一 台海兩岸經港轉口貿易統計資料………95
     表三~二 中共對台工作組織體系表………97
     表四~一 經濟成長統計表………109
     表四~二 台灣經濟結構轉變選樣指標表………111
     表四~三 民國69.年-75.年國民黨與非國民黨在立法委員中得票率統計表……120
     表五~一 華航事件之發展經過………149
     表五~二 兩航談判要點一覽表………158
     表五~三 對大陸開放措施之發展日程表………166
     表五~四 兩岸交流負責團體及其工作事項明細表………171
     附錄目次
     附錄 兩航會談紀要及交接附件全文………197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5483en_US
dc.title (題名) 國共關係與中國統一—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後之分析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一)書籍
     1.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編訂,國父全集,第一冊,台北:編者出版,民國七十年二版。
     2.王健民著,中國共產黨史稿,第三編,台北:著者自行刊印,民國五十年。
     3.毛澤東著,毛澤東選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民國五十三年。
     4.毛澤東著,毛澤東選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民國六十六年。
     5.史斑尼爾著,方海鶯譯,當代美國外交史,第一版,台北:桂冠書局,民國七十五年。
     6.外交部國際司編,中華民國出席聯合國大會第廿六屆常會代表團報告書,民國六十一年。
     7.外交部編,外交部聲明及公報彙編-¬中華民國七十四年元月一日至十二月卅一日。
     8.田弘茂著,「台海兩岸分合的根本問題-從政治整合君所謂『統一』的契機」,大陸政策,台北:立法院,民國七十七年。
     9.李達編,一國兩制與台灣,香港:廣角鏡出版社,民國七十六年。
     10.杜瓦傑著,張保民譯,政治之解析,台北:獅谷出版社,民國七十年。
     11.吳元黎著,中共國際經濟政策-「現代化」和「開放」的探索,台北:幼獅公司,民國七十六年。
     12.李筱峯著,台灣民主運動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民國七十六年二版。
     13.李雲漢著,從容共到清黨,上下冊,台北:中國學術獎助學會,民國五十五年。
     14.季辛吉著,時報出版社譯,季辛吉回憶錄-中國問題全文,台北:時報出版社,民國六十八年。
     15.南民著,「暴風雨前夕的台灣-美國對台政策醞釀大變化」,一國兩制與台灣,香港:廣角鏡出版社,民國七十六年。
     16.張玉法著,中國現代史,上下冊,台北:東華書局,民國七十二年。
     17.張玉法編譯,現代中國史,台北:經世書局,民國六十九年。
     18.華力進著,政治學,台北:經世書局,民國六十九年。
     19.陳鴻渝著,政治發展理論,台北:桂冠書局,民國七十一年。
     20.張煦華著,「『兩航』談判之新聞報導研究-兼論國共『三不』、『三通』政策與傳播媒體之運用」,中共談判策略研究,台北:聯合報社,民國七十六年。
     21.翁松燃著,「美台關係四十年」,中共對台政策與台灣前途,台北:人間出版社,民國七十七年。
     22.裘兆琳著,「中共與美國就『台灣問題』談判時之策略分析」,中共談判策略之研究,台北:聯合報社,民國七十六年。
     23.裘兆琳著,「中美政治、軍事關係演變」,中美關係報告:一九八三~一九八五,台北:中央研究院美國文化研究所,民國七十五年。
     24.郭廷以著,中國近代史綱,下冊,香港:中文大學,民國六十九年。
     25.郭華倫著,中共史論,全四冊,台北:國際關係研究所,民國五十八年。
     26.彭懷恩著,中華民國政治體系之分析,台北:時報出版社,民國七十六年。
     27.彭懷恩著,台灣政治變遷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民國七十七年。
     28.黃德福著,「台灣地區解嚴後政黨政治」,現代化的困境與調適-中華民國轉型期的經驗,台北:幼獅公司,民國七十八年。
     29.葛永光著,「民主化與台灣的政治發展」,現代化的困境與調適-中華民國轉型期的經驗,台北:幼獅公司,民國七十八年。
     30.楊旭聲著,「台灣黨外運動的三大派」,透視黨外勢力,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民國七十二年。
     31.鄧小平著,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香港:三聯書局,民國七十四年。
     32.鄧小平著,香港問題文件選輯,北京:人民出版社,民國七十四年。
     33.蔣中正著,蘇俄在中國-中國與俄共三十年經歷紀要,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七十年。
     34.熊玠著,「 由『兩航談判』展望台海兩岸之未來關係」,中共談判策略研究,民國七十六年。
     35.薛光前編,艱苦建國的十年,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六十年。
     36.劉平鄰著,「中共積極策動第三次國共和談之意圖」,中共談判策略研究,民國七十六年。
     37.龐建國著,「國家機關與台灣社會轉型」,現代化的困境與調適-中華民國轉型期的經驗,台北:幼獅公司,民國七十八年。
     38.立法院圖書館編,大陸政策,台北:立法院,民國七十七年十月。
     39.行政院新聞局輯,蔣總統經國先生六十七年言論集,台北:編者出版,民國六十七年。
     40.外交部條約司編,我國與世界各國關係一覽表,民國七十六年。
     41.呂亞力著,政治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六十八年。
     42.呂亞力、徐精一譯,當代政治分析,台北:正中書局,民國七十年。
     (二)期刊及論文
     1.王景弘著,「中共急於混入亞銀,各方猜疑」,聯合報,民國七十四年五月廿七日,第二版。
     2.尹慶耀著,「戈巴契夫的政治體制改革」,問題與研究,第廿七卷,第十二期,民國七十七年九月,頁一~一一。
     3.尹萍著,「台灣要獨立?」,遠見雜誌、五月號,民國七十七年四月十五日,頁一四~二一。
     4.丘宏達著,「當前我國的國際地位與外交關係問題」,聯合報,民國七十七年四月廿日,第二版。
     5.丘宏達著,「說國國際法律地位及重返國際組織的問題」,「迎接挑戰.開創新政」研討會論文,民國七十七年六月,頁一~二一。
     6.丘宏達著,「創造新共識,發展『總體性』大陸政策」,中國時報,民國七十七年十二月卅日,第五版。
     7.民進報周刊輯,「民主進步黨現階段中國大陸政策」,民進報周刊,第卅四號,民國七十六年十月十七日至廿三日,頁未明。
     8.民進報周刊輯,「民主進步黨第二屆全國黨員代表大會第一次臨時大會決議文」,民進報周刊,第七號,民國七十七年四月廿三日一廿九日),頁
     9.田弘茂著,「現代化與台灣政局」,台灣之將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北京:友誼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三年,頁二○一~二○九。
     10.田弘茂著,「五大謀是考驗民進黨的智慧與勇氣」,中國時報,民國七十七年十一月十四日,第二版。
     1 1.艾爾森著,包宗和譯,「改變中的中蘇共關係」,亞洲與世界文摘,第八卷,第一期,民國七十七年一月,頁五○~五四。
     12.中共問題資料週刊輯,「中共歷次對我和平統戰及我駁斥要點」,中共問題資料週刊,第四十九期,民國六十九年,頁二七~七五。
     13.中央文物供應社輯,「西安事變史料」,草命文獻,第九十四期,民國七十二年。
     14.江素惠著,「中共全芳位外交政策」,中國時報,民國七十七年十月十六日,第三版。
     15.布希著,江漢良譯,「布希自傳:我接觸中國的歷程(一) 」,中國時報,民國七十七年九月八日,第二版。
     16.邱垂亮著,「一九八三年黨外的路線之爭」,台灣之將來學術討論論文集,北京:友誼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三年,頁二一一~二二二。
     17.明居正著,「中國統一模式的分析與評估」,現代化的困境與調適-中華民國轉型的經驗,台北:幼獅公司,民國七十八年,頁一四五~一六八。
     18.胡平著,「中國統一之我見」,聯合報,民國七十七年五月十一日至十三日,第十二版。
     19.俞劍鴻著,「評析中華民國重返亞洲開發銀行」,問題與研究,第廿七卷、第十期,民國七十七年七月,頁二三~三○。
     20.胡秋原著,「胡秋原對中國國民黨中央常會開除黨籍一事之聲明」,中華雜誌,第廿六卷,第三○三期,民國七十七年十月,頁一一~一二。
     21.吳安家著,「中共對大陸探親政策的反應」,亞洲與世界文摘,第九卷,第一期,民國七十七年七月,頁二○~二二。
     22.畢英賢著,「美蘇莫斯科高峯會議」,問題與研究,第廿七卷,第十期,民國七十七年七月,頁一~一○。
     23.孫科著,「美國姑息主義之背景」,問題與研究,第五卷,第十期,民國五十五年,頁一~一一。
     24.高英茂、楊力宇著,「中國統一問題之關鍵一再回應《暸望週刊》之專文」,九十年代月刊,第二二六期,民國七十七年十一月,頁八六~八九。
     25.宦國蒼著,「大陸學人訪台的實質意義」,九十年代月刊,二二六期,民國七十七年十一月,頁八四~八五。
     26.翁松燃著,「一國兩制」之基礎理論試評」,中國時報,民國七十七年十二月廿九日,第五版。
     27.翁松燃著,「『一國兩制』芻論,九十年代月刊,民國七十四年十二月,頁三○~四○。
     28.梁國樹、石齊平著,「經濟再提昇與利益分配問題」,迎接挑戰.開創新政」研討會論文集評論,中國時報,民國七十七年六月一~三日,頁一~八。
     29.陳長文著,「兼顧基本國策並參與國際社會」,「迎接挑戰.開創新政」研討會論文集,中國時報,民國七十七年六月,頁一~一六。
     30.黃光國著, 「『中國結』與『台灣結』 :對抗與出路」,中國論壇,第二八九期,第二十五卷,第一期,民國七十六年十月十日,頁一~一九。
     31.彭懷恩著,「訪魏鏞『多體制國家與外交』,時報雜誌,第九十期,民國七十年八月廿三日,頁三一~五四。
     32.費浩偉著, 「一九八四至一九八七:中美關係的演進」,聯合月刊,第七十二期,民國七十六年七月,頁四八~六○。
     33.費浩偉著,「從台灣關係法屆滿十周年看中美關係發展」,「迎接挑戰.開創新政」研討會論文,中國時報,民國七十七年六月一日~三日,頁一~一三。
     34.鄭興弟著,「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理論與具體方案之探討」,中華民國的未來:挑戰與回應學術討論論文,民國七十六年五月十六日至十七日,頁一~二○。
     35.塞德柏格著,賴淑珍譯,「衝突和衝突的管理」,憲政思潮,四十九期,民國六十九年三月,頁一三九~一五二。
     36.蔣碩傑著,「我國經濟面臨挑戰的發展方向」,中央日報,民國七十二年七月六日,第三版。
     37.劉復國著,中華民國參與國際組織的「會籍問題」,政大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六年。
     二、英文部分
     1. Coser, Lewis. The Functions of Social Conflict. New York, 1956.
     2. Clough, Ralph. N. Island China,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3. Dahrendort, Ralt. Essays in the Theory of Society.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8.
     4. Dahrendort, Ralt. Class & Class Conflict in Industrial Society.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9.
     5. Easton, David. The Polifical System. New York: Knop, 1953.
     6. Easton, David. A Frarnework for Political Analysis. N.I.: Prentice-Hall, Englewood Cliffs, 19645.
     7. Easton, David. "An Approach fo the Analysis of Political System", World Politics, 9, April, 1957 pp. 383-400.
     8. Ebenstein, William. Today`s Isms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INC, Englwood Cliffs, 1978.
     9. Elcock, Julia, “Another Day, Another Quandary for ADB`S Japanese benefactors". Asia Banking, Vol 1, No.3. April. 1983.
     10.Fairbank, John. F, “Modernization under the Kuomintang Government" China and Taiwan Issue, New York: Praeger, 1979.
     11. Huntington, Samuel P., 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y.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8.
     12. Lerner Daniel, The Passing of Traditional Society. London: Free Press of Glenoe, 1958.
     13. Monsma, American Politics: A System Approach. New York: Halt, Rinehart & Winston. INC., 1969.
     14. Niron, Richard, A Report to the Congress, U.S. Foreign Policy for the 1970`s, The Emerging Structure of Peace. Washington, D.C.: U.S. Government Government Printing ofc., 1972.
     15. Nye, Josph S., International Regionalism.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68.
     16. Solemon, Richard. H.; "Thinking Through the China Problem", Foreign Affairs, Vol. 56, No.2 January, 1978.
     17. Uidich, A. J. "Ligitimation of Regimes in World Perspective" in B. J. Uidich & R. M. Chassman eds., Conflict and Control, London: Sage Publication, 1978.
     18. Department of State,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1983. Current Documents Washington: Department of State, 1985.
     19. U.S. Department of State, Selected Documents, No.9. 1978.
     20. Public Papers of the Presidents, Jimmy Carter, 1978.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