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第一線人員在政策執行中角色與功能之分析
作者 陳書華
貢獻者 雷飛龍
陳書華
日期 1988
1988
上傳時間 3-May-2016 14:18:53 (UTC+8)
摘要 論文提要
     行政革新是持續性的工作,也是政府努力追尋的一貫目標,惟改革的層面及速度都無法滿足人民全面的需要。尤其在工作過程中與一般人民直接接觸,且對於工作有實質支配權之公共服務人員,即所謂「第一線執行人員」。他們是政府與人民之間的橋樑,是政府推動政務的原動力,也是政府形象的塑造者,更是政府贏得人民支持的關鍵所繫。
     本文研究目的在針對第一線執行人員角色做分析,同時探討其工作情境,及適應此工作情境的手段與方法,也分析其服務產出對民眾影響。一方面希望建立
     一套完整的架構,以供後續研究者不斷充實與修正;另一方面則企圖透過此種分析與瞭解,找出我國基層行政人員業務上弊端之因果所在,以期為將來行政革新之參考與殷鑑。
     本文主要採靜態理論性探討與實際個案相互印證,二者相輔並進方式進行。有關資料來源理論探討方面,主要以美國政治學者Michae1 Lipsky所著之"Street-level Bureaucracy Dilernmas of the Individual in Public Service"一書為範本,並對相關之法令規章、機關檔案、政府公報、會議記錄、期刊評論等資料,經研讀分析整理後,藉以對研究主題加以剖析,並做各項推論之印證。
     行政系統深受其環境背景的影響與當代政治勢力牽絆,且其涉及層面非常廣泛。作者把革新建議落實於第一線執行層面上,而其中許多問題是與整個行政系統有密不可分之關係:
     一、建立正確的服務觀念。
     二、配合社會進步、整理修定有關法規。
     三、運用科學管理方法與工具,提高行政效率。
     四、來自人民與民間團體監督力量的樹立。
     五、行政作業程序與實務的簡化。
     六、由實際作業人員反應中設立改革的標的。
     七、公共政策制定應優先考慮民意。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中文參考書目:
     (一)書籍方面:
     1.王雲五,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年。
     2.朱志宏,公共政策概論,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六十八年。
     3.朱岑樓,我國社會變遷與發展,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七十年。
     4.李亦園,文化與行為,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五十五年。
     5.江炳倫,轉變中社會的政治秩序,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一年。
     6.江炳倫,自由與法治,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民國七十四年。
     7.金耀基,從傳統到現代,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民國七十二年。
     8.林水波,政策分析評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三年。
     9.林水波,基層行政機關員工社會背景,人格特質與工作滿足感的關係,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六十九年。
     10.林水波、張世賢,公共政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一年。
     11.林紀東,行政法,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六十五年。
     12.柯三吉,環境保護政策執行之研究──墾丁國家公園的個案分析,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五年。
     13.吳定,公共行政論叢,台北:天一圖書公司,民國七十四年。
     14.施能傑,國會監督與政策執行──美國經驗之研究並兼論我國的發展,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六年。
     15.姜占魁,人群關係,台北:正中書局,民國六十六年。
     16.姜占魁,行政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一年。
     17.姜占魁,行政管理論叢,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六十五年。
     18.華力進,政治學,台北:經世書局,民國六十九年。
     19.徐有守,行政的現代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一年。
     20.黃紀,政治學名著精選,台北:洪流出版社,民國六十八年。
     21.許新枝,行政學與行政問題,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國六十六年。
     22.許濱松,論激勵管理與人力資源的有效運用,台北:七友出版社,民國七十年。
     23.陳鴻瑜,政治發展理論,台北:桂冠圖書公司,民國七十一年。
     24.張世賢,公共政策析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七十年。
     25.張世賢,專業知識與公共問題的解決,台北:正中書局,民國六十九年。
     26.張春興,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民國七十四年。
     27.張金鑑,行政學典範,台北:中國行政學白,民國七十五年。
     28.張潤書,行政學,台北:三民書局,民國七十三年。
     29.彭文賢,行政生態學,台北:華視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七十一年。
     30.湯絢章,公共政策制定,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國六十八年。
     31.鄭壽彭,中國古代的治道,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五十六年。
     32.謬全吉,行政革新研究專集,台北:聯合報社,民國六十七年。
     33.蘇江海,稜柱型社會都市政府基層公務人員服務水準之研究──高雄市里幹事個案分析,台北:東華書局,民國七十六年。
     
     (二)期刊方面:
     l.中國行政革新的方向,座談會,中國行政,第卅期,民國六十九年五月:頁1-13。
     2.江炳倫,行政革新的治本之道,東方雜誌,復刊第八卷一期,民國六十三年七月:頁14-17。
     3.柯三吉,開發中國家政策執行理論:我國違規遊覽車的個案分析,政治學報,第十一期,民國七十二年。
     4.李長貴,行政行為與行政革新,研考通訊,第一卷四期,民國六十六年六月:頁24-29。
     5.沈春城,前瞻性的政府輸出──我國行政發展的瓶頸,幼獅月刊,第五十七卷四期,民國七十二年四月:頁50-53。
     6.沈莒達,生態途徑在行政學中的應用,東吳大學,政治與社會學報,第九期,民國七十三年九月:頁29-56。
     7.林克昌,行政革新的必要性與近年來成果,研考月刊,第一○八期,民國七十五年二月:頁27-38。
     8.林克昌,行政革新的特性與範疇,研考月刊,第一一二期,民國七十五年六月:頁61-71。
     9.金耀基,如何使中國的行政現代化,東方雜誌,復刊第一卷三期,民國五十六年九月:頁18-20。
     10.吳定,以觀念革新帶動行政革新,中央月刊,第十二卷十期,民國六十九年八月:頁44-48。
     11.吳復興,行政革新的概念、結構與策略,憲政思潮,第廿一期,民國六十二年一月:頁126-134。
     12吳復興,公共行政的生態研究法,人事行政月刊,第六卷七一八期,民國六十二年八月:頁9-18。
     13施嘉明,當前行政革新的困難與課題,中國論壇,第一卷十期,民國六十五年二月:頁18-21。
     14姜占魁,如何推進行政革新提高效率,研考月刊,第六卷九期,民國七十一年九月:頁25-40。
     15.段重祺,行政機關特性與公共政策困境:自來水生飲計劃之個案分析,思與言,第廿四卷一期,民國七十五年五月:頁91-118。
     16.徐有守,行政改革與行政現代化,東方雜誌,復刊第十一卷九期,民國六十七年三月:頁25-31。
     17.華力進,談幾個有關行政革新的觀念問題,研考通訊,第二卷十二期,民國六十七年十二月:頁15-21。
     18.華力進,當前行政問題及其改革之道,東方雜誌,復刊第廿一卷二期,民國七十六年八月:頁21-22。
     19.陳志華,基層行政單位服務態度的分析與改進,中國論壇,第八卷九期,民國六十八年八月:頁34-41。
     20.曹俊漢,公共政策執行理論模式的研究:七十年代發展經驗的評估,美國研究,第十五卷一期,民國七十四年三月:頁53-128。
     21.張宇,論我國行政生態環境──兼論行政現代化,幼獅月刊,第五十二卷二期,民國六十九年八月:頁18-24。
     22.張世賢,論行政革新的動力,研考月刊,第六卷十期,民國七十一年十月:頁3-13。
     23.張潤書,由便民談行政革新,中國論壇,第五卷八期,民國六十七年一月:頁30-32。
     24.張潤書,從改善基層人員做起,中國論壇,第七卷八期,民國六十八年一月:頁21-22。
     25.張潤書,論我國行政革新的努力方向,研考月刊,第一○八期,民國七十五年二月:頁6-15。
     26.郭俊次,行政革新的理論,憲政評論,第七卷十一期,民國六十五年十一月:頁13-15。
     27.郭俊次,行政革新與行政創新──一個發展的觀點,人事行政,第七十一期,民國七十二年五月:頁24-34。
     28.彭文賢,從我國行政生態論行政革新,公共政策學報,第六期,民國七十二年八月:頁72-79。
     29.雷飛龍,行政的現代化,中央月刊,第四卷三期,民國六十一年一月:頁36-39。
     30.雷飛龍,論現代化的內涵與我國達成現代化的條件,中央月刊,第十三卷五期,民國七十年三月:頁20-25。
     31.董翔飛,從行政生態背景,探討我國行政革新的過去與未來,東方雜誌,復刊第十四期五一六期,民國六十九年十一~十二月:頁22-47。
     32.葉維銓,行政革新與為民服務,研考月刊,第一○八期,民國七十五年二月:頁39-49。
     33.劉耀武,晉列開發國家的重要課題,中國論壇,第十卷六期,民國六十九年六月:頁42-45。
     34.劉耀武,行政文化與行政發展,中國論壇,號十六卷四期,民國七十二年五月:頁25-28。
     35.魏鏽,推動為民服務工作應有的基本觀念與努力重點,研考月刊,第一二四期,民國七十六年六月:頁3-9。
     
     (三)論文方面:
     l.王玉種,台北市戶政事務所行政人員工作滿足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六年。
     2.林淑慧,影響基層行政人員工作執行之因素──高雄市里幹事之個案分析,國立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六年六月。
     3.陳志華,台北市政府處理人民申請案件過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七年。
     4.陳永乾,開發中國家官僚角色之研究──一個生態的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七年六月。
     5.張四明,執行人員意向與政策執行之研究──我國國小教師執行體罰禁令的個案探討,國立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五年六月。
     6.馮靜如,我國行政現代化──形式主義問題的探討,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年,
     7.楊惠珍,行政組織單位間聯繫協調之研究──台北市政府人民申請案處理程序個案分析,國立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三年六月。
     8.蔡允棟,政策規劃與執行之研究──我國現行檢肅流氓政策之個案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六年六月。
     
     二、英文參考書目
     (一)書籍方面
     1. Allison, Graham T., Essence of Decision: Explanning the Cuban Missile Crisis,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71.
     2. Argyris, Chris., Integrating the Individual and the Organiza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Inc., 1964.
     3. Bardach, Eugene, The Implementation Game: What Happens After a Bill Becomes a, Law, The MIT Press, 1977.
     4. Bardard, Chester ., The Functions of the Executive, 19th. ed.,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70.
     5. Blau, Peter M., The Dynamics of Bureaucracy, rev. ed.,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3.
     6. Caiden, Gerald E., The Dynamic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Holt, Rinehart & Winston, Inc., 1976.
     7. Caiden, Gerald E., Administrative Reform, Chicago: Aldine Publishing Company, 1969 . .
     8. Cooper, Terry L., The Responsible Administrator: An Approach to Ethics for the Administrative Role, New York: Associated Faculty Press, Inc., 1982.
     9. Crozier, Michael, The Bureaucratic Phenomenon,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4.
     10. Chandler, Ralph & Plano, Jack C.,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 Dictionary, New York: Jork: John Wiley and Sons, Inc., 198.2.
     11. Deutsch, karl, The Nerves of Government: Models of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and Control,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63.
     12. Downs, Anthony, Inside Bureaucracy,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1967.
     13. Easton, David, A Framework for Political Analysis, Prenetice Hill Englewood Cliffs, 1965.
     14. Edwards III, George C., Implementing Public Policy, Washington Congressional Quarterly Press, 1980.
     15. Filppo, Edwin B, Principles of Personnel Management, McGraw-Hill Book Co., 1971.
     16. Freidson, Eliot, Professional Dominance, New York: Atherton, 1970.
     17. Galper, Jeffry H, The Politice of Social Service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1975.
     18. Ham, Christopher and Hill, Michael, The Policy Process in the Modern Capitalist. State, Harvester Press, 1984.
     19. Heady, Ferrel, Public Administration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1966.
     20. Jones, Charles O,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Public Policy, 3nd. California: Brooks Cole Publishing Company, 1984.
     21. Katz, Elihu & Danet, Brenda, (ed.), Bureaucracy and the Public──A Reader in Official-Client Relations, New York: Basic Books, Inc., Publishers, 1973.
     22. Kaufman..Hebert., Administrative Feedback --Monitoring Subordinate`s Behavior, Washington D. C. : Brookings Institution, 1973.
     23. Lipsky, Michael, Street-level Bureaucracy──Dilemmas of the Individual in Public Services, New York: Russell sage Foundation, 1980.
     24. Mayer, Robert R, Policy and Program Planning: 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1985.
     25. Merton, Robert Social Theory and Social Structure,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68.
     26. Perry, David C. & Sornoff, pula A., Politccs at the Stree-level: The Select Case of Police Administration and the Commanity, Sage Publications, Inc., 1973.
     27. perlman, Robert, Consumers and Social Service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1975.
     28. Reiss, Albert. The Police and the Public,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71.
     29. Richardson, Ivan L. & Baldwin, Sidney, Public Administration──Government in Action, New York: A Bell & Howell Company, 1976.
     30. Seitz, Steven Thomas, Bureaucracy, Policy and the Public, The C. V Mosby Company, 1987.
     31. Sharkansky, Ira, The Routines of Politics,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 Company, 1970.
     32. Sharkansky, Ira, Public Administration : Policy-Making in Government Agencies, Chicago: Rand McNally College Publishing Company, 1978.
     33. Stahl, O. Glenn, Public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 New York: Harper & Row, Publishers, 1976.
     34. Thompson, Victor A, Modern Organization,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Inc., 1963.
     35. Wilson, James Q, Varieties of Police Behavior,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8.
     36. Yin, Robert K, Changing Urban Bureaucracy --How New Practices Become Routinzied, The Rand Company, 1979.
     
     (二)期刊方面:
     1. Dahl, Robert, "The scienc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ree Problems",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vol. 7, (1947).
     2. Elmore, Richard F, "Organizational Model of Social Program Implementation", Public Policy, Vol. .26, No.2 (April, 1978).
     3. Kaufman, Hebert, "Fear of Bureaucracy-- A Raging Pandemic",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1986)., pp. 1-9.
     4. Lipsky, Michael, "Street-level Bureaucracy and The Analysis of Urban Reform", Urban Affair Quarterly, vol. 6, No.4 (1971).
     5. Mechanic, David, "Sources of Power of Lower Participants in Complex Organization",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Vol. 7, No.2 (December, 1962), pp. 349-364.
     6. Montioy, Roberts. &O` Toole, Laurence J, "Toward a Theory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An Organizational Perspective",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vol. 39, No.5,
     (September/October, 1979), pp. 465-476.
     7. Moore, scott T, "The Theory of Stree-level Bureaucracy -A Positive Critique", Administration & Society, vol. 19, No.1 (May, 1987), pp. 74-94
     8. Prottas, Jeffery Manditch, "The Power of The Street-level Bureaucrat in Public Service Bureaucracies", Urban Affairs Quarterly, Vol. 13, No. 3, (March, 1978), pp. 285-313.
     9. Robertson, David B, "Program Implementation Versus Program Design", Policy Studies Review, vol. 3, No. 3-4., (May, 1984)
     10. Sorg, James D, "A Typology of Implementation Behavior of Street-level Bureaucrats", Policy Studies Review, Vol. 2, No. 2, (Feburary, 1983), pp. 390-407.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5520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雷飛龍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陳書華zh_TW
dc.creator (作者) 陳書華zh_TW
dc.date (日期) 1988en_US
dc.date (日期) 1988en_US
dc.date.accessioned 3-May-2016 14:18:53 (UTC+8)-
dc.date.available 3-May-2016 14:18:53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3-May-2016 14:18:53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B2002005520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0217-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公共行政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論文提要
     行政革新是持續性的工作,也是政府努力追尋的一貫目標,惟改革的層面及速度都無法滿足人民全面的需要。尤其在工作過程中與一般人民直接接觸,且對於工作有實質支配權之公共服務人員,即所謂「第一線執行人員」。他們是政府與人民之間的橋樑,是政府推動政務的原動力,也是政府形象的塑造者,更是政府贏得人民支持的關鍵所繫。
     本文研究目的在針對第一線執行人員角色做分析,同時探討其工作情境,及適應此工作情境的手段與方法,也分析其服務產出對民眾影響。一方面希望建立
     一套完整的架構,以供後續研究者不斷充實與修正;另一方面則企圖透過此種分析與瞭解,找出我國基層行政人員業務上弊端之因果所在,以期為將來行政革新之參考與殷鑑。
     本文主要採靜態理論性探討與實際個案相互印證,二者相輔並進方式進行。有關資料來源理論探討方面,主要以美國政治學者Michae1 Lipsky所著之"Street-level Bureaucracy Dilernmas of the Individual in Public Service"一書為範本,並對相關之法令規章、機關檔案、政府公報、會議記錄、期刊評論等資料,經研讀分析整理後,藉以對研究主題加以剖析,並做各項推論之印證。
     行政系統深受其環境背景的影響與當代政治勢力牽絆,且其涉及層面非常廣泛。作者把革新建議落實於第一線執行層面上,而其中許多問題是與整個行政系統有密不可分之關係:
     一、建立正確的服務觀念。
     二、配合社會進步、整理修定有關法規。
     三、運用科學管理方法與工具,提高行政效率。
     四、來自人民與民間團體監督力量的樹立。
     五、行政作業程序與實務的簡化。
     六、由實際作業人員反應中設立改革的標的。
     七、公共政策制定應優先考慮民意。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限制………2
     第三節 第一線執行人員與相關概念闡釋………4
     第三章 第一線執行人員角色分析………8
     第一節 第一線執行人員服務工作類型………8
     第二節 普通受到批評的角色………11
     第三節 如同決策者之角色………19
     第四節 組織邊緣人之角色………27
     第三章 第一線執行人員工作狀況分析………32
     第一節 資源問題………32
     第二節 目標與績效評估問題………41
     第三節 第一線執行人員與服務對象之關係………49
     第四章 第一線執行人員工作行為類型分析………60
     第一節 分配服務──對需求量與需求管道的限制………61
     第二節 分配服務──行政上不平等………68
     第三節 節約資源的手段………73
     第四節 服務過程中心理適應的問題………80
     第五章 結論………93
     第一節 本文的回顧………93
     第二節 研究發現………95
     第三節 研究建議………97
     參考書目………101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5520en_US
dc.title (題名) 第一線人員在政策執行中角色與功能之分析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中文參考書目:
     (一)書籍方面:
     1.王雲五,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年。
     2.朱志宏,公共政策概論,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六十八年。
     3.朱岑樓,我國社會變遷與發展,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七十年。
     4.李亦園,文化與行為,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五十五年。
     5.江炳倫,轉變中社會的政治秩序,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一年。
     6.江炳倫,自由與法治,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民國七十四年。
     7.金耀基,從傳統到現代,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民國七十二年。
     8.林水波,政策分析評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三年。
     9.林水波,基層行政機關員工社會背景,人格特質與工作滿足感的關係,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六十九年。
     10.林水波、張世賢,公共政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一年。
     11.林紀東,行政法,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六十五年。
     12.柯三吉,環境保護政策執行之研究──墾丁國家公園的個案分析,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五年。
     13.吳定,公共行政論叢,台北:天一圖書公司,民國七十四年。
     14.施能傑,國會監督與政策執行──美國經驗之研究並兼論我國的發展,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六年。
     15.姜占魁,人群關係,台北:正中書局,民國六十六年。
     16.姜占魁,行政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一年。
     17.姜占魁,行政管理論叢,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六十五年。
     18.華力進,政治學,台北:經世書局,民國六十九年。
     19.徐有守,行政的現代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一年。
     20.黃紀,政治學名著精選,台北:洪流出版社,民國六十八年。
     21.許新枝,行政學與行政問題,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國六十六年。
     22.許濱松,論激勵管理與人力資源的有效運用,台北:七友出版社,民國七十年。
     23.陳鴻瑜,政治發展理論,台北:桂冠圖書公司,民國七十一年。
     24.張世賢,公共政策析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七十年。
     25.張世賢,專業知識與公共問題的解決,台北:正中書局,民國六十九年。
     26.張春興,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民國七十四年。
     27.張金鑑,行政學典範,台北:中國行政學白,民國七十五年。
     28.張潤書,行政學,台北:三民書局,民國七十三年。
     29.彭文賢,行政生態學,台北:華視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七十一年。
     30.湯絢章,公共政策制定,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國六十八年。
     31.鄭壽彭,中國古代的治道,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五十六年。
     32.謬全吉,行政革新研究專集,台北:聯合報社,民國六十七年。
     33.蘇江海,稜柱型社會都市政府基層公務人員服務水準之研究──高雄市里幹事個案分析,台北:東華書局,民國七十六年。
     
     (二)期刊方面:
     l.中國行政革新的方向,座談會,中國行政,第卅期,民國六十九年五月:頁1-13。
     2.江炳倫,行政革新的治本之道,東方雜誌,復刊第八卷一期,民國六十三年七月:頁14-17。
     3.柯三吉,開發中國家政策執行理論:我國違規遊覽車的個案分析,政治學報,第十一期,民國七十二年。
     4.李長貴,行政行為與行政革新,研考通訊,第一卷四期,民國六十六年六月:頁24-29。
     5.沈春城,前瞻性的政府輸出──我國行政發展的瓶頸,幼獅月刊,第五十七卷四期,民國七十二年四月:頁50-53。
     6.沈莒達,生態途徑在行政學中的應用,東吳大學,政治與社會學報,第九期,民國七十三年九月:頁29-56。
     7.林克昌,行政革新的必要性與近年來成果,研考月刊,第一○八期,民國七十五年二月:頁27-38。
     8.林克昌,行政革新的特性與範疇,研考月刊,第一一二期,民國七十五年六月:頁61-71。
     9.金耀基,如何使中國的行政現代化,東方雜誌,復刊第一卷三期,民國五十六年九月:頁18-20。
     10.吳定,以觀念革新帶動行政革新,中央月刊,第十二卷十期,民國六十九年八月:頁44-48。
     11.吳復興,行政革新的概念、結構與策略,憲政思潮,第廿一期,民國六十二年一月:頁126-134。
     12吳復興,公共行政的生態研究法,人事行政月刊,第六卷七一八期,民國六十二年八月:頁9-18。
     13施嘉明,當前行政革新的困難與課題,中國論壇,第一卷十期,民國六十五年二月:頁18-21。
     14姜占魁,如何推進行政革新提高效率,研考月刊,第六卷九期,民國七十一年九月:頁25-40。
     15.段重祺,行政機關特性與公共政策困境:自來水生飲計劃之個案分析,思與言,第廿四卷一期,民國七十五年五月:頁91-118。
     16.徐有守,行政改革與行政現代化,東方雜誌,復刊第十一卷九期,民國六十七年三月:頁25-31。
     17.華力進,談幾個有關行政革新的觀念問題,研考通訊,第二卷十二期,民國六十七年十二月:頁15-21。
     18.華力進,當前行政問題及其改革之道,東方雜誌,復刊第廿一卷二期,民國七十六年八月:頁21-22。
     19.陳志華,基層行政單位服務態度的分析與改進,中國論壇,第八卷九期,民國六十八年八月:頁34-41。
     20.曹俊漢,公共政策執行理論模式的研究:七十年代發展經驗的評估,美國研究,第十五卷一期,民國七十四年三月:頁53-128。
     21.張宇,論我國行政生態環境──兼論行政現代化,幼獅月刊,第五十二卷二期,民國六十九年八月:頁18-24。
     22.張世賢,論行政革新的動力,研考月刊,第六卷十期,民國七十一年十月:頁3-13。
     23.張潤書,由便民談行政革新,中國論壇,第五卷八期,民國六十七年一月:頁30-32。
     24.張潤書,從改善基層人員做起,中國論壇,第七卷八期,民國六十八年一月:頁21-22。
     25.張潤書,論我國行政革新的努力方向,研考月刊,第一○八期,民國七十五年二月:頁6-15。
     26.郭俊次,行政革新的理論,憲政評論,第七卷十一期,民國六十五年十一月:頁13-15。
     27.郭俊次,行政革新與行政創新──一個發展的觀點,人事行政,第七十一期,民國七十二年五月:頁24-34。
     28.彭文賢,從我國行政生態論行政革新,公共政策學報,第六期,民國七十二年八月:頁72-79。
     29.雷飛龍,行政的現代化,中央月刊,第四卷三期,民國六十一年一月:頁36-39。
     30.雷飛龍,論現代化的內涵與我國達成現代化的條件,中央月刊,第十三卷五期,民國七十年三月:頁20-25。
     31.董翔飛,從行政生態背景,探討我國行政革新的過去與未來,東方雜誌,復刊第十四期五一六期,民國六十九年十一~十二月:頁22-47。
     32.葉維銓,行政革新與為民服務,研考月刊,第一○八期,民國七十五年二月:頁39-49。
     33.劉耀武,晉列開發國家的重要課題,中國論壇,第十卷六期,民國六十九年六月:頁42-45。
     34.劉耀武,行政文化與行政發展,中國論壇,號十六卷四期,民國七十二年五月:頁25-28。
     35.魏鏽,推動為民服務工作應有的基本觀念與努力重點,研考月刊,第一二四期,民國七十六年六月:頁3-9。
     
     (三)論文方面:
     l.王玉種,台北市戶政事務所行政人員工作滿足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六年。
     2.林淑慧,影響基層行政人員工作執行之因素──高雄市里幹事之個案分析,國立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六年六月。
     3.陳志華,台北市政府處理人民申請案件過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七年。
     4.陳永乾,開發中國家官僚角色之研究──一個生態的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七年六月。
     5.張四明,執行人員意向與政策執行之研究──我國國小教師執行體罰禁令的個案探討,國立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五年六月。
     6.馮靜如,我國行政現代化──形式主義問題的探討,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年,
     7.楊惠珍,行政組織單位間聯繫協調之研究──台北市政府人民申請案處理程序個案分析,國立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三年六月。
     8.蔡允棟,政策規劃與執行之研究──我國現行檢肅流氓政策之個案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六年六月。
     
     二、英文參考書目
     (一)書籍方面
     1. Allison, Graham T., Essence of Decision: Explanning the Cuban Missile Crisis,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71.
     2. Argyris, Chris., Integrating the Individual and the Organiza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Inc., 1964.
     3. Bardach, Eugene, The Implementation Game: What Happens After a Bill Becomes a, Law, The MIT Press, 1977.
     4. Bardard, Chester ., The Functions of the Executive, 19th. ed.,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70.
     5. Blau, Peter M., The Dynamics of Bureaucracy, rev. ed.,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3.
     6. Caiden, Gerald E., The Dynamic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Holt, Rinehart & Winston, Inc., 1976.
     7. Caiden, Gerald E., Administrative Reform, Chicago: Aldine Publishing Company, 1969 . .
     8. Cooper, Terry L., The Responsible Administrator: An Approach to Ethics for the Administrative Role, New York: Associated Faculty Press, Inc., 1982.
     9. Crozier, Michael, The Bureaucratic Phenomenon,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4.
     10. Chandler, Ralph & Plano, Jack C.,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 Dictionary, New York: Jork: John Wiley and Sons, Inc., 198.2.
     11. Deutsch, karl, The Nerves of Government: Models of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and Control,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63.
     12. Downs, Anthony, Inside Bureaucracy,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1967.
     13. Easton, David, A Framework for Political Analysis, Prenetice Hill Englewood Cliffs, 1965.
     14. Edwards III, George C., Implementing Public Policy, Washington Congressional Quarterly Press, 1980.
     15. Filppo, Edwin B, Principles of Personnel Management, McGraw-Hill Book Co., 1971.
     16. Freidson, Eliot, Professional Dominance, New York: Atherton, 1970.
     17. Galper, Jeffry H, The Politice of Social Service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1975.
     18. Ham, Christopher and Hill, Michael, The Policy Process in the Modern Capitalist. State, Harvester Press, 1984.
     19. Heady, Ferrel, Public Administration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1966.
     20. Jones, Charles O,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Public Policy, 3nd. California: Brooks Cole Publishing Company, 1984.
     21. Katz, Elihu & Danet, Brenda, (ed.), Bureaucracy and the Public──A Reader in Official-Client Relations, New York: Basic Books, Inc., Publishers, 1973.
     22. Kaufman..Hebert., Administrative Feedback --Monitoring Subordinate`s Behavior, Washington D. C. : Brookings Institution, 1973.
     23. Lipsky, Michael, Street-level Bureaucracy──Dilemmas of the Individual in Public Services, New York: Russell sage Foundation, 1980.
     24. Mayer, Robert R, Policy and Program Planning: 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1985.
     25. Merton, Robert Social Theory and Social Structure,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68.
     26. Perry, David C. & Sornoff, pula A., Politccs at the Stree-level: The Select Case of Police Administration and the Commanity, Sage Publications, Inc., 1973.
     27. perlman, Robert, Consumers and Social Service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1975.
     28. Reiss, Albert. The Police and the Public,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71.
     29. Richardson, Ivan L. & Baldwin, Sidney, Public Administration──Government in Action, New York: A Bell & Howell Company, 1976.
     30. Seitz, Steven Thomas, Bureaucracy, Policy and the Public, The C. V Mosby Company, 1987.
     31. Sharkansky, Ira, The Routines of Politics,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 Company, 1970.
     32. Sharkansky, Ira, Public Administration : Policy-Making in Government Agencies, Chicago: Rand McNally College Publishing Company, 1978.
     33. Stahl, O. Glenn, Public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 New York: Harper & Row, Publishers, 1976.
     34. Thompson, Victor A, Modern Organization,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Inc., 1963.
     35. Wilson, James Q, Varieties of Police Behavior,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8.
     36. Yin, Robert K, Changing Urban Bureaucracy --How New Practices Become Routinzied, The Rand Company, 1979.
     
     (二)期刊方面:
     1. Dahl, Robert, "The scienc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ree Problems",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vol. 7, (1947).
     2. Elmore, Richard F, "Organizational Model of Social Program Implementation", Public Policy, Vol. .26, No.2 (April, 1978).
     3. Kaufman, Hebert, "Fear of Bureaucracy-- A Raging Pandemic",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1986)., pp. 1-9.
     4. Lipsky, Michael, "Street-level Bureaucracy and The Analysis of Urban Reform", Urban Affair Quarterly, vol. 6, No.4 (1971).
     5. Mechanic, David, "Sources of Power of Lower Participants in Complex Organization",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Vol. 7, No.2 (December, 1962), pp. 349-364.
     6. Montioy, Roberts. &O` Toole, Laurence J, "Toward a Theory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An Organizational Perspective",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vol. 39, No.5,
     (September/October, 1979), pp. 465-476.
     7. Moore, scott T, "The Theory of Stree-level Bureaucracy -A Positive Critique", Administration & Society, vol. 19, No.1 (May, 1987), pp. 74-94
     8. Prottas, Jeffery Manditch, "The Power of The Street-level Bureaucrat in Public Service Bureaucracies", Urban Affairs Quarterly, Vol. 13, No. 3, (March, 1978), pp. 285-313.
     9. Robertson, David B, "Program Implementation Versus Program Design", Policy Studies Review, vol. 3, No. 3-4., (May, 1984)
     10. Sorg, James D, "A Typology of Implementation Behavior of Street-level Bureaucrats", Policy Studies Review, Vol. 2, No. 2, (Feburary, 1983), pp. 390-407.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