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從依賴到互賴--就權力結構與談判策略論1985年後之中美經貿談判
作者 吳滄生
WU, CANG-SHENG
貢獻者 高永光
GAO,YONG-GUANG
吳滄生
WU,CANG-SHENG
關鍵詞 權力
談判策略論
1985年後
中美經貿談判
順差
博 理論
磋商理論
BARGAINING-THEORY
GATT
日期 1989
上傳時間 3-May-2016 14:22:39 (UTC+8)
摘要 中美雙邊關系的外交議題,在八○年代前后有重大的變革。兩國關系因長期貿易順差
     使外交重心由戰略利益轉向經濟利益,兩國自1985年起的密集貿易談判充分凸顯
     出雙邊關系的這種轉變。
     中美貿易談判就表面看,是兩國貿易長期順差導致的結果,但就新興工業國家角度看
     ( NICS) ,卻微妙的反映出體系中新興勢力的發展趨勢,即新興工業國家經長期發展
     后,其經濟實力已浮現為世界貿易市場的重要競爭者,而GATT的經貿體制帶來不穩定
     的因素,使得美國經貿失衡的困境更為嚴重難解。
     因此,中美經貿談判可說是美國與其它新興國家談判的一環。這些NICS在國際體系中
     權力資源及地位都不如美國,故引發本文動機,即「弱國如何在強權社會中生存」。
     其假設為:在強與弱的談判中,權力資源屬于弱勢國家,如何藉談判策略來彌補其權
     力結構的限制。
     就此假設我們在第二章的文獻探討中,分別以國家有效資源及依賴受損度概念分析國
     家權力與談判結果的關聯;及以博奕理論和磋商理論(bargaining theory) 探討不對
     稱性談判的策略運用。
     在第三章中以臺灣在外交、軍事、經濟上的權力資源,分析臺灣由依賴走向互賴之際
     ,權力的增加是否可增加兩國間利益交換的機會。
     第四章中的臺灣談判策略分析及第五章的結論都是針對中美在1985∼1990年就個案談
     判雙方策略顯現在經貿政策的運用、利益團體的游說,以及結盟奧援等做法的分析。
     本文焦點放在以「權力-策略」觀點,分析不對稱談判中弱者如何求生存?以及弱勢
     國家如何以策略縮小彼此差距,以打破「權力決定談判結果」的模式,從而為中美經
     貿談判的有關研究中,補充這方面的學術空白。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學系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5200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高永光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GAO,YONG-GUANG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吳滄生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WU,CANG-SHENGen_US
dc.creator (作者) 吳滄生zh_TW
dc.creator (作者) WU, CANG-SHENGen_US
dc.date (日期) 1989en_US
dc.date.accessioned 3-May-2016 14:22:39 (UTC+8)-
dc.date.available 3-May-2016 14:22:39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3-May-2016 14:22:39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B2002005200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0306-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外交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中美雙邊關系的外交議題,在八○年代前后有重大的變革。兩國關系因長期貿易順差
     使外交重心由戰略利益轉向經濟利益,兩國自1985年起的密集貿易談判充分凸顯
     出雙邊關系的這種轉變。
     中美貿易談判就表面看,是兩國貿易長期順差導致的結果,但就新興工業國家角度看
     ( NICS) ,卻微妙的反映出體系中新興勢力的發展趨勢,即新興工業國家經長期發展
     后,其經濟實力已浮現為世界貿易市場的重要競爭者,而GATT的經貿體制帶來不穩定
     的因素,使得美國經貿失衡的困境更為嚴重難解。
     因此,中美經貿談判可說是美國與其它新興國家談判的一環。這些NICS在國際體系中
     權力資源及地位都不如美國,故引發本文動機,即「弱國如何在強權社會中生存」。
     其假設為:在強與弱的談判中,權力資源屬于弱勢國家,如何藉談判策略來彌補其權
     力結構的限制。
     就此假設我們在第二章的文獻探討中,分別以國家有效資源及依賴受損度概念分析國
     家權力與談判結果的關聯;及以博奕理論和磋商理論(bargaining theory) 探討不對
     稱性談判的策略運用。
     在第三章中以臺灣在外交、軍事、經濟上的權力資源,分析臺灣由依賴走向互賴之際
     ,權力的增加是否可增加兩國間利益交換的機會。
     第四章中的臺灣談判策略分析及第五章的結論都是針對中美在1985∼1990年就個案談
     判雙方策略顯現在經貿政策的運用、利益團體的游說,以及結盟奧援等做法的分析。
     本文焦點放在以「權力-策略」觀點,分析不對稱談判中弱者如何求生存?以及弱勢
     國家如何以策略縮小彼此差距,以打破「權力決定談判結果」的模式,從而為中美經
     貿談判的有關研究中,補充這方面的學術空白。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5200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權力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談判策略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1985年後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中美經貿談判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順差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博 理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磋商理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BARGAINING-THEOR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GATTen_US
dc.title (題名) 從依賴到互賴--就權力結構與談判策略論1985年後之中美經貿談判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