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中共武裝鬥爭之研究-一九四五-一九四九年中共武裝鬥爭成功因素之探討
作者 陳培雄
貢獻者 段家鋒
陳培雄
日期 1989
1989
上傳時間 3-May-2016 14:23:29 (UTC+8)
摘要 論文提要內容:
本論文研究之目的,主要由於中共領導階層先後多次聲明:「對台灣不放棄使用武力」,在此種威脅之下,不能不關切國家的安全。乃欲從現代歷史中找出中共在大陸上武裝鬥爭成功的原因,加以探討,企能經由此研究成果,進而參考獲得因應狀況的對策。並作為爾後繼續研究「中共軍事思想變遷」之基礎。本論文於緒論之下,分為六章二十四節,最後作一結論,且提出教訓與省思。全文共約十六萬字,其大要如下:
緒論
說明論文研究動機和目的,研究的方法,研究的範圍和限制,並將論文內容演進,自開端經發展至歸結,乃是脈絡一貫的情形,先為扼要提出。
第一章 中共之成長與坐大
本世紀二0年初期,我國社會中政治學說倡行,引起思想上之混淆,共產主義乘機漫延,由是第三國際乃得移殖其組織於中國,稱之為「中國共產黨」。隨後因中國國民黨之「聯俄容共政策」,使中共的以寄生繁衍於南方黨政軍各部門,乃藉兵農運暴動而組成中共紅軍。乘日本之侵略與軍閥割據,建立贛南蘇維埃政權,由是而逐漸成長。復利用「西安事變」促使中日戰爭之提前發生。然後於八年抗戰之中,兼併坐大。由於「延安整風」結果,毛澤東得到黨政軍一元化的領導大權,迅速完成全面叛亂的準備。復因「雅爾達密約」之不良影響,乃漸形成爾後有利於中共實行武裝鬥爭的局勢。
第二章 中共軍事理論與方法
中共紅軍既在不斷壯大之中,且已能作為其武裝鬥爭的工具,當然會設想到如何對其控制、運用、維持之方法。於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形成,紅軍控制之方法和戰力之維持,便應乎需要而陸續產生。至於「情報與反情報」乃是共黨賴以生存的本領,自然會善於運用。不過以上諸事都是主觀的作為,只能做到「先為不可勝」的地步。如何造成客觀「可勝在敵」的有利狀況,便是下一章的內容。
第三章 與武裝鬥爭配合運用之策略
共產黨深知以多勝少的必要性,中共遂採取「人民戰爭」為其叛亂的方式。於是竭盡各種方法,不擇手段,去推行群眾運動和統一戰線。並利用美蘇外力干擾中國內政與軍事,以危害政府之政治、經濟、軍事措施。進而爭取蘇俄的全力支援,來配合前面的各項活動,以削弱政府而壯大中共,乃可由劣勢轉變為優勢,由量變造成質變,以達到變革的目的。
第四章 全面武裝鬥爭
當中共完成全面叛亂準備工作之後,適逢中日戰爭結束,國家於八年戰爭之後民窮財盡,這正是中共千載難逢的好機。於是迫不及待,開始發動全面武裝鬥爭,戰火遍及長江以北,甘隴以東的廣大地區,其慘烈的程度超過抗日的戰爭。在有備對無備相形之下,政府的戡亂工作遭受嚴重的挫折,而中共的武裝鬥爭成功了,誠如毛澤東所言:「槍桿子裡出政權」。中國大陸赤化後,亞洲權力均勢破壞,其影響世局至深且鉅。
第五章 重要戰例勝負原因之分析
為探討中共武裝鬥爭成功的原因,對於三大戰役:錦瀋會戰(遼瀋戰役),平津作戰(平津戰役和徐蚌會戰(淮海戰役)特須加以重點的研究。然後併同前四章中所選出來的戰例,逐一舉出其勝負的原因,以便做進一步的研究。
第六章 作戰勝負因素之探討
依據中外兵學家對於戰爭勝負的理論,可以體會到作戰勝負因素,雖然可以一般狀況的標準提出,但在不同的敵對雙方、不同的時空和天候之中,有其相異的主要決定成敗之因素。換言之,就是不能將勝負因素予以固定不變。所以在本章中,據此原則,用分析與歸納法,列舉出中共武裝鬥爭成功的因素。可是戰爭勝負因素須予以相對(作戰雙方)的比較,才會產生意義。因此,最後以國共兩軍的戰史為例證,來說明所提出的十四條因素是合理的。
結論
論文之提出,貴在其所言能有值得重視之處,考量今日情勢,尚不能排除中共侵犯台灣的可能性,而高枕無憂,肆意縱談民主自由。故延伸本論文之研究心得價值,以獲得教訓和省思,方不負師長之勞神指導,和學習者竭其所知、所能的拙勤工作。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壹 書籍及碩、博士論文
一、李雲漢,中國近代史,台北:三民書局,民國七十四年九月初版。
二、郝夢笔,段浩然合編,中國共產黨六十年,上下二冊,北京:解放軍出版社,一九八四年十二月,第一次印刷。
三、史大林全集,共十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三年─一九八五年印刷。
四、蔣中正,蘇俄在中國,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七十二年十二月十版。
五、郭華倫,中共史論,共四冊,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暨東亞研究所印行,民國七十一年十月四版。
六、王健民,中國共產黨史稿,共三篇,台北:正中書局,民國五十四年十月初版。
七、肖效欽、李良志合著,中國革命史,上下二冊,北京:紅旗出版社,新華書店發行,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印刷。
八、葛永祥、蘇運華合著,中共叛亂史,台北:蘇俄問題研究社,民國六十二年初版。
九、王多年,國民革命戰史,第四部,反共戡亂上篇剿匪,共五卷,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一年六月版。
十、毛澤東選集,共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六九年,第十次印刷。
十一、張玉法,中國現代史,台北:東華書局,民國七十六年十一月八版。
十二、史政局,抗日戰史,共四冊,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印,民國七十四年版。
十三、戴金生責任編輯,「中國共產黨歷次重要會議集」上下二集,北京:中共中央黨校黨史教研室資料組編寫,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二年第一次印刷。
十四、何應欽,日軍侵華八年抗戰史,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一年九月版。
十五、操穉青,論平型關之戰與「百團大戰」,台北:自行於民國七十年十二月出版。
十六、張秉均,中國現代歷次重要戰役之研究─戡亂戰役述評,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七十五年九月版。
十七、列寧選集,共四卷,北京:中共中央馬恩列斯著作編譯局譯本,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二年十月印刷。
十八、列寧全集,共四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三─一九六三年印刷。
十九、馬恩全集,共四十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五六─一九七四年印刷。
二十、蔡孝乾,毛澤東軍事思想和人民戰爭之研究,台北:國際關係研究所,民國六十年三月版。
二一、李德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鈕先鍾譯,台北:軍事譯粹社,民國六十八年三月三版。
二二、喬金歐,抗戰時期中共實力之擴張,台北: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二年六月提出。
二三、曹佑龍,論中共社會控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七年六月提出。
二四、張敬文等合編,共匪政治問題論集,台北:國際關係研究所,一九七五年版。
二五、葉青,毛澤東思想批判,台北:帕米爾書店,民六十三年九月三版。
二六、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編,「匪黨控制方式與工作方法」,台北:中委會第六組,民國五十五年一月印行。
二七、吳鎮龍,毛澤東建軍思想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二年六月提出。
二八、國防部情報次長室編,「對毛澤東軍事思想之研究」,台北:國防部情報
次長室,民國五十一年印。
二九、匪倩專題研究叢書,「共匪武裝建設之研究」,台北:陽明山莊印,民國四十六年八月。
三十、傅秋濤主編,「中國民兵」,(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民兵),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二年印刷。
三一、楊貽芳,「共匪情報之研究」,敵情研究論文集,第三冊,台北:國防部研究院,民國五十年十一月,初版。
三二、「中共的特務活動」,原始資料彙編之三,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二年版。
三三、郭汝瑰回憶錄,四川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七年版。
三四、吳北瑾,「近代中國間諜故事」,第二集,台北:明德書局,民國六十八年版。
三五、國防部情報次長室編,「共匪大辦民兵師之研究」,台北:國防部情報次長室印,民國五十五年。
三六、申東允,中共之「民兵」制度,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六年七月提出。
三七、鄭子明,中共「人民軍隊」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七年六月提出。
三八、王曾才,西洋現代史,台北:東華書局,民國七十二年十月四版。
三九、李長貴,社會運動學,台北:大林出版社,民國六十三年版。
四十、必成關係事業編印發行,社會學,台北:民國七十四年版。
四一、唐勃,中共共青團之研究,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七年七版。
四二、黃天健,毛共政權的變與衰,台北:正中書局,民國六十三年版。
四三、楊汝舟,中共群眾路線研究,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六十五年再版。
四四、王章陵,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史論,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民國六十二年再版。
四五、閔爕,中共群運與青運剖析,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年再版。
四六、傅樂成,中國通史,上下二冊,台北:大中國圖書公司,民國七十一年八月六版。
四七、黃天健,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與實際,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二年七月再版。
四八、朱新民等合著,中國大陸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七十四年版。
四九、聯共中央特設委員會編,聯共黨史簡明教程,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三年中譯本。
五十、禹鍾淏,中共國際反霸統一戰線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四年提出。
五一、「共產黨原始資料選集」第一、二、三集,台北: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五十八年版。
五二、蔡國裕,中共的統戰理論與策略,台北:世界反共聯盟中華民國分會,民國七十一年印行。
五三、柯貝克,「遠東是怎樣失去的」,台北: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譯印,民國五十九年再版。
五四、蔣院長言論集,集四,台北:中央日報印行,民國六十五年。
五五、許朗軒,中國現代史,台北:正中書局,民國七十二年二月四版。
五六、紐先鍾,現代戰略思潮,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四年六月版。
五七、美國國務院,「美國與中國之關係」─一九四四至一九四九年時期─華盛頓:公共事務司出版科,中譯本,一九四九年八月發佈。
五八、日本產經新聞,古屋奎二編著,蔣總統秘錄,中日關係八十年之證言,全譯本,共十五冊,台北:中央日報社,民國六十六年九月版。
五九、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一九八0年版。
六十、魏德邁報告,中文本,程之行等合譯,台北:華南書局,民國四十八年版。
六一、姚夫等合著,「解放戰爭記事」,北京:解放軍出版社,一九八七年。
六二、史政局編,戡亂簡史,共四冊,台北:國防部史政局,民國五十一年六月版。
六三、朱興德,老兵憶往(有關徐蚌會戰,雙堆集戰鬥部分),台北:廣同圖書公司,民國七十七年七月初版。
六四、劉馥,中國現代軍事史,梅寅生譯,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七十五年四月初版。
六五、摩根索,國際政治學,張自學譯,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四年三月四版。
六六、中共武裝部隊史料彙編,第二輯,林彪四野遼瀋戰役,香港:當代中國研究所出版。
六七、鈕先鍾,第一次世界大戰史,台北:燕京文化事業公司,民國六十六年三月初版。
六八、王雲五主編,武經七書,孫子,分上中下三卷,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三年六月台四版。
六九、時超,孫子兵法,文白中英對照,台北:文致出版社。(此書未證明出版年月)
七十、劉仲平,中國軍事思想,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七十年十二月版。
七一、三軍大學李震等編著,中國歷代戰爭史話,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四年十月版。
七二、克勞塞維茨戰爭論,張柏亭譯,共三冊,台北:實踐學社,民國四十四年版。(主要為譯自日文本)
七三、克勞塞維茨戰爭論,鈕先鍾譯,共三集,台北:軍事譯粹社,民國六十九年三月初版。(譯自英文本)
七四、武宦宏主編,領袖國家戰略思想之研究,台北:三軍大學政治研究所,民國六十二年十月初版。
七五、史政局編,戡亂簡史,共十五冊,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七十三年三月版。
貳、雜誌、辭典等
一、紅旗雜誌輯,「毛主席論人民戰爭」,「紅旗」第十二期,一九六七年八月十日。
二、中共編,「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第一分冊,軍事思想),一九八五年四月版,台北:國防部軍事情報局複印,民國七十七年八月。
三、黃丘隆,社會主義詞典,台北:學問出版社,民國七十八年五月版。
四、王雲五合編,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第三冊,政治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四年十二月七版。
五、同前書,第四冊,國際關係,民國六十二年版。
六、廖瑞銘,大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文版,共十七冊,台北:丹青圖書公司,一九八七年新編。
參、
1. Peppr, Suzanne, Civil War in China 1945-1949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Rerkeley Los Angeles London in 1978.
2. Chesneaux, Jean., Francoise Le Rarbier, and Marie-Claire Rergere China from the 1911 Revlution to Liberation The Harvester Press,1977.
3. Loh, Pichon P.Y. The Kuomintang Debacle of 1949. Conquest or Collapse? U.S.A: D.C. Heath and Company Press., 1965.
4. Fairbank. John K. China The People’s Middle Kingdom and the U.S.A.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7.
5. Tsou, Tang. America’s failure in China, 1941-1950. Chicago: The Univ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3.
6. Fairbank, John King.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58.
7. Pye, Lucian M. China an Introduction, Roston Toronto: Rrown and Company Press, 1984.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東亞研究所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5272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段家鋒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陳培雄zh_TW
dc.creator (作者) 陳培雄zh_TW
dc.date (日期) 1989en_US
dc.date (日期) 1989en_US
dc.date.accessioned 3-May-2016 14:23:29 (UTC+8)-
dc.date.available 3-May-2016 14:23:29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3-May-2016 14:23:29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B2002005272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0327-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東亞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論文提要內容:
本論文研究之目的,主要由於中共領導階層先後多次聲明:「對台灣不放棄使用武力」,在此種威脅之下,不能不關切國家的安全。乃欲從現代歷史中找出中共在大陸上武裝鬥爭成功的原因,加以探討,企能經由此研究成果,進而參考獲得因應狀況的對策。並作為爾後繼續研究「中共軍事思想變遷」之基礎。本論文於緒論之下,分為六章二十四節,最後作一結論,且提出教訓與省思。全文共約十六萬字,其大要如下:
緒論
說明論文研究動機和目的,研究的方法,研究的範圍和限制,並將論文內容演進,自開端經發展至歸結,乃是脈絡一貫的情形,先為扼要提出。
第一章 中共之成長與坐大
本世紀二0年初期,我國社會中政治學說倡行,引起思想上之混淆,共產主義乘機漫延,由是第三國際乃得移殖其組織於中國,稱之為「中國共產黨」。隨後因中國國民黨之「聯俄容共政策」,使中共的以寄生繁衍於南方黨政軍各部門,乃藉兵農運暴動而組成中共紅軍。乘日本之侵略與軍閥割據,建立贛南蘇維埃政權,由是而逐漸成長。復利用「西安事變」促使中日戰爭之提前發生。然後於八年抗戰之中,兼併坐大。由於「延安整風」結果,毛澤東得到黨政軍一元化的領導大權,迅速完成全面叛亂的準備。復因「雅爾達密約」之不良影響,乃漸形成爾後有利於中共實行武裝鬥爭的局勢。
第二章 中共軍事理論與方法
中共紅軍既在不斷壯大之中,且已能作為其武裝鬥爭的工具,當然會設想到如何對其控制、運用、維持之方法。於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形成,紅軍控制之方法和戰力之維持,便應乎需要而陸續產生。至於「情報與反情報」乃是共黨賴以生存的本領,自然會善於運用。不過以上諸事都是主觀的作為,只能做到「先為不可勝」的地步。如何造成客觀「可勝在敵」的有利狀況,便是下一章的內容。
第三章 與武裝鬥爭配合運用之策略
共產黨深知以多勝少的必要性,中共遂採取「人民戰爭」為其叛亂的方式。於是竭盡各種方法,不擇手段,去推行群眾運動和統一戰線。並利用美蘇外力干擾中國內政與軍事,以危害政府之政治、經濟、軍事措施。進而爭取蘇俄的全力支援,來配合前面的各項活動,以削弱政府而壯大中共,乃可由劣勢轉變為優勢,由量變造成質變,以達到變革的目的。
第四章 全面武裝鬥爭
當中共完成全面叛亂準備工作之後,適逢中日戰爭結束,國家於八年戰爭之後民窮財盡,這正是中共千載難逢的好機。於是迫不及待,開始發動全面武裝鬥爭,戰火遍及長江以北,甘隴以東的廣大地區,其慘烈的程度超過抗日的戰爭。在有備對無備相形之下,政府的戡亂工作遭受嚴重的挫折,而中共的武裝鬥爭成功了,誠如毛澤東所言:「槍桿子裡出政權」。中國大陸赤化後,亞洲權力均勢破壞,其影響世局至深且鉅。
第五章 重要戰例勝負原因之分析
為探討中共武裝鬥爭成功的原因,對於三大戰役:錦瀋會戰(遼瀋戰役),平津作戰(平津戰役和徐蚌會戰(淮海戰役)特須加以重點的研究。然後併同前四章中所選出來的戰例,逐一舉出其勝負的原因,以便做進一步的研究。
第六章 作戰勝負因素之探討
依據中外兵學家對於戰爭勝負的理論,可以體會到作戰勝負因素,雖然可以一般狀況的標準提出,但在不同的敵對雙方、不同的時空和天候之中,有其相異的主要決定成敗之因素。換言之,就是不能將勝負因素予以固定不變。所以在本章中,據此原則,用分析與歸納法,列舉出中共武裝鬥爭成功的因素。可是戰爭勝負因素須予以相對(作戰雙方)的比較,才會產生意義。因此,最後以國共兩軍的戰史為例證,來說明所提出的十四條因素是合理的。
結論
論文之提出,貴在其所言能有值得重視之處,考量今日情勢,尚不能排除中共侵犯台灣的可能性,而高枕無憂,肆意縱談民主自由。故延伸本論文之研究心得價值,以獲得教訓和省思,方不負師長之勞神指導,和學習者竭其所知、所能的拙勤工作。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目錄
緒論………1
一 研究動機和目的………1
二 研究方法………2
三 研究範圍………2
四 研究限制………3
五 論文寫作由開端、發展至歸結的程序………3
第一章 中共軍隊之成長與坐大………6
第一節 初期武裝鬥爭(一九二七年─一九三六年) ………6
第二節 西安事變………14
第三節 抗日戰爭與中共軍力的擴張(一九三七年─一九四五年) ………16
第四節 兩項影響深遠的事件………24
第二章 中共軍事理論與方法………32
第一節 毛澤東軍事思想………32
第二節 中共紅軍之控制………40
第三節 紅軍戰力之維持………50
第四節 情報與反情報………57
第三章 武裝鬥爭與非武裝鬥爭之配合運用………70
第一節 展開群眾運動………71
第二節 建立統一戰線………81
第三節 運用外力干擾………93
第四節 爭取蘇俄全力支援………102
第四章 發動全面武裝鬥爭………113
第一節 國內一般狀況………113
第二節 中共全面軍事進攻………120
第三節 戡亂作戰概況………123
第四節 結果及影響………148
第五章 重要戰例勝負原因之分析………155
第一節 東北戰場錦瀋會戰(遼瀋戰役) ………155
第二節 華北戰場平津作戰(平津戰役) ………162
第三節 華中戰場徐蚌會戰(淮海戰役) ………165
第四節 從選擇戰例中列舉勝負原因………172
第六章 作戰勝負因素之探討………182
第一節 中外兵學家有關戰爭勝負之理論………182
第二節 中共的理論………190
第三節 中共武裝鬥爭成功因素之列舉………192
第四節 各項因素相對比較及戰史例證………194
結論 論題解答、教訓和省思………207
參考書目………216
附錄 中西人名對照表………223
附圖:
一、 萊蕪附近戰鬥的經過要圖
二、 孟良崮戰鬥經過要圖
三、 東北國君困守時期態勢圖
四、 徐蚌會戰經過要圖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5272en_US
dc.title (題名) 中共武裝鬥爭之研究-一九四五-一九四九年中共武裝鬥爭成功因素之探討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壹 書籍及碩、博士論文
一、李雲漢,中國近代史,台北:三民書局,民國七十四年九月初版。
二、郝夢笔,段浩然合編,中國共產黨六十年,上下二冊,北京:解放軍出版社,一九八四年十二月,第一次印刷。
三、史大林全集,共十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三年─一九八五年印刷。
四、蔣中正,蘇俄在中國,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七十二年十二月十版。
五、郭華倫,中共史論,共四冊,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暨東亞研究所印行,民國七十一年十月四版。
六、王健民,中國共產黨史稿,共三篇,台北:正中書局,民國五十四年十月初版。
七、肖效欽、李良志合著,中國革命史,上下二冊,北京:紅旗出版社,新華書店發行,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印刷。
八、葛永祥、蘇運華合著,中共叛亂史,台北:蘇俄問題研究社,民國六十二年初版。
九、王多年,國民革命戰史,第四部,反共戡亂上篇剿匪,共五卷,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一年六月版。
十、毛澤東選集,共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六九年,第十次印刷。
十一、張玉法,中國現代史,台北:東華書局,民國七十六年十一月八版。
十二、史政局,抗日戰史,共四冊,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印,民國七十四年版。
十三、戴金生責任編輯,「中國共產黨歷次重要會議集」上下二集,北京:中共中央黨校黨史教研室資料組編寫,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二年第一次印刷。
十四、何應欽,日軍侵華八年抗戰史,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一年九月版。
十五、操穉青,論平型關之戰與「百團大戰」,台北:自行於民國七十年十二月出版。
十六、張秉均,中國現代歷次重要戰役之研究─戡亂戰役述評,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七十五年九月版。
十七、列寧選集,共四卷,北京:中共中央馬恩列斯著作編譯局譯本,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二年十月印刷。
十八、列寧全集,共四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三─一九六三年印刷。
十九、馬恩全集,共四十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五六─一九七四年印刷。
二十、蔡孝乾,毛澤東軍事思想和人民戰爭之研究,台北:國際關係研究所,民國六十年三月版。
二一、李德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鈕先鍾譯,台北:軍事譯粹社,民國六十八年三月三版。
二二、喬金歐,抗戰時期中共實力之擴張,台北: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二年六月提出。
二三、曹佑龍,論中共社會控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七年六月提出。
二四、張敬文等合編,共匪政治問題論集,台北:國際關係研究所,一九七五年版。
二五、葉青,毛澤東思想批判,台北:帕米爾書店,民六十三年九月三版。
二六、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編,「匪黨控制方式與工作方法」,台北:中委會第六組,民國五十五年一月印行。
二七、吳鎮龍,毛澤東建軍思想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二年六月提出。
二八、國防部情報次長室編,「對毛澤東軍事思想之研究」,台北:國防部情報
次長室,民國五十一年印。
二九、匪倩專題研究叢書,「共匪武裝建設之研究」,台北:陽明山莊印,民國四十六年八月。
三十、傅秋濤主編,「中國民兵」,(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民兵),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二年印刷。
三一、楊貽芳,「共匪情報之研究」,敵情研究論文集,第三冊,台北:國防部研究院,民國五十年十一月,初版。
三二、「中共的特務活動」,原始資料彙編之三,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二年版。
三三、郭汝瑰回憶錄,四川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七年版。
三四、吳北瑾,「近代中國間諜故事」,第二集,台北:明德書局,民國六十八年版。
三五、國防部情報次長室編,「共匪大辦民兵師之研究」,台北:國防部情報次長室印,民國五十五年。
三六、申東允,中共之「民兵」制度,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六年七月提出。
三七、鄭子明,中共「人民軍隊」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七年六月提出。
三八、王曾才,西洋現代史,台北:東華書局,民國七十二年十月四版。
三九、李長貴,社會運動學,台北:大林出版社,民國六十三年版。
四十、必成關係事業編印發行,社會學,台北:民國七十四年版。
四一、唐勃,中共共青團之研究,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七年七版。
四二、黃天健,毛共政權的變與衰,台北:正中書局,民國六十三年版。
四三、楊汝舟,中共群眾路線研究,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六十五年再版。
四四、王章陵,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史論,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民國六十二年再版。
四五、閔爕,中共群運與青運剖析,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年再版。
四六、傅樂成,中國通史,上下二冊,台北:大中國圖書公司,民國七十一年八月六版。
四七、黃天健,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與實際,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二年七月再版。
四八、朱新民等合著,中國大陸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七十四年版。
四九、聯共中央特設委員會編,聯共黨史簡明教程,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三年中譯本。
五十、禹鍾淏,中共國際反霸統一戰線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四年提出。
五一、「共產黨原始資料選集」第一、二、三集,台北: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五十八年版。
五二、蔡國裕,中共的統戰理論與策略,台北:世界反共聯盟中華民國分會,民國七十一年印行。
五三、柯貝克,「遠東是怎樣失去的」,台北: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譯印,民國五十九年再版。
五四、蔣院長言論集,集四,台北:中央日報印行,民國六十五年。
五五、許朗軒,中國現代史,台北:正中書局,民國七十二年二月四版。
五六、紐先鍾,現代戰略思潮,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四年六月版。
五七、美國國務院,「美國與中國之關係」─一九四四至一九四九年時期─華盛頓:公共事務司出版科,中譯本,一九四九年八月發佈。
五八、日本產經新聞,古屋奎二編著,蔣總統秘錄,中日關係八十年之證言,全譯本,共十五冊,台北:中央日報社,民國六十六年九月版。
五九、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一九八0年版。
六十、魏德邁報告,中文本,程之行等合譯,台北:華南書局,民國四十八年版。
六一、姚夫等合著,「解放戰爭記事」,北京:解放軍出版社,一九八七年。
六二、史政局編,戡亂簡史,共四冊,台北:國防部史政局,民國五十一年六月版。
六三、朱興德,老兵憶往(有關徐蚌會戰,雙堆集戰鬥部分),台北:廣同圖書公司,民國七十七年七月初版。
六四、劉馥,中國現代軍事史,梅寅生譯,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七十五年四月初版。
六五、摩根索,國際政治學,張自學譯,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四年三月四版。
六六、中共武裝部隊史料彙編,第二輯,林彪四野遼瀋戰役,香港:當代中國研究所出版。
六七、鈕先鍾,第一次世界大戰史,台北:燕京文化事業公司,民國六十六年三月初版。
六八、王雲五主編,武經七書,孫子,分上中下三卷,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三年六月台四版。
六九、時超,孫子兵法,文白中英對照,台北:文致出版社。(此書未證明出版年月)
七十、劉仲平,中國軍事思想,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七十年十二月版。
七一、三軍大學李震等編著,中國歷代戰爭史話,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四年十月版。
七二、克勞塞維茨戰爭論,張柏亭譯,共三冊,台北:實踐學社,民國四十四年版。(主要為譯自日文本)
七三、克勞塞維茨戰爭論,鈕先鍾譯,共三集,台北:軍事譯粹社,民國六十九年三月初版。(譯自英文本)
七四、武宦宏主編,領袖國家戰略思想之研究,台北:三軍大學政治研究所,民國六十二年十月初版。
七五、史政局編,戡亂簡史,共十五冊,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七十三年三月版。
貳、雜誌、辭典等
一、紅旗雜誌輯,「毛主席論人民戰爭」,「紅旗」第十二期,一九六七年八月十日。
二、中共編,「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第一分冊,軍事思想),一九八五年四月版,台北:國防部軍事情報局複印,民國七十七年八月。
三、黃丘隆,社會主義詞典,台北:學問出版社,民國七十八年五月版。
四、王雲五合編,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第三冊,政治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四年十二月七版。
五、同前書,第四冊,國際關係,民國六十二年版。
六、廖瑞銘,大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文版,共十七冊,台北:丹青圖書公司,一九八七年新編。
參、
1. Peppr, Suzanne, Civil War in China 1945-1949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Rerkeley Los Angeles London in 1978.
2. Chesneaux, Jean., Francoise Le Rarbier, and Marie-Claire Rergere China from the 1911 Revlution to Liberation The Harvester Press,1977.
3. Loh, Pichon P.Y. The Kuomintang Debacle of 1949. Conquest or Collapse? U.S.A: D.C. Heath and Company Press., 1965.
4. Fairbank. John K. China The People’s Middle Kingdom and the U.S.A.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7.
5. Tsou, Tang. America’s failure in China, 1941-1950. Chicago: The Univ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3.
6. Fairbank, John King.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58.
7. Pye, Lucian M. China an Introduction, Roston Toronto: Rrown and Company Press, 1984.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