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呂氏春秋十二紀紀首、淮南子時則訓及禮記月令之比較研究
作者 曾錦華
貢獻者 呂凱
曾錦華
日期 1988
上傳時間 4-May-2016 14:26:33 (UTC+8)
摘要 目次
     前言
     第一章 呂氏春秋十二紀、淮南子時則訓及禮記月令著述考………一
     第一節 呂氏春秋十二紀之完成………一
     一、作者………一
     二、時代背景………三
     三、成篇年月………六
     第二節 淮南子時則訓之完成………八
     一、作者及成書年代………九
     二、時代背景………一四
     第三節禮記月令之完成………一八
     一、禮記之成書………一八
     二、月令之來源………二二
     第二章 呂氏春秋十二紀紀首之撰著………三0
     第一節 十二紀為呂氏一書之思想總綱………三0
     一、篇次方面………三二
     二、內容方面………三五
     第二節 十二紀紀首為古農曆書之發展………三九
     一、夏小正………四二
     二、詩.幽風.七月………四七
     第三節 十二紀紀首為陰陽家之流衍………五0
     一、陰陽五行時令………五0
     二、管子.四時、五行、幼官篇………五七
     第四節十二紀紀首為五時令與十二月令之結合………六0
     一、 天文曆法………六一
     二、 節候生物………六五
     三、 五行配置………七0
     第三章 十二紀紀首之內容結構………七五
     第一節 天文星象………七五
     一、 孟春:日在營室,昏參中,旦尾中………八一
     二、 仲春:日在奎,昏弧中,旦建星中………八二
     三、 季春:日在胃,昏七星中,旦牽牛中………八三
     四、 孟夏:日在畢,昏翼中,旦婺女中………八四
     五、 仲夏:日在東井,昏亢中,旦危中………八五
     六、 季夏:日在柳,昏心中,旦奎中………八五
     七、 孟秋:日在翼,昏斗中,旦畢中………八六
     八、 仲秋:日在角,昏牽牛中,旦觜?中………八六
     九、 季秋:日在房,昏虛中,旦柳中………八七
     十、 孟冬:日在尾,昏危中,旦七星中………八七
     十一、 仲冬:日在斗,昏東壁中,旦軫中………八七
     十二、 季冬:日在婺女,昏婁中,旦氐中………八八
     第二節 曆法節候………九0
     一、 歲首………九二
     二、 紀月法………九四
     三、 節氣………九六
     四、 物候………九八
     第三節 五行配當………一0一
     一、 五行配四時………一0二
     二、 五行配十干………一0四
     三、 五行配五方帝神………一0七
     四、 五行配五蟲………一0九
     五、 五行配五音十二律………一一0
     六、 五行配數………一一二
     七、 五行配五味、五臭、五祀、五臟………一一三
     八、 五行配五色………一一五
     九、 五行配禾畜器皿………一一五
     第四節 明堂時令………一一六
     一、 明堂設計………一一七
     二、 時政綱領………一二四
     三、 順令逆令之休咎………一二七
     第四章 呂氏春秋十二紀紀首,淮南子時則訓及禮記月令之比較………一三六
     第一節 材料結構之比較………一三六
     一、 孟春紀………一三六
     二、 仲春紀………一四三
     三、 紀春紀………一四六
     四、 孟夏紀………一五0
     五、 仲夏紀………一五二
     六、 季夏紀………一五五
     七、 孟秋紀………一五八
     八、 仲秋紀………一六0
     九、 季秋紀………一六三
     十、 孟冬紀………一六六
     十一、 仲冬紀………一六八
     十二、 季冬紀………一七一
     第二節 思想特質………一七五
     一、 尚德主義………一七五
     二、 重農思想………一八0
     三、 大一統之政治理想………一八五
     四、 法天思想之體現………一八八
     第五章呂氏春秋十二紀紀首、淮南子時則訓及禮記月令之影響及評價…一九九
     第一節影響………一九九
     一、 學術方面之影響………二0一
     二、 政治方面之影響………二0九
     第二節評價………二一八
     一、成果………二一八
     二、發展………二二二
     參考書目………二二九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本文所列書目,分專著及其他兩部,專著類包含「呂氏春秋」、「淮南」、「禮記」、「月令」等;其他部分則為相關著述及本文所引用之書籍,乃依時代先後為排列依序。
     呂氏春秋新校正 清.畢沅 中華書局
     呂氏春秋正誤 清.陳昌齊 嶺南叢書本
     呂氏春秋集釋等五書 民國.許維遹 鼎文書局
     呂氏春秋校釋 民國.尹仲容 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
     呂氏春秋探微 民國.田鳳台 學生書局
     呂氏春秋思想理論 民國.呂九瑞 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
     呂氏春秋的政治理論 民國.賀凌虛 商務印書館
     呂氏春秋新證 民國.于省吾 藝文印書館
     淮南子 漢.劉安
     淮南鴻烈集解 民國.劉文典 明倫出版社
     淮南子論文集 民國.于大成 陳新雄 西南書局
     淮南王書 民國.胡適 商務印書館
     淮南鴻烈思想研究 民國.陳麗桂 師大七十二年博士論文
     淮南思想之研究論文集 民國.李增 華正書局
     禮記集說 元.陳澔 世界書局
     禮記章句 清.王夫之 廣文書局
     禮記天算釋 清.孔廣牧 叢書集成新編本(新文豐)
     清儒禮記彙解 清.扶經心室主人 鼎文書局
     禮記校證 民國.王夢鷗 藝文印書館
     禮學新探 民國.高師仲華 香港中文大學
     月令章句 漢.蔡邕 黃氏逸書考本
     月令問答 漢.蔡邕 黃氏逸書考本
     唐月令注 唐.唐玄宗 叢書集成本
     月令解 宋.張宓 四庫全書珍本初集(商務)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元.吳澄 叢書集成本
     月令氣候圖說 清.李調元 叢書集成本
     月令粹編 清.李嘉謨 廣文書局
     明堂月令論 漢.蔡邕 黃氏逸書考本
     明堂考 清.孫星衍 叢書集成新編本(新文豐)
     明堂問 清.毛奇齡 叢書集成新編本(新文豐)
     明堂陰陽夏小正經傳考釋 清.莊述祖 珍藝宦遺書本
     二、其他
     詩經 十三經注疏本
     尚書 十三經注疏本
     易經 十三經注疏本
     禮記 十三經注疏本
     周禮 十三經注疏本
     左傳 十三經注疏本
     論語 十三經注疏本
     孟子 十三經注疏本
     國語 河洛圖書出版社
     孝經注 漢.鄭玄 叢書集成續編本
     星經 漢.石申 叢書集成新編本
     鹽鐵論 漢.桓寬 商務印書館
     漢書 漢.班固 二十五史本
     白虎通德論 漢.班固 四部叢刊本
     五行大義 隋.蕭吉 叢書集成新編本(新文豐)
     晉書 唐.房玄齡 二十五史本
     柳河東集 唐.柳宗元 四庫全書珍本四集
     史通 唐.劉知幾 世界書局
     隋書 唐.魏徽等 二十五史本
     經典釋文 唐.陸德明 鼎文書局
     通典 唐.杜佑 新興書局
     黃氏日抄 宋.黃震 商務印書館
     楚辭補注 宋.洪興祖 藝文印書館
     玉海 宋.王應麟 華文書局
     六經天文編 宋.王應麟 叢書集成新編本(新文豐)
     通志 宋.鄭樵 新興書局
     容齋隨筆 宋.洪邁 國學基本叢書四百種本
     太平御覽 宋.李昉等 國泰書局
     續資治通鑑長編 宋.李燾 世界書局
     夏小正戴氏傳 宋.傅崧卿 通志堂經解本
     文獻通考 元.馬端臨 新興書局
     農政全書 明.徐文定 國學基本叢書四百種本
     七十二候考 清.曹仁虎 叢書集成新編本(新文豐)
     七十二候考 清.俞樾 叢書集成新編本(新文豐)
     二十案史考異 清.錢大昕 商務印書館
     大戴禮記解詁 清.王聘珍 世界書局
     大戴禮記補注 清.孔廣森 畿輔從書本
     大戴禮記注補 清.汪照 皇清經解續編本
     文史通義 清.章學誠 中華書局
     日知錄 清.顧炎武 商務印書館
     毛詩稽古篇 清.陳啟源 景印文淵閣四庫叢書本
     左海經辨 清.陳壽祺 左海全集本
     古經天象考 清.雷學祺 聚學軒叢書本
     竹書記年義證 清.雷學祺 藝文印書館
     考信錄 清.崔述 國學基本叢書四百種本
     抱經堂文集 清.盧文弨 四部叢刊本
     東塾讀書記 清.陳澧 商務印書館
     定盦全集 清.龔自珍 四部備要本
     律呂正義 清.康熙乾隆欶撰 商務印書館
     春秋繁露注 清.凌曙 皇清經解續編本
     述學 清.汪中 四部備要本
     夏小正考注 清.畢沅 叢書集成新編本(新文豐)
     夏小正箋 清.李調元 叢書集成新編本(新文豐)
     夏小正經傳集解 清.?鳳藻 叢書集成新編本(新文豐)
     夏小正疏義 清.洪震? 傳經堂叢書本
     夏時考 清.安吉 天全堂刊本
     校讎通義 清.章學誠 中華書局
     莊子集釋 清.郭慶藩 世界書局
     逸周書集訓校釋 清.朱右曾 商務印書館
     經學算學天文考 清.陳懋齡 皇清經解本
     經義述聞 清.王引之 廣文書局
     經學通論 清.皮錫瑞 商務印書館
     經學歷史 清.皮錫瑞 藝文印書館
     管子校正 清.戴望 商務印書館
     說文解字注 清.段玉裁 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墨子閒話 清.孫詒讓 世界書局
     觀堂集林 清.王國維 藝文印書館
     天文考古錄 民國.朱文鑫 商務印書館
     中國之科學與文明 英.李約瑟 商務印書館
     中國上古史綱 民國.張蔭麟 里仁書局
     中國上古天文 日.新城新藏 商務印書館
     中國天文學史 民國.陳遵媯 明文書局
     中國天文史話 明文書局
     中國中古思想史長編 民國.胡適 胡適紀念館
     中國古代天文學簡史 民國.陳遵媯 木譯出版社
     中國歷代思想家 中華文化復興委員會 商務印書館
     中國的神話與傳統 民國.王孝廉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中國農業發展史 民國.黃乃隆 正中書局
     中國農學書錄 民國.王毓瑚 明文書局
     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 民國.梁啟超 中華書局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 民國.錢穆 東大圖書公司
     中國歷史研究法 民國.梁啟超 商務印書館
     中國歷史上氣候之變遷 民國.劉昭民 商務印書館
     古史辨 民國.顧頡剛等 明倫出版社
     古史地理論叢 民國.錢穆 東大圖書公司
     史記會注考證 日.瀧川龜太郎洪氏出版社
     甲骨學商史論叢 民國.胡厚宣 大通書局
     老子探義 民國.王淮 商務印書館
     先秦諸子繫年 民國.錢穆 東大圖書公司
     先秦史 民國.呂思勉 開明書店
     先秦天道觀之進展 民國.郭鼎堂 商務印書館
     先秦文史資料考辨 民國.屈萬里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先秦自然學概論 民國.陳文濤 商務印書館
     先秦兩漢之陰陽五行說 民國.李漢三 維新書局
     先秦兩漢經濟史稿 民國.李劍農 華世出版社
     先秦兩漢陰陽五行說的政治思想 民國.孫廣德 嘉新研究論文一四七種
     求古編 民國.許倬雲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周書周月編著成的時代及有關三正問題的研究 民國.黃沛榮 台大六十年碩論
     尚書研究 民國.朱延獻 商務印書館
     兩漢思想史 民國.徐復觀 學生書局
     兩漢哲學 民國.周紹賢 文景出版社
     荀子集釋 民國.李滌生 學生書局
     高明文集 民國.高書仲華 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殷墟卜辭綜述 民國.陳夢家 大通書局
     秦漢史 民國.錢穆 三民書局
     清儒學案 民國.徐世昌 世界書局
     經子解題 民國.呂思勉 商務印書館
     經典常談 民國.朱自清 文化圖書公司
     鄒衍子今考 民國.衛挺生 華岡出版部
     鄒衍遣說考 民國.王夢鷗 商務印書館
     詩經與周代社會研究 民國.孫作雲 中華書局
     夢溪筆談校證 民國.胡道靜 世界書局
     管子集校 民國.郭沫若 出版者不詳
     劉申叔遺書 民國.劉師培 華世出版社
     韓非子今註今釋 民國.邵增華 商務印書館
     諸子通考 民國.蔣伯潛 正中書局
     諸子考索 民國.羅根澤 泰順書局
     諸子考釋 民國.梁啟超 中華書局
     曆法通志 民國.朱文鑫 商務印書館
     學曆散論 民國.高平子 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
     傅斯年全集 民國.傅斯年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期刊論文
     一、 專著
     呂氏春秋中古書輯佚 李峻之 清華週刊三十九卷八期
     呂氏春秋撰著考 繆? 中華文化研究彙刊六卷
     呂不韋與呂氏春秋 賀淩虛 思與言七卷六期
     呂氏春秋中音樂理論 繆鉞 中國文化研究彙刊六卷
     呂氏春秋與統一思想 張柳雲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六卷五期
     呂氏春秋及其對漢代學術與政治上的影響 徐復觀 大陸雜誌四五卷三期
     讀呂紀隨筆 沈瓞民 中華文史論叢第二輯
     逸周書時訓呂覽十二紀禮記月令淮南時則異文箋自序 沈延國 制言半月刊三期
     淮南鴻烈天文校釋 于大成 中山學術文化集刊十集
     淮南鴻烈時則校釋 于大成 淡江學報文學部門十期
     淮南鴻烈的內容體系與價值 陳麗桂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十八卷四期
     淮南子二十一卷論次得失平議 張嚴 大陸雜誌三十一卷六期
     雜家與淮南子 戴君人 幼獅學誌七卷三期
     淮南子的綜合思想 周弘然 幼獅學誌九卷四期
     二戴記解題 屈萬里 中研院民族所集刊三十二期
     禮記月令文令淺釋 姚振黎 孔孟月刊十六卷一期
     禮記月令校讀後記 王夢鷗 孔孟學報十四期
     論周書時訓篇與記月令之關係 黃沛榮 孔孟月刊十七卷三期
     月令的來源考 容肇祖 燕京學報十八期
     月令之淵源與其意義 蒙季甫 四川省立圖書館圖書集刊
     略論月令與禮記 陳鐵凡 孔孟學報十八期
     明堂考 楊宗震 女師院學報一卷二期
     二、 其他(此處依筆畫多少為排列順序)
     二十八宿起源之時代與地點 竺可楨 思想與時代月刊三十四期
     十干試釋 勞幹 大陸雜誌三十六卷十一期
     上古天文材料 陳夢家 學員一卷六期
     中國歷史上氣候之變遷 竺可楨 東方雜誌二十二卷三號
     中國天文學史纂要 陳萬鼐 故宮季刊十六卷四期
     中國東漢以前時月日紀法之研究 錢寶琮 國立中山大學史語所週刊九十四至十六期合刊
     五行之起源 陳夢家 燕京學報二十四期
     五德終始說下的政治和歷史 顧頡剛 古史辨第五冊下
     中國古曆與世界古曆 董作賓 大陸雜誌二卷十期
     古代天文學考 湛約翰 科學十一卷十二期
     史記曆書「曆數甲子篇」理論之研究 陳萬鼐 中山學術文化集刊二十四集
     史字的結構及史官的原始職務 勞貞一 大陸雜誌十四卷三期
     史官制度 李宗侗 文史哲十四期
     先秦重農思想之研究 宋敘五 香港中大中文所學報七卷一期
     我國上古的天文曆數知識多導源於伊蘭 岑仲勉 學員一卷五期
     東漢以前中國天文學史大綱 新城新藏 國立中山大學史語所週刊九十四至九十六期合刊
     兩漢重農政策的理論與實踐 王文發 歷史學報六期
     周秦漢之間社會史的問題 任卓宣 大陸雜誌四十八卷六期
     春秋年曆略論 吳緝華 書目季刊十五卷四期
     春秋戰國時代之賓客與食客 方炳林 師大教育集刊一卷
     殷代的農業與氣象 張秉權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集刊四十二本
     殷周金文中日干紀日和干支命名的統計 周法高 大陸雜誌六十八卷六期
     秦曆探源 謝秀文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十五卷四期
     秦正建亥不自秦一六國始 謝秀文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十三卷二期
     從天文曆法推測堯典之編成年代 劉朝陽 燕京學報六期
     陰陽五行說的來歷 梁啟超 古史辨第五冊下
     陰陽五行說思想之淵源及在發展中之變形 周群振 中國文化月刊十八期
     陰陽五行說究原 戴君仁 大陸雜誌三十七卷八期
     陰陽家思想之起源 周昌龍 書目季刊十卷四期
     陰陽五行觀念之演變及若干有關文獻成立時代與解釋的問題 徐復觀 民主評論十二卷十九|二十一期
     陰陽五行家與星歷及占筮 王夢鷗 中央研究院史語集刊四十三本
     評顧頡剛五德終始說下的政治與歷史 錢穆 古史辨第五冊下
     統一政治下秦代社會 姜蘊剛 東方雜誌四十一卷十二期
     逸周書時令考 李周龍 孔孟月刊二十卷一期
     逸周書成書考 李周龍 孔孟月刊十九卷九期
     鄒衍之生平與學術 蒙傳銘 新亞書院學術年刊九期
     漢以前恆星發現次第考 夏靳 幼獅學誌六卷三期
     管子研究 呂師凱 中華學苑十六、十七期
     漢代講五行者之異同 王煥鑣 史地學報二卷八期
     論商人以十日為名 董作賓 大陸雜誌二卷三期
     論二十八宿之來歷 錢寶琮 思想與時代月刊四十三期
     論以歲差定尚書堯典四仲中星之年代 竺可禎 史學與地學二期
     談管子書的作者和分部 徐漢昌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十八卷七期
     曆法四則 王方曙 中央月刊三卷五期
     儒家和五行的關係 徐文珊 古文辨第五期下
     戰國農業狀況 宋文明 自由青年四十七卷六期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585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呂凱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曾錦華zh_TW
dc.creator (作者) 曾錦華zh_TW
dc.date (日期) 1988en_US
dc.date.accessioned 4-May-2016 14:26:33 (UTC+8)-
dc.date.available 4-May-2016 14:26:33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4-May-2016 14:26:33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B200200585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0544-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中國文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目次
     前言
     第一章 呂氏春秋十二紀、淮南子時則訓及禮記月令著述考………一
     第一節 呂氏春秋十二紀之完成………一
     一、作者………一
     二、時代背景………三
     三、成篇年月………六
     第二節 淮南子時則訓之完成………八
     一、作者及成書年代………九
     二、時代背景………一四
     第三節禮記月令之完成………一八
     一、禮記之成書………一八
     二、月令之來源………二二
     第二章 呂氏春秋十二紀紀首之撰著………三0
     第一節 十二紀為呂氏一書之思想總綱………三0
     一、篇次方面………三二
     二、內容方面………三五
     第二節 十二紀紀首為古農曆書之發展………三九
     一、夏小正………四二
     二、詩.幽風.七月………四七
     第三節 十二紀紀首為陰陽家之流衍………五0
     一、陰陽五行時令………五0
     二、管子.四時、五行、幼官篇………五七
     第四節十二紀紀首為五時令與十二月令之結合………六0
     一、 天文曆法………六一
     二、 節候生物………六五
     三、 五行配置………七0
     第三章 十二紀紀首之內容結構………七五
     第一節 天文星象………七五
     一、 孟春:日在營室,昏參中,旦尾中………八一
     二、 仲春:日在奎,昏弧中,旦建星中………八二
     三、 季春:日在胃,昏七星中,旦牽牛中………八三
     四、 孟夏:日在畢,昏翼中,旦婺女中………八四
     五、 仲夏:日在東井,昏亢中,旦危中………八五
     六、 季夏:日在柳,昏心中,旦奎中………八五
     七、 孟秋:日在翼,昏斗中,旦畢中………八六
     八、 仲秋:日在角,昏牽牛中,旦觜?中………八六
     九、 季秋:日在房,昏虛中,旦柳中………八七
     十、 孟冬:日在尾,昏危中,旦七星中………八七
     十一、 仲冬:日在斗,昏東壁中,旦軫中………八七
     十二、 季冬:日在婺女,昏婁中,旦氐中………八八
     第二節 曆法節候………九0
     一、 歲首………九二
     二、 紀月法………九四
     三、 節氣………九六
     四、 物候………九八
     第三節 五行配當………一0一
     一、 五行配四時………一0二
     二、 五行配十干………一0四
     三、 五行配五方帝神………一0七
     四、 五行配五蟲………一0九
     五、 五行配五音十二律………一一0
     六、 五行配數………一一二
     七、 五行配五味、五臭、五祀、五臟………一一三
     八、 五行配五色………一一五
     九、 五行配禾畜器皿………一一五
     第四節 明堂時令………一一六
     一、 明堂設計………一一七
     二、 時政綱領………一二四
     三、 順令逆令之休咎………一二七
     第四章 呂氏春秋十二紀紀首,淮南子時則訓及禮記月令之比較………一三六
     第一節 材料結構之比較………一三六
     一、 孟春紀………一三六
     二、 仲春紀………一四三
     三、 紀春紀………一四六
     四、 孟夏紀………一五0
     五、 仲夏紀………一五二
     六、 季夏紀………一五五
     七、 孟秋紀………一五八
     八、 仲秋紀………一六0
     九、 季秋紀………一六三
     十、 孟冬紀………一六六
     十一、 仲冬紀………一六八
     十二、 季冬紀………一七一
     第二節 思想特質………一七五
     一、 尚德主義………一七五
     二、 重農思想………一八0
     三、 大一統之政治理想………一八五
     四、 法天思想之體現………一八八
     第五章呂氏春秋十二紀紀首、淮南子時則訓及禮記月令之影響及評價…一九九
     第一節影響………一九九
     一、 學術方面之影響………二0一
     二、 政治方面之影響………二0九
     第二節評價………二一八
     一、成果………二一八
     二、發展………二二二
     參考書目………二二九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目次
     前言
     第一章 呂氏春秋十二紀、淮南子時則訓及禮記月令著述考………一
     第一節 呂氏春秋十二紀之完成………一
     一、作者………一
     二、時代背景………三
     三、成篇年月………六
     第二節 淮南子時則訓之完成………八
     一、作者及成書年代………九
     二、時代背景………一四
     第三節禮記月令之完成………一八
     一、禮記之成書………一八
     二、月令之來源………二二
     第二章 呂氏春秋十二紀紀首之撰著………三0
     第一節 十二紀為呂氏一書之思想總綱………三0
     一、篇次方面………三二
     二、內容方面………三五
     第二節 十二紀紀首為古農曆書之發展………三九
     一、夏小正………四二
     二、詩.幽風.七月………四七
     第三節 十二紀紀首為陰陽家之流衍………五0
     一、陰陽五行時令………五0
     二、管子.四時、五行、幼官篇………五七
     第四節十二紀紀首為五時令與十二月令之結合………六0
     一、 天文曆法………六一
     二、 節候生物………六五
     三、 五行配置………七0
     第三章 十二紀紀首之內容結構………七五
     第一節 天文星象………七五
     一、 孟春:日在營室,昏參中,旦尾中………八一
     二、 仲春:日在奎,昏弧中,旦建星中………八二
     三、 季春:日在胃,昏七星中,旦牽牛中………八三
     四、 孟夏:日在畢,昏翼中,旦婺女中………八四
     五、 仲夏:日在東井,昏亢中,旦危中………八五
     六、 季夏:日在柳,昏心中,旦奎中………八五
     七、 孟秋:日在翼,昏斗中,旦畢中………八六
     八、 仲秋:日在角,昏牽牛中,旦觜?中………八六
     九、 季秋:日在房,昏虛中,旦柳中………八七
     十、 孟冬:日在尾,昏危中,旦七星中………八七
     十一、 仲冬:日在斗,昏東壁中,旦軫中………八七
     十二、 季冬:日在婺女,昏婁中,旦氐中………八八
     第二節 曆法節候………九0
     一、 歲首………九二
     二、 紀月法………九四
     三、 節氣………九六
     四、 物候………九八
     第三節 五行配當………一0一
     一、 五行配四時………一0二
     二、 五行配十干………一0四
     三、 五行配五方帝神………一0七
     四、 五行配五蟲………一0九
     五、 五行配五音十二律………一一0
     六、 五行配數………一一二
     七、 五行配五味、五臭、五祀、五臟………一一三
     八、 五行配五色………一一五
     九、 五行配禾畜器皿………一一五
     第四節 明堂時令………一一六
     一、 明堂設計………一一七
     二、 時政綱領………一二四
     三、 順令逆令之休咎………一二七
     第四章 呂氏春秋十二紀紀首,淮南子時則訓及禮記月令之比較………一三六
     第一節 材料結構之比較………一三六
     一、 孟春紀………一三六
     二、 仲春紀………一四三
     三、 紀春紀………一四六
     四、 孟夏紀………一五0
     五、 仲夏紀………一五二
     六、 季夏紀………一五五
     七、 孟秋紀………一五八
     八、 仲秋紀………一六0
     九、 季秋紀………一六三
     十、 孟冬紀………一六六
     十一、 仲冬紀………一六八
     十二、 季冬紀………一七一
     第二節 思想特質………一七五
     一、 尚德主義………一七五
     二、 重農思想………一八0
     三、 大一統之政治理想………一八五
     四、 法天思想之體現………一八八
     第五章呂氏春秋十二紀紀首、淮南子時則訓及禮記月令之影響及評價…一九九
     第一節影響………一九九
     一、 學術方面之影響………二0一
     二、 政治方面之影響………二0九
     第二節評價………二一八
     一、成果………二一八
     二、發展………二二二
     參考書目………二二九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5851en_US
dc.title (題名) 呂氏春秋十二紀紀首、淮南子時則訓及禮記月令之比較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本文所列書目,分專著及其他兩部,專著類包含「呂氏春秋」、「淮南」、「禮記」、「月令」等;其他部分則為相關著述及本文所引用之書籍,乃依時代先後為排列依序。
     呂氏春秋新校正 清.畢沅 中華書局
     呂氏春秋正誤 清.陳昌齊 嶺南叢書本
     呂氏春秋集釋等五書 民國.許維遹 鼎文書局
     呂氏春秋校釋 民國.尹仲容 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
     呂氏春秋探微 民國.田鳳台 學生書局
     呂氏春秋思想理論 民國.呂九瑞 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
     呂氏春秋的政治理論 民國.賀凌虛 商務印書館
     呂氏春秋新證 民國.于省吾 藝文印書館
     淮南子 漢.劉安
     淮南鴻烈集解 民國.劉文典 明倫出版社
     淮南子論文集 民國.于大成 陳新雄 西南書局
     淮南王書 民國.胡適 商務印書館
     淮南鴻烈思想研究 民國.陳麗桂 師大七十二年博士論文
     淮南思想之研究論文集 民國.李增 華正書局
     禮記集說 元.陳澔 世界書局
     禮記章句 清.王夫之 廣文書局
     禮記天算釋 清.孔廣牧 叢書集成新編本(新文豐)
     清儒禮記彙解 清.扶經心室主人 鼎文書局
     禮記校證 民國.王夢鷗 藝文印書館
     禮學新探 民國.高師仲華 香港中文大學
     月令章句 漢.蔡邕 黃氏逸書考本
     月令問答 漢.蔡邕 黃氏逸書考本
     唐月令注 唐.唐玄宗 叢書集成本
     月令解 宋.張宓 四庫全書珍本初集(商務)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元.吳澄 叢書集成本
     月令氣候圖說 清.李調元 叢書集成本
     月令粹編 清.李嘉謨 廣文書局
     明堂月令論 漢.蔡邕 黃氏逸書考本
     明堂考 清.孫星衍 叢書集成新編本(新文豐)
     明堂問 清.毛奇齡 叢書集成新編本(新文豐)
     明堂陰陽夏小正經傳考釋 清.莊述祖 珍藝宦遺書本
     二、其他
     詩經 十三經注疏本
     尚書 十三經注疏本
     易經 十三經注疏本
     禮記 十三經注疏本
     周禮 十三經注疏本
     左傳 十三經注疏本
     論語 十三經注疏本
     孟子 十三經注疏本
     國語 河洛圖書出版社
     孝經注 漢.鄭玄 叢書集成續編本
     星經 漢.石申 叢書集成新編本
     鹽鐵論 漢.桓寬 商務印書館
     漢書 漢.班固 二十五史本
     白虎通德論 漢.班固 四部叢刊本
     五行大義 隋.蕭吉 叢書集成新編本(新文豐)
     晉書 唐.房玄齡 二十五史本
     柳河東集 唐.柳宗元 四庫全書珍本四集
     史通 唐.劉知幾 世界書局
     隋書 唐.魏徽等 二十五史本
     經典釋文 唐.陸德明 鼎文書局
     通典 唐.杜佑 新興書局
     黃氏日抄 宋.黃震 商務印書館
     楚辭補注 宋.洪興祖 藝文印書館
     玉海 宋.王應麟 華文書局
     六經天文編 宋.王應麟 叢書集成新編本(新文豐)
     通志 宋.鄭樵 新興書局
     容齋隨筆 宋.洪邁 國學基本叢書四百種本
     太平御覽 宋.李昉等 國泰書局
     續資治通鑑長編 宋.李燾 世界書局
     夏小正戴氏傳 宋.傅崧卿 通志堂經解本
     文獻通考 元.馬端臨 新興書局
     農政全書 明.徐文定 國學基本叢書四百種本
     七十二候考 清.曹仁虎 叢書集成新編本(新文豐)
     七十二候考 清.俞樾 叢書集成新編本(新文豐)
     二十案史考異 清.錢大昕 商務印書館
     大戴禮記解詁 清.王聘珍 世界書局
     大戴禮記補注 清.孔廣森 畿輔從書本
     大戴禮記注補 清.汪照 皇清經解續編本
     文史通義 清.章學誠 中華書局
     日知錄 清.顧炎武 商務印書館
     毛詩稽古篇 清.陳啟源 景印文淵閣四庫叢書本
     左海經辨 清.陳壽祺 左海全集本
     古經天象考 清.雷學祺 聚學軒叢書本
     竹書記年義證 清.雷學祺 藝文印書館
     考信錄 清.崔述 國學基本叢書四百種本
     抱經堂文集 清.盧文弨 四部叢刊本
     東塾讀書記 清.陳澧 商務印書館
     定盦全集 清.龔自珍 四部備要本
     律呂正義 清.康熙乾隆欶撰 商務印書館
     春秋繁露注 清.凌曙 皇清經解續編本
     述學 清.汪中 四部備要本
     夏小正考注 清.畢沅 叢書集成新編本(新文豐)
     夏小正箋 清.李調元 叢書集成新編本(新文豐)
     夏小正經傳集解 清.?鳳藻 叢書集成新編本(新文豐)
     夏小正疏義 清.洪震? 傳經堂叢書本
     夏時考 清.安吉 天全堂刊本
     校讎通義 清.章學誠 中華書局
     莊子集釋 清.郭慶藩 世界書局
     逸周書集訓校釋 清.朱右曾 商務印書館
     經學算學天文考 清.陳懋齡 皇清經解本
     經義述聞 清.王引之 廣文書局
     經學通論 清.皮錫瑞 商務印書館
     經學歷史 清.皮錫瑞 藝文印書館
     管子校正 清.戴望 商務印書館
     說文解字注 清.段玉裁 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墨子閒話 清.孫詒讓 世界書局
     觀堂集林 清.王國維 藝文印書館
     天文考古錄 民國.朱文鑫 商務印書館
     中國之科學與文明 英.李約瑟 商務印書館
     中國上古史綱 民國.張蔭麟 里仁書局
     中國上古天文 日.新城新藏 商務印書館
     中國天文學史 民國.陳遵媯 明文書局
     中國天文史話 明文書局
     中國中古思想史長編 民國.胡適 胡適紀念館
     中國古代天文學簡史 民國.陳遵媯 木譯出版社
     中國歷代思想家 中華文化復興委員會 商務印書館
     中國的神話與傳統 民國.王孝廉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中國農業發展史 民國.黃乃隆 正中書局
     中國農學書錄 民國.王毓瑚 明文書局
     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 民國.梁啟超 中華書局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 民國.錢穆 東大圖書公司
     中國歷史研究法 民國.梁啟超 商務印書館
     中國歷史上氣候之變遷 民國.劉昭民 商務印書館
     古史辨 民國.顧頡剛等 明倫出版社
     古史地理論叢 民國.錢穆 東大圖書公司
     史記會注考證 日.瀧川龜太郎洪氏出版社
     甲骨學商史論叢 民國.胡厚宣 大通書局
     老子探義 民國.王淮 商務印書館
     先秦諸子繫年 民國.錢穆 東大圖書公司
     先秦史 民國.呂思勉 開明書店
     先秦天道觀之進展 民國.郭鼎堂 商務印書館
     先秦文史資料考辨 民國.屈萬里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先秦自然學概論 民國.陳文濤 商務印書館
     先秦兩漢之陰陽五行說 民國.李漢三 維新書局
     先秦兩漢經濟史稿 民國.李劍農 華世出版社
     先秦兩漢陰陽五行說的政治思想 民國.孫廣德 嘉新研究論文一四七種
     求古編 民國.許倬雲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周書周月編著成的時代及有關三正問題的研究 民國.黃沛榮 台大六十年碩論
     尚書研究 民國.朱延獻 商務印書館
     兩漢思想史 民國.徐復觀 學生書局
     兩漢哲學 民國.周紹賢 文景出版社
     荀子集釋 民國.李滌生 學生書局
     高明文集 民國.高書仲華 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殷墟卜辭綜述 民國.陳夢家 大通書局
     秦漢史 民國.錢穆 三民書局
     清儒學案 民國.徐世昌 世界書局
     經子解題 民國.呂思勉 商務印書館
     經典常談 民國.朱自清 文化圖書公司
     鄒衍子今考 民國.衛挺生 華岡出版部
     鄒衍遣說考 民國.王夢鷗 商務印書館
     詩經與周代社會研究 民國.孫作雲 中華書局
     夢溪筆談校證 民國.胡道靜 世界書局
     管子集校 民國.郭沫若 出版者不詳
     劉申叔遺書 民國.劉師培 華世出版社
     韓非子今註今釋 民國.邵增華 商務印書館
     諸子通考 民國.蔣伯潛 正中書局
     諸子考索 民國.羅根澤 泰順書局
     諸子考釋 民國.梁啟超 中華書局
     曆法通志 民國.朱文鑫 商務印書館
     學曆散論 民國.高平子 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
     傅斯年全集 民國.傅斯年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期刊論文
     一、 專著
     呂氏春秋中古書輯佚 李峻之 清華週刊三十九卷八期
     呂氏春秋撰著考 繆? 中華文化研究彙刊六卷
     呂不韋與呂氏春秋 賀淩虛 思與言七卷六期
     呂氏春秋中音樂理論 繆鉞 中國文化研究彙刊六卷
     呂氏春秋與統一思想 張柳雲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六卷五期
     呂氏春秋及其對漢代學術與政治上的影響 徐復觀 大陸雜誌四五卷三期
     讀呂紀隨筆 沈瓞民 中華文史論叢第二輯
     逸周書時訓呂覽十二紀禮記月令淮南時則異文箋自序 沈延國 制言半月刊三期
     淮南鴻烈天文校釋 于大成 中山學術文化集刊十集
     淮南鴻烈時則校釋 于大成 淡江學報文學部門十期
     淮南鴻烈的內容體系與價值 陳麗桂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十八卷四期
     淮南子二十一卷論次得失平議 張嚴 大陸雜誌三十一卷六期
     雜家與淮南子 戴君人 幼獅學誌七卷三期
     淮南子的綜合思想 周弘然 幼獅學誌九卷四期
     二戴記解題 屈萬里 中研院民族所集刊三十二期
     禮記月令文令淺釋 姚振黎 孔孟月刊十六卷一期
     禮記月令校讀後記 王夢鷗 孔孟學報十四期
     論周書時訓篇與記月令之關係 黃沛榮 孔孟月刊十七卷三期
     月令的來源考 容肇祖 燕京學報十八期
     月令之淵源與其意義 蒙季甫 四川省立圖書館圖書集刊
     略論月令與禮記 陳鐵凡 孔孟學報十八期
     明堂考 楊宗震 女師院學報一卷二期
     二、 其他(此處依筆畫多少為排列順序)
     二十八宿起源之時代與地點 竺可楨 思想與時代月刊三十四期
     十干試釋 勞幹 大陸雜誌三十六卷十一期
     上古天文材料 陳夢家 學員一卷六期
     中國歷史上氣候之變遷 竺可楨 東方雜誌二十二卷三號
     中國天文學史纂要 陳萬鼐 故宮季刊十六卷四期
     中國東漢以前時月日紀法之研究 錢寶琮 國立中山大學史語所週刊九十四至十六期合刊
     五行之起源 陳夢家 燕京學報二十四期
     五德終始說下的政治和歷史 顧頡剛 古史辨第五冊下
     中國古曆與世界古曆 董作賓 大陸雜誌二卷十期
     古代天文學考 湛約翰 科學十一卷十二期
     史記曆書「曆數甲子篇」理論之研究 陳萬鼐 中山學術文化集刊二十四集
     史字的結構及史官的原始職務 勞貞一 大陸雜誌十四卷三期
     史官制度 李宗侗 文史哲十四期
     先秦重農思想之研究 宋敘五 香港中大中文所學報七卷一期
     我國上古的天文曆數知識多導源於伊蘭 岑仲勉 學員一卷五期
     東漢以前中國天文學史大綱 新城新藏 國立中山大學史語所週刊九十四至九十六期合刊
     兩漢重農政策的理論與實踐 王文發 歷史學報六期
     周秦漢之間社會史的問題 任卓宣 大陸雜誌四十八卷六期
     春秋年曆略論 吳緝華 書目季刊十五卷四期
     春秋戰國時代之賓客與食客 方炳林 師大教育集刊一卷
     殷代的農業與氣象 張秉權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集刊四十二本
     殷周金文中日干紀日和干支命名的統計 周法高 大陸雜誌六十八卷六期
     秦曆探源 謝秀文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十五卷四期
     秦正建亥不自秦一六國始 謝秀文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十三卷二期
     從天文曆法推測堯典之編成年代 劉朝陽 燕京學報六期
     陰陽五行說的來歷 梁啟超 古史辨第五冊下
     陰陽五行說思想之淵源及在發展中之變形 周群振 中國文化月刊十八期
     陰陽五行說究原 戴君仁 大陸雜誌三十七卷八期
     陰陽家思想之起源 周昌龍 書目季刊十卷四期
     陰陽五行觀念之演變及若干有關文獻成立時代與解釋的問題 徐復觀 民主評論十二卷十九|二十一期
     陰陽五行家與星歷及占筮 王夢鷗 中央研究院史語集刊四十三本
     評顧頡剛五德終始說下的政治與歷史 錢穆 古史辨第五冊下
     統一政治下秦代社會 姜蘊剛 東方雜誌四十一卷十二期
     逸周書時令考 李周龍 孔孟月刊二十卷一期
     逸周書成書考 李周龍 孔孟月刊十九卷九期
     鄒衍之生平與學術 蒙傳銘 新亞書院學術年刊九期
     漢以前恆星發現次第考 夏靳 幼獅學誌六卷三期
     管子研究 呂師凱 中華學苑十六、十七期
     漢代講五行者之異同 王煥鑣 史地學報二卷八期
     論商人以十日為名 董作賓 大陸雜誌二卷三期
     論二十八宿之來歷 錢寶琮 思想與時代月刊四十三期
     論以歲差定尚書堯典四仲中星之年代 竺可禎 史學與地學二期
     談管子書的作者和分部 徐漢昌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十八卷七期
     曆法四則 王方曙 中央月刊三卷五期
     儒家和五行的關係 徐文珊 古文辨第五期下
     戰國農業狀況 宋文明 自由青年四十七卷六期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