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論語本末觀念之研究
作者 鄭錠堅
貢獻者 曾昭旭
鄭錠堅
日期 1988
上傳時間 4-May-2016 14:30:39 (UTC+8)
摘要 目錄
     自序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本末觀念概說 1
     一. 釋「本」「末」 1
     二. 說本的形上意義、形下意義以及兩意的復歸於一本 2
     三. 從本說到本末 3
     四. 說本末的虛態和實態 5
     第二節 [論語]本末觀念概說 7
     一. 孔子義理在中國文化、學術上地位和意義 8
     二. [論語]義理的性格 13
     三. [論語]本末觀念概說 18
     總結 21
     第二章 [論語]本末觀念總論-有關「仁和禮」的本末觀念 27
     概說 27
     第一節 簡說「仁」「禮」 31
     第二節 仁本禮末 46
     第三節 禮本氣末 53
     第四節 禮本文末 57
     總結 59
     第三章 [論語]本末觀念分論(上)-有關「學」的本末觀念 64
     前言 64
     第一節 [論語]中「學」的本末觀念 65
     一. 簡說「學」 65
     二. 學之本 68
     1. 學以仁(義)為本-學之本的形上意義 68
     2. 學以孝(弟)為本-學之本的形下意義 70
     三. 學之本末先後 73
     四. 學之本末先後的貞定 83
     第二節 [論語]中「道和衣食」的本末觀念 93
     一.簡說「道」「衣食」
     二.道和衣食消極意義的指點-道德生活和物質生活的比重 94
     三.道和衣食積極意義的建立-道德生活和物質生活本末體用的關係 97
     四.對道和衣食本末顛倒、錯位的譏評 102
     第三節 [論語]中「行和言」的本末觀念 103
     一. 簡說「行」「言」 103
     二. 行本言末-道德實踐和言與知識的本末關係 105
     總結 112
     第四章[論語]本末觀念分論(下) 120
     前言 120
     第一節 [論語]中「政」的本末觀念 122
     一.簡說「政」 122
     二.政之本 125
     1.政以德為本-政之本的形上意義 125
     2.為政以有德者為本-政之本的形下意義 128
     三.為政之本末先後 133
     第二節 [論語]中「詩」的本末觀念 137
     一.簡說「詩」 137
     二.詩以思無邪為本-詩之本的形上意義 138
     三.詩功能的本末次第 140
     總結 142
     第五章 結論 148
     第一節 綜述 148
     第二節 評論 151
     餘言 156
     重要參考書目 158
參考文獻 重要參考書目
     一.
     1.[論語],藝文印書館影印清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學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民七十一年八月九版。
     2.[孟子],同右。
     3.[大學],同右。
     4.[中庸],同右。
     5.魏河晏[論語集解],同右。
     6.宋朱熹[四書章句集註],鵝湖出版社,民七十三年九月初版。
     7.蔣伯潛[語譯廣解四書讀本 論語],啟明書局。
     
     二.
     8. 馬浮[泰和宜山會語合刻],廣文書局,民六十九年十二月初版。
     9. 馬浮[復性書院講錄(上)],夏學社出版公司,民七十年三月初版。
     10.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 原道篇 卷一]。臺灣學生書局,民七十三年一月五版。
     11.徐復觀[中國思想史論集],臺灣學生書局,民六十四年五月四版。
     12.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 先秦篇],臺灣商務印書館,民七十三年四月七版。
     13.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臺灣學生書局,民六十八年九月六版。
     14.牟宗三[中國哲學十九講],臺灣學生書局,民七十二年十月初版。
     15.程兆熊[論語講義],人生出版社,民四十八年三月初版,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藏。
     16.曾昭旭[論語的人格世界],漢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七十六年十二月再版。
     17.王邦雄等[論語義理疏解],鵝湖月刊雜誌社,民七十二年一月初版。
     18.勞思光[中國哲學史 第一卷],三民書局,民七十年一月初版。
     19.辛意雲[論語「仁」之意義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資料中心藏,民五十九年文化大學哲學碩士論文。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5864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曾昭旭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鄭錠堅zh_TW
dc.creator (作者) 鄭錠堅zh_TW
dc.date (日期) 1988en_US
dc.date.accessioned 4-May-2016 14:30:39 (UTC+8)-
dc.date.available 4-May-2016 14:30:39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4-May-2016 14:30:39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B2002005864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0557-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中國文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目錄
     自序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本末觀念概說 1
     一. 釋「本」「末」 1
     二. 說本的形上意義、形下意義以及兩意的復歸於一本 2
     三. 從本說到本末 3
     四. 說本末的虛態和實態 5
     第二節 [論語]本末觀念概說 7
     一. 孔子義理在中國文化、學術上地位和意義 8
     二. [論語]義理的性格 13
     三. [論語]本末觀念概說 18
     總結 21
     第二章 [論語]本末觀念總論-有關「仁和禮」的本末觀念 27
     概說 27
     第一節 簡說「仁」「禮」 31
     第二節 仁本禮末 46
     第三節 禮本氣末 53
     第四節 禮本文末 57
     總結 59
     第三章 [論語]本末觀念分論(上)-有關「學」的本末觀念 64
     前言 64
     第一節 [論語]中「學」的本末觀念 65
     一. 簡說「學」 65
     二. 學之本 68
     1. 學以仁(義)為本-學之本的形上意義 68
     2. 學以孝(弟)為本-學之本的形下意義 70
     三. 學之本末先後 73
     四. 學之本末先後的貞定 83
     第二節 [論語]中「道和衣食」的本末觀念 93
     一.簡說「道」「衣食」
     二.道和衣食消極意義的指點-道德生活和物質生活的比重 94
     三.道和衣食積極意義的建立-道德生活和物質生活本末體用的關係 97
     四.對道和衣食本末顛倒、錯位的譏評 102
     第三節 [論語]中「行和言」的本末觀念 103
     一. 簡說「行」「言」 103
     二. 行本言末-道德實踐和言與知識的本末關係 105
     總結 112
     第四章[論語]本末觀念分論(下) 120
     前言 120
     第一節 [論語]中「政」的本末觀念 122
     一.簡說「政」 122
     二.政之本 125
     1.政以德為本-政之本的形上意義 125
     2.為政以有德者為本-政之本的形下意義 128
     三.為政之本末先後 133
     第二節 [論語]中「詩」的本末觀念 137
     一.簡說「詩」 137
     二.詩以思無邪為本-詩之本的形上意義 138
     三.詩功能的本末次第 140
     總結 142
     第五章 結論 148
     第一節 綜述 148
     第二節 評論 151
     餘言 156
     重要參考書目 158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目錄
     自序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本末觀念概說 1
     一. 釋「本」「末」 1
     二. 說本的形上意義、形下意義以及兩意的復歸於一本 2
     三. 從本說到本末 3
     四. 說本末的虛態和實態 5
     第二節 [論語]本末觀念概說 7
     一. 孔子義理在中國文化、學術上地位和意義 8
     二. [論語]義理的性格 13
     三. [論語]本末觀念概說 18
     總結 21
     第二章 [論語]本末觀念總論-有關「仁和禮」的本末觀念 27
     概說 27
     第一節 簡說「仁」「禮」 31
     第二節 仁本禮末 46
     第三節 禮本氣末 53
     第四節 禮本文末 57
     總結 59
     第三章 [論語]本末觀念分論(上)-有關「學」的本末觀念 64
     前言 64
     第一節 [論語]中「學」的本末觀念 65
     一. 簡說「學」 65
     二. 學之本 68
     1. 學以仁(義)為本-學之本的形上意義 68
     2. 學以孝(弟)為本-學之本的形下意義 70
     三. 學之本末先後 73
     四. 學之本末先後的貞定 83
     第二節 [論語]中「道和衣食」的本末觀念 93
     一.簡說「道」「衣食」
     二.道和衣食消極意義的指點-道德生活和物質生活的比重 94
     三.道和衣食積極意義的建立-道德生活和物質生活本末體用的關係 97
     四.對道和衣食本末顛倒、錯位的譏評 102
     第三節 [論語]中「行和言」的本末觀念 103
     一. 簡說「行」「言」 103
     二. 行本言末-道德實踐和言與知識的本末關係 105
     總結 112
     第四章[論語]本末觀念分論(下) 120
     前言 120
     第一節 [論語]中「政」的本末觀念 122
     一.簡說「政」 122
     二.政之本 125
     1.政以德為本-政之本的形上意義 125
     2.為政以有德者為本-政之本的形下意義 128
     三.為政之本末先後 133
     第二節 [論語]中「詩」的本末觀念 137
     一.簡說「詩」 137
     二.詩以思無邪為本-詩之本的形上意義 138
     三.詩功能的本末次第 140
     總結 142
     第五章 結論 148
     第一節 綜述 148
     第二節 評論 151
     餘言 156
     重要參考書目 158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5864en_US
dc.title (題名) 論語本末觀念之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重要參考書目
     一.
     1.[論語],藝文印書館影印清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學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民七十一年八月九版。
     2.[孟子],同右。
     3.[大學],同右。
     4.[中庸],同右。
     5.魏河晏[論語集解],同右。
     6.宋朱熹[四書章句集註],鵝湖出版社,民七十三年九月初版。
     7.蔣伯潛[語譯廣解四書讀本 論語],啟明書局。
     
     二.
     8. 馬浮[泰和宜山會語合刻],廣文書局,民六十九年十二月初版。
     9. 馬浮[復性書院講錄(上)],夏學社出版公司,民七十年三月初版。
     10.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 原道篇 卷一]。臺灣學生書局,民七十三年一月五版。
     11.徐復觀[中國思想史論集],臺灣學生書局,民六十四年五月四版。
     12.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 先秦篇],臺灣商務印書館,民七十三年四月七版。
     13.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臺灣學生書局,民六十八年九月六版。
     14.牟宗三[中國哲學十九講],臺灣學生書局,民七十二年十月初版。
     15.程兆熊[論語講義],人生出版社,民四十八年三月初版,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藏。
     16.曾昭旭[論語的人格世界],漢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七十六年十二月再版。
     17.王邦雄等[論語義理疏解],鵝湖月刊雜誌社,民七十二年一月初版。
     18.勞思光[中國哲學史 第一卷],三民書局,民七十年一月初版。
     19.辛意雲[論語「仁」之意義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資料中心藏,民五十九年文化大學哲學碩士論文。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