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顧炎武經學之研究
作者 孫劍秋
貢獻者 呂凱
孫劍秋
日期 1988
上傳時間 4-May-2016 14:30:41 (UTC+8)
摘要 論文提要內容:
     一、研究動機:清代的「經學經在」思想,主要是表現在學說上,而代表人物便是顧亭林,因此本論文選擇顧亭林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目的及方法:期能更進一步了解經學義理與經在致用彼此間之關係,以及亭林以何種方式結合經義與經在。故本文先從整個時代之趨向述起,並試圖證明亭林之經在學說與經學主張,實為開啟清代學術之第一人。
     三、研究範圍及參考文獻:本文以研究亭林之經學為範圍。亭林之經學著作有(五經同異)、(左傳杜解補正)、(九經誤字)、(日知錄)前十卷,另有(音學五書)中之(五本音)、(易音)及(亭林文集)中有關經義之論述。
     四、論文內容提要:本論文共壹冊,約十五萬字,全書共計十章。
     第一章明末清出之學術趨向:本章旨在探討當時學術環境與學者之主張。而其結果都朝向「經在致用」。
     第二章亭林治學之態度與方法:本章從亭林思想傳承敘起並述其治學態度及方法,以印證亭林之經學確是根基深厚、學有本源。
     第三章至第八章分別關懷亭林經學之主張,計有易、書、詩、禮、春秋,論孟論經。各章首皆論,次及考證,末則以都見對亭林之經學提出質疑。
     第九章亭林治經之意義與特色:亭林治經之意義在經在致用,特色則在於以經、史、子集諸文獻中之思想與其所欲關釋者跟發明。
     第十章結論:肯定亭林在清初經學經在史上之地位。雖其見解有些泥古,不合時用,但仍不減損其開啟後學之功。
參考文獻 重要期刊暨參考書目
     1?十三經注疏?,藝文印書館,民國六十八年。
     2?十三經引得?,南嶽出版社,民國六十八年。
     3?清儒五經彙解?,抉經心室主人,鼎文書局,民國六十七年。
     4?音學五書?,顧炎武,商務印書館國學基本叢書,民國五十七年六月一版。
     5??經述要?,高明主編,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六十八年十月初版。
     6?兩漢十六家易注闡微?,徐卉庭,五洲出版社,民國六十四年十二月。
     7?易經研究論集?,孔孟學說叢書,中華民國孔孟學會主編,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一年十月再版。
     8?先秦漢魏易例述評?,屈萬里先生全集之八,聯經圖書公司,民國七十三年。
     9?易學論著選集?,黃沛榮編,長安出版社,民國七十四年十月初版。
     10?易學源流?上、下,徐卉庭,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民國七十六年八月初版。
     11?閻毛古文尚書公案?,戴君仁,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民國六十八年二月再版。
     12?尚書釋義?,屈萬里,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民國六十八年。
     13?尚書流衍及大義探討?,李振興,文史哲出版社,民國七十一年六月初版。
     14?書經研究論集?,孔孟學說叢書中華民國孔孟學會主編,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一年十月再版。
     15?尚書引論?,張西堂,崧高書社印行,民國七十四年九月。
     16?尚書通論?,陳夢家,仰哲出版社,民國七十六年十一月。
     17?詩經釋義?一、二,屈萬里,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民國四十四年二月再版。
     18?詩經研究論集?,熊公哲等箸,孔孟學說叢書中華民國孔孟學會主編,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年一月。
     19?詩經研究?,黃振民編著,正中書局,民國七十一年二月初版。
     20?詩經研究論集?,林慶彰編著,中國文學研究叢刊,學生書局,民國七十二年十一月初版。
     21?詩經研究論集?二,林慶彰編,學生書局民國七十六年九月初版。
     22?禮學新探?,高明,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中文系,民國五十二年十一月初版。
     23?三禮研究論集?,孔孟學說叢書中華民國孔孟學說主編,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一年十月再版。
     24?春秋左氏傳地名圖考?,程發軔,廣文書局,民國五十六年十一月初版。
     25?左傳論文集?,陳新雄,于大成主編,國學論文薈編第二輯,木鐸出版社,民國六十五年五月。
     26?春秋辨例?,戴君仁,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民國六十七年二月再版。
     27?春秋要領?,程發軔,蘭台書局,民國七十年十月再版。
     28?春秋三傳比義?上、下,傅隸樸,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二年五月初版。
     29?三傳研究論集?,孔孟學說叢書中華民國孔孟學會主編,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一年十月再版。
     30?論孟研究論集?,孔孟學說叢書中華民國孔孟學會主編,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一年十月再版。
     31?學庸研究論集?,孔孟學說叢書中華民國孔孟學會主編,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一年十月再版。
     32?黃震之經學?上、下,林政華,台大中研所博士論文,民國六十六年五月。
     33?潛邱?記?,閤若璩,四庫全書珍本四集,台灣商務印書館。
     34?顧炎武傳記資料?六冊,朱傳譽編,天一出版社,民國七十一年五月。
     35?偽書通考?上、下,張心澂,香港友聯出版社,民國七十一年。
     36?宋元學案?,黃宗羲等,世界書局,民國七十二年五月四版。
     37?中國哲學辭典大全?,韋政通主編,水牛出版社,民國七十二年九月。
     38?治學的方法與材料?,胡適,胡適作品集,遠流出版社,民國七十五年十月二版。
     39?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余英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七十六年八月。
     40?清代學術史研究?,胡楚生,學生書局,民國七十七年二月。
     41?皇朝經世文編?,清、魏源,世界書局影印本。
     42?黃黎洲及其史學?,張高評,高雄師院碩士論文。
     43?黃黎洲之生平及其學術思想?,古清美,台大文史叢刊。
     44?黃黎洲政治思想研究?,高準,聯合出版中心。
     45?亭林思想述要?,林蔥,樂天書局。
     46?亭林學術述評?,何貽焜,正中書局。
     47?顧炎武與清初經世學風?,黃秀政,商務印書館。
     48?王傳山哲學?,曾招旭,師大碩士論文。
     49?顏習齋的思想?,楊冬生,台大碩士論文。
     50?黃黎洲晚年思想的轉變?,何佑森,故宮文獻三卷一期。
     51?偉大的愛國者和思想家黃黎洲?,胡秋原,中華雜誌五卷六期。
     52?黃黎洲與浙東學術?,何佑森,書目季刊七卷四期。
     53?方以智與王船山?,張永堂,書目季刊七卷二期。
     54?顏習齋和季恕古的學術異同?,何佑森,文史哲學報十八期。
     55?晚明諸儒之學風與學術?,錢穆,人生二二二-三期。
     56?近代思想史上關於體用問題的爭論?,何佑森,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
     57?近世中國經世思想研討會論文集?,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
     58?歷史與思想?,余英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59?中國哲學思想論集清代篇?,余英時等,牧童出版社。
     60?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八,錢穆,東大出版社。
     61?明清思想家論集?,王煜,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62?清代漢學?,衡論,?收入?兩漢思想史,卷三??,徐復觀,學生書局。
     63?論明末清初時期在思想史上的變化的歷史意義?,溝口雄二,手稿。
     64?清代通史?,蕭一山,商務印書館。
     65?略論明代中晚期經世思想的特質?,石錦,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第四期。
     66?清代考據淵源和發展之社會史的觀察?,羅炳錦,新亞學術季刊二期。
     67?清代漢宋之爭平議?,何佑森,文史哲學報二十七期。
     68?清代「漢宋之爭」的再檢討?,王家儉,中研院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
     69?清代學風與乾嘉考證之學?,張火慶,中華文化復興月刊十五卷六期。
     70?晚明思想史論?嵇文甫,商務印書館。
     71?明代考據學研究?,林慶彰,學生書局。
     72?經世思想的義界問題?,王爾敏,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十三期,民國七十三年。
     73?中國文化史?,柳貽徵,正中書局。
     74?中國思想史?,錢穆,學生書局。
     75?中國學術思想大綱?,林尹,商務印書館。
     76?中國哲學史?,勞思光,三民書局。
     77?中國哲學思想史?,羅光,學生書局。
     78?中國哲學原論(含導論篇、原性篇、原道篇、原教篇)?,唐君毅,學生書局。
     79?中國哲學十九講?,牟宗三,學生書局。
     80?中國思想史?,韋政通,大林出版社。
     81?心體與性體?,牟宗三,正中書局。
     82?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梁啟超,中華書局。
     83?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錢穆,商務印書館。
     84?中國近三百年哲學史?,蔣維喬,中華書局。
     85?宋明清理學體系論史?,黃公維,幼獅出版事業公司。
     86?新儒家思想史?,張君勵,張君勵獎學金基金會。
     87?明代思想史?,容肇祖,開明書局。
     88?清代思想史?,陸寶千,廣文書局。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5865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呂凱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孫劍秋zh_TW
dc.creator (作者) 孫劍秋zh_TW
dc.date (日期) 1988en_US
dc.date.accessioned 4-May-2016 14:30:41 (UTC+8)-
dc.date.available 4-May-2016 14:30:41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4-May-2016 14:30:41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B2002005865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0558-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中國文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論文提要內容:
     一、研究動機:清代的「經學經在」思想,主要是表現在學說上,而代表人物便是顧亭林,因此本論文選擇顧亭林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目的及方法:期能更進一步了解經學義理與經在致用彼此間之關係,以及亭林以何種方式結合經義與經在。故本文先從整個時代之趨向述起,並試圖證明亭林之經在學說與經學主張,實為開啟清代學術之第一人。
     三、研究範圍及參考文獻:本文以研究亭林之經學為範圍。亭林之經學著作有(五經同異)、(左傳杜解補正)、(九經誤字)、(日知錄)前十卷,另有(音學五書)中之(五本音)、(易音)及(亭林文集)中有關經義之論述。
     四、論文內容提要:本論文共壹冊,約十五萬字,全書共計十章。
     第一章明末清出之學術趨向:本章旨在探討當時學術環境與學者之主張。而其結果都朝向「經在致用」。
     第二章亭林治學之態度與方法:本章從亭林思想傳承敘起並述其治學態度及方法,以印證亭林之經學確是根基深厚、學有本源。
     第三章至第八章分別關懷亭林經學之主張,計有易、書、詩、禮、春秋,論孟論經。各章首皆論,次及考證,末則以都見對亭林之經學提出質疑。
     第九章亭林治經之意義與特色:亭林治經之意義在經在致用,特色則在於以經、史、子集諸文獻中之思想與其所欲關釋者跟發明。
     第十章結論:肯定亭林在清初經學經在史上之地位。雖其見解有些泥古,不合時用,但仍不減損其開啟後學之功。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明末清初之學術取向………1
     第一節 思想系統的重建………2
     1在宇宙方面-突出氣與器的地位………3
     2在人性論方面-強調天理即在人欲之中………6
     3在知識論方面-正視讀書與博學………10
     4在義利之辨方面-贊成義中之利………12
     第二節 經學即理學的提出………16
     1論點的源起-言理學必合於儒家經典………16
     2論點的意義-理學爭論必須取證於經書………22
     3論點的影響-回歸原典並促成經學考證大盛………28
     第三節 經在致用的落實………31
     1經在致用的意義………32
     2經在致用的開展………35
     3經在致用的影響………43
     第四節 博約觀念的新詮釋………46
     1博約觀念的原始………47
     2博約觀念的互重………47
     3尊德性下的博約………50
     4道問學下的博約………53
     第二章 亭林治學的態度與方法………69
     第一節 亭林的思想淵源………69
     1家學………69
     2學?朱晦庵………74
     3推專黃東發………78
     4取法黃柏厚………81
     第二節 亭林之治學態度
     1虛懷請益以治學………86
     2博學強記以奠基………90
     3多聞信古而闕疑………93
     第三節 亭林治學之方法………95
     1廣求師友………96
     2查勘原典………99
     3注重證據………102
     4實地考證………105
     第四節 亭林之經學著述………108
     1左傳杜解補正………108
     2九經誤字………110
     3五經同異………112
     4日知論………115
     第三章 亭林之易經學………129
     第一節 通論………129
     1論重卦不始於文王………129
     2論卦便之說不可信………132
     3論互體之說不可信………134
     4論學易不可廢像數………137
     5論初上文無位之說不可信………139
     6論文之變與不變………141
     7論善易者不佔………143
     第二節 考證………147
     1駁諸家之誤………147
     2甲明文義………148
     第三節 亭林易經學質疑………152
     1誤以十翼為孔子所作………152
     第四章 亭林之尚書學………161
     第一節通論………161
     1論古時有夏書無虞書有堯典無舜典………161
     2論古文尚書不可信………164
     3論書序不可信………168
     4論「象以典刑」之說不可信………170
     5論周公非攝王,伊尹未廢立太甲………175
     6論西伯戡葵之西伯為武王………179
     7論微子無祭器以降周事………183
     第二節 老證………186
     1老證地理………186
     2辨明文義………189
     第三節 亭林尚書學質疑………192
     1誤以獻古文尚書者為孔安國………192
     2誤以高?胗日為祖己訓祖庚而作………195
     3誤以?之稱商為周不滅國………196
     4誤以十六字心僥為堯舜禹相授者………198
     5其他………200
     第五章 亭林之詩經學………209
     第一節 通論………209
     1論說有入樂及不入樂之分………209
     2論說之美制依篇章內容而定………211
     3論說篇次第並無深意………215
     4論邶鄺衛三國同風………217
     5論詩兼有風雅頌………219
     6論有國無詩及有詩無國………221
     7論機樣之說不可信………223
     8論詩無?韻………225
     第二節 考證………230
     1考證文義………230
     2考證地名………231
     第三節 亭林詩經學質疑………234
     1誤以南幽雅頌為四詩………234
     2誤認孔子有刪詩之事………238
     第六章 亭林之春秋學………247
     第一節 通論………247
     1論春秋不始于隱公………247
     2論春秋為闕疑之書………249
     3論春秋用周正左氏用夏正………256
     4論春秋無貶爵………259
     第二節 考證………265
     1考證地名………265
     2辨明文義………266
     3補杜註之詩………268
     第三節 亭林春秋學質疑………270
     1誤以為僖公前之大夫不稱子………270
     2駁左傳杜解補正之誤………274
     第七章 亭林之三禮學………281
     第一節 通論………281
     1論古禮擇日用干不用支………281
     2論儀禮中自有禮記………282
     3論堯舜同楴郊而不同祖………286
     4論漢儒不解周禮………289
     5論大學有錯簡無闕文………292
     第二節 考證………295
     1申明文義………295
     2考辨禮制………298
     第三節 亭林三禮學質疑………301
     1誤以周禮為成王所作………301
     第八章 亭林之論孟學………307
     第一節 通論………307
     1論孔子特重夷夏之防非忘君臣之分………307
     2論孔門不專言心學………309
     3論孔子有經在之想無詠歸之思………311
     4論孔孟之性涵義不同………313
     第二節 考證………317
     1文字的考訂………317
     2文義的引申………319
     第三節 亭林論孟學質疑………321
     第九章 亭林治經之意義與特色………325
     第一節 亭林治經之特色-以經籍證經籍………325
     1以經證經………325
     2以安證經………325
     3以子證經………329
     4以集證經………329
     第二節 亭林治經之意義-經在致用………331
     第十章 結論………337
     重要期刊暨參考書目………343
     附錄一 著述版本考………355
     附錄二 亭林年譜………373
     附錄三 後人研究亭林之期刊目錄………377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5865en_US
dc.title (題名) 顧炎武經學之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重要期刊暨參考書目
     1?十三經注疏?,藝文印書館,民國六十八年。
     2?十三經引得?,南嶽出版社,民國六十八年。
     3?清儒五經彙解?,抉經心室主人,鼎文書局,民國六十七年。
     4?音學五書?,顧炎武,商務印書館國學基本叢書,民國五十七年六月一版。
     5??經述要?,高明主編,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六十八年十月初版。
     6?兩漢十六家易注闡微?,徐卉庭,五洲出版社,民國六十四年十二月。
     7?易經研究論集?,孔孟學說叢書,中華民國孔孟學會主編,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一年十月再版。
     8?先秦漢魏易例述評?,屈萬里先生全集之八,聯經圖書公司,民國七十三年。
     9?易學論著選集?,黃沛榮編,長安出版社,民國七十四年十月初版。
     10?易學源流?上、下,徐卉庭,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民國七十六年八月初版。
     11?閻毛古文尚書公案?,戴君仁,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民國六十八年二月再版。
     12?尚書釋義?,屈萬里,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民國六十八年。
     13?尚書流衍及大義探討?,李振興,文史哲出版社,民國七十一年六月初版。
     14?書經研究論集?,孔孟學說叢書中華民國孔孟學會主編,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一年十月再版。
     15?尚書引論?,張西堂,崧高書社印行,民國七十四年九月。
     16?尚書通論?,陳夢家,仰哲出版社,民國七十六年十一月。
     17?詩經釋義?一、二,屈萬里,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民國四十四年二月再版。
     18?詩經研究論集?,熊公哲等箸,孔孟學說叢書中華民國孔孟學會主編,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年一月。
     19?詩經研究?,黃振民編著,正中書局,民國七十一年二月初版。
     20?詩經研究論集?,林慶彰編著,中國文學研究叢刊,學生書局,民國七十二年十一月初版。
     21?詩經研究論集?二,林慶彰編,學生書局民國七十六年九月初版。
     22?禮學新探?,高明,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中文系,民國五十二年十一月初版。
     23?三禮研究論集?,孔孟學說叢書中華民國孔孟學說主編,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一年十月再版。
     24?春秋左氏傳地名圖考?,程發軔,廣文書局,民國五十六年十一月初版。
     25?左傳論文集?,陳新雄,于大成主編,國學論文薈編第二輯,木鐸出版社,民國六十五年五月。
     26?春秋辨例?,戴君仁,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民國六十七年二月再版。
     27?春秋要領?,程發軔,蘭台書局,民國七十年十月再版。
     28?春秋三傳比義?上、下,傅隸樸,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二年五月初版。
     29?三傳研究論集?,孔孟學說叢書中華民國孔孟學會主編,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一年十月再版。
     30?論孟研究論集?,孔孟學說叢書中華民國孔孟學會主編,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一年十月再版。
     31?學庸研究論集?,孔孟學說叢書中華民國孔孟學會主編,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一年十月再版。
     32?黃震之經學?上、下,林政華,台大中研所博士論文,民國六十六年五月。
     33?潛邱?記?,閤若璩,四庫全書珍本四集,台灣商務印書館。
     34?顧炎武傳記資料?六冊,朱傳譽編,天一出版社,民國七十一年五月。
     35?偽書通考?上、下,張心澂,香港友聯出版社,民國七十一年。
     36?宋元學案?,黃宗羲等,世界書局,民國七十二年五月四版。
     37?中國哲學辭典大全?,韋政通主編,水牛出版社,民國七十二年九月。
     38?治學的方法與材料?,胡適,胡適作品集,遠流出版社,民國七十五年十月二版。
     39?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余英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七十六年八月。
     40?清代學術史研究?,胡楚生,學生書局,民國七十七年二月。
     41?皇朝經世文編?,清、魏源,世界書局影印本。
     42?黃黎洲及其史學?,張高評,高雄師院碩士論文。
     43?黃黎洲之生平及其學術思想?,古清美,台大文史叢刊。
     44?黃黎洲政治思想研究?,高準,聯合出版中心。
     45?亭林思想述要?,林蔥,樂天書局。
     46?亭林學術述評?,何貽焜,正中書局。
     47?顧炎武與清初經世學風?,黃秀政,商務印書館。
     48?王傳山哲學?,曾招旭,師大碩士論文。
     49?顏習齋的思想?,楊冬生,台大碩士論文。
     50?黃黎洲晚年思想的轉變?,何佑森,故宮文獻三卷一期。
     51?偉大的愛國者和思想家黃黎洲?,胡秋原,中華雜誌五卷六期。
     52?黃黎洲與浙東學術?,何佑森,書目季刊七卷四期。
     53?方以智與王船山?,張永堂,書目季刊七卷二期。
     54?顏習齋和季恕古的學術異同?,何佑森,文史哲學報十八期。
     55?晚明諸儒之學風與學術?,錢穆,人生二二二-三期。
     56?近代思想史上關於體用問題的爭論?,何佑森,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
     57?近世中國經世思想研討會論文集?,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
     58?歷史與思想?,余英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59?中國哲學思想論集清代篇?,余英時等,牧童出版社。
     60?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八,錢穆,東大出版社。
     61?明清思想家論集?,王煜,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62?清代漢學?,衡論,?收入?兩漢思想史,卷三??,徐復觀,學生書局。
     63?論明末清初時期在思想史上的變化的歷史意義?,溝口雄二,手稿。
     64?清代通史?,蕭一山,商務印書館。
     65?略論明代中晚期經世思想的特質?,石錦,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第四期。
     66?清代考據淵源和發展之社會史的觀察?,羅炳錦,新亞學術季刊二期。
     67?清代漢宋之爭平議?,何佑森,文史哲學報二十七期。
     68?清代「漢宋之爭」的再檢討?,王家儉,中研院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
     69?清代學風與乾嘉考證之學?,張火慶,中華文化復興月刊十五卷六期。
     70?晚明思想史論?嵇文甫,商務印書館。
     71?明代考據學研究?,林慶彰,學生書局。
     72?經世思想的義界問題?,王爾敏,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十三期,民國七十三年。
     73?中國文化史?,柳貽徵,正中書局。
     74?中國思想史?,錢穆,學生書局。
     75?中國學術思想大綱?,林尹,商務印書館。
     76?中國哲學史?,勞思光,三民書局。
     77?中國哲學思想史?,羅光,學生書局。
     78?中國哲學原論(含導論篇、原性篇、原道篇、原教篇)?,唐君毅,學生書局。
     79?中國哲學十九講?,牟宗三,學生書局。
     80?中國思想史?,韋政通,大林出版社。
     81?心體與性體?,牟宗三,正中書局。
     82?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梁啟超,中華書局。
     83?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錢穆,商務印書館。
     84?中國近三百年哲學史?,蔣維喬,中華書局。
     85?宋明清理學體系論史?,黃公維,幼獅出版事業公司。
     86?新儒家思想史?,張君勵,張君勵獎學金基金會。
     87?明代思想史?,容肇祖,開明書局。
     88?清代思想史?,陸寶千,廣文書局。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