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甲午戰後李鴻章的聯俄外交政策
作者 李麗燕
貢獻者 李國祁
李麗燕
日期 1989
上傳時間 4-May-2016 14:30:44 (UTC+8)
摘要 前言
     目錄
     第一章 導論……………………………一
     第二章 甲午戰前李鴻章的外交政策
     第一節 以夷制夷的外交智術………四
     第二節 忍讓持重的主和政策………二五
     第三節 早期對俄國的認識………四一
     第三章 聯俄外交與中俄同盟的成立
     第一節 甲午戰前及戰爭期中的借俄以懾日………五七
     第二節 俄國干涉還遼與朝野聯俄的倡議………八O
     第三節 中俄同盟的實現………九九
     第四章 沙俄違約與李鴻章的挫折
     第一節 膠旅事件與俄國陰謀的暴露………一一六
     第二節 庚子拳變期間俄國對華政策………一三五
     第三節 俄據東北與聯俄外交的挫折………一五五
     第五章 結論………一六九
     參考書目………一七七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中文部份
     (一) 檔案及官書
     吳汝倫編,李文忠公全集,台北,文海出版社。
     顧延龍、葉亞廉主編,李鴻章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
     電稿(一)、一九八五年六月。
     電稿(二)、一九八六年十一月。
     電稿(三)、一九八七年四月。
     李書春編,李文忠公鴻章年譜,台北,商務印書館,一九七八年四月出版。
     于式枚擬稿,李鴻章核稿,李文忠公尺牘,台北,文海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影印本。
     張之洞,張文襄公全集,台北,文海出版社。
     王彥威,王亮編,清季外交史料,台北,文海出版社,一九六三年。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清季中日韓關係史料,一九七二年。
     故宮博物館編,清光緒朝中日交涉史料。
     故宮博物館編,清光緒朝中法交涉史料。
     清咸豐朝東華錄,台北,華文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影印本。
     清同治朝東華錄,台北,華文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影印本。
     清光緒朝東華錄,台北,華文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影印本。
     咸豐朝籌辦夷務始末,台北,國風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四月影印本。
     同治朝籌辦夷務始末,台北,國風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四月影印本。
     李瀚章編輯,李鴻章校刊,曾文正公全集,台北,文海出版社。
     許同華編,許文肅公遺集,台北,文海出版社。
     曾紀澤,曾惠敏公遺集,台北,文海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影印本。
     年子敏編,李鴻章至潘鼎新書札,台北,文海出版社影印本。
     薛福成,庸盦全集,台北,廣文書局,一九六三年九月影印本。
     盛宣懷,愚齋存稿,台北,文海出版社。
     黃遵憲著,錢仲聯箋,人境廬詩草箋,台北,河洛出版社,一九七五年十月。
     吳永口述,劉治襄筆記,庚子西狩叢談,長沙,岳麓書社,一九八五年二月第一版。
     佚名編,楊儒庚辛存稿,台北,文海出版社。
     楊家駱主編,中國近代史文獻彙編
     中法戰爭文獻彙編(共七冊),一九七三年九月。
     中日戰爭文獻彙編(共七冊),一九七三年九月。
     洋務運動文獻彙編(共八冊),一九七三年九月。
     戊戌變法文獻彙編(共七冊),一九七三年九月。
     義和團運動文獻彙編(共八冊),台北,鼎文書局。
     王鐵崖編,中外舊約章彙編(共三冊),北京,中華書店,一九五七年版。
     東北文化社年鑑編印中心編,東北年鑑,潘陽,編者印行,一九三O年五月。
     唐才常、譚嗣同撰,湘報類纂,台北,台灣大通書局。
     張柏楨,南海先生傳,台北,文海出版社。
     外交報彙編,台北,廣文書局,一九六四年。
     (二) 專著、譯著
     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譯室,近代來華外國人名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一九八一年十二月第一印。
     故宮博物院明清檔案部、福建師大歷史系編,清季中外使領年表,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五年十月第一版。
     紀大椿編,中西俄回曆表(一八二一-一九五O),新疆,人民出版社,一九七八年六月第一版。
     中國近代經濟史資料叢刊編輯委員會主編,中國海關與中日戰爭,中國海關與義和團運動,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三年八月。
     天一出版社主編,李鴻章傳記資料(共十五輯),台北,天一出版社。
     朱尚文編著,翁同龢先生年譜,台北,商務印書館,一九七O年九月出版。
     丁名楠等著,帝國主義侵華史
     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六一年八月。
     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十二月。
     胡繩帝國主義與中國政治,北京,一九五三年三月一版三印。
     王芸生,六十年來的中國和日本,天津,大公報社,一九三二年六月。
     郭廷以,近代中國史事日誌,台北,一九六三年。
     梁啟超,論李鴻章,台北,中華書局,一九七一年十一月台三版。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台北,中華書局,一九七四年五月台六版。
     李守孔,李鴻章傳,台北,台灣學生書局,一九八四年一月初版。
     竇宗一,李鴻章年(日)譜,香港,有聯出版社,一九七五年二月再版。
     雷祿慶,李鴻章年譜,台北,商務印書館,一九七七年十月。
     鄭天杰,趙梅卿合著,中日甲午海戰與李鴻章,台北,華欣文化事業中心,民國六十八年十一月。
     吳相湘,帝俄侵略中國史,台北,正中書局,一九八六年初版十印。
     王曾才,清季外交史論集,台北,商務印書館,一九七八年九月二版。
     范文瀾,中國近代史,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六二年九月九版。
     陳登原,國史舊聞第一分冊,台北,明文書局,一九八四年三月。
     王家儉,魏源對對西方的認識及其海防思想,台北,大立出版社,一九八四年三月。
     王爾敏,晚清政治思想史論,台北,華世出版社,一九八O年十一月一版三印。
     張習孔、田玨主編,中國歷史大事編年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七年十一月。
     李國祁,張之洞的外交政策,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專刊,一九八四年五月再版。
     王樹槐,外人與戊戌變法,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專刊,一九八O年六月再版。
     李恩涵,曾紀澤的外交,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專刊,一九八二年七月再版。
     王璽,李鴻章與中日訂約(一八七一),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專刊,一九八一年九月。
     石埈主編,中國近代思想史參考資簡編,上冊,北京,三聯書店,一九五七年。
     邵循正,中法越南關係始末,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第三八輯,台北,文海出版社。
     李邁先,俄國史(上、下冊),台北,正中書局,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初版十印。
     吳相湘,晚清宮廷與人物,台北,文星書店,一九六五年四月再版。
     黃濬,花隨人聖盦遮憶,上海,古籍書店,一九八三年影印本。
     張玉法主編,劍橋中國史第十一冊(晚清篇,上、下二冊),台北,藍天書局,一九八七年九月再版。
     宓汝成,帝國主義與中國鐵路1847-1949,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O年八月第一版。
     何漢文,中俄外交史,上海,中華書局,一九三五年,根據台北中央圖書館影印本。
     張綏,東正教和東正教在中國,上海,學林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十月第一版。
     楊培新,華俄道勝銀行,香港,經濟與法律出版社,一九八七年十月第一版。
     廖一中等著,義和團運動史,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六月第一版。
     王魁喜等著,近代東北史,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四年七月第一版。
     陳水逢,日本近代史,台北,中華學術院日本研究所合中華大典研究會,一九六八年五月初版。
     (蘇)c.b.奧孔著,俞啟驥等譯,俄美公司,北京,商務印書館,一九八二年八月第一版。
     喬治˙亞歷山大˙倫森著,陽詩浩譯,俄國向東方的擴張,北京,商務印書館,一九七八年。
     羅曼諾夫著,民耿譯,帝俄侵略滿州史,台北,台灣學生書局,一九七三年八月影印本。
     (蘇)c.b.奧孔著,俞啟驥等譯,俄美公司,北京,商務印書館,一九八二年八月第一版。
     陸奧宗光著,龔德柏譯,甲午中日戰爭秘史,台北,商務印書館,一九七六年二月台六版。
     C.維特著,張開譯,俄國末代沙皇尼古立二世-維特伯爵的回憶,北京,新華書局,一九八三年一月。
     納羅奇尼茨基等著,遠東國際關係史第一冊,北京外語學院俄語,系譯,北京,商務印書館,一九七六年。
     林樂知編,蔡爾康譯,李傳相歷聘歐美記,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二年六月第一版。
     胡濱編譯,英國藍皮書有關義和團運動資料選譯,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O年五月第一版。
     劉心顯、劉海岩譯,一九O一年美國對華外交檔案-有關義和團暨辛丑條約談判的條件,山東,齋魯書社,一九八四年一月第一版。
     (三)期刊、雜誌
     李國祁,「自強運動時期李鴻章的外交謀略與政策」,清季自強運動研討會文集,抽印本,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一九八七年八月。
     李宗侗,「李文忠公使俄與光緒中俄密約」,台北,大陸雜誌,第一卷,第一、三、四、六、八各期。
     邢義田,「漢代的以夷制夷論」,中華文化復興委員會編,中國史學會論文選集,第二輯,台北,幼獅出版社,一九七七年十二月。
     劉光華,「『以夷制夷』策略的運用-清季總理衙門的對外策略(一八六一-八四)」,東方雜誌,復刊第十六卷第四期,一九八三年四月一日。
     呂士朋,「中法交社期間清廷大臣的外交見識」,清季自強運動討論會論文集,抽印本,一九八七年八月。
     董蔡時、單強,「略論李鴻章與對外開放」,李鴻章與近代中國經濟學術討論會論文,抽印本,安徽合肥,一九八八年十月。
     關威,「對李鴻章在中法戰爭中幾個問題的再認識」,李鴻章與近代中國經濟學術討論會論文,抽印本,安徽合肥,一九八八年十月。
     朴日根,「巨文島件與李鴻章的對韓政策」中韓關係使國際研討會論文集2,台北,中華民國韓國研究學會編印,一九八四年三月。
     陳詩啟,「中日甲午戰爭中國際資本主義在中國的干涉活動和矛盾鬥爭」,廈門大學學報,一九五九年第二期。
     王信忠,「甲午戰前中日外交政策概說」,中國近代史論叢第一輯第七冊,台北,正中書局,一九八一年六月台七版。
     沈艦,「四十餘年之聯俄外交」,金陵齊魯華西三大學彙刊,第二卷,一九四二年九月。
     魏宏遠,王黎,「砂俄是八國聯軍侵華的原兇」,南開報學,一九八O年第四期。
     沈雲龍,「從李鴻章『痞子腔』外交說起」,台本,聯合副刊,六十八年三月二十日。
     外交部份
     紅檔雜誌,莫斯科,蘇聯科學院出版社。
     羅曼諾夫,日俄戰爭外交史網(1895-1907),蘇聯科學院出版社,一九五五年,莫斯科-列寧格勒第二版。
     瓦西里耶夫,外貝加爾的哥薩克,赤塔,一九一八年。
     科羅斯托維茨,俄國在遼東,北京,一九二二年。
     Andrew Mallzemoff, Russion For Eastern Policy, 1881-1904(Berkeley and Los Angles: Univ. of Califnia,1958).
     Philip Joseph, Foreign Liplomacy in China(Lonon: Geogre Allen And Unwin Ltd.1920).
     Barbara Jelavich, Trist and Soviet Foreign Policy (1814-1914)(London: Indiana Uiv.,1974 ).
     Hoesa Ballou Morse & Harley Farnsworth MarNair , For Easter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Boston &N.Y. : Haghton Miffin Con.,1931).
     Hoesa Ballou Morse, 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the Chinese Empire(New York : Russell,1932).
     R. Rosen, Forty Years of Diplomacy(New York : Alfred & Knoff.,1922).
     Tyler Dennet , Americans in Eastern Asia(N.Y. : Barnes & Noble, Inc.,1963).
     The Times(London)(倫敦泰晤士報)
     日本外交文書,日本外務省編,中央研究院近代研究所藏。
     藤村道生,日清戰爭,東京,岩波書店,一九七三年。
     藤村道生,日清戰爭,東京近代史的轉捩點,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二版。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學系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581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李國祁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李麗燕zh_TW
dc.creator (作者) 李麗燕zh_TW
dc.date (日期) 1989en_US
dc.date.accessioned 4-May-2016 14:30:44 (UTC+8)-
dc.date.available 4-May-2016 14:30:44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4-May-2016 14:30:44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B200200581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0559-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歷史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前言
     目錄
     第一章 導論……………………………一
     第二章 甲午戰前李鴻章的外交政策
     第一節 以夷制夷的外交智術………四
     第二節 忍讓持重的主和政策………二五
     第三節 早期對俄國的認識………四一
     第三章 聯俄外交與中俄同盟的成立
     第一節 甲午戰前及戰爭期中的借俄以懾日………五七
     第二節 俄國干涉還遼與朝野聯俄的倡議………八O
     第三節 中俄同盟的實現………九九
     第四章 沙俄違約與李鴻章的挫折
     第一節 膠旅事件與俄國陰謀的暴露………一一六
     第二節 庚子拳變期間俄國對華政策………一三五
     第三節 俄據東北與聯俄外交的挫折………一五五
     第五章 結論………一六九
     參考書目………一七七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前言
     目錄
     第一章 導論……………………………一
     第二章 甲午戰前李鴻章的外交政策
     第一節 以夷制夷的外交智術………四
     第二節 忍讓持重的主和政策………二五
     第三節 早期對俄國的認識………四一
     第三章 聯俄外交與中俄同盟的成立
     第一節 甲午戰前及戰爭期中的借俄以懾日………五七
     第二節 俄國干涉還遼與朝野聯俄的倡議………八O
     第三節 中俄同盟的實現………九九
     第四章 沙俄違約與李鴻章的挫折
     第一節 膠旅事件與俄國陰謀的暴露………一一六
     第二節 庚子拳變期間俄國對華政策………一三五
     第三節 俄據東北與聯俄外交的挫折………一五五
     第五章 結論………一六九
     參考書目………一七七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5811en_US
dc.title (題名) 甲午戰後李鴻章的聯俄外交政策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中文部份
     (一) 檔案及官書
     吳汝倫編,李文忠公全集,台北,文海出版社。
     顧延龍、葉亞廉主編,李鴻章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
     電稿(一)、一九八五年六月。
     電稿(二)、一九八六年十一月。
     電稿(三)、一九八七年四月。
     李書春編,李文忠公鴻章年譜,台北,商務印書館,一九七八年四月出版。
     于式枚擬稿,李鴻章核稿,李文忠公尺牘,台北,文海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影印本。
     張之洞,張文襄公全集,台北,文海出版社。
     王彥威,王亮編,清季外交史料,台北,文海出版社,一九六三年。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清季中日韓關係史料,一九七二年。
     故宮博物館編,清光緒朝中日交涉史料。
     故宮博物館編,清光緒朝中法交涉史料。
     清咸豐朝東華錄,台北,華文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影印本。
     清同治朝東華錄,台北,華文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影印本。
     清光緒朝東華錄,台北,華文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影印本。
     咸豐朝籌辦夷務始末,台北,國風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四月影印本。
     同治朝籌辦夷務始末,台北,國風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四月影印本。
     李瀚章編輯,李鴻章校刊,曾文正公全集,台北,文海出版社。
     許同華編,許文肅公遺集,台北,文海出版社。
     曾紀澤,曾惠敏公遺集,台北,文海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影印本。
     年子敏編,李鴻章至潘鼎新書札,台北,文海出版社影印本。
     薛福成,庸盦全集,台北,廣文書局,一九六三年九月影印本。
     盛宣懷,愚齋存稿,台北,文海出版社。
     黃遵憲著,錢仲聯箋,人境廬詩草箋,台北,河洛出版社,一九七五年十月。
     吳永口述,劉治襄筆記,庚子西狩叢談,長沙,岳麓書社,一九八五年二月第一版。
     佚名編,楊儒庚辛存稿,台北,文海出版社。
     楊家駱主編,中國近代史文獻彙編
     中法戰爭文獻彙編(共七冊),一九七三年九月。
     中日戰爭文獻彙編(共七冊),一九七三年九月。
     洋務運動文獻彙編(共八冊),一九七三年九月。
     戊戌變法文獻彙編(共七冊),一九七三年九月。
     義和團運動文獻彙編(共八冊),台北,鼎文書局。
     王鐵崖編,中外舊約章彙編(共三冊),北京,中華書店,一九五七年版。
     東北文化社年鑑編印中心編,東北年鑑,潘陽,編者印行,一九三O年五月。
     唐才常、譚嗣同撰,湘報類纂,台北,台灣大通書局。
     張柏楨,南海先生傳,台北,文海出版社。
     外交報彙編,台北,廣文書局,一九六四年。
     (二) 專著、譯著
     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譯室,近代來華外國人名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一九八一年十二月第一印。
     故宮博物院明清檔案部、福建師大歷史系編,清季中外使領年表,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五年十月第一版。
     紀大椿編,中西俄回曆表(一八二一-一九五O),新疆,人民出版社,一九七八年六月第一版。
     中國近代經濟史資料叢刊編輯委員會主編,中國海關與中日戰爭,中國海關與義和團運動,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三年八月。
     天一出版社主編,李鴻章傳記資料(共十五輯),台北,天一出版社。
     朱尚文編著,翁同龢先生年譜,台北,商務印書館,一九七O年九月出版。
     丁名楠等著,帝國主義侵華史
     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六一年八月。
     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十二月。
     胡繩帝國主義與中國政治,北京,一九五三年三月一版三印。
     王芸生,六十年來的中國和日本,天津,大公報社,一九三二年六月。
     郭廷以,近代中國史事日誌,台北,一九六三年。
     梁啟超,論李鴻章,台北,中華書局,一九七一年十一月台三版。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台北,中華書局,一九七四年五月台六版。
     李守孔,李鴻章傳,台北,台灣學生書局,一九八四年一月初版。
     竇宗一,李鴻章年(日)譜,香港,有聯出版社,一九七五年二月再版。
     雷祿慶,李鴻章年譜,台北,商務印書館,一九七七年十月。
     鄭天杰,趙梅卿合著,中日甲午海戰與李鴻章,台北,華欣文化事業中心,民國六十八年十一月。
     吳相湘,帝俄侵略中國史,台北,正中書局,一九八六年初版十印。
     王曾才,清季外交史論集,台北,商務印書館,一九七八年九月二版。
     范文瀾,中國近代史,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六二年九月九版。
     陳登原,國史舊聞第一分冊,台北,明文書局,一九八四年三月。
     王家儉,魏源對對西方的認識及其海防思想,台北,大立出版社,一九八四年三月。
     王爾敏,晚清政治思想史論,台北,華世出版社,一九八O年十一月一版三印。
     張習孔、田玨主編,中國歷史大事編年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七年十一月。
     李國祁,張之洞的外交政策,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專刊,一九八四年五月再版。
     王樹槐,外人與戊戌變法,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專刊,一九八O年六月再版。
     李恩涵,曾紀澤的外交,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專刊,一九八二年七月再版。
     王璽,李鴻章與中日訂約(一八七一),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專刊,一九八一年九月。
     石埈主編,中國近代思想史參考資簡編,上冊,北京,三聯書店,一九五七年。
     邵循正,中法越南關係始末,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第三八輯,台北,文海出版社。
     李邁先,俄國史(上、下冊),台北,正中書局,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初版十印。
     吳相湘,晚清宮廷與人物,台北,文星書店,一九六五年四月再版。
     黃濬,花隨人聖盦遮憶,上海,古籍書店,一九八三年影印本。
     張玉法主編,劍橋中國史第十一冊(晚清篇,上、下二冊),台北,藍天書局,一九八七年九月再版。
     宓汝成,帝國主義與中國鐵路1847-1949,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O年八月第一版。
     何漢文,中俄外交史,上海,中華書局,一九三五年,根據台北中央圖書館影印本。
     張綏,東正教和東正教在中國,上海,學林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十月第一版。
     楊培新,華俄道勝銀行,香港,經濟與法律出版社,一九八七年十月第一版。
     廖一中等著,義和團運動史,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六月第一版。
     王魁喜等著,近代東北史,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四年七月第一版。
     陳水逢,日本近代史,台北,中華學術院日本研究所合中華大典研究會,一九六八年五月初版。
     (蘇)c.b.奧孔著,俞啟驥等譯,俄美公司,北京,商務印書館,一九八二年八月第一版。
     喬治˙亞歷山大˙倫森著,陽詩浩譯,俄國向東方的擴張,北京,商務印書館,一九七八年。
     羅曼諾夫著,民耿譯,帝俄侵略滿州史,台北,台灣學生書局,一九七三年八月影印本。
     (蘇)c.b.奧孔著,俞啟驥等譯,俄美公司,北京,商務印書館,一九八二年八月第一版。
     陸奧宗光著,龔德柏譯,甲午中日戰爭秘史,台北,商務印書館,一九七六年二月台六版。
     C.維特著,張開譯,俄國末代沙皇尼古立二世-維特伯爵的回憶,北京,新華書局,一九八三年一月。
     納羅奇尼茨基等著,遠東國際關係史第一冊,北京外語學院俄語,系譯,北京,商務印書館,一九七六年。
     林樂知編,蔡爾康譯,李傳相歷聘歐美記,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二年六月第一版。
     胡濱編譯,英國藍皮書有關義和團運動資料選譯,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O年五月第一版。
     劉心顯、劉海岩譯,一九O一年美國對華外交檔案-有關義和團暨辛丑條約談判的條件,山東,齋魯書社,一九八四年一月第一版。
     (三)期刊、雜誌
     李國祁,「自強運動時期李鴻章的外交謀略與政策」,清季自強運動研討會文集,抽印本,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一九八七年八月。
     李宗侗,「李文忠公使俄與光緒中俄密約」,台北,大陸雜誌,第一卷,第一、三、四、六、八各期。
     邢義田,「漢代的以夷制夷論」,中華文化復興委員會編,中國史學會論文選集,第二輯,台北,幼獅出版社,一九七七年十二月。
     劉光華,「『以夷制夷』策略的運用-清季總理衙門的對外策略(一八六一-八四)」,東方雜誌,復刊第十六卷第四期,一九八三年四月一日。
     呂士朋,「中法交社期間清廷大臣的外交見識」,清季自強運動討論會論文集,抽印本,一九八七年八月。
     董蔡時、單強,「略論李鴻章與對外開放」,李鴻章與近代中國經濟學術討論會論文,抽印本,安徽合肥,一九八八年十月。
     關威,「對李鴻章在中法戰爭中幾個問題的再認識」,李鴻章與近代中國經濟學術討論會論文,抽印本,安徽合肥,一九八八年十月。
     朴日根,「巨文島件與李鴻章的對韓政策」中韓關係使國際研討會論文集2,台北,中華民國韓國研究學會編印,一九八四年三月。
     陳詩啟,「中日甲午戰爭中國際資本主義在中國的干涉活動和矛盾鬥爭」,廈門大學學報,一九五九年第二期。
     王信忠,「甲午戰前中日外交政策概說」,中國近代史論叢第一輯第七冊,台北,正中書局,一九八一年六月台七版。
     沈艦,「四十餘年之聯俄外交」,金陵齊魯華西三大學彙刊,第二卷,一九四二年九月。
     魏宏遠,王黎,「砂俄是八國聯軍侵華的原兇」,南開報學,一九八O年第四期。
     沈雲龍,「從李鴻章『痞子腔』外交說起」,台本,聯合副刊,六十八年三月二十日。
     外交部份
     紅檔雜誌,莫斯科,蘇聯科學院出版社。
     羅曼諾夫,日俄戰爭外交史網(1895-1907),蘇聯科學院出版社,一九五五年,莫斯科-列寧格勒第二版。
     瓦西里耶夫,外貝加爾的哥薩克,赤塔,一九一八年。
     科羅斯托維茨,俄國在遼東,北京,一九二二年。
     Andrew Mallzemoff, Russion For Eastern Policy, 1881-1904(Berkeley and Los Angles: Univ. of Califnia,1958).
     Philip Joseph, Foreign Liplomacy in China(Lonon: Geogre Allen And Unwin Ltd.1920).
     Barbara Jelavich, Trist and Soviet Foreign Policy (1814-1914)(London: Indiana Uiv.,1974 ).
     Hoesa Ballou Morse & Harley Farnsworth MarNair , For Easter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Boston &N.Y. : Haghton Miffin Con.,1931).
     Hoesa Ballou Morse, 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the Chinese Empire(New York : Russell,1932).
     R. Rosen, Forty Years of Diplomacy(New York : Alfred & Knoff.,1922).
     Tyler Dennet , Americans in Eastern Asia(N.Y. : Barnes & Noble, Inc.,1963).
     The Times(London)(倫敦泰晤士報)
     日本外交文書,日本外務省編,中央研究院近代研究所藏。
     藤村道生,日清戰爭,東京,岩波書店,一九七三年。
     藤村道生,日清戰爭,東京近代史的轉捩點,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二版。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