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資源委員會的特種鑛產統制(1936-1949)
作者 林蘭芳
貢獻者 王樹槐
林蘭芳
日期 1989
上傳時間 4-May-2016 14:30:55 (UTC+8)
摘要 緒論………1
     第一章 統制特種礦產的原因──中國具有的客觀條件與主觀要求………6
     第一節 統制特種礦產的客觀條件………6
     第二節 統制特種礦產的主觀要求………15
     第二章 統制特種礦產的直接導因──各國對華信用貸款的簽訂………35
     第一節 中德易貨協定的訂立………36
     第二節 中蘇易貨貸款的簽訂………42
     第三節 爭取中英、中法信用貸款………46
     第四節 中美信用貸款的簽署………50
     第三章 統制特種礦產機關的建立──資源委員會所扮演的角色………70
     第一節 資委會在「統制經濟」中的地位………70
     第二節 統制特種礦產機關的組織………74
     第三節 統制機關的人事與經費問題………81
     第四章 統制特種礦產工作的推展──以價格為中心的討論………110
     第一節 統制法規之頒布與各地之反應………110
     第二節 產收工作的推展………118
     第三節 運輸工作的推展………132
     第四節 銷售工作的推展………137
     第五章 統制種礦產成效之檢討──兼論影響資委會統制成效的幾個因素………176
     第一節 資委會統制特種礦產的貢獻………176
     第二節 資委會統制特種礦產之成效及檢討………180
     結論………193
     附圖………202
     參考書目………204
     表次
     表1-1 1928-1936年中國鎢砂產量………21
     表1-2 1913-1937年世界精鎢砂生產百分比………22
     表1-3 1928-1930年全國各重要礦區銻產量(包括純銻、生銻、銻砂)………22
     表1-4 1908-1938年世界銻產量(金屬銻、純銻、銻砂之含銻量)………23
     表1-5 1929-1931年全國錫產量表(包含錫砂及純錫)………23
     表1-6 1920-1938年世界錫砂………24
     表1-7 1927-1937年各國水銀產量………25
     表1-8 1913-1924年外國資本在煤業中所佔比例………26
     表1-9 1928-1937年外國資本在業中所佔比例………26
     表1-10 1932-1937年中央收支比較………27
     表1-11 1928-1935年度關、鹽、統三稅對中央歲入總額比例………28
     表1-12 1928-1936年軍費及1932-1936年債務費所佔歲出比例………29
     表1-13 1935 年各國軍事資佔總歲出之百分比………29
     表1-14 1932-1937年各工業別及所佔廠數、資本、工人比例………30
     表2-1 1934-1938年中國鎢礦輸德、及德國鎢礦輸入總量、中國鎢礦輸出總量表………55
     表2-2 1939-1940年特種礦產交俄數量………56
     表2-3 1925-1939年美國錫進口量佔世界產量之比例………56
     表2-4 各年應償美國鎢砂所值………57
     表2-5 鎢、銻、錫各礦每年應交總值………58
     表2-6 中國以農、礦產品為抵押的借款………59
     表3-1 資委會經營事業中管理機關所佔比例數………89
     表3-2 公、民營特種礦產廠數、資本比例表………89
     表3-3 各地管理機關一覽表………90
     表3-4 鎢管處贛南分處內部組織表………91
     表3-5 鎢業管理處廣東分處直接採辦管理機關系統表………92
     表3-6 鎢業管理處江西分處組織系統表………93
     表3-7 江華礦務局組織系統表………93
     表3-8 平桂礦務局組織系統表………94
     表3-9 四區特種穩產管理處組織差別表………94
     表3-10 江西鎢錫礦業有限公司………95
     表3-11 各地管理機關負責人名表………96
     表3-12 資委會經辦事業職員所得薪資比較表………97
     表3-13 管理事業職員數中技術、管理人員所佔比率………97
     表3-14 各地管理機關職員數與薪得表………98
     表3-15 資委會歷年預算在國家預算所佔百分比暨折合戰前幣值數值表………98
     表3-16 1936-1947年資委會歷年分業投資額表………99
     表3-17 特種礦產部份應償美蘇各年價款衰………99
     表3-18 1937-1947年財攻部易貨償債購運礦產核定預算數………100
     表3-19 錫贛分處資金來源表(1930.3-1941. 6)………100
     表4-1 各業各省收購價格表(1941.12-1942.2)………147
     表4-2 每噸生產成本所需各項費用及其比例表(1941. 12)………148
     表4-3 採鎢成本與毛砂佈價比較表………149
     表4-4 1936-1942年湘銻平均價格表………150
     表4-5 1935- 1941年錫砂收價與米價之關係比較表………151
     表4-6 富賀鍾機採公司成本與收價比較表………152
     表4-7 1937-1943年富賀鍾礦區米價及生產費增加率表………152
     表4-8 鎢、銻、錫、汞分區收價表………153
     表4-9 各管理機關辦理貸款情形表………154
     表4-10 1939-1942年各管理分處產量表………155
     表4-11 戰時特種礦產外運路線表(1938.10-1945.9) ………156
     表4-12 鎢業管理處淨砂出口運輸路線表………157
     表4-13 鎢粵分處運鎢路線表………158
     表4-14 各特種礦產每噸運費佔交貨成本比例表………159
     表4-15 1936-1948年特種礦產品交易性質表………160
     表4-16 1936-1948年銷售所得估計價值表………161
     表4-17 資委會對美償債礦品價款表………162
     表4-18 1939-1945年英、美、中二國物價指數比較表………162
     表5-1 1936-1942 年各管理處盈餘額………187
     表5-2 1943 年鎢銻錫專款撥付各業款數比例表………188
     表5-3 1939-1947 年特種礦產業之生產指數………188
參考文獻 徵引書目
     一、史料
     1、檔案
     1.經濟部資源委員會檔案。
     2.國史館國家檔案。
     2、公報及資委會其他重要資料
     1.資源委員會公報、月刊、季刊。
     2.經濟部資源委員會工作報告,30年,黨史會,鉛印本。
     3.經濟部資源委員會工作報告,30年10月,黨史會,油印本。
     4.經濟部資源委員會工作報告,30年11月,黨史會,鉛印本。
     5.資源委員會職員錄,30年6月26編,黨史會,油印本。
     6.程玉鳳、程玉凰編,資源委員會檔案史料初編,上冊,國史館,73年11月1日。
     7.非常時期經濟法規管制輯要,30年11月,黨史會,鉛印本。
     8.非常時期經濟法規管制輯要,30年12月,黨史會,鉛印本。
     9.國民政府公報,渝字第27號。
     10.經濟部公報,卷3期1、2合刊。
     11.翁文灝,戰時經濟建設,中央訓練黨政訓練班演講錄,30年11月。
     12.錢昌照,兩年半創辦重工業之經過及感想,黨史會,鉛印本,28年5月。
     3、其他史料
     1.十中全會財政部報告,31年,黨史會,鉛印本。
     2.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第三編,戰時外交(一)、(二),台北,黨史會,70年9月。
     3.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編輯委員會,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緒編(三),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會黨史委員會,70年9月。
     4.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編,中國戰時經濟問題,(訓練教程之17),32年12月。
     5.中國國民黨歷屆歷次中全會重要決議案彙編(一),革命文獻,輯79,台北,黨史會,68年6月出版。
     6.王鐵崖編,中外舊約章彙編,冊三,三聯書店,北京,1982年8月2版。
     7.民國20至30年代中國經濟農業土地水利問題資料縮影片。
     8.白家駒編,第七次中國礦業紀要,民國24年至31年,地質專報丙種第七號,重慶北培,34年12月。
     9.江西省政府建設廳編,抗戰中建設工作報告,29年12月,黨史會,鉛印本。
     10.「個人資料:翁文灝」,國史館藏。
     11.國民參政會第二次大會紀錄,27年12月,國民參政會秘書處編印。
     12.陳真等編,中國近代工業史資料,輯三冊下,北京,三聯書店,1961年。
     13.陳公博,「統制經濟的先決問題」,經濟新聞,黨史會剪報,23年。
     14.陳重民編纂,今世中國貿易通志,上海,商務印書館,13年。
     15.經濟部上年(33年)工作概要及目前主要工作,黨史會,油印本。
     16.經濟部管制物資及物價工作報告,30年12月,黨史會,鉛印本。
     17.劉鴻生,「外人在華礦業之投資」,外人在華投資資料六種(一),台北,學海出版社,61年7月初版。
     18.羅敦偉等編,中國經濟年鑑,24年續編,商務印書館。
     19.南支經濟調查叢書(上),出版地、年月均不詳,政大社會資料中心影印本。
     20.東亞調查報告書,上海,東亞同文書院大學,昭和17年10月。
     21.Arthur N. Young, Ching’s Economic and Financial Reconstruction, by Committee o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Policy, 1947.2.26.
     二、專著
     1、中文部分
     1.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宣傳部編印,抗戰六年來之工礦,抗戰六周年紀念叢刊,民國32年7月7日。
     2.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訓練委員會編印,中國戰時經濟問題,(訓練教程之17),民國32年12月。
     3.王曾才,西洋現代史,台北,東華書局,民國69年10月。
     4.尹文敬,非常時期財政論,北平,商務印書館,民國25年再版。
     5.王正華,抗戰時期外國對華軍事援助,台北,環球書局,民國67年4月初版。
     6.吳相湘,民國百人傳,一、四冊,傳記文學叢刊十八,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68年1月再版。
     7.吳承明編,帝國主義在舊中國的投資,人民出版社,北京,1985年。
     8.沈雲龍編,尹仲容先生年譜初稿,傳記文學叢刊25,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61年12月。
     9.沈春雷、陳禾章合編,中國戰時經濟志,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三編,輯二十,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76年。
     10.何應欽,何上將抗戰期間軍事報告,台北,文星書店,民國51年6月。
     11.周開慶,中國經濟政策,台北,三民書局,民國51年12月再版。
     12.孫科,孫科文集,第一冊,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59年9月初版。
     13.翁之鏞,民國財政檢論,台北,華國出版社,民國41年9月初版。
     14.嚴中平等編,中國近代經濟史資料選輯,北京,科學出版社,1958年8月。
     15.翁文灝,抗戰以來的經濟,潘公展編,抗建叢書第2輯,勝利出版社,重慶,民國31年11月。
     16.夏晉麟,我五度參加外交工作的回顧,傳記文學叢書六十九,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67年1月初版。
     17.國民經濟研究所編,外匯問題與貿易問題,獨立出版社,29年6月。
     18.陳公博,四年從政錄,出版時地不詳。
     19.許滌新,官僚資本論,北京,1952年5版。
     20.董顯光,蔣總統傳,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民國69年9月再版。
     21.鄒韜奮等著,抗戰總動員,戰時小叢書之22,暫時出版社,出版時不詳。
     22.楊大金編,現代中國實業誌,第三冊,礦治業,台北,華世出版社,民國67年3月台1版。
     23.陳伯達,中國四大家族,出版地不詳,長江出版社,民國35年12月。
     24.劉馥(F.F. Liu)著,梅寅生譯,中國現代軍事史,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75年4月初版。
     25.駱楨,金屬學,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58年台1版。
     26.蔣廷黻英文口述,謝鍾璉譯,蔣廷黻回憶錄,傳記文學叢刊48,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73年2月再版。
     27.蔣君章編,經濟地理,台北,復興書局,民國74年4月修訂初版。
     28.謝本書,龍雲傳,四川民族出版社,1988年6月初版,頁105-106。
     29.友揆著,程麟蓀譯,中國對外貿易和工業發展(1840-1948年)-史實的綜合分析,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4年12月第一版。
     30.懷庶,中國經濟內幕,香港,新民主出版社,民國37年8月1日。
     31.羅敦偉著,河上純一譯,支那統制經濟論,生活社,出版地不詳,昭和14年12月。
     32.賈士毅,民國財政史,三編下冊,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51年3月初編。
     33.譚振民編著,戰時統制經濟,出版地不詳,正中書局,民國29年3月。
     34.顧維鈞著,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譯,顧維鈞回憶錄,第三分冊,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2月第一版。
     2、外文部分
     1.池田誠著,中國工業化歷史──近代工業發展的歷史上展望,法律文化社,京都,1982年11月。
     2.Arthur N. Young, China and the Helping Hand, 1937-1945, Massachusetts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36.
     3.F.F. Liu, A Military History of Modern China, 1924-1949,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56.
     4.John P. Fox, Germany and the Far Eastern Crisis, 1931-1938 – A study in Diplomacy and Ideolog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2.
     5.Poe liu Dai, 「Dr. P. W. Kuo and Wartime Diplomacy」, In Memorian Ping Wen Kuo 1880-1969, China Academy, 1971.
     6.William C. Kirby, Germany and Republic China,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4.
     7.Changkia-Ngau, The Inflationary Spirnl, The Experience in China, 1937-1950, (New York, 1938).
     三、期刊雜誌
     1.文史資料選輯,輯1,15,17,19,24,99。
     2.中央週刊,卷10期26。
     3.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期17,冊下。
     4.中國經濟研究,1937年,期3。
     5.天津大公報,162冊,1948年3月10日。
     6.申報,1934年2月19日。
     7.民族雜誌,卷2期5、卷4期12、卷5期2、卷5期6。
     8.民鐘季刊,卷1期1。
     9.西南實業通訊,卷2期3-5、卷5期5。
     10.地質彙刊第3號,28年7月。
     11.近代史研究,1983年,期3。
     12.東方雜誌,卷30期3、卷43卷7期。
     13.貿易月刊,1941年1月15日。
     14.貿易半月刊,卷1期8。
     15.新中華復刊,卷6期1。
     16.新經濟半月刊,卷3期7。
     17.新聞天地,卷6期4、第112期。
     18.經濟評論,卷2期10。
     19.經濟動員,卷2期5。
     20.經濟彙報(中央銀行),卷1期13-卷5期8。
     21.傳記文學,卷27期4,卷47期1。
     22.中國現代史6,東京,1978年9月20日。
     23.東洋貿易研究,卷12號11,昭和8年11月,頁1857。
     24.William C, Kirby, 「Technocratic organization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 Nationalist experience and legacy, 1928-1953」.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學系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5816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王樹槐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林蘭芳zh_TW
dc.creator (作者) 林蘭芳zh_TW
dc.date (日期) 1989en_US
dc.date.accessioned 4-May-2016 14:30:55 (UTC+8)-
dc.date.available 4-May-2016 14:30:55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4-May-2016 14:30:55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B2002005816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0564-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歷史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緒論………1
     第一章 統制特種礦產的原因──中國具有的客觀條件與主觀要求………6
     第一節 統制特種礦產的客觀條件………6
     第二節 統制特種礦產的主觀要求………15
     第二章 統制特種礦產的直接導因──各國對華信用貸款的簽訂………35
     第一節 中德易貨協定的訂立………36
     第二節 中蘇易貨貸款的簽訂………42
     第三節 爭取中英、中法信用貸款………46
     第四節 中美信用貸款的簽署………50
     第三章 統制特種礦產機關的建立──資源委員會所扮演的角色………70
     第一節 資委會在「統制經濟」中的地位………70
     第二節 統制特種礦產機關的組織………74
     第三節 統制機關的人事與經費問題………81
     第四章 統制特種礦產工作的推展──以價格為中心的討論………110
     第一節 統制法規之頒布與各地之反應………110
     第二節 產收工作的推展………118
     第三節 運輸工作的推展………132
     第四節 銷售工作的推展………137
     第五章 統制種礦產成效之檢討──兼論影響資委會統制成效的幾個因素………176
     第一節 資委會統制特種礦產的貢獻………176
     第二節 資委會統制特種礦產之成效及檢討………180
     結論………193
     附圖………202
     參考書目………204
     表次
     表1-1 1928-1936年中國鎢砂產量………21
     表1-2 1913-1937年世界精鎢砂生產百分比………22
     表1-3 1928-1930年全國各重要礦區銻產量(包括純銻、生銻、銻砂)………22
     表1-4 1908-1938年世界銻產量(金屬銻、純銻、銻砂之含銻量)………23
     表1-5 1929-1931年全國錫產量表(包含錫砂及純錫)………23
     表1-6 1920-1938年世界錫砂………24
     表1-7 1927-1937年各國水銀產量………25
     表1-8 1913-1924年外國資本在煤業中所佔比例………26
     表1-9 1928-1937年外國資本在業中所佔比例………26
     表1-10 1932-1937年中央收支比較………27
     表1-11 1928-1935年度關、鹽、統三稅對中央歲入總額比例………28
     表1-12 1928-1936年軍費及1932-1936年債務費所佔歲出比例………29
     表1-13 1935 年各國軍事資佔總歲出之百分比………29
     表1-14 1932-1937年各工業別及所佔廠數、資本、工人比例………30
     表2-1 1934-1938年中國鎢礦輸德、及德國鎢礦輸入總量、中國鎢礦輸出總量表………55
     表2-2 1939-1940年特種礦產交俄數量………56
     表2-3 1925-1939年美國錫進口量佔世界產量之比例………56
     表2-4 各年應償美國鎢砂所值………57
     表2-5 鎢、銻、錫各礦每年應交總值………58
     表2-6 中國以農、礦產品為抵押的借款………59
     表3-1 資委會經營事業中管理機關所佔比例數………89
     表3-2 公、民營特種礦產廠數、資本比例表………89
     表3-3 各地管理機關一覽表………90
     表3-4 鎢管處贛南分處內部組織表………91
     表3-5 鎢業管理處廣東分處直接採辦管理機關系統表………92
     表3-6 鎢業管理處江西分處組織系統表………93
     表3-7 江華礦務局組織系統表………93
     表3-8 平桂礦務局組織系統表………94
     表3-9 四區特種穩產管理處組織差別表………94
     表3-10 江西鎢錫礦業有限公司………95
     表3-11 各地管理機關負責人名表………96
     表3-12 資委會經辦事業職員所得薪資比較表………97
     表3-13 管理事業職員數中技術、管理人員所佔比率………97
     表3-14 各地管理機關職員數與薪得表………98
     表3-15 資委會歷年預算在國家預算所佔百分比暨折合戰前幣值數值表………98
     表3-16 1936-1947年資委會歷年分業投資額表………99
     表3-17 特種礦產部份應償美蘇各年價款衰………99
     表3-18 1937-1947年財攻部易貨償債購運礦產核定預算數………100
     表3-19 錫贛分處資金來源表(1930.3-1941. 6)………100
     表4-1 各業各省收購價格表(1941.12-1942.2)………147
     表4-2 每噸生產成本所需各項費用及其比例表(1941. 12)………148
     表4-3 採鎢成本與毛砂佈價比較表………149
     表4-4 1936-1942年湘銻平均價格表………150
     表4-5 1935- 1941年錫砂收價與米價之關係比較表………151
     表4-6 富賀鍾機採公司成本與收價比較表………152
     表4-7 1937-1943年富賀鍾礦區米價及生產費增加率表………152
     表4-8 鎢、銻、錫、汞分區收價表………153
     表4-9 各管理機關辦理貸款情形表………154
     表4-10 1939-1942年各管理分處產量表………155
     表4-11 戰時特種礦產外運路線表(1938.10-1945.9) ………156
     表4-12 鎢業管理處淨砂出口運輸路線表………157
     表4-13 鎢粵分處運鎢路線表………158
     表4-14 各特種礦產每噸運費佔交貨成本比例表………159
     表4-15 1936-1948年特種礦產品交易性質表………160
     表4-16 1936-1948年銷售所得估計價值表………161
     表4-17 資委會對美償債礦品價款表………162
     表4-18 1939-1945年英、美、中二國物價指數比較表………162
     表5-1 1936-1942 年各管理處盈餘額………187
     表5-2 1943 年鎢銻錫專款撥付各業款數比例表………188
     表5-3 1939-1947 年特種礦產業之生產指數………188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緒論………1
     第一章 統制特種礦產的原因──中國具有的客觀條件與主觀要求………6
     第一節 統制特種礦產的客觀條件………6
     第二節 統制特種礦產的主觀要求………15
     第二章 統制特種礦產的直接導因──各國對華信用貸款的簽訂………35
     第一節 中德易貨協定的訂立………36
     第二節 中蘇易貨貸款的簽訂………42
     第三節 爭取中英、中法信用貸款………46
     第四節 中美信用貸款的簽署………50
     第三章 統制特種礦產機關的建立──資源委員會所扮演的角色………70
     第一節 資委會在「統制經濟」中的地位………70
     第二節 統制特種礦產機關的組織………74
     第三節 統制機關的人事與經費問題………81
     第四章 統制特種礦產工作的推展──以價格為中心的討論………110
     第一節 統制法規之頒布與各地之反應………110
     第二節 產收工作的推展………118
     第三節 運輸工作的推展………132
     第四節 銷售工作的推展………137
     第五章 統制種礦產成效之檢討──兼論影響資委會統制成效的幾個因素………176
     第一節 資委會統制特種礦產的貢獻………176
     第二節 資委會統制特種礦產之成效及檢討………180
     結論………193
     附圖………202
     參考書目………204
     表次
     表1-1 1928-1936年中國鎢砂產量………21
     表1-2 1913-1937年世界精鎢砂生產百分比………22
     表1-3 1928-1930年全國各重要礦區銻產量(包括純銻、生銻、銻砂)………22
     表1-4 1908-1938年世界銻產量(金屬銻、純銻、銻砂之含銻量)………23
     表1-5 1929-1931年全國錫產量表(包含錫砂及純錫)………23
     表1-6 1920-1938年世界錫砂………24
     表1-7 1927-1937年各國水銀產量………25
     表1-8 1913-1924年外國資本在煤業中所佔比例………26
     表1-9 1928-1937年外國資本在業中所佔比例………26
     表1-10 1932-1937年中央收支比較………27
     表1-11 1928-1935年度關、鹽、統三稅對中央歲入總額比例………28
     表1-12 1928-1936年軍費及1932-1936年債務費所佔歲出比例………29
     表1-13 1935 年各國軍事資佔總歲出之百分比………29
     表1-14 1932-1937年各工業別及所佔廠數、資本、工人比例………30
     表2-1 1934-1938年中國鎢礦輸德、及德國鎢礦輸入總量、中國鎢礦輸出總量表………55
     表2-2 1939-1940年特種礦產交俄數量………56
     表2-3 1925-1939年美國錫進口量佔世界產量之比例………56
     表2-4 各年應償美國鎢砂所值………57
     表2-5 鎢、銻、錫各礦每年應交總值………58
     表2-6 中國以農、礦產品為抵押的借款………59
     表3-1 資委會經營事業中管理機關所佔比例數………89
     表3-2 公、民營特種礦產廠數、資本比例表………89
     表3-3 各地管理機關一覽表………90
     表3-4 鎢管處贛南分處內部組織表………91
     表3-5 鎢業管理處廣東分處直接採辦管理機關系統表………92
     表3-6 鎢業管理處江西分處組織系統表………93
     表3-7 江華礦務局組織系統表………93
     表3-8 平桂礦務局組織系統表………94
     表3-9 四區特種穩產管理處組織差別表………94
     表3-10 江西鎢錫礦業有限公司………95
     表3-11 各地管理機關負責人名表………96
     表3-12 資委會經辦事業職員所得薪資比較表………97
     表3-13 管理事業職員數中技術、管理人員所佔比率………97
     表3-14 各地管理機關職員數與薪得表………98
     表3-15 資委會歷年預算在國家預算所佔百分比暨折合戰前幣值數值表………98
     表3-16 1936-1947年資委會歷年分業投資額表………99
     表3-17 特種礦產部份應償美蘇各年價款衰………99
     表3-18 1937-1947年財攻部易貨償債購運礦產核定預算數………100
     表3-19 錫贛分處資金來源表(1930.3-1941. 6)………100
     表4-1 各業各省收購價格表(1941.12-1942.2)………147
     表4-2 每噸生產成本所需各項費用及其比例表(1941. 12)………148
     表4-3 採鎢成本與毛砂佈價比較表………149
     表4-4 1936-1942年湘銻平均價格表………150
     表4-5 1935- 1941年錫砂收價與米價之關係比較表………151
     表4-6 富賀鍾機採公司成本與收價比較表………152
     表4-7 1937-1943年富賀鍾礦區米價及生產費增加率表………152
     表4-8 鎢、銻、錫、汞分區收價表………153
     表4-9 各管理機關辦理貸款情形表………154
     表4-10 1939-1942年各管理分處產量表………155
     表4-11 戰時特種礦產外運路線表(1938.10-1945.9) ………156
     表4-12 鎢業管理處淨砂出口運輸路線表………157
     表4-13 鎢粵分處運鎢路線表………158
     表4-14 各特種礦產每噸運費佔交貨成本比例表………159
     表4-15 1936-1948年特種礦產品交易性質表………160
     表4-16 1936-1948年銷售所得估計價值表………161
     表4-17 資委會對美償債礦品價款表………162
     表4-18 1939-1945年英、美、中二國物價指數比較表………162
     表5-1 1936-1942 年各管理處盈餘額………187
     表5-2 1943 年鎢銻錫專款撥付各業款數比例表………188
     表5-3 1939-1947 年特種礦產業之生產指數………188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5816en_US
dc.title (題名) 資源委員會的特種鑛產統制(1936-1949)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徵引書目
     一、史料
     1、檔案
     1.經濟部資源委員會檔案。
     2.國史館國家檔案。
     2、公報及資委會其他重要資料
     1.資源委員會公報、月刊、季刊。
     2.經濟部資源委員會工作報告,30年,黨史會,鉛印本。
     3.經濟部資源委員會工作報告,30年10月,黨史會,油印本。
     4.經濟部資源委員會工作報告,30年11月,黨史會,鉛印本。
     5.資源委員會職員錄,30年6月26編,黨史會,油印本。
     6.程玉鳳、程玉凰編,資源委員會檔案史料初編,上冊,國史館,73年11月1日。
     7.非常時期經濟法規管制輯要,30年11月,黨史會,鉛印本。
     8.非常時期經濟法規管制輯要,30年12月,黨史會,鉛印本。
     9.國民政府公報,渝字第27號。
     10.經濟部公報,卷3期1、2合刊。
     11.翁文灝,戰時經濟建設,中央訓練黨政訓練班演講錄,30年11月。
     12.錢昌照,兩年半創辦重工業之經過及感想,黨史會,鉛印本,28年5月。
     3、其他史料
     1.十中全會財政部報告,31年,黨史會,鉛印本。
     2.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第三編,戰時外交(一)、(二),台北,黨史會,70年9月。
     3.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編輯委員會,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緒編(三),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會黨史委員會,70年9月。
     4.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編,中國戰時經濟問題,(訓練教程之17),32年12月。
     5.中國國民黨歷屆歷次中全會重要決議案彙編(一),革命文獻,輯79,台北,黨史會,68年6月出版。
     6.王鐵崖編,中外舊約章彙編,冊三,三聯書店,北京,1982年8月2版。
     7.民國20至30年代中國經濟農業土地水利問題資料縮影片。
     8.白家駒編,第七次中國礦業紀要,民國24年至31年,地質專報丙種第七號,重慶北培,34年12月。
     9.江西省政府建設廳編,抗戰中建設工作報告,29年12月,黨史會,鉛印本。
     10.「個人資料:翁文灝」,國史館藏。
     11.國民參政會第二次大會紀錄,27年12月,國民參政會秘書處編印。
     12.陳真等編,中國近代工業史資料,輯三冊下,北京,三聯書店,1961年。
     13.陳公博,「統制經濟的先決問題」,經濟新聞,黨史會剪報,23年。
     14.陳重民編纂,今世中國貿易通志,上海,商務印書館,13年。
     15.經濟部上年(33年)工作概要及目前主要工作,黨史會,油印本。
     16.經濟部管制物資及物價工作報告,30年12月,黨史會,鉛印本。
     17.劉鴻生,「外人在華礦業之投資」,外人在華投資資料六種(一),台北,學海出版社,61年7月初版。
     18.羅敦偉等編,中國經濟年鑑,24年續編,商務印書館。
     19.南支經濟調查叢書(上),出版地、年月均不詳,政大社會資料中心影印本。
     20.東亞調查報告書,上海,東亞同文書院大學,昭和17年10月。
     21.Arthur N. Young, Ching’s Economic and Financial Reconstruction, by Committee o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Policy, 1947.2.26.
     二、專著
     1、中文部分
     1.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宣傳部編印,抗戰六年來之工礦,抗戰六周年紀念叢刊,民國32年7月7日。
     2.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訓練委員會編印,中國戰時經濟問題,(訓練教程之17),民國32年12月。
     3.王曾才,西洋現代史,台北,東華書局,民國69年10月。
     4.尹文敬,非常時期財政論,北平,商務印書館,民國25年再版。
     5.王正華,抗戰時期外國對華軍事援助,台北,環球書局,民國67年4月初版。
     6.吳相湘,民國百人傳,一、四冊,傳記文學叢刊十八,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68年1月再版。
     7.吳承明編,帝國主義在舊中國的投資,人民出版社,北京,1985年。
     8.沈雲龍編,尹仲容先生年譜初稿,傳記文學叢刊25,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61年12月。
     9.沈春雷、陳禾章合編,中國戰時經濟志,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三編,輯二十,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76年。
     10.何應欽,何上將抗戰期間軍事報告,台北,文星書店,民國51年6月。
     11.周開慶,中國經濟政策,台北,三民書局,民國51年12月再版。
     12.孫科,孫科文集,第一冊,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59年9月初版。
     13.翁之鏞,民國財政檢論,台北,華國出版社,民國41年9月初版。
     14.嚴中平等編,中國近代經濟史資料選輯,北京,科學出版社,1958年8月。
     15.翁文灝,抗戰以來的經濟,潘公展編,抗建叢書第2輯,勝利出版社,重慶,民國31年11月。
     16.夏晉麟,我五度參加外交工作的回顧,傳記文學叢書六十九,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67年1月初版。
     17.國民經濟研究所編,外匯問題與貿易問題,獨立出版社,29年6月。
     18.陳公博,四年從政錄,出版時地不詳。
     19.許滌新,官僚資本論,北京,1952年5版。
     20.董顯光,蔣總統傳,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民國69年9月再版。
     21.鄒韜奮等著,抗戰總動員,戰時小叢書之22,暫時出版社,出版時不詳。
     22.楊大金編,現代中國實業誌,第三冊,礦治業,台北,華世出版社,民國67年3月台1版。
     23.陳伯達,中國四大家族,出版地不詳,長江出版社,民國35年12月。
     24.劉馥(F.F. Liu)著,梅寅生譯,中國現代軍事史,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75年4月初版。
     25.駱楨,金屬學,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58年台1版。
     26.蔣廷黻英文口述,謝鍾璉譯,蔣廷黻回憶錄,傳記文學叢刊48,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73年2月再版。
     27.蔣君章編,經濟地理,台北,復興書局,民國74年4月修訂初版。
     28.謝本書,龍雲傳,四川民族出版社,1988年6月初版,頁105-106。
     29.友揆著,程麟蓀譯,中國對外貿易和工業發展(1840-1948年)-史實的綜合分析,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4年12月第一版。
     30.懷庶,中國經濟內幕,香港,新民主出版社,民國37年8月1日。
     31.羅敦偉著,河上純一譯,支那統制經濟論,生活社,出版地不詳,昭和14年12月。
     32.賈士毅,民國財政史,三編下冊,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51年3月初編。
     33.譚振民編著,戰時統制經濟,出版地不詳,正中書局,民國29年3月。
     34.顧維鈞著,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譯,顧維鈞回憶錄,第三分冊,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2月第一版。
     2、外文部分
     1.池田誠著,中國工業化歷史──近代工業發展的歷史上展望,法律文化社,京都,1982年11月。
     2.Arthur N. Young, China and the Helping Hand, 1937-1945, Massachusetts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36.
     3.F.F. Liu, A Military History of Modern China, 1924-1949,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56.
     4.John P. Fox, Germany and the Far Eastern Crisis, 1931-1938 – A study in Diplomacy and Ideolog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2.
     5.Poe liu Dai, 「Dr. P. W. Kuo and Wartime Diplomacy」, In Memorian Ping Wen Kuo 1880-1969, China Academy, 1971.
     6.William C. Kirby, Germany and Republic China,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4.
     7.Changkia-Ngau, The Inflationary Spirnl, The Experience in China, 1937-1950, (New York, 1938).
     三、期刊雜誌
     1.文史資料選輯,輯1,15,17,19,24,99。
     2.中央週刊,卷10期26。
     3.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期17,冊下。
     4.中國經濟研究,1937年,期3。
     5.天津大公報,162冊,1948年3月10日。
     6.申報,1934年2月19日。
     7.民族雜誌,卷2期5、卷4期12、卷5期2、卷5期6。
     8.民鐘季刊,卷1期1。
     9.西南實業通訊,卷2期3-5、卷5期5。
     10.地質彙刊第3號,28年7月。
     11.近代史研究,1983年,期3。
     12.東方雜誌,卷30期3、卷43卷7期。
     13.貿易月刊,1941年1月15日。
     14.貿易半月刊,卷1期8。
     15.新中華復刊,卷6期1。
     16.新經濟半月刊,卷3期7。
     17.新聞天地,卷6期4、第112期。
     18.經濟評論,卷2期10。
     19.經濟動員,卷2期5。
     20.經濟彙報(中央銀行),卷1期13-卷5期8。
     21.傳記文學,卷27期4,卷47期1。
     22.中國現代史6,東京,1978年9月20日。
     23.東洋貿易研究,卷12號11,昭和8年11月,頁1857。
     24.William C, Kirby, 「Technocratic organization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 Nationalist experience and legacy, 1928-1953」.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