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民權主義政治參與之研究 : 理論與實踐層面之探討
作者 楊明坤
貢獻者 鄭興弟
楊明坤
日期 1988
上傳時間 4-May-2016 14:31:37 (UTC+8)
摘要 論文提要
參考文獻 參考書刊目錄
     一、中文部分
     (一)專書(序列以引用先後為原則)
     1金耀基:「中國民主的困局與發展」,台北:時報出版公司,民七四年十月初版。
     2:陳儀深: 「中山先生的民主理論」,台北:商務印書館,民七四年三月二版。
     3:呂亞力: 「政治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民七四年九月三版。
     4:易君博: 「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書局,民七三年九月四版。
     5Alan C. Isaak著,朱堅章主譯:「政治學的範圍與方法」,台北:幼獅出版公司,民六七年十一月初版。
     6:張金鑑:「行政學研究」,台北,商務印書館,民五九年八月三版。
     7:李劍農:「政治學概論」,台北:學人雜誌社,民六0年一月初版。
     8:孫邦正:「教育概論」,台北:商務印書館,民五七年五月九版。
     9.覃怡輝:「三民主義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台大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六七年六月。
     10:羅志淵:「政治學研究」,台北:商務印書館,民五六年十二月初版。
     11.Percisval R. Cole著,于熙儉譯:「西洋教育思想發達史」,台北:商務印書館,人人文庫。
     12:金耀基:「從傳統到現代」,台北:時報出版公司,民七五年五月二版。
     13:金耀基等著:「中國現代化的歷程」,台北:時報出版公司,民七二年十一月四版。
     14:楊亮功等編:「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第三冊(政治學),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六○年九月再版。
     15.Robert A. Dahl著,朱堅章主譯:「民主理論獨議」,台北:幼獅出版公司,民七五年三月再版。
     16:漢彌爾頓等著,謝叔斐譯:「聯邦論」,香港:今日世界社,民七四年六月再版。
     17:蕭公權:「憲政與民主」,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七一年十二月初版。
     18:Alexisde Toqueville著,秦修明譯:「美國的民主」(上下卷)香港:今日世界社,民七四年六月再版。
     19:王昇:「國父思想」,台北:黎明文化公司,民七四年十月十版。
     20:徐實圃、姚學書:合著:「四權行使之理論與實際」,台北:中國內政社,民四三年九月初版。
     21鄭氏澤:「民權主義與中國民主政治之研究」,師大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民七二年六月。
     22:崔書琴:「三民主義新論」,台北:商務印書館,民七二年三月十五版。
     23:呂亞力:「政治發展與民主」,台北:五南出版公司,民六八年十月初版。
     24:國大秘書處編:「近代政治思潮」,台北:民五五年三月出版。
     25:Dorothy Pickles著,朱堅章主譯:「民主政治」,台北:幼獅出版公司,民七二年九月再版。
     26:胡國堅:「民主與效能的並存」,台大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民七一年六月。
     27:Carole Pateman著,朱堅章主譯:「參與和民主理論」,台北:幼獅出版公司,民六七年五月初版。
     28:J. Roland Pennock著,郭秋永等譯:「民主政治理論」,台北:正中書局,民七0年八月台初版。
     29:J. S. Mill著,郭志嵩譯,「論自由及論代議政治」,台北:協志出版公司,民五十年四月初版。
     30:張明貴:「約翰彌爾」,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七五年十二月初版。
     31:Donald Atwell Zoll著,陳鴻瑜譯:「當代政治思想」,台北:商務印書館,民七四年三月二版。
     32:台大政研所編:「民權主義與政治建設」,台北:國立編譯館民七十年元月初版。
     33:國大秘書處編:「選舉之理論與實踐」,台北:編者,民五四年十一月出版。
     34:郎裕憲、陳文俊編著:「中華民國選舉史」,台北:中央選委會印行,民七六年六月出版。
     35:董翔飛編:「中華民國選舉概況」(上下篇),台北:中央選委會印行,民七三年六月出版。
     36:顧敦鍒:「中國議會史」,台中:東海大學出版,民五一年五月台初版。
     37:秦孝儀主編:「中華民國政治發展史J(第三冊),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民七四年十二月初版。
     38:郎裕憲:「台灣地方選舉」,台北:政大公企中心印,民五八年出版。
     39:「中華民國憲政名鑑」(第二輯),台北:編輯委員會,民五九年七月增訂版。
     40:袁頌西等編:「中華民國選舉罷免制度」,台北:中央選委會印行,民七四年六月出版。
     41涂懷瑩:「創制複決制度實施之研究」,台北:著者,民五七年四月初版。
     42:林紀東:「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一一四冊),台北:三民書局,民七一年二月修訂初版。
     43:馬起華:「憲法論」,台北:黎明文化公司,民七二年九月初版。
     44:高應篤:「三民主義地方自治的體認」,台北:中國地方自治學會,民六九年三月初版。
     45:「革命文獻」(第七十六輯),台北:黨史委員會,民六七年九月出版。
     46:Giovanni Sartori著,淦克超譯:「民主原理」,台北:幼獅出版公司,民六十年十一月初版。
     47:江繼五:「地方自治與公職選舉」,台北:大中國圖書公司,民七三年三月出版。
     48:韓廷頓著,江炳倫等譯:「轉變中社會的政治秩序」,台北:黎明文化公司,民七四年十二月三版。
     49:「國父全集」(一一六冊),中國國民黨黨史委員會出版,民七十年八月。
     
     (二)期刊、報紙
     1:呂亞力:「民權主義與政治現代化」,中華民國中山學術會議論文研討集第三冊,民七三年七月。
     2:郭仁孚「民權主義的民主程度」,中華民國中山學術會議論文研討集第三冊,民七三年七月。
     3:李克平:「國父的『政治參與』觀」,革命思想月刊,六二卷三期,民七六年三月。
     4:陳義彥:「我國投票行為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思與言,二三卷六期,民七五年三月。
     5:葛永光:「從社會科學方法論談三民主義的研究」,近代中國雙月刊,五二期,民七五年五月。
     6:林桂圃:「國父的全民政治論」,中山學術文化集刊,三一集,民七三年三月。
     7:林桂圃:「國父權能區分說」,中山學街文化集刊,十九集,民六六年三月。
     8:彭懷恩:「權能區分理論與當代民主理論之比較」,中華民國中山學術會議論文研討集第三冊,民七三年七月。
     9:吳萬得:「國民大會行使創制複決兩權問題之研究」,革命思想月刊,六一卷三期,民七五年九月。
     10:聯合報,七十六年三月四日,二版。
     11中國時報,七十六年十二月六日,五版。
     12:中央日報,七十七年二月十一日,一版。
     
     二、外文部分
     (一)Books
     1:Angus Campbell, Gerald Gurin, and Warren E . Miller, The Voter Decides, Evanston III: Row, Peterson, 1954.
     2 : Angus Campbell, Philip Converse, Warren E. Miller, and Denald Stokes, The American Voter, N. Y: Wiley, 1960.
     3 : Anthony Downs, An Economic Theory of Democracy, N. Y: Harperd Row, 1957.
     4 Benjamin R. Barber, Strong Democracy, California University Press, 1984.
     5 Daniel Lerner, The Passing of Traditional Society, N . Y : Free Press of Glencoe, 1958.
     6 : Fred I. Greenston, and Nelson W . Polsby, eds., Handbook of Political Science, Reading, Mass,: Addison- Wesley, 1975.
     7 : Gabriel A. Almand and Sidney Verba, The Civic Culture: Political Attitude and Democracy in five Nations,台北:虹橋,民60年翻印版。
     9 : Horold Lasswell and Daniel Lerner,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Elites, Stanford, 1952.
     10 : Henry S. Kariel ed, Frontiers of Democratic Theory, N. Y : Romdon House, 1970.
     11 :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Social Science, N . Y: Macrmillan Company, 19-68.
     12: Jaseph Schumpter, Capitalism, Socialism, and Democracy, N. Y : Harper and Row, 1950.
     13 : Karl W . Deutsch, Nationalism and Social Communication, N. Y: Wiley, 195-3.
     14 : Leonard Binder, and James S . Coleman eds., Crisis and Sequences m Political Develpment,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1 .
     15 : Lester W. Mibrath, and M. L. Goel,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Chicago: Rand McNally College Publishing Company, 1976.
     16 : Lucian W. Pye, Aspects of Political Development, Boston: Little Brown, 196-6.
     17 : Nelson Polsby, Community Powerand Political Theory, New Haven , 1963 .
     18 :Paul?F. Lazarsfield, Bernard, and Gudet, The People`s Choice: How the Votor Makes up His Mind in a Presidential Campaingn, N . Y : Duell, Sloan and Pearce, 1944.
     19 : Samuel P . Huntington, and Joan M. Nelson, No Easy Choic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6.
     20 :William E. Connoly, ed., The bias of pluralism, N . Y: Atherton, 1969.
     21 :William F. Stone, The Psychology of Politics, N. Y: Free Press, 1974.
     
     (二)Periodical
     1 : Heinz Eu1au, "skill Revolution and Consultative Commonweath" ,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67 ( March, 1973 ) .
     2 : Lane Davis, "The Cost of Realism: Contemporary Restatement of Democracy, Western Political Quarterly, 17 ( 1964 ) .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三民主義研究所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5834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鄭興弟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楊明坤zh_TW
dc.creator (作者) 楊明坤zh_TW
dc.date (日期) 1988en_US
dc.date.accessioned 4-May-2016 14:31:37 (UTC+8)-
dc.date.available 4-May-2016 14:31:37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4-May-2016 14:31:37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B2002005834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0580-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三民主義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論文提要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目錄
     論文提要………1
     緒論………1
     一、政治參與的基本概念與研究進展………1
     二、研究動機與目的………3
     三、研究方法與架構………5
     第一章 民權主義政治參與權利之主張………11
     第一節 人民無政治參與權利之事實………12
     一、清代以前之政治事實………12
     二、清代之政治事實………13
     三、民國初年之政治事實………14
     第二節 民權主義主張共和反對專制………15
     一、共和與專制的意義………15
     二、民權主義主張共和………16
     三、民權主義反對專制………18
     第三節 民權主義承認民權提倡民治………19
     一、中國適宜用民權非用民權不可………19
     二、民權的意義與內容………20
     三、民治的意義與實行的方略………21
     第二章 民權主義政治參與之最高理想………26
     第一節 全民政治的意義………26
     一、從本質方面言………27
     二、從實踐方面言………29
     三、從最高理想方面言………30
     第二節 提出全民政治的理由………32
     一、順應民權的新潮流………32
     二、防止代議制度的流弊………33
     三、為了充分表現「主權在民」之實………34
     第三節 全民政治的方法………35
     一、選舉權………35
     二、罷免權………39
     三、創制權………40
     四、複決權………42
     第三章 民權主義政治參與之特質………49
     第一節 古典民主理論與政治參與………50
     一、初民社會之政治參與………50
     二、希臘羅馬時期之政治參與………51
     三、洛克、盧梭、彌勒之政治參與理論………52
     第二節 現代民主理論與政治參與………54
     一、熊彼得、拉斯威爾、沙杜里之政治參與理論………55
     二、道爾、貝爾森等之政治參與理論………57
     三、阿蒙、佛巴、密爾伯拉斯等之政治參與理論………58
     第三節 民權主義政治參與之特質………61
     一、中山先生對歐美民主困境之認知………61
     二、民權主義政治參與之特質………62
     第四章 民權主義政治參與之方式與步驟………71
     第一節 政治參與之方式………71
     一、直接參與………71
     二、間接參與………72
     第二節 政治參與的步驟………73
     一、政治參與的階段論………73
     二、政治參與的地方自治論………79
     第五章 四權行使情形之探析………84
     第一節 選舉權行使情形之探析………84
     一、民國元年至民國十七年之選舉………85
     二、民國十八年至民國三十五年之選舉………90
     三、民國三十六年至民國七十五年之選舉………94
     第二節 罷免權行使情形之探析………106
     一、我國罷免法規之演進………107
     二、我國罷免權行使之經驗………109
     第三節 創制複決兩權行使情形之探析………111
     一、憲法對創制複決兩權行使之規定………111
     二、創制複決兩權行使情形之探析………112
     第四節 四權行使情形之檢討………115
     一、選舉權行使情形之檢討………115
     二、罷免權行使情形之檢討………117
     三、創制複決兩權行使情形之檢討………118
     結論………121
     表目錄………7
     表一:各省省議會名額表………7
     表二:歷任總統副總統選舉概況表………95
     表三:民國五十八年中央民意代表增補選概況表………96
     表四:增額國民大會代表選舉概況表………96
     表五:增額立法委員選舉概況表………97
     表六:增額監察委員選舉概況表………97
     表七:歷屆台灣省議員選舉概況表………98
     表八:改制後歷屆台北市議員選舉概況表………99
     表九:改制後歷屆高雄市議員選舉概況表………99
     表十:歷屆台灣省縣市議員選舉概況表………100
     表十一:歷屆台灣省鄉鎮民代表選舉概況表………101
     表十二:歷屆台灣省縣市長選舉概況表………102
     表十三:歷屆台灣省鄉鎮縣轄市區長選舉概況表………103
     圖目錄………109
     圖一:我國罷免法規演進過程圖………109
     圖二:我國罷免程序圖………110
     參考書刊目錄………126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5834en_US
dc.title (題名) 民權主義政治參與之研究 : 理論與實踐層面之探討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參考書刊目錄
     一、中文部分
     (一)專書(序列以引用先後為原則)
     1金耀基:「中國民主的困局與發展」,台北:時報出版公司,民七四年十月初版。
     2:陳儀深: 「中山先生的民主理論」,台北:商務印書館,民七四年三月二版。
     3:呂亞力: 「政治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民七四年九月三版。
     4:易君博: 「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書局,民七三年九月四版。
     5Alan C. Isaak著,朱堅章主譯:「政治學的範圍與方法」,台北:幼獅出版公司,民六七年十一月初版。
     6:張金鑑:「行政學研究」,台北,商務印書館,民五九年八月三版。
     7:李劍農:「政治學概論」,台北:學人雜誌社,民六0年一月初版。
     8:孫邦正:「教育概論」,台北:商務印書館,民五七年五月九版。
     9.覃怡輝:「三民主義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台大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六七年六月。
     10:羅志淵:「政治學研究」,台北:商務印書館,民五六年十二月初版。
     11.Percisval R. Cole著,于熙儉譯:「西洋教育思想發達史」,台北:商務印書館,人人文庫。
     12:金耀基:「從傳統到現代」,台北:時報出版公司,民七五年五月二版。
     13:金耀基等著:「中國現代化的歷程」,台北:時報出版公司,民七二年十一月四版。
     14:楊亮功等編:「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第三冊(政治學),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六○年九月再版。
     15.Robert A. Dahl著,朱堅章主譯:「民主理論獨議」,台北:幼獅出版公司,民七五年三月再版。
     16:漢彌爾頓等著,謝叔斐譯:「聯邦論」,香港:今日世界社,民七四年六月再版。
     17:蕭公權:「憲政與民主」,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七一年十二月初版。
     18:Alexisde Toqueville著,秦修明譯:「美國的民主」(上下卷)香港:今日世界社,民七四年六月再版。
     19:王昇:「國父思想」,台北:黎明文化公司,民七四年十月十版。
     20:徐實圃、姚學書:合著:「四權行使之理論與實際」,台北:中國內政社,民四三年九月初版。
     21鄭氏澤:「民權主義與中國民主政治之研究」,師大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民七二年六月。
     22:崔書琴:「三民主義新論」,台北:商務印書館,民七二年三月十五版。
     23:呂亞力:「政治發展與民主」,台北:五南出版公司,民六八年十月初版。
     24:國大秘書處編:「近代政治思潮」,台北:民五五年三月出版。
     25:Dorothy Pickles著,朱堅章主譯:「民主政治」,台北:幼獅出版公司,民七二年九月再版。
     26:胡國堅:「民主與效能的並存」,台大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民七一年六月。
     27:Carole Pateman著,朱堅章主譯:「參與和民主理論」,台北:幼獅出版公司,民六七年五月初版。
     28:J. Roland Pennock著,郭秋永等譯:「民主政治理論」,台北:正中書局,民七0年八月台初版。
     29:J. S. Mill著,郭志嵩譯,「論自由及論代議政治」,台北:協志出版公司,民五十年四月初版。
     30:張明貴:「約翰彌爾」,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七五年十二月初版。
     31:Donald Atwell Zoll著,陳鴻瑜譯:「當代政治思想」,台北:商務印書館,民七四年三月二版。
     32:台大政研所編:「民權主義與政治建設」,台北:國立編譯館民七十年元月初版。
     33:國大秘書處編:「選舉之理論與實踐」,台北:編者,民五四年十一月出版。
     34:郎裕憲、陳文俊編著:「中華民國選舉史」,台北:中央選委會印行,民七六年六月出版。
     35:董翔飛編:「中華民國選舉概況」(上下篇),台北:中央選委會印行,民七三年六月出版。
     36:顧敦鍒:「中國議會史」,台中:東海大學出版,民五一年五月台初版。
     37:秦孝儀主編:「中華民國政治發展史J(第三冊),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民七四年十二月初版。
     38:郎裕憲:「台灣地方選舉」,台北:政大公企中心印,民五八年出版。
     39:「中華民國憲政名鑑」(第二輯),台北:編輯委員會,民五九年七月增訂版。
     40:袁頌西等編:「中華民國選舉罷免制度」,台北:中央選委會印行,民七四年六月出版。
     41涂懷瑩:「創制複決制度實施之研究」,台北:著者,民五七年四月初版。
     42:林紀東:「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一一四冊),台北:三民書局,民七一年二月修訂初版。
     43:馬起華:「憲法論」,台北:黎明文化公司,民七二年九月初版。
     44:高應篤:「三民主義地方自治的體認」,台北:中國地方自治學會,民六九年三月初版。
     45:「革命文獻」(第七十六輯),台北:黨史委員會,民六七年九月出版。
     46:Giovanni Sartori著,淦克超譯:「民主原理」,台北:幼獅出版公司,民六十年十一月初版。
     47:江繼五:「地方自治與公職選舉」,台北:大中國圖書公司,民七三年三月出版。
     48:韓廷頓著,江炳倫等譯:「轉變中社會的政治秩序」,台北:黎明文化公司,民七四年十二月三版。
     49:「國父全集」(一一六冊),中國國民黨黨史委員會出版,民七十年八月。
     
     (二)期刊、報紙
     1:呂亞力:「民權主義與政治現代化」,中華民國中山學術會議論文研討集第三冊,民七三年七月。
     2:郭仁孚「民權主義的民主程度」,中華民國中山學術會議論文研討集第三冊,民七三年七月。
     3:李克平:「國父的『政治參與』觀」,革命思想月刊,六二卷三期,民七六年三月。
     4:陳義彥:「我國投票行為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思與言,二三卷六期,民七五年三月。
     5:葛永光:「從社會科學方法論談三民主義的研究」,近代中國雙月刊,五二期,民七五年五月。
     6:林桂圃:「國父的全民政治論」,中山學術文化集刊,三一集,民七三年三月。
     7:林桂圃:「國父權能區分說」,中山學街文化集刊,十九集,民六六年三月。
     8:彭懷恩:「權能區分理論與當代民主理論之比較」,中華民國中山學術會議論文研討集第三冊,民七三年七月。
     9:吳萬得:「國民大會行使創制複決兩權問題之研究」,革命思想月刊,六一卷三期,民七五年九月。
     10:聯合報,七十六年三月四日,二版。
     11中國時報,七十六年十二月六日,五版。
     12:中央日報,七十七年二月十一日,一版。
     
     二、外文部分
     (一)Books
     1:Angus Campbell, Gerald Gurin, and Warren E . Miller, The Voter Decides, Evanston III: Row, Peterson, 1954.
     2 : Angus Campbell, Philip Converse, Warren E. Miller, and Denald Stokes, The American Voter, N. Y: Wiley, 1960.
     3 : Anthony Downs, An Economic Theory of Democracy, N. Y: Harperd Row, 1957.
     4 Benjamin R. Barber, Strong Democracy, California University Press, 1984.
     5 Daniel Lerner, The Passing of Traditional Society, N . Y : Free Press of Glencoe, 1958.
     6 : Fred I. Greenston, and Nelson W . Polsby, eds., Handbook of Political Science, Reading, Mass,: Addison- Wesley, 1975.
     7 : Gabriel A. Almand and Sidney Verba, The Civic Culture: Political Attitude and Democracy in five Nations,台北:虹橋,民60年翻印版。
     9 : Horold Lasswell and Daniel Lerner,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Elites, Stanford, 1952.
     10 : Henry S. Kariel ed, Frontiers of Democratic Theory, N. Y : Romdon House, 1970.
     11 :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Social Science, N . Y: Macrmillan Company, 19-68.
     12: Jaseph Schumpter, Capitalism, Socialism, and Democracy, N. Y : Harper and Row, 1950.
     13 : Karl W . Deutsch, Nationalism and Social Communication, N. Y: Wiley, 195-3.
     14 : Leonard Binder, and James S . Coleman eds., Crisis and Sequences m Political Develpment,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1 .
     15 : Lester W. Mibrath, and M. L. Goel,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Chicago: Rand McNally College Publishing Company, 1976.
     16 : Lucian W. Pye, Aspects of Political Development, Boston: Little Brown, 196-6.
     17 : Nelson Polsby, Community Powerand Political Theory, New Haven , 1963 .
     18 :Paul?F. Lazarsfield, Bernard, and Gudet, The People`s Choice: How the Votor Makes up His Mind in a Presidential Campaingn, N . Y : Duell, Sloan and Pearce, 1944.
     19 : Samuel P . Huntington, and Joan M. Nelson, No Easy Choic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6.
     20 :William E. Connoly, ed., The bias of pluralism, N . Y: Atherton, 1969.
     21 :William F. Stone, The Psychology of Politics, N. Y: Free Press, 1974.
     
     (二)Periodical
     1 : Heinz Eu1au, "skill Revolution and Consultative Commonweath" ,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67 ( March, 1973 ) .
     2 : Lane Davis, "The Cost of Realism: Contemporary Restatement of Democracy, Western Political Quarterly, 17 ( 1964 ) .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