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從藏戲<蘇吉尼瑪>與<囊薩雯波>探討藏族傳統文化理念
作者 鄭夙芬
貢獻者 尹建中
鄭夙芬
日期 1989
上傳時間 4-May-2016 14:34:17 (UTC+8)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壹.中文
     一.專書
     1.中央民族學院藏族文學史編寫組,藏族文學史,四川民族出版社,一九八五年一版,成都。
     2.中央民族學院才數民族語言文學系藏語文教研室藏族文學小組編,藏族民歌選,上海文藝出版社,一九八一年七月一版,上海。
     3.天祝藏族自治縣概況編寫組,天祝藏族自治縣概況,甘肅民族出出版社,一九八六年三月一版,蘭卅。
     4.木里藏族自治縣概況編寫組,木里藏族自治縣概況,四川民族出版社,一九八五十一月一版,成都。
     5.王堯,藏劇故事集,西藏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四年二版,拉薩。
     6.王堯、陳踐合著,敦煌本吐蕃歷史文書,西藏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一版,拉薩。
     7.王輔仁著,西藏佛教史路,青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西寧
     8.王輔仁、陳慶英編著,蒙藏民族關係史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十月一版,北京。
     9.中國社會科院文學研究所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編輯組,中國少數民族文學,湖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七月一版,長沙。
     10.甘南藏族自治卅概況編寫組,甘南藏族自治卅概況,甘肅民族出出版社,一九八七年六月一版,長沙。
     11.加里陀莎著,糜文開譯,莎昆妲羅,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五十九年五月一版,台北。
     12.布頓大師著、郭和卿譯,佛教史大寶藏論,民族出版社,一九八六年三月一版,北京。
     13.曲六乙編著,中國少數民族戲劇,中國戲劇出版社,一九六四年,北京。
     14.西藏自治區概況編寫組,西藏自治區概況,西藏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一版,拉薩
     15.西藏自治區群眾藝術館編,西藏民間文藝資料匯編,西藏自治區群眾藝術館,一九八○年五月,拉薩。
     16.西藏研究編輯部編,《西藏志》、《衛藏通志》合刊,西藏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二年,拉薩。
     17.李亦園著,信仰與文化,巨流圖書公司,民國六十七年八月一版,台北。
     18.赤烈曲札譯,八大傳統藏戲,西藏自治區群眾藝術館,一九八五年九月,拉薩。
     19.赤烈曲札,西藏風土志,西藏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二年十月一版,拉薩。
     20.呂澂,西藏佛學原論,老古出版社,民國六十七年元月台一版,台北。
     21.依日法師,六波羅蜜多的研究,佛光出版社,民國十二月二版,高雄。
     22.果洛藏族自治卅概況編寫組,果洛藏族自治卅概況,青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十月一版,西寧。
     23.阿珼藏族自治卅概況編寫組,阿珼藏族自治卅概況,四川民族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十月一版,成都。
     24.周昆田編撰,蒙藏民族史略,台灣中華書局,民國七十一年六月一版,台北
     25.岡波巴著,張澄基譯,岡波巴大師全集選譯,法爾出版社,民國七十五年二版,台北,頁一六八。
     26.依淳法師,本生經的起源及其開展,佛光出版社,民國七十六年,高雄。
     27.法尊法師,西藏與西藏佛教,天華出版事業公司,民國六十九年八月一版,台北。
     28.東嘎‧洛桑赤列著,陳慶英譯,論西藏政教合一制度,民族出版社,一九八五年七月一版,北京。
     29.段克興,西藏奇異誌,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二十三年一版,上海。
     30.洪滌塵,西藏史地大綱,正中書局,民國三十六年滬一版,上海
     31.第五世達賴喇嘛著,郭和卿譯,西藏王臣記,民族出版社,一九八三年七月一版,北京。
     32.海北藏族自治縣概況編寫組,海北藏族自治卅概況,青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四年三月一版,西寧。
     33.海南藏族自治縣概況編寫組,海南藏族自治州概況,青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一版,西寧。
     34.笑笑生,金瓶梅(上) ,桂冠圖書有限公司,民國七十五年三月,台北,頁一~五。
     35.常任俠選註,佛經文學故事選,木鐸出版社,民國七十六年七月一版,台北。
     36.陳均編輯,青海風物志,青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五年七月一版,西寧。
     37.張庚、郭漢城,中國戲曲通論,丹青圖書有限公司,民國七十四年台一版,台北。
     38.梁漱溟,中國文化要義,學問出版社,民國六十六年一一月初版,台北。
     39.黃南藏族自治卅概況編寫組,黃南藏族自治卅概況,青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五年一月一版,西寧。
     40.黃宣衛、劉容貴合譯,社會人類學導論,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七十四年一版,台北。
     41.黃奮生編著,藏族史略,民族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一版,北京。
     42.程聖民編,康區藏族民間故事選,四川民族出版社,一九八六年五月一版,成都。
     43.楊志國編,西藏風物志,西藏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五年三月一版,拉薩。
     44.楊德麟編撰,蒙藏習俗,台灣中華書局,民國七十二年六月一版,台北。
     45.聖嚴法師,正信的佛教,東初出版社,民國七十六年九月,台北
     46.劉學銚編撰,蒙藏概況,台灣中華書局,民國七十三年六月二版,台北。
     47.蕭金松,宗教對西藏社會之影響,蒙藏委員會,民國七十三年十月初版,台北。
     49.譚達先,中國民間戲劇研究,商務印書館香港分館,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初版,香港。
     50.羅宗濤,敦煌變文社會風俗事物考,文史哲出版社,民國六十三年十月一版,台北。
     
     二.期刊論文
     1.土呷,淺談昌部藏戲及其特點,藝研動態,一九八七年第四期,一九八七年,頁七~九,拉薩
     2.王克、吳怡平,論民主改前藏族人口增長緩慢的諸原因一兼評“藏族人口下降說”西藏研究一九八三年第二期,一九八三年,頁五九~六五。
     3.仇保燕,天葬儀禮,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抖中心報刊資料選匯一九八七年四月號,一九八七年,頁一一八,北京。
     4.玉映川《格薩爾史詩》的神話傳統與宗教關係,西藏研究一九八二年二期,一九八二年七月,頁五五~六七。
     5.丹珠昂奔,論佛教與藏族文學,西藏研究一九八五年第一期,一九八五年二月,頁一二二~一二八。
     6.曲六乙,藏劇重新顯現出巨大的藝術價值,藝研動態總第四期,一九八七年四月,拉薩,頁三~六。
     7.曲札,藏戲大師土登杰波略介,藝研動態第五期,一九八七年七月,拉薩。
     8.朶藏,略述西藏佛教與西藏社會─兼評《西藏佛教與人口》,西藏研究一九八五年第四期,一九八五年十一月,頁一○七~一一○
     9.李日煌、李碧雯合譯,西藏戲劇─卓娃桑娃(一)、(二)中國邊政一○○、一○一期,民國七十六年十二月、民國七十七年三月,頁三四~四六、頁四九,台北。
     10.何永才,研究傳統、反映生活、發展藏族舞蹈藝術,藝研動態總第五期,拉薩,頁二六~三一。
     11.邢步有,西藏舊社會的差徭制度,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報刊資料選匯一九八七年四月號,一九八七年四月,頁一一九~一二○,北京。
     12.宋志端,藏族“拉伊"初探,中央民族學院學報一九八六年第一期,一九八六年二月,頁一○一~一○七,北京。
     13.何永才,研究傳統、反映生活、發展藏族舞蹈藝街,藝研動態總第五期,一九八七年七月,拉薩,頁二六~二八。
     14.佟德富、班班多杰,佛教在漢藏兩地初傳時期之比較,中央民族學院學報一九八八年第一期,一九八八年一月,頁一九~三四,北京。
     15.肖雨思,漫話南木林藏戲,西藏日報一九八七年六月十七日
     16.吳志凱,藏族歌謠研究,文化大學民族與華僑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三年六月,台北。
     17.尚風,藏族佛教與人口,西藏研究一九八五年第一期,一九八五年二月,頁一二九。
     18.尚雪,試論西藏佛教與人口,西藏研究一九八六年第三期,一九八六年三八月,頁一三四~一二八。
     19.朋措編寫,藏戲故事頓月頓珠,青海戲劇一九八八年一月,一九八八年,頁四○~四四。
     20.周偉《格薩的流傳與接受論》 .民族文學研究一九八六年第五期,一九八六年十月,頁二五~二九,北京。
     21.阿媽次仁口述、噶線‧阿旺曲結整理,西藏的藏劇與覺木隆劇團,西藏文史資料選輯(五),一九八五年四月,頁四八~五六。
     22 .周煒,藏族話本小說考辨,中國藏學一九八八年第二期,一九八八年,頁一三九~一四六,北京。
     23.周煒,藏劇概述,西藏民族學院一九八三年第二期,一九八三年頁七四~八一。
     24.何永才,研究傳統、反映生活、發展藏族舞路藝術,藝研動態總第五期,一九八七年七月,拉薩,頁二六~二八。
     25.洛桑多吉著、居宗理譯,試論藏戲臉譜─“巴”,西藏研究一九八八年第一期,頁一三一~一三四。
     26.洛桑多吉著、次多譯,試論西藏藏戲藝術,西藏研究一九八四年第一期,一九八四年,頁九五~九九。
     27.保羅,試論西藏奴隸的上限問題,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報刊資料選匯一九八七年一月號,一九八七年一月,頁五九~六八北京。
     28.韋芝,傳統藏戲“大團圓"結局辨析,西藏新劇作一九八三年卷總第一期,一九八三年,頁一○六~一一三。
     29.娜茜,藏戲源流初探,西藏研究一九八七年第一期,一九八七年,頁九三~一○二。
     30.翁偶虹,戲劇臉譜的特殊藝術,中國建設一九八八年八期,頁四一─四七,北京。
     31.降邊嘉措,淺折《格種爾》與宗教的關係,西藏研究一九八六年二、三期, 一九八六年五月、八月,頁一一一~一一八、頁一O二~一一二。
     32.郎櫻,比較文學與少數民族文學的比較研究,民族文學研究一九八六年第一期,一九八六年二月,頁七~九,北京。
     33.陳乃文,門巴族的婚姻與家庭,西藏研究一九八五年第一期,一九八五年二月,頁四六~五四,北京。
     34.陳光國,民主改革前藏區法律規範述要,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科一九八七年十二月號,一九八七年十二月,頁六三~七六,北京。
     35.郭晉淵、馬連龍縮譯,朗薩雯波,青海劇作一九八六年二月號,一九八六年二月,頁一四八~一六四。
     36.敖勒旺堆,中旬鍋庄形式、內容簡析,西藏研究一九八五年第一期,一九八五年二月,頁七○~七六。
     37.許章真譯,「羅摩耶那」─一印度與亞洲各地的歷史接觸、文化傳遞工具,中外文學第十卷第八期,民國七十一年一月,頁六六~一○一,台北。
     38.許章真譯,中亞佛教時期的說講故事,中外文學第十一卷第五期,民國七十一年十月,頁五八~八三,台北。
     39.張窗,西藏喪葬風俗的演變及其原因,西藏研究一九八六年第二期,一九八六年五月,頁八八~九五。
     40.常鳳玄,關於古代藏族社會中的奴隸淺析,民族史論叢第一輯,一九八六年,頁二四三~二四九。
     41.張鷹,藏戲面具藝術,中國美術報,出版日期不詳。
     42.彭措丹頓撰文、宋曉嵇譯,門巴戲形態實錄,藝研動態一九八七年四期,一九八七年,頁一一~一三,拉薩。
     43.彭措頓丹,桑鳶寺經藏跳神舞簡介,藝研動態第五期,一九八七年七月,頁十九~二一,拉薩。
     44.程碧惠、鄭夙芬合譯,西藏戲劇─蘇吉尼瑪傳,中國邊政九七、九八、九九期,民國七十六年三月、六月、九月,頁四○~四三、頁四四~五一、頁三六~四六,台北。
     45.葛桑喇,評藏戲文學腳本《朗莎雯蚌》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復印報刊資料一九八二年五月號,一九八二年五月,頁一一六~一一八,北京。
     46.葉農,當代西藏歌舞創作與接受心理當議,藝研動態一九八七年四期,一九八七年,頁一三~三九,拉薩。
     47.寧世群,民間文學寶庫裡的明珠─簡論西藏民歌,西藏研究一九八五年第三期,一九八五年八月,頁七一~七五。
     48.達‧雪涓,藏戲趣談,西藏時報一九八七年八月三十日第四版。
     49.爾吾,藏劇故事文成公主,青海戲劇一九八七年一月,一九八七年一月,頁二七~三○。
     50.劉志群,西藏傳統盛大的雪頓節,藝研動態第五期,一九八七年七月,頁一一~一四,拉薩。
     51.劉志群,高原戲劇的創始人湯東杰布,西藏文學一九八六年第八期,一九八六年,頁五○~五三。
     52.劉志群,從雪山來的“朗莎”姑娘,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一九八○年九月號,一九八○年九月,頁七八~八○,北京。
     53.劉志群,我對藏戲劇種的觀點一一與劉凱同志商榷,刊載期刊、卷期暨日期不詳。
     54.劉志群,試論藏戲藝術的起源和形成,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社複印報刊資一九八一十月號,一九八一年,頁一二○~一二八。
     55.劉志群,藏戲系統劇種論探,中國藏學一九八四年第四期,一九八四年,頁一四四~一六○,北京。
     56.劉志群,藏戲的基本特徵和藝術優勢,藝研動態總第一期,一九八六年七月,拉薩,頁二八~三七。
     57.劉凱,從藏戲名稱的規範到藏戲劇種的劃分─兼答劉志群同志的商榷,青海戲劇,出服卷期、日期不詳。
     58.劉凱,從寺院到民間─論安多藏戲的發展道路,青海戲劇一九八八年一月,頁四九~五二。
     59.歐潮泉,論藏族的一妻多夫,西藏研究一九八五年第二期,一九八五年五月,頁八○~八三。
     60.盧光,德格藏戲音樂,中國音樂總三一期,一九八八年九月,頁七六~七七,北京。
     61.盧光,藏戲音樂及其流變,中央民族學院音樂舞蹈系碩士論文,一九八七年五月。
     62.謝繼勝,藏族薩滿教的三界宇宙結構與靈魂觀念的發展,中國藏學一九八四年第四期,一九八四年,頁九六~一○八,北京。
     63.簡瑞宏,西藏社會制度之研究,文化大學民族與華僑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八年六月,台北。
     64.邊多,論西藏堆諧音樂藝術,藝研動態一九八七年第四期,一九八七年,頁二九~五一,拉薩。
     65.邊多,還藏戲的本來面目─試論藏戲的起源、發展及其藝術特點,藏研動態,一九八六年第一期,一九八六年七月,頁五~二七,拉薩。
     66.羅漢田,民族民間文學的影響比較研究,民族文學研究一九八六年第二期,一九八六年四月,頁六三~六七,北京。
     67.龔甬波,西藏婚姻制度之研究,政治大學邊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六年五月,台北。
     三.辭典工具書
     1.西北民族學院藏文教研組編,藏漢辭典,甘肅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九年,蘭卅。
     2. 西北民族學院民族研究所編,藏漢佛學辭典,青海民族出版社,一九七九年八月一版,西寧。
     3. 西藏佛教研究會編,增訂藏文辭典,西藏佛教研究所,昭和四七年六月,東京。
     4. 張怡蓀主編,藏漢大辭典,民族出版社,一九八五年七月一版,北京。
     5. Das. , Sarat Chandra. “A Tibetan-English Dictionary”,The Benga1 Secrerariat Book Depot, 1902. India.
     貳.藏文
     1.巴色朗,巴協,民族出版社,一九八二年九月二版,北京。
     2.西藏自治區群眾藝術館編,西藏民間文藝資料匯編,西藏自治區群眾藝術館,一九八○年五月,拉薩。
     3.格衛旺布著,如意藤,Tibetan Cu1tura1 Printing Press, Dharamsala.1984.
     4.作者不詳,蘇吉尼瑪,出版者不詳. 1983年,噶倫堡。
     5.作者不詳,卓娃桑姆. Tibetan Cu1tura1 Printing Press, Dharamsala.
     6.作者不詳,頓月頓珠. Tibetan Cu1tura1 Printing Press, Dharamsala.
     7.作者不詳,赤美滾登. Tibetan Cu1tura1 Printing Press, Dharamsala.
     8.作者不詳,白馬文巴,Tibetan Cu1tura1 Printing Press, Dharamsala.
     9.作者不詳,諾桑王子. Tibetan Cu1tura1 Printing Press, Dharamsala.
     10.赤列曲札編,甲薩帕薩,西藏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七年七月,拉薩
     11.洛桑多吉著,論藏戲面具的不同含意,西藏研究一九八八年第一期,拉薩。
     12.夏喀巴,西藏政治史,出版者、年月日、出版社不詳。
     13.索朗著,文學的民族特色與藏族文學,西藏研究一九八八年第一期,拉薩。
     14.羅潤蒼編輯,湯東結布傳,四川民族出版社,一九八二年八月一版,成都。
     參.英文
     1. Danglas, O., Iovjtatjoo to Anthropology.出版者、年月日不詳
     2. Dorjee , Lobasng . “Lhamo, The Fo1k Opera of Tibet.”The Tibet Journal Vol.IX No.2, (Summer 1984):13-29
     3. Gyatso, Janet. “Thang-stong rGyalpo,Father of the Tibetan Drama Tradition: The Bodhisattva as Artist”. In ZLOS-GAR. pp.91-104. Edited by Jamyang Norbu, Dharamsala: Liberary of Tibetan Works & Archives, 1986.
     4. Hoffman, Helmut. Tibet A Handbook.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5. Kroeber,A.L & Kluckhohn,Clyde. Culture-- A Critical Review of Concepts and Definition. Cambridge,Mass.; Peabody Museum. 1952.
     6. Norbu,Jamyang.“A Brief Survey of the Origin of Tibetan Theatre.” Tibetan Review. (October 1982): 18-19
     7. Richardson, Hugh.E.,“Memories of Shoton” ,In ZLOS-GAR, pp.7-12. Edited by Jamyang Norbu,Dharamsala: Liberary of Tibetan Works & Archives, 1986.
     8. Qu,Liu yi. “The Tibetan Theatre of China.” Tbeatre International . pp.12-21
     9. Stein, R.A., Tibetan Civilization. Translated by J.E. Stapleton Driver.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2.
     10. Wang, Yao. Tales From Tibetan Opera, Beijing New Word Press, 1986.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民族學系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5828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尹建中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鄭夙芬zh_TW
dc.creator (作者) 鄭夙芬zh_TW
dc.date (日期) 1989en_US
dc.date.accessioned 4-May-2016 14:34:17 (UTC+8)-
dc.date.available 4-May-2016 14:34:17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4-May-2016 14:34:17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B2002005828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0649-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民族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目錄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藏戲的起源、發展與劇目
     第一節 藏戲的起源………8
     第二節 藏戲的派別………18
     第三節 藏戲的待色………26
     第四節 藏戲的劇目………35
     第三章 〈蘇〉劇與〈囊〉劇的背景與內容
     第一節 〈蘇〉劇與〈囊〉劇的背景探討………51
     第二節 〈蘇吉尼瑪〉情節介紹………60
     第三街 〈囊薩雯波〉情簡介紹………69
     第四章 劇中所反映的社會習俗
     第一節 社會階級………80
     第二節 婚姻與家庭………90
     第三節 道德與法律………99
     第四節 死亡與葬喪………109
     第五章 劇中所反映的思想觀念
     第一節 業報輪迴………122
     第二節 菩薩道思想………134
     第三節 倫理觀念………150
     第六章 結論
     參考書目
     附表
     表一:地方藏戲特色表………34
     表二:八大藏戲分析表………44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5828en_US
dc.title (題名) 從藏戲<蘇吉尼瑪>與<囊薩雯波>探討藏族傳統文化理念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壹.中文
     一.專書
     1.中央民族學院藏族文學史編寫組,藏族文學史,四川民族出版社,一九八五年一版,成都。
     2.中央民族學院才數民族語言文學系藏語文教研室藏族文學小組編,藏族民歌選,上海文藝出版社,一九八一年七月一版,上海。
     3.天祝藏族自治縣概況編寫組,天祝藏族自治縣概況,甘肅民族出出版社,一九八六年三月一版,蘭卅。
     4.木里藏族自治縣概況編寫組,木里藏族自治縣概況,四川民族出版社,一九八五十一月一版,成都。
     5.王堯,藏劇故事集,西藏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四年二版,拉薩。
     6.王堯、陳踐合著,敦煌本吐蕃歷史文書,西藏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一版,拉薩。
     7.王輔仁著,西藏佛教史路,青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西寧
     8.王輔仁、陳慶英編著,蒙藏民族關係史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十月一版,北京。
     9.中國社會科院文學研究所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編輯組,中國少數民族文學,湖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七月一版,長沙。
     10.甘南藏族自治卅概況編寫組,甘南藏族自治卅概況,甘肅民族出出版社,一九八七年六月一版,長沙。
     11.加里陀莎著,糜文開譯,莎昆妲羅,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五十九年五月一版,台北。
     12.布頓大師著、郭和卿譯,佛教史大寶藏論,民族出版社,一九八六年三月一版,北京。
     13.曲六乙編著,中國少數民族戲劇,中國戲劇出版社,一九六四年,北京。
     14.西藏自治區概況編寫組,西藏自治區概況,西藏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一版,拉薩
     15.西藏自治區群眾藝術館編,西藏民間文藝資料匯編,西藏自治區群眾藝術館,一九八○年五月,拉薩。
     16.西藏研究編輯部編,《西藏志》、《衛藏通志》合刊,西藏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二年,拉薩。
     17.李亦園著,信仰與文化,巨流圖書公司,民國六十七年八月一版,台北。
     18.赤烈曲札譯,八大傳統藏戲,西藏自治區群眾藝術館,一九八五年九月,拉薩。
     19.赤烈曲札,西藏風土志,西藏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二年十月一版,拉薩。
     20.呂澂,西藏佛學原論,老古出版社,民國六十七年元月台一版,台北。
     21.依日法師,六波羅蜜多的研究,佛光出版社,民國十二月二版,高雄。
     22.果洛藏族自治卅概況編寫組,果洛藏族自治卅概況,青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十月一版,西寧。
     23.阿珼藏族自治卅概況編寫組,阿珼藏族自治卅概況,四川民族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十月一版,成都。
     24.周昆田編撰,蒙藏民族史略,台灣中華書局,民國七十一年六月一版,台北
     25.岡波巴著,張澄基譯,岡波巴大師全集選譯,法爾出版社,民國七十五年二版,台北,頁一六八。
     26.依淳法師,本生經的起源及其開展,佛光出版社,民國七十六年,高雄。
     27.法尊法師,西藏與西藏佛教,天華出版事業公司,民國六十九年八月一版,台北。
     28.東嘎‧洛桑赤列著,陳慶英譯,論西藏政教合一制度,民族出版社,一九八五年七月一版,北京。
     29.段克興,西藏奇異誌,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二十三年一版,上海。
     30.洪滌塵,西藏史地大綱,正中書局,民國三十六年滬一版,上海
     31.第五世達賴喇嘛著,郭和卿譯,西藏王臣記,民族出版社,一九八三年七月一版,北京。
     32.海北藏族自治縣概況編寫組,海北藏族自治卅概況,青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四年三月一版,西寧。
     33.海南藏族自治縣概況編寫組,海南藏族自治州概況,青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一版,西寧。
     34.笑笑生,金瓶梅(上) ,桂冠圖書有限公司,民國七十五年三月,台北,頁一~五。
     35.常任俠選註,佛經文學故事選,木鐸出版社,民國七十六年七月一版,台北。
     36.陳均編輯,青海風物志,青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五年七月一版,西寧。
     37.張庚、郭漢城,中國戲曲通論,丹青圖書有限公司,民國七十四年台一版,台北。
     38.梁漱溟,中國文化要義,學問出版社,民國六十六年一一月初版,台北。
     39.黃南藏族自治卅概況編寫組,黃南藏族自治卅概況,青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五年一月一版,西寧。
     40.黃宣衛、劉容貴合譯,社會人類學導論,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七十四年一版,台北。
     41.黃奮生編著,藏族史略,民族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一版,北京。
     42.程聖民編,康區藏族民間故事選,四川民族出版社,一九八六年五月一版,成都。
     43.楊志國編,西藏風物志,西藏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五年三月一版,拉薩。
     44.楊德麟編撰,蒙藏習俗,台灣中華書局,民國七十二年六月一版,台北。
     45.聖嚴法師,正信的佛教,東初出版社,民國七十六年九月,台北
     46.劉學銚編撰,蒙藏概況,台灣中華書局,民國七十三年六月二版,台北。
     47.蕭金松,宗教對西藏社會之影響,蒙藏委員會,民國七十三年十月初版,台北。
     49.譚達先,中國民間戲劇研究,商務印書館香港分館,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初版,香港。
     50.羅宗濤,敦煌變文社會風俗事物考,文史哲出版社,民國六十三年十月一版,台北。
     
     二.期刊論文
     1.土呷,淺談昌部藏戲及其特點,藝研動態,一九八七年第四期,一九八七年,頁七~九,拉薩
     2.王克、吳怡平,論民主改前藏族人口增長緩慢的諸原因一兼評“藏族人口下降說”西藏研究一九八三年第二期,一九八三年,頁五九~六五。
     3.仇保燕,天葬儀禮,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抖中心報刊資料選匯一九八七年四月號,一九八七年,頁一一八,北京。
     4.玉映川《格薩爾史詩》的神話傳統與宗教關係,西藏研究一九八二年二期,一九八二年七月,頁五五~六七。
     5.丹珠昂奔,論佛教與藏族文學,西藏研究一九八五年第一期,一九八五年二月,頁一二二~一二八。
     6.曲六乙,藏劇重新顯現出巨大的藝術價值,藝研動態總第四期,一九八七年四月,拉薩,頁三~六。
     7.曲札,藏戲大師土登杰波略介,藝研動態第五期,一九八七年七月,拉薩。
     8.朶藏,略述西藏佛教與西藏社會─兼評《西藏佛教與人口》,西藏研究一九八五年第四期,一九八五年十一月,頁一○七~一一○
     9.李日煌、李碧雯合譯,西藏戲劇─卓娃桑娃(一)、(二)中國邊政一○○、一○一期,民國七十六年十二月、民國七十七年三月,頁三四~四六、頁四九,台北。
     10.何永才,研究傳統、反映生活、發展藏族舞蹈藝術,藝研動態總第五期,拉薩,頁二六~三一。
     11.邢步有,西藏舊社會的差徭制度,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報刊資料選匯一九八七年四月號,一九八七年四月,頁一一九~一二○,北京。
     12.宋志端,藏族“拉伊"初探,中央民族學院學報一九八六年第一期,一九八六年二月,頁一○一~一○七,北京。
     13.何永才,研究傳統、反映生活、發展藏族舞蹈藝街,藝研動態總第五期,一九八七年七月,拉薩,頁二六~二八。
     14.佟德富、班班多杰,佛教在漢藏兩地初傳時期之比較,中央民族學院學報一九八八年第一期,一九八八年一月,頁一九~三四,北京。
     15.肖雨思,漫話南木林藏戲,西藏日報一九八七年六月十七日
     16.吳志凱,藏族歌謠研究,文化大學民族與華僑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三年六月,台北。
     17.尚風,藏族佛教與人口,西藏研究一九八五年第一期,一九八五年二月,頁一二九。
     18.尚雪,試論西藏佛教與人口,西藏研究一九八六年第三期,一九八六年三八月,頁一三四~一二八。
     19.朋措編寫,藏戲故事頓月頓珠,青海戲劇一九八八年一月,一九八八年,頁四○~四四。
     20.周偉《格薩的流傳與接受論》 .民族文學研究一九八六年第五期,一九八六年十月,頁二五~二九,北京。
     21.阿媽次仁口述、噶線‧阿旺曲結整理,西藏的藏劇與覺木隆劇團,西藏文史資料選輯(五),一九八五年四月,頁四八~五六。
     22 .周煒,藏族話本小說考辨,中國藏學一九八八年第二期,一九八八年,頁一三九~一四六,北京。
     23.周煒,藏劇概述,西藏民族學院一九八三年第二期,一九八三年頁七四~八一。
     24.何永才,研究傳統、反映生活、發展藏族舞路藝術,藝研動態總第五期,一九八七年七月,拉薩,頁二六~二八。
     25.洛桑多吉著、居宗理譯,試論藏戲臉譜─“巴”,西藏研究一九八八年第一期,頁一三一~一三四。
     26.洛桑多吉著、次多譯,試論西藏藏戲藝術,西藏研究一九八四年第一期,一九八四年,頁九五~九九。
     27.保羅,試論西藏奴隸的上限問題,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報刊資料選匯一九八七年一月號,一九八七年一月,頁五九~六八北京。
     28.韋芝,傳統藏戲“大團圓"結局辨析,西藏新劇作一九八三年卷總第一期,一九八三年,頁一○六~一一三。
     29.娜茜,藏戲源流初探,西藏研究一九八七年第一期,一九八七年,頁九三~一○二。
     30.翁偶虹,戲劇臉譜的特殊藝術,中國建設一九八八年八期,頁四一─四七,北京。
     31.降邊嘉措,淺折《格種爾》與宗教的關係,西藏研究一九八六年二、三期, 一九八六年五月、八月,頁一一一~一一八、頁一O二~一一二。
     32.郎櫻,比較文學與少數民族文學的比較研究,民族文學研究一九八六年第一期,一九八六年二月,頁七~九,北京。
     33.陳乃文,門巴族的婚姻與家庭,西藏研究一九八五年第一期,一九八五年二月,頁四六~五四,北京。
     34.陳光國,民主改革前藏區法律規範述要,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科一九八七年十二月號,一九八七年十二月,頁六三~七六,北京。
     35.郭晉淵、馬連龍縮譯,朗薩雯波,青海劇作一九八六年二月號,一九八六年二月,頁一四八~一六四。
     36.敖勒旺堆,中旬鍋庄形式、內容簡析,西藏研究一九八五年第一期,一九八五年二月,頁七○~七六。
     37.許章真譯,「羅摩耶那」─一印度與亞洲各地的歷史接觸、文化傳遞工具,中外文學第十卷第八期,民國七十一年一月,頁六六~一○一,台北。
     38.許章真譯,中亞佛教時期的說講故事,中外文學第十一卷第五期,民國七十一年十月,頁五八~八三,台北。
     39.張窗,西藏喪葬風俗的演變及其原因,西藏研究一九八六年第二期,一九八六年五月,頁八八~九五。
     40.常鳳玄,關於古代藏族社會中的奴隸淺析,民族史論叢第一輯,一九八六年,頁二四三~二四九。
     41.張鷹,藏戲面具藝術,中國美術報,出版日期不詳。
     42.彭措丹頓撰文、宋曉嵇譯,門巴戲形態實錄,藝研動態一九八七年四期,一九八七年,頁一一~一三,拉薩。
     43.彭措頓丹,桑鳶寺經藏跳神舞簡介,藝研動態第五期,一九八七年七月,頁十九~二一,拉薩。
     44.程碧惠、鄭夙芬合譯,西藏戲劇─蘇吉尼瑪傳,中國邊政九七、九八、九九期,民國七十六年三月、六月、九月,頁四○~四三、頁四四~五一、頁三六~四六,台北。
     45.葛桑喇,評藏戲文學腳本《朗莎雯蚌》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復印報刊資料一九八二年五月號,一九八二年五月,頁一一六~一一八,北京。
     46.葉農,當代西藏歌舞創作與接受心理當議,藝研動態一九八七年四期,一九八七年,頁一三~三九,拉薩。
     47.寧世群,民間文學寶庫裡的明珠─簡論西藏民歌,西藏研究一九八五年第三期,一九八五年八月,頁七一~七五。
     48.達‧雪涓,藏戲趣談,西藏時報一九八七年八月三十日第四版。
     49.爾吾,藏劇故事文成公主,青海戲劇一九八七年一月,一九八七年一月,頁二七~三○。
     50.劉志群,西藏傳統盛大的雪頓節,藝研動態第五期,一九八七年七月,頁一一~一四,拉薩。
     51.劉志群,高原戲劇的創始人湯東杰布,西藏文學一九八六年第八期,一九八六年,頁五○~五三。
     52.劉志群,從雪山來的“朗莎”姑娘,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一九八○年九月號,一九八○年九月,頁七八~八○,北京。
     53.劉志群,我對藏戲劇種的觀點一一與劉凱同志商榷,刊載期刊、卷期暨日期不詳。
     54.劉志群,試論藏戲藝術的起源和形成,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社複印報刊資一九八一十月號,一九八一年,頁一二○~一二八。
     55.劉志群,藏戲系統劇種論探,中國藏學一九八四年第四期,一九八四年,頁一四四~一六○,北京。
     56.劉志群,藏戲的基本特徵和藝術優勢,藝研動態總第一期,一九八六年七月,拉薩,頁二八~三七。
     57.劉凱,從藏戲名稱的規範到藏戲劇種的劃分─兼答劉志群同志的商榷,青海戲劇,出服卷期、日期不詳。
     58.劉凱,從寺院到民間─論安多藏戲的發展道路,青海戲劇一九八八年一月,頁四九~五二。
     59.歐潮泉,論藏族的一妻多夫,西藏研究一九八五年第二期,一九八五年五月,頁八○~八三。
     60.盧光,德格藏戲音樂,中國音樂總三一期,一九八八年九月,頁七六~七七,北京。
     61.盧光,藏戲音樂及其流變,中央民族學院音樂舞蹈系碩士論文,一九八七年五月。
     62.謝繼勝,藏族薩滿教的三界宇宙結構與靈魂觀念的發展,中國藏學一九八四年第四期,一九八四年,頁九六~一○八,北京。
     63.簡瑞宏,西藏社會制度之研究,文化大學民族與華僑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八年六月,台北。
     64.邊多,論西藏堆諧音樂藝術,藝研動態一九八七年第四期,一九八七年,頁二九~五一,拉薩。
     65.邊多,還藏戲的本來面目─試論藏戲的起源、發展及其藝術特點,藏研動態,一九八六年第一期,一九八六年七月,頁五~二七,拉薩。
     66.羅漢田,民族民間文學的影響比較研究,民族文學研究一九八六年第二期,一九八六年四月,頁六三~六七,北京。
     67.龔甬波,西藏婚姻制度之研究,政治大學邊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六年五月,台北。
     三.辭典工具書
     1.西北民族學院藏文教研組編,藏漢辭典,甘肅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九年,蘭卅。
     2. 西北民族學院民族研究所編,藏漢佛學辭典,青海民族出版社,一九七九年八月一版,西寧。
     3. 西藏佛教研究會編,增訂藏文辭典,西藏佛教研究所,昭和四七年六月,東京。
     4. 張怡蓀主編,藏漢大辭典,民族出版社,一九八五年七月一版,北京。
     5. Das. , Sarat Chandra. “A Tibetan-English Dictionary”,The Benga1 Secrerariat Book Depot, 1902. India.
     貳.藏文
     1.巴色朗,巴協,民族出版社,一九八二年九月二版,北京。
     2.西藏自治區群眾藝術館編,西藏民間文藝資料匯編,西藏自治區群眾藝術館,一九八○年五月,拉薩。
     3.格衛旺布著,如意藤,Tibetan Cu1tura1 Printing Press, Dharamsala.1984.
     4.作者不詳,蘇吉尼瑪,出版者不詳. 1983年,噶倫堡。
     5.作者不詳,卓娃桑姆. Tibetan Cu1tura1 Printing Press, Dharamsala.
     6.作者不詳,頓月頓珠. Tibetan Cu1tura1 Printing Press, Dharamsala.
     7.作者不詳,赤美滾登. Tibetan Cu1tura1 Printing Press, Dharamsala.
     8.作者不詳,白馬文巴,Tibetan Cu1tura1 Printing Press, Dharamsala.
     9.作者不詳,諾桑王子. Tibetan Cu1tura1 Printing Press, Dharamsala.
     10.赤列曲札編,甲薩帕薩,西藏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七年七月,拉薩
     11.洛桑多吉著,論藏戲面具的不同含意,西藏研究一九八八年第一期,拉薩。
     12.夏喀巴,西藏政治史,出版者、年月日、出版社不詳。
     13.索朗著,文學的民族特色與藏族文學,西藏研究一九八八年第一期,拉薩。
     14.羅潤蒼編輯,湯東結布傳,四川民族出版社,一九八二年八月一版,成都。
     參.英文
     1. Danglas, O., Iovjtatjoo to Anthropology.出版者、年月日不詳
     2. Dorjee , Lobasng . “Lhamo, The Fo1k Opera of Tibet.”The Tibet Journal Vol.IX No.2, (Summer 1984):13-29
     3. Gyatso, Janet. “Thang-stong rGyalpo,Father of the Tibetan Drama Tradition: The Bodhisattva as Artist”. In ZLOS-GAR. pp.91-104. Edited by Jamyang Norbu, Dharamsala: Liberary of Tibetan Works & Archives, 1986.
     4. Hoffman, Helmut. Tibet A Handbook.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5. Kroeber,A.L & Kluckhohn,Clyde. Culture-- A Critical Review of Concepts and Definition. Cambridge,Mass.; Peabody Museum. 1952.
     6. Norbu,Jamyang.“A Brief Survey of the Origin of Tibetan Theatre.” Tibetan Review. (October 1982): 18-19
     7. Richardson, Hugh.E.,“Memories of Shoton” ,In ZLOS-GAR, pp.7-12. Edited by Jamyang Norbu,Dharamsala: Liberary of Tibetan Works & Archives, 1986.
     8. Qu,Liu yi. “The Tibetan Theatre of China.” Tbeatre International . pp.12-21
     9. Stein, R.A., Tibetan Civilization. Translated by J.E. Stapleton Driver.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2.
     10. Wang, Yao. Tales From Tibetan Opera, Beijing New Word Press, 1986.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