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熊十力「內聖外王」思想之研究
作者 藍日昌
貢獻者 董金裕
藍日昌
日期 1987
上傳時間 4-May-2016 17:17:42 (UTC+8)
摘要 論文提要
       本論文以熊十力對儒家內聖外王思想之探討為研究範圍,前人對熊十力思想的研究,鮮有就其對儒家之詮釋做過系統探討者,按經學為儒家內聖外王思想所寄託者,本論文著重於透過熊十力對經學之詮釋以闡釋儒家內聖外王的思想。
       本論文共分六章,約九萬餘字。
       第一章:導論,略敘內聖外王思想在歷史中之演變及熊十力為學歷程。
       第二章:敘述熊十力對體用論的反省,及如何展開對西方思想及佛道二家思想的批判。
       第三章:敘述其如何尋繹、闡釋儒家經學的精神。
       第四章:敘述內聖外王的理論,著重於內聖學,熊十力對內聖學的闡述,部分已在體用論中,所以此章須與第二章參看。
       第五章:此章著重於外王學部分。
       第六章:結論,說明其對內聖外王的探討已跳出傳統的囿限而呈現出新貌。
參考文獻 重要參考資料
     一、 中日文書目:以作者姓氏筆畫為序
     孔穎達等編:「十三經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民七一、八、九版。
     中央研究院編:「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思想哲學組」台北、民七十。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近世中國經世思想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民七三。
     王爾敏:「晚清思想史論」台北、學生書局、民五八、九。
     王爾敏:「中國近代思想史論」台北、華世出版社、民七一
     王汎森:「章太炎的思想(一八六八-一九一九)及其對儒家傳統的衝擊」台北、時報出版公司、民七四。
     日原利國:「春秋公羊傳?研究」東京、創文社、昭和五三(一九七九)十二、二0、二刷。
     皮錫瑞:「經學歷史」台北、河洛書局、民六三、九、影印初版。
     皮錫瑞:「經學通論」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六九、六、台三版。
     本田成之:「中國經學史」台北、廣文書局、民六八、初版。
     安居香山、中村璋八編:「緯書集成」東京、東京教育大學文學部漢魏文化研究室、昭和三四(一九六0)、三。
     朱熹:「朱子語類」台北、漢京文化公司、民六九、七、三一、初版。
     朱芾煌編:「法相辭典」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六一、一、台一版版。
     牟宗三:「心體與性體」台北、正中書局、民七十、十、台四版。
     牟宗三:「才性與玄理」台北、學生書局、民六九、三、台三版。
     牟宗三:「現象與物自身」台北、學生書局、民六五、九、再版版。
     牟宗三:「生命的學問」台北、三民書局、民六七、六、三版版。
     成中英:「中國哲學的現代化與世界化」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七四。
     余英時:「陳寅恪晚年詩文釋證」台北、時報出版公司、民七五、六、二五、初版。
     余英時:「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七六。
     李亦園、楊國樞編:「中國人的性格」台北、中央研究所民族研究所、民六二。
     李澤厚:「中國近代思想史論」台北、谷風出版社、民七五、九。
     李霜青:「中國歷代思想家-熊十力」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六八、一、二版。
     呂澂:「中國佛學思想概論」台北、天華出版社、民七一、七、一、初版。
     呂澂:「印度佛學思想概論」台北、天華出版社、民七一、七、一、出版。
     艾愷:「文化守成主義論-反現代化思潮的剖析」台北、時報出版公司、民七五、初版。
     汪榮祖:「晚清變法思想論叢」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七三、二版。
     周策縱等著:「五四與中國」台北、時報出版公司、民七三、二、一五、七版。
     林同濟、雷海宗合著:「中國之危機」台北、元山書局、民七五、八。
     林慶彰編:「浩瀚的學海」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七十。
     胡秋原:「一百三十年來中國思想史綱」台北、學術出版社、民六九、五、四版。
     唐君毅:「說中華民族之花果飄零」台北、三民書局、民七一、七、四版。
     馬浮:「泰和宜山會語合刻」台北、廣文書局、民六九、十二、初版。
     韋政通編:「中國哲學辭典」台北、大林出版社、民七二、七、三十、五版。
     殷海光:「中國文化的展望」香港、大通書局、民七十、二。
     梁?超:「清代學術概論」台北、商務印書館、萬有文庫薈要本。
     高觀如:「佛學講義」台北、河洛出版社、民六二、一二、一版。
     郭慶藩:「莊子集釋」台北、河洛出版社、民六九、八、影印初版。
     郭湛波:「近代中國思想史」香港、龍門書店、民六二、三、初版
     陳立:「公羊義疏」台北、鼎文書局、民六二、五、初版。
     陳柱:「公羊家哲學」台北、力行書局、民五九、五。
     陳鼓應編:「春蠶吐絲-殷海光最後的話語」台北、遠景出版社、民六九、四、三版。
     章太炎:「章氏叢書」台北、世界書局、民七一、四、再版。
     陸寶千:「清代思想史」:台北、廣文書局、民七二、九、三版。
     張君勱等著:「科學與人生觀」台北、問學出版社、民六六、一一、初版。
     張東蓀:「新哲學論叢」台北、天華出版社、民六八、一一、一、出版。
     張東蓀譯、柏格森(Bergson)著:「創化論」台北、先知出版社、民六五、五、四、台一版。
     賀麟:「當代中國哲學」台北、出版書局、年月不詳。
     勞思光:「康德知識論要義」台北、河洛出版社民六三、十二、初版。
     趙翼:「陔餘叢考」台北、中文出版社、民六八、初版。
     熊十力:「新唯識論」(文言本)台北、學生書局、民七二。
     熊十力:「佛家名相通釋」台北、洪氏出版、民七三、四、三十再版。
     熊十力:「中國歷史講話」台北、明文書局、民七三、十二、初版。
     熊十力:「讀經示要」台北、洪氏出版社、民七二、十二、十五版。
     熊十力:「十力語要」台北、洪氏出版社、民六四、二、一、初版。
     熊十力:「十力語要初續」台北、洪氏出版社、民七一、十一、十、初版。
     熊十力:「韓非子評論」台北、學生書局、民七三、四、再版。
     熊十力:「論六經」出版地點、時間不詳。
     熊十力:「原儒」台北、史地教育出版社、民六三、十、初版。
     熊十力:「體用論」台北、學生書局、民七二、九、三版。
     熊十力:「明心篇」台北、學生書局、民七三、三、四版。
     熊十力:「乾坤衍」台北、學生書局、民七二、八、四版。
     蔣貴麟編:「康南海先生遺著彙刊」台北、宏業書局、民六五、九、三十、初版。
     劉述先編:「熊十力與劉靜窗論學書簡」台北、時報出版公司、民七三、六、二十、初版。
     錢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六九、一、台七版。
     蕭公權:「蕭公權全集」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七三、三版。
     戴君仁:「春秋辨例」台北、中華叢書、民五三、十。
     顏之推:「顏氏家訓」台北、漢京文化公司、民七二、九、十六、初版。
     譚嗣同:「譚嗣同全集」台北、華世出版社、民六六、十、台一版。
     釋東初:「中國佛教近代史」台北、中華佛教文化館、民六三、九、初版。
     顧炎武撰、黃汝成集釋:「日知錄集釋」台北、世界書局、民七十、四、六版。
     顧忠華譯、Wolfgang Schluchter著:「理性化與官僚化-對韋伯之研究與詮釋」(Ration-alieierung und Burokretiaierung: Zwei Studien zu Max Weber)
     龔自珍:「龔自珍全集」台北、河洛書局、民六四、九、影印初版。
     龔鵬程:「思想與文化」台北、業強出版社、民七五、四、初版。
     
     二、 西文書目 以作者字母為序
     Angles, Peter A.: Dictionary of Philosophy. (Harper & Row, New York, 1981)
     Adan Kuper, Jessical Kuper ed: The Social Science Encyclopedia. (Routledge & Kegan Raul, London, 1985)
     Chan Wing-Tait (陳榮捷): A Source Book In Chinese Philosophy. (Princeton University, New Jersey, 1973)
     Chow Tse-Tung (周策縱): The May Fourth Movement-Intellectual Revelution in Modern China. (Harvard University, New York, 1960)
     Cohen, Paul A.: Discovering History In China-American Historical Writing on the Recent Chinese Past. (Columbia University, New York, 1984)
     Furth, Charloche ed: The Limit of Chang-essays on conservative alternatives in Republican China. (Harvard University, New York, 1976)
     Lovejoy, Arthur O.: The Great Chain of Being. (Harvard University, New York, 1933)
     O. Briere. S.T.: Fifty Years of Chinese Philosophy, 1898-1950. (Allen & Unwin, London, 1956)
     Schneider, Laurence. A.: Ku Chien-Kang (顧頡剛) and Chinas new history. (California University, 1971)
     
     三  論文:以作者姓氏筆畫為序
     牟宗三:熊十力先生的智慧方向-熊十力先生百年誕辰紀念專題講演、鵝湖月刊、一二五期,民七四、十。
     何佑森:近代思想史上關於體用問題的爭論、中央研究院編「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思想哲學組)民七四、十。
     余英時:清代學術史主要觀念通釋、史學評論第五期、民七二、一。
     李維武:紀念熊十力先生誕生一百周年學術討論會記略、中國哲學史研究、一九八六第三期。
     周予同:五十年來中國之新史學、學林月刊第四輯、龍門書店、五、九、三、重印。
     周伯達:熊著新唯識論讀後、學宗、三卷一期、民五一、三。
     羌允明:明儒陳白沙對熊十力的影響、哲學與文化、十二卷三期、民七五、三。
     韋政通:傳統中國理想人格的分析、李亦園、楊國樞編「中國人的性格」、中央研究院、民六二
     陳文華譯、哈米頓(Hamilton)著:熊十力哲學述要、中華雜誌、七卷十其、民五八。
     陳瑞深譯、陳榮捷著:當代唯心論新儒學-熊十力、中華文化復興月刊、十八卷十一期。
     陳景磐、王彬:「試論孔子的大同思想」孔子研究;創刊號、民七五、三、二五。
     郭湛波:熊十力思想闡微、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哲學論集」八期、民六五、十二。
     黃俊傑:先秦儒家義利觀念的演變及其思想史的涵義、漢學研究、四卷一期、民七五、六。
     黃惠雅:熊十力先生的體用論研究、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六九年碩士論文。
     張月琴:熊十力的新唯識論發凡、中國文化學院哲學研究所六三年碩士論文。
     景海峰、王守常:熊十力先生論著考略、中國哲學史研究‘一九八六第二期。
     談壯飛:熊十力先生與呂澂先生論學函稿、鵝湖月刊、一三四期、民七五、八
     劉述先:關於熊十力先生的生卒年分的考察與資料的尋訪、鵝湖月刊、一二五期、民七四、十一。
     劉祥光:西潮下的儒學-熊十力與新儒學(一九二二-一九四四)、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七四年碩士論文。
     劉廣京、周?榮:「皇朝經世文編關於『經世之學』的理論」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十五期上冊、民七五、六。
     蔡仁厚:黃岡熊先生學行年表(初稿)、鵝湖月刊、一三一期、民七五、五。
     潘世卿:熊十力先生學記、輔仁大學中文研究所六八年碩士論文。
     霍韜晦:熊十力先生與新唯識論、人生雜誌、三十卷四期、民五、四、八。
     羅光:熊十力的哲學思想、哲學與文化、十二卷九期、民七四、九。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6047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董金裕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藍日昌zh_TW
dc.creator (作者) 藍日昌zh_TW
dc.date (日期) 1987en_US
dc.date.accessioned 4-May-2016 17:17:42 (UTC+8)-
dc.date.available 4-May-2016 17:17:42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4-May-2016 17:17:42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B2002006047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0967-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中國文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論文提要
       本論文以熊十力對儒家內聖外王思想之探討為研究範圍,前人對熊十力思想的研究,鮮有就其對儒家之詮釋做過系統探討者,按經學為儒家內聖外王思想所寄託者,本論文著重於透過熊十力對經學之詮釋以闡釋儒家內聖外王的思想。
       本論文共分六章,約九萬餘字。
       第一章:導論,略敘內聖外王思想在歷史中之演變及熊十力為學歷程。
       第二章:敘述熊十力對體用論的反省,及如何展開對西方思想及佛道二家思想的批判。
       第三章:敘述其如何尋繹、闡釋儒家經學的精神。
       第四章:敘述內聖外王的理論,著重於內聖學,熊十力對內聖學的闡述,部分已在體用論中,所以此章須與第二章參看。
       第五章:此章著重於外王學部分。
       第六章:結論,說明其對內聖外王的探討已跳出傳統的囿限而呈現出新貌。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目錄
     論文提要
     前言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內聖外王」思想之演變………一
     第二節 熊十力的為學歷程………五
     第二章 熊十力之體用論:熊十力「內聖外王」思想的基礎
     第一節 體用論的宇宙觀………二九
     第二節 熊十力對「體用論」的省察………四一
     第三章 原儒-熊十力對儒家思想的詮釋
     第一節 清季今文經學對儒學之衝激………五八
     第二節 儒家「內聖外王」思想之尋繹………六二
     第三節 六經之再詮釋………六六
     第四章 內聖外王(一)
     第一節 熊十力對內聖學之闡釋………八三
     第二節 反己自證之學………八九
     第五章 內聖外王(二)
     第一節 外王學的政治思想………九七
     第二節 理想社會的設計………一零六
     第六章 結論………一一七
     重要參考資料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6047en_US
dc.title (題名) 熊十力「內聖外王」思想之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重要參考資料
     一、 中日文書目:以作者姓氏筆畫為序
     孔穎達等編:「十三經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民七一、八、九版。
     中央研究院編:「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思想哲學組」台北、民七十。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近世中國經世思想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民七三。
     王爾敏:「晚清思想史論」台北、學生書局、民五八、九。
     王爾敏:「中國近代思想史論」台北、華世出版社、民七一
     王汎森:「章太炎的思想(一八六八-一九一九)及其對儒家傳統的衝擊」台北、時報出版公司、民七四。
     日原利國:「春秋公羊傳?研究」東京、創文社、昭和五三(一九七九)十二、二0、二刷。
     皮錫瑞:「經學歷史」台北、河洛書局、民六三、九、影印初版。
     皮錫瑞:「經學通論」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六九、六、台三版。
     本田成之:「中國經學史」台北、廣文書局、民六八、初版。
     安居香山、中村璋八編:「緯書集成」東京、東京教育大學文學部漢魏文化研究室、昭和三四(一九六0)、三。
     朱熹:「朱子語類」台北、漢京文化公司、民六九、七、三一、初版。
     朱芾煌編:「法相辭典」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六一、一、台一版版。
     牟宗三:「心體與性體」台北、正中書局、民七十、十、台四版。
     牟宗三:「才性與玄理」台北、學生書局、民六九、三、台三版。
     牟宗三:「現象與物自身」台北、學生書局、民六五、九、再版版。
     牟宗三:「生命的學問」台北、三民書局、民六七、六、三版版。
     成中英:「中國哲學的現代化與世界化」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七四。
     余英時:「陳寅恪晚年詩文釋證」台北、時報出版公司、民七五、六、二五、初版。
     余英時:「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七六。
     李亦園、楊國樞編:「中國人的性格」台北、中央研究所民族研究所、民六二。
     李澤厚:「中國近代思想史論」台北、谷風出版社、民七五、九。
     李霜青:「中國歷代思想家-熊十力」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六八、一、二版。
     呂澂:「中國佛學思想概論」台北、天華出版社、民七一、七、一、初版。
     呂澂:「印度佛學思想概論」台北、天華出版社、民七一、七、一、出版。
     艾愷:「文化守成主義論-反現代化思潮的剖析」台北、時報出版公司、民七五、初版。
     汪榮祖:「晚清變法思想論叢」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七三、二版。
     周策縱等著:「五四與中國」台北、時報出版公司、民七三、二、一五、七版。
     林同濟、雷海宗合著:「中國之危機」台北、元山書局、民七五、八。
     林慶彰編:「浩瀚的學海」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七十。
     胡秋原:「一百三十年來中國思想史綱」台北、學術出版社、民六九、五、四版。
     唐君毅:「說中華民族之花果飄零」台北、三民書局、民七一、七、四版。
     馬浮:「泰和宜山會語合刻」台北、廣文書局、民六九、十二、初版。
     韋政通編:「中國哲學辭典」台北、大林出版社、民七二、七、三十、五版。
     殷海光:「中國文化的展望」香港、大通書局、民七十、二。
     梁?超:「清代學術概論」台北、商務印書館、萬有文庫薈要本。
     高觀如:「佛學講義」台北、河洛出版社、民六二、一二、一版。
     郭慶藩:「莊子集釋」台北、河洛出版社、民六九、八、影印初版。
     郭湛波:「近代中國思想史」香港、龍門書店、民六二、三、初版
     陳立:「公羊義疏」台北、鼎文書局、民六二、五、初版。
     陳柱:「公羊家哲學」台北、力行書局、民五九、五。
     陳鼓應編:「春蠶吐絲-殷海光最後的話語」台北、遠景出版社、民六九、四、三版。
     章太炎:「章氏叢書」台北、世界書局、民七一、四、再版。
     陸寶千:「清代思想史」:台北、廣文書局、民七二、九、三版。
     張君勱等著:「科學與人生觀」台北、問學出版社、民六六、一一、初版。
     張東蓀:「新哲學論叢」台北、天華出版社、民六八、一一、一、出版。
     張東蓀譯、柏格森(Bergson)著:「創化論」台北、先知出版社、民六五、五、四、台一版。
     賀麟:「當代中國哲學」台北、出版書局、年月不詳。
     勞思光:「康德知識論要義」台北、河洛出版社民六三、十二、初版。
     趙翼:「陔餘叢考」台北、中文出版社、民六八、初版。
     熊十力:「新唯識論」(文言本)台北、學生書局、民七二。
     熊十力:「佛家名相通釋」台北、洪氏出版、民七三、四、三十再版。
     熊十力:「中國歷史講話」台北、明文書局、民七三、十二、初版。
     熊十力:「讀經示要」台北、洪氏出版社、民七二、十二、十五版。
     熊十力:「十力語要」台北、洪氏出版社、民六四、二、一、初版。
     熊十力:「十力語要初續」台北、洪氏出版社、民七一、十一、十、初版。
     熊十力:「韓非子評論」台北、學生書局、民七三、四、再版。
     熊十力:「論六經」出版地點、時間不詳。
     熊十力:「原儒」台北、史地教育出版社、民六三、十、初版。
     熊十力:「體用論」台北、學生書局、民七二、九、三版。
     熊十力:「明心篇」台北、學生書局、民七三、三、四版。
     熊十力:「乾坤衍」台北、學生書局、民七二、八、四版。
     蔣貴麟編:「康南海先生遺著彙刊」台北、宏業書局、民六五、九、三十、初版。
     劉述先編:「熊十力與劉靜窗論學書簡」台北、時報出版公司、民七三、六、二十、初版。
     錢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六九、一、台七版。
     蕭公權:「蕭公權全集」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七三、三版。
     戴君仁:「春秋辨例」台北、中華叢書、民五三、十。
     顏之推:「顏氏家訓」台北、漢京文化公司、民七二、九、十六、初版。
     譚嗣同:「譚嗣同全集」台北、華世出版社、民六六、十、台一版。
     釋東初:「中國佛教近代史」台北、中華佛教文化館、民六三、九、初版。
     顧炎武撰、黃汝成集釋:「日知錄集釋」台北、世界書局、民七十、四、六版。
     顧忠華譯、Wolfgang Schluchter著:「理性化與官僚化-對韋伯之研究與詮釋」(Ration-alieierung und Burokretiaierung: Zwei Studien zu Max Weber)
     龔自珍:「龔自珍全集」台北、河洛書局、民六四、九、影印初版。
     龔鵬程:「思想與文化」台北、業強出版社、民七五、四、初版。
     
     二、 西文書目 以作者字母為序
     Angles, Peter A.: Dictionary of Philosophy. (Harper & Row, New York, 1981)
     Adan Kuper, Jessical Kuper ed: The Social Science Encyclopedia. (Routledge & Kegan Raul, London, 1985)
     Chan Wing-Tait (陳榮捷): A Source Book In Chinese Philosophy. (Princeton University, New Jersey, 1973)
     Chow Tse-Tung (周策縱): The May Fourth Movement-Intellectual Revelution in Modern China. (Harvard University, New York, 1960)
     Cohen, Paul A.: Discovering History In China-American Historical Writing on the Recent Chinese Past. (Columbia University, New York, 1984)
     Furth, Charloche ed: The Limit of Chang-essays on conservative alternatives in Republican China. (Harvard University, New York, 1976)
     Lovejoy, Arthur O.: The Great Chain of Being. (Harvard University, New York, 1933)
     O. Briere. S.T.: Fifty Years of Chinese Philosophy, 1898-1950. (Allen & Unwin, London, 1956)
     Schneider, Laurence. A.: Ku Chien-Kang (顧頡剛) and Chinas new history. (California University, 1971)
     
     三  論文:以作者姓氏筆畫為序
     牟宗三:熊十力先生的智慧方向-熊十力先生百年誕辰紀念專題講演、鵝湖月刊、一二五期,民七四、十。
     何佑森:近代思想史上關於體用問題的爭論、中央研究院編「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思想哲學組)民七四、十。
     余英時:清代學術史主要觀念通釋、史學評論第五期、民七二、一。
     李維武:紀念熊十力先生誕生一百周年學術討論會記略、中國哲學史研究、一九八六第三期。
     周予同:五十年來中國之新史學、學林月刊第四輯、龍門書店、五、九、三、重印。
     周伯達:熊著新唯識論讀後、學宗、三卷一期、民五一、三。
     羌允明:明儒陳白沙對熊十力的影響、哲學與文化、十二卷三期、民七五、三。
     韋政通:傳統中國理想人格的分析、李亦園、楊國樞編「中國人的性格」、中央研究院、民六二
     陳文華譯、哈米頓(Hamilton)著:熊十力哲學述要、中華雜誌、七卷十其、民五八。
     陳瑞深譯、陳榮捷著:當代唯心論新儒學-熊十力、中華文化復興月刊、十八卷十一期。
     陳景磐、王彬:「試論孔子的大同思想」孔子研究;創刊號、民七五、三、二五。
     郭湛波:熊十力思想闡微、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哲學論集」八期、民六五、十二。
     黃俊傑:先秦儒家義利觀念的演變及其思想史的涵義、漢學研究、四卷一期、民七五、六。
     黃惠雅:熊十力先生的體用論研究、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六九年碩士論文。
     張月琴:熊十力的新唯識論發凡、中國文化學院哲學研究所六三年碩士論文。
     景海峰、王守常:熊十力先生論著考略、中國哲學史研究‘一九八六第二期。
     談壯飛:熊十力先生與呂澂先生論學函稿、鵝湖月刊、一三四期、民七五、八
     劉述先:關於熊十力先生的生卒年分的考察與資料的尋訪、鵝湖月刊、一二五期、民七四、十一。
     劉祥光:西潮下的儒學-熊十力與新儒學(一九二二-一九四四)、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七四年碩士論文。
     劉廣京、周?榮:「皇朝經世文編關於『經世之學』的理論」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十五期上冊、民七五、六。
     蔡仁厚:黃岡熊先生學行年表(初稿)、鵝湖月刊、一三一期、民七五、五。
     潘世卿:熊十力先生學記、輔仁大學中文研究所六八年碩士論文。
     霍韜晦:熊十力先生與新唯識論、人生雜誌、三十卷四期、民五、四、八。
     羅光:熊十力的哲學思想、哲學與文化、十二卷九期、民七四、九。
zh_TW